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一、课程标准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读、讲、议结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阅读、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辩论中学会同他人,尤其是持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

2、难点:如何让学生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问:我们前面学习到封建地主阶级开展的洋务运动,口号是什么?它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了吗?其标志是什么?为什么?

(没有,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这种革新是基于统治阶层内部的,只是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而采取的,故而是很不彻底的,很保守的。因此,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中国的一些仁人志士继续探索救国之路,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2、授课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兴起、发展、高潮、结局,指导学生分组学习,通过阅读课本分别找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兴起

A.背景

教师:洋务运动失败了,中国人民陷入了迷茫之中,而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又给中国人民沉重的打击,让学生回忆《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哪有危害?中国人民反应如何?什么是公车?

指出:《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促使一部分仁人志士在思考救国之路。在这里将“维新派” 和“洋务派”做一个简单的比较,通过双方对救国方法的认识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维新派”比“洋务派”更进步。

B.经过

让学生在书中找出“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发起人和上书的主要内容。(时间—1895年春;地点—北京;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主要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提问:康有为、梁启超属于哪个派别?其主张是什么?什么是变法?什么是拒和?公车上书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

(“拒和”是指不在《马关条约》上签字;变法是指改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没有达到目的,《马关条约》还是签订了,但给年少的光绪以震动。)

让学生阅读课本简单的认识“康梁”,并找出他们的主要思想。指出:康有为的主要政治思想,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是维新派与洋务派政治思想的主要区别。

C.影响:

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教师过渡: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但维新派并没有放弃,继续宣传维新思想。如果你是维新派,你采取什么办法来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呢?有一个人的宣传作用功不可没,他是谁?

2)警世洪钟《天演论》——发展

A.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找出:这一时期维新派都有哪些活动?并适当的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的更全面。

B.严复和《天演论》:

介绍:严复是中国近代一位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他在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他和他译著的《天演论》在当时的思想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归纳讨论:《天演论》是一部什么方面的书?它宣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西方进化论专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通过生存竞争,自然淘汰的自然法则来论证“西方胜过中国的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要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

C.影响

严复和《天演论》进一步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让人人都知道变法,开口即说变法,为后来的变法制造了舆论基础。

教师过渡: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之时,清朝统治者什么态度?当时光绪皇帝是什么态度呢?

3)短暂的“百日维新” ——高潮和结局

A.开始

提问:维新变法运动的标志是什么?什么叫国是?为什么光绪帝下决心变法?

维新变法开始的标志——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开始,称戊戌变法。并向学生介绍:“国是”即国家大计。

教师讲述光绪帝的故事以及与慈禧太后的关系。他亲政以后掌握了国家实权吗?然后结合课后的“材料阅读”,让学生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中国当时正被列强瓜分,国力衰弱,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光绪皇帝也将是亡国之君。所以他痛下决心,实行变法。但是他还是年轻气盛,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敌不过狡猾老道的慈禧太后,后来的变法也过于急躁冒进,太符合中国国情。

B.主要内容

提问:怎么理解这些措施?最受到谁的欢迎?最遭到谁的反对?为什么引起了很大凡响?这些措施能推行下去吗?

C.结局: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变法法令。由于变法持续了103天,又称“百日维新”。让学生表演历史话剧来扮演谭嗣同英勇就义的场景,然后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你觉得谭嗣同这样牺牲自己,值得吗?

小结:本课的内容是维新变法运动的过程,重点是第三子目。

六、作业布置

资源与学案第7课

八、板书设计

7、维新变法运动

兴起→发展→高潮→结局(公车上书)(严复《天演论》)(“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

九、教学反思

本课基本能突出教学目标,教学环节齐全。不足的有:

1、因为紧张,过渡语有些不流畅,不够自然。

2、对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没有讲到,时间没把握好。

3、板书内容过于简单。

4、小组讨论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进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