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第二稿)-II 期临床试验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恶性肿瘤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虽然现有治疗手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多数患者的生存时间仍然有限。
因此,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是非常必要的。
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中,医护人员和患者可能会愿意承受相对较大的安全性风险,因此需要特别考虑其风险效益评估。
随着肿瘤生物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抗肿瘤药物,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特点与传统的细胞毒类药物不同。
同时,肿瘤疾病的药物治疗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考虑更多的临床研究策略。
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抗肿瘤新化合物的临床研究,同时也会对非细胞毒类药物的研究进行阐述。
这些观点仅代表SFDA对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的一般性认识,申请人在具体问题上需要进行具体分析。
同时,抗肿瘤药物研究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可能对将来抗肿瘤药物开发模式产生影响,因此申请人可以积极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并及时寻求SFDA药品注册部门的建议。
三、临床研究的设计和实施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研究设计、研究人群、研究终点指标等。
在设计研究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研究阶段和药物特性进行考虑,同时需要考虑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平衡。
在实施研究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包括患者知情同意、伦理委员会审批等。
同时,需要对研究过程进行监管和记录,以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四、临床研究的数据分析和评价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中,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数据分析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样本量、数据质量、统计方法等。
在评价疗效时,需要考虑多种终点指标,包括生存期、生存质量、缩小肿瘤等。
同时,需要对安全性进行评价,包括不良反应、毒性等。
五、临床研究的质量控制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对研究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监管和记录。
同时,需要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审核,以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六、结论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研究设计、研究人群、研究终点指标等。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实验方法及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实验方法及指导原则一、基本原则1. 抗肿瘤药物分类(1) 细胞毒类药物(cytotoxic agent):包括干扰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拓扑异构酶及作用于微管系统的药物等;(2) 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3) 肿瘤耐药逆转剂(resistance reversal agent);(4) 肿瘤治疗增敏剂(oncotherapy sensitizer);(5)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tumor angiogenesis inhibitor);(6)分化诱导剂(differentiation inducing agent);(7) 生长因子抑制剂(growth factor inhibitor);(8)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
2.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需研究内容2.1 包括体外抗肿瘤试验,体内抗肿瘤试验。
2.2 评价药物的抗癌活性时,以体内试验结果为主,同时参考体外试验结果以做出正确的结论。
2.3 I类抗肿瘤新药应进行药物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1. 试验目的1.1 对候选化合物进行初步筛选;1.2 了解候选化合物的抗瘤谱;1.3 为随后进行的体内抗肿瘤试验提供参考,如剂量范围、肿瘤类别等。
2. 试验方法选用10-15株人癌细胞株,根据试验目的选择相应细胞系及适量的细胞接种浓度,按常规细胞培养法进行培养;推荐使用四氮唑盐MTT还原法、XTT 还原法、磺酰罗丹明B(SR染色法、或51Cr释放试验、集落形成法等测定药物的抗癌作用。
药物与细胞共培养时间一般为48-72 小时,贴壁细胞需先贴壁24 小时后再给药。
试验应设阳性及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用一定浓度的标准抗肿瘤药,阴性对照为溶媒对照。
3. 评价标准以同一样品不同浓度对肿瘤细胞抑制率作图可得到剂量效应曲线,然后采用Logit法计算半数有效浓度(IC50值或EC50值)。
(完整版)★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全文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4)一、权衡利弊,最大获益 (4)二、目的明确,治疗有序 (4)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 (4)四、治疗适度,规范合理 (5)五、熟知病情,因人而异 (5)六、不良反应,谨慎处理 (5)七、临床试验,积极鼓励 (6)第二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7)一、抗肿瘤药物的管理 (7)(一)分级管理 (7)(二)使用管理 (8)(三)配置管理 (9)(四)人员资质管理 (9)二、落实与督查 (10)第三章各类抗肿瘤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11)一、细胞毒类药物 (11)(一)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 (11)(二)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 (15)(三)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 (19)(四)作用于DNA复制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20)(五)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M期干扰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 (21)(六)其他细胞毒药物 (23)二、激素类药物 (24)(一)芳香化酶抑制剂 (24)(二)雌激素和抗雌激素 (27)(三)雄激素与抗雄激素 (29)(四)孕激素 (31)(五)RH-LH激动剂/拮抗剂 (32)三、肿瘤分子靶向和生物治疗 (33)(一)生物反应调节剂 (33)(二)单克隆抗体 (36)(三)细胞分化诱导剂 (40)(四)细胞凋亡诱导剂 (41)(五)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42)(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43)(七)基因治疗 (43)(八)多靶点小分子抑制剂 (44)四、肿瘤治疗辅助药物 (45)(一)造血生长因子 (45)(二)止吐药 (51)(三)镇痛药 (53)(四)抑制破骨细胞药 (55)(五)神经精神用药 (57)第四章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61)一、头颈部恶性肿瘤 (61)(一)鼻咽癌 (62)(二)鼻腔和鼻旁窦恶性肿瘤 (62)(三)喉癌 (63)(四)甲状腺癌 (66)二、胸部肿瘤 (67)(一)非小细胞肺癌 (67)(二)小细胞肺癌 (71)(三)胸腺肿瘤 (73)(四)恶性胸膜间皮瘤 (74)三、消化系统肿瘤 (75)(一)食管癌 (75)(二)贲门癌 (77)(三)胃癌 (77)(四)结直肠癌 (79)(五)胆管癌、胆囊癌 (82)(六)胰腺癌 (83)(七)肝癌 (85)四、乳腺癌 (86)(一)复发转移乳腺癌药物治疗 (87)(二)可手术乳腺癌术后抗肿瘤药物治疗 (89)五、泌尿系统、男生殖系统肿瘤 (91)(一)肾上腺肿瘤 (91)(二)肾脏肿瘤 (93)(三)尿路上皮癌 (94)(四)前列腺癌 (97)(五)阴茎肿瘤 (100)(六)睾丸肿瘤 (101)六、妇科肿瘤 (103)(一)宫颈癌 (103)(二)卵巢癌 (105)(三)子宫内膜癌 (108)(四)外阴癌 (110)(五)阴道癌 (112)(六)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113)七、血液淋巴系统肿瘤 (116)(一)白血病 (116)(二)恶性淋巴瘤 (120)(三)多发性骨髓瘤 (140)八、颅脑肿瘤 (142)(一)胶质瘤 (142)(二)髓母细胞瘤 (145)(三)脑转移瘤 (147)(四)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149)(五)颅内生殖细胞瘤 (151)(六)颈静脉球瘤 (153)(七)垂体腺瘤 (155)九、原发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 (159)(一)骨肉瘤 (159)(二)尤文氏肉瘤 (164)(三)软组织肉瘤 (166)《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编审专家名单 (167)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期临床试验方案(例)
临床批件号:XXXXXXXXXXXXXX用于镇痛的Ⅱ期临床试验方案临床研究组长单位:XXXXXXXXXXXXXXX临床研究负责人:XXXX临床研究参加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申报单位:XXXXXXXXXX试验负责人:XXXX1.研究题目XXXX与XXXX对照治疗术后疼痛和癌性疼痛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2.研究背景XXXX为全合成强效镇痛药,化学名为XXXXXXXXXXXXX。
其结构和药理活性与XXX相似。
由XXX公司研制,于1957年上市(商品名:XXXX)。
国外临床前研究认为,XX与XX同属于XX受体激动剂。
其镇痛强度约为XX的4倍,XXXX12-50倍,用药后15-30分钟起效,1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
半衰期比XX长,因而作用时间也较长,长期用药后,体内有一定的蓄积作用。
其毒副作用与XX相似,依赖性潜力与XX 相当。
可能的不良反应有:XXXXXXXXXXXXXXXXX等,这些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随用药时间延长会逐渐减轻和消失,或于停药后消失。
本品由XXXXXXXXXX研制,现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XXXXX)进行II 期临床试验研究,由XXXXXXXXXXXX(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为临床研究负责单位,XXXXXXXX、XXXXXXXX和XXXXXXXXX为参加单位。
3.研究目的考察XXXXXXXXX临床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申报单位和研究单位申报单位:XXXXXXXXXXXX地址:XXXXXXXXXXXX试验负责人:XXX:xxxxxxxxxxx E-mail: xxxxxxxxxxxxx临床监查员:XXX:xxxxxxxxxxx E-mail: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E-mail:xxxxxxxxxxx临床研究组长单位:XXXXXXXXXXXXXX地址:XXXXXXXXXXXX试验负责人:XXXX:电话:xxxxxxxxx E-mail:xxxxxxxxxxx参加单位:XXXXXXXXXXX 试验负责人:XXXXXXXXXXXXXXXXX 试验负责人:XXXXXXXXXXXXXXXXX 试验负责人:XXXXXX5. 试验设计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设计。
抗肿瘤药物Ⅱ期临床研究设计解读
抗肿瘤药物Ⅱ期临床研究设计解读1、Ⅱ期临床研究目的2、试验设计3、样本量与人群选择4、疗效观察和评价5、安全性评价6、试验结束或中止7、Ⅱ期试验结果总结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过程通常分为Ⅰ期、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
Ⅰ期临床试验主要目的是对药物的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进行初步研究,为后期研究给药方案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Ⅱ期临床试验主要是探索性的研究,如给药剂量探索、给药方案探索、瘤肿有效性探索等,同时也观察安全性;Ⅲ期临床试验则在Ⅱ期基础上进一步确证肿瘤患者临床获益情况,为获得上市许可提供足够证据。
Ⅱ期临床在三部曲中处于中间位置,承上启下,非常重要,一个有效的Ⅱ期临床试验可淘汰无效药物,选择敏感瘤种,为Ⅲ期临床试验的决策提供充分依据。
1、Ⅱ期临床研究的目的初步探索候选药物是否具有抗肿瘤作用,了解药物的抗肿瘤谱,更为详细地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除了常见不良反应之外,还应注意观察药物少见的毒性,药物的蓄积性和重复给药毒性,并提出预防和处理毒性的方法。
进一步探索和优化Ⅰ期推荐的给药方案,包括给药剂量、给药间隔、疗程、联合放化疗等。
同时需要进一步阐明给药方案与安全有效性的关系。
2、试验设计由于Ⅱ期临床试验是探索性研究,而非确证性研究,可灵活设计。
由于恶性肿瘤几乎不可能自行消退,可以认为肿瘤的缩小几乎完全是药物的作用,因此在探索单药治疗效果时,可采用单臂设计(Single-arm Design)或剂量对照。
Ⅱ期临床试验的另一个目的是早期淘汰一些有效率低或不良反应高的瘤种或用药剂量、方案,避免更多的患者接受无效的治疗,因此应预先设定合理的中止标准,及早作出判断停止继续入选患者。
3、样本量与人群选择应该按照预先制定好的计划入组患者,用尽可能少的受试者达到研究目的。
Ⅱ期临床试验的受试者的入选条件与Ⅰ期基本相同,或根据Ⅰ期研究结果进行适当调整,但每个受试者应至少有一个按RECIST 标准可测量的肿瘤病灶,以定量分析药物的抗肿瘤疗效。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评估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
目录一、前言 (1)二、背景 (1)三、临床试验影像的设计考虑 (3)(一)设立独立评估委员会的考虑 (4)(二)影像源数据的规范化 (5)(三)影像评估数据的规范化 (10)(四)其它设计考虑 (18)四、实施 (18)(一)申办方职责 (18)(二)研究者职责 (20)(三)影像CRO职责 (20)五、影像数据的质量保障 (23)(一)数据锁定及修改的考虑 (24)(二)审评数据清单 (26)六、总结 (27)七、参考文献 (27)附件1 影像章程的规范化和科学性建议 (29)附件2 上市申请影像相关资料清单 (31)一、前言抗肿瘤药是当前全球新药研发的热点之一,随着肿瘤治疗手段的逐渐丰富,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和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等基于医学影像评估结果的替代终点,越来越多地被作为支持新药上市的关键研究的主要终点。
目前临床影像学中影像处理、信息传输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标准化,并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临床或影像科医师对医学影像进行分析和诊断时,通常以主观判断及病灶测量为主,不需要系统性的量化评估也能满足临床对影像诊断的需求。
但在临床试验中,影像检查及评估过程的差异可导致相关测量误差增加、临床试验终点评估变异增大,最终影响临床试验结果,因而临床试验影像评估程序的标准化在以影像评估为主的临床试验中变得十分重要。
由于越来越多的关键研究采用了医学影像相关的研究终点作为主要研究终点,而在影像评估的总体设计、实施过程和数据管理等方面,尚无相关技术要求或行业标准可循。
因此,在该领域急需制定临床试验影像评估程序标准的技术指导原则,以规范行业操作,明确技术标准。
二、背景当新药研发的关键研究采用影像相关终点作为主要研究终点时,为保障评估的客观性和独立性,通常会在临床研究中设置第三方独立影像评估,依据独立影像评估章程(后简称为影像章程)开展工作。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统计学设计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统计学设计指导原则在当今医学领域,肿瘤治疗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抗肿瘤药物被研发出来。
然而,要想将这些药物带给患者,并在临床上验证其疗效,就需要进行临床试验。
而临床试验统计学设计确保了试验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围绕着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统计学设计指导原则展开深入探讨。
一、扩大样本量在进行临床试验时,样本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尤其是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中,疾病的复杂性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为了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需要尽可能地扩大样本量,以提高统计学的效力和敏感性。
只有确保样本量的充足,才能更好地检测出药物对肿瘤的治疗效果,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随机分组设计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中,随机分组设计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通过随机分组,可以有效地减少实验结果的偏差,从而提高试验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随机分组还能够有效地消除患者个体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确保不同治疗组之间的比较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
在设计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时,应尽可能采用随机分组设计,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三、双盲对照设计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中,双盲对照设计是一种常用的试验方法。
通过双盲对照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实验结果的偏差,提高试验结果的可信度。
双盲对照设计还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和医生对试验结果的主观干预,确保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在设计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时,应尽可能采用双盲对照设计,以保证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总结回顾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统计学设计指导原则,是保证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能够科学、准确地评估药物疗效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样本量、随机分组设计和双盲对照设计,可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这些统计学设计原则也为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为临床医生的治疗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统计学设计指导原则,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能技术总结指导原则
精心整理一、概述临床试验终点(EndPoint)服务于不同的研究目的。
在传统的肿瘤药物的研发中,早期的临床试验目的是评价安全性以及药物的生物活性,如肿瘤缩小。
后期的有效性研究通常评价药物是否能提供临床获益,例如生存期延长或症状改善等。
用于支持药物批准的临床试验终点通常应当是反映临床获益的指标。
在肿瘤领年代,通常解率(考,以使其符合某种药物上市申请的有效性评价要求。
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国内、外均未上市的抗肿瘤新化合物的临床试验研究,新生物制品也可参考部分内容。
本指导原则中仅讨论用于治疗肿瘤患者的药物的终点,未讨论用于预防或降低肿瘤发生率的药物的终点。
二、关于临床试验终点的一般性考虑本节回顾了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一般性问题。
对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进行了探讨,并对采用了这些终点的肿瘤临床试验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本节中将讨论的临床试验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基于肿瘤测量的终点如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Survival,DFS)、ORR、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疾病进展时间(TimetoProgression,TTP)、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和基于症状评价的终点。
抗肿瘤药物审批所用的重要临床试验终点比较见下表。
)的历的上市批准。
生存期研究实施和分析中存在的困难包括大型试验随访期较长,以及随后的抗肿瘤治疗可能会混淆生存期的分析。
(二)基于肿瘤测量的临床试验终点在本节,将讨论几种基于肿瘤测量的临床试验终点。
这些终点包括无病生存期(D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进展时间(TTP)、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治疗失败时间(TTF)。
所有时间依赖性终点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均基于间接的评价、计算或估算(如肿瘤的测量)。
关于无进展生存期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讨论见附3。
当选择基于肿瘤测量的临床试验终点时,应针对该终点在抗肿瘤药物临床获益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和偏倚进行评估。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指导原则1. 介绍1.1 背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是评估新型药物在治疗癌症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
试验终点是评估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它们可以是临床症状、生存期、疾病复发率等。
为了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科学的技术指导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国际规范和指南,以下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指导原则的一个示例:1.2 技术指导原则示例1 确定终点前需充分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预期疗效。
2 终点选择应基于临床意义和可测量性。
3 终点应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
4 终点评估应使用标准化的测量方法和评估工具。
5 终点应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相关。
6 终点评估应考虑患者的安全性和不良事件。
7 终点评估应根据试验设计和样本量计算进行统计分析。
8 终点评估应进行中央评估和独立审核。
9 终点评估结果应进行数据监控和质量控制。
10 终点评估结果应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
这些技术指导原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选择适当的终点,并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这些原则也有助于确保试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可解释性,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2 目的1.2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终点设定提供技术指导原则。
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中,终点的选择对于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些技术指导原则,帮助研究人员选择适当的终点,并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文将:- 介绍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讨论终点选择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提供一些常用的终点类型和评估方法;- 强调终点选择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探讨如何确保终点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通过阅读本文,研究人员将能够了解如何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药物特性来选择适当的终点,并遵循技术指导原则进行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这将有助于提高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和可信度,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实践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为鼓励抗肿瘤新药研发,进一步规范临床试验影像学终点评估,提供可参考的技术标准,药品审评中心组织起草了《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并征求部分专家意见后,形成初稿。
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背景和目的
越来越多的支持新药上市的关键研究选用影像学替代终点作为主要研究终点。
为保障疗效评估的客观性和独立性,通常会设置第三方独立影像评估。
但影像检查及评估过程的差异可导致相关测量误差增加、临床试验终点评估变异增大,最终影响临床试验结果,因此临床试验影像程序的标准化变得十分重要。
然而在该领域,国内尚无相关技术要求或行业标准可循。
本技术指导原则阐述的药品技术审评机构当前对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的评价考虑,不能涵盖在新药研发中遇到的所有情况。
本指导原则旨在提升临床试验影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疗效评价质量、确保疗效可信,为药物研发从业者在临床试验影像相关内容的设计、实施及申报提供
二、起草过程
本指导原则由化药临床一部牵头,统计与临床药理学部部参与撰写。
本项工作自2019年10月启动,2020年2月形成初稿,经药审中心内部各相关专业征求意见、技术委员会审核,并征求部分专家意见后,形成征求意见稿。
三、主要内容与说明
本指导原则将以临床试验影像标准相关的设计、实施和数据管理三方面的考虑为逻辑,阐述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化的审评考虑,并附相关影像章程的规范化和科学性考虑,以及上市申请时影像相关资料清单建议,为医药研发企业、影像合同研究机构、研究者及各临床试验参与者提供临床试验影像程序相关标准的建议。
Ⅱ期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要点
Ⅱ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需遵守以下基本原则与指导原则①《赫尔辛基宣言》②《新药审批办法》③《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④WHO的GCP指导原则。
⑤ICH-GCP指导原则。
(现在沸沸扬扬的新版)⑥我国《新药(西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各类新药临床试验中各项技术要求至少要达到该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规定标准。
Ⅱ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中伦理方面考虑要点①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应遵照执行以下几点。
·赫尔辛基宣言伦理原则。
·GCP指导原则。
·SDA注册要求。
②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前应认真评估试验的利益与风险。
③确保试验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受试者的权利、利益、安全与隐私。
④临床试验方案(Protocol)、病例报告表(CRFs)与受试者知情同意书(Informed Consent Form)均应在试验前经伦理委员会审议批准,并获得批准件。
⑤治疗起始前需获得每例受试者完全自愿地签署的知情同意书。
⑥参加试验的医生应时刻负有医疗职责。
⑦每个参加试验的研究人员应具有合格的资格并经过很好的训练。
⑧临床试验应建立试验质量控制系统。
Ⅱ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中科技方面考虑要求⑴试验方案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GCP指导原则中有关科技方面的规定;应符合《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类别药物所规定的技术标准;应严格执行SDA《新药审批办法》中规定的注册要求。
⑵应规定明确的诊断标准,以及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的技术指标和判定指标为正常或异常的标准。
⑶Ⅱ期试验必须设对照组进行盲法随机对照试验,常采用双盲随机平行对照试验(Double-Blind, Randomized, Parallel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双盲法试验申办者需提供外观、色香味均需一致的试验药与对照药,并只标明A药B药,试验者与受试者均不知A药与B药何者为试验药。
如制备A、B两药无区别确有困难时,可采用双盲双模拟法(Double-Blind, Double Dummy Technique),即同时制备与A药一致的安慰剂(C),和与B 药一致的安慰剂(D),两组病例随机分组,分别服用2种药,一组服A+D,另一组服B+C,两组之间所服药物的我观与色香味均无区别。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指导原则2007年5月 美国FDA发布2009年6月 药审中心组织翻译百健艾迪艾尔斯制药有限公司翻译北核协会审核药审中心最终核准目录I.引言 (1)II.背景 (1)A.关于有效性的法规要求 (1)B.抗癌药物审批终点的回顾 (2)III.关于终点的一般性考虑 (3)A.总生存期 (5)B.基于肿瘤评价的终点 (5)1.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 (6)2.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7)3.肿瘤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8)a. TTP和PFS (8)b. PFS作为支持药物审批的终点 (8)c. PFS试验设计问题 (8)d. PFS的分析 (9)4.至治疗失败时间(Time-to-Treatment Failure) (9)C.涉及症状评估的终点 (9)1.特定症状终点(Specific Symptom Endpoint) (10)2.症状数据 (Symptom Data)面临的问题 (10)D.生物标记物 (Biomarkers) (11)IV.临床试验设计考虑 (11)A.单臂试验 (Single-Arm Studies) (11)B.非劣效性研究(Studies Designed to Demonstrate Noninferiority) (11)C.放疗保护剂和化疗保护剂(Chemotherapy Protectants)的试验设计 (12)V.结论 (12)附录1:肿瘤测量数据采集 (13)附录2:PFS分析中需考虑的问题 (14)附录3:PFS分析示范表 (16)附录4:肿瘤终点的独立审核 (18)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指导原则I. 引言本指导原则是计划制定的肿瘤研究终点系列指南中的第一部。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指导原则规范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指导原则一、基本原则1.抗肿瘤药物分类⑴细胞毒类药物(cytotoxic agent):包括干扰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拓扑异构酶及作用于微管系统的药物等;(2)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3)肿瘤耐药逆转剂(resistance reersal agent);(4)肿瘤治疗增敏剂(oncotherapy sensitizer);(5)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tumor angiogenesis inhibitor);分化诱导剂(differentiation inducing agent);⑺ 生长因子抑制剂(growth factor inhibitor);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2.抗肿瘤药物药效学需研究内容2.1包括体外抗肿瘤试验,体内抗肿瘤试验。
2.2评价药物的抗癌活性时,以体内试验结果为主,同时参考体外试验结果以做出正确的结论。
2.3I类抗肿瘤新药应进行药物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1.试验目的1.1对候选化合物进行初步筛选;1.2了解候选化合物的抗瘤谱;1.3为随后进行的体内抗肿瘤试验提供参考,如剂量范围、肿瘤类别等。
2.试验方法选用10-15株人癌细胞株,根据试验目的选择相应细胞系及适量的细胞接种浓度,按常规细胞培养法进行培养;推荐使用四氮唑盐MTT还原法、XTT还原法、磺酰罗丹明B(SR染色法、或51Cr释放试验、集落形成法等测定药物的抗癌作用。
药物与细胞共培养时间一般为48-72小时,贴壁细胞需先贴壁24 小时后再给药。
试验应设阳性及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用一定浓度的标准抗肿瘤药,阴性对照为溶媒对照。
3.评价标准以同一样品不同浓度对肿瘤细胞抑制率作图可得到剂量效应曲线,然后采用Logit法计算半数有效浓度(IC50值或EC50值)。
体外试验至少重复一次。
附注:评价药物抗癌活性的方法:1. MTT还原法1.1基本原理:四氮唑[MTT,3-(4,5-dimethylib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酎。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近年来,肿瘤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研发和应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的指导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展开探讨,以帮助相关人员在临床试验中更加准确地进行药物评价。
一、试验设计和实施要点1.研究目的明确:在设计临床试验时,必须明确试验的目的,例如是评估药物的疗效、副作用或者寻找最佳用药方案等。
这样可以确保试验的相关方案和数据收集符合实际需求。
2.样本选择和计算:根据试验目的和样本数量计算的原则,合理选择试验样本并确保样本标本的充分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样本的选择上要尽力避免任何潜在的偏差。
3.严格执行试验方案:试验方案是临床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确保每个参与者都能按照严格的试验方案进行操作。
在试验的实施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
4.数据采集和分析:试验期间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是评估药物效果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及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二、试验安全管理和副作用监测1.试验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监测:抗肿瘤药物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需要在试验设计中进行监测和记录。
这些事件可能包括疼痛、恶心、呕吐、皮肤反应等,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和处理。
2.药物安全性评估方法:针对试验中的药物安全性评估,可以采用一些常用的方法,如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同时,还需要评估药物的潜在危险性,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监测措施。
三、试验结果分析和报告1.结果分析:试验结束后,需要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结果解读。
在结果分析过程中,要确保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2.报告撰写和发布:试验结果的报告需要严格按照国际规范进行撰写,包括试验的目的、方法、样本特征、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报告的发布需遵守相关伦理规范,确保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试验设计1.试验目标:明确试验的主要目的、试验阶段、试验药物的适应症和安全性等。
2.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等设计,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3.参试人群:明确试验的受试者人群的选择标准,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并确保其符合受试者伦理要求。
4.试验分组:制定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方案,并确保两组参试者的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
5.试验药物剂量和方案:确定试验药物的剂量范围和给药方案,确保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6.试验终点:明确试验的主要和次要终点,包括疗效指标、生存指标、不良反应等。
二、试验操作1.试验方案:编写试验方案,明确试验的目的、方法、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试验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2.试验实施:按照试验方案进行试验操作,包括试验药物的给药、观察和记录等,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3.数据收集: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试验监督:建立试验监督机制,对试验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试验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5.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机制,对试验操作和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规范性。
三、试验伦理1.伦理审批:所有试验必须通过伦理审批,并遵循伦理规范和道德要求,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
2.受试者知情同意:在试验开始前,必须征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并确保其具备参试资格和自主决策能力。
3.不良反应监测:对试验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记录,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
4.中止规则:建立试验中止的规则和程序,确保试验的安全性和紧急性优先。
5.数据解读和发布:对试验结果进行客观、准确、及时的解读和发布,确保试验结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四、环境与设备1.试验场所:选择适当的试验场所,确保试验环境的洁净和安全。
2.设备和仪器:使用符合规范要求的设备和仪器,确保试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购置与管理:对试验所需的设备、仪器和试剂进行规范的购置和管理,确保试验的质量和稳定性。
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规范
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总则1.1 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的目的,是考察该药物在人体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特别是对肿瘤的疗效及对人体的毒副作用,从而评价该药有无临床使用价值。
1.2 本指导原则根据我国《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及抗肿瘤药物的特殊性,制定出临床试验及评价的实施细则。
因大部份抗肿瘤药物往往具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不宜在正常人体进行试验,因此,包括I期试验在内,受试者应为癌症病人。
1.3 负责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与评价的医院,应具备以下条件:1.3.1 设有专门从事肿瘤药物治疗及临床研究的肿瘤内科。
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与评价,应由肿瘤内科承担。
1.3.2 肿瘤内科有对癌症药物治疗有经验并具有临床科研能力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能负责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督导及总结,并具有专科医师、护士及技术人员,在负责人指导下从事具体工作。
1.3.3 从事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与评价的医院,应对参与本项工作的医护人员分别进行必要的培训以保证试验的质量,并建立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等实验室以提高临床研究水平。
1.3.4 具有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必要设备,包括影象学检查设备(X线包括体层摄影、超声扫描、核素扫描、CT扫描设备、最好具有MRI设备)、纤维内镜以及监测血象及肝、肾、心、肺功能的条件。
1.3.5 具有必要时进行抢救的设备和能力。
1.3.6 有足够病例来源及充分的试验病床。
1.3.7上述负责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与评价医院的条件与资格,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审核认定。
1.4 受试者1.4.1 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或肯定的细胞学诊断),或有可靠的肿瘤标记,可肯定诊断的癌症患者。
其组织学及/或细胞学标本须保存备查。
1.4.2 受试者应为缺乏常规有效治疗方法者或经常规疗法失败或复发患者。
对已有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应用该方案有可能治愈或明显延长生存期者,不允许为进行新药临床试验而延误患者的有效治疗。
1.4.3 受试者的体力状况(Performance status)在ZPS 0至2级或KPS 60分以上(附件一),预计生存期在2个月以上。
抗肿瘤药物联合用药临床和申报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联合用药临床和申报指导原则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抗肿瘤药物联合用药临床和申报指导原则1. 概述在肿瘤治疗中,药物联合应用是一种常见的策略,旨在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第二稿)-II期临床试验
时间:2009-08-22来源:未知作者:admin
(二)II期临床试验
II期临床试验是在I期临床试验明确了药物的毒性靶器官并且认为药物的毒性基本在可以接受范围内的基础上,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或某一拟定瘤种中进一步探索药物的抗肿瘤活性。
II期临床试验在抗肿瘤药物临床开发进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一是判断药物是否具有抗肿瘤活性,二是判断对药物敏感瘤种以决定进一步开发,三是判断对药物不敏感瘤种从而停止对这些瘤种的开发。
一个有效的II期临床试验可淘汰无效药物,选择敏感瘤种,为III期临床试验的决策提供充分依据。
1、研究目的
主要目的是考察药物是否具有抗肿瘤作用,了解药物的抗肿瘤谱,同时应更为详细地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除了常见不良反应之外,还应考察药物少见和/或罕见毒性,药物的蓄积性和重复给药毒性,并提出预防和处理毒性的方法。
进一步探索和优化I期推荐的给药方案,包括给药剂量、给药间隔、疗程、联合放化疗等。
同时需要进一步阐明给药方案与安全有效性的关系。
2、试验设计
由于II期临床试验是探索性研究,而非确证性研究,而且恶性肿瘤几乎不可能自行消退,可以认为肿瘤的缩小几乎完全是药物的作用。
因此II期可不采用随机对照设计。
但在有常规标准有效治疗方法时,推荐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常规标准有效治疗方法作为对照,目的是尽量在临床试验的早期阶段就能检验出药物相对已有治疗在疗效上是否具有优势。
II期临床试验的另一个目的是早期淘汰一些有效率低或不良反应高的瘤种或用药剂量、方案,避免更多的患者接受无效的治疗,因此,目前常采用多阶段设计(multi-stage design),可有助于判断停止继续入选患者,及早终止试验。
采用联合治疗可能无法将单药的单独疗效和毒性从整体中分离出来,因此,在II期临床试验设计中尽可能采用单药治疗,从而可以最有效地反应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如果单药难以实施,或单药治疗不符合伦理要求,必须进行联合治疗,在启动III期联合治疗的确证性研究之前,应先进行一项随机的II期研究,评价联合治疗的作用是有帮助的。
3、受试人群的选择
II期临床试验的受试者的符合条件一般与I期基本相同,但每个受试者应至少有一个可测量的肿瘤病灶或者其他可靠的客观疗效评价指标,以定量分析药物的抗肿瘤疗效。
在某些特殊罕见情况下,如脑干胶质瘤等,由于进行组织病理学和/或细胞学检查可能会给受试者带来严重后果,可根据临床、放射学和/或实验室检查等作出相对肯定的诊断。
II期临床试验瘤种的选择有一定针对性,主要根据I期临床试验的初步有效性结果和其它类似药物的抗肿瘤谱确定,同时还应考虑非临床体外细胞敏感性研究结果,包括人类细胞敏感性试验和原代细胞敏感性试验。
一般而言,II期临床试验尽可能多选择瘤种分别进行考察,而不是仅选择一两个瘤种。
这样可以帮助选择最具开发价值的适应症进行III期临床研究,减少III 期临床开发风险。
应该按照预先制定好的计划入组患者,以尽可能少的受试者达到研究目的。
研究方案需要事先规定在无法达到预期的疗效时(抗肿瘤活性太低以及毒性太高),及时停止试验;或如果较预期的疗效好,可以提前开始III期临床试验。
研究药物所期望的有效率的判断是需要科学依据的,因目标肿瘤类型和患病率而异。
如果药物在II期临床试验中对某瘤种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则可以认为该药物对该瘤种无抗肿瘤价值。
4、给药方案
II期临床试验应在I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优化给药方案,可考虑同时采用两个或多个剂量组,对给药方案进行细化和调整,包括给药剂量、给药间隔、疗程以及联合放化疗方案等。
应探索依据不良反应程度进行剂量调整的原则。
应根据临床药理学资料充分考虑可能影响疗效和安全性的所有因素,原则上尽可能不同时给予可能影响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其他治疗,也尽量避免给予可能与试验药物存在相互作用的其它药物。
II期试验投入将优化III期试验中治疗方案的选择。
如果在II期试验中没有对给药方案进行充分研究,进入Ⅲ期试验的方案可能不是最佳的给药方案,则Ⅲ期试验失败的风险就比较大,而失败的Ⅲ期试验完成后,就很难对这些参数做出改变。
5、疗效观察和评价
客观缓解率(ORR,Objective Response Rate)指肿瘤缩小达到一定量并且保持一定时间的病人的比例,是反映药物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初步可靠证据,是II期临床试验通常采用的疗效观察指标。
应按照国际公认标准如RECIST标准(见附件4)来记录客观缓解率。
一般采用影像学分析,但对于某些肿瘤来说,影像学技术可能不一定合适,比如浅表病灶更适合使用卡尺来测量。
当存在多处病灶时,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病变用于测量和缓解的评估。
研究期间出现其它病灶进展或新病灶,也应同时进行评价。
虽然客观缓解率是反映药物活性的良好指标,但客观缓解率不一定能代表生存获益。
为了在临床试验的早期阶段提供更为全面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药物的作用,从而减少后续临床试验的风险,推荐II期临床试验在观察客观缓解率的同时观察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以及生活质量、临床症状的控制等能反映受试者临床获益的指标。
这在后面还将述及。
6、安全性观察和评价
安全性考察内容除了一般常规项目之外,应重点关注I期临床试验和非临床试验观察到的毒性以及少见毒性。
此外,还应参考同类药物的特点进行必要和特殊的考察。
应关注毒性反应与剂量的关系及停药后毒性的缓解情况。
应注意考察在可耐受或可恢复毒性的剂量条件下取得疗效的可能性。
7、试验的结束或中止
若探索出敏感瘤种及合理的给药方案,即可考虑选择敏感瘤种进行III期确证性试验。
如果药物在II期临床试验中对某瘤种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则可以认为该药物对该瘤种无抗肿瘤价值,中止试验。
同样,II期试验中患者若遇到以下情况时,应考虑提前中止或退出试验:1)有证据表明疾病进展。
2)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或出现蓄积性毒性导致患者无法继续用药;3)患者要求退出;4)研究者判断。
8、II期试验结果的总结
试验结果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所考察的每个瘤种的客观缓解率。
根据客观缓解率判断药物是否具有抗肿瘤活性,决定药物是否值得进一步研究或应淘汰。
根据每个肿瘤的客观缓解率,选出对药物最敏感和/或中等敏感的瘤种,作为推荐Ⅲ期临床试验的适应症。
如同时观察了生存期、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等指标,也尽可能一并进行总结。
但II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初步考察药物的生物活性,获得客观缓解率的数据即可支持进入下一步临床试验。
因此并非必须获得生存方面的数据才可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生存方面的观察可与III期临床试验同时进行。
优选出最合理的给药方案,包括给药剂量、给药间隔和疗程,以及联合放化疗的方法等,作为推荐Ⅲ期临床试验推荐的给药方案。
总结药物的毒性反应类型、发生率、严重程度、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是否可逆、与剂量和疗程的关系、临床后果以及处理方法等,提出根据毒性剂量调整的原则,作为Ⅲ期临床试验中需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