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学第一章概论分析

合集下载

沉积环境分析概论

沉积环境分析概论

沉积环境分析概论概述沉积环境分析是地质学和沉积学领域的重要分支,通过对地球表层沉积岩石的特征和沉积过程的认识,揭示了地球表层演化的历史。

该分析手段包括对沉积岩石组成、结构和沉积相等方面的研究,从而推断出岩石的沉积环境条件,如水深、氧化还原环境、海岸线位置等。

这些信息对于矿产勘探、油气勘探、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沉积环境的分类根据沉淀物形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以及环境条件,沉积环境可以被分为陆相环境、浅海环境、深海环境等多种类型。

每种沉积环境都具有特定的沉积特征和岩石组成,在地球历史的不同阶段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沉积地层。

陆相环境陆相沉积环境是在陆地上形成的沉积环境,包括各种平原、湖泊、河流和冰川等。

在这些环境下,沉积物的特征受到地形、水文条件的控制,常见的沉积物有砂砾岩、泥岩和煤等。

浅海环境浅海沉积环境包括近海陆架、潮间带和浅海海底等,受到海浪、潮汐和海浪等波浪作用的影响。

在这些环境下,常见的沉积物是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等,生物作用也对沉积物的特征产生重要影响。

深海环境深海沉积环境是指海洋深部水域,受到水深、海底地形和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这些环境下,沉积物往往由有机质和钙质残壳组成,形成了深海泥、深海泥质岩等类型的岩石。

沉积相分析方法沉积环境分析的核心是对沉积相的研究,通过对沉积相的认识可以揭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古环境条件。

常用的沉积相分析方法包括岩石薄片镜检、地层剖面观察、岩石化学成分分析等,这些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全面地解读沉积环境的特征。

岩石薄片镜检岩石薄片镜检是沉积相分析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岩石薄片的矿物组成、结构和生物成分等信息,可以揭示岩石的成因以及沉积相特征。

在镜下观察岩石薄片的颗粒大小、角质度、有无变色作用等特征,可以推断出沉积物的输运路径和沉积环境条件。

地层剖面观察地层剖面观察是通过对地层岩石的沉积序列、结构和岩相等方面的研究,来揭示地层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条件。

通过对地层剖面不同地层的比较分析,可以推断出地层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和古环境条件。

沉积学概要

沉积学概要

一.概念1.风化作用:地壳表层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定义:因温度的变化、水以及各种酸的溶蚀作用,生物的作用以及各种地质营力的剥蚀作用等破坏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处于不稳定状态,逐渐遭受破坏,转变为风化产物的过程。

类型:物理、化学、生物2、风化壳母岩风化形成的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组成了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3.沉积分异作用概念母岩风化产物以及其他来源的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会按颗粒大小、形状、比重、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的现象,也叫地表沉积分异作用。

机械分异作用:主要受物理原理支配,见于碎屑岩中;化学分异作用:主要受化学原理支配,见于溶解物质沉积过程。

4.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和沉积的过程中,将按粒度、密度、形状、成分等差异发生有序沉积的现象5.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溶解物质由于化学活泼性或溶解度的差异,以及受所处环境pH和Eh的影响,将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从溶液中沉淀出来的现象。

6.碎屑岩主要由母岩风化作用所形成的碎屑物质经过机械搬运、沉积作用、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7.重矿物:比重>2.86,含量一般不超过为1%,粒级小(多为0.25-0.05mm)8.杂基分布于碎屑颗粒之间的,与颗粒同时沉积的,粒径一般小于0.03mm的,细碎屑沉积物。

9.原杂基:代表原始沉积状态的杂基,泥质结构,未重结晶,与颗粒界线清楚。

10.正杂基:经明显重结晶作用后的原杂基。

11.假杂基:软碎屑经压实碎裂形成的类似杂基的填隙物。

常能同时看到局部被压碎的软颗粒。

12.胶结物:碎屑岩在沉积、成岩阶段,以化学沉淀方式从胶体或真溶液中沉淀出来,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各种自生矿物13.原生孔隙:主要是粒间孔隙,即碎屑颗粒原始格架间的孔隙。

14.次生孔隙:大多数形成于成岩中期之后及后生期,一般都是岩石组分发生溶解作用的结果。

15.成分(结构)成熟度:碎屑颗粒在风化、搬运、沉积等作用的改造下成分(结构)上接近终极产物的程度。

沉积学整理

沉积学整理

第一章:绪论一:沉积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意义。

1: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过程、沉积环境的一门学科。

侧重于岩类学研究。

沉积学是在沉积岩石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研究沉积物的来源、沉积条件、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一门学科。

侧重于成因研究。

古地理学(岩相古地理学)是对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地层进行沉积相分析,研究不同地区的沉积环境条件及其相互关系,再造当时的海陆分布、自然地理和气候特征的一门学科。

2:沉积学与古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研究沉积物的来源;(2)沉积物的沉积条件和沉积机理,特别是有益沉积矿产的形成机理与富集条件、赋存规律;(3)沉积相分析,恢复沉积岩(包括沉积矿产)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古气候条件、大地构造背景、生物特征以及沉积物供应(物源)条件。

3:沉积学与古地理学的研究作用和意义(1)沉积相分析是地质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任务是重建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环境,是沉积学研究的高度概括和最后总结。

(2)古环境研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求研究者具有比较广泛的地质学基础,而且还要有活跃的学术思想。

(3)研究沉积矿床(包括煤、油、气、油页岩、油砂等能源矿床;金属及非金属等层控矿床)的特征(4)研究分析储集体(石油、天然气、水、包括砂岩、碳酸盐岩、页岩等)的性质(5)可以记录历史。

生命、有机质、热、构造、盆地、气候、海平面变化等演化历史(6)是地质学基础二: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一)母岩的风化与剥蚀作用阶段地表和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空气及生物的作用和影响下所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1:物理风化作用:岩石只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未改变的风化作用。

引起物理风化的主要因素有:温度的变化、晶体生长的应力、重力作用、生物的生活活动,水、冰、风的破坏作用。

作用方式:温度变化、冰劈作用、盐岩结晶物理风化的结果是使母岩崩解,形成各种碎屑物质。

2:化学风化作用:指岩石在氧、水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遭受氧化、水解和溶滤等化学变化,使其分解并产生新矿物的作用。

《沉积岩石学》第一章 绪论

《沉积岩石学》第一章 绪论

(2)快速发展成熟阶段(1940-1980)
1948-1968:克里宁、福克等相继提出了新的 砂岩分类方案
1959-1971:福克、邓哈姆等相继提出了新 的碳酸盐岩分类方案
建立了各种沉积相的相模式 事件沉积作用
浊流沉积和浊积岩 风暴沉积和风暴岩 震积作用和震积岩 等深流沉积和等深岩 热水沉积 成岩作用研究
地球表层: 大气圈下层、 水圈 —沉积岩生成圈
地球表层的特点是什么?
---低温、低压、有生命活动
沉积岩:在地球表层,由母岩的风化产物、有机物质、 火山物质等,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而 形成的一类岩石。
“地球表层”的特征(低温、低压): 1、温度:地表温度,-70 ℃ ~85 ℃,一般- 30 ℃ ~40 ℃。 2、压力:地表压力,大部在0.1-2MP(1-20atm)的范围内,可达1000atm。 3、水和大气的作用活跃:水和大气是母岩风化的主要营力,也是母岩风化 产物以及火山物质等搬运的主要介质。没有水和大气,就没有沉积岩。 4、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活跃: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也是沉积岩形 成的重要因素。
非可燃生物岩
沉积岩与岩浆岩和变质岩 有何不同?如何区分?
岩石类型
三大类岩石之间的主要区别特征
成因
矿物成分 结构与构造
化石 其它
沉积岩 岩浆岩 变质岩
风化产物在地 表搬运沉积形 成
岩浆冷凝形成
暗色矿物极 少见,特有 矿物(粘土 矿物、海绿 石等)
暗色矿物常 见
颗粒磨圆;层 理发育
颗粒棱角状; 块状,气孔杏 仁,流纹,柱 状节理
三大类岩石关系
三、沉积岩的分布
三、沉积岩的分布
沉积岩主要分布在地壳的上部和表层部分。

沉积环境分析第1章概论.ppt

沉积环境分析第1章概论.ppt
➢70年代后期-80年代,层序地层学(P.Vail,1978)、缺氧事件(S.Schlanger,1978)、旋回 地层学(米兰科维奇旋回的研究)等的提出,为进行全球性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方法。
第一章 概论
沉积环境分析的研究内容、意义、方法
理论意义:推断古地理面貌(古地理图)及演化,
预测全球环境变化。
第一章 概论
基本概念
• 沉积体系是指与作用相关的沉积相的集合体(Scott 和Fisher,1969)。可以理解为有成因联系的相构 成的三维地层单位。
• 通常以其形成的环境命名。如河流沉积体系、三 角洲沉积体 体系域。
第一章 概论
基本概念
•相分析-可以利用相标志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重塑古代的沉积环境。这种根据相标志恢复古环境的方法称 为相分析或环境分析。 •瓦尔特相律-1874年瓦尔特提出在没有沉积间断的地层剖面 里,垂向上彼此邻接的沉积层在横向上也一定彼此邻接。 •相模式-根据对现代沉积和古代岩石的大量研究,并与某些 模拟实验的比较对沉积环境和作用过程进行理论概括。这种 对特定沉积环境和某种沉积作用的全面概括,成为相模式。
Walker(1979)认为,一个相模式除了本身是一个环境的概括之 外,还必须起到以下作用:
(1)可以作为对比的标准; (2)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提纲和指南; (3)可以对新区进行预测; (4)可以作为环境或体系水动力条件解释的基础.
第一章 概论
沉积环境分析的研究内容、意义、方法
➢ 1830年莱伊尔出版了他的划时代著作《地质学原理》,所确立的现实主义原则是岩相、 古地理最重要的基础。L.Agassiz(1840)、瓦尔特、达尔文(1837-1842)、 C.O.Chsenius(1877)、Murray and Renard(1981)通过研究现代沉积环境解释古代沉积。

沉积学原理讲义

沉积学原理讲义
沉积学原理
主讲教师:王兴志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 沉积岩、沉积岩石学、沉积相、沉积环境、沉积学 (一)沉积岩(sediment rocks)
在地表条件下,母岩的风化产物、生物、火山物和宇宙 物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经过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等形成的 一类岩石。一般先形成疏松沉积物(sediments),再经埋藏 改造在地下不很深处形成沉积岩;有时在地表条件下,由胶 结作用也可形成沉积岩。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建立了多种相模式
河流相模式
三角洲相模式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建立了多种相模式
碳酸盐台地相模式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成岩作用研究的新进展 (1)埋藏溶蚀作用的提出为深部储集空间的寻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5.结构成因的分类
根据具有成因意义的结构组分对岩石进行分类命名。 6.能量观点的引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新理论的不断出现 7.诸多白云岩成因理论的出现 由于白云岩具有良好的油气储集能力,对其成因的研究尤为重视, 先后提出了多种成因模式,为不同成因白云岩的寻找奠定了理论基础。 8.建立了专门研究生物化石的学科—化石岩石学。
粘土矿物多是铝硅酸盐矿物、铁镁矿物和火山玻璃等的水解产物, 不同的原生矿物、不同的气候条件和风化作用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形成 不同的粘土矿物。
如钾长石的风化过程:
K〔AlSiO8〕
钾长石
部分K2+、Si4+和Al3+的带出和 H20的带入 Al3+的全部带出
KAl2〔(Si,Al)4O10〕n 〔H2O〕

沉积学1-4 沉积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趋势

沉积学1-4  沉积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趋势

《沉积学》讲稿绪论一、沉积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趋势1、基本概念沉积学是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和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沉积学发展到现今,不仅研究古代的沉积岩层,还大量研究现代沉积物;除了研究沉积物特点外,还进行模拟实验.深入探讨沉积作用的机理;不仅全面、系统地进行了沉积相和岩相古地理条件分析,而且还研究其时空演化和分布规律及其与大地构造之问的关系。

在欧美称为“沉积学”(sedimentology)。

沉积岩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和能量资源。

可燃性矿产:石油、天然气、煤和油页岩金属矿产:铝土矿、锰矿、盐矿以及钾盐矿等和铁矿、磷矿等放射性原料、有色金属、稀有和分散元素、非金属(重晶石、萤石);金、铂、钨、锡、金刚石等矿产据估计,沉积和沉积变质型矿床可占世界资源总储量的80%。

有些沉积岩本身就是多种工业的主要原料或辅助原料。

如石灰岩及白云岩为冶金工业中常用的熔剂,石英岩及石英砂可作为玻璃原料。

沉积物和沉积岩还是重要的地下蓄水层。

解决水资源保护、水库港口和河流的冲淤问题,土壤侵蚀问题的重要性。

此外在国防上如军港的设计、潜艇和海底导弹基地的建设等,均与沉积岩(物)的研究密切相关。

全面地研究沉积岩的特点和沉积环境,可用作划分对比地层的重要参考和分析沉积岩中有关矿产的赋存条件和分布规律,以便为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与勘探工作服务。

因此,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的大学生以及从事石油地质勘探的工作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沉积岩石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

沉积学是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2、发展趋势主要讲沉积学与能源科学的结合和发展,总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以下几点。

(1)扩大和完善沉积作用机理研究沉积模拟实验在沉积作用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槽模拟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模拟实验装置,完善控制系统,紧密结合各类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系实际,促进沉积学由定性向定量化发展。

与此同时.加强现代沉积研究,为沉积地质建模提供更多的可比依据。

001第一讲 沉积学原理

001第一讲  沉积学原理
热水沉积作为揭示盆地占流体 时间演化和空间分布-盆地流体场 的有效工具和可靠途径,在盆地 流体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同沉积期火山喷发释放的热能是热水对流系统产 生、并导致热水喷流一沉积成矿作用产生的重要 热动力来源之一。
4.关于泥石流沉积
5.建立了不同构造背景下的沉积模式 裘怿楠[1992)分为8种: 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湖相泥充填模式; 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湖相充填模式; 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湖相充填模式; 冲积扇-小型曲流河-小型三角洲-湖相充填模式; 冲积扇-纵向辫状河(网状河)-三角洲-湖相充填模式; 冲积扇-辫状(网状)河-曲流河-末端扇充填模式; 冲积扇-辫状河一砂(泥)坪-盆湖蒸发岩充填模式(又称 ‚洪水一漫湖‛沉积体系); 三角洲间湾沙滩和沙坝充填模式。
第二节 沉积体系的建立
在沉积盆地中,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是1_要的储集 岩类。其它沉积岩如泥岩、页岩、燧石岩、火成岩、 变质岩,以及一切具有孔隙性和裂缝的岩石类型均可 作为油气储层。 油气储层的岩性特征及其形成条件的综合,称储 集岩相。在空间或平面上沉积相的综合称沉积体系, 他们形成和分布在宏观上受沉积相带和成岩相带的控 制。
第一章 总论
鲍玛层序 自下而上由五个层段组成: ⑤E段-泥质段。 ④D段—上平行纹层段 ③C段—波纹层理段 ②B段—为下平行层理段 ①A段—为递变段
3)震积作用和震积岩
震积岩是灾变事件岩,是经历过地震作用的原 地沉积岩。 震积岩的研究,可以提供古斜坡和示底构造的 信息,同时还可作为‚古地震计’‘来了解古代地 震的分布及强度,因而在沉积相分析和盆地分析中 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Friedman和Sanders (1978)将沉积学定义为研究 沉积物、沉积过程、沉积岩和沉积环境的科学。

沉积岩石学第一章

沉积岩石学第一章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一、沉积岩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1、沉积岩概念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

2、“地壳表层”地壳表层是指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生物圈的全部以及岩石圈的上层。

这是包围地球表面的一个圈层。

沉积岩就生成在这个层圈中。

所以可以把它称作沉积岩生成圈或沉积圈。

3、“地壳表层条件”1)、温度:地壳表层的温度变化范围不大。

非洲中部地表最高温度可达85℃,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勒拿河右岸北极圈内的维尔霍扬斯克最低温度达-70℃。

地表的最大温差150—160℃左右。

2)、压力:海平面的压力为1atm,山区不到1atm, 200m水深的浅海海底压力约为20atm,最深海海底的压力约为1000atm以上。

绝大部沉积岩形成的压力在1~20atm的范围内。

3)、水和大气的作用:水和大气是母岩风化的主要营力,也是母岩风化产物以及火山物质等搬运的主要介质;绝大多数沉积岩都是在水体中沉积的,所以有些人把沉积岩称作“水成岩”。

其实水成岩只是沉积岩的一部分,还有主要由风作用形成的“风成岩”和主要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碛岩”。

4)、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也是沉积岩形成的重要因素。

生物礁石灰岩、硅藻岩和煤等主要是由生物遗体形成的,此即所谓的“生物岩”。

有些沉积岩是在生物作用的影响下或参与下,通过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则称为“生物化学岩”。

5)、事件沉积作用:目前已发现的事件沉积作用及其岩石类型,如沉积物重力流和浊积岩、风暴沉积作用和风暴岩、洪水沉积作用和洪水岩、等深流沉积作用和等深积岩、地震沉积作用和震积岩、火山爆发—沉积作用和火山碎屑沉积岩以及陨石雨作用和陨石岩等。

它们与其它正常沉积作用和沉积岩共生在一起。

二、沉积岩的分布1、沉积岩的分布1沉积岩在地壳表层分布甚广,陆地面积的大约3/4为沉积物(岩)所覆盖着,而海底的面积几乎全部被沉积物(岩)所覆盖。

沉积学

沉积学

第一部分: 分析原理Part One Analysis Principle第一节:沉积作用§1.1 物理作用(Physical Process)物理作用主要讨论搬运介质与固体颗粒间的关系。

一、搬运介质(Transporting Media)按照搬运方式不同,把搬运介质分为重力流和牵引流两种类型。

1、牵引流(Fluid flow)搬运介质运动带动固体颗粒运动,水和空气是牵引流的主要介质。

运动方式:层流(Laminar flow): 流体分子呈直线运动。

紊流(Turbulent flow): 流体分子运动轨迹不规则2、重力流(Gravity Flow)通常称为高密度流(dense flow), 在重力作用下,沉积物不稳定而移动⇒带动水介质运动⇒水介质与沉积物充分混合,进而形成富含沉积物的流体二、沉积物颗粒(Sediment grains)当流体流动所产生的上举力与牵引力超过沉积物颗粒的重力和吸附力时,颗粒开始移动。

在细粒沉积物中,颗粒主要受吸附力的作用;在粗粒沉积物中,颗粒主要受重力的作用。

细粒沉积物中颗粒的启动速度比粗粒沉积物中颗粒的启动速度大;但细粒颗粒的沉降速度比粗颗粒的沉降速度小。

§1.2 生物作用(Biological Processes)1. 潜穴与钻孔(Burrowing and Boring )潜穴(Borrowing):生物因生存或寻找食物而在松散沉积物内(未固结的沙和泥内)所形成的孔洞。

钻孔(Boring):生物因生存或寻找食物而在坚硬岩石内(即固结的沙和泥内)所形成的孔洞。

2. 生物扰动(Bioturbation)生物活动过程中,对原有的沉积物和沉积构造进行改造,致使沉积纹层发生断裂和位移。

3. 团粒化(Pelletization)生物将消化后的沉积物呈团粒状产出。

团粒大小为1mm ~1cm。

由于团粒容易遭破坏,因此团粒在碳酸盐岩中较发育(由于其快速胶结作用),而在碎屑岩中不发育。

海洋沉积学内容概要汇总

海洋沉积学内容概要汇总

第一章海洋沉积学导论第一节海洋概况1. 学科地位海洋学包括:(1)海洋物理;(2)海洋化学;(3)海洋生物;(4)海洋地质:海底地形、海洋沉积、海底构造、海洋矿产2. 定义海洋沉积学(marine sedimentology)是海洋地质学的重要分支,是海洋学和沉积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海洋沉积学是研究现代海底沉积物(及沉积岩)的组分、结构、分布规律、岩相、形成作用及形成机理的科学。

第二节海水运动及其沉积作用一、海水运动1. 河流径流作用2. 波浪作用3. 潮汐作用4. 大洋环流作用二、沉积作用1. 机械搬运与沉积作用1)牵引流搬运介质运动带动固体颗粒运动,水和空气是牵引流的主要介质。

低流态,F<1,是一种水深流缓的流动状态,水体搬运能力弱,水面波动和沉积物表面的起伏不同相。

过渡流态:F=1,水面波动与沉积物表面起伏不完全同相。

高流态:F>1,是一种水浅流急的流动状态,水体搬运能力大,水面波动和沉积物表面的起伏同相。

2)重力流通常称为高密度流,在重力作用下,沉积物不稳定而移动n带动水介质运动二水介质与沉积物充分混合,进而形成富含沉积物的流体。

按照沉积物的支撑机理,重力流可分为四种类型:浊流:流体内的沉积物由湍流的向上分力所支撑,并使沉积物持续地悬浮于流体中。

液化流:沉积物颗粒间孔隙流体的向上流动而支撑沉积物。

在富含液体(水)的松散沉积物中,当孔隙流体压力超过静水压力时,颗粒保持悬浮状态,就象流沙一样。

颗粒流:由于沉积物颗粒之间的相互碰撞作用而支撑颗粒呈悬浮状态,在重力作用下流动。

碎屑流:基质支撑沉积物颗粒,使砂、砾级悬浮于其中而在重力作用下进行搬运。

2. 化学搬运与沉积作用溶解物质可以呈胶体溶液或真溶液被搬运,这与物质的溶解度有关,Al、Fe、Mn Si的氧化物难溶于水,常呈胶体溶液搬运;而 Ca Na、Mg的盐类则呈真溶液搬运。

在沉积盆地中沉淀形成各种自生氧化物和盐类矿物。

1)在搬运过程中,当胶体溶液因两种带不同电荷的胶体相遇,或电解质作用,或浓度增大以及pH值的影响失去稳定时,胶体就发生凝聚(絮凝作用),胶体物质即在溶液中集结成为絮状、团块状。

第一章 总论(概述)

第一章 总论(概述)

地球发展历史: 地壳最老岩石的年龄为46亿年 沉积圈最老岩石的年龄达36亿年(前苏联科拉半岛) 有生命记载的岩石年龄为31亿年(南非) 沉积岩是研究地球发展和演变历史不可缺少的宝贵 资料
2、形成部位:地壳表层或地表不太深的地方
大气圈的下部、岩石圈的上部、水圈和生物圈的全部 ——称为沉积圈
物质、来自宇宙物质等
5、形成过程: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压实、胶结、 固结)
1、沉积岩分布:沉积岩主要集中分布于地表
体积:沉积岩体积 4.4亿km3(Pettijohn,1975) , 占岩石圈5% 岩浆岩和变质岩(结晶岩)则占95% 面积和厚度:占陆地面积的大约75%,平均厚度1.8km 岩浆岩和变质岩约占25% 已探明的海底、洋底几乎全部由沉积岩(物)所 组成,平均厚度1km 但各处厚度很不均一,地槽区厚度大,如高加索 地区沉积岩的厚度可达30km (Pettijohn,1975), 而在地台区较薄 类型:自然界分布最多的是粘土岩(页岩、泥岩)、砂岩和石 灰岩,它们约占沉积岩总量的95%以上。
成岩温度一般不会超过200℃,否则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
沉积物形成带的压力在1.01×105~2.02×106Pa之间 高山地区不到1.01×105Pa
海平面是1.01×105Pa
海平面向下压力逐渐增加(按计算1.01×105Pa/10m ), 最深的洋底压力可达11.11×107Pa
压力的大小影响水中气体的含量,也影响沉积物的形成与变化
. 生物提供的原始物质 沉积岩中生物所提供的原始物质的数量仅次于母
岩风化产物,特别是在碳酸盐岩、硅质岩和可燃有机
岩中最为丰富。
生物通过其生命活动可营造起生物体,生物死亡
后遗体可在原地堆积,也可搬运到沉积盆地中沉积下 来,成为沉积岩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教学实施方案
课程:沉积岩及沉积相授课班级:资源专1201-1202 授课学期:2012-2013学年2
教案
第一章沉积岩的概述
导入新课:沉积岩在地球表面分布非常广泛,据统计,地壳表面约有75%面积被沉积岩所覆盖,而在我国沉积岩分布面积占77.3%,在沉积岩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沉积矿产,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认识沉积岩,掌握其特征,分布规律从而研究它与石油天然气的关系。

第一节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一、沉积岩的定义
1)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风化产物、生物来源的物质、火山物质、宇宙物质等原始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2)特征:
1、地壳表层条件----形成环境
2、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物质基础
3、一系列作用----形成作用
4、一类岩石----结果
二、沉积岩的物质成分
在化学成分上,沉积岩中Fe2O3多于FeO,K2O多于Na2O,岩浆岩则与此相反。

因为地表环境富含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沉积岩中水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也明显比岩浆岩中的高。

矿物成分的特征:
1.高温矿物罕见: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铁镁矿物及基性斜长石不出现/甚少。

2.低温矿物富集:钾长石、酸性斜长石和石英在沉积岩中也广泛存在。

3.沉积岩中有特有的自生矿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粘土矿物、盐类矿物、碳酸盐矿物——在地表的常温、常压并富含O2、CO2、H2O的条件下生成,又称为自生矿物。

三、沉积岩的颜色
颜色是沉积岩重要的直观特征,它不仅反映岩石本身的物质成分、沉积环境及成岩后的次生变化,对鉴定岩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作为地层划分与对比和推断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岩石中所含色素(染色物质)。

沉积岩的颜色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色和次生色。

原生色又进一步分为继承色和自生色。

1、原生色:
1)继承色主要取决于岩石中所含矿物碎屑的颜色,常为碎屑岩所具有,如长石砂岩呈红色是继承了母岩中红色长石颗粒的颜色;
2)自生色是在沉积成岩阶段由自生矿物造成的,为大部分粘土岩、化学岩所具有。

2、次生色是在沉积岩形成后由于次生变化而产生的,如在露头上海绿石砂岩常被风化成黄褐色、褐红色等。

研究沉积岩要注意区分原生色和次生色。

次生色常沿裂隙、孔洞和破碎带分布,呈斑点状。

原生色分布均匀、稳定,且与岩层的界线一致。

原生色常能指示沉积环境。

一般来说,粒度越细、越潮湿,观察面越阴暗,颜色越深;反之则浅。

因此,描述颜色必须观察岩石的新鲜面,并说明是在怎样的状态下观测的。

四、沉积岩的构造
沉积岩的构造是指沉积岩各组分在空间的分布、排列和充填方式。

一般包括层理、层面构造和层内构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