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
浙江工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浙江工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名称:(专业硕士)工程一级学科代码:0852二级学科名称:控制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5210归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学位点负责人:xxx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制一、学科简介控制工程专业依托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于2003年获得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包括“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博士后流动站。
是浙江省属高校电子信息领域中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学科,依托“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的“信息处理与自动化技术”学科于2008年获得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12年“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入选“十二五”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
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控制技术与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与应用、网络化控制与监控技术、运动控制系统、互联网+技术与应用、嵌入式系统与应用、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检测及传感器技术、现代电气自动化、图像与视频处理技术、智能交通系统及应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大数据及可视化技术。
学科现有教授19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学者各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浙江省千人计划”入选者7人,“钱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洪堡”基金获得者1人,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
师资力量雄厚。
本学科隶属于“信息处理与自动化技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拥有浙江省嵌入式系统联合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智能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嵌入式系统教学示范中心、浙江省电工电子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
近年来,该学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计划等各类项目50余项,在信息处理、装备自动化、新能源、信息化技术等方面开展产学研用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标准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标准(2016年6月20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1 本学科研究方向与特色本学科专业以工程系统为主要对象,运用现代物理、控制理论、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系统论知识,研究现代工业、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实现自动化所需的理论与方法、基础技术和专业技术,重点研究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的、具有前沿性的控制理论及其工程应用技术、工业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智能系统与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等。
控制理论是学科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控制工程是学科的背景动力和发展目标。
培养的硕士生具有“强弱(电)结合、软硬(件)兼施”的特点,掌握坚实的控制理论、信号获取和数字处理、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知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本专业具有一支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科学研究能力强、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学术队伍。
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约30人。
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纵向项目,并承担完成了一系列自动化相关的企业委托技术研发和工程项目,社会服务声誉良好。
本学科科研经费充足,学术氛围浓厚,实验条件优越。
与若干国际著名公司以及国内著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重点培养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本学科专业在国际控制领域一流期刊和国内著名控制期刊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科技论文,并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以及教学成果奖励。
主要研究方向:(1)复杂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2)运动控制系统;(3)自动检测技术;(4)工业控制系统及装备;(5)智能控制系统与信息处理;(6)嵌入式系统及应用;(7)新能源利用中的控制技术。
2 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最长不超过4年。
本学科硕士生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校《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讨论专题、实践环节,并获得规定的学分。
控制工程专业ControlEngineering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
控制工程专业(Control Engineering)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含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专业代码085210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本专业致力于智能检测及传感器技术、智能仪表及控制装置、计算机集成测控技术与装置、嵌入式系统应用等方面的工程应用研究。
主要包括: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应用先进控制理论及通信网络实现各种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测,开发微机化、智能化在线测控系统;将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控制技术应用于自动化装置,研究智能自动化装置的研制控制技术;针对嵌入式测控在自动化装置、控制网络、工业测控、自动化控制工程等方面应用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
二、培养目标1、重点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能源信息、光电产业及电力行业检测与控制应用型专门人才;2、培养掌握控制工程专业技术和宽广专业知识的煤炭生产安全测控、电力系统、光纤传感技术等专门应用型人才;3、培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实践思维方法和作风,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先进控制科学和现代检测手段,为煤炭、电力、信息领域提供技术服务,能胜任本学科的专业技术或者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4、培养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三、主要研究方向四、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半脱产硕士研究生经申请批准,其学习年限可延长半年至一年。
一方面要进行严格的研究生课程教育,使之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现代化技术和方法,同时要接受严格的工程技术训练,并完成学位论文。
采用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并重的培养方式。
五、培养环节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程体系突出“应用型、实用性”的特点。
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强调理论设计与应用实践的有机结合,重视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突出系统分析和设计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设计项目开展研究、完成系列设计实践训练等。
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代码:081101)
电气工程系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代码:081101)(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一、专业简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在电力电子技术与现代电力传动控制、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复杂系统的建模与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研究方向取得丰硕成果。
本学科点在八十年代末,主持的项目“激光微区光谱仪”获原机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自1998年以来,主持的项目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自然科学三等奖4项及其他各类科技奖10多项,另有10多个项目通过省级鉴定。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
目前在研项目20项,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十五”攻关重大专项、国际合作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经费300余万元。
本学科点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6人,所在的系拥有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电气传动与控制实验室。
二、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高层次专门人才,基本要求是:l、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掌握本学科、专业宽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及教学工作的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
3、具有健康的体格。
三、学习年限三年。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四、主要研究方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主要研究具有前沿性的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为现代工业各部门实现自动化所需的基础技术和专业技术;研究提高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各个领域的自动化水平所需的理论与方法。
主要研究方向有:1、电力电子技术与现代电力传动控制本研究方向涉及能量变换和控制、自动检测和信息处理技术等。
其以新型电力电子器件为基础,研究高性能的功率变换器;以新型电机为对象,研究各类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及其实现。
2、复杂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预测控制、鲁棒控制、非线性控制、随机系统滤波、估计与适应控制、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工作,以解决具有参数扰动和未建模动态的不确定系统,以及时变、非线性、随机系统的分析、控制、滤波及可靠性等问题。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高校排名
整体水平
排名
得分
10003 清华大学
1
98
10145 东北大学
2
94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3
91
10335 浙江大学
4
90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5
88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7
86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73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23
72
10255 东华大学
24
71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25
70
10459 郑州大学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27
69
10216 燕山大学
10280 上海大学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30
68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31
67
10295 江南大学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还有3个具有硕士一级授权和13个具有硕士点授权的单位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高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单位共27个,本次参评24个;具有“博士点”授权的单位共34个,本次参评11个;还有3个具有“硕士一级”授权和13个具有“硕士点”授权的单位也参加了本次评估。参评高校共51所。
45
62
10475 河南大学
10593 广西大学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10057 天津科技大学
49
61
10127 内蒙古科技大学
10298 南京林业大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 所属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学科、专业代码:081101 获得授权时间:1979年2.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专业研究控制工程学科基础的具有前沿性的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包括现代工业、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实现自动化所需的理论与方法、基础技术和专业技术。
培养的研究生具有“强弱(电)结合、软硬(件)兼施”的特点,掌握坚实的控制理论、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知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本专业具有一支职称和年龄配备合理、学术水平高、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学术队伍。
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4人。
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省部级攻关和基金课题及多项技术研发和工程项目。
科研经费充足,学术氛围浓厚,实验条件优越。
发表了大量的高水平的科技论文,并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
3. 培养目标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应在强调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要求做到: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开拓进取、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具有从事本科学研究工作、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本门学科领域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在所从事的研究方向的范围内了解本学科的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能运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4. 主要研究方向(1)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2)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3)运动控制系统(4)嵌入式系统及应用(5)智能控制系统5. 学制及学分学制2.5年;课程规定总学分为28-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为16-20学分。
华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科代码:0811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年7月修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四个二级学科,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是国家“ 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近年来,本学科瞄准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围绕复杂工业生产过程控制和优化中凝炼的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依托华东理工大学的化工特色背景,在“工业过程建模、控制与优化”,“复杂系统控制理论”,“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理论与应用”,“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等方面形成了优势研究方向,已培养了一批高质量、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1. 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
2. 有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3. 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至少学习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其他实际应用能力;具有独立开展科学、技术研发能力,具有较好的管理工作的能力。
4. 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
5. 具有健康的身体与心理。
、学制和学习年限硕士生的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学分有效期自研究生入学开始为5年。
三、研究方向1. 工业过程建模、控制与优化2. 复杂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3. 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4. 故障检测、诊断及工况监控5. 生产计划与生产调度6. 系统工程7.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8.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四、课程设置和学习1. 本学科硕士生应完成不少于32学分的课程学习,一般在入学后的前4个学习单元内完成。
2. 根据资源共享和学科交叉的原则,硕士生可选修其他高校具有优势、符合本学科培养要求的课程。
经导师和学院核准后,学校承认校外学分。
硕士生可选修数学或其他同类学科的专业核心课与专业选修课作为本学科的专业选修课,学分认可。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一、适用范围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0811),控制科学全日制专业学位领域(085210)。
二、课程设置级别课程类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内容偏重学时学分学期考核方式ⅠⅡⅢ5级课程中级课程公共课543110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理论32 2 √ 考试第一外国语应用48 3 √ 考试54311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理论16 1 √ 考试5431100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理论16 1 √ 考试50331001 工程创新方法论并重32 2 √ 考试公共基础课54012001 数值分析※理论48 3 √ 考试54012002 现代数学物理方程理论48 3 √ 考试54012003 随机过程与时间序列分析理论48 3 √ 考试专业基础课50333002 线性系统理论※并重32 2 √ 考试50333013 优化理论与方法※并重32 2 √ 考查50333015 最优控制理论※并重32 2 √ 考试50333014 现代信号处理及应用*※并重32 2 √ 考查50333016 模式识别※并重32 2 √ 考查50333018 现代传感器技术※并重32 2 √ 考试50333019 系统检测与故障诊断※并重32 2 √ 考试50334030 现代计算机控制系统*※并重32 2 √ 考查专业课50334009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并重32 2 √ 考试50334039 网络系统设计与实现并重32 2 √ 考查50334015 现代电力电子建模与仿真并重32 2 √ 考查50334028 软件工程并重32 2 √ 考查50334029 变结构控制理论与应用并重32 2 √ 考试50334002 系统可靠性原理并重32 2 √ 考试50334031 列车信息网络技术并重32 2 √ 考试50334010 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并重32 2 √ 考试50334033 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并重32 2 √ 考试50334034 现代数字系统设计并重32 2 √ 考试50334035 应用非线性控制并重32 2 √ 考查50334036 网络化控制与信息处理并重32 2 √ 考查50334037 视景仿真与可视化技术并重32 2 √ 考查50334016 数字信号处理器结构与实现并重32 2 √ 考试50334006 工程项目管理并重32 2 √ 考查50333001 电网络理论并重32 2 √ 考试50333003 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并重32 2 √ 考试60333001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并重32 2 √ 考查50334001 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并重32 2 √ 考试50333005 现代电力电子学并重32 2 √ 考试50333006 电力牵引交流传动及其控制系统*并重32 2 √ 考试50333007 电机统一理论并重32 2 √ 考查50333008 现代高压电力工程并重32 2 √ 考试50333009 牵引供电系统自动化技术并重32 2 √ 考试50333010 受电弓与接触网系统并重32 2 √ 考试50333011 磁悬浮原理与磁浮工程并重32 2 √ 考查50333012 超导技术并重32 2 √ 考查实验课50325003 控制科学与工程实验应用32 2 √ 考查6级课程高级课程公共基础课64012001 应用泛函分析理论48 3 √ 考试专业基础课60333002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并重32 2 √ 考查专业课60334001电气工程与控制工程前沿科技※并重48 3 √ 考试7级课程前沿课程公共课74311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理论32 2 √ 考试7431100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理论16 1 √ 考试70531001 管理系统多变量分析并重32 2 √ 考试71321001 学术期刊英语论文写作应用32 2 √ 考试71321003 英语(二外)应用32 2 √ 考试公共基74012001 现代数学理论48 3 √ 考试74012002 可靠性数学理论48 3 √ 考试注: 1. 以外语教材、外语授课的课程在课程名称的后面填“*”;2、带※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三、选课要求【博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16学分)学习补修课程、5级课程不计学分,学习6级以上(含6级)课程按课程学分计算。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控制工程硕士点介绍
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1、专业研究方向与特色介绍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
本学科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应用已经遍及工业、交通、航空航天、电力、冶金及国防等各个领域。
检测技术研究如何将各种反映被测对象特性的参数按照一定的对应关系转换为易于传递的信号。
自动化装置涉及测量与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变送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检测技术与智能化仪表、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嵌入式系统与自动化装置、现代电机设计与控制技术等,覆盖了检测自动化领域从基础研究到高技术发展的不同层次,在学术上属学科前沿。
研究课题主要来自国家与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与教育厅科技项目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科技开发项目。
已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并获得了省部级奖励,研究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培养目标和主要课程培养目标:本学科研究生应掌握坚实的检测与自动化基础理论和系统设计的专业知识;对检测与智能系统、信号检测与处理、工业自动化装置与网络集成等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有较系统的了解;熟练掌握自动化学科的研究与开发的方法和技术,具有较好的科学研究和理论分析能力;能综合本学科有关的理论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学科的外语文献资料。
能胜任在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工矿企业承担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线性系统理论、数值分析、检测理论,专业硕士点必修课程为数字信号分析与处理、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动态测试技术及应用,选修课程主要有仪表智能化技术、现代电机调速理论、现代智能算法、虚拟仪器技术、网络集成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
3、导师队伍情况本学科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 3 名,副教授 10 名。
本学科具有代表性的导师简介:邰能灵:男,1972年5月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海军重大装备技术保障专家组成员,中华电力教育基金会许继教师基金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SMC晨星学者奖励计划A类获得者。
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科专业代码:0811内含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和智能系统、生物信息学学科专业介绍一、中国矿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极强的办学实力,是国家和我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
本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学科,2017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建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类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和智能系统”和“生物信息学”四个二级博士学科点,围绕智能控制理论、智能优化方法、人工智能、生物信息等方向开展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转化,为我国的IT行业、制造业和能源资源领域培养了大量德才兼备的领军人才和业务骨干。
近5年,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子课题、国家“86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励近20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出版专著近20部。
本学科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形成了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333 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等为骨干、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现有教授18人、副教授14人,博士学位比例为94%,具有海外经历教师20余人,孙越崎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近10人。
本学科具有一流的科研环境,学科建设有“矿山互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国家级平台,以及“地下空间智能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感知矿山物联网工程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平台,能够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优越的软硬件支撑。
学科具有稳定的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可为研究生培养提供稳定的支持和锻炼机会。
机电工程学院硕士点介绍 - 中国计量大学研究生院
机电工程学院硕士点介绍机电工程学院是中国计量学院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学院现有教职工共110人,其中专任教师100人。
博士(后)学位教师50人、正高级教师15人、副高级教师47人。
学院现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四个本科专业,学院在读本科学生1300多人,在全国挑战杯、机械设计、电子设计、航模等大赛及专利申报创新活动中成绩显著;在读研究生200余人,研究生就业率连续几年均达到90%以上,每年都有研究生毕业生在各省市县计量院、检测院就业。
近年来,学院承接国家级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1项,为我校首次获得),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
2013年,科研到位经费超过1500万元。
学院拥有国家级实验室——灾害监测技术与仪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还拥有浙江省在线检测装备校准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现代计量测试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共享)和浙江省特种设备与能源环保计量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共享)等科研平台;拥有土木工程灾变控制、流量计量仪表及在线校准技术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合作)。
学院研究生招生分为学术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其中学术型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包含四个二级学科,分别介绍如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4)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1.智能机器人技术以机器人的应用技术为先导,瞄准“特种驱动技术”、“现场检测”等实际应用背景,取得了一些实用性的成果。
该方向主要研究智能机器人技术与系统方面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机器人驱动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属于控制科学、测量系统、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和数字信号处理、随机过程、时间序列分析多种学科的交叉学科。
2.迭代学习控制迭代学习控制适用于具有重复运动性质的被控系统,它的目标是实现有线区间上的完全跟踪任务。
它通过对被控系统进行控制尝试,以输出信号与给定目标的偏差修正不理想的控制信号,使得系统的跟踪性能得以提高。
(完整word版)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控制科学与工程(英文)名称: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一、学科概况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系统与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我国具有悠久光荣的历史,是由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创建的。
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沿革中,本学科以综合性强、覆盖面宽、培养人才的基础厚且适应面宽而著称。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军民结合和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以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基础的自动化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轻了人类劳动,降低了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财富。
自动化技术对实现国家实力的增长、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从航空航天到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从先进制造到供应链管理,从智能交通到楼宇自动化,从医疗仪器到家庭服务,自动化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自动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网络技术赋予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新的内涵,使其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增强了学科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既给学科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学科内涵控制科学与工程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各个行业的系统与控制共性问题为动力,研究在一定目标或指标体系下,如何建立系统模型,如何分析系统的特性和行为,特别是动态行为,系统内部之间、系统与环境的关系,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
本学科以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电路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为基础,专业理论包括自动控制原理、线性系统理论、泛函分析、最优控制、运动控制、系统优化与调度、系统辨识、智能控制理论、现代检测技术、多传感信息融合、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机器视觉与机器学习、人机交互与人机系统、仿真建模理论、复杂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导航理论与技术、导航与制导系统等。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1.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综合素质高,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导师: 王直杰、郑尚德、任正云、朱凌云、李曼珍、齐洁
iii. 网络控制与网络智能自动化(Networked Control and Network Intelligent Automation
导师:丁永生、郭放、任立红、孙邵媛、韩秀玲、陈亮
iv. 嵌入式系统与控制(Embedded System and Control)
2. 关于开题报告:开题的基本条件是在研究生学满所规定的学分且成绩合格的前提下,必须查阅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其中含相当数量的外文资料,开展课题调研,写出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书内容必须规范,包括文献综述,选题目的意义,论文的工作条件,研究方法、途径,研究目标,存在问题,附上查阅文献目录及每篇文献摘要,导师审核意见。学位论文研究内容与开题报告相差很大时,必须重新开题。
四、 学位论文与科研水平
有关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学位论文水平的基本标准等事宜,严格按照"东华大学研究生工作手册"相应条例实施,具体要求如下:
1. 关于论文选题: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学分、学位课)情况下、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学位论文要有新工作和新见解。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一、 学科专业名称:
1.一级学科名称
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Control Science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华电考研复试班-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控制工程专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华电考研复试班-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控制工程专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平台”重点建设大学。
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征程。
学校1958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
学校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
2003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管理,现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
学校校部设在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3千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研究生近1万人。
学校占地1600余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
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主要以电力系统发电侧为行业背景,从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设有大学最早的学科和专业。
现拥有:“自动化”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两个本科生专业;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生产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一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电力生产过程仿真与优化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教学研究室,一个本科生实验中心,多个教学和科研团队。
具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在校生1300余人。
我们秉承“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的理念,近年来以“博士化、工程化、国际化”为目标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自动化系拥有一支勇于创新、团结和谐的教职工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5名,其中高级职称占73%,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80%,40%以上教师具有赴美、加、英、澳、俄、日等国从事访问学者及科学研究的经历,大部分教师长期从事电力系统生产领域的科研工作,具有扎实的实践经验和工程技术基础。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及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1)一、学科简介控制科学及工程一级学科是以工程技术领域内的控制系统为对象,采用现代控制理论和方法以及传感器仪表、电子测量、计算机及通讯、图象处理、模式识别等技术,研究系统运行过程的建模、分析、设计、实现和优化控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学科。
本学科针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复杂控制问题,研究、应用和发展新的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以推动它们在工程和国民经济其他领域中的有效应用,从而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非线性系统分析、建模及控制、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复杂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过程监测、诊断及优化控制、现场总线及网络控制, 决策及管理一体化技术、信号检测及智能仪表、光电测量及控制、智能信息处理及系统、图像处理及分析、模式识别及机器视觉、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等。
它包含了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开发和工程项目实现三个不同层次,对于提高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实现国防军事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控制科学及工程学科是安徽工业大学最早建立的优势学科之一。
自1978年开始招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后来又相继招收测控技术及应用和计算机专业本科生;1991年开始及东北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生,1999年获得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硕士学位授权点,后来又于2003年、2007年相继获得控制理论及工程、模式识别及智能系统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获得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并及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联合招收培养博士生,2010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建设支撑学科。
2008年,检测技术及自动化学科成为安徽省重点学科。
本学科设有“电力电子及运动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西门子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电子及自动化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传感器及仪表设计研究所、测控技术研究所、复杂系统建模及化控制研究所、系统集成及综合自动化技术研究所、运动控制及工业机器人应用研究所。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代码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代码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个重要而广泛的领域,它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学科和技术,包括机械、电子、计算机科学等。
控制科学与工程的目的是研究如何通过设计和应用各种控制系统来管理、管理和优化各种实际系统。
它在自动化、机器人技术、信息技术、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代码是080600,这在国内的大学和高等学校中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领域。
该学科的课程和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控制理论、系统分析和设计、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仪器测量、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控制科学与工程在现代产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工业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在制造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机械制造业、航空航天工业等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汽车工业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可以帮助设计自动化的生产线,以提高汽车制造的效率。
此外,在医疗诊断和治疗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可以控制手术机器人的运动和操作,以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更加精准的手术。
为进一步说明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应用,下面列举一些具体的示例:1. 温度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可以帮助维持热水器,家庭中央空调和加热系统等设备的温度稳定。
2. 自动淋浴系统:在工业上,可以设计自动淋浴系统,在生产开销的同时保证了产品质量。
3. 飞行控制系统:在航空领域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可以帮助飞行员控制飞机的稳定性和导航。
4. 无人机的自主导航系统:控制科学与工程可以帮助设计无人机的自主导航和控制系统,以帮助无人机执行各种任务。
总之,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设计和应用各种控制系统来管理各种实际系统,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工业和科技领域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创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
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旨在为国家培养既掌握扎实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又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对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各类实际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分析、设计、及应用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要求是:1.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
2.具有扎实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各类控制系统特别是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典型信息系统特别是智能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的专门知识。
3.能熟练地将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理论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与管理过程中,并能独立进行相关工程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等工作。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掌握一门以上外语。
二、研究方向
目前,本一级学科硕士阶段的研究方向如下:
1、管理-控制综合自动化理论与技术
2、嵌入式系统与智能装置
3、复杂系统的建模、控制、分析与仿真
4、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
5、计算机控制理论与工程
6、基于网络环境的系统检测与控制
7、应急系统的规划、分析与设计
8、物流自动化系统理论与技术
三、招生对象
为已获学士学位的理学、工学及管理学等相关(或相近)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与在职人员。
上述人员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成绩达到国家规定分数线者,再经面试合格后录取。
对学业优秀的本科毕业生,经推荐和考核合格,可免试录取。
四、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每年秋季入学,在校学习年限为3年。
学习成绩优异者可按照校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可提前半年或一年毕业;或免试进入硕博连读;或提前读博。
五、课程设置
具体课程设置及安排见下表。
此外,非本学科类的学生入学后需补修以下两门本学科本科生课程: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六、培养方式
硕士生入学后一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
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经学院审核批准后,送研究生院备案。
今后,在学院统一协调下,由导师负责具体的培养工作。
校公共课程和院公共课程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
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则采取讲授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
按规定必须修习的所有课程要求在一年内完成。
自入学后的第3学期始进入硕士论文工作阶段。
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深入社会实践,参加导师的有关课题研究。
七、考核方式
校公共课程和院公共课程的考核以命题笔试为主,由有关院系负责。
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考核采取命题考试和撰写论文相结合的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具体确定。
为保证培养质量,在入学后的第3学期初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由导师负责自评,导师可邀请另两位导师组成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和表现包括有关学位课程内容,本学科发展动态及研究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硕士论文工作阶段;否则,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学院将对中期考核过程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抽查。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研究课题,确定论文题目,在第三学期开始后两个月内向学院递交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应包括论文的内容大纲及进度安排,经导师签字同意后,由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审议通过。
凡不按时提交开题报告者,其论文答辩申请不予受理。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修完规定课程获得规定相应的学分后,才可获得论文答辩资格。
此外,还必须根据校研究生院规定至少公开正式发表一篇与硕士论文工作相关的论文。
硕士论文答辩日期按校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安排。
申请答辩者必须在正式答辩二周之前将正式论文由导师签字后一式八份送交论文答辩委员会秘书处,并同时递交论文电子文档一份。
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安排有关专家两人(其中一人为外单位专家)对论文进行评阅,评阅通过者方可参加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三人组成,实行导师回避制度。
论文答辩会由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
凡具备了学校规定的有关资格并通过了硕士论文答辩者,按学校的有关制度和程序可授予研究生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