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学生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学生校本课程管理制度一、总则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小学学生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提高课程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课程设置1、课程规划学校根据教育目标、学生需求和学校资源,制定校本课程规划。
规划应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评价等方面。
2、课程门类校本课程涵盖人文、科学、艺术、体育、实践等多个领域,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3、课程申报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和学生需求,向学校提出校本课程开设申请。
申请应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
三、课程开发1、课程开发团队成立由教师、学生、家长和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共同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2、课程资源整合充分挖掘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社区的文化资源、家长的职业优势等,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支持。
3、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
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四、课程实施1、选课指导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前,向学生发布校本课程选课指南,介绍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选课要求,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课。
2、班级组建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合理组建校本课程班级。
班级规模应适中,以保证教学效果。
3、教学安排校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应合理安排,确保不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学时间冲突。
教师应按照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4、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探究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教学资源学校应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如图书资料、实验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五、课程评价1、学生评价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学习成果等方面。
小学班本课程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小学班本课程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制定本制度。
二、课程设置与开发1. 课程设置:班本课程应遵循国家教育方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设置丰富的课程内容。
2. 课程开发:教师应积极参与班本课程的开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程。
三、课程实施与管理1. 教师职责:教师应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实施班本课程,确保课程质量。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不断优化课程设计。
2. 学生参与:学生应积极参与班本课程的学习,主动探索、实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与同学共同完成课程任务。
3. 课程评价:班本课程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应定期对班本课程进行评价,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4. 课程调整:根据课程实施情况和学生需求,教师应适时调整班本课程内容,确保课程符合学生发展需求。
四、课程资源管理1. 教学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资源等。
2. 课外活动资源: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资源,如社团、兴趣小组等,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五、课程经费管理1. 经费来源:班本课程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预算、社会捐赠、家长支持等。
2. 经费使用:班本课程经费主要用于课程开发、教师培训、学生活动、教学资源购置等方面。
3. 经费监督:学校应建立健全班本课程经费管理制度,确保经费合理、规范使用。
六、课程档案管理1. 档案建立:教师应建立班本课程档案,包括课程计划、课程实施记录、课程评价报告等。
2. 档案保管:班本课程档案应妥善保管,确保档案完整、安全。
七、课程交流与合作1. 校内交流: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班本课程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提高。
2. 校际合作:学校应与其他学校开展班本课程合作,共同推动课程发展。
小学课程管理规章制度
小学课程管理规章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小学课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学校课程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第三条学校课程管理工作要坚持依法依规,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确保课程设置、教学实施、评价考核的规范化、科学化。
二、课程设置第四条学校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设规定课程,确保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科学、体育、艺术等学科的全面实施。
第五条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经过学校领导班子审批,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六条学校要加强课程整合,推进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实施第七条学校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确保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第八条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九条学校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第十条学校要加强作业管理,合理布置作业,提倡分层作业和弹性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四、评价考核第十一条学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
第十二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
第十三条学校要定期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要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五、课程资源与管理第十四条学校要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利用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等资源,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小学学校课程的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课程设置原则1. 坚持全面发展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坚持素质教育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坚持科学性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合理安排课程设置。
4. 坚持地方特色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三、课程管理组织机构1. 成立课程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管理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
2. 成立课程管理办公室,负责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
3. 各学科组负责本学科课程的实施和评价。
四、课程设置1. 课程设置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 国家课程:按照教育部颁布的课程计划执行,确保国家课程的质量。
3. 地方课程: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程内容。
4. 校本课程: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
五、课程实施1. 教师应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师应加强课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融合和拓展。
六、课程评价1. 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
2.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
3. 评价结果用于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七、课程资源管理1. 学校应建立健全课程资源管理制度,合理配置课程资源。
2.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 学校应鼓励教师开展课程资源开发,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
八、课程调整与修订1. 课程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定期对课程设置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2. 根据评估结果,对课程设置和实施进行调整和修订。
3. 课程调整和修订应遵循以下原则:a. 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要求;b. 适应学生需求和发展;c. 符合学校办学特色。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校校本课程的管理,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改革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校本课程,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艺术课程、体育课程等。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校本课程的管理,确保校本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章课程开发与管理第四条课程开发原则1. 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改革精神;2.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3. 符合学校教育资源和特色;4. 注重课程内容的创新性和实践性;5. 强调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和激励性。
第五条课程开发程序1.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设计和管理;2. 教师根据学校要求和学生需求,提出课程开发申请;3.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对课程开发申请进行审核,确定课程开发项目;4. 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包括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准备、教学活动策划等;5.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对课程进行评估,确定课程实施计划。
第六条课程管理职责1. 校长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和管理;2. 教务处负责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和监督;3. 教研室负责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和质量评估;4. 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的教学实施和学生指导。
第三章课程实施与评价第七条课程实施1. 教师根据课程实施计划,开展教学活动,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2. 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效果;3. 教师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八条课程评价1.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2.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达成度、教学内容科学性、教学方法有效性、教学效果等;3. 评价结果作为改进课程、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教师管理与培训第九条教师管理1. 教师应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 教师应积极参加校本课程开发,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3. 教师应严格执行课程实施计划,确保课程质量。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管理原则1. 以学生发展为本: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学生的健康发展出发。
2. 突出学校特色: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3. 注重实践创新: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4. 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课程资源,促进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课程开发与管理1. 课程开发(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教师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需求,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提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3)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经学校审核批准后,组织教师进行课程开发。
2. 课程管理(1)学校根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要求,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2)教师根据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开展校本课程教学活动。
(3)学校定期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
四、课程评价1. 评价目的:通过评价,全面了解学生、教师和课程的发展状况,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2.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发展、教师教学、课程实施等方面。
3. 评价方式: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4. 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学生和家长,促进课程改进。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2. 加大经费投入,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3.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开发和管理校本课程的能力。
小学课程时间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我校课程时间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小学课程设置标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课程时间安排原则1. 科学合理:课程时间安排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休息和活动时间。
2. 全面发展:课程时间安排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在各方面健康成长。
3. 灵活调整: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课程时间安排可进行适当调整。
4. 严格执行:课程时间安排一经确定,各部门和教师必须严格执行。
三、课程时间安排1. 课时安排(1)周一至周五每天上课时间为8:00-11:30,13:30-17:00。
(2)周六、周日休息。
2. 课间休息(1)上午第一节课前10分钟,第二节课后10分钟,第三节课后10分钟,第四节课后10分钟,第五节课后10分钟休息。
(2)下午第一节课前10分钟,第二节课后10分钟,第三节课后10分钟,第四节课后10分钟,第五节课后10分钟休息。
3. 大课间活动每天上午、下午各安排一次大课间活动,时间为20分钟。
4. 课间操每天上午、下午各安排一次课间操,时间为20分钟。
四、课程时间管理职责1. 校长:负责课程时间安排的总体规划和监督执行。
2. 教务处:负责课程时间安排的具体实施和监督,确保课程时间安排合理、规范。
3. 教师:按照课程时间安排进行教学,确保教学质量。
4. 学生:遵守课程时间安排,按时参加课程。
五、课程时间调整1. 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课程时间时,由教务处提出申请,经校长批准后执行。
2. 课程时间调整后,教务处要及时通知相关教师和学生。
六、课程时间监督与考核1. 教务处定期对课程时间安排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对违反课程时间安排的教师,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按相关规定处理。
3. 对在课程时间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小学学校课程管理规章制度
小学学校课程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小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保障师生权益,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小学学校全体师生员工。
学校实行学生全日制管理,教师依法承担教育教学任务,学生依法接受教育教学;学生必须服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遵守校规校纪。
第三条小学学校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部门制定的教育教学大纲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小学学校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做到因时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成长。
第二章:课程管理第五条小学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部门规定的教育教学大纲,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六条小学学校在制定课程计划时,要根据学生年龄、学科要求、教学进度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保证教学质量。
第七条小学学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合理设置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八条小学学校要加强对课程的审查和评估工作,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九条小学学校要配备合格的教师,保证教师授课内容准确,教学方法灵活,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第十条小学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第十一条小学学校要建立健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学校教学管理责任和任务,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章:课程开发第十二条小学学校要加强课程开发工作,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三条小学学校要注重对科学、艺术、体育等领域的课程开发,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十四条小学学校要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发符合学生兴趣和特长的课程,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第四章:课程评估第十五条小学学校要建立课程评估机制,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第十六条小学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课程评估工作,定期对教师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小学学校课程的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学校课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注重课程整合,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实施效益;3. 强化教师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4. 坚持开放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第二章课程设置与开发第四条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要求:1. 遵守国家课程方案,确保国家课程的开齐开足;2.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3. 体现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与优化。
第五条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以下程序:1.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开发的组织、协调和监督;2. 开展课程需求调研,了解学生、教师和社会的需求;3. 组织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确保课程内容科学、合理、实用;4. 对校本课程进行评审、筛选,形成校本课程目录;5. 对校本课程进行实施、评价和改进。
第三章课程实施与管理第六条教师应按照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认真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确保课程质量。
第七条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八条教师应加强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第九条学校应建立健全课程管理制度,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
第十条学校应加强对课程实施的管理,确保课程实施质量。
第四章课程评价第十一条课程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1. 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2. 全面评价,注重过程与结果;3. 客观公正,确保评价的科学性。
第十二条课程评价包括:1. 教师评价: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和课程开发能力;2. 学生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课程满意度;3. 社会评价:评价课程的社会效益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开设课程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小学课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部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课程设置原则1. 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生个性差异。
4. 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
5.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课程管理职责1. 学校课程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管理的全面工作,负责制定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审核课程设置,监督课程实施。
2. 教务处负责课程设置、课程调整、课程实施等工作,确保课程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 教研室负责课程研究、课程评价、课程改进等工作,为课程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4. 教师根据课程设置,制定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5. 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遵守课堂纪律,完成学习任务。
四、课程设置1. 课程设置应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 国家课程: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方案,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课程。
3. 地方课程:根据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
4. 校本课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开设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如科技、艺术、体育、劳动教育等。
五、课程实施1. 教师应按照课程计划,认真备课、上课,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2. 教师应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教师应加强课程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4. 学校应加强课程管理,定期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六、课程评价1. 学校应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效果进行全面评价。
2. 课程评价应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3. 教师应根据课程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管理制度小学
一、总则为了加强我校课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课程管理制度。
二、课程设置1. 课程设置原则(1)坚持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遵循教育规律,体现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3)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2. 课程设置内容(1)国家课程: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体育、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
(2)地方课程:根据地方教育资源和特点,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
(3)校本课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设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如科技活动、传统文化、心理健康等。
三、课程实施1. 教师教学(1)教师应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应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 学生学习(1)学生应按照课程安排,按时参加各类课程学习,认真完成作业。
(2)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提问,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3. 课程评价(1)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定期与学生家长沟通,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四、课程管理1. 学校课程管理组织(1)成立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课程管理的决策、协调和监督。
(2)设立课程管理办公室,负责课程管理的具体实施。
2. 课程管理职责(1)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课程管理规章制度,协调各部门工作,监督课程实施情况。
(2)课程管理办公室:负责课程计划的制定、执行和监督,组织教师培训,开展课程评价等工作。
小学国家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国家课程管理制度一、引言小学阶段是孩子教育生涯的重要阶段,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小学生的教育权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国家实行严格的小学课程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小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评价方式、课程改革等方面介绍国家的小学课程管理制度。
二、小学课程设置1.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学为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主要为学生提供基础教育知识和技能。
国家规定的小学课程设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2. 课程目标小学课程的设定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数学思维、科学素养、综合实践能力等。
3. 课程结构小学课程结构主要包括基础学科、学科整合和综合实践。
其中基础学科为核心,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学科整合为拓展,将多学科内容进行整合教学;综合实践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4. 课程时数国家规定小学的课程时数为每周不超过30课时,每节课时不超过45分钟。
其中,基础学科课程要求逐年增加,适度拓展学科整合和综合实践课程。
三、教学内容1. 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国家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思维。
2. 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国家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
3. 英语教学英语教学是小学的外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国家要求小学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4. 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国家要求小学综合实践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实际操作技能。
小学课程管理制度_百度
一、前言为了规范小学课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课程设置与实施1.课程设置(1)课程体系:我校课程体系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国家课程: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科学、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课程。
(3)地方课程:根据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开设地方特色课程。
(4)校本课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2.课程实施(1)教学计划:各年级、各学科教师应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2)教学进度: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课程实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3)教学评价: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管理1.教学常规管理(1)教师应遵守教学纪律,按时到岗,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2)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教师应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学质量管理(1)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开展教学质量检查、评估和反馈。
(2)教师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3)学校应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四、课程评价与改进1.课程评价(1)课程评价应遵循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
(2)课程评价应包括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3)课程评价应采取多种形式,如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
2.课程改进(1)根据课程评价结果,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学校应根据课程评价结果,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3)学校应定期开展课程评估,对课程进行动态管理。
五、教师培训与发展1.教师培训(1)学校应制定教师培训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四篇)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上课纪律管理:学生应按时到校上课,上课期间要保持安静,不得随意离开座位或干扰他人。
教师要按时开始上课,保证课堂秩序,严禁迟到或早退。
2. 课堂秩序管理:学生要遵守教师的教学安排和要求,认真听讲,不得打闹或私自交谈。
教师应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及时批评和奖励学生的表现。
3. 作业管理:学生应按时完成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及时交给教师。
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向学生和家长反馈。
4. 器材和设施管理:学生要爱护学校的设施和器材,不得损坏或乱用。
教师要积极维护和管理教学设备,及时维修和更新设备。
5. 学生行为管理:学生要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尊重师长和同学,互相帮助和尊重。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
6. 考勤管理:学生要按时到校,缺勤或迟到要请假并经过教师同意。
教师要及时记录考勤情况,并与家长进行联系和沟通。
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具体的实施还需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具体要求进行制定和执行。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二)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素质,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的教学工作,实施全方位的目标管理,特制定《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教学常规与课程标准1、学期开始各年级各学科都要制定好学期教学计划,并努力做到教学目的明确,课时划分科学,教学进度清楚,时间分配合理,各教研组制订学期教研计划,并于开学第一周上交教导处。
2、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做到学科教学目的清楚,教材结构清楚,学科特点清楚,重点难点清楚,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清楚。
二、备课1、个人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学内容,备学生实际,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及教具,备教学练习,备能力培养措施,备德育美育的熏陶。
小学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课程设置与实施1. 课程设置原则(1)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注重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3)加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提高课程的生活化、实践性。
2. 课程设置(1)国家课程: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确保国家课程的质量。
(2)地方课程:根据地方特色和学校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地方课程。
(3)校本课程:学校根据学生需求、教师特长和学校资源,自主开发校本课程。
3. 课程实施(1)教师应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和时间表进行教学,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
(2)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学校应加强对课程实施的监督和评价,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三、课程评价1. 评价原则(1)坚持全面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2)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发展。
(3)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
2. 评价内容(1)学生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2)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评价。
(3)学生学习方法、策略等方面的评价。
3. 评价方式(1)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参与程度、合作能力等。
(2)作业批改:通过作业质量、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考试评价:通过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4)学生自评、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四、课程管理1. 学校课程管理组织(1)成立学校课程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管理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评价。
(2)设立课程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课程管理工作。
2. 课程管理职责(1)制定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确保课程设置、实施、评价等环节的规范运行。
小学教学管理制度范文(五篇)
小学教学管理制度范文为了贯彻以教学为主的原则,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订本制度。
1、学校严格按教学计划开课,按上级规定使用统一的教学课本,应特别注意思想品德、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同时要认真教好科技、健教、自然和艺体等科,既注重第一课堂的教学,又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把全面发展和发挥个性特长很好地结合起来。
2、任何老师不得任意停课,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停课,一天以内由学校行政决定,一天以上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3、各科教学既要加强基础知识教育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还要结合各科教学,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全面完成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
4、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必须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5、教师讲课,要力求用明白、准确、生动的语言,用普通话教学。
注意使用直观教具,认真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科技等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6、教学必须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严格训练。
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不要不适当地放慢教学进度、降低教学要求或使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7、作业份量要适当,不要偏多或偏少,高年级课外作业的总时量以____小时左右为宜,中年级以半小时为宜,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对作业要认真检查和批改。
8、要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习惯,对学生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承认有差别,教育学生专心听讲、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对优生要加强培养,对差生要耐心辅导。
9、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在教改和教学中的作用,各教研组期初要制订教研计划,并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期末要认真总结经验。
10、教师要积极参加教改和教学研究活动,选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11、学校的图书、仪器、电教设备要积极为教学服务。
12、考试主要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复习功课,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便于研究和改进教学工作,要努力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考试不出偏题、难题、不搞突然袭击,每学期学校只期末组织一次语、数的统一测试,任何教师不得以任何借口组织学生购买统一的复习资料或其它书籍。
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
课程管理制度小学为了更好地规范和管理学校的课程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定本课程管理制度。
一、课程管理目标1. 确保学校课程设置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和学生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2. 确保课程教学与学校育人目标相一致,培养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知识渊博、身心健康的公民。
3. 完善课程管理机制,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二、课程管理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2. 以科学、规范、多元为原则,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课程教学活动。
3. 以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为依据,持续改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发展学校办学特色。
4. 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
三、课程管理内容1. 课程设置管理(1)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育人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确定学科内容和课程规划。
(2)建立课程设置调整机制,及时根据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更新和调整课程设置。
(3)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确保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2. 课程资源管理(1)积极筹措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资源,例如教材、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等。
(2)合理配置和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资源保障。
(3)定期评估和更新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资源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3. 课程教学管理(1)对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建立标准的教学评价体系,对课程教学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3)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反思和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 课程评价管理(1)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多层次、立体化的评价。
(2)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和参与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
(3)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四、课程管理责任1. 学校领导要明确课程管理的重要性,落实课程管理责任,加强对课程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四篇)
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1. 课堂纪律:学生需尊重教师和同学,要遵守课堂规则和纪律,不讲话扰乱秩序。
教师需做好课堂纪律管理,及时制止违规行为,并对违规行为进行适当处罚。
2. 出勤管理:学生需按时到校,不迟到、早退,不能擅自离开教室。
教师需记录学生出勤情况,并及时与家长联系,协调解决学生缺勤问题。
3. 课前准备:学生需认真预习相关教材内容,教师需提前准备好教学内容、教具和教案,确保课堂内容充实且有条理。
4. 课堂秩序:学生要按时完成布置的任务,不在课堂上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如吃东西、玩手机等。
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掌握教学节奏,保持良好的教学氛围。
5. 互动交流: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出问题和意见。
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提供适当的互动环节,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
6. 作业管理:学生要按时完成作业,并主动向教师请教不懂的问题。
教师要及时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7. 考试评价:学生要诚实守信,不参与作弊行为,并按照规定参加考试。
教师要科学制定考试内容和评价标准,公正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8. 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要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
教师要定期与家长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交流和讨论,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
以上是一些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具体的管理制度还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规定和落实。
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二)是指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课堂秩序的有序进行,教师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1. 课堂纪律:学生在课堂中必须遵守秩序,不得打闹、聊天、玩手机等行为。
教师可以设立纪律奖惩制度,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警告、记过等处理。
2. 上课准备:学生应该按时到达教室,准备好书包、教材、作业本等上课所需物品。
3. 作业管理:教师应制定统一的作业要求和布置时间,学生需要按时完成作业并交给教师批改。
小学课程管理制度大全
小学课程管理制度大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小学全体师生,包括所有学科的课程管理。
第三条学校领导要重视课程管理工作,加强对教师的日常指导和督导,确保课程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第四条学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需求,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确保教学质量。
第五条教师要认真备课,严格按照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教学,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第六条学生要尊重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完成作业,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要求。
第七条学校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开展教学评估和反馈,不断完善课程管理工作。
第八条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安排,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第二章课程设置第九条小学的课程设置应符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方案的要求,包括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科目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十条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可以在国家课程方案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和调整部分课程内容,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第十一条学校要合理规划各学科的学时分配,确保每个学科都能得到充分的教学时间和空间。
第十二条学校要注重语数外的基础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十三条学校要重视美育、体育、劳技等非学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十四条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些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和兴趣的需求。
第三章课堂教学管理第十五条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做到有备而来,讲解清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十六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十七条教师要注意课堂纪律的管理,保持课堂秩序,有效防止学生的无序行为。
第十八条学生要尊重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积极发言,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第十九条学生要认真完成课堂作业,及时复习巩固,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十条学生在课堂上要保持专注,注意听讲,不得打闹嬉戏,做到全神贯注地学习。
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
课程管理制度小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小学课程管理工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小学课程管理工作。
第三条小学课程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科学规划”的原则,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条小学课程管理工作应当以促进学生成长为宗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学习和创新能力。
第五条小学课程管理工作应当强调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兴趣,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开设相应课程。
第六条小学课程管理工作应当注意课程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第七条小学课程管理工作应当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八条小学课程管理工作应当注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第二章课程设置第九条小学课程应当根据国家的课程标准和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
第十条小学课程应当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第十一条小学必修课程应当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核心课程。
第十二条小学选修课程应当包括科学、技术、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课程。
第十三条小学课程设置应当满足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定学分和考试要求。
第三章课程管理第十四条小学课程管理应当包括课程规划,教学资料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第十五条小学课程管理工作应当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出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第十六条小学课程管理工作应当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改意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七条小学课程管理工作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
第十八条小学课程管理工作应当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和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十九条小学课程管理工作应当注重课程的整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十条小学课程管理工作应当加强对教学资料的管理和利用,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章课程改革第二十一条小学课程管理工作应当努力促进课程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课程管理制度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是培养人才的蓝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
课程计划是课程安排的总体规划,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现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了扎实推进课改工作,开足开齐和认真上好每一门课程。
特定此管理制度。
一、全面贯彻落实小学课程计划,进入课程改革的年级认真执行新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未进入课程改革的年级继续执行国家教育部关于课程管理的意见,教务处要安排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保障教育教学工作按正确的轨道行进。
二、按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认真上好每一门课。
要切实按照课程计划安排各学科课程的教学,课程开设要做到三落实(课时落实、任课教师落实、教材落实),确保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选用要充分发挥其特长,人尽其才;教材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进行统一征订和使用,课时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安排
三、逐步普及研究性学习,积极开展综合实践课。
四、认真落实好地方与学校课程的教学工作。
同时还要上好健康教育课,使学生了解一定的健康教育知识,确保饮食安全,预防流行性疾病和重大传染疫情的发生和蔓延,做到身心健康。
五、加强作业管理。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认真落实学生在校时间,科学合理设置各科作业,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
小学生在校时间每天不得超过6小时,早晨到校不得早于7时20分。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半小时,五、六年级控制在1小时之内。
除学生志愿、家长同意代购的配套练习外,任何人不得强行要求学生购买任何课外书籍及作业。
上课禁止拖堂,严格禁止加班加点为学生补课和举办任何形式的文化课补习班。
禁止动员学生参加由本校教师自己进行的家庭有偿补课。
六、切实转变观念,取消主、副课之分,消除差生概念。
对所有课程一律按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施教,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对待学困生,查漏补缺,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通过社区参与和家长培训等形式提高家长素质,实现家校配合,严禁学期多次考试和成绩排名,不得只以成绩评价学生,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扬长补短,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良好成长平台。
七、加强课外阅读和普通话推广工作。
要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按读书活动方案抓好师生的课外阅读。
要求教师用普通话教学,学生全部使用普通话会话,提高普通话使用率和准确度,每一位教师都要过好普通话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