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实验十四、全林分生长模型的构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下一页
2.资料的整理
(1) 资料的整理



首先应进行检查,检查标准地的设置、测定因子、记录是 否符合规定的要求,是否有漏测或漏记因子、数据是否有 误。 将各种调查数据建立计算机数据库,包括各标准地因子库 和每木检尺库,并利用微机分别活立木、枯立木计算标准 地各测树因子:林分年龄(t)、林分平均直径( Dg )、 平均高( H )优势木平均高(HT)、林分断面积 (G/hm2)、株数(N/hm2)、蓄积(M/hm2)、枯损量等。 将所收集的全部标准地数据,大致按4:1(75%和25%)的 比例分成两组独立样本:建模样本和检验样本,分别用于 构建和检验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
上一页wenku.baidu.com
下一页

收集资料前,应拟定计划其内容有:1)确定地域和树种; 2)确定标准地的条件、数量;3)确定标准地调查内容与 方法。
(1)标准地设置 标准地应分布于不同年龄、不同立地和不同密度,其数量 应在200块以上。 (2)测定项目:标准地所需测定项目包括: 1)林分各调查因子:林分年龄(t)、每木检尺, 树高、枝下高、冠幅。建立单木生长模型还需要通过定株 观测,测定每株树木的直径、树高、冠幅、冠长和树木的 相对位置; 2)记载标准地的地形、地势、海拔、植被; 3)做土壤剖面进行土壤调查; 4)详细记载林分经营历史,尤其是间伐次数、间 伐时间及间伐强度等。
上一页 下一页
(3)固定样地和临时样地相结合的综合法



在不同年龄、立地的同类林分中设置一定数量的固定标 准地,每块标准地进行短期(3~5次)重复测定,并结合 临时标准地一次测定结果来建立生长和收获模型。 近30年来,我国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在全国设置了 40多万固定样地,并且各地结合科学研究设置了一些固定 标准地。 此方法比较适合于我国实际,建议采用该方法来建立林 分生长合收获模型。
上一页
下一页

特征因子:此类模型是应用最广泛的模型,其特点是以林分 总体特征指标为基础,即将林分的生长量或收获量作为林分 特征因子如:年龄(A),立地(SI),密度(D)及经营措施等的 函数来预估整个林分的生长和收获量。 这类模型从其形式上并未体现经营措施这一变量,但经营措 施是通过对模型中的其它可控变量(如密度和立地条件)的调 整而间接体现。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增加一些附加的输入变量 (如间伐方案及施肥等)来调整模型的信息。

上一页 下一页

全林分模型又可分为可变密度的生长模型及正常或平均密 度林分的生长模型。林分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就是基于这 四个因子(年龄(A),立地(SI),密度(D)及经营措施)采 用生物统计学方法所构造的数学模型。所以,林分生长量 或收获量预估模型一般表达式为

Y f ( A、SI、SD)
上一页 下一页
(2)临时标准地短期观测法(一次测定法)
在规定的建模地域范围内,分别树种设置大量临时 标准地。临时标准地分布于不同年龄、不同密度和不 同立地条件的林分中,实测林分的各调查因子。 该法提供资料迅速、花费较少,但是不能合理地 反映林木或林分的生长规律和动态信息。
上一页
下一页


建模时将取自不同林分相同立地条件的标准地予 以归类,修匀后作为该立地条件下的林分发育过程。 这样做的结果是人为地将不相关的林分进行了组合 来反映林分生长过程,只能说明实际林分发育过程 的表面现象(平均结果),而很难从本质上揭示林 分生长的内在规律,更甚者会得到错误的结论。 我国固定标准地少,以往多采用此方法。
方法步骤
1. 建模资料的收集
2.资料的整理
3. 可变密度收获模型 4. 实验数据
上一页 下一页
三、模型的相关信息
全林分生长模型:用以描述全林分总量(如断面积、蓄积量)及
平均单株木的生长过程(如平均直径的生长过程)的生长模型称 为全林分生长模型(Whole Stand Model),亦称第一类模型或 全林分模型。
上一页 下一页
实验工具与资料
计算机及其统计软件 (Statistics 6.0)。
大兴安岭东部地区1990年~2000年 复测两次的150块兴安落叶松固定 标准地数据(文件名LYSDT.xls)。
上一页 下一页
三、模型的相关信息
概念
可变密度 生长模型
全林分生长 模型
分类及特点
特征因子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方法步骤
1. 建模资料的收集
构建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所需资料的收集方
法,根据收集资料时标准地性质的不同可有 一下三种方法:
(1)固定标准地长期观测法
对某一树种(组)、某一地域分别不同年龄(t)、不同 密度(SD)、不同立地条件(SI)设置符合要求的规定标准地, 按一定间隔期(一般未5或10年)进行重复测定,一直到主 伐为止,从而获得单木和林分准确的生长过程数据。这是建 模收集数据的最佳方法,但这种方法所需时间太长、花费高,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基本上无法采用这种方法。
式中:Y——林分每公顷的生长量或收获量, A——林分年龄; SI——地位指数或其它立地质量指标; SD——林分密度指标。
上一页
下一页

以林分密度为主要自变量反映平均单株木或林分总体的生 长量和收获量动态的模型,称为可变密度的全林分模型。 林分密度常用林分断面积(G)、每公顷株数(N)、林分 密度指数(SDI)、树冠竞争因子(CCF)等来表示。 可变密度的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可以预估各种密度林分的 生长过程,所以它是合理经营林分的有效工具。由于林分 密度随林分年龄而变化,并且林分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又比较复杂。对于林分生长过程,很难找出一个形式简单 的模型进行准确地描述。 通常采用先拟合含林分密度自变量的林分收获量方程,再 依此导出相应的林分生长量方程。但是,随着全林分模型 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模型系统中同时包含林分生长模型和 收获模型,并保证了模型所预估的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的 一致性。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实验
创新性实验
主要内容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工具与资料 三、模型的相关信息 四、建模的方法步骤 五、思考题 六、实验报告
上一页 下一页
实验目的
1.掌握用多元 回归技术建立 全林分生长模型 的方法
2.掌握用微机 编制林分可变密 度收获表的方法
3.理解全林分 模型的特点及 林分生长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