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马宣言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政治主张及影响
今天,我课堂展示的主题是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
他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20世纪美国最受民众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
接下来,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罗斯福的生平大事。
罗斯福于1882年1月30日出生于纽约富有的特权阶层家庭。
他所在的家族在美国有超过300年的历史,并在政治,地产,金融等领域均重大成就。
他父亲詹是一个百万富翁。
母亲他母亲也是一位来自优渥家庭的女士。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他远方亲戚,西奥多(美国第二十六届总统)。
小罗斯福的最大梦想就是按照堂叔走过的脚步一步步走向总统之路,而且可以说没有堂叔,罗斯福的总统之路会艰难重重,甚至只是个梦想而已。
因此,他成年之后能够拥有自信而内敛的性格,和这种优越的成长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
除了良好的家庭背景,自1896年开始,14岁的罗斯福正式开始接受精英模式的教育。
他先后就读于以培养政界人物为目标的私立公学,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而优质的精英教育模式则培养了小罗斯福的综合能力,增加了他的个人魅力,并为他以后的竞选打下了一定的人气基础。
他的从政轨迹,可以追溯到1910年,罗斯福以民主党而的身份担任纽约州参议员。
1913年任海军部副部长。
1928年任纽约州长。
直至,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
第二章:时势造英雄,“罗斯福时代”的开启罗斯福于1933年3月上任之初,美国的总统职位正在经历信任的低估。
他的上任胡佛留下的不仅是大萧条的烂摊子,还有公众对联邦政府的不作为的失望。
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到了崩溃的边缘,大批社会劳动力失业,38个州的银行倒闭,很多人认为西方世界长久的经济增长时代已经告终。
这时美国象是一个狂躁的忧郁症患者。
人们开始怀疑美国的制度,对政治体系不屑一顾,甚至寄希望于法西斯独裁的道路。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罗斯福临危受命并发表了鼓舞人心的就职演讲。
关于安第斯共同体的详细介绍
安第斯共同体【成立经过】 1969年5月,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智利政府的代表在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城举行会议,讨论小地区经济一体化问题,26日在波哥大签署了《小地区一体化协定》,后称《卡塔赫纳协定》。
同年10月16日,该协定生效。
因成员国均系安第斯山麓国家,故称安第斯集团或安第斯条约组织。
1973年2月13日,委内瑞拉加入。
1976年10月30日,智利退出。
1992年9月,秘鲁中止对伙伴国承担经济义务,1996年1月,秘鲁政府宣布全面加入安第斯一体化体系,承担成员国所有义务。
1995年9月5日,安第斯集团总统理事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建立安第斯一体化体系。
1996年3月9日,易为现名。
【宗旨】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资源,促进成员国之间平衡和协调发展,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壁垒,组成共同市场,加速经济一体化进程。
该组织规定,对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给予优惠待遇。
【成员】 5个(1999年9月):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
派有观察员的国家或国际组织:阿根廷、埃及、澳大利亚、奥地利、巴拉圭、巴西、比利时、丹麦、德国、法国、芬兰、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南斯拉夫、日本、瑞典、瑞士、乌拉圭、西班牙、意大利、印度、英国、以色列、韩国、美洲开发银行、欧洲联盟、国际劳工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国家组织。
巴拿马为永久观察员国。
【总部】设在秘鲁首都利马。
【网址】.【出版物】《安第斯集团》(Grupo Andino)月刊,西班牙文。
【组织机构】(1)总统理事会(1995年以前称卡塔赫纳协定委员会):最高决策机构,确定该组织一体化进程的方向。
每年开会一次。
(2)外长理事会:由成员国外交部长组成,负责协调成员国的对外政策。
每年至少举行两次会议。
(3)总秘书处:取代原卡塔赫纳协定委员会,是安共体的执行机构,有权代表安共体同其他一体化组织对话。
秘书长由各成员国外长选举产生,任职四年,最多可连任一届。
秘书长任职期间,不得兼任它职,不得要求、接受任何国家政府和国际机构的指示;若犯有严重错误,经全体成员国同意可予撤换。
美洲各国中立宣言
美洲各国中立宣言1939年 10月 3日1939年9月23日至10月3日,美洲各国外交部长在巴拿马召开协商会议,通过了这一宣言。
鉴于:利马宣言所宣布的“美洲各国人民通过他们共和国制度的同一性,他们的坚强的和平意志,他们对人类和容忍的深厚情感,以及通过他们对国际法,对国家平等主权和个人自由而没有宗教和种族偏见等原则的绝对遵守,已获致精神上的统一”;这种公认的精神上的统一预期着对可能威胁美洲各共和国主权的安全的武力情势,如目前欧战,有共同的和团结一致的态度;美洲各共和国所采取的态度足以证明它们的一致意见是不要卷入欧洲的冲突中,同时有必要申述美洲各共和国依照国际法和他们各自的国内法所建议遵守的行为准则,以期保持他们的中立国的地位并完成其中立国的义务以及要求承认该地位所产生的权利,美洲各共和国外交部长会议决定(一)重申美洲各共和国的一般中立地位,至于它们具体执行的方式则由各国依其个别的地位和主权的能力予以规定;(二)务使作为中立国家的权利和地位受到所有的交战国和代理或代表交战国或为交战国利益而行动的人们的充分尊重和遵守。
(三)宣布:关于它们的中立国地位。
现有可适用于这些情况而为美洲各共和国所承认的一些标准并依照那些标准,他们:1.应防止它们各自的领土、领海、领空被利用为战争基地;2.应依照它们的国内法防止它们领域内的居民从事于可以影响美洲各共和国中立地位的活动;3.在它们各自领土内的应防止征募人们为交战国的陆军、海军或空军服务;扣留或劝诱人们越过其各自海岸去参加战争活动;为了交战国的利益着手陆、海或空远征队;装备武装或增加交战国一方所雇用的船只的军队或武装,去巡逻或对交战国另一方或其人民或财产进行敌对行为;由交战国或他们的代理人在美洲各共和国的领土或领海内设立电台或利用电台同交战国的政府或武装部队进行通讯;4.关于交战国的军舰可以决定同时不容许3艘以上停留在它们自己的港口或水域,无论如何不准停留24小时以上。
APEC会议历次议题
成果解读:APEC历次峰会举办地、主要议题和成果2011年11月07日15:03来源:新华网字号:T|T4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新华网北京11月14日电成果解读:亚太经合组织历次峰会举办地、主要议题和成果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4日在新加坡举行。
本次会议的议题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亚太经合组织未来发展等问题。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最高级别的会议,迄今已举行了十六次。
以下是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办地、主要议题和成果:第一次:1993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议题是21世纪亚太地区经济展望、促进亚太经合组织内部和区域间合作以及有关机制和手段等,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经济展望声明》。
第二次:1994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茂物举行。
议题是在亚太地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表问题,通过了《茂物宣言》。
第三次:1995年11月在日本大阪举行。
议题是关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之间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开展经济技术合作,通过了《大阪宣言》和《大阪行动议程》。
第四次:1996年11月在菲律宾苏比克举行。
议题是落实根据亚太经合组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时间表所制定的单边行动计划和集体行动计划,讨论加强成员间的经济技术合作问题,通过了《马尼拉行动计划》和《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从憧憬到行动》,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技术合作原则框架宣言》。
第五次:1997年11月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
议题是贸易投资自由化、经济技术合作以及东南亚发生的金融危机等,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将亚太经合组织大家庭联合起来》。
第六次:1998年11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
议题是克服亚洲金融危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加强经济和科技合作等,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加强增长的基础》,通过了《走向21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科技产业合作议程》和《吉隆坡技能开发行动计划》等文件。
中国与拉美太平洋联盟
菜•环球经纬中国与拉美太平洋联盟李紫莹卢国正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和拉美经贸关系已形成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互惠互利、共赢共享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但是,中国同拉美关系的发展仍不够均衡,其中之一,表现为双边关系发展较快,但是和拉美次区域集团的合作仍十分有限。
诞生于2011年的拉美太平洋联盟,为加强中国与拉美的次区域组织合作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更大的可能。
一、拉美太平洋联盟:面向亚太的区域一体化愿景2011年4月28日,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和秘鲁四国总统发表《利马宣言》,宣告拉美又一新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一一太平洋联盟诞生。
该组织的巨大潜力是很容易预见的,它聚集了拉美地区四个主要经济体和超过2.14亿人口,相当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总人口的36%。
四个成员国都是非常有活力的开放性经济体,其GDP总额相当于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总额的36%O同时,联盟成员的对外贸易占拉美对外贸易总量的50%。
拉丁美洲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地区。
从20世纪50年代起,拉美国家间的一体化组织不断涌现,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区域一体化实践。
20世纪90年代后,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开放的地区主义”的引导下,拉美的一体化组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这一时期,南美洲形成了南北两大一体化组织。
南部就是南方共同市场,创始成员国是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北部则是在1996年由安第斯集团重组而成的安第斯国家共同体。
新世纪,为了适应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变换,拉美国家主张加强本地区的政治协商,强调建立政治联盟,以此作为区域集团谋求国际话语权的平台。
2010年2月,成员国涵盖拉美地区全部33个独立国家的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诞生,成为区域内最高级别的政治对话平台,代表着区域力量的整合,其目标是实现更大地域范围的利益共生和共享。
应当说,半个多世纪以来拉美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反映了其对于自身发展和国际地位的认识与诉求,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所经历的时代格局。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班级 姓名 学号【目标导学】【目标导学】1、了解外交政策的含义。
、了解外交政策的含义。
2、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
、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
3、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4、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实践。
、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实践。
【课前预习】搜集有关我国外交成就的事例。
【课前预习】搜集有关我国外交成就的事例。
【学习过程】(一).中国外交硕果累累2009年我国外交成就概要:年我国外交成就概要:1、9月6日~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度美国正式访问,这是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近20年首次访美。
年首次访美。
2、9月10日,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与俄罗斯海军护航编队在亚丁湾执行联合护航任务。
这是中国海军执行护航任务以来首次与外国海军实施联合护航。
这是中国海军执行护航任务以来首次与外国海军实施联合护航。
3、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15~18日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
胡锦涛17日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
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4、12月7日~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
温家宝与会并发表了温家宝与会并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主张和举措。
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主张和举措。
5、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八次会议10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会议。
会议全面总结了近一年来本组织经济、会议全面总结了近一年来本组织经济、人文等领域合作进展情况,人文等领域合作进展情况,人文等领域合作进展情况,就落就落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和6月叶卡捷琳堡峰会共识,和6月叶卡捷琳堡峰会共识,和6月叶卡捷琳堡峰会共识,深化各领域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共同抵御国际金融危机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取得圆满成功。
【国际组织全说(二)】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
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3年11月20日在美国西雅图的布莱克岛举行。
会议讨论了21世纪亚太地区经济展望、促进亚太经合组织内部及区域间的合作、以及有关机制和手段等3个议题,并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经济展望声明》。
[3]第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4年11月15日在印尼茂物举行。
会议通过的《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共同决心宣言》(简称《茂物宣言》),确立了在亚太地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目标,提出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分别不迟于2010年和2020年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表。
发展中成员分别不迟于2010年和2020年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表。
第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5年11月19日在日本大阪举行。
会议讨论和制定了旨在顺利实现《茂物宣言》的行动方针,并为区域内的长期合作构筑框架。
会议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行动宣言》(简称《大阪宣言》),通过了实施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大阪行动议程》。
第4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6年11月25日在菲律宾苏比克举行。
会议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从憧憬到行动》,通过了实施贸易自由化的《马尼拉行动计划》和指导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框架宣言》。
第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7年11月25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
会议讨论了贸易投资自由化、经济技术合作以及东南亚发生的金融危机等问题。
会议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联系大家庭》。
第6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8年11月18日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举行。
会议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加强增长的基础》、《走向21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科技产业合作议程》和《吉隆坡技能开发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
第7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9年9月13日在新西兰奥克兰举行。
会议最后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奥克兰挑战》,并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加强竞争和法规改革的原则》和《妇女融入亚太经合组织框架》等文件。
15.美洲国家组织
指出司法改革与现代化是巩固法治国家的核 心;强调维护民主、健全法制、提高司法效 率和整体发展是美洲人民和平、稳定和进步 的基础,也是民主执政的根本所在;呼吁国 际金融组织改革现行金融体制,以实际行动 支持美洲国家民主执政。
20世纪80年代
1980年10月,在该组织参与下,洪都拉斯、 萨尔瓦多签署了解决边界纠纷的“和平总条 约”。 1981年2月,召开第19次外长协商会议,通 过了要求秘鲁、厄瓜多尔停止边界武装冲突 的决议,并决定由阿根廷、巴西、智利、美 国组成4国委员会进行调停。
20世纪90年年代
1990年6月4~8日,第20届大会在巴拉圭首 都亚松森举行。阿根廷、巴西、玻利维亚、 乌拉圭、苏里南和巴拉圭6国总统出席并签署 了纪念美洲国家组织成立100周年的《百年声 明》,会议强调加强合作,努力发展经济。
美洲国家组织宗旨
加强本大陆的和平与安全;保障成员国之间 和平解决争端;在成员国遭到侵略时,组织 声援行动;谋求解决成员国间的政治、经济、 法律问题,促进各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合 作;控制常规武器;加速美洲国家一体化进 程。
一、美洲国家组织的基本情况
《美洲国家组织宪章》规定,凡批准该宪章 的美洲国家都可成为成员国。
1947年,在里约举行泛美维持本洲和平与安 全会议,签订了“泛美互助条约”(又称 “里约条约”),即美洲国家的集体安全条 约。该条约于1948年12月30日生效。 1948年3月30日~5月2日,在波哥大举行第9 次美洲国际会议,签署了《美洲国家组织宪 章》,巩固了泛美体系结构,并签订了“美 洲和平解决争端条约”(即波哥大条约)。
(5)专门机构:美洲开发银行、泛美卫生组 织、泛美儿童学会、泛美妇女委员会、泛美 史地学会、泛美印第安人学会、泛美农业合 作学会、泛美控制毒品委员会、泛美通讯委 员会。此外,还有泛美人权法院、泛美防务 委员会、泛美统计局、泛美行政管理学院、 泛美核能学会、泛美紧急基金等。
审计目标
(秦荣生) 财务审计目标 经济效益目标
(林炳发)
基本目标 具体目标
(刘三昌)
分类审计目标 审计本质目标
“三层次论”认为,审计目标分为三个层级。关于三个层级的具体内容,不同文献有不同主张:
➢ 王文彬、林钟高(1992)认为,审计目标是由审计工作目标、审计报告目标和审计质量目标三个子目标组成 的一个有机整体。审计工作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和优化社会效益,审计报告目标是提供审计信息和利用审计信 息,审计质量目标是决策有用性。
一、审计目标的层级
➢ 刘三昌、杨昌红(2003)认为,审计目标体系应包括审计本质目标和分类审计目标。审计本质目标是由审 计本质所推出的,不同社会形态下不同审计主体所进行的不同类型的审计所要实现的共同的、终极的目标。也 就是说,审计的本质目标源自审计本质,应体现审计本质。分类审计目标是针对不同审计类型(不同的责任) 所设立的审计目标,分类审计目标设立的依据是审计本质目标。
➢ 宋夏云(2006)认为,审计目标包括总目标、具体目标和项目目标。总目标居于最高层次,它是具体目标和 项目目标确立的基础,是相对稳定的。具体目标和项目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分解与实现形式,是动态发展的。
二、不同审计主体的审计目标
(一)政府审计目标
1. 国家审计总目标
刘建军(2000)
项俊波(2002) 沈国平(2003) 李金华(2003) 审计研究课题组(2013) 李宇立(2015)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
目 录
01
审计目标的主要理论
02
审计目标体系
03
审计主题、权变因素和审计目标
04
审计目标、审计意见和审计法律责任
05
审计目标、审计意见和审计期望差距
宪法基础:科学自由
C.宪法基础:科学自由I. 作为宪法基础的基本权利正如这里所提出的,国际行政法植根于宪法基础之上。
为完成全球范围内的任务并根据国家行政法架构而建立的行政制度和机制非常明确地导向宪法基础。
国际法中的宪法方法的一个突出特征——除了其制度侧面外——是价值的重要性,这些价值植根于国际共同体的根本规则和人权。
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在该部分我们将提出如下观点:即科学自由是科学国家治理中宪法核心的一种权利。
确实,到目前为止在国家宪法领域讨论的重要规则和价值有更为明显的根本性,不论我们考量武力使用的禁止还是——举一个明显的例子——酷刑的禁止及其人权基础。
然而,作为国际法一部分的国际行政法向不同的适用领域扩展的越广,其宪法背景必然也越广。
如果我们持续地坚持这样一个宪法路径,为构造一个更严密的宪法框架而发现和发展在绝对根本性的层面上的权利就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只要有正确的发现和发展方法。
这里采用的方法是双重的。
首先,我们将表明科学自由存在于现存的国际条约及其他有约束力的和无约束力的国际文件中。
其次,我们将证明这种权利有共同的宪法共识基础。
在首先考量相关的条约和文件时,如下重要规则不应弃之不顾,即国际法的非缔约主体不受其没有同意(通过批准、签署或其他同意方式)的条约或文件拘束,然而日益明晰的是,一种自由研究的潜在共识正影响着以宪政的方式进行科学的国际治理。
夸大的风险在本章第二部分使用比较的视角时可能更大。
实际上,如果考虑到德国宪法在科学自由中的突出地位,那么这种风险可能是压倒性的。
再次强调,需要避免的是将单个国家宪法保障外推到国际层面;科学自由的共同宪法理念必须与其对科学国际治理的宪政效果相契合。
II.国际法中的科学自由1.普遍的人权文件学术研究自由在国际人权文件中的文本表现非常稀少,然而由此而否定其重要性也是不正确的。
《世界人权宣言》(1948)27条1款写道:“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享受艺术,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
中国为秘鲁APEC峰会贡献了什么
中国为秘鲁APEC峰会贡献了什么作者:来源:《祖国》2016年第23期当地时间2016年11月19日至20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利马举行。
在秘鲁举办的利马APEC峰会的主题是“高质量增长和人类发展”,会议将就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中小企业国际化及服务业合作等议程展开讨论。
本刊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整理成此文。
在秘鲁举办的APEC第24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布了宣言,并发布了《亚太自贸区集体战略研究政策建议》,本次部长级会议如期完成了亚太自贸区集体战略研究,并审议通过了《APEC服务业竞争力路线图》,路线图确定了到2025年前的服务业发展目标和一系列行动。
其中,《亚太自贸区集体战略研究报告》评估了亚太自贸区潜在经济影响和社会效益,盘点了实现亚太自贸区的各种可能路径,找出了贸易投资壁垒并进一步明确了把实现亚太自贸区作为下一阶段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目标。
关于亚太自贸区的研究是APEC今年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秘鲁外长卢纳在会上表示,各成员经济体需要在不断努力强化经济的同时克服挑战。
为此,需要依靠亚太经合组织的力量,重申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主张,促进商业、强化技术与经济合作等支柱作用。
中国为利马APEC宣言提供了互联互通的合作倡议和实现路径。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早在2013年就提出了旨在实现互联互通的“一带一路”倡议,到目前为止有130个国家积极响应和支持共建“一带一路”。
我们从利马宣言的互联互通这一部分的最后总结当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谋而合,宣言明确提出了亚太区迈向实质而有效的区域互联互通,提出欢迎各经济体在共商、共建、共享基础上实现区域全面互联互通的倡议。
而这正是“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当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的原则。
利马宣言中提出的促进本地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又是与“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当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五大合作完全一致。
【国际组织全说(一)】美洲国家组织前期活动
前期概况1889年10月2日~1890年4月19日,在华盛顿召开第1次美洲国际会议,建立“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并决定在华盛顿设“美洲共和国商务局”。
1901年10月22日~1902年1月22日,在墨西哥举行第2次美洲国际会议,提出改变由美国独掌“商务局”的状况,成立由驻美国的各成员国外交代表和美国一名代表共同组成的领导理事会。
1906年7月21日~8月26日,在里约举行第3次国际会议,决定将“商务局”的职责扩大到文化合作方面。
1910年7月12日~8月30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第4次美洲国际会议,成立“美洲共和国联盟”,并将“商务局”改名为“泛美联盟”。
1923年3月25日~5月13日,在圣地亚哥举行了第5次美洲国际会议,签订了“美洲国家间防止冲突条约”,即“贡德拉协约”。
1928年1月16日~2月20日,在哈瓦那举行第6次美洲国际会议。
1928年12月10日~1929年1月5日,在华盛顿召开了美洲国际调解和仲裁会议,签订了泛美调解总协议和泛美仲裁总条约。
1933年12月3~23日,在蒙得维的亚举行第7次美洲国际会议,通过了有关各国的义务和权利的协约,打下了不干涉原则的基础。
1936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了泛美巩固和平会议,确定通过协商和平解决争端和威胁到美洲共和国的战争的原则,签订了对不干涉原则的附加议定书。
1938年12月9~27日,在利马举行了第8次美洲国际会议,发表了《利马宣言》,重申共同对付一切外来的干涉和侵略,建立了“外长会议”制度。
1939年9月23日~10月3日,第1次美洲国家外长协商会议在巴拿马城举行,宣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半球中立。
会议通过的主要文件有:《美洲各共和国一般中立宣言》,《巴拿马宣言》以及成立美洲国家财政经济咨询委员会的决议等。
1945年在墨西哥城举行了泛美战争与和平问题会议,决定改组、巩固和加强泛美体系,建立泛美经社理事会,同时签订查普尔特佩克会议纪要,即关于本大陆的互助和团结的决定。
政府审计模拟试题附答案
1、“审计”一词最早出现于( D )。
A 西周时期B 魏晋南北朝C 元明清D 宋代2、非税收收入主要不包括( D )A 债务收入B 国有资产经营收入C 罚没收入D 税收收入3、立法型国家审计的代表国是( A)A 美国B 法国C 中国D 日本4、我国政府审计起源于 (A)。
A 西周时期B 春秋战国C 秦汉时期D 宋代计监督暂行办法》 D 《关于实行罚款处罚和收缴分离的办法》5、现行《审计法》于实施( D )A1983 年 9 月 B1995 年 1 月 C20XX 年 2 月D20XX 年 6 月6、属于中央税的( A)A 消费税B 增值税C 房产税D 土地使用税7、我国最高审计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正式成立于( B )A1982B1983C1988D19958、不属于转移性支出( D )A 社会保障支出B 债务利息支出C 捐赠支出D 政府投资拨款。
9、全国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当参照执行( D )A 政府审计基本准则B 具体审计准则C 国家审计准则序言D 专业审计操作指南10、财政部门组织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不包括( D )A 财政部门预算批复情况审计B 财政部门预算收入管理情况审计C 财政部门预算支出管理情况审计D 税收计划完成情况审计1、 1968 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六届最高审计机关国际大会上,通过了国际政府审计组织章程,正式宣告了国际政府审计组织成立。
2、保税货物监管情况,主要审查海关是否依法对加工贸易保税货物、保税区、保税工厂、保税仓库进行监管。
3、财政审计的总体目标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4、非税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彩票资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
5、公共财政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旨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
6、审计工作报告应当重点报告对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
7、美国审计总署英文简称:GAO8、首次提出政府审计的独立性问题是 1977 年第九届国际大会通过了著名的《利马宣言》9、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国内外经济效益审计比较研究
经济效益审计萌芽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西方世界。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和 背景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西方市场经济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市场经济运行规 则趋于完善,财务会计活动日愈规范化,财务活动中的违纪违规现象日趋减少, 传统合规性财务审计自然减少,因此,不断扩大审计职能作用范围,向效益审计 延伸,成为审计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二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西方工业 国家经济处于低迷状态,社会矛盾激化,主张全面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凯恩斯 主义占了上风,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与日俱增。针对市场失灵,政府 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对其进行调节,导致公营部门的大批涌现和国家公共资 金占用的成倍增加,人们要求政府对其所管理和使用的公共资源强化经济责任 的呼声越来越高;同时,人们获得政府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的效率和效果方面 信息的欲望也不断膨胀。政府审计可以满足这种需要,以独立的第三者的身份 向公共资源的所有者或其他利害关系人提供客观公证的信息;其三是社会管理 (内部控制理论、社会学、统计学、系统论)、技术经济和信息技术等先进管 理科技在公共管理方面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运用,为效益管理、效益评估提供了 技术基础。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效益审计的发展。
经济效益审计的客体是各级政府或公共机构,它们受托有一部分或大量的 公共资源管理、使用和经营权。《国际政府审计准则》第二十条指出“随着公 共觉悟的提高,对管理公共资源的个人或单位的公共责任要求已越来越明确, 因此更有必要确立责任的程序并使之行之有效。因此,要由审计机关对各级政 府和公共机构所管理的国有资产与其他公共资源是否得到经济、有效、节约的 使用进行评估,检查其使用公共资源的责任、控制宏观经济运行风险,促进提 高宏观经济绩效。
论大学的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
论大学的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摘要:随着大学的发展,人们不断思考大学存在的两个哲学基础,“即一个是认识论的,另一个是政治论的”。
认识论基础趋向于把追求“闲逸的好奇”的知识作为大学的目的,力求了解现存的世界,即大学应讲求学术自由;以政治论基础则趋向于大学不至于闲逸的好奇,还要对国家发展有深远影响,即大学应负有社会责任。
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二者关系,才能充分保证大学全面、持续、协调地发展。
关键词:学术自由认识论社会责任一、学术自由的含义及特点美国教育史专家孟禄(paul monroe)在其主编的《教育百科全书》中认为:“学术自由是指在高等教育机构中教学并证明真理的自由,或探求真理而不受政治、官僚或宗教权力干预的自由。
”[2] 瑞典教育家胡森(t.husen)在《国际教育研究百科全书》中说:“学术自由一般被理解为追求真理而不受妨碍的权力。
这种权力既适用于高等教育机构,又适用于高等教育机构里的学术成员。
学术自由的理由基于这一假设,即知识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因而不受非专业人士干预的教学、研究和出版的自由是追求知识的必要手段。
当然,各个国家对学术自由这一概念的阐释和限制有很大差异,这要视每个国家系统的政治性质以及它与大学之间的关系而定。
”[3]著名的《关于高等教育机构学术自由和自治的利马宣言》指出,“学术自由”是指学术共同体成员,无论个人或集体,在通过探查、研究、探讨、记录、生产、创造、教学、讲演,以及写作而追求、发展、传授知识的自由。
根据学术自由发展的历史,并综合种种界定,可以看出学术自由具有以下特点:有限性,即学术自由应是具体的、相对的,是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合理性,即高深学问的研究必须只服从于真理的标准,而自由是追求真理的基本条件;发展性,即学术自由是一个不断丰富、演变、发展的概念。
二、学术自由难以超越政府的干预学术自由从最初的意义上说,是指学者出自一种闲逸的好奇心自由地探索事物的本源,唯有学者超越各种现实的功利,学术摆脱任何依附关系,其活动受一种原初的内在学术意志的激励,才是真正的学术自由。
富兰克林·__德拉诺·_罗斯福
府机构。并由此使美国的工业、农业逐渐全面恢复。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1、整顿金融体系
2、建立农业调整总署
3、提高农产品价格,恢复农业繁荣 4、向大中企业贷款,刺激商业
5、对失业工人提供救济和就业机会
核心思想: 国家干预经济(新的模式)、多 以立法形式解决问题
。
第二个总统任期(1936-1940)
1938年12月,在罗斯福的倡议下,
泛美会议通过《利马宣言》,反
映出美洲国家反法西斯的决心。
1939年9月,德波战争爆发之后,
罗斯福不得不发表正式中立声明
并实施中立法。说服国会废除禁
运条款实行现购自运原则。
1937年· 罗斯福连任 就职宣誓
第三个总统任期(1940-1944)
1910年,罗斯福以民主党人的身份开始涉足政界。
最终幸运地当选了纽约市参议员。
1913年,威尔逊总统任命他为海军助理部长,他
在任七年,表现杰出,主张建设"强大而有作战
能力的海军",罗斯福在海军中建立了贯穿其一
生的影响。
2.涉足政坛
罗斯福的外交思想源于他最钦佩的两位总统。
西奥多· 罗斯福教他:如何捍卫民族利益,达到 权力制衡。伍德罗· 威尔逊教他:国际秩序是建 立在共同维护和平的基础上的。
1940年,由于世界战争频繁,为保证美国对外政策的一致性,
美国人特别是孤立主义者不赞成领导人中途易人,所以55%的
选民还是选择了罗斯福。因此罗斯福终于打破了美国“国父”
乔治· 华盛顿总统确立的传统,第三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1941年3月,国会通过的租借法案(总统有权将武器装备租借给
APEC发展面临的挑战及中国的选择
APEC发展面临的挑战及中国的选择近年来,亚太地区和全球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地变化,APEC自身在发展中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在APEC机制中不能算是驱动力,但是中国却可以利用这个重要的多边平台,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
本文对APEC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国的战略选择。
关键字:贸易投资自由化;单边自由主义;次区域集团;机制化改革1、前言APEC自1989年成立以来已经历了21个年头,目前,APEC21个成员的总人口达25亿,占世界人口的45%,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的近60%,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已成为世界上最大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APEC 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挑战。
特别是1997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APEC的无作为一度使诸多成员国对其发展失去信心。
APEC方式和运行机制中村在的上述问题决定了APEC要走“强机构”的机制化道路,来克服当前务“虚”不务“实”的尴尬局面,以寻求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是APEC的重要成员。
自1991年加入AEPC 以来,中国在APEC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尽管目前APEC已经失去了中国在加入WTO之前的桥梁作用,但是我们并不能够因此而忽视参与APEC区域合作的重要意义,对我国来说APEC具有WTO 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2、APEC面临的挑战通过对APEC发展过程的回顾,可以看出APEC在1997年金融危机之前确实取得了一定的合作成果,并将APEC式的区域经济合作方式探索发展到了推动实质性区域经济合作的新阶段。
然而,APEC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不作为行为,让很多成员国失望。
近年来APEC区域经济合作发展陷入了停滞、徘徊的局面,很多方面的务“虚”不务“实”,其经济合作呈现出“虚”的特点。
2.1 贸易投资自由化面临的挑战(一)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是APEC区域合作的一个根本宗旨,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一个突出的特征。
罗斯福
罗斯福(1882年1月-1945年4月)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美国31位、第32任总统(1933年3月4日——1937年1月20日,1937年1月20日——1941年1月20日,1941年1月20日——1945年1月20日,1945年1月20日——1945年4月12日) 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第四届未任满)的总统。
罗斯福在20世纪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被学者评为是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同华盛顿和林肯齐名。
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远房堂叔。
中文名: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外文名: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别名:FDR国籍:美国民族:美利坚出生地:纽约州海德帕克出生日期:1882年1月30日逝世日期:1945年4月12日职业:总统毕业院校:哈佛大学信仰:美国新教圣公会主要成就:连任四届美国总统推行新政克服经济大萧条带领美国赢得二战绰号:"FDR"(美国人通常以其姓名英文缩写FDR称之,故得)出生:1882年1月30日,海德公园,纽约死于:1945年4月12日,佐治亚沃姆斯普林斯(Warm Springs)父亲:詹姆士·罗斯福母亲:萨拉·德拉诺·罗斯福夫人:安娜·埃利诺·罗斯福(1884-1962),于1905年3月17日结婚子女:4子1女安娜·埃利诺·罗斯福(1906-1975);詹姆斯·罗斯福(1907-1991);艾略特·罗斯福(1910-1990);小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914-1998);约翰·阿斯平沃尔·罗斯福(1916-1981)宗教:Episcopalian 美国新教圣公会教徒教育:毕业于哈佛学院(1903);后又上哥伦比亚法律学校职业:官员,律师身高:188cm政党:民主党其他政府位置:纽约州立法机关成员,(1911-1913)海军助理部长,(1913-1920)纽约州州长,(1929-1933)编辑本段早年生活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生于1882年1月30日,罗斯福出生于纽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马宣言——审计规则指南The Lima Declaration of Guidelines on Auditing precepts1971-10-1 0:0发布日期:1971-10-1执行日期:1971-10-1笔者注:利马宣言是“利马宣言——《审计规则指南》”的简称。
1971年10月—11月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第二次77国集团部长级会议通过。
1977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秘鲁利马召开的第九届代表大会通过。
它包括原则声明、行动纲领、关于发展中国家要采取的措施和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采取的措施的联合声明以及会议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等内容。
全文分七章二十五条,主要内容包括审计的目的;事前审计和事后审计;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传统审计和效益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及其成员的独立性;最高审计机关财务的独立性;同议会的关系;同政府和行政部门的关系;调查权;审计结论的执行;专家意见和其它协作权;审计方法和程序;审计人员:国际知识交流;向议会和公众报告;报告方法;审计职权的宪法依据和对公共财务管理的审计;对驻外机构的审计;税务审计;对承包合同和市政工程的审计;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的审计;对政府投资的工商企业的审计:对受资单位的审计;对国际和超国际组织的审计。
宣言要求发展中国家能“充分参加改革世界贸易和货币制度的任何事先磋商和决策”。
为发展中国家在关贸总协定的框架内争取到非互惠的和更加优惠的待遇的共同努力提供了基础。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独立性第三章与议会、政府和行政机构的关系第四章最高审计组织的职权第五章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和国际知识交流第六章报告第七章最高审计组织的审计职权序言国际最高审计组织在利马召开第九届代表大会。
——鉴于恰当有效地使用公共资金是适当管理公共财政事务和保证主管当局决策有效性的先决条件之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每个国家都必须设置一个其独立性受法律保障的最高审计组织;——鉴于各国已将其活动扩展到社会和经济的各个部门,其业务已大大超出了传统的财务工作范围,因此,更有必要设置这种审计组织;——要保持各国的稳定和发展,达到联合国的目标,就必须实现审计工作的特定目标,如恰当有效地使用公共资金、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有条不紊地开展政府的各项活动、通过客观性报告的公布向公共当局和公众传播信息等;——鉴于在上届最高审计组织代表大会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决议已经所有成员国同意对其作广泛的宣传;决定:出版并宣传《利马宣言——审计规则指南》。
第一章总则第一节审计的目的公共资金的管理意味着一种委托关系,因此,有公共财务管理就一定要有审计。
审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控制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这种控制系统的目的是要及早地揭露背离公认标准、违反原则和法令制度及违背资源管理的效率、效果和经济原则的现象,以便在各种情况下尽可能及早采取改正措施,使当事人承担责任、赔偿经济损失或采取措施防止重犯,至少也要使今后更难发生。
第二节事前审计和事后审计1、在行政管理或财务活动发生之前进行审计叫事前审计,反之,叫事后审计。
2、要对受托的资金进行妥善的公共财务管理,就必须有有效的事前审计。
事前审计可以由最高审计组织执行,也可由其它审计机构执行。
3、事前审计的优点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缺点是需要的工作量过多并会模糊法律责任。
事后审计着重于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可以补偿已造成的损失并防止再犯。
4、最高审计组织是否进行事前审计取决于各国的法律状况、具体条件和要求。
无论是否实行事前审计,事后审计总是各国最高审计组织必不可少的任务。
第三节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1、内部审计机构建于各组织机构内部。
外部审计机构则不是受审单位组织机构的组成部分。
最高审计组织是外部审计机构。
2、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从属于所在单位的领导,但应尽可能在组织机构方面保持它在职能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3、作为外部审计机构的最高审计组织,其任务是审查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效果。
如果认为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是有效的,应在不损害最高审计组织权力的情况下开展全面审计工作,并在最高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之间实行最佳的分工协作。
第四节传统审计和绩效审计1、最高审计组织的传统工作任务是审计财务管理与会计帐目、会计工作是否符合法律和规章制度。
2、除了其重要性和意义都不容置疑的财务审计之外,还有另一种类型的审计,即对公共当局的绩效、效果、经济性和效率进行审计。
这种审计不仅包括具体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公共当局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系统的全部活动。
3、最高审计组织的审计目标——财务管理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率、效果和经济性——基本上是同等重要的。
究应侧重于哪一方面,由最高审计组织决定。
第二章独立性第五节最高审计组织的独立性1、最高审计组织必须独立于受审单位之外并不受外来影响才能客观而有效地完成其工作任务。
2、国家机构是国家整体的一部分,因此,它不可能绝对地独立。
但最高审计组织必须具备完成其任务所需的职能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3、最高审计组织的建立及其独立性的程度应在宪法中加以规定。
其细节可另外立法予以规定。
特别是应由最高法院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以保证最高审计组织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受损害。
第六节最高审计组织成员和官员的独立性1、最高审计组织的独立性是和其成员的独立性密切关联的。
所谓成员是指负责为最高审计组织作出决策的人员以及对这些决策向第三方负责的人员,通常是决策机构的成员或组织上集权的最高审计组织的领导。
2、最高审计组织成员的独立性也应由宪法予以保障,尤其是罢免其成员的程序应列入宪法,以保证其独立性不受损害。
最高审计组织成员的任免方法取决于各国的宪法规定。
3、最高审计组织的审计人员在任职期间应独立于受审单位之外,不受该单位的影响。
第七节最高审计组织财政上的独立性1、应向最高审计组织提供经费以保证其完成任务。
2、如果需要,最高审计组织有权直接向制定国家预算的公共机关申请必要的经费。
3、最高审计组织在自己职责范围内有权安排使用预算拨给的专项资金。
第三章与议会、政府和行政机构的关系第八节与议会的关系最高审计组织的独立性是由宪法和法律保障的,因此,它具有高度的主动权和自主权,即使在作为议会的一个办事机构和根据议会指示进行审计时也是如此。
各有关国家的宪法应当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明确规定最高审计组织和议会的关系。
第九节与政府和行政机构的关系最高审计组织的审计对象是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和各单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从属于最高审计组织,尤其是政府对其活动和过失要负全部责任。
政府不能把责任归咎于最高审计组织的审计工作和审计专家的意见,除非审计专家的意见是以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裁决的形式提出的。
第四章最高审计组织的职权第十节调查权1、最高审计组织有权查阅与财务管理有关的一切文件和记录,也有权要求受审单位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提供任何它认为是必要的资料。
2、最高审计组织有权根据自己的方便确定审计地点,确定是在受审单位还是在最高审计组织所在地进行审计。
3、向最高审计组织提供资料或提交包括会计决算在内的有关文件和记录的期限应根据具体情况由法律或最高审计组织确定。
第十一节最高审计组织审计结论的执行1、受审单位要在一定时间内对最高审计组织的审计结论表示意见并说明它根据审计结论采取了哪些相应措施。
这段时间的长短通常由法律规定,在特殊情况下也可由最高审计组织规定。
2、在最高审计机构不以有效的法律和强制的判断形式发表其审计结果时,它有权与有关当局联系,由当局采取必要措施,要求负有责任的一方承担责任。
第十二节专家意见和其它协作权1、在某些重要情况下,最高审计组织可以在议会和政府部门的安排下用专家意见的形式利用其专业知识对拟定中的与财务问题有关的法律和条例提出意见。
采纳和拒绝这些专家意见是行政当局的责任。
此外,这项额外的工作不应影响最高审计组织未来的审计结论和其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2、另一方面,有关使会计程序恰当和尽可能统一的规章制度只有经最高审计组织同意之后才能通过。
第五章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和国际知识交流第十三节审计方法和程序1、最高审计组织根据自己确定的方案进行审计,这不应影响某些公共机构在特定情况下要求进行一定的审计的权利。
2、由于很难对受审单位的所有活动全面进行审计,通常有必要采用抽样方法。
要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抽样,抽样的数量应足够,以使判断管理部门工作的质量和合规性成为可能。
3、审计方法必须适应管理科学和技术进步的要求。
4、应准备内部审计手册,便于审计人员进行工作。
第十四节审计人员1、最高审计组织的成员和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资历和道德品质,以便更好地完成其工作任务。
2、最高审计组织招聘工作人员时应适当重视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及足够的专业经验。
3、应当充分重视提高审计组织所有成员和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水平。
培训工作可在审计机构内部、各大学和国际范围内进行,要采取一切财政上和组织上可能的措施鼓励开展这项工作。
培训工作要超出传统的法律——经济和会计学知识的范围,应包括其他企业管理技术,如电子数据处理在内。
4、为保证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在工资待遇上要力求适应审计工作的特殊需要。
5、在某一最高审计组织的审计工作人员因为缺少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不能处理一项特殊案例时,应从外界聘请专家。
第十五节国际知识交流1、在国际最高审计组织范围内交流审计方面的意见和经验是帮助最高审计组织完成其任务的有效方法。
2、实现上述目标的途径有:召开专业会议、与联合国和其他机构共同举办培训班、组织地区性的工作组和出版专业性刊物。
3、加强和扩展这些工作和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重要的是要在比较法的基础上统一公共财务审计的术语。
第六章报告第十六节向议会和公众报告1、宪法授权和要求最高审计组织每年独立地将其审计结论向议会和其他公共机构报告。
报告应予公布,以保证资料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开展讨论。
同时公布报告也能给执行审计机构的结论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气氛。
2、最高审计组织也有权在每次年度报告之间就特别重要的审计成果提出报告。
3、年度报告应包括最高审计组织的全部活动。
只有在某些方面的利益值得保护或者其利益受到法律保护的情况下,最高审计组织应慎重地权衡利害关系,决定是否予以公布。
第十七节报告的方法1、报告应当以精炼、清楚的方式陈述事实和对事实的评价。
报告的用语应准确易懂。
2、应适当考虑受审单位和机构对最高审计组织审计结论的意见。
第七章最高审计组织的审计职权第十八节审计职权的宪法依据、对公共财务管理的审计1、最高审计组织的基本职权应列入宪法,其细节由立法机关制定。
2、应根据各国的要求和具体情况制定最高审计组织职权的具体条款。
3、所有公共财务管理部门的收支,不论其是否反映或以什么形式反映在国家总预算中,都应由最高审计组织进行审计。
公共财务管理部门未列入国家预算的部分也由最高审计组织进行审计,不属免受审计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