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8509504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14.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与目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作者意图和文本主旨。
2.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学会阅读复杂文本。
3.培养基本的写作能力,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不同类型的作文。
4.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现代文阅读分析、作文训练与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文言文词义辨析、句式结构理解;作文的深度与广度拓展。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结合小组合作,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策略。
四、教学时间安排根据教材和学校的课程安排,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充足,同时留出适当的时间进行复习和巩固。
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应适当增加教学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
五、学生评价与反馈1.通过作业、测验、考试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2.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肯定他们的进步和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3.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1.充分利用教材、教辅资料、图书馆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2.利用互联网学习资源,如网络课件、在线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
3.鼓励学生使用电子词典、学习APP等工具辅助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七、课外拓展与活动1.组织阅读分享会,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拓展阅读视野。
2.开展写作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等,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98af7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b.png)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一)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习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3. 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2. 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诗歌五首》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导入课堂气氛,介绍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正文(40分钟):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诗歌进行朗读。
2. 讨论分析:让学生根据所选诗歌,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指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声调、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4.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整篇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旨,分析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5.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强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意义?课后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 思考并书写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感悟。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作者背景内容(根据具体五首诗歌进行板书)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胡适的生平及其写作风格。
2.理解短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2.学习理解短文中的隐含意义。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的情绪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的情绪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73a870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4.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的情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青春的情绪》这一章节,主要向学生介绍青春期的情绪特点、情绪调节的方法以及如何处理青春期情绪带来的困扰。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青春期的情绪,学会正确对待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己的情绪体验尤为敏感,但又缺乏对情绪的理性认识和调节能力。
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情感认知,但还需要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青春期情绪的特点,学会正确处理和调节情绪,以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春期情绪的特点,认识到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培养学生学会正确的情绪调节方法,提高自我控制力。
3.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情绪观,学会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扰。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春期情绪的特点、情绪调节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情绪调节方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扰。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青春期情绪。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境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情绪调节。
4.心理健康教育法:结合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绪观。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讨论问题。
2.设计情境模拟活动方案。
3.准备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青春期情绪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春期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青春期情绪的特点,如波动性、易感性、固执性等。
同时,分析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学会调节情绪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情绪调节的方法。
每组选取一种方法,如注意力转移法、宣泄法、自我暗示法等,进行讨论和分享。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集体生活成就我》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集体生活成就我》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17b349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2.png)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集体生活成就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集体生活成就我》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在集体中生活的重要性,以及集体生活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他们对集体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验,但可能没有深入思考集体生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集体生活经历,激发他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在集体中生活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情感;3.引导学生学会在集体中与他人相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4.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在集体中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集体生活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以及如何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集体生活的重要性;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集体生活中的经验和感悟;3.情境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和意义;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素材,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2.设计情境模拟活动,准备相关道具和材料;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一些集体活动的场景,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集体生活中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对集体生活的热爱。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在集体生活中的表现,以及集体生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集体生活的认识和感悟。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公开课教案2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公开课教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3ba36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6d.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七年级下期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10分钟内就能理解大意,并能当堂成诵,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平还有欠缺。
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在文言文教学中注意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句式、修辞、写法等综合运用。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重点字词。
2.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思想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4.自主学习,能够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
5.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6.合作探究学习,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把握课文主旨,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7.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难点: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教学方法】教法:情景导入法、教授法、启发法、谈论法等;学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性学习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巩固。
1.师生交流,引出教学内容,教师背诵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复习巩固重点字词。
(出示复习内容,学生读一读,师生评价。
)(1)读一读。
dūn yífán yūzhuó lián xiè yīxiǎn敦颐蕃淤濯涟亵噫鲜(2)说出下列划横线字的意思。
可爱者甚蕃:多濯清涟而不妖:洗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陶后鲜有闻:很少宜乎众人矣:当然二、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莲的美让作者深为喜爱,那么莲的可爱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用原文回答) 活动:学生自由阅读课文,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部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青春萌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青春萌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3a59e2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3.png)
部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青春萌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春萌动》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展开,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萌动心理现象,学会正确对待和处理青春期情感问题,培养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青春期的萌动、正确对待青春期情感、与异性交往的艺术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我认知和异性认知开始发生变化,容易产生好奇心和冲动。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个人成长、家庭关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学生在处理青春期情感问题时,仍可能存在困惑和误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萌动现象,认识到青春期情感的正常性。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情感,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
3.引导学生掌握与异性交往的艺术,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4.培养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青春期萌动现象及其正常性2.正确对待青春期情感3.与异性交往的艺术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情感体验。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互动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材料,制作PPT。
2.准备课堂讨论话题,制定讨论规则。
3.准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青春期的萌动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青春期情感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主人公的情感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青春期情感的正常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情感?如何与异性建立健康的关系?要求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针对讨论成果,进行总结提炼,让学生明确正确对待青春期情感和与异性交往的艺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4b6b56a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7.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进行分析,该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标,内容丰富、生动有趣。
教材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课文、课文分析、文学常识、课内阅读、课外拓展等内容,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每个单元的课文内容和重点词汇;2. 研究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作文和写话;4.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5. 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重点1.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题、情节、人物等要素;2. 掌握每个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提高词汇量;3. 运用合适的阅读策略解决阅读理解问题;4. 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5.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语言研究的主动性。
四、教学方法1. 教师主导,学生参与。
通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合作精神;2. 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音频等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3. 设置各种任务和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4. 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安排本教案按照教材的单元进行安排,每个单元包括以下内容:1. 课文导读:概述课文的主题、背景和情节;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3. 重点词汇:列举和解释每个单元的重点词汇;4. 阅读策略:介绍和训练各种阅读策略;5. 课内阅读: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课内相关文章;6.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进行额外的阅读和写作练。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以课堂练、小组活动、作业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研究效果和兴趣。
七、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以下资源: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及相关辅助资料;2.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频设备等;3. 练册、作业册以及其他练资料;4. 图书馆或网络上的相关阅读材料。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38593c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6.png)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人生感悟诗歌:《静夜思》《春晓》散文:《山中访友》《秋天怀念》2. 第二单元:人物描写小说:《社戏》传记:《孙权劝学》3. 第三单元:自然风光诗歌:《钱塘湖春行》散文:《三峡》4. 第四单元:人与自然说明文:《生物入侵者》议论文:《大自然语言》二、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品味优秀作品。
3. 提升学生写作技巧,学会运用各种写作手法。
4. 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现代文阅读与分析,写作技巧运用。
2. 教学重点:诗歌、散文、小说、传记、说明文、议论文等各类文体阅读与写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与课文相关自然风光、人物故事等,激发学生兴趣。
2. 课文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文、作者、文体等基本信息。
2. 突出课文重点、难点,列出关键词、关键句。
3. 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简洁、直观板书,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阅读理解: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写作练习:仿写课文中精彩句子或段落。
口语练习:复述课文故事,进行角色扮演。
2. 答案:阅读理解:参照课后习题答案。
写作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批改,给出建议。
口语练习:教师评价,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作品,提高阅读量。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文学活动,提升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学会思考、表达自己观点。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七下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七下](https://img.taocdn.com/s3/m/39433a6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6.png)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七下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部编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驿路梨花”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 能够从课文中汲取启示,学会关爱他人,弘扬雷锋精神。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3. 从中汲取启示,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难点:1. 理解“驿路梨花”的象征意义。
2. 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启示,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对新课内容产生期待。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驿路梨花”的故事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2. 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讲解“驿路梨花”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汲取启示,学会关爱他人。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驿路梨花”的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弘扬雷锋精神。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课堂学习,运用生字词写一段话。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驿路梨花》,让学生学会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启示,学会关爱他人,弘扬雷锋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6课 最苦与最乐(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6课 最苦与最乐(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4bcda3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3.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6课最苦与最乐(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6课最苦与最乐教学目标:1.识记和积累文中重点字词,了解作者和议论文相关常识。
2.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3.理解认证方法的使用,感受平实又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4.结合实际,辩证理解人生苦乐,初步形成尽责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和议论文相关常识,理解文章内容。
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3.辩证理解人生苦乐,初步形成尽责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1.理解认证方法的使用,感受平实又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2.辩证理解人生苦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节选》朗读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sǔn)试翼,风尘翕(xī)张。
奇花初胎,矞(yù)矞皇皇。
干将发硎(xíng),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2.导入新课《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我国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者梁启超,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关于人生苦与乐的文章《最苦与最乐》二、揭示目标1.识记和积累文中重点字词,了解作者和议论文相关常识。
2.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3.理解认证方法的使用,感受严密又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4.结合实际,辩证理解人生苦乐,初步形成尽责的人生观。
三、预习交流1.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著有《饮冰室合集》。
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
广东新会人。
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
部编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完整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完整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2e178571eb91a37f1115cdb.png)
第一课青春的邀约第一框悄悄变化的我【学习目标】1.了解青春期身体变化的主要表现。
2.认识青春期生理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学会正确看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
3.认识青春期我们心理的矛盾和困惑,学会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青春期心理矛盾。
4.培养学生积极接纳自我,调适自我的情感,做阳光快乐的中学生。
【重点难点】重点:归纳生理变化难点:学会正确处理青春期的心理矛盾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师:青春,带着一份特殊的邀约,款款而来。
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我们的内心会面对一些新问题,所有这一切,都是成长的机遇,面对青春的邀约,你准备好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一课青春的邀约——悄悄变化的我。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1.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
2.在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3.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
4.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表。
有时,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
5.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二)合作探究探究一:教材P2~3 运用你的经验及相关链接(1)请完成教材P2的表格。
(答案根据自己情况,据实填写。
)(2)你是否了解自己身体发生的变化?想一想: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交流点拨:这些变化说明我们进入了青春期,渐渐长大了。
(3)学生看书P3相关链接,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探究二:教材P4 探究与分享请分别从运动、娱乐、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说明你所体验到的青春活力,用图片或讲述的方式与同学分享。
交流点拨: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
我们拥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对成长充满强烈渴望,感觉生活拥有无限可能。
探究三:教材P4 探究与分享思考: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说说应该怎样看待这些变化。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ae1ea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d.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理解并掌握本单元所学的语文知识点,如修辞手法、语法结构等。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研究、合作研究和探究研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主动性。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惯。
2. 通过课文研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课文内容1. 《在山的那边》2. 《黄河颂》3. 《最后一课》知识点1. 生字词及其正确书写。
2. 修辞手法、语法结构等语文知识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语文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如修辞手法、语法结构等。
教学难点1.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2. 语文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检查学生的课文预情况,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
2.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具,如PPT、黑板等。
课中教学1. 课文朗读与讲解: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讲解课文内容,解析生字词。
2. 语文知识点讲解:对修辞手法、语法结构等语文知识点进行讲解和示范。
3. 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和语文知识点,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进行批改和反馈。
五、教学评价学生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和完成时间,了解学生的研究效果。
教学反思1. 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2. 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梅岭三章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梅岭三章优秀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b503c1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7.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梅岭三章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梅岭三章是第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本文旨在介绍优秀的教案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授课。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并能够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2.感受文章氛围,理解梅岭三章的意义与价值;3.学会对比分析,了解修辞手法的使用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人物性格特点;2.理解梅岭三章的意义与价值;3.掌握对比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1.学生能否发现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2.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梅岭三章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1.讲授法:先讲后练,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并认识修辞手法的使用与作用。
2.指导法: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体验法:让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感受文章的氛围,进而理解梅岭三章的意义与价值。
教学内容课前导入在课前,可以通过播放视频、阅读相关材料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山村毛遂自荐”的传说故事,为学习梅岭三章做好铺垫。
理解人物性格特点1.讲解梅岭三章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村长的势利心、周五的聪明机智、毛遂的耿直和憨厚等。
2.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等细节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感受氛围1.通过朗读梅岭三章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氛围,并在朗读中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价值。
2.引导学生探究文章背后的思想与感情,了解梅岭三章的深刻内涵。
对比分析修辞手法1.分析文章中的对比手法,如:比喻、象征、对偶等。
2.通过对比手法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领悟修辞手法的作用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课堂练习课堂讨论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文章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进行讨论。
小组表演给予学生一定时间准备,让学生一同表演梅岭三章中的经典片段,在表演中更深入地理解梅岭三章。
写作演练引导学生根据梅岭三章的内容,自主撰写一篇文章,并在文章中运用对比手法,锻炼学生的写作技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99235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b.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写作技巧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教师应提前准备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课堂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故事、事件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课堂讲解1. 课文讲解:- 教师应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解释生词、难点,阐述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写作技巧讲解:- 教师应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抒情、议论等,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
课堂练习- 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讨论-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课文内容或写作技巧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写作练习- 教师可以布置与本课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 教师应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提醒学生注意难点。
四、课后作业- 教师应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并据此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的全部内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憧憬美好集体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憧憬美好集体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4f9dcb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4.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憧憬美好集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憧憬美好集体》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篇重要课文。
课文通过描述一个美好的集体,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美好,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集体,为集体做贡献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个性鲜明,独立意识逐渐增强。
他们对集体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对集体的认识有自己的理解。
但同时,他们对于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何为集体做贡献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提升对集体的认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憧憬美好集体》的内容,认识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2.分析课文中集体与个人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引导学生热爱集体,为集体做贡献,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2.分析课文中集体与个人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集体的力量和美好。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憧憬美好集体》的相关材料。
2.PPT课件。
3.小组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美好的集体场景,如学校运动会、班级活动等,引导学生回忆在集体中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对集体的热爱。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憧憬美好集体》,感受课文中描述的美好集体。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集体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4c1eca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f.png)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依据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详细内容包括:1. 第一单元:小说世界(章节14)章节内容:涉及小说的基本知识、阅读策略和名篇欣赏。
2. 第二单元:散文天地(章节58)章节内容:涵盖散文的特点、阅读方法及名篇解析。
3. 第三单元:诗词歌赋(章节912)章节内容:包括古诗词的韵律、意象、名篇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说、散文、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方法。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说、散文、诗词的阅读理解及欣赏。
2.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等。
2. 新课内容讲解:通过讲解课文,让学生了解小说、散文、诗词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名称2. 内容:课文结构、重点词语、名句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设计练习题。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组织课外活动,如诗词朗诵、作文比赛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重点:针对不同文学体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说明:教学内容应涵盖小说、散文、诗词三种文学体裁,需根据每种体裁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活动。
例如,小说部分可以侧重于情节分析、人物塑造;散文部分应关注语言特色、情感表达;诗词部分则应强调韵律、意象等方面。
2024年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09f7f2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6.png)
2024年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诗词与散文诗歌:《静夜思》《春晓》散文:《山中访友》《紫藤萝瀑布》2. 第二单元:说明文《松鼠》《鲸》3. 第三单元:议论文《为人民服务》《生命的价值》4. 第四单元:小说《社戏》《安塞腰鼓》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欣赏诗词、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翻译和赏析;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重点:诗词、散文的意境和表达;说明文的条理性和准确性;议论文的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诗词、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以诗词、散文为例,分析其意境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创作。
以说明文为例,讲解其写作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以议论文为例,分析其结构和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诗词、散文创作,提高文学素养。
学生进行议论文讨论,锻炼思辨能力。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诗词与散文诗词:《静夜思》《春晓》散文:《山中访友》《紫藤萝瀑布》2. 第二单元:说明文《松鼠》《鲸》3. 第三单元:议论文《为人民服务》《生命的价值》4. 第四单元:小说《社戏》《安塞腰鼓》七、作业设计1. 诗词、散文创作: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创作一首诗词或一篇散文。
答案示例:诗词《故乡的云》散文《家乡的桥》2. 说明文写作:以《我的文具盒》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答案示例:《我的文具盒》3. 议论文写作:围绕“诚信”,写一篇议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凡人小事”。
本单元的学习注重熟读精思。
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本单元编排了三篇教读课文《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卖油翁》,一篇略读课文《台阶》和一个习作、一个名着导读。
【教学目标】1、注重熟读精思。
2、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
3、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教学重难点】重点:注重熟读精思。
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
难点: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学法指导】1、熟读精思。
指“有重点”“有深度”的思考。
培养学生在语文学科中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一般思维能力。
2、感悟法。
理解课文内容时,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悟文中哲理,同时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3、探究法。
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运用小组交流检测等方法,鼓励学生讨论、探讨。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老师做适时点拨。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
2.了解并识记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3.领会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会作者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合作探究,完成课文的整体感知。
2.学习过程中在朗读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2.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理解身边人对自己的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难点: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讲授法相结合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我们曾经和鲁迅先生一起游玩过百草园,也曾和他一起雪地捕鸟,还曾和他一起聆听过“美女蛇”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长。
对于鲁迅,阿长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鲁迅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她,在鲁迅45岁的时候还专们写了这篇文章。
那么,阿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她对少年鲁迅产生过怎样的影响呢?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的?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来探个究竟。
二、预习检测:①关于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_____,字_____,我国伟大的____家、____ 家、 ____家,代表作:小说集《______》,散文集《____》等。
②关于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骇()掳()惶急()疮疤()诘问()惧惮()粗拙()憎恶()絮说()③理解下列词语: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三、整体感知,合作探究:1.看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依课文记叙顺序列出。
(从记叙事件的篇幅的长短、情节的具体及表达的中心思想可得知哪些是重点。
喜欢切切察察。
不许我走动。
睡觉摆大字。
懂得许多规矩如元旦吃福橘,还教给我很多道理。
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给我买来《山海经》。
其中“给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2.依次领会并归纳每件事情所刻画出的阿长的形象特征,再总结归纳阿长的形象,再体会这样写真人实事的好处。
(“切切察察”“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的神态――饶舌多事。
摆“大”字等细节描写――不拘小节。
活画出她的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
元旦吃福橘,将福橘“塞在我嘴里”,虽是迷信却是真诚善良的祝福。
教给我的很多道理也是出于对我的关心爱护。
讲长毛的故事,讲到“脱下裤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的话,更是让人看到长妈妈的无知和淳朴。
写到买《山海经》时,作者用了相当多的篇幅和非常具体的细节来写,作者只是随意地告诉阿长《山海经》的事,她却真的买了回来,而令作者对她产生了衷心的敬意。
体现了这位长妈妈的善良、热心和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所以她虽然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淳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点评:作者这样写阿长,“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这样把她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后的丑相掺杂,沙里淘金似的让她闪烁出美的光辉,将阿长这个人物写得更加真实感人。
因此本文是写真人实事散文的典范之作。
)3.依照文中事件的次序划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对她的“喜欢切切察察”和“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是“实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讨厌”的。
对她的烦琐的规矩和很多道理也觉得“非常麻烦”;而后对她讲的“长毛故事”却产生“空前的敬意”,但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崇敬和敬爱的心意,因为“这种敬意”,后来竟“淡薄起来”,甚至“完全消失”。
最后她买来《山海经》时,作者产生了“新的敬意”,这才是真正的崇敬和敬爱,才是发自内心的、深切的、永久的敬意。
这样欲褒先贬,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
这种先抑低后扬起的写法就叫先抑后扬。
)4.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总观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
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淳朴热情、善良仁慈、关爱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怀念。
)四、师小结:长妈妈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纯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文章自始至终一直在刻画她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的品质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速度课文,在思考中回顾旧知识,在思考中导入新内容的学习:1.上节课我们分析了阿长这个人物形象,谁能够口头表述出她的形象特征?2.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3.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4.如果要在课文中将这些事件划分开来怎么划?可以将课文划成几个部分?二、精读研讨,重点突破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为什么这么说?5.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6.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7.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小组合作探究,代表发言,老师补充1.明确问题一:“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2.明确问题二:“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了我极度惊喜、兴奋的心情。
3.明确问题三:为我买来《山海经》,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4.明确问题四: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5.明确问题五: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6.明确问题六:“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我给你买来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穿着新的蓝布衫”写一人普通妇女的打扮。
“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写她对我的关切、爱护之情。
“高兴”写为我买来了而高兴,可见长妈妈的仁慈、善良。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写出了一个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阿长。
7.明确问题七:“哥儿”的称呼,有地方特色,但更透着阿长对我的亲热、疼爱之情。
“三哼经”的说法非常传神地展现了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妇女形象。
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识字的人竟给我买到了《山海经》,所以当听了这话时,“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就显得真实自然,毫不夸张了。
因此这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展现了阿长虽然不识字没文化但却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形象特征,非常吻合人物的特点。
三、写作特色品析: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你能分析一下吗?A、传神的描写:①细节描写:②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
③心理描写,突出中心。
B、对比、映衬法:本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
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
C、先抑后扬法: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
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总结:从整体说来,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
“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时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等,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
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2、课外阅读《朝花夕拾》,把你喜欢的文章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老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整体感知内容,梳理顺序,理解老王的“苦”与“善”的品质;2.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揣摩人物心理;3.品味文章平淡如水、质朴无华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法、品读法、拓展法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音乐《献给爱丽丝》)一个盲人乞丐向大文学家雨果乞讨,雨果便在乞丐面前的纸牌上写了这样一句话:“春天就要来了,可我看不见她!”于是,被感动的路人纷纷把钱放入乞丐的铁罐……很简单的一句话:“春天就要来了,可我看不见她”写出了乞丐的无助与茫然;很小的一个举动,却让我们看到身为大文学家的雨果没有忽视卑贱的乞丐,没有袖手旁观,而是施以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