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英文化的大众化
浅谈艺术大众化与精英化的关系
浅谈艺术大众化与精英化的关系
艺术大众化与精英化是指一类文化走向大众多元化,让更多人喜欢并尝试;另一类文化则精英化,专业性强,不容易普及。
艺术大众化与精英化的关系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既可以并存,互不干扰,也可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再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就会得到更加完整的答案。
首先,艺术大众化与精英化错综复杂地影响着艺术本身的发展,并构成一种新
的趋势。
在艺术大众化的影响下,传统的艺术创作会向普通大众情感化,丰富了表达手段,让更多人认可艺术创作,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也更多,从而形成一种群体艺术文化市场的欢聚;精英化的艺术让艺术的发展更具层次感,促使更多相关从业者深入繁琐,争取更严谨的、更有技巧的表达。
其次,通过艺术大众化与精英化,艺术事业能够实现多元发展。
精英化的艺术
市场构成了一个有利环境,让艺术家得到专业的认可,从而增加了艺术价值,以及完善的促销渠道;而且精英化的艺术的宣传,也是推广艺术大众化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将他们二者结合,才能使艺术真正的走进大众的视野,才能落实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最后,应该凸显的是,艺术大众化与精英化同时将存在,各自发挥自身的作用。
在文化多元化的形势下,精英艺术和大众艺术都彼此存在不同等级的相互依赖,而这也是推动艺术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适时丰富艺术内容,创新传播形式,在覆盖不同层次的艺术消费者的前提下构筑艺术文化的统一标准,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艺术文化的多元发展,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的目标。
浅谈精英文化的大众化
浅谈精英文化的大众化浅谈精英文化的大众化摘要:当前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大众文化喧嚣繁华,精英文化呈现出“水土不服”的状态,由此而来的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失衡状态和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向下的问题不断呈现。
为构建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精英文化的大众化势在必行。
关键词: 精英文化大众化现实意义“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
”[1]一、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在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下,可以将文化笼统地分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精英文化是与大众文化相对立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关于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定义也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
例如,国内学者邹广文认为,精英文化是知识分子阶层中的人文科技知识分子创造、传播和分享的文化。
西方社会评论家列维斯认为,精英文化以受教育程度或文化素质较高的少数知识分子或文化人为受众,旨在表达他们的审美趣味、价值判断和社会责任的文化。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精英文化就是指一定社会的知识分子所精心创造、传播和分享的文化。
”[2]“精英”一词在《辞海》(1989年版)有解释说:“指社会上具有卓越才能或身居上层并有影响作用的杰出人物。
与一般天才与优秀人才不同,在一定社会里得到高度的评价和合法化的地位,并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有联系。
因其散布预各行各业,从而可窥测社会分层现象。
”我认为,精英文化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精英文化是指一定社会中的先进阶层(主要是知识分子阶层)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精英文化主要是指精神层面的,由知识分子所创造、传播并分享的文化。
狭义的精神文化更强调一种高层次精神追求,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和引导价值。
而大众文化则是指由普通民众所创造、传播并分享的文化。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分别具有以下特征:精英文化具有精英性或学术性、严谨性、社会性、引导性以及传播范围的有限性,而大众文化更多的表现为平民性和通俗性、随意性、娱乐性、迎合性以及传播范围的广泛性。
自古以来,文化就有雅俗之分,但是“雅文化”并不是精英文化的专属名一些学术味、文化味浓的节目火爆荧屏,和它们放下架子,主动照顾大众的需求密切相关。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近年来,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与传播变得愈发重要。
在这一进程中,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相互影响、融合与传播不断深化,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本文将从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定义、现状和融合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定义。
精英文化通常是指一种知识、修养、技艺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化,它通常由精英阶层所创造和传承,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权威和影响力。
而大众文化则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广泛传播的文化,它通常表现为大众艺术、大众娱乐等形式,具有亲民性和大众性。
传统上,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常常被看作是两种互相对立的文化形态,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和分野。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全球化的发展,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变得愈发模糊,二者开始相互渗透和融合。
在当今社会,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日益多样化,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使得精英文化的传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精英文化的诸多元素也开始被积极地融入到大众文化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风格。
一些高雅艺术形式如古典音乐、艺术画廊等,开始采用更加亲民、大众化的传播方式,使得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和享受到精英文化的魅力。
一些精英文化的内容也被引入到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中,打破了传统的文化壁垒,促进了文化的多元融合。
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过程中,多种传播方式和渠道被广泛应用。
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可以通过定期的专题节目、专栏报道等形式,向大众传播和普及精英文化的知识和艺术。
新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又为精英文化的传播和融合提供了更为广泛和立体的平台。
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不少精英文化的内容得以被传播和普及,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在当今社会,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融合传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精英文化通常指的是少数人所拥有的高端文化,包括一些高端艺术、文学作品,以及高雅的生活方式等;而大众文化则是指大众群体普遍流行的文化,包括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等。
在过去,这两种文化之间似乎存在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但如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化的进程,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融合传播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话题。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的表达形式、传播渠道以及受众群体上。
精英文化通常以高档的文学作品、艺术展览、音乐会等形式呈现,这些文化产品往往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够理解和欣赏。
而大众文化则更注重通俗性和大众化,通过流行的音乐、电影等形式来吸引大众受众。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传播渠道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精英文化主要通过一些高端的文化平台,如博物馆、音乐厅等来进行传播;而大众文化则更多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进行传播。
这种差异使得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在传播上存在着天然的隔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增多,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融合传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密切,这使得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差异逐渐被打破。
随着信息化的进程,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人们获取文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
这使得不同层次的文化产品更加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同时也为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更多可能。
对于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我们既应该充分认识到其积极意义,又不能忽视其挑战和问题。
从积极意义来看,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能够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交流。
这也有利于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融合传播需要克服文化认知差异、传播渠道差异等问题,这需要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是社会中两个重要的文化群体。
精英文化是指高雅文化,是少数人拥有并传承的文化,具有知识性和专业性。
大众文化是指广泛流行于社会大众之间的文化,具有普及性和娱乐性。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传播技术的发展,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逐渐开始融合传播,互相影响,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融合传播,首先表现在内容上的互动和交流。
传统上,精英文化往往是通过精英阶层传统的方式来传播,如学院教育、艺术展览等,而大众文化则是通过大众媒体如电视、电影、音乐等来传播。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到精英文化的内容,如在线教育、文化论坛等。
同样,精英文化也可以通过大众媒体来传播,如精英的参与真人秀节目、网络直播等。
这种内容上的互动和交流,使得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边界变得模糊,双方的文化也相互渗透。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融合传播还表现在受众的参与上。
在传统的传播方式中,精英文化的受众主要是精英阶层,因为只有他们具备相关知识和背景才能够理解和欣赏精英文化。
而大众文化的受众则是广泛的社会大众,无需特殊的知识和背景,即可参与。
在融合传播的过程中,这一区分变得模糊。
精英文化通过大众媒体的传播,吸引了更多的大众受众,而大众文化也开始受到了精英阶层的青睐。
这种受众参与的拓展,使得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和普及。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还表现在文化形态的转变上。
传统上,精英文化往往以严肃、正统的形式出现,如经典音乐、文学作品等。
而大众文化则更加注重娱乐性和流行性,如流行音乐、流行电影等。
但是随着融合传播的发展,这种区分已经变得模糊。
精英文化开始融入大众文化,出现了更加娱乐化的表达方式,如音乐会融入流行元素、文学作品改编成流行影视作品等。
而大众文化也开始注重品质和知识,出现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如纪录片的兴起、社会新闻的深度报道等。
这种文化形态的转变,使得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互相借力,共同推动文化的发展。
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
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摘要:人类进入近代以来,主流文化由代表着政治权利和少数精英的精英文化逐渐向以广大市井小民为载体并服务于民众的大众文化过渡。
由于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传统实用主义、工具主义思想的影响,大众文化迅猛发展,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高品位的都市平民文化,加速了近代化的进程。
这一过渡说明整体文明程度在提高,是文化的世俗化,但不是文化的低级化,是更高层次的文化启蒙。
关键词:大众文化精英文化大众传媒实用主义近代社会,总的说,是一个变革中的社会。
当这个客观世界处于一切皆变的过程中时,就要求人们重新来处理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重新树立与客观世界相协调的观念体系――文化。
文化关注的主要是人类改造自然世界和主体世界的成果,偏重于观念形态,是形而上的结晶体;社会则不仅关注改造世界的结果,也重视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是形而下的实体。
而社会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心理取向和情感情绪又都凝聚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
文化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思想。
思想只有转变成情感,得到深子都网罗到统治者的麾下,致使精英文化受政治的影响非常大,统治者为了便于控制民众,往往将政治化的部分精英文化通过提倡、鼓励甚至是强制的形式加以普及,使之成为大众文化;其次是因为精英文化的载体――知识分子往往掌握大量文化知识,见多识广,并且对新事物的敏感度较强,容易发现异质文化的优点并加以传播,而大众文化往往是从精英文化那里认识了异质文化并加以吸收。
另一方面,大众文化又不完全依附于精英文化,有自己独立的特性。
第一,大众文化具有多样性。
它涵括了大部分的社会文化,尤其是一些世俗因素,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这些往往是精英文化中较少包含的。
第二,大众文化的影响面较广。
大众文化关注的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即最基本的生理、心理需求,因而它最容易被大多数人所认识,也最容易影响大多数人。
由此可见,大众文化的载体众多,其影响面也更广。
精英文化的衰落与大众文化的兴起
精英文化的衰落与大众文化的兴起一、概述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形态与内涵也在不断地演变与更新。
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精英文化,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大众文化则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当今社会的文化主流。
作为一种高度专业化、学术化的文化形态,曾长期被视为社会文化的精英与典范。
它强调文化的深度、广度和创新性,是知识分子、艺术家等社会精英阶层的精神寄托与追求。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冲击下,精英文化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如门槛过高、受众面窄、传播渠道有限等,导致其影响力逐渐减弱。
与此大众文化以其通俗易懂、轻松愉悦的特点,迅速占领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大众文化涵盖了影视、音乐、网络文学、综艺节目等多种形式,以其广泛的传播渠道和强大的吸引力,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
大众文化的兴起,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多样化需求,也体现了社会文化的民主化、多元化趋势。
精英文化的衰落与大众文化的兴起,是当今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并不意味着精英文化将完全消失或被取代,而是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与大众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我们也需要警惕大众文化的过度商业化、娱乐化倾向,保持文化的深度与内涵,推动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
1.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定义与特点顾名思义,是指由社会精英阶层所创造、传承和享受的一种文化形态。
它通常具有高度的专业性、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旨在满足精英阶层对于知识、艺术和精神层面的追求。
精英文化往往承载着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使命,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众文化则是一种以广大民众为主要受众的文化形态。
它强调通俗性、娱乐性和消费性,旨在满足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
大众文化通常具有广泛的传播渠道和多样的表现形式,如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网络小说等,这些文化产品以其通俗易懂、轻松愉悦的特点深受大众喜爱。
精英文化注重深度与内涵,追求独特性和创新性,而大众文化则更注重广度与普及,追求流行性和商业性。
对精英文化大众化的解读——以《百家讲坛》为例
学 术 专 著 无 人 问 津 。 无论 从 哪个 领 域看 ,
偏 移 ; 讲 人 也 由杨 振 宁 、 肇 中等 科 学 主 丁 泰 斗 向 易 中 天 、 心 武 、 正 昆 等 文 化 生 刘 金
活 “ 学 大 师 ” 化 : 众 也 由 “ 育 金 字 讲 转 受 教
塔 ” 端 向底 端 初 中文 化 水 平 以 上 的 人 们 顶
想 学 说 。 长 时 间 成 为镜 头 中人 并不 能 保 但
传 播 者 , 此其 传 播 方 式 和社 会 大 众 有 很 因
大 的距 离 。基 本 没 有 进人 大众 的视 野 . 进
而 造 成 了一 种 社 会 大 众 和 社 会 小 众 知 识
分 子 之 间 的 断层 。 比如 我 们 的 民 族 精英 文 化 —— 京 剧 、 剧 等 已濒 临 灭 绝 : 学 研 越 国
诸 多 限制 。 因此 , 们 看 到 《 家讲 坛 》 我 百 表
现得通俗易懂 , 至模式呆板 , 甚 缺乏 思 想 。 不 是 进 入 《 家讲 坛 》 学 者 缺 乏思 想 , 百 的 而 是 节 目制 片人 阉割 了学 者们 的思 想 。 筛选 机 制— — 重 学问 , 思 想 。 百 家 轻 《 讲 坛 》 理念 和机 制 其 实 对 思 想 型 的 学 者 的 天 然 地 进行 着 某 种 排 斥 。由于转 型之 后 的 《 家讲 坛》 重 历 史 故 事 的讲 述 、 重 传 百 注 注
究 被 外 文 研 究 远 远地 压 在 了下 面 : 英 的 精
定 位 . 果 因为 收 视 率 等 原 因 经 过 了 三 次 结 改版 , 内容 历 经 了 由“ 系列 专 辑 ” 宽 泛 零 到 散 节 目的 转 变 : 术 性 、 业 性 向 大 众 化 学 专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1. 引言1.1 概述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是两种在传播领域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文化形态。
精英文化强调高雅、深刻、精英化的特点,通常由一些哲学家、学者、艺术家等精英群体来产生和传播;而大众文化则侧重于大众化、普及化、通俗化的特点,是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冲突,但也有着互相融合、相互影响的可能。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是指在传播过程中将两者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旨在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使两种文化形态相互渗透、相互交流,形成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不仅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可以拓展传播的范围和深度,丰富人们的文化体验,推动社会进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传播手段的多样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将进一步拓展,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2 意义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融合传播可以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通过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相互融合,可以打破传统的壁垒和界限,使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畅通和和谐。
这有助于提升社会整体文化水平,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融合传播可以拓宽文化的传播渠道和方式,让更多的人受益和参与其中。
精英文化通常受限于少数人的掌控和传播,而大众文化更多地体现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文化表达中。
将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进行融合传播,可以让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加全面和广泛,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不同层次和风格的文化精品。
2. 正文2.1 定义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它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精英文化通常指的是一种高度精致、独特、具有高文化水准的文化形态,它通常代表着社会上的一些权威性、高度学识和社会地位较高的群体所持有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标准。
精英文化往往包括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高雅文化领域的内容,以及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审美的追求。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1. 引言1.1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定义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精英文化是指那些由社会上位者或优秀人士所创造或代表的文化形式,它通常被认为是高贵、优雅、深奥的。
而大众文化是指广泛传播、普遍接受的文化形式,它通常是平民化、通俗化的。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传播的普及和社会交往的频繁,两者开始逐渐融合。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影响,不仅丰富了文化形式,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不仅仅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现象,更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趋势。
在这种趋势下,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文化传播的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文化形式,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诸多因素。
不同的传播渠道、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都会对融合过程产生影响。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对于理解融合传播的规律和特点至关重要。
只有深入分析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评估融合传播的效果,探讨其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与意义。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它成为了现代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
通过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与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传播的规律性与特点,探讨文化传播的发展趋势,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探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融合传播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二者之间存在着交织与冲突。
精英文化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化品质和认同度,而大众文化则更易被广泛接受和传播。
研究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融合传播的意义在于促进两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
研究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融合传播可以促进文化的创新和更新。
精英文化往往代表着传统与精英阶层的审美和观念,而大众文化则更具现代性和大众化特点。
精英文化借传媒走向大众
百 清 育 频 道 的 “ 家讲 坛 ”和 凤 凰 卫 视 学 基 础 知 识 》 在 清 新 活 泼 方 面堪 称
代 表 ,节 目在 精 英 阶 层 引 起 极 大 反
\
响 ,在 大 众 当 中 也 引 起 不 小 的 震 动 。 学 术 精 英 加 盟媒 体 ,在 提 升 媒 体 文 化 内涵 的 同 时 ,也 必将 为 精 英
循 环 。要 实现 精 英 文 化 与 大 众 文 化
的联 姻 , 播 、 视 、 刊 、 纸 、 广 电 期 报 图
念 ,通 俗 的 学 术 著 作 在 图书 出版 界 保 持 着 旺 盛 的 生 命 力 和 良好 的 出版 势 头 。云 南教 育 出版 社 提 出并 实践
着 “ 术 著 作 通俗 化 ”的 出版 理 念 , 学
文 化 走 向 大众 开 辟 崭 新 的途 径 。 其 次 ,一 些 学 术 刊 物 开 始 贴 近 大众 。 有 的 学 术 刊 物 上 设 计 的 栏 目和 刊
载 的 文 章 出现 了较 大 的 变 化 ,最 明 显 的 变 化 是 写 法 呆 板 的 纯 理 论 性
社 会 的 知 识 分 子 所 精 心 创 造 并 在 知 识 分 子 阶 层 中盛 行 的 文 化 。一 个
陕 西 省社 会科 学 院 主 办 的《 西 部 》 新
刻 意 追 求“ 意 新 、 立 文笔 活 、 幅 短 、 篇
大众
可读 性 强 ” 在 促 进 精 英 文化 走 向大 ,
众 方 面迈 出 了可 喜 的一 步 。 次 , 再 学 术 著 作 出 现 了通 俗 化 趋 向 , 学 术著 作 通 俗 化 已成 为 一 种 崭 新 的 出版 理
民 族 文 化 水 平 的 高 低 ,主 要取 决 于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虽然看似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和受众群体,但在当今社会,二者的融合传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趋势。
精英文化通常被视为高雅、深奥的文化,其传播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学术界和文化界的精英群体;而大众文化则强调通俗、流行的文化形式,其受众群体是广大民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传播手段的多样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融合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本文将就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进行探讨,分析其特点和意义,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在传统媒体时代,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进行。
这种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传播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灵活。
知名文化学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与大众进行互动,将高雅的文化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出去;大众通过参与线上线下的文化活动,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精英文化,从而促进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融合。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具有创新性和包容性。
传统的精英文化往往被视为门户紧闭的象牙塔,其传播方式也更多局限于学术研究、文化展览等形式。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精英文化拥抱互联网和新媒体,积极利用新的传播手段与大众进行互动。
艺术家可以通过VR技术将艺术作品展现在互联网上,大众可以不出家门就能欣赏到高水平的艺术作品;知名学者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学术讲座,让更多的人受益。
这种创新的传播方式不仅将高雅的精英文化呈现在大众面前,还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促进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具有促进文化自信和软实力的作用。
精英文化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其传播可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精英文化指的是少数人所拥有的高雅、专业的文化知识和艺术品位,而大众文化则是普罗大众所喜欢和接受的大众化、通俗化的文化形式。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是指将高雅的文化元素与大众文化元素相结合,使其能够被更多的普罗大众所接受和欣赏。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它可以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精英文化往往以其高雅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被少数人所接触和欣赏,而大众文化则更加接地气,贴近普罗大众的生活。
通过将两者结合起来,既满足了高雅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使其能够更广泛地传播和影响更多的人。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也可以推动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在传统的精英文化中,艺术作品往往是由专业人士创作和欣赏的,而大众文化则更加注重大众的需求和喜好。
通过将两者相结合,可以促使艺术家更加关注观众的需求和反馈,从而推动艺术作品向更加深入和广泛的方向发展,满足不同群体的审美需求。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也有利于培养和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传统的大众文化中,普罗大众往往追求的是一种简单易懂和娱乐性强的文化形式,但这样的文化往往缺乏深度和内涵。
通过与精英文化相结合,可以引导人们走向更高层次、更丰富多样的艺术和文化形式,培养人们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审美能力。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差异较大,如何将两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并不容易。
由于大众文化的普及化和商业化,一些艺术形式和作品往往被过度商业化和低俗化,使其失去了原有的内涵和品质,这也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播是一项复杂而有意义的工作。
通过将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不仅可以推动文化的多元化和发展,也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提升文化素养。
要促使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真正融合,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和欣赏融合传播的文化形式。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论文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论文1丹布朗小说中的精英文化一般认为,精英文化是由知识分子所创造和传播的文化,包括高级文化和高雅文化。
这两种文化在丹布朗的每一部小说中都有所体现。
其中,高级文化在丹布朗的小说中包括科学、密码学、符号学、算数学等。
就科学而言,有《天使与魔鬼》中贯穿始末的反物质,有《失落的秘符》里提及的意念科学,还有《地狱》中涉及的生殖细胞遗传修饰技术等等一系列平日里不为广大民众所熟知的科学知识。
不同于大众文化的表征化和浅显化,这些科学知识有复杂的理论系统支撑,并不容易为一般人所接受和掌握。
而丹布朗的小说涉及的也仅仅这种高级文化中极其细微的一角,就好似一大片被冰封住的湖面,丹布朗仅仅砸开了一个极小的洞,但里面透出来的亮光已足以引发外面的人对陌生领域的好奇和向往。
高雅文化在丹布朗的小说中也是非常常见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各种艺术作品在小说中的多次出现。
如在《达芬奇密码》中多次涉及的画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的微笑》,在《地狱》中出现的波提切利的《地狱图》、瓦萨里的《马西阿诺之战》和丹多洛的《三圣像》等。
在某些作品中,艺术甚至成为了小说的一条主要线索,串联着整个情节的发展。
如在《达芬奇密码》中达芬奇的画作和在《地狱》中但丁的文学作品《神曲》,都是贯穿全文的情节线索。
此外,音乐、建筑艺术、文学作品等元素都为丹布朗的小说蒙上了一层浓厚的高雅文化的色彩。
不同于通俗文化对短暂的流行性的追求,高雅文化历来重视永恒的审美价值,将高雅文化置于通俗小说中无疑增添了小说的美学效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精英文化就明显地呈现出一种衰弱的状态。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主义的盛行推动了大众文化的急速发展,但在这种蓬勃的发展之势中,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大众文化需要的是发展而不是泛滥,因而在其发展的同时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便是如何规范大众文化的发展。
精英文化因其深刻性和严肃性,对大众文化的浅薄性和嬉笑性无疑是一种最好的反拨。
谈话节目《十三邀》中精英文化的大众路线构建——从节目主持人许知远谈起
2023/12上谈话节目《十三邀》中精英文化的大众路线构建———从节目主持人许知远谈起阴安纬摘要:访谈节目《十三邀》以许知远带着偏见看世界这样的视角切入,来与访谈对象进行对谈。
作为一名知识型主持人,许知远身上贴有精英的标签,访谈对象大多数也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谈论的内容大多都是关于历史关于时代的,如此阳春白雪式的节目却颇受大众喜爱,这得益于节目实现了精英文化的大众化表达。
关键词:谈话节目《十三邀》精英文化大众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开始忽略人文思想的存在,走向娱乐化,许多带有“精英”标签的节目收视率低下,尤其谈话节目,如《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老牌节目也逐渐式微。
随着网络的发展,许多网络谈话节目开始兴起,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截至目前,谈话节目《十三邀》自开播以来,从第一季做到第七季,七季节目评分平均达到8.7分,节目评分呈上升趋势,第五季、第七季达到9分以上。
除此之外,《十三邀》的全网总播放量超13亿,而节目也集结成书,并且《十三邀3:我们都在给大问题做注脚》一书被评为豆瓣2021年度高分图书第四名,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多条推文阅读量达到10万+。
“确切地说,精英文化是知识分子阶层中的人文科技知识分子创造、传播和分享的文化,‘精英’是指社会为其设置专门职业或特殊身份的知识生产传播应用者。
”[1]《十三邀》由知识分子许知远为节目主持人,而节目访谈对象多数是各领域的成功人士,如顶流明星、著名诗人作家和音乐家等。
可见,《十三邀》这档谈话节目可以说是对精英文化的呈现。
这样的精英文化却出乎意料地得到高度评价,与节目中精英展现出的反差与节目的真实性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节目《十三邀》以的真实性为落脚点,从主持人、访谈对象两类精英者呈现出真实的“笨拙”;用受众生活的日常环境构建心理认同;直面精英的个人焦虑、迷失和困惑三个方面打破精英人士与普通大众的隔阂,使精英成为众人,肯定众人,引发大众的思考并消解大众的焦虑,给予精英文化新的关注和思考。
精英文化的大众化传播路径探析
精英文化的大众化传播路径探析作者:万莹来源:《声屏世界》2014年第12期由央视综合频道与上海唯众影视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的前两季在央视综合频道深夜跨零点时段拿下了最高0.47%的收视率,创造了这一时段的最高收视纪录。
笔者认为成功的一大主因是一种的成功运作模式:精英文化大众化传播。
《开讲啦》运作模式分析:精英文化大众化在中国,精英文化一直是“经典”和“主流”的传承者,总是承担着社会教化、树立价值典范的社会责任。
但是,正是因为这种精神使得其传播的内容、方式和一般的社会大众有很大的距离。
进入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技术不断推进及媒介符号大规模复制和生产直接促使的是大众文化繁荣发展。
大众文化具有世俗性、娱乐化和狂欢化等特征,对于象征着权威和经典的精英文化具有天然的解构欲望和消解功能,对于普通大众也有着天然的亲和力,极易被接受。
大众文化的喧哗繁荣与精英文化偏安一隅的强烈反差由此形成。
精英文化需要立足甚至产生一定影响就必须改变其俯视众生的姿态,寻找适合平民的表达方式,即精英文化大众化道路。
《开讲啦》是这一道路实践较为成功的代表。
具体来看,《开讲啦》以大众化的道路来传播精英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精英文化内容的保留。
《开讲啦》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嘉宾,分享他们对于生活的感悟,讲述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以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启迪和心灵的滋养。
《开讲啦》节目内容传达的是一种精英文化。
首先,演讲嘉宾选取精英化。
《开讲啦》邀请的演讲嘉宾有艺术家、企业家、政治家、科学家等,年龄段从60年代出生到80年代出生跨度较大,职业来自各行各业,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翘楚,这些人是当下知识经济社会中“精英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当下社会的“话语权”,对社会的发展方向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节目内容精英化。
无论是王石、董明珠分享的企业发展智慧,还是郎朗、王力宏展现艺术的美丽与恢弘,又或是沙祖康、范徐泰丽传达的政治睿智与气节,节目所传达的都是这些精英阶层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及人生追求。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文化表征
内容提要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中国加入了WTO,全球文化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化传播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张力作用下逐渐形成了新的意识形态: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
随即人文视野中的当代中国文化表现取向成为广受注目的焦点。
大众文化传播所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世俗性事件,让人们关注当下的生活,在参与或接受大众文化传播时获得的是一种快乐的体验而非冷静的反思。
精英文化传播作为一种旨在进行教化、引导、规范社会大众道德伦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文化类型,它始终执行着分析现实、探索未来的功能,引导人们走向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是精英文化传播的主导文化精神。
本文在分析这两种文化的关系定位后,从表达方式、内容取向及社会影响三方面进行在传媒的表现分析,最终得出精英文化“大众化”或者说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兼容乃至融合,将成为一种趋势的结论.关键词大众精英文化差别一、本文背景文化,在《辞海》(1989年版)中的解释为:“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文化定位与读者定位是紧密相联的。
文化层次越高,文化沟坎就越高,适应读者的面就越窄;文化层次越低,文化沟坎就越低,适应读者的面也越宽。
清代刘献廷的《广阳杂记》中将社会的文化分为两大类:诗、乐、书、春秋、易、礼,为上层社会的“雅”文化;而百姓的唱歌、看戏、看小说、听说书、信占卜、祀神鬼,为下层民间的“俗”文化。
由此,文化也很自然的有了“俗"、“雅"之分,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
“大众"是因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的出现而形成的,泛指住在城市的本国公民.所谓大众文化,便是指城市的大众文化,是城市大众所接受的文化.而“精英"一词在《辞海》(1989年版)有解释说:“指社会上具有卓越才能或身居上层地位并有影响作用的杰出人物。
与一般天才和优秀人才不同,在一定社会里得到高度的评价和合法化的地位,并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有联系.因其散布于各行各业,从而可窥测社会分层现象."宋代大文人苏轼在《乞校正奏议札子》中写到:“聚古今之精英,鉴治乱之龟鉴”,把“精英”释为“精华”。
谈谈你对大众 精英审美范畴的理解 举例说明
谈谈你对大众精英审美范畴的理解举例说明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同是作为文化形态,我们愿意看到的是文化能够对人们发生积极向上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无论是大众文化的精英化还是精英文化的大众化,二者的相互融合和渗透过程是不断地在发生的。
大众文化,顾名思义,是大众的文化,即反映着最大多数人的文化心理和取向,具有最为广泛的群众性的文化。
大众文化是普通民众所创造并欣赏的而非庙堂的一种普及文化;是广受众人欢迎或者众人喜好的文化;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面向工农兵的文化。
在当代,大众文化还包含以电子高新科技为传播媒介的,在时间和事件上同步的全球化的文化。
精英文化,是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草根文化、山寨文化相对立而产生的文化现象。
不适应嘈杂的物质社会,它是人们内心渴求却常常被世俗生存需求驱逐时才能感悟到的,它是在人们静心思索或遭遇物质失利而需要情感慰藉时才冉冉上升。
国内学者邹广文认为,精英文化是知识分子阶层中的人文科技知识分子创造、传播和分享的文化。
西方社会评论家列维斯认为,精英文化以受教育程度或文化素质较高的少数知识分子或文化人为受众,旨在表达他们的审美趣味、价值判断和社会责任的文化。
按他们的解释,精英文化当是知识分子及其精英们创造及传播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是呈螺旋形的态势出现的。
两千多年来,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二者时而有严格的分野,时而又会有机地融合;有时是此起彼伏,有时又是此伏彼起。
如果没有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争鸣,如果没有先秦两汉的文化传承,就不会出现唐代百花盛开的文化局面,也就难以形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总是在此起彼伏、此伏彼起的交锋中发展着。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相比,属于一种浅层次的文化。
大众文化从历史发展中看。
是一种文化的提升。
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思考,这种历史性进步也导致了文化的泛化,文化成为一种可复制的、唾手可得的东西,是一种平面性的、无深度感的、无深刻含义的东西。
化干戈为玉帛——浅议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
化可能会被赋予不同的层次。我国古代有很多文化作 品, 在当时可能被认为是低俗的文化 , 但是现在却认为 是 文化传 统 , 高雅 的 民族 文 化 。古 代遗 留下来 很 多 是 残酷 的刑 具 , 当时 看来是 粗鲁野 蛮 的 , 现 在却被 在 但是 赋予文化遗产珍藏于博物馆 。像话剧 , 曾经是平 民化、 大众化的文化 , 而现在却是只有“ 精英” 才能欣赏到的 文 化形式 了 。还 有 我 国很 多 的地 方 戏 , 民 间 已经开 在 始 消亡 , 如今 已经 成 为 了 “ 物 馆 艺 术 ” 博 。再 比如 , 在 1 纪和 2 9世 O世 纪 初 的 中 国 , 刊 杂 志 和 其 他 大众 传 报 播工具是精英文化 , 然而在今天却是大众文化 ; 意大利 歌 剧在如 今美 国和 中 国都 是 精英 文 化 , 然在 意 大 利却 是 大众 文 化 。正 如 中 国政 法 大 学 李 德 顺 教 授 认 为 , “ 雅 俗 ’ 身是 对 文化 现 象 品 位 的一 种 描 述 和判 断 , ‘ 本 它 以文化 产 品和文 化行 为 的质 量为 中心 , 不 是对 文 并 化 主体 ( 英 或大众 ) 精 的界 定 , 不应 该将 二 者 轻易 地等
口 杨 雪
(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01) 10 8
[ 摘
要] 一直 以来 , 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 的关 系是/ 4 争论 的焦 点。通 常情况 下, ,f -] 人们很 容易把“ 大众 文
化” 低俗” “ 与“ 、 精英文化” 高雅” 同起来表 述。同是作 为文化 形态 , 与“ 等 大众文化与精 英文化相 当于是文化 穿上 了不 同的外衣, 从而影响着各 自的特定人群。 实际上 , 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往往是 交融 、 互动甚至不断置换 的, 归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精英文化的大众化摘要:当前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大众文化喧嚣繁华,精英文化呈现出“水土不服”的状态,由此而来的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失衡状态和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向下的问题不断呈现。
为构建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精英文化的大众化势在必行。
关键词: 精英文化大众化现实意义“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
”[1]一、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在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下,可以将文化笼统地分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精英文化是与大众文化相对立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关于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定义也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
例如,国内学者邹广文认为,精英文化是知识分子阶层中的人文科技知识分子创造、传播和分享的文化。
西方社会评论家列维斯认为,精英文化以受教育程度或文化素质较高的少数知识分子或文化人为受众,旨在表达他们的审美趣味、价值判断和社会责任的文化。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精英文化就是指一定社会的知识分子所精心创造、传播和分享的文化。
”[2]“精英”一词在《辞海》(1989年版)有解释说:“指社会上具有卓越才能或身居上层并有影响作用的杰出人物。
与一般天才与优秀人才不同,在一定社会里得到高度的评价和合法化的地位,并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有联系。
因其散布预各行各业,从而可窥测社会分层现象。
”我认为,精英文化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精英文化是指一定社会中的先进阶层(主要是知识分子阶层)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精英文化主要是指精神层面的,由知识分子所创造、传播并分享的文化。
狭义的精神文化更强调一种高层次精神追求,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和引导价值。
而大众文化则是指由普通民众所创造、传播并分享的文化。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分别具有以下特征:精英文化具有精英性或学术性、严谨性、社会性、引导性以及传播范围的有限性,而大众文化更多的表现为平民性和通俗性、随意性、娱乐性、迎合性以及传播范围的广泛性。
自古以来,文化就有雅俗之分,但是“雅文化”并不是精英文化的专属名词,同样地“俗文化”也不是大众文化的专利名称。
对于“雅、俗”与“精英、大众”之间的联系,要做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与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
不论是大众文化还是精英文化,都有自己的“俗”和“雅”,都存在着由低至高、由浅入深、从粗到精的发展提高问题。
例如,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水浒传》、《西游记》等来自民间的小说,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的中的瑰宝;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文艺复兴时期属于通俗文化,到了现在被尊为经典之作。
当然也有很多当年视作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现在却成为了文化糟粕而被抛弃。
当然,这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是紧密相连的。
我们要摒弃简单地以文化主体或文化受众为标准来区分雅俗文化,把精英文化与“雅”、大众文化与“俗”对应起来的陈腐观念。
但是,也不得指出,随着文化的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大众文化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发展趋势。
例如平民文化、草根文化、山寨文化、甚至恶搞文化都在其中。
尤其是现在盛行一时的恶搞文化,使得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流于低俗。
大众文化是老百姓的通俗文化,是最直接地取材于群众生活的文化。
人民大众是大众文化产生与发展的沃土,因此,避免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中的低俗化,同样是文化大繁荣的一项艰巨任务。
二、精英文化的大众化之路(一)精英文化大众化的原因首先,毛泽东同志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有过阐述,他指出文艺工作者的中心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这个问题本来是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列宁所早已解决了的。
列宁还在一九五0就已着重指出过,我们的文艺应该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
”[3]而在当前消费社会的大背景下,大众文化的喧哗繁荣与精英文化偏安一隅形成强烈反差,由此而来的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失衡状态和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向下的问题不断呈现。
精英文化的大面积失守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整体上看则呈现出一种“水土不服”的状态。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比具有更强的教育价值和引导价值,承担者社会教化、树立价值典范的社会责任。
精英文化偏安一隅的现状,必将使其社会功能及文化责任大为削弱。
面对这种状况,精英文化的大众化是一种必然趋势。
其次,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使我国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越来越多的文化受众已进入到中等收入者的阵营,其文化需求也必将随之提高。
另外,我国国民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加大,国民整体素质不断改善,人们的吸收、消化功能也将会得到不断提高,精英文化就会被更多的民众接受和认可,精英文化大众化或者说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兼容乃至融合,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二)精英文化大众化的路径精英文化曲高和寡,大众文化平易近人。
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他们只是当前社会文化环境下两种不同形态的文化表现。
如何使得精英文化保持其精英追求的同时,又能做到平易近人,更具有普遍性,更体现大众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
1、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类的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其中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其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因此,精英文化要坚持“从群众来”,从群众生活中取材,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等一系列的深加工,提炼精华,用于改造社会。
坚持“从群众中来”尤为重要,之后更为重要的是“到群众中去”。
科学理论的最终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它的伟大作用不在于它是科学理论,而在于这个理论回到了实践当中,用于指导实践,改造社会,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检验和发展自己。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精英文化也要坚持这个基本原理。
精英文化的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什么叫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
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
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絮叨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4]因此,精英文化应该借用大众文化动活泼、为受众所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借助通俗易懂的文本,直接倡导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理想,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众的审美需要,同时引导大众文化走向一定的审美超越。
“刻意地追求形式上的精英,有时往往会固步自封甚至顾此失彼,今年来一些学术味、文化味浓的节目火爆荧屏,和它们放下架子,主动照顾大众的需求密切相关。
学者喻国明在评价《百家讲坛》时明说,‘我想到一个词叫做雅俗共赏,现在理解雅和俗是两个词,我理解雅俗是一个词,跟恶俗相对应,包含着高雅的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又为社会普遍享用的文化产品就叫雅俗。
……把高雅的文化通达社会的时候,关键就在于突破两种文化形式之间的壁垒,就像女子十二乐坊打破了表演艺术和演奏艺术的壁垒,就形成了新的表达方式等等。
”[5]2、坚持提高指导下的普及,保持精英文化的相对独立性,避免低俗化在当前社会文化环境下,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已经在众多层面相互浸染、重叠和变通。
要使精英文化大众化的过程避免低俗化就必须坚持提高指导下的普及,保持精英文化的相对独立发展空间。
精英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用于大众传媒的方式,精英文化完全可以尝试以其“原始”的风貌,略加“修饰”登上荧屏,使受众能够有机会真实地感受精英文化的魅力。
在精英文化大众化的过程中,应高度警惕低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侵蚀,要保持精英文化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
不仅精英文化现在有普及的可能,而且广大受众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如果普及一直维持在一个水平上,一个月、一年、两年……都不改变,那么普及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坚持提高指导下的普及,使精英文化得到广泛传播与分享的同时,也逐步改善大众文化受市场化的商品本性和商业原则的制约和操纵而使其价值取向流于低俗的现状。
三、精英文化大众化的现实意义第一,精英文化的大众化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表现。
衡量一个社会先进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文化的普及程度,文化与社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互为对方发展的表征。
精英文化注重精神意义的价值追求,它承载着社会的责任感,承载着人类的良知,起到引导社会发展方向的功能,起到提升民族精神的作用,更具特别的价值和意义。
精英文化的大众化能够逐步剔除大众文化中的糟粕,保存大众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建构一个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第二,精英文化的大众化有利于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消费文化的大背景下,受市场化的商品本性和商业原则的制约和操纵,大众文化为了逢迎和取媚社会以及大众群体,其价值取向更倾向于娱乐性,甚至流于低俗化。
例如,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火爆登场后,各地类似的娱乐节目也纷纷呈现,如,江苏台的“非常周末”、浙江台的“假日总动员”、广东台的“欢乐有约”等。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模式,即漂亮主持+当红明星+捧场观众,节目形式不离搞笑+贫嘴+起哄。
但这种消遣和娱乐只是一种精神的松弛、释放,而不是精神的追求。
更有甚者,开始恶搞红色经典和英雄人物,在社会上刮起一阵歪风邪气。
例如,小英雄潘冬子成了“富家子弟”,其父成了“地产大鳄”潘石屹;《雷锋的初恋》硬要给雷锋安上不伦不类的初恋情节,经典作品《林海雪原》中的英雄人物杨子荣被改编的匪气十足……这些恶搞文化把红色经典糟蹋的低俗下流、面目全非。
恶搞文化的出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严重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当然,社会也呈现出许多经营文化大众化的典范,例如,由张艺谋导演的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方式将中国几千年来优秀的文化及精华充分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让人们充分感受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心灵的震撼。
这才是我们的文化所应具有的价值取向,精英文化的大众化,才能更好地发挥精英文化的社会功能及社会责任,改变恶搞文化对大众文化取向的冲击,从而引导人们往更高的层次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精英文化的大众化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在其大众化的过程中要高度警惕低俗文化的侵蚀,提升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促使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向着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1][3]《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第854页,人民出版社,1991,6.[2] 韩大强.《大众文化的狂欢与精英文化身份的焦虑》[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2.[4]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第851页,人民出版社,1991,6[5] 宋研.《精英文化的大众化之路》[J],媒介与文化,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