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的教案:戊戌变法的原因与经过
维新变法运动的教案:戊戌变法的原因与经过一、简介戊戌变法,是中国晚清时期一次重要的变革运动,也是维新变法运动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经过两年多的推行,虽然受到了部分人的拥护,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
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激烈的一次政治变革,它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中国革命的到来。
二、原因1.内忧外患加剧晚清以来,中国的经济、文化、军事发展停滞不前,国力逐渐衰弱,而外部压力不断加剧。
鸦片战争以后,不断有列强入侵,中国的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同时,内部的农民起义和地方割据现象日益增多,国家面临的局面日益危机。
2.西方知识的传入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开始有一些中国学生赴日留学,回国后成为新兴的知识分子,他们受到了日本的启蒙思想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现代化意识,他们对中国的未来有着非常明确的判断和预测。
3.士人的不满情绪随着国家的逐渐衰落,传统文人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下降,他们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许多地方出现了士人的不满情绪和抗议行动,对清朝反感和批评的声音日益高涨。
三、经过1.六君子的推行1898年9月11日,戊戌变法正式开始。
六君子照旧推行了百日维新时期的一些改革方案,并增加了新的政策。
他们试图通过宪政制度的建立,以及各种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改革,来维持和巩固中国的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2.旧势力的抵制然而,在推行改革的同时,新旧势力的矛盾也愈发激化。
旧派官员、士人、地方势力以及一些西方列强,都对此表示抵制和反对。
朝廷更是不满维新派的动作,多方出示阻拦,说是破坏了君臣关系,挑动了社会动荡。
3.失败维新派的改革成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多数改革方案因为尽管如此的大力反对,最终都未能得到执行。
朝廷对维新派的强行打压,导致维新派的民主风潮受挫,史称失败。
四、失败原因1.旧势力的强大传统旧势力在推行改革过程中对维新派有重重反对和阻挠,这是导致维新派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2.国情不利推行变革的时机并不利,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时期,朝廷内部和社会都没有一个适合变革的状态,民众对改革方案也不够成熟和理性,这都阻碍了维新派的改革进程。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导入新课)我听说咱们班几位同学排演了一目历史小短剧,(由六位学生表演《时局图》,分别饰演旁白兼清政府、熊、肠、虎、蛙、太阳)首先请他们为大家表演(加分),其他同学思考这个短剧说明了什么问题。
(表演短剧,然后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
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这时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
(板书课题:第13课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讲授新科)在维新变法运动兴起时中国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来看第一个黑体字,在这一目中我们要掌握哪些内容呢?(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补充课外资料,加分)大家说的都很好,这里讲到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无产阶级产生于什么时期?(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所以中国的无产阶级比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的早。
为什么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而不是在其他时期呢?(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我们就以华侨陈起沅所办的继昌隆缫丝厂为例来看一下。
(教师解释“缫丝”)谁能介绍一下陈启沅这个人?(学生介绍,加分)。
他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是怎样创办、发展起来的?(学生总结回答,学生小组讨论回答不完全,则引导提问:为什么继昌隆缫丝厂会出现这种局面?加分)民族资本主义是否就此止步不前了呢?当然不是,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对比,由此可以看出在什么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快?(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看大屏幕(出示三段材料),小组迅速交流一下,选出代表回答。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经济力量的增强为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创造了条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面对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一些开明的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要求学习日本、俄国变法图强,所以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就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篇1课标要求1.课程内容: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2.活动建议:利用讲故事、阅读材料及课本、分组模拟、自主探究等方式,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知道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艰难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失败的过程。
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领会维新变法运动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1.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原因,知道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艰难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失败的过程。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领会变法的意义,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利用讲故事、阅读材料及课本、自主探究等方式分析理解得出结论,并且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3.认识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
(二)难点:戊戌变法意义和戊戌变法主张不能实现原因的认识。
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打通时空隧道,再现历史抉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由梁启超的话导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什么形势?——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启发学生该怎么办?(2)假如你是19世纪末一位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的中国人,你会怎样去拯救我们的民族呢?引入课题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进行回答。
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上课用教案第6课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公车上书、维新运动的展开等基本史实、初步认识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等。
2.利用历史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感知历史,分析史料得出结论,归纳出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得出变法失败的原因、意义和教训;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时,统治阶级内部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但结果失败了。
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面对地主阶级探索救国救民的失败,在洋务运动中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又将以怎样的方式继续探索斗争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进入第6课《戊戌变法》的学习。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
“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3.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中国如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二、百日维新1.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决心变法。
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改革与发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甲午战争,了解战败后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
2.提问:面对民族危机,当时的国人有何反应?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第三环节:课堂讲解1.讲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民族危机、社会矛盾加剧、洋务运动的失败。
2.讲解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科举制度的改革、教育制度的改革等。
3.讲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推动了民族觉醒、促进了思想解放、为后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四环节:课堂讨论1.让学生思考:维新变法运动为什么最终失败?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五环节:案例分析1.介绍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一文,让学生了解维新派的主张。
2.分析梁启超在文中提出的改革措施,引导学生评价其改革思路的可行性。
2.教师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2.收集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原因时,部分学生对改革者妥协的原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的双重压力——外来侵略和内部腐败。
对话示例:教师:“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在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哪些主要问题吗?”学生:“列强的侵略,国内的腐败。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7课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特别提示导学案只是老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千万不能完全一成不变地依据导学案来教学,如果机械使用导学案,课堂教学过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答案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主备人:定陶镇中刘景元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公车上书”的有关史实;知道严复的主要思想,并了解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自主学习一、仔细阅读课本35页第一目内容,完成1—2问题: 1.康有为为什么要发起公车上书1895年春,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举国震惊;2.上书是否达到了目的起到了什么作用上述没有达到目的,但是康、梁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二、阅读教材第36页“警世洪钟天演论”,回答第3题:3.天演论为什么被称为警示洪钟严复在天演论中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用西方思想来解释维新变法,令人耳目一新;严复的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推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三、阅读教材第37—38页内容,回答4—5题: 仔细看书,没什么难的4.光绪皇帝为什么决心变法发布哪些变法诏令民族危机的严重,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光绪帝不甘做亡国之君;主要内容: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5.这场维新变法的结局如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维新变法最终失败;维新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只记这一句话就行;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独立思考成为习惯1.维新变法运动,尽管得到了清朝皇帝的支持,可变法还是失败了;造成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1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的斗争勇气,采取改良途径,发展资本主义2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3维新派举止失当,过于激进,加速了失败的步伐4对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又寄予幻想5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终于失败6袁世凯的出卖和慈禧的政变注意:让学生思考回答;2.有人认为维新变法运动彻底失败了,仅给中国留下了一所京师大学堂;也有人认为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你如何评价维新变法的影响维新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归纳整理维新变法经历了“序幕”、“高潮”、“失败”三个阶段,请你列出每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并用几句话简介一下;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联合了1300多名影视剧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高潮:戊戌变法;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 失败: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海外,谭嗣同等人被捕牺牲;戊戌变法持续103天,最终失败,因此又称“百日维新”;拓展练习1.2010·江苏徐州下列书刊中,属于中国近代较早介绍西方生物进化论思想的是A B C D2.2010·广东东莞十九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3.2010·广东佛山严复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十九世纪末最敏感的人”,因为他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主张民主共和思想C.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 D.宣传“物竞天择”观点4.2008·临沂中考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5.2010·山东东营下列戊戌变法内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开办新式学堂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6.2009·武汉中考19世纪60年代发生的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在工业文明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比较它们的相同点,正确的是A.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 都主张变革中国政治制度C.都使本国迅速强大起来D. 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7. 材料一 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变法;材料二 1898年光绪下旨:“商务为富强要图,自应及时举办……”;“富强至计,首在鼓励人才,……对于人才给以特赏以昭激励”;材料三如图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其中的万言书提出的主张是什么1895年春的“公车上书”;主张:反对议和,主张编发;或者主张“拒和、迁都、变法”,要求光绪帝变法;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戊戌新政的内容;发展商业,培养人才;3材料三反映的是谁英勇就义的情境为什么他说自己“死得其所”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精神谭嗣同;谭嗣同希望用自己的流血牺牲来唤醒国人,所以他认为自己死得其所;为了变法图强,不拍牺牲;教学案例1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i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教学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教学难点: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5分钟复习:为了挽救国家统治危机,封建地主阶级倡导了一场什么运动它是否使中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洋务运动;否;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这种革新是基于统治阶层内部的,只是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而采取的,故而是很不彻底的,很保守的;因此,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导入:指导学生阅读导言后,指出:“维新变法”是以救国为宗旨变法运动; 讲授新课:25分钟小结:3分钟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还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练习:6分钟1、某一历史网站上展开了关于“百日维新”的大讨论,下面四个观点中最正确的是A.变法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B.变法阻碍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C.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2、历史探谜一个多世纪前,为了救亡图存,一批有志之士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尽管得到了清朝皇帝的支持,可变法还是失败了,变法为何会失败众说纷纭,你认为造成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三、课堂延伸有人认为维新变法运动彻底失败了,仅给中国留下了一所京师大学堂;有人认为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你如何评价维新变法的影响教学案例2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课堂实录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课堂实录板书: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师:同学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生:九一八,日本侵略东三省;师:对,1931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出兵侵占东三省,是我们的国耻;在1895年历史同样也铭刻了中国耻辱的一页,也和日本有关,这是哪一事件呢生: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签订马关条约;师:没错,同样在这一年,北京城发生一件大事;1300多进京赶考的举人聚在一起人声鼎沸,议论纷纷;这时走出一人,手中拿着一篇文章高声朗读起来;这1300多人顿时鸦雀无声,都在仔细聆听;这个人是谁他读的是什么这个人就是广东举人康有为,他所读的就是用两天一夜写成的一万多字的上书;众举人听完后纷纷表示赞同上书内容,并在上书上签字,表示要联名上书;这就是历史上的“公车上书”板书;为什么叫公车上书呢生:读书上注释;师:表扬看书非常仔细,认真做了预习;为什么这些举人要联名上书呢生:马关条约的签订;师:回忆马关条约的内容;生:略;师:概括,陪两亿、割三地、开四口、设工厂;这是南京条约之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板书:马关条约师:面对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康有为在上书中提出什么主张生: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师:议和是指什么生:马关条约师:变法是指什么呢你能从书上对康有为的介绍中找到答案吗生:学习西方的制度;师:什么制度经济制度还是政治制度生:政治制度;师:没错,主要是学西方的政治制度,想要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什么是君主立宪制看“每课一得”,并想一想现在有哪些国家还是君主立宪制国家;生:英国、日本;师:学习西方的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是否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当时的历史潮流是什么吗当时的历史潮流是“近代化”板书;什么是近代化简单说就是“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板书,建立君主立宪制是实现政治民主化,因此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公车上书之前维新变法的主张还只是一种政治学说,但公车上书之后就演变成一场政治运动了,我们历史上就将其称为“维新变法运动”;公车上书就是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板书;以康梁为首的主张变法的人我们称为维新派;他们通过上书强求变法的举动可以看出维新派非常依赖于谁生:皇帝;师:没错,维新派希望依靠皇帝发动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因此我们也将维新派称为“资产阶级改良派”板书;那么公车上书有没有达到目的呢生:没有;师:为什么没有达到目的因为上书根本就没到光绪皇帝的手里;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就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失败,他们认为自己的变法主张知道的人太少,当时社会上没有形成要变法图强的社会舆论,怎样才能让变法主张广为人知呢你能帮维新派出出主意吗生:演讲生:发传单生:出书生:编歌谣师:表扬并加以提炼和引导为“办报、办学、学社、译书”板书出示材料一: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所以上;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生: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变法主张;师:变法运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板书;其中有一个人翻译了一本书引起极大反响,这个人是谁翻译的书是什么生:严复,天演论板书;师:请看这则材料;出示材料二:中国历史有个着名人物就因此改名叫适,这个人是谁生:胡适;师:没错,胡适作为白话文的推动者,原名不叫胡适,看过天演论后改名胡适字适之;为什么这本书会产生巨大影响,甚至被称为警示洪钟呢生:严复认为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师:严复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比喻为生物界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二中国要在竞争中生存必须象生物界一样要“进化”,怎样进化生:变法;师:对,维新变法,学习西方制度;否则将被淘汰,也就是亡国;很多人也因此从不知道变法主张到知道变法主张,从不支持变法到支持变法;并投身到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中来;也因此历史给严复一个怎样的评价呢生:思想启蒙家;师:没错;启蒙的含义也就是从无知到有知;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兴学校、办学社、译书籍,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制作了办法舆论,推动了变法运动的发展;这些努力也使变法运动迎来高潮阶段,也就是变法主张要付之实施的阶段,这就是历史上的“百日维新”板书百日维新、高潮;百日维新开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生:1898年6月师:准确地说是6月11日,1898年,今年正好是周年纪念,多少周年生:110周年;师:百日维新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生: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师:“国是”是什么意思是指国家大事;“是”特指大事;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历史也称之为戊戌变法;当时光绪帝为什么要变法维新呢要知道如果要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要限制皇帝权利的,为什么光绪要推行变法呢请看这则材料;出示材料三;瓜分大祸,迫在眉睫,必须当机立断,迅速维新变法,否则“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康有为上皇帝书师:请一位学生朗读一下;生:高声朗读;师:请同学翻译一下;生:中国遭到瓜分的大祸,形势迫在眉睫;师:对,第一句就告诉我们马关条约之后中国面临被西方列强瓜分的狂潮板书: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板书: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好,请继续解释;生:必须当机立断,进行变法,否则皇上和大臣做长安的犹豫师:布衣是什么意思生:百姓的意思;师:那现在能翻译最后一句了吧生:否则皇上和大臣做老百姓都做不成了;师:老百姓都做不成那成什么了生:奴隶;师:对,亡国奴;因此光绪决定进行变法;在变法的一百多天里就颁布了两百多道诏书、政令;这些政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生:略教材P37师:正确;这些内容在当时朝野内外引起极大震动,有人极力反对,有人大力支持,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哪些人会支持,哪些人会反对呢请同学们按找内容逐条思考一下;思考片刻后,小组交流讨论2-3分钟;师:现在请同学们将思考、交流的结果说一说;生:发展农工商业,百姓支持,可以生活的更好;资产阶级也肯定支持;主张重农抑商的顽固派反对;师:对,从此我们也能看出变法主张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生: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员,一些没有才能的官员也反对;生:废除八股文,读书人也支持;师:好象有同学有不同意见,谁来说说看;生:如果废除八股文,就断了很多读书人的仕途,肯定很多人反对;师:没错,那有没有读书人支持呢生:有,一些人认识到八股取士是钳制思想的工具就会反对;师:对,特别是接触西方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反对,而且主张办新式学校,还要求开放言论;这些内容是否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师:当时的时代潮流是什么生:近代化;师:包含那两个部分生: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师:哪些内容符合经济工业化生:发展农工商业;师:哪些内容符合政治民主化生:办报刊,开放言论,废除八股文;师: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少了点内容生:君主立宪制;师:为什么没有提出君主立宪制生:皇帝本就没有实权;师:没错,一方面反映了维新派的软弱,另一方面光绪帝是怎样的一个皇帝呢请看材料四师:这像是光绪的诏书吗生:不像;师:更像是谁的生:慈禧的;师:说明实权掌握在谁的手里;生:慈禧;师:光绪帝也想获得实权,所以提拔了一批维新派作为朝廷官员,这也引起顽固派的不满,纷纷到慈禧那里告状,慈禧也感到受到威胁,准备发动变法;光绪就发密诏让康有为等维新派准备剥夺慈禧的权力;维新派的谭嗣同就找到袁世凯,为什么找袁世凯呢生:袁世凯有兵权;师:袁世凯满口答应了谭嗣同的要求,并说“杀荣禄就向杀一条狗一样容易;”但第二天袁世凯就向荣禄告密;于是已经做好准备的慈禧正式开始政变;政变的结果如何生:光绪被囚禁,康梁出逃,谭嗣同等人被杀;师:时间是1898年9月21日,历史上也称戊戌政变板书戊戌政变;这也标志这什么生:维新变法失败了;板书结束师:戊戌变法历时103天,所以历史上成百日维新;谭嗣同本有机会逃走,但是他选择了留下来,慷慨就义;请看P38页对其的介绍;生:看书介绍;师:谭嗣同刑场上高声朗诵“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有人说这是最强音,有人说这是绝命辞;如果说这是最强音,那它是维新变法的最强音,如果说它是绝命辞,那它就是清王朝的绝命辞;因为他唤醒更多的爱国志士探寻救国之路,他们也一定会反思这场维新变法运动究竟在历史上起到什么作用,给我们什么启示首先思考维新变法运动究竟在历史上起到什么作用首先看维新变法运动是否符合时代潮流生:符合;师:从内容上符合,但这些措施都被废除了,除了京师大学堂也就是北大的前身,也就是今年是北大110周年校庆;既然都被废除了,那这场运动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呢生:思考;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场维新变法运动,公车上书之前变法主张几乎都无人知道,公车上书之后,通过办报、办学、组织学社、译书等活动,知道变法主张的人越来越多,变法也得到极大的推动并达到高潮开始由皇帝颁布诏书进行实施,虽然最后失败但一定知道的人更多了;因此我们可以说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什么作用生:思想启蒙的作用;师:对;板书思想启蒙但毕竟没有达到挽救民主危亡的作用,因此也给我们一个启示;资产阶级改良派救不了中国板书资产阶级改良派救不了中国;下一步爱国志士该怎样救中国呢我们留到下节课再学习,下课,同学们再见;板书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背景:马关条约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瓜分狂潮经过:公车上书办报、办学、学社百日维新戊戌变法译书严复天演论序幕发展高潮结束影响:思想启蒙启示:资产阶级改良派救不了中国。
历史教案-第3课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历史教案-第3课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2.分析维新变法运动的特点,认识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维新变法运动的特点及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内容,如:“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甲午战争,那么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面临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3.课堂讲解(1)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内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壮大。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传入中国,启蒙思想家们开始思考救国救民的道路。
(2)维新变法运动的过程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发起“公车上书”,要求清政府进行变法。
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主要内容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教育体制改革等。
维新变法运动在短短的103天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遭到了封建势力的强烈反对。
(3)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政治体制改革:设立议会、实行宪政、废除科举等。
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鼓励民间投资,改革税制等。
文化教育体制改革:提倡新学,改革教育制度,选拔人才等。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析维新变法运动的特点及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维新变法运动的特点反封建、反侵略的爱国运动。
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觉醒。
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维新变法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公车上书”的有关史实;知道严复的主要思想,并了解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梁启超文章《少年中国说》,只是一篇耳熟能详的爱国文章,读后,有何感想?反映作者什么心声?你知道文章的作者是谁?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政治局、教育家,清光绪举人。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就是梁启超先生政治生涯中很为重要的一个时期。
《维新变法运动》(课本第102页)二、教与学在《少年中国说》中,有说“中国老朽之冤业”,理解为“中国衰老腐朽的罪孽”,而梁启超先生就经历了那么几次。
“中国老朽之冤业一”在梁启超23岁时,1895年,泱泱大国就历经这一屈辱事件,出示“漫画”。
反映什么事件?(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马关条约》)补充文字材料。
如果你生活在这一时期,对于这一事件有何感想?(生回答)而血气方刚的梁启超就此作词抒情《水调歌头—甲午》。
(展示)(你们的情感如出一辙,英雄所见略同)那么梁启超在感慨之余,有无行动?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们上书。
“中国少年之责任一”1、公车上书看书,完成填空。
(阅读卡)影响?(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但由于清朝廷中顽固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扰,变法失败。
以“国强为己任”的梁启超有没有灰心?“中国少年之责任二”1895年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在全国各地创办报纸、组织学会,开设学堂,大力宣传西学,鼓吹变法。
(结合书本103页,梁启超在《时务报》中的言论,严复在《国闻报》中的观点)谈谈立学会、办报纸的影响?(启发民智、制造舆论,传播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但在梁启超25岁时,再一事件让梁启超康有为他们认为不变法不行。
高中历史第9章中国戊戌变法第1节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案 北师大版选修1
第一节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知识点一 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和新阶级力量的出现1.政治上: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列强各国索取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列强向清政府强加政治借款,投资设厂,开采矿藏、修筑铁路等形式,不断增加资本输出,进行经济掠夺。
2.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原因①列强的侵略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甲午战争后,爱国的民族工商界人士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
③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结果: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上:维新思想成熟。
(1)早期维新思想并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
(2)康有为写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1.开始:1895年“公车上书”。
2.发展(1)创办报刊①1895年北京的《万国公报》。
②上海的《强学报》和《时务报》。
③湖南的《湘报》。
④在天津,严复译述《天演论》。
(2)设立学会 ①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
②湖南的南学会。
1.双方:维新派与守旧派。
2.内容(1)该不该进行维新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改革科举制度和提倡西学。
3.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与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势力在思想上的交锋。
4.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进步性为更多的人所认识,从而推动着维新变法运动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探究点 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1)谢赞泰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这幅漫画的?结合史料一概括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的变化。
【提示】 背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变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政治上,分而治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史料二说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统治危机的表现。
【提示】原因:清政府战争赔款和大借外债。
表现: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所属学科或领域:历史适于的学段/年级: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所在单元的主题是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和本课的课程标准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教学难点是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在中国近代社会,维新变法运动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重大事件—样,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步伐的同时,更承担了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之道的历史使命。
可以说,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维新运动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事件,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国的政治思想传统,同时又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起了良好的思想启蒙作用二、学情分析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学习,学生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情况已经有了系统的了解,因此,维新变法的背景不需要教师逐一展开来叙述,只要使学生认识到这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的又一次救亡图存的运动即可。
但由于学生对戊戌变法运动中的内容很陌生,特别是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而这些能力在初一的历史课上已经进行了一定的训练,多数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这些能力,在本节课上,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可以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求: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
教学/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读、讲、议结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提高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学生的辩论会,使学生体会到国家危亡之际,有识之士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历史教案-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缀历史教案-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兴起及其主要内容。
2.分析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及其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甲午战争,让学生谈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甲午战败后,中国社会的出路在哪里?(二)新课讲解1.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3)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启蒙: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入,启蒙了民族觉醒。
2.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1)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2)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3)主要内容: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教育改革。
3.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1)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改革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启蒙了民族觉醒:维新变法运动使民族觉醒,为后来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3)推动了政治体制改革:维新变法运动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
4.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原因1)封建势力的阻挠:封建势力强大,阻碍了维新变法的进程。
2)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与封建势力斗争的勇气和决心。
3)改革措施不力:维新变法运动的改革措施不够彻底,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三)课堂小结1.让学生谈谈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2.思考: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中国社会的出路在哪里?四、教学反思1.提高课堂互动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2.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金乡县胡集中学戴新月【课前准备】(课前3分钟)班长宣布:1.下面开始温故互查,前后两位同学相互检查提问。
过关者得5分。
2.请将得分以“正号”的形式,画在你的作业本上。
3.(上课铃响)接下来请韩老师上课——起立【导入新课】【教师抽查】请看大屏幕,请读题并说出答案。
(1分钟)伴随着战争的失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我们看段视频,感受那段民族危难的历史——幻灯:播放视频(危局中国)(3分钟)谭嗣同对祖国的悲惨命运扼腕叹息,他在诗中写道“四万万同胞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面临着被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伴随着清政府自救的洋务运动失败,一些爱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站在时代的前沿,上书皇帝、锐意改革,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的改革浪潮。
今天,让再次走进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史,去领略爱国志士变法图强的光辉历史吧!(4分钟)【设问导读】幻灯:自学初体验请同学们阅读课文32-33页正文黑色字体,结合设问导读“圈划、标注课文”。
1. 采取浏览、快读(两倍语速),捕捉关键信息。
2. 学案“冒号”前面的关键词,请你写在课文对应的知识要点处。
3. 在自渎、标注的基础上,前后六人小组相互交流,进行修正、补充。
(10分钟)【精讲深化】幻灯:【危局警示篇】公车上书师:请同学们在读课文,结合关键词提示,描述历史事件“公车上书”。
前后两人一小组,一位同学描述,另一位同学进行点评纠正。
接下来,请一位班长主持,提问有关“公车上书”的时间、背景、发动者、主张、影响等相关知识信息。
(请公平照顾每个小组)活动:班长主持,学生回答。
(13分钟)师:公车上书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科举考试举人的爱国运动,它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康有为、梁启超是成为此后的维新名士,哪位同学能简要地介绍一下他们——生1:介绍康有为。
师:康有为学贯中西,不仅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对西方文化也很有研究,他认为应该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变法。
高中历史明治维新教案
高中历史明治维新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中历史明治维新教案高中历史明治维新教案模板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洪水不但冲垮了欧洲的封建秩序,引起了美洲的起飞,同时也震撼着古老的亚洲。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2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参考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A课程目标: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重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思想、活动;公车上书和强学会等。
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D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是近代伟大的维新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戊戌变法的失败后,被封建顽固派囚于狱中,行将就义前夕所写的一首题壁诗,音调激昂,情怀壮烈,近一百年来传遍了华夏大地,感染每一个怀有爱国热情的中华儿女,激起人们对为改革中国而献身的爱国志士们的无限的敬仰与怀念,也促使人们对中国近代改革的危难险阻进行深入的思索。
谭嗣同是维新四杰之一,当时还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与他一起共同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兴起。
【讲授新课】一、早期改良思潮(1)产生时间:l9世纪60、70年代;(2)产生条件:①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②思想来源是即来源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又来源于林则徐、魏源等的新思想;③洋务运动表现出种种弊端促使新型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寻找新出路。
(3)主要代表人物:薛福成、王韬、郑观应(4)思想主张:①提倡西方的文化科学知识;②振兴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主张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此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③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局限:他们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5)性质:早期改良思潮主要代表人物代表着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新型知识分子,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特征。
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6)历史作用是什么:它不仅比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而且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同时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成为甲午战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教师用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板书设计
1.重点知识点:
①维新运动的背景
②维新运动的过程
③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2.关键词:
①民族危机
②民族资产阶级
③维新派
④戊戌变法
-利用互动软件,设计问答、填空等环节,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通过在线平台,发布拓展阅读、讨论话题,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交流。
(3)实物展示:展示与维新运动相关的历史文物、图片等,增加学生的实物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展示相关历史文物,如书籍、照片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实地了解维新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其次,在教学手段方面,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例如,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相关视频等手段,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些教学手段的依赖性较大,导致他们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有所减弱。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维新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环节中发言不够积极,这可能是因为我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不足。今后,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2)通过讨论“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活动,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从而对戊戌变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奔走呼号,宣传变法,投身改革,要求维新变法。
应该学习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处理方法: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
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方法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
法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搞清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理解变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分组学导,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渗透点:(1)用不同形式总结本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训练学生根据史实,掌握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
教学设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卫星接收的教学资源,中央电教资源库资源。
(3)光盘。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小组内学生分工收集,处理有关资料。
(2)学生预习本课,做小报、结构图,分角色表演来总结本课。
(3)结合本课内容进行自我教育。
二、新课讲授:出示图片《黄海激战》,出示视频《马关条约》。
历史教案-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_七年级历史教案_模板
历史教案-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_七年级历史教案_模板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案教学目标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情况。
“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宣传变法的情况。
2.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公车上书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要求变法的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变法的必要性、进步性以及他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贡献。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历史进步的现象,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刻,积极宣传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强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他们在历史上的活动是爱国和进步的,应该学习他们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难点: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学思想:本课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不易理解,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内容;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的必要性、进步性和爱国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概述):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有哪些?这些侵略活动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指出: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峻形势,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变法图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洋务运动的刺激和诱导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新式工业,这样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
初中历史维新变法教案
初中历史维新变法教案
适用对象:初中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维新运动和变法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能够分析维新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维新运动和变法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 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
1. 维新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幻灯片或海报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
2. 班级黑板、粉笔。
教学步骤:
1. 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文字,引导学生了解维新运动和变法运动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
介绍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分析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案例分析(10分钟)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维新变法在历史上的具体实施和影响。
4. 小结讨论(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讨论,并帮助学生总结思考维新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维新变法,并举一些案例,说明维新变法的影响。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维新变法展开,通过介绍背景、内容和影响,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度,可以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维新变法的影响。
同时,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对维新变法进行深入了解和思考。
探究维新变法运动的教案:中国现代化的起点
维新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标志着中国现代化的起点。
那么,究竟是什么引领了这种变革呢?本篇文章就是要探究维新变法运动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我们要了解一下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
19世纪末,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中国内忧外患,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水平降低,国力日益弱化。
同时,国际局势也在加剧影响中国的发展。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掠夺更是让中国陷入了危局。
这样的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思考中国该如何走出这个困境,如何实现现代化。
故而,在背景所铺陈的基础上,中国出现了一种变法的思潮。
、维新变法运动的意义那么,维新变法运动的意义是什么呢?维新变法运动试图让中国从传统的封闭状态中走出来,向现代化迈进。
改造传统政治、经济制度,发展新式文化教育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三个主要任务。
在政治方面,维新变法运动通过宪政思想实现对旧政权的颠覆和变革。
这一思想的实行,使得中国开始了政治上的现代化,人权、选举权,政党制度等等问题逐步开始被解决。
在经济方面,维新变法运动试图打破传统的封闭经济局面,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
此项任务的实现需要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动国内外的各种资源,采取新的工业化道路等等。
在文化、教育方面,维新变法运动试图推动传统文化和顽固的文化观念现代化,创建新式学校,并对已有的学校进行改革和完善,培养出更多数码娱乐技术等方面的人才。
维新变法运动的意义在于引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为中国现代化进一步提供了契机和条件。
三、维新变法运动的反响然而,维新变法运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变法当中还遭遇了种种困难。
旧的观念和制度的影响、改革惯性的顽固抵抗以及国民危机的恶劣环境都是阻碍变法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是洋务派和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也使得变法的进程遭受了挫折。
当然,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也催生了中国各种反对派的出现和兴起。
然而,维新变法运动肯定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重要的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一、课程标准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读、讲、议结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阅读、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组辩论中学会同他人,尤其是持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
2、难点:如何让学生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问:我们前面学习到封建地主阶级开展的洋务运动,口号是什么?它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了吗?其标志是什么?为什么?
(没有,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这种革新是基于统治阶层内部的,只是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而采取的,故而是很不彻底的,很保守的。
因此,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
中国的一些仁人志士继续探索救国之路,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2、授课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兴起、发展、高潮、结局,指导学生分组学习,通过阅读课本分别找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兴起
A.背景
教师:洋务运动失败了,中国人民陷入了迷茫之中,而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又给中国人民沉重的打击,让学生回忆《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哪有危害?中国人民反应如何?什么是公车?
指出:《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促使一部分仁人志士在思考救国之路。
在这里将“维新派” 和“洋务派”做一个简单的比较,通过双方对救国方法的认识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维新派”比“洋务派”更进步。
B.经过
让学生在书中找出“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发起人和上书的主要内容。
(时间—1895年春;地点—北京;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主要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提问:康有为、梁启超属于哪个派别?其主张是什么?什么是变法?什么是拒和?公车上书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
(“拒和”是指不在《马关条约》上签字;变法是指改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没有达到目的,《马关条约》还是签订了,但给年少的光绪以震动。
)
让学生阅读课本简单的认识“康梁”,并找出他们的主要思想。
指出:康有为的主要政治思想,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是维新派与洋务派政治思想的主要区别。
C.影响:
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教师过渡: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但维新派并没有放弃,继续宣传维新思想。
如果你是维新派,你采取什么办法来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呢?有一个人的宣传作用功不可没,他是谁?
2)警世洪钟《天演论》——发展
A.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找出:这一时期维新派都有哪些活动?并适当的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的更全面。
B.严复和《天演论》:
介绍:严复是中国近代一位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他在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他和他译著的《天演论》在当时的思想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归纳讨论:《天演论》是一部什么方面的书?它宣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西方进化论专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通过生存竞争,自然淘汰的自然法则来论证“西方胜过中国的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要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
)
C.影响
严复和《天演论》进一步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让人人都知道变法,开口即说变法,为后来的变法制造了舆论基础。
教师过渡: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之时,清朝统治者什么态度?当时光绪皇帝是什么态度呢?
3)短暂的“百日维新” ——高潮和结局
A.开始
提问:维新变法运动的标志是什么?什么叫国是?为什么光绪帝下决心变法?
维新变法开始的标志——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开始,称戊戌变法。
并向学生介绍:“国是”即国家大计。
教师讲述光绪帝的故事以及与慈禧太后的关系。
他亲政以后掌握了国家实权吗?然后结合课后的“材料阅读”,让学生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中国当时正被列强瓜分,国力衰弱,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光绪皇帝也将是亡国之君。
所以他痛下决心,实行变法。
但是他还是年轻气盛,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敌不过狡猾老道的慈禧太后,后来的变法也过于急躁冒进,太符合中国国情。
B.主要内容
提问:怎么理解这些措施?最受到谁的欢迎?最遭到谁的反对?为什么引起了很大凡响?这些措施能推行下去吗?
C.结局: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变法法令。
由于变法持续了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让学生表演历史话剧来扮演谭嗣同英勇就义的场景,然后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你觉得谭嗣同这样牺牲自己,值得吗?
小结:本课的内容是维新变法运动的过程,重点是第三子目。
六、作业布置
资源与学案第7课
八、板书设计
7、维新变法运动
兴起→发展→高潮→结局(公车上书)(严复《天演论》)(“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
九、教学反思
本课基本能突出教学目标,教学环节齐全。
不足的有:
1、因为紧张,过渡语有些不流畅,不够自然。
2、对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没有讲到,时间没把握好。
3、板书内容过于简单。
4、小组讨论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