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题型10 现代文阅读II小说叙事特征(五)(答题模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题型10 现代文阅读II小说叙事特征(五)(答题模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a353816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6.png)
题型10现代文阅读II小说叙事特征(五)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十分讲究如何讲述故事。
近几年,高考命题对小说的叙事方面考查较多,逐渐成为命题热点。
如2021年新高考卷Ⅰ的“冰山”理论叙事方式(也是情节安排技巧)、2018年全国卷Ⅰ的“历史与现实交织”方式等。
小说作为叙事性文学,叙事的切入角度、视角变化、方式、技巧以及节奏等腾挪跌宕之处甚多,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备考时,不能仅仅把“叙事”当作与描写、议论、抒情相并列的表达方式。
小说叙述特征的复习与后面的“赏析情节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但从高考命题趋向来看,把它单列出来复习十分必要。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讲,熟悉叙述的角度和人称,也有助于理解小说的内容,也便于分析和解决试题所提出的问题,为准确解答试题奠定基础。
虽然近几年,新高考卷没有直接涉及到叙事角度和人称的试题,学生在学习和备考时应该掌握叙述者、叙述视角、叙述时序和叙述节奏等知识点。
叙述视角、叙述者和小说虚构是近年的高频考点,考查难度不大,未来的叙事学考查将会更多涉及叙述时序和叙述节奏等知识点,难度上将有所增加,以便全面考査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因此,考生需要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具备一定的知识敏感度,在答题时能更准确地感受小说的叙事艺术并与相关知识进行结合。
将叙事学和小说理论结合起来,构建新的小说理解图式,可以提高考生的小说文本解读能力,让考生逐渐在小说解读中处于主导地位。
叙事如何做到引人入胜?我们可向小说学习叙事艺术。
提到小说,人们通常强调情节的精心安排和人物形象的着意刻画,其实,还需注意视角、虚实、环境和细节。
一、根据需要,选择恰当视角。
小说中的视角,指的就是以谁为立足点去观察和叙述,它分为“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两大类,叙事者可根据需要选择。
全知视角(上帝视角、无限视角)常用第三人称来叙事,叙述者置身于故事之外,全知全能,包括人物的过去和未来,言行和内心。
如卡夫卡的《变形计》,以全知视角来叙述各种人物面对主人公“变成一只巨大的甲虫”时各式各样的反应。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知识梳理——以《祝福》为例-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知识梳理——以《祝福》为例-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统编版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003697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0.png)
3、人物角度: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发展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4、主题角度: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5、读者角度:设置悬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思考点:(三要素+主题)1、人物方面:人物自身的性格特征、身份;对比、衬托、烘托其他人物,突出其他人物形象特点;使其他人物形象更加鲜明。2、情节方面:贯穿全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造成情节的陡转;3、主题方面:揭示、突出、深化主题。
二、人物形象作用题
设问方式:小说中某个人物的作用是什么?
1、肖像、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对话、独白)、动作描写。2、细节描写,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作用是刻画、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营造氛围,渲染时代气氛,深化主题;3、其他术语:工笔、白描、正面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心理、细节描写、白描、工笔)、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对比、衬托、烘托)、对比、衬托、烘托及修辞手法等。抓住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去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研究文本的主旨,揣摩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感情。
三、情节安排(艺术)题
设问方式:这篇文章情节曲折,饶有波澜,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妙处。
4、就结尾看:①出人意料式结局(突转式结局/欧·亨利式结尾)。作用: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②令人伤感的悲剧式结局。作用: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③令人喜悦的大团圆式结局。作用: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追求美好的愿望;④留白式结局。作用: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类 小说阅读
![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类 小说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a05a87312b160b4e767fcf84.png)
考点二: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 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之为典型人物, 他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 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 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 遍的代表性。
(一)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正面描写 描写角
度
内容
作用
畏惧。
《故乡》运用了倒叙 ①设置悬念,吸引
的手法,先描写现在 先写结果或把 读者,激发阅读兴
的杨二嫂,然后才“想 事情发展过程 趣;②避免叙事平
起”她曾经被人称作 倒 中的某一突出 板单调,增强文章
“豆腐西施”,形成强 叙 情节提到前面 的生动性;③强调
烈反差,突出了杨二 来写,然后从 主要内容,突出中
【典型题型】结合文中的对话描写,概括人物 形象的特点。 答题技巧: 1.推敲标点符号。如问号、省略号、叹号等。 2.推敲词语。推敲动词、副词、语气助词等。 3.推敲句子。如句式、语气、句子长度等。 4.推敲说话方式。如发话、接话、插话、打
如在契诃夫《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挤进 人群后的问话中,连用三个问句,厉声呵斥, 语气咄咄逼人,不容对方回答,他的专横跋扈 展现无遗。在得知小狗可能是将军家的之后, 他的话语中多处使用省略号,不断转移话题, 表明他此时说话支支吾吾,心情紧张,体现了 他的虚伪。而叶尔德林的话语句子短,且语气 恭敬,如“好像出乱子了,长官!”“拿得准,
嫂现在的刻薄麻木, 头来记叙 心,增强文章的生
突出黑暗的社会对人 动性
性的扭曲。 《故乡》中长大后的 在叙述中为了 ①交代故事内容; 迅哥儿在与母亲谈论
《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
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
了生辰纲。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https://img.taocdn.com/s3/m/c03b64cb87c24028905fc3b5.png)
(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断)、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集生活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思想。
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了完整的小说世界。
〔艺术手法+主题+语言〕小说备考要点及题型〔一〕人物形象※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结合人物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二〕故事情节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小说主题服务的。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
※常见题型: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同等学力中国语言文学现代文学复习资料
![同等学力中国语言文学现代文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4fa585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6.png)
同等学力中国语言文学现代文学复习资料同等学力中国语言文学现代文学复习资料一、考试科目概述同等学力中国语言文学现代文学考试是为了检验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对文学史、文学作品、文学思潮以及文学理论的考察。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时间长度为120分钟,总分为100分。
考试内容涵盖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多个方面,包括现代小说、现代诗歌、现代散文、戏剧以及重要的文学思潮和理论。
二、考试内容解析1、现代小说:考察学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特点、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理解,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老舍的《骆驼祥子》等。
2、现代诗歌:考察学生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创作特点、代表诗人及其作品的理解,如郭沫若的《女神》、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
3、现代散文:考察学生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特点、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理解,如周作人的《苦茶随笔》、林语堂的《秋天的况味》等。
4、戏剧:考察学生对中国现代戏剧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了解,如曹禺的《雷雨》、老舍的《茶馆》等。
5、文学思潮和理论:考察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和理论的理解,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左翼文学、京派、海派等。
三、复习建议1、建立知识框架:在复习过程中,要梳理出清晰的文学史发展脉络,了解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以便在考试时能够迅速定位知识点。
2、重点突破:根据个人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薄弱知识点的复习,例如对现代小说、现代诗歌、现代散文、戏剧等不同文体的特点进行重点突破。
3、结合实例: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复习,加深对文学现象的理解。
4、多做习题:建议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形式和出题规律,有助于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四、考试题型分析1、填空题:考察学生对现代文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作家姓名、作品名称等。
2、选择题:考察学生对文学史、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理论的了解,选项一般包含作家、作品、文学术语等。
3、简答题:考察学生对现代文学某一方面的理解,例如对某部小说的分析、对某个文学思潮的阐述等。
小说情节与叙述特征(文学类文本)-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系统)复习
![小说情节与叙述特征(文学类文本)-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系统)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46f6bd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6.png)
⑪“医院不是救济院,虽然要讲救死扶伤要讲社会效益,但也要算算经济效益这本账,没有经济效益这本
账,医院谈何发展?”院长说了很多,林杏林都听进去了,从院长室走出来时步履沉重。
⑫院长谈话的一个月后,外一科也出事了。不是医疗事故,而是医护人员包括麻醉医师纷纷向院领导提
出辞职或调离,要不就更换科主任。
⑬“外二科的护士都拿六七千块一个月,我们业务比外二科多,工作比外二科累,就这样累死累活,医师
整的人生图景
明线:由人物活动或 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 出来的线索。小说明 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 容易集中突出。
01.情节线索
6
暗线:没有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 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暗线能够在更深更 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 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 使小说的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双线结构:由两条线
索组成,或一明一暗,
单线结构:基本模 式为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完整模式前 面还会有序幕,后
面还会有尾声。
或一主一副。
2
“一波三折式”:大多数小说的
1
3 情节发展轨迹并不呈现为一条直
线,不会很顺利地循着开端、发
展、高潮、结局的方向行进而往
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
使情节发生波折,经历一定的波
10
情节类答题步骤
11
掌握答 题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方向。根据
01
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明考型还 是暗考型,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照内容,理明层次。根据小
02 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采用结构连贯 法,或采用场面连贯法,或采用戈索 连贯法,或采用细节连贯法,划分段 落,理清层次结构
03 第三步:组织语言,概括总结,
小说和散文的区别
![小说和散文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9eecb350011ca300a7c39012.png)
在你转述小说《XX》的时候,完全 可以舍弃掉它的作者,你可以代替作 者转述这篇小说里的人物和事件(第 一人称小说里“我”也是小说里的一 个人物,不完全等同于作者本人)。
但你转述散文《XX》的时候却不行。 作者已经完成了这篇散文的创作, 但她还住在这篇散文里,你必须把 作者同他记叙的人物一同转述,你 无法代替作者,因为你与作者奶奶 没有那样的交往。别提醒
1.先读题再看文,确定文体、咬文 嚼字审读题干,圈出关键词,明确 题干要求。 2.答题要树立要点意识,看赋分定 要点,用序数标明要点。 3.优先考虑利用原文的关键词句组 织答案。 4.答案要有关键词意识,写出切中 问题的关键词或短语。
它们的区别在于作者和作品的关系。
如果说小说家与小说 的关系就像一个建筑 师和他的建筑物的关 系, 散文家与散文的关系 就像一个人和他的家 的关系。
散文阅读讲评
——《万里长城一红柳》
2.参考答案:
①照应标题,由面及点,引出下文对 红柳的描写。 ②写出了长城的气势浩大、雄壮苍凉, 为犁辕山上这株红柳提供了一个宏 阔的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歌颂 和赞美。
3.(1)运用想象、拟人、对比 的手法,表现了长城昔日的辉 煌与今日的残破,表达了老刘 的无奈与失落。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 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 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 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 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 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 (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 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 →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3.(2)从声音和色彩上着笔 (视听结合),以动衬静,描 写了人去鸟归后寺庙的宁静祥 和,烘托出人们淡然、安宁的 内心世界 。
中考语文面对面阅读专题一文学作品阅读第二类小说阅读文体知识考点讲解课件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面对面阅读专题一文学作品阅读第二类小说阅读文体知识考点讲解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b3d40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0.png)
著名的讽刺小说有我国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俄国作 家果戈理的《外套》《钦差大臣》、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镀 金时代》等。
代表性文章:《范进中举》
典型考点:体会批判精神、欣赏讽刺手法(具体见九下名著导 读)
类别三: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 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 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3)抓场面。小说中的场面是对人物活动场所的描写,一般一 个场面可以梳理概括为一个情节。
(4)析因果。小说的来龙去脉如果有因果关系,可以按照逻辑 关系梳理小说情节。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故事的开端是发生狗咬人的事件— —故事的发展是围绕狗的主人的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的变 化——高潮、结局是确认狗主人是将军哥哥,赫留金作为受害 者,最后受到屈辱,狗被将军哥哥家的厨师带走。通过这一情 节把奥楚蔑洛夫警官的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和狡猾 善变的形象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写现在的杨二嫂,然后才“想起” 激发阅读兴趣;②避免
她曾经被人称作“豆腐西施”,形 叙事平板单调,增强文
成强烈反差,突出了杨二嫂现在的 章的生动性;③强调主
刻薄麻木,突出黑暗的社会对人性 要内容,突出中心,
的扭曲
插叙
①交代故事内容;
揭示故事原因;②
在叙述中为了帮助
《故乡》中长大后的迅哥儿在与
推动情节的发展;
(1)获取有用信息。 (2)写出有效推测。
(3)说出推测理由。
变色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其体色会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有 所变化。假设《变色龙》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那我们可 以猜测它是一篇关于“变色龙”的科普文章;如果《变色龙》出 自契诃夫的《契诃夫短篇小说选》,那么,它极有可能是契诃 夫笔下的一个人物,具有讽刺的意味,我们可以带着这样的猜 测去学习课文。
2019版语文第七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专题一 含答案
![2019版语文第七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专题一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17bbc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c.png)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一、小说基本概念和“三要素”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在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二、小说的种类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焦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6.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三、高考所选小说体裁的文体特征1.微型小说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
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仅三两个,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
其特点有:①篇幅短小,②立意奇特,③选材小中见大,④情节完整,⑤结局出人意料。
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是高考常考的体裁之一.阅读时除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外,还要重点品读小说的结尾,它往往是小说情节的匠心之处、主题的集中表达之处。
2.散文化小说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
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这类小说是江苏卷的首选。
因为它与散文太相似了(命题者多点明是小说体裁),但它毕竟是小说,所以还是要按小说的阅读方法去读它(答题也是如此)。
2023年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中职升学考试语文
![2023年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中职升学考试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b0ccdb56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7.png)
2023 年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中职升学考试语文(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茆.(máo)草潋.(liàn)滟愚氓.(méng)B.米芾.(fú)愠.(yùn)怒编纂.(zhuǎn)C.狡黠.(xiá)翎.(lín)毛小幺.(yāo)儿D.虬.(zhā)干国子监.(jiàn)跻.(jī)攀答案:A解析:选项B,“编纂”中的“纂”应读作“zuǎn”,意思是整理收集资料,编写较大的著作。
选项C,“翎毛”中的“翎”应读作“líng”,意思是①羽毛。
②指以鸟类为题材的中国画。
选项D,“虬干”中的“虬”应读作“qiú”,意思是盘绕弯曲的枝干。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恍然大悟虚席以待持之以恒B.精湛绝伦彬彬有礼锲而不舍C.移步换影酸甜苦辣绘声绘色D.越俎代庖三顾茅庐强弩之末答案:D解析:选项C中的“移步换影”应该是“移步换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3.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方法的是()A.江面白帆点点。
B.地上射出无数箭头。
C.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忍和刚强。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答案:D解析:选项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两句的结构相同(都是动词+形容词+介词短语的结构),意义相关(都表达了人物的不同态度或行为),语气也一致(都带有一种坚定和决然)。
这对偶句工整地将两个相反的情境对比起来,表现了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
4.下列句子中,不是..病句的是()A.他几天没睡好觉了,昨天吃了药,一连睡了十个小时。
文体写作考什么
![文体写作考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91b42e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14.png)
文体写作考什么1;单项选择2、;多项选择3、判断说明4、;名词解释5、;简答6、小作文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以塑造人物为中心,具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特定的具体环境,能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有很强的审美娱乐功能,包含认识和教育意义。
小说突出的特征:一、篇幅短小,以小见大。
它因为篇幅短,容量小所以它是通过少量又典型性的人和事来概括反映生活。
二、情节单纯,截取生活片段。
短篇小说的篇幅短,人物少,在情节的安排上必须单纯,结构必须紧凑,不要把很多事件集中到一个短篇小说中来,使几条线索交替发展,应减少情节上的插曲和枝蔓。
三、以最经济的手法迅速突出人物的本质特征。
第三节、小说的人物人物塑造的关键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要注意真实性,典型性,还要注意通过人物的遭遇和命运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判断题一、典型性格的刻画人物性格典型化的要求:仁人物性格的共性,人物的共性并不是人性,或某一类人物共通特征的总和,只能是某些共通特征的局部显示。
(判断题)小说性格典型化的方法:1、人物塑造的取样和原型的艺术改造,2、在矛盾冲突的焦点上塑造典型性格小说人物的具体描写:(一)概括地具体介绍(二)肖像描写(三)行动描写(四)心理描写:又可以分为内心独白、心理分析、梦境幻觉等,通过人物的自我表述,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及其过程的心理描写方法。
名词解释第四节小说的情节简答题「情节是性格的历史”:人物的行为及其矛盾冲突,构成了情节的主要内容,我们是在人物的行动当中看到他们的性格的,离开人物的行动,离开作品的情节,人物的性格就不可能显示出来,而性格又是情节发展的内在因素,正是人物的性格,影响着,有时甚至是决定着事件的进程,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情节和性格是一对矛盾,它们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一、情节的真实性。
判断题:小说情节的真实性,符合的不是生活的、现实的逻辑,而是审美的逻辑,小说情节的真实性,要求做到的是,合情合理,可能可言。
二、情节的典型性。
小说的叙事性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小说的叙事性文学理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0100d3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7.png)
小说的叙事性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其定义表明叙事性是小说艺术的历时性文体特征,也是小说艺术审美活动的特殊媒介。
小说的叙事性特点,即叙事三要素:人物、环境和情节决定了小说艺术的审美活动必须凭借“叙事”去“还原”生活本来面貌、塑造人物、体现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
小说的叙事性是小说的主要性质,小说的叙事性使其成为正宗的叙事文学或说是叙事文学的主体。
戏剧有无小说性的问题实际上是戏剧有无叙事性的问题。
戏剧客观上有许多叙事性。
小说的叙事性与戏剧的叙事性在时间、空间、叙述、效果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点。
二者的契合,就产生了戏剧的小说性。
中国戏剧的小说性,是在它长期发展过程中溶化、综合叙事艺术而生成的。
如将一些经典戏剧改编成小说是一定不乏读者的。
戏剧的小说性这种现象.不是戏剧对本体的背叛与变质,而是对周边艺术的浸润与互动。
文学理论:指对文学作整体和系统的研究,即关于对文学原理、文学范畴与判断标准进行研究的一门人文学科,它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依据,但又高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具体而言,它的研究对象为完整的文学活动,包括作品、艺术家、作者和欣赏者四个基本要素。
其基础内容为文学创作论、文学文本——作品论、文学接受论、文学观念论和文学发生发展论。
从小说的叙事性评析《傲慢与偏见》
![从小说的叙事性评析《傲慢与偏见》](https://img.taocdn.com/s3/m/c59e25cd58f5f61fb736667a.png)
从小说的叙事性评析5傲慢与偏见6张华伟/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0,其定义表明叙事性是小说艺术的历时性文体特征,也是小说艺术审美活动的特殊媒介。
小说的叙事性特点,即叙事三要素:人物、环境和情节决定了小说艺术的审美活动必须凭借/叙事0去/还原0生活本来面貌、塑造人物、体现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
5傲慢与偏见6作为一部18世纪写实性小说,刻画的是当时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生活面貌,尤其展现了女性人物的生活、爱情、婚姻和命运。
奥斯汀对情节和场面的细致推敲、对人物惟妙惟肖的刻画以及独具匠心的情节安排使得这部小说展现了不朽的艺术魅力。
而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也进一步展现了其超越时空的审美价值。
一、空间场景的精巧设计法国学者让#伊夫#塔迪埃认为:/小说既是空间结构也是时间结构0。
此话恰当地诠释了时间与空间不可分割、相互依赖的关系。
许多学者也就此分别阐述了各自见解。
如西摩#查特曼提出了/故事空间0(story-space)与/话语空间0 (discourse-space)的概念;5第二位的幻觉:小说与空间艺术6的作者凯斯特纳指出,小说是时间第一性、空间第二性的艺术,强调了小说中的场景、人物塑造和布局与空间艺术中图像空间、雕塑空间以及建筑空间的对位关系,为读者有效地解读现代小说文本、探询文本意义提供了形象化的感知空间和思维空间;鲁思#罗侬在5小说中的空间6(1986)中提出了表示空间结构的/框架0(f ra me)概念,即小说中人物、物体存在和事件发生的实际或潜在的环境。
加布里尔#佐伦在5走向叙事空间理论6(1984)中指出:/总体空间是一种连接不同本体区域的无人之境。
它不仅是文本中重塑世界的直接延续,也是读者真实世界、外部参照体系、叙述行为本身和更多其他领域的延续。
0文中则通过对人物活动的场景的分析认为,作为一部写实小说,5傲慢与偏见6为读者展现的有限的空间/场景0真实地还原了18世纪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生活面貌,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时间与空间和谐相融的生活画面。
小说文体知识点
![小说文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eafd2e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3.png)
小说文体知识点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句话明确交待了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也明确了小说的主题是反映社会生活。
一、小说三要素(一)人物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能够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实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表达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表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表达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
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2.语言描写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
对话能够是两个人的对话,也能够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作到个性化,而且还要表达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3.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通过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行为,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
行动是人物思想、性格制约的,所以,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个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成功的动作描写,能够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能够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能够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动作描写要求生动、具体、细4.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实行描写。
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所以,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高中语文小说基础知识-教案
![高中语文小说基础知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af7075da38376bae1fae8c.png)
一、小说的文体特征及三要素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的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说应考阅读的特点及步骤1.应考阅读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整体阅读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
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
它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小说的叙事结构与情节发展
![小说的叙事结构与情节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179ade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4.png)
小说的叙事结构与情节发展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通过讲述故事来传递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在创作过程中,小说的叙事结构和情节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小说的叙事结构对情节发展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解析这一关系。
一、线性叙事结构与情节发展线性叙事结构是一种直线型的故事展开方式,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通常包含开端、起承转合和结尾。
这种叙事结构能够清晰地呈现故事的起伏和高潮,将情节展现出来。
通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读者能够逐步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的起伏也更加紧凑,引人入胜。
二、非线性叙事结构与情节发展非线性叙事结构是一种打破时间顺序的方式,通过故事的前后穿插、回溯等手法来叙述。
这种叙事结构能够给读者带来新鲜感和惊喜,使故事更具层次和复杂性。
情节也在非线性叙事结构下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作者可以将重要的情节片段插入到合适的位置,以吸引读者的关注,并引发更多的猜想和思考。
三、多视角叙事结构与情节发展多视角叙事结构是指通过不同的观点和视角来叙述故事,让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情节和角色。
这种叙事结构能够丰富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更加立体和真实。
通过多视角的呈现,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角色的动机和感受,同时也能够对情节的发展有更全面的把握。
四、回环叙事结构与情节发展回环叙事结构是指将故事的开始和结束环节相呼应,构成一种循环的结构。
这种叙事结构使得情节的发展更加富有深度和含义。
通过回环的方式,作者能够让读者反思和思考故事的内涵,情节也会在这种结构下得到更加精心的安排。
总结起来,小说的叙事结构直接影响情节的发展。
不同的叙事结构方式可以带来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
线性叙事结构能够直接呈现情节的发展,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故事的起伏和高潮;非线性叙事结构打破时间顺序,给读者带来新鲜感和惊喜;多视角叙事结构使故事更加立体和真实,情节得到更全面的展开;回环叙事结构通过循环的方式引起读者对故事内涵的思考。
因此,小说的创作者在选择叙事结构时需要根据故事内容和主题进行合理的选择,以达到表达意图和引起读者共鸣的效果。
十七年当中的三种文学体裁
![十七年当中的三种文学体裁](https://img.taocdn.com/s3/m/a07e21b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4.png)
十七年当中的三种文学体裁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中,有许多种不同的文学体裁。
以下是我为您介绍三种常见的文学体裁:
1. 诗歌:诗歌是一种以语言、节奏和韵律来表达情感、思想和意境的文学形式。
中国古代的诗歌发展非常丰富,有楚辞、唐诗、宋词等著名的诗体。
2. 散文:散文是一种以散发的方式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
散文可以是自然、人文、游记、随笔等多种形式,代表作品有《红楼梦》中的批评杂记、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3. 小说:小说是一种以叙事为主,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表达思想、描绘社会风俗的文学形式。
中国古代的小说有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近现代的代表作品有《围城》、《活着》等。
这只是其中的三种常见的文学体裁,中国文学还有许多其他的形式,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希望以上介绍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违反规定的回答,请多多包涵。
文学四大体裁
![文学四大体裁](https://img.taocdn.com/s3/m/8a58bd2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e.png)
文学四大体裁四大文学体裁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是最常见、最高端的文学体裁。
诗歌是一种有节奏的文学作品,它通过想象和抒情来表达一种强烈的情感。
散文是一种没有严格节奏和空间限制的文学形式。
戏剧是为戏剧表演而创作的剧本。
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体裁。
1、诗歌传统的诗是有韵律的文学作品。
它通过想像与抒情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
诗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学形式。
中国是世界上诗歌最发达的国度之一。
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最早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以来,汉代的乐府,唐宋格律诗,和唐末兴起的词,元曲以及五四以来的新诗,历代的民间歌谣,构成了中国诗歌无以伦比的巨大传统。
相比之下西方的叙事诗发达较晚,而结合戏剧,成就很大,例如《荷马史诗》,《但丁神曲》等。
2、散文这是一种没有严格节奏和空间限制的文学形式,与韵文相对。
中国的散文是从先秦诸子的散文发展而来的,有著名的散文名作。
其中,历史散文、赋体、奏疏等应用文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上散文最发达的国家。
3、小说这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
“小说”一词最早记载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是从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滥觞,经过汉末六朝的笔记,到唐传奇宋话本拟话本而成熟,再传至明清以四大奇书为代表的长篇小说和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小说。
4、戏剧这是另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主要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达思想感情。
戏剧可以用于舞台表演或阅读。
戏剧是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文学中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而创作的剧本,即剧本。
戏剧表演形式多样,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和木偶剧。
它是演员在舞台上当众扮演角色、表演故事情节的一门综合艺术。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6995072fa5e9856a561260b7.png)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的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编辑摘要小说 - 定义小说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
它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价值本质是以时间为序列、以某一人物为主线,非常详细地、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价值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过程,非常细致地、综合地展示各种价值关系的相互作用,其中爱情小说的价值本质是反映两性之间恋爱、婚姻与家庭关系的演变过程。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思想。
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了完整的小说世界。
[1]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它以塑造艺术形象为中心任务,凭借叙述和描写为主要的表现方式,在讲述局部连续或完整的故事情节并描绘具体、生动、可感的生活环境中,多方位、多层次、深刻而具象化地再现出社会生活的样态与图景。
[2]小说(Novel) :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价值性小说的价值本质是以时间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几个人物为主线的,非常详细地、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价值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过程。
非常细致地、综合地展示各种价值关系的相互作用。
容量性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较大,它可以细致地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
小说的优势是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断)、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集生活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思想。
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了完整的小说世界。
(艺术手法+主题+语言)小说备考要点及题型(一)人物形象※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结合人物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二)故事情节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小说主题服务的。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
※常见题型: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3、概括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题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小说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3、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
前二种提问形式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三)环境描写环境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基石。
小说中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成长、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场所,它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烘托任务的思想性格。
※常见题型: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解题思路: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气氛3.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4.推动情节的发展(铺垫)5.深化作品主题社会环境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
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作用:1、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
2、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
3、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4、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做铺垫。
5、突出主题。
(四)主题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常见题型: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解题思路: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也可以通过情节、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
另外要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
①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入手;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1)对主要人物的作用((1)正衬;(2)反衬;)(2)对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3)对环境的作用;(4)对主旨的作用;(5)对情节的作用。
②从小说的精巧构思(情节)中把握作品的主题;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④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
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1.设置了悬念。
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①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②叙述顺序的安排(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
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③描写:A.白描:是我国古代小说创作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它要求作家用最精炼、最节省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
B.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为情节发展作铺垫等。
C.景物描写: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④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抑扬、留白等)表现手法及其效果: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中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白描:用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细节描写:突出事物的主要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便于表达感情。
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以小见大、侧面烘托、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等“留白”,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被广泛用于研究中国绘画、陶瓷、诗词等领域中。
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达到“以无胜有”的效果,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蒙太奇是从电影里学来的手法,它和情节结构有相似之处,往往有一定的情节线索,但表现情节的手法不同。
它的情节,常常以画面感很强的"分镜头"似的片断,跳跃性的向前推进。
片断与片断之间,干净利索地省掉了过程性的交代。
同时,它往往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交错地叙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片断,通过一组一组"镜头"的组接,显示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和情节的连贯、推进。
采用这种结构可以突破时空局限,闪现主要情节,省略繁琐的过程交代,节奏明快,视觉形象感强,穿插自然,变而不乱。
(六)语言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词语、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3、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叙事语言: 朴实洗练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口语化无声语言准确性景物描写:优美细腻抒情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章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章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评议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