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2011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1节 空气与氧气》_9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第1节空气与氧气教学课件共15张PPT
燃烧匙 B
集气瓶 A
C 止水夹 D 导管 E 烧杯
1、把集气瓶剩余的容积用记号划成5等份。
2、点燃红磷并立即塞紧瓶塞,观察
现象_红___磷__继__续__燃__ 烧,_产__生___大__量__的__白烟 现象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火焰熄灭后,振荡集气瓶,打开导管上的夹子,出现现象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能注意与预想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尝试作出合理的解释。
• 2.在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能够从多种信息中选择有用信息。 •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 1.勇于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对他人错误观点提出质疑,又勇于放弃自己的
错误。
• 2.重事实,注重证据,能依据客观事实和来源可靠的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 听取与分析不同的意见,修正自己的观点,质疑没有充分证据的结论或解释。
思考:下列三种物质你认为选用哪个测定空气中氧气的 含量比较好?
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气态)
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气态)
磷 + 氧气 点燃
பைடு நூலகம்
五氧化二磷(固态)
概括一下:实验药品要满足什么条件?
【活动】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研读:1、从文本中找出实验装置的名称 2、找出活动步骤中的关键字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1节 空气与氧气(1)
• (一)知识与技能 • 1.通过活动一制取氧气,学会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方法,并能迁移到用高锰
酸钾等原料制取氧气。
• 2.通过对化学反应表达式的比较和归纳,能够区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 3.能够说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 (二)过程与方法 • 1.在探究装置气密性环节,能用语言、文字、图标等方式进行表述方案和结
浙教2011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1节 空气与氧气》_30
八(下)3-1《空气与氧气》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组成空气的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2. 了解空气(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的利用,认识空气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2. 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实验等进一步建立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学会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各种科学实验体会实验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2. 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空气与生命的第一节,是本章的启始节,重点侧重于学会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中的一些组成,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升证据收集与现象观察、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材从活动证明二氧化碳、氧气入手,引导学生设计证明空气中水蒸气的存在,通过测定氧气含量的多少引申到空气中所有气体的含量的了解。
然后通过性质决定用途这条教学的主线,让学生了解空气中各物质的用途,从而对空气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三、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知道空气的组成,掌握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
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小学的学习及生活经验,学生对于空气的成分已有初步掌握,对于部分气体的证明方法已初步了解。
但这些了解仅仅是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不一定与科学知识相符合,对于空气到底由什么组成、各成分到底有哪些作用等问题并未全面了解,但是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已经具有足够的了解,对学习这节课有着扎实的基础。
这个阶段学生对科学有着强烈的渴求意识,尤其是对实验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对于实验的设计与操作需要老师的有效引导。
五、实验准备:试管、抽气泵、集气瓶、水槽、塑料瓶、燃烧匙、橡皮塞、烧杯、导管、止水夹、酒精灯、红磷、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火柴。
五、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展示网上新型商品空气罐头及其售价,26元一小瓶却仍有人购买,引出空气、尤其是清洁的空气对于人们的重要性,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本节课的任务——研究空气的主要成分,并对其进行验证,对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进行探究。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下3.1空气和氧气 (共64张PPT)
18
二、探究空气的成分
• 6.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剩余空气的瓶中,看是否燃烧。
• 现象:木条熄灭。
说明了氧气已经没有了。
• 200多年前,就有许多科学家做过类似的实验,他们的结论是:
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空气中的某一种气体,这种气体其实
是
。空气中还有一些气体是不支持红磷燃烧的。又经过更
14
二、探究空气的成分 • (2)实验现象
• ①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 ②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 (3)疑问
• ①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广口瓶中? • ②水进入广口瓶内占瓶体积的约1/5,这有说明了什么? • ③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
空气与氧气
一、空气的存在
• 呼吸,呼吸,就这样我们度过了朦胧的童年,走过了青涩的少年,又迈向了幸福的青年…… • 如果我们没有了它,几分钟,仅仅几分钟,我们会失去什么? • 在你一呼一吸之间,它无处不在 • 空气,离我们最近却最容易忽略的东西
2
一、空气的存在 • 1.你能举哪些生活现象证明空气的存在吗? •
• (1)如果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实验结果
(“偏大”,“偏小”,“不变”)。
• (2)红磷量不够多会导致实验结果
(“偏大”,“偏小”,“不变”)。
• (3)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会导致实验结果 “不变”)。
(“偏大”,“偏小”,
• (4)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实验结果
(“偏大”,“偏小”,“不变”)。
10
一、空气的存在 • 解释:
抽气前
抽气后
11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3.1空气与氧气(第1课时)教学课件共16张PPT
查阅资料:木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记一记:
空气当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
氧气 (21%)
氮气 (78%)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杂质 (0.03%)
水蒸气
阅读两条信息: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科学上 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测二氧化碳的存在)
议一议:
1、如何除去空气中的O2? 用燃烧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2、如何测得除去O2的体积? 气体占一定体积,在体积不变的情 况下,气体减少,水填充了消耗掉 的气体空间,即:V水=V消耗的气体
(一)仔细观察,将实验现 象记录在书本P71活动
(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2、打开止水夹,为什么会有水进入集气瓶? 3、水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占1/5,说明什么?
拉瓦锡测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而 我们的实验中,吸入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容积 的 1/5。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1、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可能漏气。 2、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充分消耗氧气。
3、没有将点燃的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
4、未等瓶内的气体冷却就打开夹子
……
议一议: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某同学用木炭代替红磷(装置如 图),按教科书上的实验步骤进 行操作,结果发现几乎无水进入。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第一节 空气与氧气
教学目标:
• 1、主导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各主要成分 的体积分数
• 2、学会用科学的现象和实验来验证空气的 成分3
• 、理解氧气含量测定的方法、原理
浙教版八下科学 3.1空气与氧气 课件 (共17张PPT)
氮气
1、充入灯泡延长灯泡寿命;充入食品保装袋防腐, 保鲜 2、制化肥、炸药 3、用作致冷剂,医疗上常用液氮冷冻麻醉或冷藏人 体组织细胞
稀有 气体
1、电光源 2、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氦气),用于医疗 麻醉(氙气)
课堂总结:
一、空气的成分 二、空气的利用
氧气 O2
水蒸汽 H2O
二氧化碳 CO2
拉瓦锡
拉瓦锡(法国):1777年,通过实验 首先得出:
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19世纪末,科学家又通过大量 实验发现: 空气中还有稀有气体、少量二氧 化碳、水蒸气以及其他杂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止水夹
导管
燃烧匙 集气瓶
(1)为什么烧杯内的水会进入到集气瓶内?
红磷(P)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了五 氧化二磷(P2O5)固体,使集气瓶内气压减小, 烧杯中的水就被大气压压入集气瓶中。
(2)拉瓦锡测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 我们的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往往小于1/5。为 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①红磷不足; ②装置漏气;③未冷却到室温 就打开止水夹。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大约是: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3%) 二氧化碳(0.04%) 水蒸气等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成分的 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 自主阅读并说说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
气体
用途
氧气 1、供给呼吸
2、助燃,在氧气中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火焰可用来 切割或焊接金属
知识密码2:氧气的性质
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的浓度越大 燃烧越剧烈
取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把一根燃着的 木条先后插入一瓶空气和氧气中。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空气与氧气》PPT课件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D.硫在空气中燃烧
五、课堂练习
香烟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烟碱(尼古丁)、焦
油和氰化物。尼古丁C10H14N2分子的结构式如图
所示。求:
1)组成尼古丁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2)组成尼古丁
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C:12 H:1 N:14
3)尼古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5:7:1 (3)74.1%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1节 空气与氧气
一、复习导入
空气的组成成分和其体积分数?
氧气
答: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3%,二氧化碳0.04%, 水蒸气和其他杂质0.03%。
一、氧气的性质
氧气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就是不需要化学变化所表现出来 的性质;比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等
①发出淡蓝色火焰
②放热
③产生有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
二、实验活动
3.铁丝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
氧气
①火星四射 ②放热 ③产生黑色的固体
空气
不燃烧没 有现象
结论 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三、实验总结
1.能在空气燃烧的物质 ——碳、硫、磷、镁、天然气说等明氧气具有很
在氧气中燃烧时,比在空气燃烧强时的更助加的燃剧性烈 2.一些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
——铁、铜等能在氧气中燃烧
却可以在氧气中燃, 溶解性,密度
化学性质
碳,硫,铁 ——现象
五、课堂练习
1、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C ) A.1:4 B.5:4 C.4:1 D.5:1
2.下列物质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白烟的物质是(C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1节空气与氧气教学课件共36张PPT
高锰酸钾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防炸裂
②导管只应伸进胶 塞一点(约0.5cm) 以便于空气排出
④用外焰加热
棉花
③铁夹应夹在试 管的中上部(离 试管口约1/3处) 才便于加热。
3)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中; 4)用外焰加热试管;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6)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来,熄灭酒精灯。 仪器的拆卸按安装的反方向进行。
1、分解反应: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AB
A+B
不漏气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仪器的拆卸按安装的反方向进行。
复习: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现象:
复习: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与空气中一样的是空气。 (1)集气瓶中的水排尽,里面充满了无色气体。 作业:课后练习与评价P18习题8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反应原理: 氯酸钾 KClO3
二氧化锰 加热
氯化钾+氧气 KCl O2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实验装置 氯酸钾+二氧化锰
仪器安装原则:先左 后右,先下后上。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实验室制氧气的操作步骤
集气瓶里收满了氧气。
(2)带火星的木条重新燃烧。
氧气可以帮助燃烧,具有氧化性。
细看两幅图的区别
加热氯酸钾 制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塞团棉花, 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思考:1、为了防止试管炸裂,要注意几 个操作要点?
浙教2011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1节 空气与氧气》_9
氧气体积分数【学习目标】:1. 通过学生实验得出氧气体积分数比例,学会实验误差分析。
2. 培养阅读分析能力,能够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分析。
3.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
【重点难点】难点:氧气体积测量实验的原理和误差分析【教学准备】酒精灯,注射器,广口瓶,火柴,红磷,导管,烧杯,药匙,止水夹等等新课教学:谜语引入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空气处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
它存在于我们生活中每一个角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
师问:空气是纯净物吗?在空气中有什么成分?生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稀有气体等。
师问:既然空气是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而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最重要莫过于空气中的氧气成分,那今天我们就来定量探究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大小。
1.铺垫:用针筒向外抽取空气50ml,现象:水从烧杯倒流入量筒原因:密闭空间----气压减小------水被大气压压入抽去空气体积=压人瓶中水的体积(转换法)氧气?V氧气=v水启发学生将看不见摸不着氧气体积转换为水的体积,可是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氧气如何抽去,是将它与空气分离吗?------难以做到(消耗)消耗氧气物质选择(小组根据资料信息讨论分析)物质名称着火点红磷260℃白磷40℃镁约500℃碳约370℃各物质与氧气反应结果物质名称与氧气反应后物质产物特点红磷P2O5固体,有毒,可以被水吸收白磷P2O5固体,有毒,可以被水吸收镁MgO 固体碳CO2气体注:镁还可以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固体)燃烧物选择要求:1.在空气中可燃烧,且只与氧气反应。
2.燃烧后的产物不能为气体。
学生设计在实验1的基础上改进形成氧气体积测量实验原理:密闭空间-----氧气消耗,气压减小--------水被大气压压入V氧气=V压入水问:如何做到空间密闭?1.检验装置气密性2夹紧止水夹实验过程:1.检查装置气密性,夹紧止水夹2.用滴管向广口瓶加少量水(目的?)3用药匙取适量红磷放入燃烧匙4用酒精灯点燃红磷,并将红磷迅速放入瓶中,塞紧瓶塞5将广口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实验记录:1、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观察现象:。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第一节空气与氧气氧气的性质教学课件共18张PPT
生成一种具有_______气味的气体,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充满氧气的
用途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 来的性质。 如: 颜色,气味,味道,状态,溶解性,密度,熔点,沸点等。
2.化学性质:物质需要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的性 质。(如能燃烧就是一种化学性质)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在铺有细砂的燃烧匙里
生成一种___ 色的固体放入少量的硫,在酒精灯火
颜色,气味,味道,状态,溶解性,密度,熔点,沸点等。
焰上加热,直至燃烧,观察 有二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气是一种____色____味的气体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其现象并将结果填在表中。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
氧 化
硫 + 氧气点燃 二氧化硫
物
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三、氧化物
有二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O2 P2O5 SO2 Fe3O4
1.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B ) A.用火柴去点燃 B.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闻氧气的气味
如何检验氧气?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 里,观察产生的现象。_带__火__星__的__木__条__复__燃
你能得出了氧气又具有什么性质?是物理 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氧气支持燃烧 (助燃性) 化学性质
如何观察化学反应? 反应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是怎样的? 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发生? 反应过程中有哪些现象? 反应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又是怎样的?
反应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又是怎样的?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第1节空气与氧气A.空气的成分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红磷(P)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P2O5)固体,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其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4)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2.空气的各成分体积组成1)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2)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体积分数可理解为每100体积的空气中含氮气78体积、氧气21体积等B.空气的利用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氧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活泼,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动植物呼吸、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氮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依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利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用于医疗麻醉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C. 氧气的性质 1. 物理性质1) 无色、无味的气体2) 氧气不易溶于水3)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在压强1.01×105Pa 、—183℃时,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在—218℃时凝固成雪花状的蓝色固体2.检验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瓶中的气体为氧气3. 硫、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 1) 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项目 在空气中在氧气中现象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燃烧得很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文字表达式注意事项 ①硫的用量不要太多,防止生成物对空气造成污染②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或在瓶底部盛放氢氧化钠溶液,以吸收生成的气体 2) 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项目 在空气中在氧气中想象 铁丝只能发出红热现象,不能燃烧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产生文字表达式注意事项 ①铁丝不能生锈②铁丝盘成螺旋状,以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③下端系火柴引燃④要等火柴将要熄灭时再伸入氧气中⑤集气瓶中预先保留少量的水,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D. 氧化物硫+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铁+ 氧气 点燃四氧化三铁1.定义: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2. 说明: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并不都是氧化物。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第1节 空气与氧气
2.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保鲜;
3.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
4.用作致冷剂,医疗上常用液氮冷冻麻醉或 冷藏人体细胞组织
稀有 化学性
气体
质不活 泼
1.霓虹灯内充气,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 出不同颜色的光;
2.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氦气)用 于医疗麻醉(氙气)等
O2
切割或焊接金属的焊炬
N2
充入氮气食品包装袋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总体积的1/5。
其他实验装置:
19世纪末,科学家又通过大量实验发现,空气里还有氦、 氩、氙等稀有气体。
交流讨论
1.实验时为什么要选用红磷,用木炭代替红磷是否可行? 为什么?
不可以。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瓶内 气压有效减小。
2.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呢? 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思考:你能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了吗?
氧气的物理性质: 1.氧气是一种_无___色_无___味的气体;
2.不__易__溶于水;
比空气密度(1.293克/升)略大;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克/升
-218℃ 此温度下凝固成雪花状的蓝色固体 -183℃(在1.01×105帕下) 此温度下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
实验探究
1.观察一瓶氧气的颜色和状态。 2. 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少量氧气飘进鼻孔, 闻一闻它的气味。 氧气是一种_无__色_无__味的气体。
1.向上排空气法(瓶口向上)。 (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2.排水法。 (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3.盛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还是倒放在桌上? 正放。
化学式 结构 溶解性
密度 熔点 沸点
O2
分 类 非金属单质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第3章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
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1节空气与氧气1、空气、拉瓦锡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其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1)用红磷燃烧,是因为生成物是固体P2O5,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气压减小(2)等反应结束后,打开导管上的夹子,出现的现象是水倒吸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水约占总容积的1/5(3)此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4)实验时,气体减少体积少于1/5有可能是因为○1红磷量不足○2装置漏气○3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3、空气的利用(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略大,通常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氧气的用途○1提供呼吸○2助燃(2)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氮气的用途○1填充灯泡,延长寿命○2食品包装防腐保鲜○3制化肥、炸药、染料等○4液态氮可作冷冻剂(汽化吸收大量热量)(3)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也称惰性气体稀有气体的用途○1保护气○2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3激光技术 4、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燃烧: S+O 2=====点燃SO 2,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 2=====点燃Fe 3O 4,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3磷在氧气中燃烧 4P+5O 2=====点燃2P 2O 5,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5、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1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H 2O 2或加热高锰酸钾KMnO 4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H2O2====2H2O +O2↑2KMnO4====K2MnO4+MnO2+O2↑2KClO3 =======2KCl +3O2↑○2收集方法: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3在过氧化氢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它的作用一变: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二不变: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4实验室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定:将药品装入试管中,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收:等气泡连续均匀再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离:撤离导管熄:熄灭酒精灯○5氧气验满的方法: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已经满了(2)工业制法:分离空气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第3节化学方程式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A+B→C(2)分解反应:A→B+C2、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一节
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1节空气与氧气(一)空气的成分、空气的利用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利用,了解人类对空气组成的探究历史。
2.学会对空气组成成分中的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存在的定性检测,学会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定量测定。
夯实基础巩固1.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我们可以定性或定量地了解空气的组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的质量占78%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的2.氮气是空气中最主要的成分。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氮元素是构成糖类物质的主要元素B.氮气可以充入灯泡做成多种颜色的霓虹灯C.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性质较活泼的气体D.液态氮汽化时吸收大量热,可作冷冻剂3.2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经过反复实验,得出如下结论:植物在阳光下能使空气变“好”,是因为植物能释放出“活命空气”。
他所说的“活命空气”应该是()。
A.空气B.氮气C.氧气D.二氧化碳4.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5.试写出检验空气中存在下列成分的一种简易方法:(1)检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在:。
(2)检验空气中氧气的存在:。
(3)检验空气中水蒸气的存在:。
6.空气的组成成分中含量最多的、常用于充入以延长灯泡寿命的气体是;能供给人或生物呼吸的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常用来灭火的气体是;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色的空气组成成分是;性质非常稳定、常用来制作霓虹灯的气体是。
能力提升培优7.空气的成分是:①氮气;②稀有气体;③氧气;④二氧化碳、其他杂质气体。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第1节《空气和氧气》
二、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 1.能说出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氮气、氧气、二氧
化碳、水蒸气等; •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了解空气中
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
(二)过程与方法
• 1.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证明空气中存在水蒸 气、二氧化碳和氧气这三种成分;
• 2.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能够学 会运用等效替换法并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提高 学生的观察能 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4.观察实验现象
;
5.燃烧结束,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6.用量筒粗略测量进入水的体积,计算
(已知集气瓶体积为150 ml)
空气
氧气 21%
氮气78%
其他成分1%
氦气
稀有气体 0.94%
氩气
氙气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
三、空气中比五分之一要少呢?
• 注射器、导管、试管、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 止水夹、红磷、氧气、烧杯、保鲜袋 PPT、教材
二、空 气 中 的 成 分
水蒸汽(H2O)
思考:设计
空 气
二氧化碳(CO2)
实验(或利用 生活现象)证 明这三种成
成
氧气(O2)
分的存在
分
氮气(N2)
其他气体
空 气 中 的 CO2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出现白色沉淀)
空 气 中 的 O2
用点燃的火柴,观察是 否继续燃烧?(助燃性)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体积分数?质量分数?
三、空气中O2 体积分数
氧气的体积 氧气的体积分数=
瓶中空气的体积
V V 消耗的氧气= 进入的水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讲义:第3章-第1节-空气与氧气(1)-空气成分、氧气测定、空气利用
第1节空气与氧气---空气的成分、氧气测定〖要点整理〗一.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 21% 0.94% 0.03% 0.03%二.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空气内压强减少,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文字表达式:磷(P)+ 氧气(O2)→五氧化二磷(P2O5)2.装置如右图:3.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4.实验结论: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5.操作不当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不当的操作对测定结果的影响1.装置气密性不好,反应结束后有部分空气进入广口瓶(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小于1/5体积(偏小)2.红磷的量不足小于1/5体积3.烧杯中的水不足小于1/5体积4.未冷缺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小于1/5体积5.实验前导管内未充满水,使导管内空气进入广口瓶小于1/5体积6.广口瓶内的燃烧匙及红磷占据一定体积小于1/5体积7.氧气未耗尽,红磷就停止燃烧小于1/5体积8.点燃红磷后燃烧匙伸入缓慢,导致瓶内部分空气逸出大于1/5体积9.弹簧夹没有夹紧乳胶管,燃烧时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大于1/5体积10.用Mg代替红磷大于1/5体积11.用蜡烛、C、S、Fe、Cu等代替红磷水不流入,无法测定。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氧气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氮气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稀有气体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例题解析〗例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C.该实验可以说明N2难溶于水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分析与解答: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错误;B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错误;C实验中当装置内进入水以后,氮气依然能够存在,说明氮气难溶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D红磷的量不足时,燃烧时就无法将瓶内氧气全部消耗掉,进入水偏少,无法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第1节 空气与氧气(共21张PPT)
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空气是一种成分单一的物质
空气中有哪些成分? 提出假设: 空气中有∙∙∙∙∙∙ 二氧化碳 氧气 水 等
设计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空气中有哪些成分? 提出假设: 空气中有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用大针筒把空气压进澄清石灰水中
用嘴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对比)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但速度比较慢 实验现象: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含量较少 结论:
空气中有哪些成分? 提出假设:空气中有水。 把干燥的表面皿盖在放有冰块的 设计实验:
的烧杯口,过一会儿,在表面皿 上加一些无水硫酸铜 把一滴水滴在无水硫酸铜粉末上(对比) 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成蓝色 实验现象: 结论:空气中含有水
(3)集气瓶内的水面为什么只上升了大约1/5?这说明什么问题?
氧气能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4)实验发现测定的氧气体的气密性。 红磷要足量。 将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要迅速。
(5)可不可以用蜡烛代替红磷来消耗氧气?
不可以,因为蜡烛燃烧生成的是气体二氧化碳和水,瓶内压强不会减小。
三、探究题 8、为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将钟罩放入盛水的水槽中 ,把钟罩内水面以上的容积分为五等份,在燃烧匙内盛红磷 ,用酒精灯点燃后,立即放入钟罩内,同时塞紧皮塞,试说 明观察到的现象,原因及结论。 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恢复至室温,钟罩内水面上升至
总体积的1/5处
原因: 红磷燃烧,消耗掉氧气,使气压降低,水面就上升。 结论: 空气是混合物,其中约1/5体积是氧气。 若水面上升不高,则可能的原因(至少两点) ①气密性不好 ②红磷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说明剩余气体有哪些性质(至少两点)。 ①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不溶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一节空气和氧气(第二课时)氧气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在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氧气,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识规律。
通过学习氧气的性质能更好的理解氧气的用途,同时在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本课时内容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碳、硫、铁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为下一课时学习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做准备。
通过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二、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三、难点:1.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实验现象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四、学情分析: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的性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因为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他们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也刚刚开始,,让学生通过观察对实验现象做到系统、准确的描述,是需要老师逐步引导的。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本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
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②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认识硫、磷、碳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问题方法;②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观察实验现象。
③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②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体验,并从中得到知识、能力、体验。
六、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不同的活动,通过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探究实验任务。
充分利用视频展示台、分组实验以及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目标。
六、教学用品: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燃烧匙、盛满氧气的集气瓶、酒精灯、滴瓶、打火机、坩埚钳、镊子、烧杯;牙签、硫、木炭、石灰水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引入课题【问题讨论】:假如你去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用品?为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从学生了解氧气可供给呼吸这一点导出课题。
【追问】:健康的人长时间地吸入纯氧对身体是否有益?【课件展示】:卡片资料――人吸入氧气后,体内进行的是一种缓慢氧化过程,能够不断地放出能量,供给体内各个器官的需要,保持体温恒定在37℃左右.如果长时间吸入纯氧,体内氧化速度过快,放出的热量过多,正常的生理机制发生紊乱,使体温升高,会出现病态。
【板书】:第二课时氧气的性质讨论、交流、发言。
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氧气的欲望。
活动二氧气的物理性质【提出问题】:①化学主要是研究什么的一种科学?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②其中最主要的是物质的性质,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那么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呢?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实验探究】:每组同学前均有几瓶氧气,观察讨论发言。
观察、发言。
并从色、态、味方由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新知识,使知识的引入自然流畅让学生在观氧气的。
并请同学们描述。
【思考】:①盛氧气集气瓶均是正放在桌面的,由此你能得出氧气有什么物理性质?②氧气难溶于水,但能否说氧气不溶于水?你能用一个实例来说明水中存在氧气吗?【思考讨论】:大家都知道,常压下水蒸气降温会变成液态,继续降温会变成固态。
哪么氧气是否有这样的三态变化呢?【联系生活】:生活中我们在什么地方见过氧气?储存氧气的钢瓶是什么颜色的? 【板书】:一、物理性质 1. 色、味、态:2. 密度:3.溶解性:4.三态转化:面描述。
观察、讨论、交流、发言。
阅读课本自学学生回忆、发言 察、思考、 讨论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通过类比加深对氧气的三态变化的认识。
活动三 氧气的检验【提出问题】:我告诉同学们,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氧气。
大家可能怀疑。
哪么如何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是否是氧气?(提示: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时学过。
)【实验探究】:请学生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并仔细观察现象。
【讨论思考】:空气中也有氧气,为什么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不复燃,在氧气中却复燃呢?(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评价)【强调】:氧气有助燃性。
氧气的浓度越高,氧气与可燃物接触的机会越多,反应就越剧烈,燃烧越旺。
【应用练习】:现桌上有三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氮气,如何区别? (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评价)【板书】:二、氧气的检验 回忆并回答:氧气的检验方法。
操作、仔细观察、发言(请一小组代表描述)讨论、交流、发言。
思考、交流、发言。
描述鉴别的操作、现象、结论。
(其他小组补充)让学生尝试探究的乐趣。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在分析比较中获得知识,并了解浓度、接触面对反应的影响。
活动四 氧气化学性质【实验探究1】:碳、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的燃学生分工协作,让学生在分工烧实验。
【分组实验】:实验注意事项(带学生阅读并简要解释):①仔细观察点燃前,木炭和硫在空气中是否有变化。
点燃后,能否持续燃烧,有何现象。
反应后,对生成物的进行观察和检验。
②木炭与氧气反应时,为使集气瓶中的氧气能与木炭充分反应,应将木炭由上而下,缓慢插入瓶底。
③硫与氧气反应时,选择瓶底有少量水的集气瓶。
硫粉取少点。
④实验结束后将木炭、硫插入盛水的烧杯中,使其熄灭。
【讨论思考】:①硫和氧气发生反应的条件是什么?②硫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什么不同?【了解】:可见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支持燃烧的氧气(空气)、可燃物达到一定温度。
【述】:请两位同学将以上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出来。
(对学生的书写给予评价,并强调反应条件。
) 【实验探究2】:铁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
【提出问题】:生活中,同学们见过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哪么铁在氧气中能否燃烧呢? 【展示课件】:铁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视频。
(请学生仔细观察视频、注意操作、实验现象) 【讨论思考】:通过视频学习思考: ①火柴的作用是什么? ②为何将铁丝绕成螺旋状?③为何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④为何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一位做碳燃烧的实验,一位做硫燃烧的实验,一位观察、纪录现象。
小组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一小组代表描述实验现象。
(其他小组补充)讨论、发言两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其他同学在下面书写)猜想观察、倾听、思考协作中获得知识,体会其中的乐趣。
使学生养成从实验到分析再到结论的习惯。
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分析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欲望。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观察实验的程序,并掌握实验探究薄层细沙?【板书】三、化学性质 1.与碳的反应 2.与硫的反应 3.与铁反应【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支持燃烧,可以跟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讨论、交流、思考、发言的方法步骤。
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活动五 课堂小结、作业【组织讨论】:师生共同总结氧气的性质。
【课件回放】: 【作业】:共同回忆通过交流,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让学生体会知识脉络的形成过程。
【板书设计】 氧气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1. 色、味、态:2. 密度:3.溶解性:4.三态转化: 二、氧气的检验 三、化学性质1.与碳的反应2.与硫的反应3.与铁反应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支持燃烧,可以跟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首先从氧气用途(能供给呼吸)引入课题,通过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氧气的欲望。
然后从化学研究对象入手,一步步导入,让学生熟悉研究物质一般方法和思路。
为以后学习二氧化碳、、金属等物质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和框架。
通过分组实验和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讨论、合作、交流中自然获得知识、能力、方法和体验,而不是人为地将知识强加给学生。
课上学生能够主动的思考问题参与到学习中、小组合作充分,学习的积极性高。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一、实验准备还不太充分。
少数小组实验台氧气未收集满,实验现象不明显。
分组实验前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仔细,出现学生实验动手时存在盲目性,还有同学用镊子代替坩埚钳给木炭加热,对现象的描述不够完整、准确。
二、对于教学目标和重点的把握需要进一步提升。
本节的重点氧气的性质,也就是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是化学教学的关键,只有准确的把握目标、重点才能教给学生想学的知识。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在设置问题时要避免无意义问题的提出,问题设置要具有梯度性,要能够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思维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同时,问题的提出也要面对全体学生,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进步,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