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阅读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5 七律·长征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5 七律·长征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我在原野上________,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________,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________;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________。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横线上。
呼吸摇曳凝视察看我在原野上________,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________,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________;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这段话中写花的作用的句子。
(3)用波浪线画出这段话中写外界关注花的句子。
【答案】(1)摇曳;呼吸;察看;凝视(2)我在原野上________,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________,使清风芬芳馥郁。
(3)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________;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________。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摇曳、呼吸、察看、凝视(2)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3)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读《丁香结》,回答文后问题。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在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五年级上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25.七律.长征-人教新课标

【精品】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上语文同步阅读25 七律.长征菩萨蛮.大柏地长 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 ,写于 年 月。
2.对全诗总括的诗句是 。
表现长征胜利喜悦心 “云崖暖”“铁索寒”,一暖一寒表达了 。
“尽开颜”表现了 (一)菩萨蛮·大柏地(1933年夏)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二)灯海和星海天上一片星海,地上一片灯海,我站在两海之间,不知上去还是下来。
下来吧,怎么舍得下来,星海是那样可爱;上去吧,怎么舍得上去,灯海是这样多彩。
只好让两眼分工,一望灯海,一望星海。
两个海都在我眼里,汇合成一个童话世界。
《菩萨蛮·大柏地》是一首追忆战争的诗篇,但却没有激烈愤慨或血腥的战争场面,只有江山之美跃然于目前。
回忆是美好的,只要成为过去就会变成亲切的回忆,尤其是诗人要在这里凭吊昔日得胜战场,而身边的夏日黄昏的美景宁静而清翠。
仿佛大自然此刻也懂得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一)1.作者选取彩虹、关山、弹洞这三个景物,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自然3.你还积累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有:(二)1.根据诗句填空。
“灯海”指的是“星海”指的是2.你是怎样理解“两个海都在我眼里,汇成一个童话世界”这句诗的?参考答案:课内阅读1.毛泽东 1935年10月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3.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把五岭比作腾起的细浪,把乌蒙山比作细小的泥丸。
4.红军不把长征的困难放在眼里,困难在他们的眼里是很细小的,在战争面前稳若泰山,对战争的胜利完全掌握在手里;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详解及练习(解析版)

六年级上课文知识点详解七律•长征(一)开卷有益1.课文简介《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2.课文主旨本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险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知人论世毛泽东(1893年~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三)手不释卷七律①·长征②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③,万水千山只等闲④。
五岭⑤逶迤⑥腾细浪⑦,乌蒙⑧磅礴走泥丸⑨。
金沙⑩水拍云崖暖○11,大渡桥○12横铁索○13寒○14。
更喜岷山○15千里雪,三军○16过后尽开颜○17。
(1)词句注释①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②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③难:艰难险阻。
④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⑤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⑥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课《七律·长征》阅读训练1

5.《七律·长征》一、阅读提升1.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将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B.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C.“逶迤”“磅礴”“细浪”“泥丸”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D.从“尽开颜”中可以感受到红军翻越雪山后的喜悦心情(4)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五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请你参照例子,概括诗歌内容,并完成练习。
①A.腾越五岭 B.疾跨乌蒙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喜踏岷山②这五幅“征难图”中,我最喜欢__________(填序号),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云崖”,原是“悬崖”,后才改为“云崖”。
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后练笔2.句子模仿秀。
(选做题)长征是什么?在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在我的笔下,长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亮思维三、思维拓展3.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练,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
七律长征的阅读答案

七律长征的阅读答案篇一:五上语文作业本答案25 七律·长征1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红军不怕远征难( nán nàn ),万水千山只等闲(xié xi án)。
(2)更喜岷( mínɡmín )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 jìnɡ jìn )开颜。
2 比一比,再组词。
征(征服)度(温度)崖(悬崖)证(证明)渡(渡河)涯(天涯)3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万水千山”在诗中是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2)“等闲”就是平平常常的意思。
(√)(3)“五岭逶迤腾细浪”一句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间翻腾着细小的浪花。
(×)(4)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
(√)4 品读课文,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毛泽东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全诗是围绕哪一句诗来写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2)诗中写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五岭山脉、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3)圈出画横线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说说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暖”表现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表现了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暖”和“寒”相对照,突出了红军战士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表达了诗人对红军的敬佩之情。
篇二:第九册七律长征试题及答案25 七律·长征轻松起步1 我会用一字组多词。
)()()())()()())()()()2 我能快速识别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没有错字的,在括号里打“√”,有错别字的在错别字下用“”画出,并改正)(1)欣赏观赏赏月品赏(2)时候气候以候候鸟(3)版图黑版出版版本(4)积累积聚积极积攒3 对号入座(同音字填空)。
(1)xiàn 贡( ) 呈( )( )入界( )(2)jìng 究( )( )赛清( ) 洁( )(3)yōu ( )秀 ( )久( )愁清( )4 我会用恰当的词句描述。
第05课《七律·长征》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A.巧取金沙夺泸定,万水等闲
B.盘桓四海遨碧波,笑看苍穹
5.对这 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七律·长征》描写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赞扬了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B.“逶迤”“磅礴”的崇山高岭,在诗人的眼里却如细浪、泥丸,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写法,衬托出了红军征服高山,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
7.① ② ③ ②
8.平常 弯弯曲曲,绵延起伏 气势雄伟的样子 高耸入云的山崖
9.越乌蒙 渡金沙 抢大渡
10.比喻 夸张 不怕困难
11.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点面结合
12.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3.寻常,平常 脸上现出高兴的样子
1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5.√ √ × √
10.在诗句“五岭逶迤腾新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_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_________的精神。
11.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域。红军牺牲 了营以上干部430余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红军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 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爸,伤口疼了吧?”
“一点点吧!”
“您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您还要坐!”
“你呀,人家小姑娘可是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所顾虑了……”
我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我不禁又想起在车上老人几次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强忍着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5 七律·长征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5 七律·长征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②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③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④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1)文中的“花”指的是()A. 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B. 诸元素之女C. 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D. 以上三项都是(2)①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
(3)③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
(4)下列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片段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的凋谢。
B.这里写出了花是人类纯洁和神圣感情的寄托。
C.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星星,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即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
D.以上三项都是【答案】(1)D(2)比喻;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即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3)比喻;排比;把花儿“冬、春、夏、秋”的生长状态描写得十分生动,强调了花儿是四季不可或缺的代表性元素(4)略【解析】【分析】(1)、(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2)把“花”比作“星星”形象生动,是比喻。
(3)把“花”比作“诸元素之女”形象生动,是比喻。
连用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故答案为:(1)D(2)比喻;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即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3)比喻;排比;把花儿“冬、春、夏、秋”的生长状态描写得十分生动,强调了花儿是四季不可或缺的代表性元素。
(4)D【点评】(1)、(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六上 《七律 长征》练习+答案

翻译: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三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岷山,红军们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
“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
“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颔联承接“千山”。
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
“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颈联承接“万水”。
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
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第5课《七律·长征》类文阅读含答案

类文阅读-5 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解释词语。
天翻地覆:2.诗句中的“霸王”指的是。
3.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后四句主要是,颈联是全诗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形容变化巨大。
2.项羽3.叙事议论主旨和灵魂4.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 “沁园春”是,“长沙”是。
2.用“”画出诗句中“看”到的景色。
3.解释诗句。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4.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参考答案】1.词牌名标题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3.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4.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上阕从岳麓山、湘江、天空、水底选取实景,远近结合,动静映照,用文字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下阕通过对战友和战斗生活的回忆和追述,以及不惧怕当时的大军阀敢于反抗,表现了在革命运动中也可以激流勇进,完成革命,主宰中华大地。
《七律 长征》课后习题

《七律长征》课后习题问题归纳: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你从“不怕”“等闲”体会到了什么?“不怕”两字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
“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承接“千山”,先用“逶迤”和“磅礴”极言山势雄险,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言其渺小,表现出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概括写出了长征途中经历的哪两件事? 根据自己的理解试分析“暖”和“寒”的妙处。
颈联承接“万水”概括了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两件事,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暖”字写出了金沙江风高浪急、雾水飞溅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桥的壮烈情景。
课后习题答案: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意思:岭山脉绵延千里,高大绵亘,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情感: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意思: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情感:“暖”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乐心情。
“寒”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与悲壮。
用“暖”“寒”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七律长征的阅读答案

[标签:标题]篇一:七律长征阅读精选(含答案)2014、11、28【译诗】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一、根据注音书写词语1. w a y i ________2. p eng bo ________三、翻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四、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1. 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一一磅礴——逶迤——云崖——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3 .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 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
5.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 .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 .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
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 .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6. 默写一首毛泽东描绘长征的其他诗词。
1、看拼音,写词语。
w a y i p eng b o n i w cn w u m eng (逶迤)(磅礴)(泥丸)(乌蒙)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只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七律长征》课后习题及答案

七律长征课后习题及答案一、请用“组字法”记忆生字。
ní wán wán1.“九”加上一点就是()()的()。
pánɡ bó bó2.“石”加上“薄”就是()()的()。
mín shān mín3.“山”加上“民”就是()()的()。
二、比一比,再组词。
┌征()┌委()┌薄()└证()└逶()└礴()┌闲()┌拖()┌岷()└闭()└迤()└眠()三、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内。
闲:①没有事情②与正事无关的③不在使用中1.他俩正在闲谈。
()2.下午我闲着,你来吧()3.别让机器闲着。
()颜:①体面②脸上的表情③颜色4.三军过后尽开颜。
()5.会场上飘着五颜六色的旗子。
()四、填空。
1.《长征》是一首律诗,作者是,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在途中战胜的过程,热情地歌颂了红军战士的精神。
六、课内阅读,万水千山只等闲。
,。
金沙水拍,大渡桥横。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
1.先将诗句补充完整。
2.哪句诗是对全诗内容的总括?3.诗句中用“细浪”来比喻;用“泥丸”来比喻。
这两个比喻句歌颂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4.诗句中“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
“暖”字表达了红军,“寒”字表现了红军。
5.诗句中告诉我们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一词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的喜悦之情。
参考答案:一、泥丸丸磅礴礴岷山岷三、1.②2.①3.③4.②5.③四、1.七言毛泽东2.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险阻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六、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五岭”“乌蒙”不畏艰难、乐观向上4.巧渡金沙江的喜悦之情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5.过雪山尽开颜。
《七律 长征》阅读答案及赏析

《七律•长征》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七律•长征毛泽东发表时间:1935年10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首联赞美了红军的什么精神风貌?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6分)2、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具有哪些含义和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1.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了“不怕”“远征难”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2.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
“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简析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020-202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5七律·长征字词模块一、把下列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逶迤..(w____ y____) 岷.山(m____)磅礴..(____ánɡ____ó)二、查字典。
“崖”字用音序查字法应该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该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可以组成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正确的字组成词语。
渡度( )假( )河程( )高( ) 摆( ) ( )口句子模块四、品析诗句。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腾细浪”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泥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这两句诗列举了长征途中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战役。
(2)诗句中一“暖”一“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暖”字表达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字使我们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写模块五、(一)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__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5 七律·长征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5 七律·长征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
他说:“这不能。
须大雪下了才好。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________起一个大竹匾,________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________在棒上的绳子只一________,那鸟雀就________在竹匾下了。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动词。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________起一个大竹匾,________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________在棒上的绳子只一________,那鸟雀就________在竹匾下了。
横线上的动词准确、详细地写出了________,表现了闰土的________。
(2)给这段话加个小标题:________。
(3)文段中的省略号表示()A. 说话断断续续。
B. 列举省略。
【答案】(1)支;撒;缚;拉;罩;捕鸟的经过;聪明能干(2)雪地捕鸟(3)B【解析】【分析】(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平时要做到熟读并背诵课文,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
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2)考查拟定小标题。
阅读短文,概括出段意,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3)解题时了解省略号的作用:列举的省略、表示说话吞吐、话未说完、语意未尽、语意的跳跃、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依据句意可知,此处省略号是表示列举省略。
故答案为:(1)支、撒、缚、拉、罩、捕鸟的经过、聪明能干(2)雪地捕鸟(3)B【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引号的作用的掌握及应用。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以雪充饥最香甜天下着鹅毛雪,四面的山都盖上了厚厚的白雪,山间的羊肠小道被雪埋没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阅读答案
七律长征阅读理解,以供同学们阅读、练习和参考,希望七律长征阅读答案对大家的练习有所帮助!
二.阅读理解及分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在《七律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7.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逶迤——
磅礴——开颜——
8.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9.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10.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
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
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
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参考答案】
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等闲:寻常,平常。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开颜:欢悦。
8.红军不怕远征难9.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勇抢大渡(飞夺泸定)、喜踏岷山
只要贴合文意,言之成理就行。
10.抒情七律1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