教学准备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

今天讲第二课《信息技术情感目标的教学准备策略》,主要讲解以下三个问题:

一、教学策略的考虑因素

二、情感目标的常见备课误区

三、情感目标的教学准备策略

本讲除了教师的讲解,还安排了相关知识的拓展学习,设计一些问题请学习者讨论和分享,比如如何面对当今电子时代的教学困惑。本讲的作业是要求大家结合自己的日常备课经验和习惯,反思自己关于情感目标教学的实践,找出优势和可以努力的方向。结合信息技术老师作为学校信息技术首席专家的身份,思考教育博客等新兴工具和技术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当然我们鼓励和期待学习者扩大讨论范围,讨论那些课程中没有触及到但非常重要和迫切的教育问题。希望大家按照以下的顺序学习本讲内容,并积极参与预设的教学活动。本讲建议学习顺序:

导学→参考材料/知识阅读→讲座→讨论→作业

本讲重点、难点:关于情感目标的具体备课策略

本讲关键词:情感目标、备课策略

第二课情感领域的教学准备策略

导读:

教学策略到底是什么?理论上的定义有很多种,分类也有很多种。通俗地来讲,其实就是对达到教学目标的各种途径进行的明智选择。教学准备策略就是在备课时对如何实现教学目标所进行的选择和权衡。我们在第一讲里也反复强调过对情感目标的理解,情感目标的达成途径无他,唯有持续的渗透、陶冶,创造机会和情境让学生体验、感悟、判断、反思、选择和实践。所以情感目标的教学策略不可能是可以照搬的说明书或处方,需要教师所有经验、智慧和爱心的投入和汇聚,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这门课程之所以从课前的设计、课堂的实施和课后的评价与反思来进行安排,是考虑到结合老师们教学工作的常规步骤,给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也许很多老师说这些建议都是老生常谈了,的确,都不是什么全新的东西,其实老生常谈的东西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因为很多时候越是熟悉的东西越容易被忽视,我们要思考的是怎么能够常谈常新?思考我们自己究竟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什么?还有什么东西被我们忽略了的?

这一讲所探讨的教学准备策略,是狭义上的教学策略,其实就是在备课时我们能够从哪些方面进行准备和设计情感领域的内容。本讲主要讲三个问题,一是教学策略考虑的因素,二是情感目标的常见备课误区,三是情感目标的教学准备策略。

一、教学策略考虑的因素

从表面上看,课程改革是对课程内容的调整、对教材的改编,实质上是一种课程文化的转变,是课程观念、态度和行为的重构。采用何种教学策略背后实际上隐藏着我们对于教学、

学习、学生、教材和教师自己的看法。比如对于教材,是把教材看作权威知识的载体,还是看作学习的素材和对话的文本,这两种看法将影响着如何使用教材。而关于教学、学习、教师、学生的看法其实体现着教师自己的隐性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学术界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其实就是对实践中的教育教学现象的抽象和提升。

1.考虑背后的学习理论

广为流传的学习理论主要有三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是由经验的反复练习而引起的行为的持久变化。学习的关键是对学习的行为后果的强化,把“强化”看作是增强学生学习的外力。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完成知识技能教学,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

认知学习理论尤其是认知建构主义理论,正日益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它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特定的情境下以其独特的方式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认知建构主义提倡对教学情境的构建,倡导在一定的情境中,让学习者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为此,我们在制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时,要为学生的意义建构创设各种必要的条件和情境,以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地实现情境化教学。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制定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要强调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充分调动各种情感因素,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人本主义的理论观点,如它所提倡的重视学生的个性和他们的情感因素的思想,对我们思考培养中小学生信息伦理道德方面的教学策略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2.考虑学生特点和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策略的制定要考虑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学策略的制定还要考虑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比如有的老师逻辑严密、思维清楚,课堂能给学生极大的理智挑战和思维锻炼;有的教师激情十足,富有感染力;有的老师的课堂亲切自然,如春风化雨等等,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一定不要忽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当然,我们也需要多看看别人的课堂,多读读别人的文章,吸收其他教师的教学风格,做到博采众长,但切忌放弃自我地照搬和模仿。毕竟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有效的、有个性的课堂。

二、关于情感目标的常见备课误区

现在老师备课的习惯都是在教学目标中详细划分成三块: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说明大家对三维目标的认可。但要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三维目标最初的提出主要是指课程目标,即每一门课程都应该在促进学生发展这个总目标下做到三个方面的协调平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渐进性、复杂性般难以明确、显性地表述出来,也难以一节课一节课具体地罗列出来,更多地是一种长期目标和隐性目标。

关于情感目标的备课存在几种值得我们思考的现象:

1.重知识学习,轻情感成长。

强调知识教学,忽视情感因素。传统备课的特点是教师在预设教学过程时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将知识要点和技能操作讲透彻,而对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情感因素考虑不足。这种现象虽然不多,但还是存在的。过于关注知识教学时就容易出现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过细过死,因而在上课时就容易限制学生思维,所以即使从认知的角度考虑,在备课时也应准备一些“大”问题,当然这个大不是漫无边际的发散,指的是尽量少提那些固定唯一答案的封闭式问题,提那些让学生有不同见解和自己想法的开放问题,给学生留有自主建构的余地和空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我们需要意识到情感是认知的催化剂,在备课时考虑如何在教材中挖掘和拓展情感因素,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考虑用自己的激情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