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热态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的试样放入 5% 的 N a2CO 3 水溶液中煮沸
从表 4 可知: 经过碱金属处理的焦炭,
表 4 碱金属对 焦炭热态性能的影响
焦炭序号
反应前质量 ( g)
未浸泡 N a2CO 3 反应后质量 ( g)
反应性 (%)
反应前质量 ( g)
浸泡 N a2CO 3 反应后质量 ( g)
反应性 (%)
1
200. 0
56. 4
3
81. 8
6. 8
33. 4
51. 8
4
81. 4
7. 2
31. 6
51. 9
5
81. 8
6. 8
32. 1
55. 2
6
81. 6
7. 0
32. 4
50. 2
7
81. 8
6. 6
35. 9
41. 1
8
82. 3
6. 5
31. 0
54. 8
9
81. 4
7. 0
29. 9
54. 5
从实验数据看, 焦炭的热态强度优于其 冷态强度的, 必定优越。反之, 冷态强度合 格, 其热态强度却不一定达标。而 CSR 和 CRI 是表示焦炭在高温下发生碎裂的两个重 要指标。在软熔带, 由于含铁炉料软化和熔 化后会发生相的变化, 使位于其间的焦炭层
CSR
58. 7 45. 7 52. 8 61. 5 55. 7
之和与焦炭反应性有良好相关。
1 h, 再浸泡 1 d 后, 放入 170~180℃的烘箱
最后, 本实验对碱金属对焦炭的热态性 中烘干 2 h, 其余步骤与未浸泡 N a2CO 3 相
能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测试。过程如下: 取制 同。试验数据如表 4。
来稿的刊登, 我部采取需交纳相应版面费的通行做法, 但作者所在单位须有订刊的。 ·42·
第 4 期 煤质技术 2002 年 7 月
焦炭热态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处 吴兰香
摘 要 本文综述碱金属、反应温度及焦炭结构对焦炭热态性能的影响程度并对同 一焦炭的冷、热态性能进行对比。 关键词 焦炭 冷态强度 热态强度
·4 1·
第 4 期 煤质技术 2002 年 7 月
厂名
武钢 鞍钢 宝钢 太钢 包钢
各向同性
1. 0 12. 5 16. 4
1. 5 1. 1
表 3 国内某些钢厂焦 炭的光学组织与反应性( % )
细镶嵌
焦炭的光学组织
粗镶嵌
纤维状
叶片状
热态指标比焦炭的冷态指标更重要。
其次, 为了探索反应温度对焦炭热态性 能的影响, 本实验对同种焦在不同温度下做
了多炉次的测试, 其数据如下表 2。
表 2 温度对焦炭热态性能的影响
反应温度( ℃)
CRI( % )
CSR( % )
1 090 1 095 1 100 1 105 1 115
28. 8 29. 0 30. 5 31. 7 39. 1
丝质破片
0. 6 12. 3
9. 3 2. 3 4. 2
6. 5 24. 7 10. 6 11. 1 22. 0
61. 3 18. 8 32. 2 51. 5 43. 1
10. 5 4. 0 5. 9 8. 1 4. 7
20. 0 27. 7 25. 6 25. 5 24. 9
CR I
28. 2 33. 9 35. 9 29. 3 29. 5
再次, 为了对焦炭的热态性能有更深认 识, 本人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对焦炭的光学 组织与焦炭热态性能的关系作了考究。表 3 列举了我国某些钢厂焦炭的光学组织与反应 性。
从表 3 可知, 焦炭的光学组织结构与焦 炭的反应性关系密切。各光学组织的反应性 按各向同性组织、丝质组织、破片组织、细 镶嵌状组织、粗粒镶嵌状组织、纤维状组织 依次减弱。焦炭中各向同性与细粒镶嵌组分
2
200. 0
3
200. 0
4
2来自百度文库0. 0
147. 3 156. 7 139. 7 161. 1
26. 4 21. 7 30. 2 19. 5
200. 0 200. 0 200. 0 200. 0
92. 3 96. 8 77. 9 107. 6
53. 9 51. 6 61. 1 46. 2
其反应性大幅度增加, 使焦炭质量急剧恶化。 这主要是碱金属在 C + CO 2= 2CO 的反应中 起了正催化作用, 提高了反应速率, 使得反 应速度加快, 反应性大幅提高而出现了上述 结果。
4 结 论
( 1) 本文对同种焦炭冷、热态强度进行 对比。实验表明, 热态强度好的焦炭, 其冷 态强度必定好; 而冷态强度好的焦炭, 其热 态强度不一定好。焦炭的冷、热态之间的相 关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 2) 反应温度、碱金属对焦炭的热态性 能有极大影响。特别是碱金属对焦炭的热态 性能影响尤其大。因而, 在生产中应从以下 几方面入手: 减少入炉料中的碱金属含量;
实 验按 GB/ T 4000- 1996 焦炭 反应 性 及反应后强度试验方法进行。取制好的试样 每份 200. 0 g 装入反应器内, 再放入加热炉 中。等温度升到 400℃时, 通 N 2 保护; 待炉 温升至 1 100℃恒温后, 改通 CO 2 ( 含量大于 98% ) , 流量为 5 L / min, 反应 2 h; 然后改通 N 2 保护并把反应器从加热炉中取出。冷却至 室温, 称量并计算焦炭的反应性。
3 数据与分析
首先, 为了探索焦炭的冷态强度和热态 强度间是否有内在联系, 本试验对同种焦炭 分别测试了 M 40、M 10、CRI、CSR, 实验数据 见表 1。
表 1 同种焦炭冷热 态强度对照( % )
M 40
M 10
C RI
C SR
1
82. 2
6. 2
26. 2
63. 4
2
81. 8
7. 0
29. 7
( 收稿日期: 2002- 03- 20)
第 4 期 煤质技术 2002 年 7 月
热电偶、N 2 、CO 2 钢瓶各 1 瓶、Ⅰ型转鼓等。 2. 4 试样的制备
按 GB1997 规定的取样方法, 按比例取 大于 25 mm 焦炭 20 kg , 弃去泡焦和炉头焦。 用鄂式破碎机破碎、混匀、缩分出 10 kg, 用 圆孔 筛 25 mm、 21 m m 筛 取 21~ 25 mm 焦块作为试样。将制好的试样放入干燥 箱, 在 170~180℃温度下烘干 2 h, 取出焦炭 冷却至室温, 待用。 2. 5 实验方法
参考文献
1 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试验方法 , G B/ T 4000 - 1996.
2 叶聿萌 . 碱金属对高炉冶金焦炭的危害 . 2001. 3 煤气工程 . 1999.
( 收稿日期: 2002- 05- 18)
稿件从正式受理之日到刊出的出版周期, 我部已压到最低。出于理解和好意, 欢迎急需 刊出科技论文的作者与我部联系;
1 引 言
三钢自配加无烟煤炼焦以来, 焦炭的冶 金焦率、冶金焦合格率均有大幅度提高。特 别是焦炭的冷态强度有了明显改善。但是, 焦 炭的热态性能却未相应提高。本文对同种焦 炭的冷热态强度进行测试分析并着重对焦炭 的热态性能进行实验, 从而确定焦炭热态性 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继而探讨 提高焦炭质量的办法。
2 实验内容
2. 1 实验样品
取自本厂配加无烟煤以来不同时期所炼 的焦炭。 2. 2 实验原理
称取一定量的焦炭, 置于反应器中, 在 ( 1 100±5) ℃时与 CO 2 反应 2 h 后, 以焦炭 质 量损失 的百 分数 表示 焦炭 反应 性
( CRI, % ) 反应后的焦炭, 经Ⅰ型转鼓试验后, 大
采用高压操作, 减少碱金属气化量; 采 用富氧、喷吹技术降低炉缸温度, 降低燃烧
等; !缩短炉料在炉内时间, 减少碱金属的 累积量; ∀ 严格控制高炉操作温度, 使其在 小范围内波动。
( 3) 焦炭光学组织对焦炭反应性有良好 相关。而对光学组织影响最大的是煤的变质 程度。因而在炼焦过程中可调整入炉煤的配 比, 以便达到煤的最佳组合, 从而提高焦炭 的热态性能。此外, 加热速度、维温时间和 炼焦准备工艺对焦炭光学组织的形成也有一 定影响, 可提高加热速度延长维温时间以降 低焦炭的反应性。
为煤气的流动提供了必要通路。CSR 和 CRI 差的焦炭, 对软熔带的透气性和受风量有不
利影响, 因而会影响高炉利用系数。另一方
面, CSR 和 CRI 差的焦炭会使风口回旋区和 软熔带变形, 形成无法渗透的死铁层, 从而
促使上升的煤气流和滴入炉缸的液体向边缘
流动。这些因素会使炉腹、风口回旋区和炉
缸等部位的炉墙热负荷增大, 最终有可能导 致炉缸烧穿, 一代炉役缩短。因而, 焦炭的
·40·
屏都有放大作用, 判断灰锥变化时, 易产生 误差, 所以一般不要从屏幕上观看。如从屏 幕上判断, 应在调试仪器时确定显示屏上灰 锥的放大比例, 以便于观察流动温度时判断 高度。
总之, 测定煤灰熔融温度过程中, 每一 个细节都很重要, 且人为因素较多。试验时 一定要认真、仔细、规范。
作者简介 闫蕙, 女, 1970 年生, 1991 年毕业于内蒙 古建材工业学校分析化学专业。一直从事煤质化验工作, 现 任神华集团煤质化验中心化验科科长。
于 10 mm 粒级焦炭占反应后焦炭的质量百 分数, 表示反应后强度 ( CSR, % ) 。 2. 3 主要实验设备
鄂式破碎机、加热炉、反应器 ( 可通 N 2、 CO 2) 、Q U JO -1 块焦反应监控仪、铂铑- 铂
结果不准。
12 避 免主观 因素 影响
目前, 所测温度大都是目视判断。而煤 灰的 4 个特征熔融温度主要是根据试样形态 变化判断, 尺寸变化只是个参考因素。因此, 目视观察有一定误差。另外, 由于煤灰为混 合物, 灰的组成不同, 受热时的形态变化也 各异。有时还会产生一些特殊变化, 如起泡、 膨胀、缩小、弯曲又变直、突然消失等, 给 结果的判断增加困难。实际上, 标准中给出 的图例, 是一般图例, 试验者应根据经验正 确判断温度。现在国内又生产出用摄像机并 通过显示屏观察灰锥变化的仪器。这些显示
57. 6 55. 3 54. 4 53. 2 48. 0
从表 2 看, 焦炭反应温度在±5℃范围内 波动。其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基本在误差允 许范围内 ( CRI 及 CSR 的重复性分别为: ≤ 2. 4% , ≤3. 2% ) 。若反应温度超出 1 105℃, 由于 C+ CO 2= 2CO 是增大体积的反应, 属 于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从而使焦炭的反应性呈上升趋势, 反应后强 度呈加速下降趋势。因此, 在高炉操作中, 须 严格控制操作温度, 使其在小范围内波动, 从 而使焦炭的热态性能相对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