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监测方法

合集下载

草地动态监测野外调查技巧

草地动态监测野外调查技巧
小 于总盖 度 。
样 方 调查是 野外 调查 最 常用 的研究 手段 。要进
44 样方种 类 .
行样 方 调查 , 首先 要 确定 样 方 面积 。样方 面 积 一般 应不 小 于群 落 的最 小 面积 。所 谓最 小 面积 , 是最 就 小有 这样 大 的空 间 , 才能 包 含组 成 群 落大 多 数 植物
样方调查 时 , 如果 样 方 面 积 较 大 , 多用 样绳 围起 样
样方 数量 。 灌 木及 高大草 本类 植物 的草 原 , 地 具有 样
内可只设 置一 个 l O 的样 方 , O m2 不做 重复 。
参考文献 : ‘
[ 朱 进 忠 . 业科 学【 】 京 : 国农 业 出版 社 ,0 9 1 】 草 M. 北 中 20.
422 群落 类 型与最 小面 积 的关系 。一般 环境 条件 ..
越优 越 , 群落 的结 构越 复杂 , 组成 群落 的植 物种类 就
越 多 , 应地 最小 面积 就越 大 。如在 戈壁 草原 , 相 最小
面积 只 要 I 2 右 , 含 的 主要 高等 植 物 可能在 l m左 包 0 种 以 内。
33 随机选 样 。 . 任意 的 、 规则 的选 样 不 对 于在 同一 个 类 型选 择样 地 , 常采 取 随 机取 通
数 目、 等进 行估算 。例 如 , 被 盖度测 定 。 面积 植
433 盖 度 ( 盖度 、 .. 总 层盖度 、 盖度 ) 种 的测 量 。群落 总盖度 是 指一定 样地 面积 内原有 生 活着 的植物覆 盖 地 面的百分 率 , 括灌 木层 、 包 草本 层 的各层 植物 。各
43 采集 方法 .
设 3个 样方 。如果 地形 平坦 , 植被 均匀 , 可适 当减 少

草地草坪的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技巧

草地草坪的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技巧

草地草坪的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技巧草地草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绿化景观,但往往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

为了保持草地草坪的美观和健康,我们需要进行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监测与预警技巧。

首先,草地草坪的病虫害监测应从日常细节入手。

我们需要定期检查草坪的生长情况,注意观察是否有草体发黄、变薄、凋谢等异常现象。

同时,还需要检查地面是否有虫粪、虫卵等病虫害的痕迹。

此外,还要留意是否有虫类在草地上活动。

其次,可以利用一些辅助工具进行病虫害监测,如手持显微镜和放大镜等。

通过放大镜观察草地上的虫类和病毒,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植物是否受到了病虫害的侵袭。

除了日常观察,还可以利用一些专业设备进行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

例如,在草地上设置粘虫板,利用恶臭或红色粘虫剂吸引和捕捉害虫。

通过观察粘虫板上的虫类数量和种类,可以判断病虫害的严重程度以及危害程度。

另外,还可以利用常见的气象站和温度计等设备,监测和记录草地的气温、湿度和降水量等气象因素。

这些数据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在病虫害的预警方面,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建立病虫害预警模型。

这种模型可以基于历史数据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和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通过预警模型,我们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危害。

此外,还可以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进行病虫害的预警和控制。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和微生物等生物因子对抗害虫和病原体的侵害。

通过引入天敌或者利用微生物抑制害虫和病原体的生长,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最后,要做好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还需要加强草地的养护管理。

保持草地的良好通风和排水,定期修剪、施肥、翻耕土壤等措施,可以提高草坪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危害。

总之,草地草坪的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是保持草坪健康和美观的重要手段。

通过日常观察、辅助工具、专业设备和预警模型等多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病虫害的侵袭,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如何利用遥感影像进行草地覆盖度监测

如何利用遥感影像进行草地覆盖度监测

如何利用遥感影像进行草地覆盖度监测草地覆盖度是一个重要的生态指标,对于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对大范围的地表覆盖进行监测。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遥感影像进行草地覆盖度监测。

一、遥感影像获取遥感影像是利用卫星或航空平台上的传感器对地面进行观测和测量的图像数据。

在草地覆盖度监测中,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遥感影像进行分析。

常见的遥感影像有光学影像和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

光学影像获取的是地面反射光的信息,可以通过检测植被的绿色指数来估算草地覆盖度。

而SAR影像则可以获取地表的微波散射信号,对地表覆盖进行分析。

二、影像预处理在进行草地覆盖度监测之前,我们需要对获取的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消除影像中的噪声和干扰,提高后续处理的质量。

常见的预处理步骤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

辐射校正是将影像的数字值转换成表面反射率,大气校正是消除大气散射对反射率的影响,几何校正则是将影像的几何形状调整为实际地面的几何形状。

三、草地覆盖度估算在遥感影像预处理完成后,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估算草地覆盖度。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植被指数来估算草地覆盖度,常见的植被指数有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差值植被指数(DVI)。

这些指数可以通过计算不同波段的遥感数据来获取,通过对比这些指数的数值范围,可以估算不同覆盖度的草地。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目标识别和分类算法。

通过构建训练样本来训练分类器,然后将分类器应用于整个影像,将影像像素分为不同的类别,如草地、裸地和水体等。

最后,通过统计每个类别的像素数量,可以得到不同类别的覆盖度。

四、草地覆盖度动态变化监测草地覆盖度的动态变化是草地管理和保护的重要内容。

利用遥感影像可以对草地覆盖度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时间序列的遥感影像数据。

通过获取多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并进行影像预处理和草地覆盖度估算,可以获得不同时间点的草地覆盖度信息。

草地监测实施方案

草地监测实施方案

草地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草地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草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因此,对草地进行监测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二、监测目的1. 了解草地的生长状况和变化趋势,为草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监测草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3. 监测草地的土壤质量,防止土壤退化和污染。

三、监测内容1. 草地植被监测:包括植被种类、覆盖度、高度、密度等指标的监测。

2. 生物多样性监测:对草地中的动植物种类及数量进行调查和监测。

3. 土壤质量监测:监测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四、监测方法1. 野外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和观测,记录草地植被、动植物种类及数量等信息。

2. 遥感技术:利用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草地信息,对草地进行遥感监测。

3. 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获取土壤质量的详细数据。

五、监测步骤1. 制定监测计划:确定监测区域、监测指标和监测时间,制定监测计划和方案。

2. 野外调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野外调查,记录草地的生长情况和生物多样性。

3. 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获取草地信息,对草地进行遥感监测和分析。

4. 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获取土壤质量的数据。

5. 数据整理和分析:对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监测六、监测成果应用1. 提供给相关部门,为草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为草地的生态修复和恢复提供数据支持。

3. 为制定草地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总结草地监测是保护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草地生态系统的问题,为草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能够重视草地监测工作,共同保护好我们的草地资源。

草地退化监测技术研究

草地退化监测技术研究

草地退化监测技术研究随着人类的不断扩张,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

其中,草地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育与恢复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类的活动,草地退化现象日趋严重。

如何及早发现和监测草地的退化现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草地退化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草地监测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卫星或无人机等遥感设备获取草地地表信息,并通过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手段评估草地退化风险。

其中,遥感影像可以提供草地植被覆盖度、植被高度、土地利用类型等信息。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利用NDVI指数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快速定量评估。

遥感技术具有数据覆盖面广、时效性好的优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草地监测方法。

然而,遥感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遥感数据存在分辨率不够、遥感设备受天气影响等问题,这会影响草地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由于草地植被种类繁多、生态环境复杂,遥感数据的正确解译也面临较大挑战。

因此,遥感技术在草地监测中需要与其他监测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监测准确性。

二、无线传感器技术另一种用于草地监测的方法是无线传感器技术。

无线传感器可以安装在草地地表或地下,测量土壤温度、湿度、PH值、光照强度等草地环境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心数据库进行分析和处理。

利用无线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对草地环境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草地退化问题。

同时,无线传感器技术还可用于草地底层结构的监测,如监测草地根系深度、土壤结构等。

无线传感器技术的优点是监测精准度高、时效性好,可以实现对草地环境的全面监测。

然而,无线传感器设备需要部署在大面积草地中,需要投入大量物力和人力,且设备维护和更换成本也较高。

因此,无线传感器技术不能替代其他草地监测方法,需要在草地监测中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使用。

三、生态系统模型技术生态系统模型技术是一种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与计算机模拟的方法,通过建立草地生态系统的模型,预测草地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

草地监测实施方案

草地监测实施方案

草地监测实施方案一、引言草地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对草地进行监测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监测内容1. 植被监测植被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植被监测是草地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植被覆盖度、植被类型、植被密度等指标的监测,可以全面了解草地植被的状况,并及时发现植被退化、病虫害等问题。

2. 土壤监测土壤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其肥力、水分含量、酸碱度等指标对草地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土壤进行监测是草地监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土壤质地、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等指标的监测,可以全面了解土壤的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土壤修复和保护。

3. 动物监测动物是草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种群数量、分布范围等进行监测,可以全面了解草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通过动物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草地生态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病虫害、生态平衡失调等。

三、监测方法1. 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草地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可以全面了解草地生态系统的状况。

同时,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GPS定位等,可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2. 实验室分析部分监测内容需要进行实验室分析,如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等指标的监测。

因此,建立实验室分析体系,进行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可以为草地监测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

四、实施方案1. 制定监测计划根据草地的类型、地理位置等因素,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明确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等,确保监测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 加强技术支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加强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为草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定期评估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估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确保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草地监测技术及载畜量计算方法

草地监测技术及载畜量计算方法

• • • • • • • •
(3)羊单位
• 在行业标准中规定一只体重50kg并哺半岁以内单羔,日消耗标 准干草1.8kg的成年母羊为一个羊单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省放牧家畜体重测定的部分统计资料
(包括果洛、海北和海西): 年 龄 畜 别 数 量 平均体重

• • •


牛 3岁—成年
羊 1岁—成年
青海省草地监测及 天然草地载畜量计算方法
吴阿迪
一、草地资源调查与草地监测
• 1、草地资源调查: • 草地资源调查是用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对草地进行 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认识一定空间的环境、社会生 产条件以及在这些条件下形成的草地类型,它们的数 量、质量和生产力特征、地域分布和演替规律。同时 搞清调查地区的水土和其他生物资源、社会生产力结 构以及发展历史和现状、取得的经验教训和存在问题 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为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 发展和草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提供系统的完整的资 料。
②上世纪八十年代草地资源调查标准
羊单位折算 : 1只山羊折0.8个绵羊单位、 1头驴折3个绵羊单位 1头黄牛折5个绵羊单位、 1头牦牛折4个绵羊单位 1匹马折6个绵羊单位、 1匹骡折个5绵羊单位 1峰驼折7个绵羊单位 日 食 量 : 1个绵羊单位日食鲜草4kg(折1.42kg干草)


进行草原保护与建设工程效益监测时,要同时在工 程区内和区外设置样地进行监测,两者在地形、地貌、 土壤和原生植被类型等方面均需尽量保持一致。
固定样方的设置
• 在选择了适宜的样地后选择样方。 • (1) 样方设置应选在样地中环境条件相对均匀一致的 地区。草原植被呈斑块状分布时,则应增加样方数量。 • 样方的设置应尽可能反映样地情况,获取的信息应尽 量详细,一般作1个描述和测产样方,辅助测定2~4个 测产样方。 • (2)样方可采取典型选择法,即选择具本类型代表性 的地段。距离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要求两个样 方应相距200-250m的距离。 • (3)样方应尽量选择在未利用的地段。 • (4)固定样方选择后,应设立标志,一般情况下不要 轻易变动。

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

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

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草地是地球上广泛分布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保护和监测草地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物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草地生物多样性的定义、重要性以及保护与监测措施等方面探讨这一主题。

一、草地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重要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丰富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草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对于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草地是重要的碳汇和氧气产生者。

草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将部分碳储存在根系和土壤中,起到重要的碳汇作用,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

其次,草地是重要的野生动物栖息地。

草地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条件,吸引了大量野生动物,如羚羊、狼、鸟类等。

保护草地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持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再次,草地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草地不仅为牲畜提供牧草,支撑畜牧业发展,还为草原旅游和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草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草地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设立自然保护区: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划定保护区边界,严格限制人类活动,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环境质量。

2.加强监管与法律保护: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草地的管理和监管,打击非法砍伐、过度放牧等破坏草地生物多样性的行为。

3.促进生态修复和种植: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受损的草地生态系统,包括植被恢复、土壤修复等。

同时,适当引入适应性强的植物品种,增加草地的物种多样性。

4.加强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加强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提高对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理解。

开展公众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程度。

三、草地生物多样性的监测方法为了了解和评估草地生物多样性的状况,我们需要进行监测工作。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监测方法:1.物种清查:通过对标本和现场观察,记录并鉴定草地中的物种,包括植物和动物等。

草地监测方法

草地监测方法

草地资源监测方法一、意义草地资源既是畜牧业的生产资料,为发展新疆草原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巨大维护者,在新疆特殊的荒漠区生态环境维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天然草地资源的存在,对维护新疆区域生态平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新疆是干旱地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8.4亿亩的天然草地中有1/3是荒漠类草地,草地植被稀疏,覆盖度低,群落结构简单,草地生产力低。

加上人类的过度利用,造成新疆85%的天然草地处在退化之中,其中严重退化的已经达到37.5%。

而且目前仍然以每年435万亩的速度在增加。

草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新疆畜牧业,乃至整个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日益受到重视,草地资源的生态作用日显突出。

通过八十年代的调查,基本掌握新疆草地资源的分布、数量和质量,各地都有一批草地资源的本底资料,虽然这些资料有些过时。

但是,我们现在缺少对草地资源变化的资料,急需建立草地资源动态监测系统,以便准确地掌握草地资源的变化,为政府决策和合理利用天然草地提供决策依据。

二、监测方法与依据草地资源监测的方法可以分为:建立地面监测站,进行定位监测测定;利用遥感信息资料,进行动态监测。

草地监测可以采用打分法的方法进行。

目前,国内还没有比较成熟的草地资源监测的方法和依据。

主要是借鉴国外的一些方法。

从草地学的角度出发,草地资源监测实际就是评定草地的生长发育状况。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1、草地植被的生态学评价(1)草地基况评价是指草原生长发育和发展的演替的基本情况,也可以形象地解释为草地的健康状况。

实际上就是对草地进行群落学和生态学的鉴定,以说明和比较草原实际和潜在生态—生产能力的差异。

它不是直接和普遍的生产能力指标,而是对群落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的评定,以间接和相对地表明生产能力。

植物群落指标评价法美国普遍采用的方法。

主要根据天然草地在放牧条件下,植被的演替变化划出优良、良好、中等、低劣四个状况级,为水土保持提供预防和治理草地的科学依据。

草地生态环境的评估与监测方法

草地生态环境的评估与监测方法

草地生态环境的评估与监测方法草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草地生态环境,评估和监测草地生态环境的方法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草地生态环境的评估与监测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一、草地生态环境评估方法1. 生物多样性评估生物多样性是草地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估草地生物多样性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物种丰富度、物种相对丰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等。

通过对不同野生动植物物种的统计和分析,可以评估草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土壤质量评估草地土壤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土壤质量可以帮助判断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土壤质量评估可以结合土壤养分含量、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指标进行。

通过对土壤样本的采集和分析,可以了解草地土壤的水分状况、养分供给状况以及有机质的含量,从而评估草地生态系统的适宜性。

3. 水资源利用评估草地的生长和发展需要充足的水资源,评估水资源利用可以帮助了解草地的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水资源的供给状况。

水资源利用评估可以采用水分平衡法、水分利用效率指数等方法。

通过对降水量、蒸发量、土壤水分含量等参数的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估草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

二、草地生态环境监测方法1. 无人机遥感监测利用无人机进行遥感监测是一种高效且准确的监测方法。

通过搭载遥感设备的无人机,可以对大面积的草地进行全景监测。

无人机遥感监测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对草地的植被覆盖、土壤湿度等进行准确测量,帮助了解草地的生态环境状况。

2. 定点观测监测定点观测是一种常用的草地生态环境监测方法。

选择典型的观测点,定期对草地的植被生长状况、土壤湿度、气温等进行测量和记录。

通过长期的观测,可以了解草地生态环境的季节变化规律和长期趋势,为草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 社区参与监测社区参与监测是一种可行的草地生态环境监测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草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巧

测绘技术中的草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巧

测绘技术中的草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巧草地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在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城市绿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草地资源的调查与监测则是有效管理和保护草地资源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测绘技术中的草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巧,并探讨其应用和意义。

一、无人机遥感技术在草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遥感技术在草地资源调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无人机可以携带高分辨率的相机或激光雷达设备,对草地进行精准的遥感测绘。

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草地的覆盖类型、植被指数、高程等关键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草地的管理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面测量技术在草地资源监测中的作用除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外,地面测量技术也是草地资源监测中的重要手段。

在草地资源调查中,地面测量可以提供草地地形、土壤条件以及草地植被的详细信息。

通过地面测量技术,我们可以获取草地的坡度、坡向、土壤质地等关键参数,有助于深入了解草地的生态环境特征,并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三、遥感图像分类技术在草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遥感图像分类技术是将遥感影像的像素点按照一定规则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在草地资源调查中,遥感图像分类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提取草地及其相关地物的空间分布信息。

通过遥感图像分类技术,我们可以准确划定草地边界,提取草地的空间分布和覆盖类型,为草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四、草地覆盖度指数的计算与评估草地覆盖度是指草地植被覆盖的比例,是评估草地生产力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

测算草地覆盖度对于衡量草地的健康状况、进行草地资源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计算草地覆盖度的方法有目视估测法、遥感影像解译法和激光扫描法等。

这些方法依靠不同的测量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草地覆盖度,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五、草地资源调查与监测的意义与挑战草地资源调查与监测的意义在于为草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草地退化等问题。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草地监测的步骤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草地监测的步骤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草地监测的步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测绘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农业领域,特别是草地的管理中,测绘技术为农民和农业专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来监测和评估草地的状况。

本文将介绍使用测绘技术进行草地监测的步骤,希望能够对农业界的工作者们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首先,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

要进行草地监测,首先需要收集草地相关的基础数据,例如草地的面积、坐标、地形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现场调查和实地测量获得,也可以通过卫星影像等遥感技术获取。

现场调查和实地测量可以准确地获取草地的实际情况,但是工作量大且耗费时间,而遥感技术则能够快速获取大范围的数据,但是精确度相对较低。

因此,综合利用这两种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选择。

其次,进行画图和建模。

收集到基础数据之后,就需要进行画图和建模,以便更好地展示和分析草地的情况。

在这一步骤中,测绘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测绘仪器和软件,可以将收集到的数据转化为图形化的展示形式,方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例如,可以使用测绘软件对收集到的草地数据进行三维建模,以便更直观地观察草地的地形特征和分布情况。

接下来,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

在画图和建模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了。

通过对草地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草地的各项指标,例如草地的密度、生长速度、覆盖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农民和农业专家判断草地的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管理。

此外,还可以使用测绘技术对草地进行遥感监测,以实时获取草地的状况,便于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最后,进行结果呈现和报告。

在完成数据分析和评估之后,需要将结果进行呈现和报告,以便农民和农业专家更好地了解草地的情况。

在这一步骤中,测绘技术可以发挥其优势。

通过使用测绘软件和绘图工具,可以将数据可视化呈现,例如生成草地分布的热力图或柱状图等。

同时,还可以编制专业的报告,详细介绍草地监测的过程、结果和建议,以便农民和农业专家进行参考和决策。

测绘技术中的草地植被监测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草地植被监测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草地植被监测方法草地植被监测在环境保护、景观设计和农业等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测绘技术逐渐应用于草地植被监测,为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测绘技术中的草地植被监测方法,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遥感技术是草地植被监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利用卫星、航空和地面传感器等设备,遥感技术能够获取草地植被的大规模信息。

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草地植被的植被类型、覆盖度、高度、水分含量等参数的监测。

其中,多光谱遥感技术能够获得多波段的图像,从而更好地分析草地植被的特征。

此外,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技术通过穿透云层和植被,获取地表的特征信息,进一步提高了草地植被监测的准确性。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将遥感数据与地理空间信息相结合的工具。

借助GIS技术,草地植被的空间分布以及变化趋势可以得到清晰的呈现。

GIS能够对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展示,为草地植被的监测提供了可视化的工具。

例如,通过建立草地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模型,可以精确地分析不同区域的植被覆盖状况。

此外,GIS还可以结合其他环境参数,如地形、土壤和气候等,为草地植被监测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草地植被监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GPS技术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可以获取草地植被的位置坐标和高程信息。

通过在草地植被中布设GPS接收器,可以实时记录植被的生长情况和分布范围。

此外,结合遥感数据,并结合地形、土壤质量、降雨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可以通过GPS技术建立草地植被生态模型,从而更好地预测植被的变化和演替过程。

总结来说,测绘技术在草地植被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综合应用,可以实现草地植被的快速、准确地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方法的创新,测绘技术在草地植被监测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草地资源监测实施方案

草地资源监测实施方案

草地资源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草地资源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草原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草地资源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退化和破坏。

因此,对草地资源进行监测和评估,制定科学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监测目的。

1. 了解草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数量特征,为科学合理的利用提供依据;2. 监测草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3. 为草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三、监测内容。

1. 草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和面积统计;2. 草地植被的生长状况和覆盖度监测;3. 草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监测;4. 草地生物多样性监测;5. 草地资源的生态功能评估。

四、监测方法。

1. 遥感技术,利用遥感影像获取草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和面积统计数据,监测草地植被的生长状况和覆盖度。

2. 野外调查,采用样地调查和定位观测的方式,对草地植被、土壤、生物多样性等进行实地监测和调查。

3. 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的测定,生物多样性的鉴定和评估等。

五、监测周期。

1. 长期监测,对草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数量特征进行长期监测,以了解其动态变化趋势。

2. 季节监测,对草地植被生长状况和土壤养分含量等进行季节性监测,以获取更为精准的数据。

六、监测成果应用。

1. 提供草地资源的监测数据和评估结果,为草地资源的科学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2. 提出草地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建议和措施,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 为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决策支持,促进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七、总结。

草地资源监测是保护和管理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测和评估,可以为草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草地资源监测实施方案,对于保护和管理草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草地生境监测中的面积和覆盖度度量方法研究

草地生境监测中的面积和覆盖度度量方法研究

草地生境监测中的面积和覆盖度度量方法研究草地生境的监测对于环境研究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草地生境的形成和演化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面积和覆盖度是衡量草地生境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草地生境监测中的面积和覆盖度度量方法进行研究。

一、草地生境面积的度量方法草地生境面积度量是衡量草地生境面积大小的重要方法。

下面列出几种常见的草地生境面积度量方法。

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最常见的草地生境面积度量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在草地生境内设置样方,然后进行直接测量。

样方的形状一般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尺寸大小根据草地生境的大小而定。

直接测量法的优点是比较精确,缺点是耗时耗力且只能在小范围内使用。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草地生境面积度量的另一种方法。

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卫星、无人机等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草地生境面积的大小。

遥感技术具有范围广、效率高和精度高的优点,但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并且需要对数据进行校正和验证。

3. 索引面积法索引面积法是基于控制点的草地生境面积度量方法。

控制点是一种已知面积的区域,通过对控制点和待测区域进行比较,计算出待测区域的面积。

索引面积法具有简便和精度高的优点,但需要在同类生境内进行使用。

二、草地生境覆盖度的度量方法草地生境覆盖度是衡量草地生境植被覆盖程度的重要指标。

下面列出几种常见的草地生境覆盖度度量方法。

1. 直接观测法直接观测法是最常见的草地生境覆盖度度量方法。

这种方法直接通过观测草地生境内的植被覆盖情况,进行量化计算。

直接观测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需要有经验的观测人员,并且容易受到人为误差的影响。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草地生境覆盖度度量的另一种方法。

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卫星、无人机等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草地生境的覆盖度。

遥感技术具有范围广、效率高和精度高的优点,但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并且需要对数据进行校正和验证。

3. 点格法点格法是基于控制点的草地生境覆盖度度量方法。

草地生产力测定方法

草地生产力测定方法

草地生产力测定方法草地生产力是进行草地资源评价,草地生产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数据,也是草地资源生产效能的最终反映.由于草地生产是一个由牧草→家畜→畜产品的复杂的系列生产过程,其产品形态有牧草、家畜和畜产品三大类,那么相应地草地生产力也就有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牧草生产能力——草地产草量;载畜能力-—载畜量;畜产品生产能力——畜产品单位。

在草地资源动态监测中,主要进行草地牧草生产能力的测定。

1、1草地的现场取样技术1.1。

1样地样地是用来描述与记载草地群落的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典型地段,是进行草地定性与定量分析常用的方法。

记载样地主要是用来对草地进行群落特征分析和确定草地类型性质所用.现场取样,首先是根据草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结构特征和分布的均匀性确定样地面积,面积的大小,以能反映与代表所调查类型各项特征的最小面积为宜.一般的原则是,以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草地,样地面积要比木本植物为主的群落小些;群落草层低矮、结构简单、分布均匀、样地可小些,反之要大些.以往调查工作中,用于群落特征分析与记载的样地,以草本植物为主的群落,一般面积为10m×10m;在植被稀疏的荒漠和灌丛草地,样地面积可扩大到10m×100m或10m×150m.1。

1.2取样方法在草地资源调查中,一般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现场取样。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典型取样,另一种是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取样.(1)典型取样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方法是:在确定要调查的草地类型上,选择能够代表该类型自然与经济特征的典型地段设置样地。

放置的样地要求草群生长发育正常,未受或受家畜或其他活动干扰较小。

具体做法是:首先确定出样地的一个边界点,并将测绳或皮尺的一头用插钎固定,依据样地大小,圈出样地的范围。

在样地圈定之后,仔细观察样地的代表性与典型性,如有缺陷,可再度移动调整.样地的数量,在一个点上一般只取一个样地,重复样地,在出现相同类型的其他地段再选取。

如何进行草地测绘

如何进行草地测绘

如何进行草地测绘草地测绘是对草地进行精确测量和绘制的过程,它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农业、园林、环境保护等领域中,草地测绘可以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辅助规划和决策。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草地测绘的方法和技术。

一、测量仪器的选择和使用在进行草地测绘之前,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仪器来进行测量。

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GPS、激光测距仪等。

全站仪适用于较大范围的测绘工作,它可以测量草地的坐标、高程和角度等参数。

GPS则适用于广阔的空间范围,可以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

激光测距仪则适用于小范围的快速测量,它可以准确测量草地的距离和高度。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仪器,使用时需注意仪器的放置和操作,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测量点的确定和布设在进行草地测绘之前,我们需要确定一定数量的测量点,并将其布设在合适的位置。

测量点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通常至少需要选取十几个或者几十个测量点。

在草地测绘中,测量点的确定可以使用传统的方法,如地面插旗或者使用测绘专用的标志物。

在布设测量点时,需考虑草地的形状和大小,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安排,以确保测量点尽可能均匀分布在整个草地上。

三、数据采集和处理在测量点布设好之后,我们可以开始进行数据采集。

根据所选用的测量仪器,需按照相应的操作流程进行测量。

在实际操作中,需注意保持测量仪器的稳定和准确性,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误差。

完成数据采集后,我们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导入、数据校正和数据分析等过程。

在数据导入时,需将测量仪器导出的数据格式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格式,以方便后续处理。

在数据校正时,可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据校正,如差分处理、平差处理等。

数据分析则可以利用专业的测绘软件进行,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和绘制。

四、草地测绘的应用草地测绘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在农业、园林、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农业方面,草地测绘可以帮助农民实现精确农业管理,通过对草地的测量和分析,合理制定种植方案,提高农田的产量和品质。

草地监测技术及载畜量计算方法

草地监测技术及载畜量计算方法
促进科研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技术创新能够推动科研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转化,促进科研与实际 应用的有机结合。
THANKS
谢谢
• 其他监测技术包括红外线监测、 微波遥感、声学遥感等,这些技 术在草地资源监测中也有一定的 应用前景,但目前应用相对较少。
03
CHAPTER
载畜量计算方法
载畜量的定义与意义
载畜量
一定时期、一定地区内,在保持 草地持续生产基础上,一个放牧 系统可以容纳的牲畜头数。
意义
载畜量是衡量草地生产能力的重 要指标,也是制定畜牧业发展计 划和指导畜牧业生产的重要依据 。
遥感监测技术还可以结合GIS技术, 实现草地资源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 为载畜量计算提供更直观的决策支持。
遥感监测技术具有大范围、快速、准 确的优势,能够为载畜量计算提供及 时、全面的信息,提高计算精度。
无人机监测技术在载畜量计算中的应用
无人机监测技术通过无人机搭载的传感器获取草地信息,具有灵活、快速、低成本 的优势。
目的
草地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草地的生态状况,评估其生产力和环境变化,为草 地的可持续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草地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
初始阶段
智能化阶段
早期的草地监测技术主要依靠人工实 地调查和观测,数据采集效率较低, 精度也难以保证。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 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草地监测正 逐步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03
智能化监测
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草地生态系统的实时监测和
预警,提高监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载畜量计算方法的改进方和年度变化,动态调整载畜量计算参数和方法,提高计 算结果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多要素综合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地资源监测方法一、意义草地资源既是畜牧业的生产资料,为发展新疆草原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巨大维护者,在新疆特殊的荒漠区生态环境维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天然草地资源的存在,对维护新疆区域生态平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新疆是干旱地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8.4亿亩的天然草地中有1/3是荒漠类草地,草地植被稀疏,覆盖度低,群落结构简单,草地生产力低。

加上人类的过度利用,造成新疆85%的天然草地处在退化之中,其中严重退化的已经达到37.5%。

而且目前仍然以每年435万亩的速度在增加。

草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新疆畜牧业,乃至整个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日益受到重视,草地资源的生态作用日显突出。

通过八十年代的调查,基本掌握新疆草地资源的分布、数量和质量,各地都有一批草地资源的本底资料,虽然这些资料有些过时。

但是,我们现在缺少对草地资源变化的资料,急需建立草地资源动态监测系统,以便准确地掌握草地资源的变化,为政府决策和合理利用天然草地提供决策依据。

二、监测方法与依据草地资源监测的方法可以分为:建立地面监测站,进行定位监测测定;利用遥感信息资料,进行动态监测。

草地监测可以采用打分法的方法进行。

目前,国内还没有比较成熟的草地资源监测的方法和依据。

主要是借鉴国外的一些方法。

从草地学的角度出发,草地资源监测实际就是评定草地的生长发育状况。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1、草地植被的生态学评价(1)草地基况评价是指草原生长发育和发展的演替的基本情况,也可以形象地解释为草地的健康状况。

实际上就是对草地进行群落学和生态学的鉴定,以说明和比较草原实际和潜在生态—生产能力的差异。

它不是直接和普遍的生产能力指标,而是对群落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的评定,以间接和相对地表明生产能力。

植物群落指标评价法美国普遍采用的方法。

主要根据天然草地在放牧条件下,植被的演替变化划出优良、良好、中等、低劣四个状况级,为水土保持提供预防和治理草地的科学依据。

选用减少种、增多种和入侵种三个组成成分和总盖度作为评价指标。

减少种:适口性优良,随放牧强度加大而减少的种;增多种:适口性中低,随放牧强度加大而增多,但强度太大又趋于减少的种;入侵种:适口性劣等或根本不食的杂草,随放牧强度加大,原有种稀疏而侵入的种。

三者的总盖度变化值都达25%为一个状况阶段,共划分四级。

优良:总盖度的75~100%由减少的和增多的种所构成,或者说,总盖度的0~25%由增加了的增多种和入侵种构成。

良好:现时植被总盖度的50~75%由原生或顶级植被构成。

中等:现时植被总盖度的25~50%由原生或顶级植被构成。

低劣:现时植被总盖度的0~25%由原生或顶级植被构成。

(2)草地退化及退化程度的判别根据放牧过程中草地植物的负荷对策的表现,判断草地放牧程度和草地退化等级。

放牧过轻:隔年宿草大量存在,中生环境高大杂草较多,土壤有机质积累过量,土壤可能出现酸性,无水土流失现象。

动物在草地上选择采食,采食时间较短,游走时间较多,荒弃率高,营养与饱满感满足,生长、繁殖正常。

放牧适当:草地表现为健康,草层结构正常,牧草生长均匀,盖度较高,无畜蹄践踏痕迹;土壤有机质含量正常,无明显水土流失现象。

动物在草地上均匀采食,采食时间正常,速度适中,营养与饱满感满足,生长、繁殖正常。

放牧过重(草地退化):1级(轻度退化):草层生物量减少,结构基本正常,牧草生长不太均匀,盖度下降,有畜蹄践踏痕迹;局部土壤有机质有减少趋势,有水土流失现象。

动物在草地上均匀采食,放牧时间延长,营养与饱满感满足,生长、繁殖正常。

2级(明显退化):草层的优良牧草减少,植物成分出现变化,畜蹄践踏痕迹明显;土壤有机质普遍减少,水土流失较严重。

草地上的优良牧草采食过度,放牧时间延长,游走距离增加,卧息与反刍时间缩短,体重波动约为15%左右,繁殖正常。

3级(严重退化):草层的优良牧草显著减少,植物成分变化明显,有网状畜蹄践踏痕迹;土壤有机质明显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草地的常见牧草不足家畜采食,导致扩大采食范围,营养与饱满感难以满足,体重波动在20%左右,繁殖率下降。

4级(极度退化):草层结构根本改变,优良牧草稀见,有毒、有害植物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极度减少,沙化、盐渍化严重,片状剥蚀、沟状侵蚀普遍而严重。

动物采食范围扩展很大,奔走一日难得一饱,营养严重不足,体重波动达25~30%,补偿生长也难以恢复到正常体重标准,繁殖生理失常,繁殖率严重下降或失去繁殖能力。

5级(彻底破坏):原来的植物生产系统崩溃,家养和野生动物不能生存,死亡或迁移。

2、草地分级①可食牧草百分比分级法也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简便的方法。

是草地经营者从草地生产角度出发,以可食牧草产量来衡量。

一般用于在多种经营管理条件下,比较草地所表现的状况,或者在一般路线调查时所采用的简便方法。

选用可利用牧草产量占总产量的百分比作为评价指标。

划分为四级:优良、良好、中等、低劣。

优良:可利用牧草占产量的75~100%;良好:可利用牧草占产量的50~75;中等:可利用牧草占产量的25~50%;低劣:可利用牧草占产量的25%以下。

②土、草、畜综合指标评分分级法根据草地植物、土地、动物所表现的生产、生态和经济价值,采用多指标评分的方法,进行评分,然后根据总分的多少反映草地的最终等级。

植被指标:1、可食植物的组成(占重量的百分数)可食植物占80%以上,80~100分;可食植物占60~80%,60~80分;可食植物占40~60%,40~60分;可食植物占20~40%,20~40分;可食植物占20%以下,0~20分。

2、植被总盖度总盖度80%以上,80~100分;总盖度60~80%,60~80分;总盖度40~60%,40~60分;总盖度20~40%,20~40分;总盖度20%以下,0~20分。

3、饲用植物产量(以调查地区的最高产量为100%)占最高产量的90%以上,80~100分;占最高产量的80%以上,60~80分;占最高产量的60%以上,40~60分;占最高产量的40%以上,20~40分;占最高产量的40%以下,0~20分。

土地指标:1、生草土发育状况草皮完整,富有弹性,有腐殖质层,植物多为根茎-疏丛型,80~100分;地面有少量裸露,富有弹性,有腐殖质层,60~80分;草皮不完整,草根絮结,草皮坚韧,40~60分;土壤大量裸露,有大量沟纹,植物以密丛型为主,20~40分;土壤完全裸露,无腐殖质积累,全为成土母质覆盖,践踏的沟纹密如蛛网,0~20分。

2、土壤侵蚀情况无侵蚀,植被郁蔽,80~100分;轻度侵蚀,仅有片状剥蚀或细沟侵蚀,60~80分;表土有明显的剥蚀,有冲沟出现,40~60分;表土被侵蚀,留下较粗的颗粒,开始出现风蚀沟,20~40分;极严重侵蚀,出现风蚀墩,风蚀槽;水蚀出现巷沟;风沙地区有新月形沙丘、沙垄,0~20分。

3、地面状况无小丘、鼢鼠堆、灌丛、石块等,80~100分;小丘(高10~20cm)少量,鼢鼠堆少量(<150个/hm2),有矮灌丛,石块少量,60~80分;有较大的小丘(高40cm以上),鼢鼠堆较多(150~300个/hm2),有高1m以上的灌丛,盖度在50%以下,石块较多且大,40~60分;有大量的小丘,鼢鼠堆极多(300~450个/hm2),灌丛盖度在50%以上,有大量大石块,20~40分;小丘密布,鼢鼠堆极多(>450个/hm2),灌丛几乎覆盖全部地面,或全为砾石覆盖,生草土面积在10%以下,0~20分。

4、家畜指标为了正常生活和繁殖,每个羊单位需要的草地面积0.75hm2以下,80~100分;为了正常生活和繁殖,每个羊单位需要的草地面积0.75~1.25hm2,60~80分;为了正常生活和繁殖,每个羊单位需要的草地面积1.25~2.0hm2,40~60分;为了正常生活和繁殖,每个羊单位需要的草地面积2.0~2.75hm2,20~40分;为了正常生活和繁殖,每个羊单位需要的草地面积>2.75hm2,0~20分;在上述项目评分后,按下列标准评定等级:级别评语总平均分数一级优良80~100分二级良好60~80分三级中等40~60分四级不良20~40分五级低劣0~20分。

③草地经济价值的等级评价法根据牧草种的适口性、营养价值和利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先将草地饲用植物划分为优、良、中、低、劣。

优等牧草,各种家畜从草群中首选挑食,粗蛋白质含量>10%,粗纤维含量<30%,草质柔软,耐牧性好,冷季保存率高。

良等牧草,各种家畜喜食,但不挑食,粗蛋白质含量8%~10%,粗纤维含量30%~35%,耐牧性好,冷季保存率高。

中等牧草,各种家畜均采食,但采食程度不及优等和良等牧草,青绿期有异味或枯黄后草质迅速变粗硬,家畜不愿采食,粗蛋白质含量<10%,粗纤维含量>30%,耐牧性良好。

低等牧草,大多数家畜不愿采食,仅耐粗饲的骆驼和山羊喜食,或草群中优良牧草已经被采食完后才采食,粗蛋白质含量<8%,粗纤维含量>35%,耐牧性较差,冷季保存率低。

劣等牧草,家畜不愿采食或很少采食,或在饥饿时才采食,或某季节有轻微毒害作用,仅在一定季节少量采食,耐牧性好,营养物质含量与中、低等牧草无明显差异。

然后以草地型为评价单元,根据型内各类牧草所占重量的比率,划分草地的等级。

全国规定的划分草地等级标准:一等草地,优等牧草占60%以上;二等草地,良等牧草占60%以上,优等、中等牧草占40%;三等草地,中等牧草占60%以上,良等、低等牧草占40%;四等草地,低等牧草占60%以上,中等、劣等牧草占40%;五等草地,劣等牧草占60%以上。

以年内草地产量最高月份的测定值代表草地牧草的自然生产力水平,以鲜草产量的多少分级。

一级草地,亩产鲜草800公斤以上;二级草地,亩产鲜草800~600公斤;三级草地,亩产鲜草600~400公斤;四级草地,亩产鲜草400~300公斤;五级草地,亩产鲜草300~200公斤;六级草地,亩产鲜草200~100公斤;七级草地,亩产鲜草100~50公斤;八级草地,亩产鲜草50公斤以下。

3、草地地面条件的评价①土壤有机质指标法也是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由于土壤对外界条件变化的反映比植被更具有稳定性,因此,用土壤有机质积累的多少来判定草地变化,更进一步指明草地基况演变程度,为草地培育和利用提供依据。

第一级:只有青绿植物,土壤表面全无有机质积累;第二级:有死亡的植物遗体;第三级:有新鲜的腐殖质层;第四级:有成熟的腐殖质层。

②地形状况评价法地形对草地牧草资源的利用和培育主要以坡度因素影响较大。

坡度越大,放牧家畜行走越困难,家畜对牧草的利用也越难,培育措施也越难以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