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教案运动上肢的肌肉上

合集下载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实验一上肢骨(一)实验内容观察上肢各骨的位置、形态和主要表面结构特征。

(二)实验目的1.掌握上肢各骨的位置和形态。

2.认识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和桡骨的主要表面结构特征。

3.能够在活体上触摸到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三)实验要求1.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2.课上,要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注重启发、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标本或模型。

3.观察标本或模型要与活体、动作相结合。

(四)实验材料人体全身骨骼标本或模型,分离的上肢骨标本或模型。

实验二下肢骨(一)实验内容观察下肢各骨的位置、形态和主要表面结构特征。

(二)实验目的1.掌握下肢各骨的位置和形态。

2.认识髋骨、股骨、胫骨、腓骨、距骨和跟骨的主要表面结构特征。

3.能在活体上触摸到下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三)实验要求1.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2.课上,要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注重启发、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标本或模型。

3.观察标本或模型要与活体、动作相结合。

(四)实验材料人体全身骨骼标本或模型,分离的下肢骨标本或模型。

实验三躯干骨(一)实验内容观察躯干各骨的位置、形态和主要表面结构特征。

(二)实验目的1.掌握躯干各骨的位置和形态。

2.认识椎骨、胸骨、肋骨的主要表面结构特征。

3.能在活体上触摸到躯干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三)实验要求1.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2.课上,要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注重启发、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标本或模型。

3.观察标本或模型要与活体、动作相结合。

(四)实验材料人体全身骨骼标本或模型,分离的躯干骨标本或模型。

实验四上肢骨连结(一)实验内容观察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二)实验目的掌握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三)实验要求1.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2.课上,要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注重启发、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标本或模型。

3.观察标本或模型要与活体、动作相结合。

运动解剖学3-2-2上肢骨连结与上肢肌 [兼容模式]

运动解剖学3-2-2上肢骨连结与上肢肌 [兼容模式]

上肢骨连结与运动上肢的肌肉一、上肢骨连结二、运动上肢的肌肉上肢带骨的连结胸锁关节:是上肢与躯干间连结的惟一关节,由锁骨的胸骨端关节面与胸骨柄的锁骨切迹组成。

关节腔内有关节盘。

此关节有三个运动轴,绕矢状轴做上下运动,绕垂直轴可做前后运动,绕冠状轴可做旋转运动。

肩锁关节:由锁骨的肩峰端关节面与肩胛骨的肩峰关节面构成。

关节囊上下有韧带加强。

关节面扁平,属微动关节。

上肢带关节的特点及其运动特点肩锁关节连结紧密,可将肩胛骨与锁骨视为一个整体,共同以胸锁关节为支点运动通常以肩胛骨的运动来描述上肢带关节的运动肩胛骨的运动可增大肩关节的运动幅度,并有利于控制肱骨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运动方式上提、下降:肩关节在冠状面向上、下的移动前伸、后缩:水平面内绕垂直轴向前、后运动上回旋、下回旋:在冠状面内绕矢状轴旋转,肩胛骨关节盂向上、下角向外上方转动称上回旋,反之为下回旋。

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球窝关节,两关节面大小相差较大,仅能容纳关节头的1/4~1/3。

肩关节盂唇使关节窝稍许加深,关节囊薄弱松弛。

肩关节的运动关节运动运动轴运动幅度动作举例屈伸冠状轴110°~140°跑的前后摆臂外展内收矢状轴90°~120°直立飞鸟旋内旋外垂直轴90°~120°铁饼预摆动作环转武术抡臂水平屈伸约180°扩胸(1)肩关节是上肢最大的关节,也是人体中最灵活,稳固性较差的关节;(2)面积差大,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韧带少而弱;(3)肩关节前下方没有肌肉覆盖和韧带加强,成为关节的最薄弱部位,肱骨头易从此处滑出,运动时应注意。

(4)上臂在肩关节处的运动,常伴有上肢带的运动,后者加大了前者的运动幅度。

肩关节的运动特点•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构成复关节。

肘关节肘关节的运动关节运动运动轴运动幅度动作举例屈伸冠状轴135°~140°负重弯举旋前旋后垂直轴140°~180°乒乓球正反手扣球(1)尺骨较深的滑车切迹凹窝与肱骨滑车形成咬合连结,使肘关节的稳定性增大(2)关节囊的前后方薄而松弛,使屈伸运动幅度较大(3)所有的韧带均不附着于桡骨,有利于桡骨绕垂直轴完成旋转运动(4)肘关节运动时,屈伸运动为肱桡关节和肱尺关节所共有,旋转运动为肱桡关节和桡尺关节所共有(5)由于尺骨的存在,限制了肱桡关节的外展、内收运动。

运动解剖学上肢局解

运动解剖学上肢局解

“方肩”
肩胛区的主要结构:
肌腱袖 肩Leabharlann 动脉网肌腱袖(肩袖):冈上肌、冈下肌、 小圆肌、肩胛下肌的 肌腱连成腱板,围绕 肩关节的上、后、前 方,并与肩关节囊愈 着,称肌腱袖,对肩 关节起稳定作用。
肩胛动脉网:
位置:肩胛骨背面 组成:肩胛上动脉
旋肩胛动脉 肩胛背动脉 临床意义: 肩部重要侧支循环途 径,当腋动脉受阻时 可维护上肢血供。
Lateral anterachial cutaneous n. & cephelic v.
Medial interracial cutaneous n. & basiic v.
Median cubital v.
(二)深层结构
1、深筋膜
肱二头肌腱膜, 其弓状游离的上缘 是肘前区重要的肌 性标志,它与肱二 头肌腱交角处,是
(3)桡神经 radial nerve
(4)肌皮神经 musculocrtaneous nerve 前臂外侧皮神经。
4.神经
(1)正中神经 median nerve
(2)尺神经 ulmar nerve
(3)桡神经 radial nerve
(4)肌皮神经 musculocrtaneous nerve 前臂外侧皮神经。
(2)腕横纹:腕近侧纹 腕 中纹 腕 远侧纹
(3)腱隆起:掌长肌腱 (中),桡侧腕屈肌腱,尺侧 腕屈肌腱,伸指肌腱。
(4)手掌: 三条掌横纹(鱼 际纹、掌远纹、掌中纹)
分三部分 (小鱼际、鱼际、掌 心)。
(5)解剖学 “鼻烟壶”:拇 长展肌腱和拇短 伸肌腱与拇长伸 肌腱之间,近侧 为桡骨茎突,窝 底为手舟骨和大 多角骨,桡动脉 在窝内。
外侧壁:
① 喙肱肌 ②肱二头肌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书模板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书模板
(二)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的鞘状结构,由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腱膜构成。鞘分前后两壁,前壁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壁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在脐下约4—5厘米处,鞘的后壁转至腹直肌前面;参于前壁的构成,此处后壁的游离下缘呈凸向上方的弧形线,称弓状线(半环线)。此线以下无后壁,腹直肌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
二、观察分离的躯干骨
(一)椎骨:属不规则骨
l、位置:位于脊柱
2、定位:短圆柱形的结构朝向前,称椎体,呈弓形上有突起的结构朝向后,称椎弓,椎体和椎弓的连结部分较细称椎弓根,根上方凹陷浅,下方的凹陷深。
3、观察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找一胸椎辩认以下结构。
椎体、椎弓、椎弓根、椎骨上切迹和下切迹、椎间孔、椎弓板、棘突、横突、上关节突、下关节突、椎孔。
(十)胫骨前肌——在踝关节前方,拇长伸肌肌腱的内侧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十一)趾长伸肌——当背屈时,在踝关节前方,蚜长伸肌肌腱的外侧可摸到此肌腱。在伸趾时在足背可清晰见到至各趾的肌腱。
(十二)小腿三头肌——在小腿后面,可明显见到该肌膨隆的肌腹,并向下形成粗大的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5、实验结果
6、小结或结论
(二)肱二头肌——当屈肘握掌时,此肌收缩可明显在上臂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在肘窝中央,当屈肘时可明显摸到此肌的肌腱。
(三)肱三头肌——在上臂的后面,三角肌后缘的下方可看到肱三头肌长头。
(四)肱桡肌——当握拳用力屈肘时,在肘部可见肱桡肌的膨隆肌腹。
(五)掌长肌——当手握拳、屈腕并使腕外展时,在腕掌面的中份,腕横纹的上方,可明显见此肌的肌腱。
下肢肌分下肢带肌(髋肌)和自由下肢肌两部分。其中自由下肢肌又分为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三部分。
二、对照教科书,掌握下肢每块肌肉的位置及主要肌肉的起止点。

运动解剖学上肢局解

运动解剖学上肢局解

三个束先位于腋 动脉第一段的后外侧, 继而位于腋动脉第二 段的内、外侧及后方, 在腋动脉第三段周围 分5大终支
臂丛的位置:
锁骨上部 锁骨下部 (腋窝 内)
臂丛的主要分支:
①胸长神经 ②胸背神经 ③肌皮神经 ④正中神经 ⑤尺神经 ⑥桡神经 ⑦腋神经
臂丛在锁骨上部的分支:
① 胸长神经
为臂丛在 锁骨上部的分 支,与胸外侧 动脉伴行,分 布于前锯肌。
(2)腕横纹:腕近侧纹 腕 中纹 腕 远侧纹
(3)腱隆起:掌长肌腱 (中),桡侧腕屈肌腱,尺侧 腕屈肌腱,伸指肌腱。
(4)手掌: 三条掌横纹(鱼 际纹、掌远纹、掌中纹)
分三部分 (小鱼际、鱼际、展肌腱和拇短 伸肌腱与拇长伸 肌腱之间,近侧 为桡骨茎突,窝 底为手舟骨和大 多角骨,桡动脉 在窝内。
臂丛在锁骨下部的分支:
起自外侧束的神经主要有:
肌皮神经 正中神经外侧头 胸外侧神经
起自内侧束的神经有:
正中神经内侧头 尺神经 胸内侧神经 臂内侧皮神经 前臂内侧皮神经
起自后束的神经主要有:
桡神经 腋神经 胸背神经
腋淋巴结 axillary lymph nodes
位于腋窝内, 腋血管及其分 支的周围。
尺神经 ulnar nerve
发自臂丛内侧束,沿 肱二头肌内侧下行,在 臂中部转向后下,经肱 骨尺神经沟进入前臂。 在沟中尺神经位置表浅, 又紧贴骨面,肱骨髁上 骨折时易受损伤。
尺神经在 臂上部伴肱动 脉,在臂下部 伴尺侧上副动 脉。
桡神经 radial nerve
发自臂丛后 束,伴肱深动脉向 后进入肱骨肌管入 臂后区。
对比关系
肩峰、肱骨 大结节、喙 突之间形成 一等腰三角 形
• 伸肘时,尺 骨鹰嘴尖端 与肱骨内、 外上髁处于 同一水 平 线上。

运动解剖学教案

运动解剖学教案
二、问答题
简述关节的构造。
南昌大学教案
人数第5次课年月日
主题
第二节 骨各论
一、上肢骨
教学目标
1.上肢带骨:熟悉锁骨和肩胛骨的位置、形态特征、主要骨性标志;
2.自由上肢骨
(1)熟悉肱骨、尺骨、桡骨的位置、形态特征、主要骨性标志;
(2)了解腕骨、掌骨、指骨的一般形态特征;
重点难点
上肢骨的名称、形态、数目及特点
4.人体基本轴
(1)矢状轴:前后贯穿身体,垂直通过额状面的轴
(2)额状轴:横贯身体,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
(3)垂直轴:纵贯身体,垂直通过水平面的轴
二、骨总论
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 ——杠杆
关节——枢纽
肌肉——动力
1.骨的数量:206 块
2.骨的分类
按部位分:中轴骨、四肢骨
按形态分: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1.下肢带骨——髋 骨
2.自由下肢骨 大腿骨—股骨
小腿骨—胫骨、腓骨
足 骨—跗骨、跖骨、趾骨
籽 骨—髌骨
1.下肢带骨
髋骨:在幼年时(17岁以前)由髂、坐和耻骨三部分通过软骨连结而成,成
年后骨性结合成一块骨,结合处为宽臼,耻骨与坐骨围成闭孔。
教法
讲授法
教 具
模型、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言: 1.提问:名词解释:突触、神经纤维;
2.复习骨组织、肌组织内容
一、解剖学定位术语
1.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脚尖向前。
2.常用方位术语
上—靠近头部
下—靠近足部
前—靠近腹之面
后—靠近背之面
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
(1)关节运动幅度:是指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该关节处相邻的两环节之间

运动解剖学教案7运动上肢的肌肉(上)

运动解剖学教案7运动上肢的肌肉(上)

第七课时运动上肢的肌肉(上)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上肢肌肉的分类和名称;2. 掌握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3. 掌握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重点难点:1. 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2. 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方法: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运动上肢的肌肉一、运动肩带的肌群(一)上提肩带的肌群有斜方肌上部、菱形肌和提肩胛肌。

该群肌近固定收缩时,使肩带上提,如做耸肩动作等。

在远固定收缩时,能使头和脊柱侧屈、回旋、伸,如做抬头、转头等动作。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2、菱形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3、提肩胛肌:起于上位四个颈椎的横突,肌纤维向后外下方,止于肩胛骨内侧角。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上提和下回旋;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颈(带动头部)向同侧侧屈和转动,双侧收缩使颈部伸直。

向上提拉杠铃并耸肩,可发展该群肌力。

(二)下降肩带的肌群有斜方肌下部、前锯肌下部和胸小肌等。

该肌群在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下降,如做沉肩动作等;在远固定收缩时,能提肋助吸气。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2、前锯肌(见前伸肩带的肌群)3、胸小肌:起于第3—5肋骨的前面,纤维向外后上方行,止于肩胛骨喙突。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内前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前伸和下回旋;远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外后上方,能提肋助吸气。

(三)使肩带后缩的肌群有斜方肌,菱形肌等.该群肌在近固定收缩时,可使肩胛骨脊柱缘向脊柱靠拢,如做扩胸和飞鸟展翅等练习;在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脊柱侧屈和回旋,双侧收缩使脊柱伸,如抬头挺胸等.1、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部的浅层。

起点:枕外隆凸,项韧带、第七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

止点:锁骨外侧端,肩峰和肩胛冈。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上部纤维的拉力朝内上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上提、后缩、上回旋;中部纤维的拉力水平向内,使肩胛骨后缩;下部纤维的拉力朝内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下降、后缩、上回旋。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课件-上肢肌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课件-上肢肌
➢三角肌后部肌纤维、背阔肌、冈 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
➢ 使前臂在肘关节伸的肌群
➢ 肱三头肌和肘肌
➢ 使前臂在肘关节屈的肌群
➢ 肱肌、肱二头肌、肱桡肌和旋前圆
➢ 使前臂在肘关节旋内的肌群
➢ 旋前圆肌、旋前方肌和肱桡肌(注:肱桡肌是 在外旋前臂情况下旋内)
➢ 使前臂在肘关节旋外的肌群
➢旋后肌、肱二头肌和肱桡肌 (注:后两块肌肉 是在内旋前臂情况下旋外)
胸大肌
背阔肌
肱骨小结节嵴
7∽12胸椎棘突、 全部腰椎棘突、 骶正中嵴、 骶骨后面、 髂嵴后部
➢使上臂在肩关节屈的肌群
➢胸大肌、三角肌前部肌纤维、肱二头 肌和喙肱肌
➢使上臂在肩关节伸的肌群
➢三角肌后部肌纤维、肱三头肌长头、背 阔肌、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
➢使上臂在肩关节外展的肌群
➢三角肌和冈上肌
运动手指关节的肌群
➢ 使上臂在肩关节内收的肌群
➢ 肩胛下肌、胸大肌、背阔肌、冈下肌、小圆肌、 大圆肌和喙肱肌
➢ 使上臂在肩关节旋外的肌群 ➢三角肌后部、冈下肌和小圆 肌
➢ 使上臂在肩关节旋内的肌群 ➢三角肌前部、胸
➢胸大肌、三角肌前部肌纤维
➢使上臂在肩关节水平伸的肌群
➢ 使手在腕关节屈的肌群
➢ 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 和指深屈肌等
使手在腕关节伸的肌群
➢ 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 指伸肌和示指伸肌等
➢ 使手在腕关节内收的肌群
➢ 尺侧腕屈肌和尺侧腕伸肌等
➢ 使手在腕关节外展的肌群
➢ 桡侧腕屈肌、桡侧腕长伸肌 、桡侧腕短伸肌和示指伸肌 等

《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大纲一、实验教学目的和性质《运动解剖学实验》课属于形态观察为主,并通过与体育技术动作的联系,达到在运动锻炼、体育训练中应用解剖学知识,并为学习人体科学其它相关课程和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奠定解剖学基础。

该课程主要观察分析人体基本组织、人体各大系统器官形态结构与功能。

基本要求:重视实验课教学,做好实验准备、并严格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操作。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表达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运动解剖学实验课主要采取的是学生亲自动手观察的方法,使学生切实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实验严把预习、实验、实验报告3个环节。

每6人为一实验小组,每项实验以小班为单位,约20人。

三、课程学时本实验课实验总学时为24学时。

四、实验成绩的考核方法实验课的成绩为100分,考试采用笔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给出。

其中笔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占50%。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实验课出勤、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实验态度、实验能力等情况确定。

凡是符合下列任何一条者,实验课成绩记为不及格:1、实验课缺勤三分之一以上者。

2、实验报告缺少三分之一及以上者。

3、实验不认真,敷衍了事,且屡教不改者。

4、实验课成绩不及格的学生,须由本人提出申请,经系(部、院)领导批准后,随下一届重修相应的实验课,参加考试。

实验课重修次数不得超过2次。

五、大纲适用范围本大纲适用于本科社会体育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使用。

七、实验内容简介实验一观察细胞和组织切片一、实验目的:1.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

2.了解四种基本组织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

二、实验器材:四种基本组织切片。

实验二上肢骨及其骨连接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2.熟悉上肢骨连接的方式及构成3.掌握肩关节、肘关节及手关节的结构4.熟悉上肢主要关节的运动形式二、实验器材:人上肢骨干标本,上肢骨模型,人体骨架模型实验三下肢骨及其骨连接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形态、结构2.掌握骨盆的构成及髋、膝、足关节的结构及运动形式二、实验器材:人下肢骨干标本,人体骨架模型实验四:中轴骨及其骨连接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躯干骨及椎骨的形态、结构2.掌握躯干骨颅骨的连接方式3.掌握脊柱的连接方式及胸廓的构成二.实验器材:人中轴骨干标本,椎骨模型,人体骨架模型实验五上肢肌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上肢肌肉的分布和组成2掌握常见肩关节、肘关节运动肌群的分布、名称、起止点及功能二. 实验器材:人体全身肌肉模型实验六下肢肌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下肢肌肉的分布和组成2掌握常见髋关节、膝关节运动肌群的分布、名称、起止点及功能二、实验器材:人体全身肌肉模型实验七躯干肌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躯干肌、头肌的分布和组成。

国职教练必备运动解剖学知识——上肢带肌的功能

国职教练必备运动解剖学知识——上肢带肌的功能

国职教练必备运动解剖学知识——上肢带肌的功能
三角肌
近固定时,前部肌纤维使上臂屈、内收、旋内;后部纤维使上臂伸、内收、旋外;中部纤维使上臂外展。

三角肌是使肩关节外展的主要肌肉,当上臂处于外展60°以内位置时,三角肌作用较小,而在90°~180°之间收缩效果最好。

当上臂由下垂位至外展20°内,三角肌不起作用。

冈上肌
近固定时,使上臂外展。

冈上肌只在肩关节外展的初始阶段起作用,即上臂由下垂位至外展20°以内,主要由冈上肌作用,因此该肌也称肩关节外展的启动肌。

冈下肌和小圆肌
近固定时,两肌均使上臂伸、内收和旋外。

大圆肌和肩胛下肌
近固定时,两肌均使上臂内收和旋内,大圆肌还可使上臂伸。

肩袖
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均附着于肱骨大结节和肱骨解剖颈的边缘,其内面与肩关节囊紧密相连,此肌腱复合体称为肩袖(又名肌腱袖或旋转袖)。

肱骨头的前方为肩胛下肌腱,上方为冈上肌腱,后方为冈下肌腱和小圆肌腱,这些肌腱的运动可导致肩关节旋内、旋外和外展运动,但更重要的是,可将肱骨头稳定于肩胛骨关节盂上,对维持关节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运动解剖学教案模板

运动解剖学教案模板

运动解剖学教案模板第1篇:运动解剖学教案12物质代谢第十二课时人体运动的物质代谢结构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的器官名称;2.掌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的主要组成与功能;3.掌握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的影响。

重点难点:1.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的器官名称;2.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第三篇人体运动的物质代谢结构物质代谢是指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和利用,转变为自身的组成的成分,同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人体运动的物质代谢结构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

第四章消化系统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管是一条很长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及分布于消化管壁的小腺体,如胃腺、肠腺等。

二、消化管消化管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组成。

三、消化腺消化腺由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组成。

小消化腺分布于各段消化管壁内,如食管腺、胃腺、肠腺等。

大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肝和胰。

四、体育锻炼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适宜的体育运动对促进消化系统的进展具有良好的作用;反之,会带来不良影响。

常常从事体育运动,可增加人体能量物质的消耗。

反射性地提高了胃肠的消化和吸收机能。

体育运动时,由于膈肌的大幅度升降活动,对胃肠起按摩作用,也能增强胃的消化功能。

因运动时间安排不当,会影响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如饭后激烈运动,由于血液重新分配,对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和胃肠的蠕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胃肠的消化和吸收。

第五章呼吸系统人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不断地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这种吸入氧与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呼吸。

呼吸是在呼吸系统与血液循环系统密切配合下实现的。

运动解剖学实验

运动解剖学实验

骨盆的组成
骶髂平面关节
后面观 前面观
髋关节
髋关节
• 髋关节的组成; • 股骨头关节面与髋臼关节面(形态和大小 的差别); • 关节囊厚、紧张而坚韧; • 髂股韧带; • 连于股骨头和髋臼之间的股骨头韧带。
髋关节
膝关节
• 膝关节的组成: • ①股骨、胫骨、髌骨参与构成的滑车——椭圆形 状的复杂关节; • ②关节囊宽阔,周围有韧带增强。注意股四头肌 腱内的髌骨和髌韧带的位置; • ③向下翻开关节囊的前壁,观察髌骨下方两侧的 滑膜襞和探查髌骨上方的髌上囊; • ④前、后交叉韧带; • ⑤内、外侧半月板。
实验步骤
(一)中轴骨的观察 先在人体骨架标本上辨明中轴各骨的名 称和各骨的邻接关系; 然后确定它们在活体中各自的部位。 观察中轴各骨形态结构及骨标标志。
(二)上肢骨的观察 先在人体骨架标本上辨明上肢各骨的名 称和各骨的邻接关系; 确定它们在活体中各自的部位。 观察上肢各骨形态结构及骨标标志。
(三)下肢骨的观察 先在人体骨架标本上辨明下肢各骨的名 称和各骨的邻接关系; 确定它们在活体中各自的部位。 观察下肢各骨形态结构及骨标标志。
脊柱的骨
颈椎
1、颈椎一般形态
2、寰椎
3、枢椎
4、隆椎
胸椎
腰椎
骶骨前面观
骶骨后面观
上肢骨
上肢骨
上肢骨
上肢骨
下肢骨
下肢骨
下肢骨
综合性试验项目一
骨的解剖观察
通过对猪腿骨的解剖观察,掌握骨的大体 构造;通过对骨组织和骨发生模型的观察,了 解骨的微细构造及生长发育特点
实验内容


(一)解剖新鲜猪腿骨。 观察骨的骨表形态、大体构造; (二)对照、观察骨板、骨组织放大模型。 (三)观察骨发生模型。

(医学健康)上肢运动功能解剖基础知识详解(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医学健康)上肢运动功能解剖基础知识详解(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运动肘关节的肌群
❖ 小结 ①屈:肱肌、肱二头肌、肱桡肌和旋前圆肌。
②伸:肱三头肌和肘肌。
③旋前:旋前圆肌、旋前方肌和肱桡肌。 ④旋后:旋后肌、肱二头肌和肱桡肌;后两块肌肉是在
内旋前臂的情况下外旋。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运动桡腕/手关节的肌群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课后作业
简述自由上肢骨的组成。 试述肘关节的组成及其特点。 腕关节有哪些运动?其运动范围是多少? 桡神经损伤后有哪些表现症状?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谢谢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1.垂腕(桡神经);2 .“爪形手”(尺神经); 3.正中神经损伤时的手形;
4.“猿手”(正中神经与尺神经合并损伤)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测试题
.肱骨中部骨折时,易损伤的神经是 (D)
A.腋神经 B.正中神经 C.尺神经 D.桡神经 E.肌皮神经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上肢骨的连结
❖上肢带骨的连结 肩锁关节
❖自由上肢骨的连结 肩关节
间的连结 桡腕关节
胸锁关节
肘关节
前臂骨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肩锁关节
肩锁关节: ①构成与类型:
锁骨的肩峰端 +肩胛骨的肩峰 →平面关节 ②韧带:关节囊 的上下均有韧 带加强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胸锁关节
胸锁关节:胸锁关节 是上肢与躯干之间 唯一的骨性连结。
尺骨
尺切迹
尺骨头
桡骨茎突
尺骨茎突
尺骨与桡骨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第4章上肢运动解剖学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第4章上肢运动解剖学

ONE KEEP VIEW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第4章上肢运动解剖学目录CATALOGUE•上肢骨骼结构及其功能•上肢关节结构及其运动范围•上肢肌肉群及其作用•上肢神经和血管分布及其对运动影响•常见上肢运动损伤与预防策略•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PART01上肢骨骼结构及其功能肩胛骨与锁骨肩胛骨位于胸廓后外侧,呈三角形,分为肩胛冈、肩峰、肩胛盂等部分,与锁骨和肱骨共同构成肩关节。

锁骨位于胸廓前上部,呈S形,内侧与胸骨柄相连,外侧与肩胛骨的肩峰相连,构成肩锁关节。

•肱骨:位于上臂,是上肢最长的骨,上端与肩胛骨形成肩关节,下端与前臂骨相连形成肘关节。

•桡骨和尺骨:位于前臂,桡骨位于外侧,尺骨位于内侧,两者通过桡尺近侧关节和桡尺远侧关节相连,并与手部骨骼相连。

手部骨骼腕骨01位于手腕部,由8块小骨组成,分为近侧列和远侧列,近侧列包括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包括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掌骨02位于手掌部,共5块,分别与指骨相连。

指骨03位于手指部,除拇指外,其他各指均有3节指骨,由近侧向远侧依次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

PART02上肢关节结构及其运动范围肩关节结构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构成,属球窝关节。

关节囊松弛,附着于关节盂周缘和解剖颈。

运动范围为全身最灵活的关节,可作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运动。

肘关节结构由肱骨下端、尺骨鹰嘴窝、桡骨头及关节囊、韧带构成。

包括三个关节,即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

运动范围肘关节可进行屈、伸运动,桡尺近、远侧关节共同完成前臂的旋前和旋后运动。

腕关节结构与运动范围腕关节结构由桡骨下端、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及手舟骨、月骨、三角骨构成。

运动范围可作屈、伸、收、展及环转运动。

手部关节结构与运动范围手部关节结构包括腕掌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

运动范围各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均可作屈、伸运动;拇指腕掌关节为鞍状关节,可作屈、伸、收、展及旋转运动,其运动范围较其余四指更为灵活。

2012运动系统--骨骼肌--上肢肌

2012运动系统--骨骼肌--上肢肌

旋前圆肌:起于肱骨内上髁、尺骨冠突,止于桡骨中部前面。 其功能是屈前臂,并使前臂内旋。
旋前方肌:起于尺骨前下1/4处,止于桡骨前下1/4处,其功 能使前臂内旋。
(二)后群肌
• 后群肌也分为浅层和深层 • 浅层肌:由桡侧向尺侧依 次排列有:桡侧腕长伸肌、 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 小指伸肌和尺侧腕伸肌。 浅层肌多起于肱骨外上髁。
旋的功能;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主
要有伸腕、伸指和使前臂外旋的功能。
(一)前群肌
前群肌分为浅层和深层 浅 层 肌: 由 桡 侧 向 尺 侧 依次排列有肱桡肌、旋 前 圆 肌、 桡 侧 腕 屈 肌、 掌 长 肌、 指 浅 屈 肌、 尺 侧腕屈肌。浅层肌,除 肱桡肌起于肱骨外上髁 外 ,其 他 均 起 于 肱 肌 内 上髁。
四、手 肌
(一)外侧群—鱼际 1.拇短展肌 2.拇短屈肌 3.拇对掌肌 4.拇收肌 (二)内侧群—小鱼际 1.小指展肌 2.小指短屈肌 3.小指对掌肌 (三)中间群 1.蚓状肌 4块 2.骨间掌侧肌 3块 3 .骨间背侧肌 4块
拇短屈肌 拇短展肌 拇收肌
屈肌支持带
小指短屈肌 小指展肌
蚓状肌
骨间背侧肌
5.前臂前群和后群肌包括哪些?主要功能是什么?
6.名词:肩袖
三、 前臂肌
(一)前群(9块,4层排列)
1. (第一层)浅层 有5块肌 (1)肱桡肌 (2)旋前圆肌
作用:屈肘关节。 作用:使前臂旋前、屈肘关节。 作用:屈肘、屈腕和使腕外展。 作用:屈腕和紧张掌腱膜。 作用:屈腕和使腕内收。
旋前圆肌
肱桡肌 掌长肌 桡侧腕屈肌
(3)桡侧腕屈肌 (4)掌长肌
尺侧腕屈肌
2.深层 也有5块肌
(1)旋后肌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运动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运动系统结构及其功能的学科,对于体育教育和运动康复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运动解剖学教学框架,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体骨骼、肌肉、关节等相关知识,并掌握其在运动中的作用和变化。

二、课程目标1. 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并能够描述其运动学特征。

2. 理解人体肌肉系统的分类和功能,掌握肌肉与运动的关系。

3. 掌握关节的类型、结构和功能,了解其在运动中的作用。

4. 理解运动过程中涉及的动作和动力学原理,构建运动分析模型。

5. 能够应用运动解剖学知识,评估和改善运动技能的执行。

三、教学内容1. 骨骼系统1.1 骨骼分类及特征1.2 骨骼系统的组成及结构1.3 骨骼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2. 肌肉系统2.1 肌肉分类及特征2.2 肌肉结构及功能2.3 肌肉与运动的关系3. 关节系统3.1 关节的分类及特征3.2 关节结构及功能3.3 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4. 运动分析4.1 动作的分类及特征4.2 动力学原理在运动中的应用4.3 运动分析模型的构建5. 运动技能评估与改善5.1 运动技能评估方法5.2 运动技能改善的基本原则5.3 运动解剖学在运动技能改善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操作,加深对运动解剖学概念的理解。

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探讨运动解剖学在运动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分享。

五、考核与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

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3.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国内外运动解剖学教材及参考书籍。

2. 多媒体教学资源:相关的图像、动画和视频素材。

3. 实验设备:人体骨骼模型、肌肉模型、关节模型等。

运动解剖学课程实验课教案

运动解剖学课程实验课教案

四、实验课后作业:
1.肩关节与髋关节结构及与运动形式关系。 2. 分析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实验三、观察全身各骨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上肢骨、下肢骨、躯干骨的观察,并结合各自的体 育专项,联系活体,尽可能地触摸自身的上肢骨、下肢骨、 躯干骨的体表重要的骨性标志,并掌握上肢骨、下肢骨、躯 干骨的位置、形态及结构特征。
二、实验材料:
1.标本:腮腺及其导管、胃、肠、阑尾、肝、胰,矢状头、喉、气管 杈、肺,泌尿系各器官和男、女生殖系标本。
2.模型:消化管、胃、肝胰、肝小叶,鼻、喉、肺、肺小叶模型,肾、 肾实质切面、肾小体和男、女生殖系额状切、矢状切模型。
三、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实验方法:
⑴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⑵课上,要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注重启发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观
四、实验课后作业:
1.触摸自身活体,写出上下肢骨中能触摸的各五个重要的骨性标志。 2.必要时进行骨标本口试,对每个学生进行辨认数个骨性标志。
实验五、 观察全身骨骼肌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对人体肌肉的解剖观察,了解骨骼肌构造特点及辅助结构。结合活 体触摸自身肌肉,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体育运动中常用肌肉的位置、形状 和作用。
2. 实验步骤: 首先在模型上先辨认出下列结构,再观察标本。
⑴在脊髓横断面上观察白质和灰质,辨认出脊髓中央管,呈“H”形的灰质, 即每侧的前角、后角及胸腰段的侧角。辨认出脊髓周围,颜色较浅的 白质。
⑵观察脑干模型和标本,结合脑干的电动模型, ①辨认延髓、脑桥、中脑、丘脑位置和形态。 ②辨认脑干腹侧面的锥体、锥体交叉、基底部、大脑脚、视交叉、灰结节、
1.实验方法:
⑴首先,教师先介绍解剖学实验室的标本室的布局情况,要求同学 们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同时,消除部分同学心理上的恐惧感。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隶属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学科。

(二)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和认识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掌握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方法。

(三)学时数:本课程38学时。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人体的基本面和基本轴的概念。

2、熟悉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常用的解剖学方位术语。

3、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内容、目的与学习方法。

第二章运动系统一、骨的概述1、了解骨的分类。

2、掌握骨的构造。

3、掌握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及年龄特征。

4、了解骨的发生与生长、体育运动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二、骨连结的概述1、了解骨连结的分类。

2、掌握动关节、关节运动幅度的概念。

3、熟悉关节的结构、运动及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4、了解关节的分类、体育运动对关节形态结构的影响。

三、肌肉的概述1、掌握肌肉的大体结构、物理特性。

2、熟悉肌肉工作的基本概念:原动肌、对抗肌、动力性工作、向心工作、离心工作、静力性工作、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初长度、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多关节肌被动不足、肌拉力线等。

3、了解肌肉的配布规律、研究肌肉功能的方法、肌肉的辅助结构。

四、上肢1、上肢骨(1)掌握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主要关节面名称。

(2)熟悉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位置,主要肌肉、韧带附着点的名称。

(3)了解腕骨、掌骨、指骨的一般形态特征。

2、上肢骨连结(1)掌握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特点、辅助结构名称和功能、运动。

(2)熟悉肩带的连接与运动、腕管的概念。

(3)了解手骨之间的连结。

3、上肢肌(1)熟悉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的位置、主要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时运动上肢的肌肉(上)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上肢肌肉的分类和名称;
2. 掌握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
3. 掌握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重点难点:
1. 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
2. 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方法: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运动上肢的肌肉
一、运动肩带的肌群
(一)上提肩带的肌群
有斜方肌上部、菱形肌和提肩胛肌。

该群肌近固定收缩时,使肩带上提,如做耸肩动作等。

在远固定收缩时,能使头和脊柱侧屈、回旋、伸,如做抬头、转头等动作。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2、菱形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3、提肩胛肌:起于上位四个颈椎的横突,肌纤维向后外下方,止于肩胛骨内侧角。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上提和下回旋;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颈(带动头部)向同侧侧屈和转动,双侧收缩使颈部伸直。

向上提拉杠铃并耸肩,可发展该群肌力。

(二)下降肩带的肌群
有斜方肌下部、前锯肌下部和胸小肌等。

该肌群在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下降,如做沉肩动作等;在远固定收缩时,能提肋助吸气。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2、前锯肌(见前伸肩带的肌群)
3、胸小肌:起于第3—5肋骨的前面,纤维向外后上方行,止于肩胛骨喙突。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内前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前伸和下回旋;远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外后上方,能提肋助吸气。

(三)使肩带后缩的肌群
有斜方肌,菱形肌等.该群肌在近固定收缩时,可使肩胛骨脊柱缘向脊柱靠拢,如做扩胸和飞鸟展翅等练习;在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脊柱侧屈和回旋,双侧收缩使脊柱伸,如抬头挺胸等.
1、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部的浅层。

起点:枕外隆凸,项韧带、第七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

止点:锁骨外侧端,肩峰和肩胛冈。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上部纤维的拉力朝内上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上提、后缩、上回旋;中部纤维的拉力水平向内,使肩胛骨后缩;下部纤维的拉力朝内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下降、后缩、上回旋。

三部纤维同时收缩,使肩胛骨后缩和上回旋。

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头和脊柱向同侧屈和向对侧回旋;双侧同时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可以预防和纠正驼背。

2、? 菱形肌:位于斜方肌深层,起于下两个颈椎和上四个胸椎的棘突,纤维向外下行,止于肩胛骨的脊柱缘。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向内上方,使肩胛骨后缩、上提、下回旋;远固定收缩时与斜方肌相同。

可以采用负重扩胸,俯立持哑铃做飞鸟展翅练习等发展该肌群的力量;采用冲拳,单手握肋木向同侧转体等练习发展该群肌的伸展性。

(四)使肩带前伸的肌群
有前锯肌、胸小肌等。

该肌群在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前伸,如做冲拳,掷出器械等动作;在远固定收缩时,可提肋助吸气。

1、前锯肌:位于胸廓的外侧面
起点:上位8—9肋骨的外侧面,纤维斜向上后内方。

止点:肩胛骨的内侧缘和下角的前面。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向前外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前伸、上回旋;远固定收缩时,提肋助吸气。

采用实力推、俯卧撑等练习可发展肩胛骨前伸肌群的力量;扩胸或单手握肋木向对侧转体可发展该群肌的伸展性。

(五)使肩带上回旋的肌群
有斜方肌上部和下部纤维及前锯肌下部纤维
斜方肌上部和前锯肌下部纤维在近固定收缩时,分别牵拉肩胛骨的外角和下角,形成力偶,使肩胛骨上回旋,完成游泳划臂的肩部动作;斜方肌上部和下部的纤维近固定收缩时,拉力分别作用于肩胛冈的外侧端和内侧端,同样也形成力偶,使肩胛骨上回旋。

可采用负重侧上举,实力推等练习发展肩胛骨上回旋肌群的力量;分别采用扩胸和单手握肋木向同侧转体等练习来发展该肌群伸展性。

(六)使肩胛骨下回旋的肌群
胸小肌、菱形肌和肩胛提肌等。

近固定收缩时,胸小肌拉力向下,作用于肩胛骨外侧角;菱形肌和提肩胛肌拉向内上,作用于肩胛骨内缘和内角,形成使肩胛骨下回旋的力偶。

采用拉橡皮筋向后划臂、引体向上、爬绳等练习,可发展肩胛骨下回旋肌群的力量;采用单杠悬垂等练习可发展其伸展性。

二运动肩关节的肌群
(一)屈肩的肌群
有胸大肌、三角肌前部、喙肱肌和肱二头肌长头等。

近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完成前平举动作;两上臂若处于上举位置,远固定收缩,则使躯干向上臂靠拢,完成引体向上、爬绳爬杆等运动。

1、胸大肌:位于胸前皮下。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侧缘和上六肋软骨、腹直肌鞘前壁,纤维向外后方集中。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向内前拉引肱骨,使上臂屈、内收和旋内;远固定收缩时,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或提肋助吸气。

2、喙肱肌
位于肱二头肌短头内侧深面,起于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内面中部,近固定收缩使上臂屈和内收。

采用双杠支撑摆动臂屈伸、卧推和引体向上等辅助练习,可发展屈肩肌群的力量;采用单杠背手转肩悬垂、单手握肋木向对侧转体等辅助练习可发展其伸展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