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3.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精神科医生运用心理异常的症状知识,是为了诊断精神障碍和进行治疗;心理咨询师是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非
精神障碍,以便在必要时将精神障碍患者转诊给精神科医生;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条件:1.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
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才能进行;2.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主要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
象性的知觉;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6.内感性不适和内脏性幻觉:内感性不适是感觉障碍,而内脏性幻觉是知觉障碍。内感性不适的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而内脏性幻
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内脏性幻觉更严重,因为内脏的痛觉本身就具有性质不明确和放射性的特点,所以内感性不适更接近于内脏的生理感受,也更接近于正常。
8.关系妄想和其他妄想:其他类型的妄想也都含有关系妄想的成分,比如被害妄想的实质也是关系妄想,特殊意义妄想的实质也是关系
妄想,但是如果符合典型的被害妄想的表现就不再诊断为关系妄想,而是诊断为被害妄想;
9.注意障碍、记忆障碍和智能障碍的分类: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感知觉、思维、记忆、智能活动等之所以能够正常进行,均
需要注意的参与,因此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共有的属性,注意对判断是否有记忆障碍、意识障碍(特指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有重
10.智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分析综合能力、理解力、判断力、一般知识的保持和计算力等等,总之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精神
活动;
11.精神发育迟滞与痴呆:精神发育迟滞的人,智力从未达到过正常成人的水平,而痴呆患者则是曾经有过正常的智力水平后又衰退的结
果,比如老年性痴呆
12.自知力障碍:自知力: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神经症患者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主
动要求治疗,称之为自知力完整;精神障碍患者往往丧失了对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称之为自制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自知力是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14.情感迟钝和情感淡漠:情感迟钝,比如对亲属变得不体贴,对朋友不关心,对工作不认真,情感反应不鲜明且不生动。此种症状多见
于精神分裂症和某些器质性精神病的早期。情感迟钝继续发展,则变成情感淡漠,患者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生死离别、久别相逢也若无其事,无动于衷。平时面部表情平淡呆板,冷漠无情,内心体验日渐贫乏,对周围环境变化反应迟钝。这是精神分裂症晚期和严重器质性痴呆症患者的症状。
16.紧张症性综合征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都可单独出现,也可交替出现;
17.精神分裂的意志减退和抑郁状态的意志减退:两者患者的意志活动,较他们正常时都有明显的减少,这是两者的相同点;但是精神分
裂的意志减退缺乏内心体验
18.ICD-10将精神和行为障碍分为:1.器质性精神障碍;2.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3.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
性障碍;4.心境障碍;5.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以及躯体形式障碍;6.与生理紊乱和躯体因素有关的行为综合症;7.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8.精神发育迟滞;9.心理发育障碍;10.通常起病于童年与青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11.未特指的精神障碍
20.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年)认定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
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21.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相对稳定的状态
23.心理正常、心理异常、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的关系: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有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两各方面;精神异常群体
的比例较小;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是可以转换的;心理正常意味着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这对范畴,是用来讨论心理上有病与没病的问题;心理健康与心里不健康的概念包含在心理正常的范围内;心里不健康不等于有心理疾病;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标准与区分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不同;从发展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相对平衡的过程;从静态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状态;健康心理学是试图依照现代医学模式开始探索健康问题的学科;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包括:1.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2.、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3.疾病防御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4.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5.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它涵盖着一切有利于个体生存
与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心理活动;围绕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的相对平衡的过程;在某一时段内,展现着自身的正
24.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1.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2.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3.情绪低
落;4.时间感觉发生变化;5.精神偏离日常状态;
25.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必须从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这三个层面着眼,使患者在这三方面同时好转;
26.医院中,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应包括:医生诊治患者的躯体疾病;医生应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辅导;医生如果出言不慎,可使一些有易
受暗示、歇斯底里、神经官能症倾向的患者产生医源性心身疾病;
27.借鉴许又新对神经症分类的模式,我们对心里不健康状态进行分类的目的,主要包括:1. 使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相区分;2.
进
行合理的临床诊断; 3. 限定心理健康咨询的范围;4. 咨询方案的制定;5. 疗效评估;6. 对心理健康问题深入研究;7.职业培训;
8. 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9. 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
28.效度:就是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标尺;三项指标:1.症状学效度;2.预测效度:a.对自然发展的预期:进入心里不健康状
态后的自然发展历程,可因各人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环境条件而变化、所蒙受刺激的性质等条件而不同,结果为:在三个月内,部分人有可能自行缓解;由于主、客观条件较差,短期内得不到化解,如果不良情绪和行为迁延的时间过久,就会通过人的联想机制泛化到其他类似对象,出现杯弓蛇影的情况;心理健康状况长期的不到改善,会是心理抗压能力和耐受性逐渐下降,从而出现间断性的身体虚弱,情绪和情绪的自控能力下降,生活和社会功能蒙受一定影响,已经成为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易感者;b.外界干预下的预期:非专业的社会支持(是指心里不健康状态出现后,亲朋好友、社会福利或援助等机构,出自道义和关心爱护,对当事人给予精神或物质的支持与帮助)和专业的心理咨询;3.结构效度:a.人口学因素(文化程度、职业、生活状况、婚姻状况、家庭结构、生活方式等);b.个性心理特征;c.身体健康水平;d.社会变迁;寻找造成个体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原因时,应该考虑人口学因素、个性心理特征、身体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