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诗五首课件学习PPT文档

合集下载

短诗五首PPT

短诗五首PPT

《夜泊牛渚怀古》
总结词:怀古之作
详细描述: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牛渚夜泊时的怀古之情。通过描绘古战场、明月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 古代英雄的敬仰。
03
五首短诗的创作背景与意 义
《静夜思》的创作背景与意义
创作背景
李白在扬州旅舍的月夜下,看到 明亮的月光,联想到远方的家乡 ,创作了这首诗。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登 高远眺的景象的描绘,表
达了豪情壮志。
风格
深邃悠远:诗歌所表达的 情感深邃悠远,引人深思

《望庐山瀑布》的艺术手法与风格
艺术手法
01
比喻:将瀑布比作银河, 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壮丽 。
奔放不羁:诗歌语言奔放 不羁,意境开阔,给人以 奔放不羁之感。
02
03
04
05
06
夸张:诗人运用夸张的手 法,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 观。
风格
形象生动:诗人对瀑布的 描绘形象生动,让人仿佛 身借用了古代典故,增 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风格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夜泊 牛渚的景象的描绘,表达了
怀古之情。
沉郁顿挫:诗歌情感沉郁, 意境深远,给人以沉郁顿挫 之感。
含蓄蕴藉:诗歌所表达的情 感含蓄蕴藉,引人深思。
《登鹳雀楼》
总结词
登高远眺之作
详细描述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场景,通过描绘黄河、云海等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豁达情怀。
《望庐山瀑布》
总结词
描绘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详细描述
这首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通过描绘瀑布的磅礴气势和飞流直下的景象,表 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夜泊牛渚怀古》的创作背景与意义

《短诗五首》教学课件【品质课件】

《短诗五首》教学课件【品质课件】
[答案] 《断章》的4行诗,是4个形象的画面。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 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表 面看似乎互不相关,却在看风景时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 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 “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 事物,经过诗人的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耐人寻味。它阐释了诗人关于人 生、事物、社会等存在的相互关联的普遍性哲理思考。
3 短诗五首
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风雨吟》一诗的第二小节。
[答案]诗人连用了两个极富画面感的比喻,写“如海”的“郊原”,“如舟” 的“房舍”,表现了无边无际、没有尽头的茫茫大地中“房舍”的渺小和 其在风雨中飘摇不定之态,突出了当时风雨之大、之猛。
3 短诗五首
7.《断章》一诗中,诗人是怎样用形象的画面来阐释抽 象的哲理的?
3 短诗五首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主要 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 集《汉园集》等。 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主 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漫歌》《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等。
D.《风雨吟》中的“我”像一个缺乏经验的年轻舵手,忧 思满怀,不知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解析] 《断章》通过主客位置的流转,表现出了世间人事 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3 短诗五首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合作交流 5.说说你对《月夜》中的“树”和《萧红墓畔口占》中的 “红山茶”的理解。
[答案]在《月夜》一诗中,于“霜风”“月光”里,“树”傲然独 立,象征着一代青年知识分子不妥协、不退缩的独立人格追求。在 《萧红墓畔口占》一诗中,诗人以色彩绚烂的“红山茶”隐喻和赞 扬亡者生命之灿烂,人格之高洁;同时,也映照出悼者内心的庄严 与热烈。

《短诗五首》(ppt)课件

《短诗五首》(ppt)课件
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 《断章》一诗中,诗人是怎样用形象的画面来阐释抽象的哲理的?
所以说,“繁多是个谎言”。 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
现代诗人、翻译家,为中国现 它阐释了诗人心中思考的“事物的息息相关”的抽象哲理。
1949年2月聂鲁达离开智利,经阿根廷去苏联,并到巴黎参加世界和平大会。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朗读诗歌,回答问题。
1.首句“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专程来拜谒萧红墓,表明了
什么? “寂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首句“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专程来拜谒萧红墓,足见诗人 对她友情之深挚。 “寂寞”写出自己生活在敌占区又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 友,心境无比孤寂、悲凉。 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一句中,诗人为什么不说“墓 畔”而说“头边”? 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 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
起构成了一种气势恢宏、惊心动魄甚至有些让人畏惧的意境。
稿》《灾难的岁月》等。
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国正 处于战争中,在战乱的环 境中,诗人走了六小时去 给亡故的友人上坟,诗人 饱受战乱痛苦,友人长眠 于地下,隐喻的运用和克 制的反诗歌,回答问题: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拜谒萧红墓。 2.题目中“口占”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 “口占”指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口 占”表明这首诗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不是刻意为 之的,而是情感的沉淀和文学的素养聚合在一起产生的一 种“裂变”,一种“反应”。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场景、 特定的倾述对象、特定的心情,这些要素汇流在作者的笔 下,由此一挥而就,成就了不朽篇章。
1951~1952年暂居意大利,其间曾到中国访问。 抓住诗歌意象,理解诗歌凝练而含蓄的语言。

部编版《短诗五首》PPT优质课件

部编版《短诗五首》PPT优质课件

2.谈谈你对《萧红墓畔口占》中“到你头边放一束 红山茶”一句含义的理解。
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萧红 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 睡等复杂的感情。“红山茶”是诗人使用的隐喻, 这一隐喻生动地传达出诗人对萧红的赞美与激赏, 既寄托着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着她红山茶般高 洁、朴素的生命。
树 ” , 寥 寥 几 笔 就 把 三 个 意 象 勾 勒 出 来 , 又 使 诗 中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它既写了思慕追求,又深刻细微,止当所止,虽然有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也不陷
的 “ 我 ” 的 卓 然 独 立 于难以自拔的境地。此诗的感情率真、淳朴、健康。
5.《统一》中怎样理解“繁多是个谎言”?
这句话是比喻的说法。世间万物各有各的特点,也 就呈现出“繁多”的表象。但在作者看来,所有的 叶子和花从本质上又是一样的。所以,繁多只是一 个空洞的数量,究其本质,都是同一事物。
达标训练
【基础过关】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哪一
鉴赏品析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的 一 “ 吹 ” 一 “ 照 ” 中 , 显 得 越 发 清 晰 生 动 , 写 意 3.赏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解析】诗人由现实生活中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街市,由实到虚。“现”字与首句的“明” 字相照应,准确地描摹出夜空中星星闪现的过

《短诗五首》PPT免费课件【精选推荐课件】

《短诗五首》PPT免费课件【精选推荐课件】
2.白描手法的运用,又使诗中“我”的卓然独立的 形象,在“霜风—明月”的“一吹—一照”中,显得越 发清晰、生动,写意传神,颇有韵致。此外,诗以动词 “照”“靠”押韵,却在每行诗末缀以一个轻声词尾 “着”,使语气委婉,节奏舒缓自然,富于散文之美。
鉴赏评价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是怎样表现出这种思 想的?
《月夜》这首诗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 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霜风寒月中,顶天立地 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自我,充满了美的意蕴,表现了 “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也即是五四前后的 一代知识分子)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 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拓展延伸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 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 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风雨吟》这首诗可能写于20世纪30年代后 期。 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作为一个广东诗人, 芦荻久居南国,对中国南方的大风大雨应该十分熟悉。 《风雨》一诗的立意,在当年应该很新颖。它将自然的 风雨、社会的风雨以及心中的风雨融合在一起。
芦荻(1912—1994),原名陈 培迪,广东省南海县人。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旗下高 歌》《田园新歌》《海南颂》等。
聂鲁达,智利当代诗人。13岁开 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 《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 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 智利诗坛。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 聂鲁达的一生有两个创作主题,一个 是政治,另一个是爱情。他早期的爱 情诗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 被认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下册3 短诗五首课件(共33张PPT)

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下册3 短诗五首课件(共33张PPT)

《统一》 (聂鲁达)
是这一朵” 对个体差异性,回归统一性的
本质思考
在诗歌的话语中感受历史前行的力量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等待着,长夜màn màn( 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 涛闲话。
(2)明月zhuāng shì( 装饰 )了你的窗子,/你zhuāng shì( 装饰 )了别人的梦。
3* 短诗五首
1. 诵读诗歌,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 2.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
的哲理。 3. 感受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体会不同的诗味。
《短诗五首》中,前四首为中国新诗,末一首为外 国诗。节奏韵律是诗歌重要的文体特征,新诗建行自由, 押韵更加宽泛,句式自主性强,自由浪漫,朗朗上口。
《月夜》 《短诗五首》—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 “月光明明的”
— —
霜风的冷寂之感 有了生机
月光的冷清之感 有了亮色
诗人并没有
《萧红墓畔口占》
寞 “走的六长小途时”寂—回得应到,热于烈是的
《短诗五首》
(戴望舒)
只有等待
伤逝之作,真挚的怀念在诗
中平静地流淌
《(卞断之章琳》)
()
A. 这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
其内容新颖、内涵丰富的缘故。(删去“的缘故”)
B. 到顺德大良秀丽典雅的清晖园和清幽自然的凤岭公
园游览,是我们这次春游的归途。(把“归途”改为
“旅途”)
C. 参观科技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还能够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科技作品。(把“培养学生 热爱科学的情感”和“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科技作品” 互换位置)
第一个画面 第二个画面
—“看”和“风景”构成联系 —由“装饰”建立起关联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共63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共63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主旨概括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去拜谒萧红墓的经 历和感想,表达了对好友盛年而逝的惋惜 和悲痛,对亡友真挚的思念与缅怀,对生 命之旅深沉的感慨与反思。
断章
biàn
卞之琳
1.朗读诗歌,分析意象,品味画面美。 (1)这首诗虽然只有三十几个字,但是却
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 境。请你找出来。 “站在桥上的你” “楼上看风景的人” “桥”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如何理解“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六小时”强调时间之长 “长途”强调距离之远 “寂寞”既是诗人其时其地的实际感受,
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者跋山涉水凭吊萧红墓,可见诗人对已故 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如何理解“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不说“墓畔”而说 “头边”,蕴藏着诗人 痛惜萧红的早逝,希望 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 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 复杂的感情。
显示出“五四”时期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觉醒,追求人格独立,追 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主旨概括
诗歌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表现了 “五四”时期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强大 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 解放的奋斗精神。
“口占”,随口吟成,似乎是诗人在墓地即目所见, 出口成章,没有经过长期的思索和酝酿。看过诗题, 再读诗篇本身,短短四行,既无沉痛的语言,也不见 泪水的痕迹,给人的印象并不强烈。
(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所有...是...” “所有...无非...”
“整片...是...” 不仅在诗句上构成对应, 在句式上也较为统一,
呈现一种整齐美。
比较阅读,总结共性
1.与《梅岭三章》相比,它们在形式上、语言上的“新”表现在哪里?
形式新:
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 韵律上,押韵比较自由,但是一般会遵循一定 的韵脚,如《风雨吟》中的“来”“海”。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短诗五首(共28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短诗五首(共28张ppt)

海涛( tāo )
装饰( shì )
霜风( shuāng ) 寂寞( mò ) 舵手( duò )
学情 诊断
积累字词
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 属的东西,使美观。
舵手:掌舵的人。
寂寞:孤单冷清。
自主 探究
品味课文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月夜》:在清冷中不乏坚守。
《萧红墓畔口占》:虽孤寂、悲凉而 又充满惋惜、敬佩。
《月夜》:对比衬托(环境与人物的对比、反衬; 树与人的对比、正衬)和隐喻。
《萧红墓畔口占》:象征(红山茶)与反讽(闲话)。
探究 特点
总结手法
《断章》:对举互文和隐喻。 《风雨吟》:动静结合、隐喻象征。 《统一》:铺垫、衬托。
检测小结
这五首短诗中,你认为哪一意象最能触动你?
《月夜》中的“我”与“顶高的树”并立,却不依 靠树木,立于天地之间,展现着自我的风姿和人格的 独立。
自主 探究
品味课文
《统一》:主要的意象是叶、花、果实、树木、大地。 叶、花、果实、树木这些意象是从数量和形体等形式上 认知的。对“整片大地是一朵花”的认知,可从本质与 哲理等内涵上去理解,其中蕴含着“一花一世界”的禅 意。前几个意象铺垫蓄势,后一个意象势成定格。
合作 探究
探究旨意
这几首短诗,诗人直面他们所处的时代,各 自表达了什么主旨?
《月夜》:在寒冬月夜的清冷中,诗人追求 人 格独立,像一棵笔直的树,立于天地间。
《萧红墓畔口占》:走出悼亡的孤寂、惋惜, 探索人生的奥秘,获得一份超然的宁静。
合作 探究
探究旨 意
《断章》:自然之美,蕴含哲理——人不 应被一些世俗观念束缚,而应透悟人生与 世界,获得自由与超越。

《短诗五首》PPT课件下载[优秀课件资料]

《短诗五首》PPT课件下载[优秀课件资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感知课文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感知课文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感知课文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短诗五首
学习目标:
(1)结合作者名片和写作背景,理解五首诗歌的 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和画面感。
(3)理解诗人们所处的时代特色,引导学生体会 诗歌中真、善、美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关注自我、 关注生活、关心人民的意识和情感。
预习检测: (1)诵读全文,体会诗中情感。 (2)作者名片和写作背景。
小组合作探究——赏读诗歌
五首诗中你最喜欢哪首诗?请向大家推荐,并说 明推荐理由(可从修辞、意象、语言、炼字、思想 感情等方面进行推荐)
我的赏析
月夜
全诗共四句,第一句以风吹写动,第二句以月照言静,前 两句在动静交融中烘托出萧瑟苍凉的氛围。诗人写“风”而仅 用“霜”字加以形容,既点明了晚秋时节的时间背景,又传达 出“吹着”的“风”寒意逼人的触觉感受。第三句由写物过渡 到写人,抒情主人公“我”被赫然推到读者面前,由此开拓出 全诗的新气象。“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一句,是对 “我”的描写更是“我”发出的“独立宣言”,诗人用“并排” 形象地写明“我”如何“立着”,其中含有“我”与“树”齐 头并进之义,借写“顶高的树”突出“我”的高大。
《月夜》里,“我”的发现、“我”的觉醒、“我”的张 扬正是“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表现。而最后一句“并 没有靠着”与第三句“并排立着”相呼应,进一步彰显了在寒 冷寂寞的环境中“我”的独立与自强,诗人追求个性自由的思 想得到了更为明晰的表现,诗歌的精神主旨也上升到新的层次。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共40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共40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 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 性格和奋斗精神。
诗歌赏析
3.分析《月夜》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白描手法使诗中“我”的卓然独立 的形象,在“霜风”“明月”的一“吹 ”一“照”中,显得越发清晰、生动, 写意传神,颇有韵致。此外,诗以动词 “照”“靠”押韵,却在每行诗末缀以 一个轻声词尾“着”,使语气委婉,节 奏舒缓自然,富于散文之美。
诗歌赏析
1.《风雨吟》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 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奔” “海”“舟”“舵手”等等,想象画面并描绘出 来。
“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 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 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 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 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 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萧红一生身世坎坷,1942年1月22日, 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得不到正常的治疗, 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
朗读诗歌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诗歌赏析
1.“口占”是什么意思?“口占”一词有着怎样的 意味?
诗歌赏析
3.诗歌之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 ?还有什么象征意义?
诗中的风雨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 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 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 ,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磨难 。
统一【智利】聂鲁达作名片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 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 《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 歌》等。
写作背景 《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

《短诗五首》PPT下载[优秀课件资料]

《短诗五首》PPT下载[优秀课件资料]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 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 现代诗人、翻译家,为中国现 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主要作 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 稿》《灾难的岁月》等。
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国正 处于战争中,在战乱的环 境中,诗人走了六小时去 给亡故的友人上坟,诗人 饱受战乱痛苦,友人长眠 于地下,隐喻的运用和克 制的反讽让诗的韵味更为 深长。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 对性”的哲理命题。
朗读诗歌,回答问题。
1.《断章》描写了哪两组意象?两组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观念?
第一组:当你站在桥上把周围一切活动当成风景来看的时 候,楼上的人又把你当作风景的一部分来观赏。 第二组:明月的银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整个儿的形象 或许又进入他人的梦中装饰了他人的梦。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回答问题: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拜谒萧红墓。 2.题目中“口占”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 “口占”指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口 占”表明这首诗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不是刻意为 之的,而是情感的沉淀和文学的素养聚合在一起产生的一 种“裂变”,一种“反应”。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场景、 特定的倾述对象、特定的心情,这些要素汇流在作者的笔 下,由此一挥而就,成就了不朽篇章。
断章
卞之琳(1910—2000),江 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 主要作品集有诗集《鱼目集》 《慰劳信集》《雕虫纪历》, 合集《汉园集》等。
这首诗创作于1935 年10月,是一首精致的 哲理诗。据作者自云, 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 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 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 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 来。
通过这两组相关联的意象,诗人表达了一种相对的、平 衡的观念,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表现出深沉的哲理性的 思考,因而辞约意丰,令人回味无穷。

3-短诗五首PPT课件

3-短诗五首PPT课件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1
象征意义: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 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 某种社会相。
-
12
“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 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
“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 “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
独立。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
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 斗精神。
-
7
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 统诗歌中,是没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 识)的(除了屈原),只有在新诗中,“我” 才大量出现,例如这首《月夜》。因此《月 夜》便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 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
8
诗歌诵读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
13
诗歌小结
《月夜》中诗人托物咏志,以霜风、 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树 并立的“我” 表现了“五四”时期觉 醒的一代知识分子独立奋进的精神和个 性解放的思想。
-
14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
15
走近作者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 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此而有“雨巷诗 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 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 《等待》等著名诗篇。
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54诗歌诵读所有的叶一片叶所有的花一朵花所有的树一棵树用是将对立物统一起来诗歌赏析58统一中作者以叶花果为喻指出繁多是个谎言揭示了万物皆有共性和谐统一的道理
短诗五首
学习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梳理意象,感受画面: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意象:“桥上的你”“看风景的人”
“桥”“楼”“明月”“窗子”。
画面: 意象交叉重叠,组合成了四个美
丽、形象而又互相关联的画面。
怎样理解这首诗蕴含的哲理?
世间万物息息相关,既是相 对的,又互相依存。
月夜
沈尹默
【沈尹默】(1883- 1971),原名君默,杰出 的学者、诗人、书法家。 “五四”运动时期,作为 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 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 年》杂志,代表作《月夜》 《落叶》《三弦》等。
走近作者
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1917年,当时中国正 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 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 一样。 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的封建统 治下,广大的人民群众并没有真正觉 醒。封建愚昧思想仍旧严重的戕害着 我们的民族。因此,唤起自由思想和 个性意识很重要。也就是在这样的环 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 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 现代性。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戴望舒】(1905— 1950),现代著名诗人。 出版第一本诗集中《雨巷》 传诵一时,因此而有“雨 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 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 写下《狱中题壁》《我用 残损的手掌》《等待》等 著名诗篇。
走近作者
相关介绍
【萧红】(1911- 1942),原名张迺莹,身 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 现代女性作家。1932年开 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 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 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 河传》。
所有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如何理解“繁多是个谎言”?
花、叶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 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因此繁多是 生物存在的表象,表象掩盖了事物本质, 他们的本质都是统一的。
主旨小结: 本诗用自然事物揭示了什么哲理?
诗人由事物的表象特征看到其 本质特征,提示事物的“统一性”: 对立之中存在统一。(揭示了事物 认知的规律)
风雨吟
芦荻
【芦荻】1912年生,现代 走近作者
诗人。原名陈培迪,生于广东 南海。野》 《驰驱集》《芦荻诗选》等, 亦有诗歌理论、鉴赏文章和著 作行世。本诗写于1941年。
《风雨吟》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用红山茶的隐喻,表达出对萧红的赞美与哀 悼,也象征她如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表现现实黑暗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
逝者安详,对生命之旅感慨、反思。
主旨:
表现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怀念 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沉感慨。
断章
卞之琳
走近作者
【卞之琳】(1910-2000), 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现当代诗 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 学评论家、翻译家。被公认为是 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 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时中国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风雨吟》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如何理解“年轻舵手的心”?
年轻舵手对中国社会前途、民族命
运感到忧虑,同时又具有敢于乘风破
浪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
主旨小结:
描绘疾风骤雨中世界的陌生 化给人的冲击与感受。表现敢于 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志青年, 直面人生、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使命感。
死者是如此,活者也是如此。戴 望舒曾因宣传抗日而被日本宪兵投人 监狱,受尽了折磨。出狱以后,原先 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 经过党组织的帮助,早已纷纷离港潜 返内地,戴望舒孤身一人,只好苦苦 地、寂寞地等待、等待……过了多年, 诗人才得以前来凭吊萧红。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跋山涉水,友谊深厚;
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 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这 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
《断章》写作特色
构思新颖,含蓄蕴藉:诗人在 常见物、眼前景的关联中,蕴含 了深邃的哲理,让人耳目一新。
意境深邃悠远:诗歌传达抽象而 又复杂的观念,诗人不进行直接陈 述与抒情,而是通过客观形象和意 象的呈现来间接表现,韵味悠长。
《月夜》 霜风呼呼地吹着, 月光明明地照着。
象征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 社会现实环境。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 性格和奋斗精神。
主旨:
运用象征手法,以霜风、明月、 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 立的“我”。表现了 “五四”时期 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 崇尚光明、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卷”“奔”两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突出风雨气势之猛烈、磅礴,描 绘出了此时“大地”的动荡、不安和 被裹挟的状。
《风雨吟》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诗中的“风雨”有哪些含义?
不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也象征
着“人生”的坎坷与磨难。(以及当
背景链接 萧红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她 因病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这对当时同 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是 一个极大的刺激,可是当时要埋葬萧红谈 何容易,戴望舒“他们多方设法,托日本 《朝日新闻》的一位记者,弄到一张证明, 几个朋友,搞到一辆板车,自己拉着,走 了六、七个小时,将萧红的遗体拉到了浅 水湾理葬并且只插了一块写有‘萧红之墓’ 的木签。”萧红生前是那样坎坷不幸,而 身后又偏偏是那样寂寞、凄楚。
统一
聂鲁达
【聂鲁达】智利著名诗 人。13岁开始发表诗作, 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 《黄昏》,1924年发表成 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 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 利诗坛。 1945年获得智 利国家文学奖,1971年10 月获诺贝尔文学奖。
走近作者
《统一》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