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材状语后置句汇总
高中文言文状语后置句
![高中文言文状语后置句](https://img.taocdn.com/s3/m/75fc200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40.png)
高中文言文状语后置句高中文言文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是指文言文中介词短语放在谓语之后作状语,而现代汉语则习惯将它放在谓语之前作状语。
这种现象又称状语后置,其中以“于”“以”“乎”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句居多。
1.介词“于……”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于长勺”是介宾短语,作谓语“战”的状语,应调整为“于长勺战”,翻译为“公与他一起乘车,在长勺作战”。
2.介词“以……”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如: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张衡传》)“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是介宾短语,作谓语“饰”的.状语,应调整为“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翻译为“用篆文、山脉、乌龟、飞鸟、野兽的形状装饰”。
3.介词“乎……”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这句话中的两个“乎”都相当于介词“于”,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应调整为“于吾前生,其闻道也于吾先”,翻译为“在我前面出生,他懂得道理也先于我”。
4.有时候,后置的介宾短语中的介词会省去,这种情况仍可视为介宾短语后置。
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鸿门宴》)“战河北”“战河南”是“战于河北”“战于河南”的省略语,应调整为“将军于河北战,臣于河南战”,翻译为“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②忌不自信(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
(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师说》⑤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⑥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屈原《离骚》)⑦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状语后置例句文言文翻译
![状语后置例句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ea17e6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4.png)
一、时间状语后置
例句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
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
例句2:夜以继日,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为政》)
翻译:夜以继日,不知老之将至。
二、地点状语后置
例句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劝学》)翻译:至于幽暗昏惑的地方,没有东西可以依靠,也不能到达。
例句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
翻译:我曾经踮起脚跟远望,却不如登高看得更广。
三、方式状语后置
例句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
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
例句2:吾尝三叹其才矣,亦不可及也。
(《劝学》)
翻译:我曾经多次赞叹他的才华,却也无法达到。
四、原因状语后置
例句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
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
例句2:吾尝夜观天象,不知天之所以高也。
(《劝学》)
翻译:我曾经夜晚观察天象,不知天之所以高。
五、目的状语后置
例句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
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
例句2:吾尝求师而问焉,亦不可得也。
(《劝学》)
翻译:我曾经寻求老师请教,却也无法得到。
通过以上例句,我们可以看出状语后置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它使得句子结构更加紧凑,表达更加丰富。
在阅读文言文时,了解并掌握状语后置这一语法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意。
古文状语后置句举例
![古文状语后置句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907871e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9.png)
古文状语后置句举例1.青,取之于(从)蓝而(连词,表转折)青于(比)蓝;冰,水为(凝结)之而寒于水。
(状语后置)《劝学》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对)己(状语后置),则知(同“智”)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3.生乎(在,相当于“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4.六艺经传皆通(普遍)习之,不拘于(被)时,学于余。
(状语后置)《师说》5.师不必贤于弟子(状语后置)《师说》6.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状语后置)《赤壁赋》7.况吾与子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赤壁赋》8.加(侵略)之以师旅(师旅。
泛指侵略的军队),(状语后置)《子路、曾皙》9.浴(洗澡)乎沂,风(名作动,吹风)乎舞雩,咏而归。
”(状语后置)《子路、曾皙》10.“王无异(意动,以……为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状语后置)《齐桓晋文之事》11.构怨(结怨)于诸侯(状语后置)《齐桓晋文之事》12.树(名词作动词,种)之以桑(状语后置)《齐桓晋文之事》13.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状语后置)《齐桓晋文之事》14.而刀刃若新发(出)于硎。
(状语后置)《庖丁解牛》15.以(因为)其无礼于晋,且贰(从属二主)于楚也。
(状语后置)《烛之武退秦师》16.若亡(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烛之武退秦师》17.具(同“俱”,全部)告以事(状语后置)《鸿门宴》18.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河南。
黄河以北、以南)(状语后置)《鸿门宴》19.得复见将军于此。
(状语后置)《鸿门宴》20.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使动用法,使……来,招致)邳豹、公孙支于晋。
(状语后置)《谏逐客书》21.掭(轻轻拨动)以尖草(状语后置)《促织》既得其尸于井(状语后置)《促织》22.虽董之以严刑,振(同“震”,使……震怒)之以威怒,(状语后置)《谏太宗十思疏》23.某则以谓(认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修订)之于朝廷(状语后置)《答司马谏议书》2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状语后置)《阿房宫赋》25.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高中教材状语后置句汇总
![高中教材状语后置句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c66edb451e79b8968022638.png)
高中教材状语后置例题总汇编题:;班级:姓名: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2、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3、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4、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6、秦王购之金千斤《荆轲刺秦王》7、秦王拜送于庭《荆轲刺秦王》8、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刺秦王》9、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10、良曰:长于臣。
《鸿门宴》1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12、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13、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14、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15、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16、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1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赤壁赋》18、相与枕藉乎舟中《赤壁赋》19、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20、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2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22、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2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2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25、崛起于阡陌之中《过秦论-贾谊》26、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过秦论-贾谊》27、生乎吾前《师说》28、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29、其皆出于此乎?《师说》30、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31、学于余《师说》32、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33、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34、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35、设九宾于廷《廉颇蔺相如列传》36、会于西河外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37、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38、为降虏于蛮夷《苏武传》39、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苏武传》40、虽才高于世《张衡传》41、问征夫以前路《归去来兮辞》42、农人告余以春及《归去来兮辞》43、将有事于西畴《归去来兮辞》44、访风景于崇阿《滕王阁序》45、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滕王阁序》46、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47、项王起,饮帐中《项羽之死》48、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项羽之死》49、徒步往来山中《方山子传》50、其势弱于秦《六国论》。
状语后置句文言文
![状语后置句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44461f5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23.png)
状语后置句文言文
状语后置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语法现象,即将状语放在谓语之后。
在现代汉语中,状语通常放在谓语之前,而在文言文中,由于谓语后面不能直接加上宾语,因此需要将状语放在谓语之后,以引出宾语。
以下是一些状语后置句的例子:
1. 名词 + 之+谓语:如“吾与之共知此事”(我和他们俩都知道这件事)。
2. 动词 + 于+名词 + 谓语: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
学习的时候时常复习,不是很高兴吗)。
3. 形容词 + 而+谓语:如“山静而水清”(山很寂静,水很清澈)。
4. 副词 + 则+谓语: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而不思考会产生空虚之感,思考而不学习则会面临危险)。
状语后置句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是文言文语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状语后置的文言文句子
![状语后置的文言文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79a0175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b.png)
状语后置的文言文句子状语后置的文言文句子集锦说明状语指的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的成分,常常出现在句子的谓语之后。
在古代文言文中,状语的位置一般是在句子的末尾,称为状语后置。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状语后置句子,展示了古代文言文的特点与魅力。
1. 时间状语•央兮易骞,孔阳嘤嘤,乃怀一器静以俟光。
•宾退曰:“期者,既虔羽至矣。
”2. 地点状语•圣人学则同然,学而时习之,习而勉励之。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方式状语•以為文之以事而茂,而后可以事而茂之。
•所谓求其志从之者,有无懈可击之用心既卓乎。
4. 条件状语•斯可瞻也,可历也,可玩也。
5. 程度状语•众人皆饰华以示,我独朴直而自疏矣。
6. 目的状语•役夫隶在野而民食无饥。
•吾取次而行,随而至者弗敢慢也。
7. 结果状语•谈笑吟咏,不能削足适屦者,松柏之父。
•是亦怀闻之心,色然诚心然也。
8. 条件状语•如其羊触藩,墙,不克登也。
9. 伴随状语•君子韦编三絇,不可解也,绾亦累也。
10. 转折状语•美容无障,曾不自意微者,以为朋友之所宜好。
•诚信者后于中食,弃之者前于杂虐。
以上是一些典型的状语后置的文言文句子,展示了文言文语言的特点和美感。
这些句子以各类状语为主,通过状语的修饰,使句子更加丰富和生动。
注意:以上仅为示例,实际文言文句子不可过分繁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来选择适合的句子。
11. 原因状语•以其赏虎豹之罪也,一日千里之势。
12.条件状语•不急不徐,厚之,可为之学。
•其道穷于此矣,宜放权以观变。
13. 目的状语•为学者,志之使然也;为成功者,志之于物也。
14. 结果状语•是亦何异,成于愚者而杀于愚者也!15. 强调状语•勤乎与人言乎?恒乎难乎?16. 手段状语•众故能肆志以伐矣,众可使止也。
17. 附加状语•身序言章则事陈,心端商尽则诚实。
18. 行为方式状语•宜乎计为善者,为实者效之。
19. 程度状语•愈忷集趁者非困穷也,重逢识蓄者非乏二者也。
状语后置句例句文言文
![状语后置句例句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9e1d492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a.png)
文言文状语后置句例句1.时间状语后置句(1)将午,束马悬车,凌大岩之峭而上。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2)俄尔百千人大呼。
(《口技》)(3)未几,夫齁声起。
(《口技》)(4)既而得其尸于井。
(《宋定伯捉鬼》)(5)寻向所志。
(《桃花源记》)2.原因状语后置句(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3)以其顺滑可口也。
(《卖柑者言》)(4)以其机智过人也。
(《卖柑者言》)3.动词状语后置句(1)众人目之以怪,指之以背。
(《卖柑者言》)(2)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3)手自笔录。
(《活板》)4.介词状语后置句(1)令辱之。
(《勾践灭吴》)(2)使督 Ralph domains以故道,邀击堂邑父。
(《绛侯周勃世家·周亚夫军细柳》)5.修饰性状语后置句(1)又不可以使吾走来之食也。
(《勾践灭吴》)(2)重之以修能。
(《离骚》)6.中心词状语后置句(1)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让步状语后置句:即使身名俱灭,也不足顾惜。
让步状语后置句:即使身名俱灭,也不足顾惜。
(《〈指南录〉后序》)7.承接状语后置句: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劝学》)8.条件状语后置句: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9.假设状语后置句: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齐桓晋文之事》)。
2025年高中语文文言文基础考点清单:文言句式之状语后置
![2025年高中语文文言文基础考点清单:文言句式之状语后置](https://img.taocdn.com/s3/m/04cd047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d.png)
在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一般都是在谓语的前面充当状语。
文言文中的介宾短语如果充当状语,却在谓语后面的话,我们就称它为介词结构后置句,也称作状语后置句。
介词结构后置有四种情况:1.动词+于+宾语。
“于”可译为“向、在、把”等。
如“学于余”(《师说》),句中“于余”为介宾短语,应该移到动词“学”的前面作状语,译为“向我学习”。
如“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句中“于此”为介宾短语,应该移到“复见将军”的前面作状语,译为“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
同类举例如下:①青,取之于蓝(应为“青,于蓝取之”)——《劝学》②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应为“于人主受命,于朝廷议法度而修之”)——《答司马谏议书》③以其无礼于晋(应为“以其于晋无礼”)——《烛之武退秦师》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烛之武退秦师》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应为“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于项羽言曰”)——《鸿门宴》⑥贪于财货(应为“于财货贪”)——《鸿门宴》⑦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应为“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赤壁赋》⑧牧羊于道畔(应为“于道畔牧羊”)——《柳毅传》⑨问者爇香于鼎(应为“问者于鼎爇香”)——《促织》⑩既而得其尸于井(应为“既而于井得其尸”)——《促织》1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应为“苏子与客于赤壁之下泛舟游”)——《赤壁赋》1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应为“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赤壁赋》2.形容词+于+宾语。
“于”可译为“比”。
如“青于蓝”(《劝学》)介宾短语“于蓝”应该移到“青”的前面作状语,译为“比蓼蓝颜色(更)深”。
如“长于臣”(《鸿门宴》)介宾短语“于臣”应该移到“长”的前面作状语,译为“比我长(年纪大)”。
同类举例如下:①师不必贤于弟子(应为“师不必于弟子贤”)——《师说》②虽才高于世(应为“虽才于世高”)——《张衡传》③其势弱于秦(应为“其势于秦弱”)——《六国论》3.动词/形容词+乎+宾语。
状语后置句文言文例子
![状语后置句文言文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fadad93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0.png)
状语后置句文言文例子
以下是 9 条状语后置句文言文例子:
1. “于山顶望之,其景甚美哉!”就好像你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眺望,那景色不就是极其美妙嘛!
2. “以诚心待之,不亦乐乎?”这就好比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别人,难道不开心吗?
3. “与友人游于湖,则心旷神怡也。
”哎呀,就像和朋友在湖边游玩,那心情就会变得特别舒畅啊。
4. “在花丛中笑,岂不快哉!”这不就像是在花丛中欢笑一样,难道不是很快活吗?
5. “于深夜思之,诸多感慨生。
”你想想,在深深的夜里去思考,是不是就会生出好多感慨呀。
6. “向明月诉衷情,何其浪漫也!”就像对着明亮的月亮诉说内心的真情,这是多么浪漫的事儿啊。
7. “于寒冬相拥,温暖倍至兮!”这简直就如同在寒冷的冬天相互拥抱,温暖会加倍呀!
8. “沿小路漫步,悠然自得焉。
”这不就是沿着小路慢悠悠地走,会感到很悠然自得嘛。
9. “至海边观潮,气势磅礴哉!”就如同到海边去看潮水,那气势真是太磅礴啦!
我的观点结论是:状语后置句在文言文中很常见且富有表现力,能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描述的情境和情感,真的很有意思呀!。
状语后置句的例子
![状语后置句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4100145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01.png)
状语后置句的例子
以下是 7 条关于状语后置句的例子:
1. 你看,“我吃饭在食堂”,咱平常不就会这么说嘛!就像我总是会喊着,“我打球在操场”,这多自然呀。
2. 哎呀,“他睡觉在床上”,这句话多熟悉呀,跟“他发呆在窗边”不是一样嘛,都是把地点状语放后面啦。
3. 你想想,“她唱歌在舞台上”,多带感啊!不就跟“她跳舞在舞池中”一样嘛,位置在后头,强调得明明白白。
4. 不是有“小明做作业在书房”嘛,这跟“小红画画在画室”有啥区别呀,不都是状语后置嘛!
5. 那“爷爷下棋在公园”是不是很常见呀?同理呀,“奶奶锻炼在广场”也是这种情况呀。
6. 你听,“我们聊天在咖啡馆”,这多平常,就好比“他们聚会在KTV”一样呀,都是把地点搁在句子后面呢。
7. 哇,“老师讲课在教室里”,这可是每天都能看到的呀,跟“同学们打闹在走廊上”不是一个道理嘛,都是状语后置呀。
我觉得呀,状语后置句在我们生活中真的无处不在,特别常用,让我们说话更生动形象呢!。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倒装句之状语后置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倒装句之状语后置](https://img.taocdn.com/s3/m/0001c41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6d.png)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倒装句之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
《鸿门宴》:“将*战河北,臣战河南。
”“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史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鸿门宴》《史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荀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荀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韩愈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史记》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邶风?静女》《诗经》
况吾与子渔樵于*渚之上。
《赤壁赋》苏轼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苏轼
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
《柳毅传》李朝威命坐于灵虚之下。
《柳毅传》李朝威。
考点12:状语后置句(解析版)
![考点12:状语后置句(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43260d3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c.png)
第十二讲状语后置句一、概述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
这种介词结构放在谓语之后做补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这种现象又称状语后置。
二、知识点讲解1. 用“于”字构成的状语后置例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正常语序应为“公与之乘,于长勺战”,“于长勺”是表示地点的状语,后置在谓语“战”之后。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送东阳马生序》)正常语序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于藏书之家”是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后置在谓语“假借”之后。
2. 用“以”字构成的状语后置“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正常语序为“以当世之事咨臣”,“以当世之事”是表示方式的状语,后置在谓语“咨臣”之后。
三、方法点拨1.判断句式:例如:“下列句子中属于状语后置句的是()A. 何陋之有 B. 战于长勺 C. 马之千里者 D. 吾谁与归”。
答案:B2.翻译句子:要求学生将状语后置句翻译成现代汉语,重点考查对状语后置结构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如:“翻译句子‘相与步于中庭’。
”3.句式分析:分析句子中状语后置的部分,并说明其在句子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比如:“指出‘苛政猛于虎也’这句话中状语后置的部分,并分析其表达的含义。
”4.对比理解:给出两个句子,一个是正常语序,一个是状语后置句,让学生对比理解其语义和表达上的差异。
例如:“比较‘吾与徐公孰美’和‘于徐公,吾孰美’这两个句子的不同。
”四、例题解析1.下列句子中,是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A.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C.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D. 贤能为之用答案:B。
解析:B 选项中“于市朝”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能于市朝谤讥”,在街市上议论。
A 项是判断句;C 项是一般陈述句;D 项是被动句。
2.翻译下列状语后置句。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状语后置的文言文句子(一)
![状语后置的文言文句子(一)](https://img.taocdn.com/s3/m/b5fae0e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4.png)
状语后置的文言文句子(一)状语后置的文言文句子•引子–“状语后置”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句式结构,即状语出现在主句之后。
–这种句式在文言文中非常常见,使用得当可以增加句子的表达力和文采。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状语后置句子的集锦,供您参考和学习。
•描述状语后置–令人震惊的是,这位年轻人竟然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惊喜地发现,他们不仅仅认识,而且还是多年的好友。
–原本以为这是一次无关紧要的聚会,却没想到引发了一系列的变故。
–不得不说,他的勇气和决心真是让人佩服。
•时间状语后置–一眨眼间,他已经成为了一位影响深远的作家。
–他在巴黎待了整整一个月,却一句法语都不会。
–这个来自古代的文物,留传至今,使人们感叹不已。
–大山上的雪花一片接一片地飘落下来。
•地点状语后置–他在这个小岛上度过了两个月,感受到了真正的宁静。
–弯弯曲曲的小巷子里,有着许多美丽而古老的建筑。
–这个城市充满了浪漫而神秘的氛围,吸引着无数游客。
•方式状语后置–他勇敢地迎着大海的浪花,奋力向前。
–他会用各种方法来打动你的心,令你一次次感动。
–尽管他年纪很小,却表现出了极大的智慧。
–紧握着孩子的小手,她一路小跑地穿过马路。
•原因状语后置–父亲的丧失严重打击了他,因此他变得沉默寡言。
–只因为一次巧合,他们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天空突然阴暗了下来,原来是因为大雨即将到来。
•结果状语后置–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终于获得了这份令人艳羡的工作。
–他哭了一场,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结果他们在草原上迷失了方向,不得不走回原路。
•条件状语后置–除非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否则你无法取得成功。
–只要遵守学校规定,你就可以参加这次活动。
–他不愿意付出努力,于是他失去了这个机会。
•目的状语后置–为了更好地生活,他去了大城市寻找更好的机会。
–枯燥的学习生活让他感到疲惫,无法专心学习。
–她每天用功地读书,为的是考上理想的大学。
•态度状语后置–他百般找借口,无法掩饰地表现出了对失败的恐惧。
文言文状语后置句例句
![文言文状语后置句例句](https://img.taocdn.com/s3/m/5c63fc4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3.png)
文言文状语后置句例句1. 文言文状语后置的句子有哪些状语后置也就是介宾短语后置,有很多例句,例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2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3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孔子世家》4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孔子世家》5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孔子世家》6 管仲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管仲列传》7 太子欲图国事于先生也。
《刺客列传》 8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淮阴侯列传》9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10 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六国论》二、介词“以”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古汉语中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翻译时也应该提到前面。
这时,介词“以”一般可理解为把、用。
11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书》12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13 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高祖本纪》14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高祖本纪》15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16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
《孔子世家》17 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賷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滑稽列传》18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
《刺客列传》1、“欲为圣明除弊事,。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莫道不消魂,,。
”(李清照《醉花阴》) 3、“ ,甲光向日金鳞开。
” (李贺《雁门太守行》) 4、“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蝉则千转无穷,。
” (吴均《与朱元思书》)6、《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历来为人们传诵的两句是:,。
7、《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寓情于景是诗句是:, 8、《别云间》中深刻的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亡国之痛十分深沉的诗句是:“ ,!” 9、《水调歌头》中诗句“ ,,。
”到出了世间万事万物不可能永远完美、团圆,人生有聚也有散的自然规律,富含人生哲理。
高中语文文言文状语后置句整理
![高中语文文言文状语后置句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8c00a5d360cba1aa911da3f.png)
WOED格式状语后置句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以其无礼于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佚之狐言于郑伯荆轲刺秦王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常痛于骨髓嘉为先言于秦王燕王拜送于庭使毕使于前鸿门宴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沛公欲王关中。
具告以事。
良曰:“长于臣。
”得复见将军于此。
必修二孔雀东南飞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仕宦于台阁兰亭集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必修三琵琶行“于江湖间转徙”,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句。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句。
歌以赠之。
寡人之于国也申之以孝悌之义。
树之以桑。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劝学青,取之于蓝。
介词结构后置句,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青于蓝。
介词结构后置句,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寒于水。
介词结构后置句,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介词结构后置句,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过秦论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师说而耻学于师。
介宾后置句,介词“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
不拘于时,学于余。
介词结构后置,介词“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
师不必贤于弟子。
介词结构后置,介词“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
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拜送书于庭(于庭拜送书)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结)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臣头今与壁于柱俱碎矣)设九宾于廷(于廷设九宾)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于境上会)会于西河外渑池(于西河外渑池会)君幸于赵王。
2024届高考复习统编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2024届高考复习统编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ffe0a2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1.png)
统编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
但在古汉语里,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由“者”和“也”构成的判断句。
由此变形组合的句式主要有:“……者,……也” “……,……也”“……,……者也”“……者,……”“……者,……者也”几种。
这些句式,也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典型格式。
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陈胜者,阳城人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⑦汝是大家子。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表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如: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无标识的判断句如: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刘豫州王室之胄。
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
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①承前省。
如: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廉颇)大破之。
②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③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④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语文必修一状语后置句
![语文必修一状语后置句](https://img.taocdn.com/s3/m/ac2eb0d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8.png)
语文必修一状语后置句
1.是寡人之过也(……也)邻之厚,君之薄也(……也)因人之力以敝之,不仁(否定判断)
2.状语后置: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应“于晋无礼”;应“于楚贰”)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应“于郑伯言”)若亡郑有益于君(应“于君有益”)夫晋,何厌之有(应“有何厌”。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3.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曰:……敢以(之)烦执事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秦伯)与郑人盟《荆轲刺秦王》
4、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者,……也)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也”表判断)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者”表判断)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所以……者”,“乃……也”表判断,意思是“之所以……,是因为……)2、倒装句见燕使者(于)咸阳宫(应“(于)咸阳宫”见燕使者)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应“(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给贡职如郡县(即“如郡县给贡职”)常痛于骨髓(应“于骨髓常痛”)燕王拜送于庭(应“于庭拜送”)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应“千斤金”和“万家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应“知其事”宾客)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应“侍(于)殿上群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应“如何”)①为之奈何(应“奈何为之”)。
状语后置经典句子
![状语后置经典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234ac79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5.png)
状语后置经典句子1. 昨天他买了一本书放在柜子里。
2. 这件衣服质量不错穿着很舒适。
3. 那个学生昨晚熬夜学习一定很累。
4. 父母要求他回家吃晚饭早些。
5. 老师手把手教他们认真思考问题。
6. 医生仔细为病人检查身体详细。
7. 运动员刻苦训练每天努力不懈。
8. 植物缺水会很快枯死注意浇水。
9. 作业我帮你检查过没有错误。
10. 那首歌我听过很多遍还是很喜欢。
11. 你的忠告我记下来认真思考。
12. 老板的要求我执行好按时完成。
13. 医生定下来的诊断我们接受不讨论。
14. 老师的建议他考虑透彻接受部分。
15. 那个项目我考察详细报告写完。
16. 公司新推出的产品他了解清楚介绍他人。
17. 这次冒险让他难忘终生记取教训。
18. 昨天发生的事故使他惊魂未定。
19. 比赛输了也不要灰心继续努力就会成功。
20. 人生路上跌倒不可怕需要站起来继续向前。
状语后置句的例子现代文
![状语后置句的例子现代文](https://img.taocdn.com/s3/m/db31023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5.png)
状语后置句的例子现代文
以下是 7 条关于状语后置句的例子现代文:
1. 我早上起来,牙都没刷就去看日出啦,“牙都没刷”不就是状语后置嘛,就像这样:我看日出啦,早上起来牙都没刷!
2. 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从来没有退缩过,“遇到困难的时候”放后面就是:他从来没有退缩过,遇到困难的时候!哎呀,多勇敢啊!
3. 她生气的时候,会大声地喊出来,变成:她会大声地喊出来,生气的时候。
你说这情绪得多强烈呀!
4. 小李下班后,总是迫不及待地往家跑,那就是:小李总是迫不及待地往家跑,下班后。
他肯定是着急回家见想见的人吧!
5. 爷爷散步回来,累得直喘气,可以说:爷爷累得直喘气,散步回来。
你想想他得多累呀!
6. 小孩一见到冰淇淋,高兴得手舞足蹈,这不就是:小孩高兴得手舞足蹈,一见到冰淇淋。
那激动的样子是不是就在眼前啦!
7. 我们在海边玩耍的时候,别提多开心了,可以改成:我们别提多开心了,在海边玩耍的时候。
那愉快的场景是不是一下就浮现在脑海里啦!
我的观点结论是:状语后置句在我们的日常表达中很常见呢,会让我们的话语更生动有趣,大家要多多留意和运用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教材状语后置例题总汇
编题:;班级:姓名: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2、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3、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4、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
6、秦王购之金千斤《荆轲刺秦王》
7、秦王拜送于庭《荆轲刺秦王》
8、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刺秦王》
9、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
10、良曰:长于臣。
《鸿门宴》
1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12、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13、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
14、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
15、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16、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1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赤壁赋》
18、相与枕藉乎舟中《赤壁赋》
19、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20、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
2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22、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2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2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25、崛起于阡陌之中《过秦论-贾谊》26、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过秦论-贾谊》
27、生乎吾前《师说》
28、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29、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30、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31、学于余《师说》
32、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33、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34、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35、设九宾于廷《廉颇蔺相如列传》
36、会于西河外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
37、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38、为降虏于蛮夷《苏武传》
39、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苏武传》
40、虽才高于世《张衡传》
41、问征夫以前路《归去来兮辞》
42、农人告余以春及《归去来兮辞》
43、将有事于西畴《归去来兮辞》
44、访风景于崇阿《滕王阁序》
45、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滕王阁序》
46、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47、项王起,饮帐中《项羽之死》
48、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项羽之死》
49、徒步往来山中《方山子传》
50、其势弱于秦《六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