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化学性质 优秀教学设计
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酸是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规律的最典型的物质,本节课涉及到的有关酸的性质与变化是训练学生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宝贵素材,也是训练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基本技能的典型素材。
在所有离子中,H+是最简单,最小,也是最重要的离子,以酸为核心的化学反应也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反应之一。
在教材中,首先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盐酸的化学性质与变化,然后采用比较和对比的方法,根据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得出硫酸也具有与盐酸相似的化学性质与变化。
根据酸的性质决定了酸在生产,生活,科学研究中的广泛用途。
通过对酸的学习,可以为碱和盐的学习打下基础,完善无机物之间的关系网络。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酸并不陌生,经常能接触到酸雨、醋酸、柠檬酸、乳酸、酸奶等名词,也知道许多物质有酸味,如食醋、果酸饮料、水果等。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又知道盐酸能与大理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水溶液称作碳酸。
但是,酸究竟是一类什么样的物质,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什么特点,这些学生并不清楚,也急于了解更多有关酸的知识,这既是本节知识的线索,也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起点。
在教学开始,首先要充分探察学生的已知、未知和想知,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酸类物质的兴趣,另一方面寻找到学生认知发展的起点,这样能够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进人“酸的世界”。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形成“组成和结构相似,性质就相似”的认识,这在酸类物质中体现得最为充分、教育价值最突出,也是第一次运用到这一观念。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及相关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认识酸的的通性,理解具有酸通性的微观实质氢离子,了解酸的用途。
3.理解复分解反应和盐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归纳出盐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通过对照分析盐酸和硫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得到酸的通性。
3.通过对比实验,从微观上分析得到酸具有通性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观察和分析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体验合作与交流分享的乐趣。
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所处地位本节课内容处于第八单元<<课题2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浓硫酸的腐蚀性等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是学生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制取四色花的实验,能说出实验现象,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通过观察方程式的规律,能从物质类别的角度表示出酸化学性质的通式。
3.通过小组讨论,能从微观角度解释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酸的化学性质难点:用微观粒子解释酸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酸家族”送的礼物-四色花,引出问题四色花到底具有哪些颜色,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起走入酸的化学性质的世界。
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二、讲授新课1.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的有目标,听的有方向)过渡语:小花已经准备好了,到底是哪些颜色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索。
2.学生探究实验小组合作,利用桌面的仪器并结合课本实验1,进行探究实验并总结现象。
现象:分别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分别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总结:动手在黑板上贴出红色花瓣儿磁卡。
(设计意图:学会观察记录现象)过渡语:花瓣的第一种颜色是红色,那么小花还具有哪些颜色呢?请同学们利用仪器并结合课本实验2进行探究。
酸的化学性质 优秀教学设计
<<常见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下册(二)教材所处地位酸的化学性质在初三下册的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学内容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及用微观解释酸具有共性的原因,是在学习了氧气,碳及其化合物,金属,混合物及溶液,物质的微粒,指示剂及浓盐酸,浓硫酸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学习。
通过对酸的化学性质学习可以为碱盐知识网络的学习打下基础,完善无机物之间的关系网。
本节课十分鲜明的体现新教材的特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获得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整体认识,掌握了性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
酸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物质,酸生产及使用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对酸化学性质进行理解,把酸的知识与前面的学习的这些有关章节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并巩固前面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好的使用酸做好知识和思想准备。
学性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2、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3、酸碱指示剂4、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5.溶液,混合物,微观粒子的概念对于盐酸,硫酸这两种实验室常见的酸,但对于它们化学性质了解的不是很全面,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可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形成疑问:为什么酸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而本节课要就是由现象→本质,归纳出酸的性质。
(三)《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1、知道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四)重点、难点的确定(1)重点的确定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是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2)难点的确定用微观粒子解释酸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
(五)课型:新授课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酸的涵义。
酸的化学性质初中化学教案
酸的化学性质初中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酸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指示剂的变色、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与碱的反应;3. 能够运用酸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酸的化学性质;2. 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3. 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4. 酸与碱的反应。
教学难点:1. 酸的化学性质的本质理解;2. 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条件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2. 实验试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等;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酸的知识,如酸的定义、酸的物理性质等;2. 提问:酸有哪些化学性质?今天我们来学习酸的化学性质。
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10分钟)1. 讲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原理;2. 进行实验演示,观察不同酸碱溶液对酸碱指示剂的影响;3.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不同酸碱溶液对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三、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15分钟)1. 讲解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原理;2. 进行实验演示,观察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现象;3. 学生分组实验,进行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实验。
四、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15分钟)1. 讲解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原理;2. 进行实验演示,观察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现象;3. 学生分组实验,进行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实验。
五、酸与碱的反应(10分钟)1. 讲解酸与碱的反应原理;2. 进行实验演示,观察酸与碱的反应现象;3. 学生分组实验,进行酸与碱的反应实验。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酸的化学性质;2. 提问:酸的化学性质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3.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酸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指示剂的变色、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与碱的反应。
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酸的化学性质教案一、实验目的:探究不同酸的化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酸是指能够释放出H+离子的物质,具有刺激性味道,可以中和碱的物质。
在此实验中我们会测试不同酸的性质,包括酸的酸碱指示剂反应、金属活动性和与碱的中和反应。
三、实验材料:1. 硫酸2. 盐酸3. 醋酸4. 氨水5. 酚酞指示剂6. 煤气灯7. 镁带或锌带8. 蓝色石蕊试纸四、实验步骤:1. 将小量的硫酸、盐酸和醋酸分别倒入三个试管中。
2. 分别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到三个试管中。
3. 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硫酸和盐酸中的H+离子会与酚酞指示剂反应,溶液会变成红色。
2. 醋酸中的H+离子无法与酚酞指示剂反应,溶液保持原来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六、实验步骤(金属活动性):1. 将硫酸、盐酸和醋酸分别倒入三个试管中。
2. 将一小块镁带或锌带分别放入三个试管中。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镁带放入盐酸中会产生气泡,并且溶液温度升高。
2. 镁带放入硫酸中同样会产生气泡,并且溶液温度升高,反应更加剧烈。
3. 镁带放入醋酸中没有明显反应。
八、实验步骤(与碱的中和反应):1. 将小量的氨水倒入一个试管中。
2. 用蓝色石蕊试纸蘸取少量酸(硫酸或盐酸)。
3. 将蓝色石蕊试纸放入装有氨水的试管中。
九、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酸与碱中和反应会产生盐和水,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2. 当酸(硫酸或盐酸)与氨水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后,溶液会呈现中性,颜色保持不变(石蕊试纸仍然是蓝色)。
十、实验小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酸的化学性质有所差异,如酸碱指示剂反应、金属活动性和与碱的中和反应等。
2. 硫酸和盐酸都属于强酸,可以与酚酞指示剂反应并产生颜色变化。
3. 醋酸属于弱酸,无法与酚酞指示剂反应,溶液保持原来的颜色。
4. 盐酸和硫酸在与镁带或锌带反应时产生气泡,并且溶液的温度升高。
5. 酸与碱中和反应会产生盐和水,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是否完全中和。
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理解酸的化学性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理解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3、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协作水平。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以及比较、归纳水平。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使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发展学生擅长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是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2)难点用微观粒子解释酸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
三.实验准备学生分组:每张实验桌上摆放试管若干、滴管、稀盐酸、稀硫酸、稀醋酸、稀硝酸、N a C l溶液、N a2S O4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镁、锌、铁、铜、生锈严重的铁钉、粗铜丝、试管夹、酒精灯。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归纳法五.教学过程设计一、酸与指示剂作用提问:实验桌上有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N a C l溶液(中性溶液),请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后给它们贴上标签,注意实验安全。
(学生提出实验方案:……)你提出的这些方案的依据什么?讲述:我们按“安全、科学、简便、明显”的原则,来评价同学们的方案。
方案①最优,方案③次之,方案②第三。
设问:能否用酚酞溶液来区别?提问:(将矛盾交给其他同学)哪些同学能解答这个问题?设问:结合探究活动1和探究活动2的体会,思考稀盐酸中的什么成分使石蕊溶液变红?总结:(教师从知识的角度即时提升方法)同学们分析准确,而且我们做出这些结论时用到的就是推理方法。
请同学们再用我们已经探索出来的方法去理解我们所知道的其他酸是否也具有这些性质。
学生:(学生探究活动3)用稀醋酸、稀硝酸做正面证明;用N a2S O4溶液等非酸溶液做反面证明。
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酸的定义以及分类;
2.了解酸的化学性质,知道酸与碱的反应特点;
3.掌握酸的实际用途。
二、教学内容
1.酸的定义及分类:
酸是指能和水发生反应,产生H+离子而使水的PH值变低的化合物,根据其发生水溶液的特性,可以将酸分为强酸和弱酸两类。
2.酸的化学性质:
(1)酸溶液的性质:酸溶液能使酸性指示剂变色,并能使碱性指示剂变色;
(2)酸与金属反应:酸能和金属反应,产生金属酸盐;
(3)酸与碱反应:酸能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可用燃烧灼伤试验证明;
(4)溶解度:酸溶液的溶解度随着摩尔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3.酸的实际用途:
(1)酸可作为日常生活的酸性剂,如苏打水、果汁等;
(2)酸可用于制取金属酸盐,如红磷、铝粉等;
(3)酸可用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如醋酸、柠檬酸等;
(4)酸可用于中和溶液中的碱性物质,如硫酸、盐酸等。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混合教学法为主,即以讲授、讨论、问答、实验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四、教学重点
1.了解酸的定义及分类;
2.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知道酸与碱的反应特点;
3.了解酸的实际用途。
五、教学难点
1.理解酸的定义及分类;
2.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3.理解酸的实际用途。
六、教学环节
1.讲授:讲解酸的定义及分类、酸的化学性质;
2.实验:进行酸与碱反应实验,观察酸溶液的变化;
3.讨论:就酸的实际用途进行小组讨论;
4.问答: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回答。
七、评价
根据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实验报告,进行综合评价。
酸的化学性质初中化学教案
酸的化学性质初中化学教案
主题:酸的化学性质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酸的定义和性质。
2. 了解酸对金属、碱性氧化物和碳酸的化学性质。
二、能力目标
1. 能够根据酸与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预测。
2. 能够实验观察酸与碳酸反应的特点。
三、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对实验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酸的一般性质并了解其定义,引入今天的学习主题。
2. 学习(30分钟)
a. 讲解酸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b. 讲解酸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操作。
c. 讲解酸对碳酸的化学性质,进行相关实验。
3. 实践(20分钟)
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归纳出实验规律。
4. 总结(10分钟)
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讨论碳酸酸性出现的原因,以及酸与碳酸反应的化学特点。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酸的定义和一般性质,了解了酸对金属、碱性氧化物和碳酸的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加深了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
下节课将继续讲解酸碱中和反应及相关实验。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 阅读相关教材,进一步巩固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但对于一些化学性质的理论知识仍需加强。
在下次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操作来加深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酸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酸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的定义和常见的酸的性质;
2. 能够区分强酸和弱酸;
3. 能够简单地进行酸和碱的实验性质鉴别。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酸的性质及其实验性质鉴别;
难点:强酸和弱酸的区分。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管架、乙醇、蓝石蕊指示剂等;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教学PPT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通过展示一些与酸有关的实际生活课例,引导学生思考酸是什么以及它们可能具有的性质。
二、展示
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酸的定义和常见的酸的性质,让学生对酸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实验操作
1. 实验一:酸与金属的反应
将少量的盐酸滴入试管中,然后将锌片放入试管中,观察两者之间的反应现象。
2. 实验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将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试管中,并加入酚酞指示剂,再滴入适量的盐酸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四、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酸的性质,包括:有酸味、能导电、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等。
五、强化训练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区分强酸和弱酸,探讨其在实验中的表现。
六、课堂讨论
老师引导学生就酸和碱的实验性质鉴别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七、课堂小结
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酸的性质和实验鉴别方法。
八、布置作业
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加强学生对酸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训练,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酸的性质和实验鉴别方法,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
初中化学酸的性质的教案
初中化学酸的性质的教案学科:化学年级:初中课题:酸的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酸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酸的常见特征,如酸呈酸味、电解、与金属和碱反应等3. 能够进行酸的实验并观察其性质。
教学重点:1. 酸的定义和性质。
2. 酸与金属、碱的反应。
教学难点:1. 酸呈酸味的性质。
2. 酸与金属、碱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试管、试管架、燃烧氧气的试管、碱性溶液、金属样品。
2. 实验药品:盐酸、硫酸、醋酸等酸性物质。
3. 课件:酸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酸的性质,并引入本课的主题。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介绍酸的定义和性质:酸是一种含有氢离子的化合物,具有酸味、可电解、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等性质。
2. 详细讲解酸呈酸味、电解、金属和碱的反应等主要性质。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实验一:观察酸的性质让学生分别用盐酸、硫酸、醋酸等酸性物质进行实验,观察其味道、电解和与金属、碱的反应情况。
2. 实验二:观察酸与金属的反应将不同金属锌、铁等放入盐酸溶液中,观察金属与酸的反应,观察产生的气体和溶液变化。
3. 实验三:观察酸与碱的反应将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等碱性溶液加入到盐酸、硫酸溶液中,观察反应产物的性质。
四、总结与归纳(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酸的性质,强调酸呈酸味、电解、与金属和碱反应等主要特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复习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酸的性质,并能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实践中理解、实践中巩固。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酸的化学性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展示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酸的化学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到酸的化学性质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3.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实验、讨论等方式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课程设计上,我将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酸的化学性质。同时,我将结合生活实际,选取与酸相关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酸的化学性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九年级化学复习课,以“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酸的化学性质》”为主题。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的概念、分类以及常见的酸,如盐酸、硫酸和硝酸等。同时,学生也掌握了酸的化学性质,如与金属的反应、与碱的反应以及与盐的反应。在本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深入复习,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复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成就感。同时,我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复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最新文档
《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酸的化学性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比较、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初三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因此,要通过各种情境资料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全面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难点:酸、碱化学性质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在整理实验室药品时,有两瓶无色液体的标签模糊不清,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是蒸馏水和稀盐酸溶液,你能帮助老师通过实验的方法确定它们的身份吗?同桌之间相互讨论,有哪些方法?【学生活动】思考分析,汇报交流:稀盐酸的性质,根据它们的性质,交流鉴别方法。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生之趣,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区分蒸馏水和稀盐酸。
【教师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利用桌面上的药品和仪器完成探究方案的设计。
药品:紫色石蕊试液、锌、铁、镁等金属、大理石、生锈的铁钉。
【学生活动】分析交流:学生鉴别酸溶液和蒸馏水方案很多,如:①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学生知道石蕊试液遇酸变红);②锌、铁、镁等金属(锌、铁、镁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泡);③可以用大理石(学生知道大理石中碳酸钙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④可以用生锈的铁钉(有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还有学生想到用闻气味的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引导型”问题,理清知识脉络,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探究三:酸与盐 【过渡】现在我己经用酸将水龙头接缝处的铁锈给除去了,但我 又发现水龙头内部还有表面有一层白白的物质,这是什么? 【讲述】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现在还是用化学方法将它除 去,我用到了水垢清洁剂,它的主要成分是稀盐酸。所以除水垢 实际上是?稀盐酸和碳酸钙的反应,我们在哪里有学过这个反 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请大家回忆制取 CO2 的反应原理并书写 方程式。 【提问】碳酸钙属于碳酸盐,盐酸除了能和碳酸钙这种碳酸盐反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将化学与生活联
【导入】水龙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频繁使用的,那么日积月累, 系起来,提高学习
频繁使用过的水龙头。会发现它?(展示图片)生锈了。那有什
兴趣。
么办法能够除去这上面的锈迹呢?
1
【讲述】我们可以买一瓶除锈剂来除锈,大家看除锈剂的标签, 主要成分是?这里的无机酸通常是指稀硫酸。而我们知道铁锈的 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所以除锈剂除铁锈实际上是什么反应? 【学生回答】稀硫酸会与氧化铁反应。 【过渡】好,那我们现在就模拟一下除锈剂除铁锈也就是稀硫酸和 氧化铁的实验,请大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
九年级化学科公开课教学设计
班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日期
级
课
8.2.2 酸的化学性质
课型 新课
题
设 由生活中的除锈剂、除垢剂出发,探寻稀盐酸、稀硫酸会和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计 从而进行酸的化学性质探究。
思
路
教 (1)初步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的化学性质,并能描述实验现象和书写有
学 关的化学方程式;
目 (2)通过几种常见的酸的化学性质探究的比较,培养学生回忆、类推、归纳和小
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你吃过柠檬、柑橘等水果吗?什么味?生活中常见的酸有哪些?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回答。
【过 渡】那么,酸都具有哪些通性呢?各自又有哪些“脾气”和“性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教学,解读探究
(1)【实验探究一】
2. 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3. 交流与发现: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描述实验①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利用上面的反应可以清除金属制品表面的锈,除锈时能否将金属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为什么?(展示课件6)
5.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回答、书写化学方程式。6. 课件展示:(展示课件7)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规律
6.知识延伸:你会写出铝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展示课件4)
7. 解 析:生成物都有氢气;另一生成物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离子型化合物(盐)。
(3)【提出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除铁锈的方法,用到过哪些除锈的方法?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回答。
【实验探究三】
1. 问题情境:现有一颗生锈的铁钉,你能设计实验将铁钉上的锈除去吗?
酸的化学性质的反应方程式
三、学情分析
我校为农村中学,学生整体能力水平不高,学习的兴趣较低。但在化学课的学习上却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经过前面的知识学习,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有了一些了解,对酸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对酸的化学性质还不清楚。因此形成疑问:为什么酸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而本节课就要由现象到本质,归纳出酸的性质。
7.举类旁通:写出氧化铜与酸反应的方程式(课件展示8)
(三)课堂反思,谈谈收获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的化学性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的化学性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的化学性质,掌握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2.理解酸和金属的反应规律,能够应用消除金属腐蚀等方面。
3.理解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加工、医药、清洁等方面。
二、教学重点难点1.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的原理及相关方程式。
2.酸和金属的反应规律。
3.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安排本节课将通过PPT、实验演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1. 导入(10分钟)教师首先介绍关于酸的一些基本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酸的性质。
然后,安排热身活动,让学生在浓度不同、酸强弱不同的情况下,测试酸的酸度差异,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
2. 讲授酸的化学性质(40分钟)本段课程主要涉及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和金属的反应规律的知识。
首先,老师将通过PPT的形式介绍酸的性质,让学生了解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探究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帮助学生掌握反应的原理和平衡方程。
最后,通过实验演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酸和金属的反应规律。
3. 学生自主实验(60分钟)本节课将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自主实验、自主探究,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实验1:测量酸的酸度值实验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3:酸和金属的反应实验4. 总结(10分钟)在完成实验之后,教师将通过课堂讨论梳理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点,再一次加深学生对酸化学活性的理解,并且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总结本次实验的注意事项和感悟。
最后,老师将对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和金属的反应规律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学生能够较为深刻地理解酸的化学性质,掌握酸与碱等知识点,并在实验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
然而,在实验环节中,个别学生的操作规范度较低,实验结果不够准确。
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实验训练的时间,让学生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流程,以提高其实验技能水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实验活动6第酸的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此外,我还会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和成长。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化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酸的化学性质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酸的化学性质。
2.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厨房中的醋、饮料中的柠檬酸等,让学生感受酸的存在和作用。
3. 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酸的化学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1. 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酸的化学性质,如酸与金属反应的原因、酸与碱中和反应的原理等。
5. 教学策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同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我还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全面的教学策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导入新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与酸的化学性质相关的图片,如酸雨、柠檬、醋等,引导学生关注酸的存在和作用。
化学《酸的化学性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酸的知识的讨论、归纳与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与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应用化学知识使生活更美好的意识。
重点:酸的性质及应用,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
难点: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归纳鉴别物质的方法,以及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组成的方法。
教学设计《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化学教学的联系,努力使化学教学内容社会化、生活化。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引入化学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添新鲜感,有利于化学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
基于以上思想,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本人设计了这节以“小明的化学随笔”为教学主线的专题复习课,涉及了常见酸的性质综合复习,通过精心创设的生活情景,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温故知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展示了化学学习的多样性。
教学活动环节1引入:视频播放小明的化学随笔——《生活中的化学》,生活场景引入:小明妈妈熬制的排骨汤,用小明的疑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环节2探究活动1、“醋”进健康,用生活中的食醋引入酸的性质复习探究一“醋”进健康…(2017 临沂)食醋中一般含有3%~5%的醋酸,醋酸又叫乙酸(CH3COOH),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溶于水。
⑴食醋可以除去水壶内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酸的化学性质教案标题:酸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酸的化学性质是高中化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酸的酸味和酸的腐蚀性、酸的电离和酸碱指示剂、酸与金属的反应等。
2.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实验操作技巧,能够进行实验观察并总结性质,掌握酸与金属的反应等。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剂、试管、酸性溶液、酸碱指示剂等。
2.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PPT课件。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 准备PPT课件,展示一张有酸性溶液和酸腐蚀物的图片,引出问题:“你是否见过酸的腐蚀作用?酸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化学性质?”2. 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互动讨论,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酸的化学性质。
3.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实验操作技巧,能够进行实验观察并总结性质,掌握酸与金属的反应等。
”步骤二:知识讲解1. 使用PPT课件进行知识讲解,分别介绍酸的酸味和酸的腐蚀性、酸的电离和酸碱指示剂、酸与金属的反应等内容。
2. 通过实际例子和实验现象,让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有更直观的认识。
步骤三:实验操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套实验器材和试剂。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包括酸的酸味和酸的腐蚀性的实验、酸的电离和酸碱指示剂的实验、酸与金属的反应实验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总结,让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
步骤四:讨论与总结1. 学生就所进行的实验进行讨论,讨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并总结酸的化学性质的基本特点。
3. 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互动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四、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酸的化学性质的解析题,将解析题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
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验室开放日,亲自体验和观察酸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酸的化学性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实验操作技巧,能够进行实验观察并总结性质,掌握酸与金属的反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下册(二)教材所处地位酸的化学性质在初三下册的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学内容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及用微观解释酸具有共性的原因,是在学习了氧气,碳及其化合物,金属,混合物及溶液,物质的微粒,指示剂及浓盐酸,浓硫酸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学习。
通过对酸的化学性质学习可以为碱盐知识网络的学习打下基础,完善无机物之间的关系网。
本节课十分鲜明的体现新教材的特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获得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整体认识,掌握了性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
酸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物质,酸生产及使用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对酸化学性质进行理解,把酸的知识与前面的学习的这些有关章节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并巩固前面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好的使用酸做好知识和思想准备。
学性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2、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3、酸碱指示剂4、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5.溶液,混合物,微观粒子的概念对于盐酸,硫酸这两种实验室常见的酸,但对于它们化学性质了解的不是很全面,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可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形成疑问:为什么酸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而本节课要就是由现象→本质,归纳出酸的性质。
(三)《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1、知道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四)重点、难点的确定(1)重点的确定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是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2)难点的确定用微观粒子解释酸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
(五)课型:新授课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酸的涵义。
了解酸的化学性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比较、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情感与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法学法设计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过程”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探究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议论(讨论)、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二)流程设计:教 学 流 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 节1引入《熊出没》动画片,光头强家里放了两瓶无色没有标签饮料,是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溶液,光头强不小心打碎了一瓶,发现家里的紫包菜,生锈的铁锅,地板砖出现了奇观,你能帮助光头强确定它的身份吗同学们纷纷讨论举手发言老师将同学们的方法一一写黑板上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有关酸的化学性质1酸使指示剂变色演示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讨论积极回答学生总结观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掌握酸使指示剂变色的情况得出两种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变色规律。
结果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及本质原因。
环节 2回忆实验室制备氢气的反应方程式,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和酸发生反应同学们通过第八单元学习金属活动性可以答出来,分析酸的化学性质,为了教学效果更好让再次做酸与金属Mg,Zn,Fe,Cu反应的演示实验1:“比一比,看谁写的对”活动2、分析本质3、实际应用让学生回忆第八单元酸与活泼金属反应,并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重点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强化基础知识对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展示学生的才艺、张扬个性;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掌握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的性质环节3二,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活动2:同学们猜猜光头强家里生锈的铁锅会有什么现象,引起学生注意,让学生思考如何除去铁锈,学生分组(生锈铁钉和稀盐酸反应)观察现象总结归纳再次让同学观察铁锈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现象,有的小组会看到气泡。
让同学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学纷纷讨论得出铁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2酸和氧化铜反应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讲解法:实验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学生的的积极回答分组实验分成两大组前四组稀盐酸和铁锈反应后四组稀硫酸和铁锈反应观察总结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对不同现象可能造成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分析讨论,口述实验现象,重点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深化知识,迁移知识对生活中常用的除锈方法进行理解对第八单元的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习通过分组实验认识酸和活泼金属反应环节4酸和碱反应学们想看魔术吗把刚才做实验的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硫酸铜滴加氢氧化钠,再滴加稀盐酸,启发学生思考在反映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引导学生写出酸碱引起学生的注意,口述实验现象,重点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HCl+Cu(OH)2=CuCl 2+H 2O反应方程式环节5酸和盐反应结合“二氧化碳的制备”反应,启发学生思考酸和盐的反应。
演示实验,1盐酸和碳酸钙反应2HCl+CaCO 3=CaCl 2+H 2O+CO 2↑2硫酸和氯化钡反应H 2SO 4+B aCl 2=B a SO 4↓+2HCl 3盐酸和硝酸银反应HCl+AgNO 3=HNO 3+AgCl ↓2,3反应完之后滴加稀硝酸,启发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讨论酸和盐的反应。
口述实验现象,重点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HCl+CaCO 3=CaCl 2+H 2O+CO 2↑H 2SO 4+B aCl 2=B a SO 4↓+2HCl HCl+AgNO 3=HNO 3+AgCl ↓环 节4根据上面的实验和讨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盐酸、硫酸等酸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幻灯片显示2酸一般具有以下性质(即酸的通性)①能使指示剂变色②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1)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 2O 3 + 6HCl=== 2FeCl 3 + 3H 2O(2)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 2 + H 2O③与金属单质反应生成盐和氢气:Fe + 2HCl=== FeCl 2 +H 2学生分析(用化学用语)(4)跟碱反应酸+碱=盐+水2HCl+Cu(OH)2=CuCl 2+H 2O (5)跟盐的反应酸+(某些)盐=新盐+新酸2HCl+CaCO 3=CaCl 2+H 2O+CO 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展示学生的才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掌握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性质↑H2SO4+B aCl2=B a SO4↓+2HCl HCl+AgNO3=HNO3+AgCl↓分析原因深化知识,迁移知识环节 4酸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写出常见的酸的离子式以盐酸为例上节课学习浓盐酸知道稀盐酸是浓盐酸加水稀释而成,稀盐酸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稀盐酸的微粒包括哪些,从而引进什么使紫色石蕊变色,H+,Cl- H2O学生思考老师提供水,氯化钠溶液,盐酸溶液让学生分析做分组实验分别向三种试剂中滴入紫色石蕊变色最后总结出是H+学生通过观察最后得出结论酸具有相似化学现象的本质原因学生总结教师完善写出常见酸在水溶液电离出的离子HCl=== H+ +Cl-H2SO4=== 2H+ + SO42-HNO3=== H+ +NO3-知识类:酸的五条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是由它的H+体现出来的。
①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遇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②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越靠前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③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除锈4)跟碱反应酸+碱=盐+水(5)跟盐的反应酸+(某些)盐=新盐+新酸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深化理解酸的化学性质方法类:类比迁移方法──盐酸、硫酸使石蕊溶液变红,则硝酸、醋酸、苹果汁、桔子汁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酸能除铁锈,也能除掉铜表面的氧化铜等教师总结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实验对比鉴定方法──应用酸的化学性质鉴别氧化铜、铁粉和碳粉三种黑色粉末。
学生活动总结对本课知识的综合运用归纳推理方法实验对比鉴定方法──应用酸的化学性质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等。
对开题的呼应在学习中只有科学的态度,才能保证形成科学的方法。
(2)家用的铝制和铁制器皿能否用来盛放食醋,原因是。
教学反思: 一是按照《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科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知识整和;二是设计了一条清晰的探究思路,学生学到了学习知识的学习方法具体体现是:打破了教科书的编排体系,把酸提炼出来,让学生初步认识酸的化学性质。
老师示范引领探究了酸的化学性质,总结了探究的思路,让学生有所感悟后,这是一个半开放的过程,老师指路,学生顺着老师的指引去探寻新的知识,而课外的酸碱的实验现象的探究是一个全开放的学习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使学生真正学会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完成训练题,掌握问题,使解题能力得到升华!本节课是九年级下册的重点知识,又是难点,采用以问题贯穿本节课的教学方法。
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基础较差的同学,把难一点的问题留给基础好的同学,这样的话在课堂上所有学生就都能参与进来。
教师在学生看完书后一定要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要让学生多说,这样不仅可以暴露问题还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暴露出学生在元素符号的写法和化合价的判断上存在问题,所以在课下需要多一些这方面的练习,争取不让学生在简单的问题上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