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模拟试题附解析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二高考模拟试题(附解析)

历史必修二高考模拟试题(附解析)

历史必修二高考模拟试题1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①私田开始出现②农业产量的提高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④小农经济逐步形成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逐步形成,推动农业的发展。

“公元前6世纪”是春秋时期,这时井田制存在,在井田制下,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所以①私田开始出现是错误的。

答案:D2.明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加派丝织品,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甚。

由于派织数量远远超出官营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方织染局为了完成任务,便纷纷实行“机户领织”制度。

这是一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生产的“加工订货”的生产形式。

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 ( )A.民营手工业占据主要地位B.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解析:注意对材料中民间机户生产的“加工订货”的理解,这应该属于计工受值的生产方式,本质上属于资本主义形式的生产方式,因此D正确。

3.《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

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

”该材料说明唐朝( ) A.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水陆交通B.重视发展国内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C.交通的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D.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解析:由材料信息“旁通巴汉,前指闽越……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可知唐朝交通四通八达,“交货往还,昧旦永日”反映商贸往来频繁,正是发达的交通推动商贸发展,D为正确理解。

A“政府重视”材料无法体现,B不符合唐朝史实,同时材料也未体现,C对材料理解片面,“天下诸津”包含内河和海运。

故A、B、C排除。

答案:D4.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用(因)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历史必修二高考模拟题带解析答案)

历史必修二高考模拟题带解析答案)

历史必修二最新高考模拟题带解析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月份月考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17·湖南郴州一模·2)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又认为“是故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治薄,则国家之治寡。

故大人之务,将在众贤而已。

”该思想属于()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2.(2017·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高三选考适应性考试·2)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思想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下列言论与此同属一派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3.(2017·广东佛山顺德高三10月适应性考试·24)面对社会疾病,孔子从不向神灵祷告。

他主张“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君子言有物,行有格,此以生不可夺志,死不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之;精知,略而行之”。

由此可见,孔子()A.拒绝祷告是由于他不相信鬼神存在 B.主张尊敬神灵的同时尽量保持距离C.认为用实际行动更能推动社会进步 D.明确否认神灵祷告对社会的推动性4.(2017·四川绵阳一模·24)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

这反映了道家()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 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 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5.(2017·广东惠州二模·27)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要实现对道的全面认识,就必须要全面观察事物,并亲身实践然后进行考核验证。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模拟复习试卷I(含答案解析版)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模拟复习试卷I(含答案解析版)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模拟复习试卷I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1.受益于科技革新力量的推动,一批又一批新兴产业总能在战胜重大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孕育和成长,并以其特有的生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力量。

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孕育和成长出的新兴产业有()A.棉纺织、蒸汽机车制造等产业B.电气、石油、汽车制造等产业C.计算机制造、航天技术等产业D.互联网经济、金融服务等产业2.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两次高潮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政府的支持B.有利的国际环境C.社会性质的改变D.民族独立的实现3.“这可能被认为是奇谈,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吗?但这丝毫也不是奇谈,而是经济上完全无可争辩的事实。

”最先“使奇谈变为事实”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罗斯福新政D.改革开放4.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D.美元逐渐升值5.一个欧洲人谈及其在美国的见闻时说:“这种地方真令人难以置信:这里有工人的帐篷营,尤其是还有无数在建铁路的护路工……此外还有缠作一团的电报和电话线缆,错综复杂的在建电力铁路线延伸至看不到边际的遥远城镇。

”他描述的这一现象最早发生于()A. 17世纪末B. 18世纪末C. 19世纪初D. 20 世纪初6.“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

……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

”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应该包括()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③机器工厂的出现④海外市场的扩大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从旧式婚礼与新式文明婚礼两幅图片可以看出,我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在()①服饰的变化②发式的变化③礼仪的变化④缠足的变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1949年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演变经历了“鼓励发展——根本改造——有益补充——共同发展”的曲折过程,其中“有益补充”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C.计划经济退出中国舞台D.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9.与中国一起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是()①中国台北②中国香港③中国澳门④韩国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拥有土地的农民“有权自由经营、买卖和出租”。

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1.据古籍记载,夏、商、周三朝不断有接待“四夷”的活动,如“夏后即位七年,于夷来宾”“少康即位三年,方夷来宾”。

周朝还专门设立“象胥”这一职官,负责接待四方使节和诸侯宾客,“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谕说焉,以和亲之”。

上述现象表明()A.中央王朝严密控制了边疆地区B.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逐步完善C.中原王朝注重与周边民族交流D.各民族之间实现了和谐融洽2.汉王朝以孝治天下,并把孝纳入官吏选举制度之中,成为个人社会评价的重要依据。

士大夫能持服三年者,身价倍增,如铫期为父服丧三年,乡里称之;如果遇丧不奔,往往身败名裂,如元帝时陈汤“父死不奔丧”,为司隶校尉弹劾而下狱。

这说明当时()A.治国理念影响社会风气B.选官制度存在严重弊端C.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D.民众道德水平普遍提升3.《诗经》中有关于商周时期“千耦其耘”“十干维耦”之类对大规模集体耕作状况的描述。

形成这种劳动状况的根源在于()A.井田制下的农业生产需要B.农具简陋生产技术落后C.征收赋税征发徭役的需要D.铁犁牛耕推动经济发展4.根据《松江府志》记载:“(明朝中后期)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

”这反映了此时松江地区()A.家庭纺织业的商品化B.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C.雇佣关系的普遍出现D.纺织技术的重大改进5.12~13世纪,欧洲诞生了众多大学,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在这些中世纪大学中,设置最多的专业是法律,学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是律师。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国民法律意识迅速提升 B.商业革命影响显著C.世俗教权突破政治束缚D.城市经济趋于活跃6.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

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战国时代的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也认为:“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这反映()A.诸子思想出现相互交融B.统一具有一定社会基础C.中央集权得到普遍认可D.战乱催生专制主义思想2.(4分)王莽改革时“言必称三代,事必据《周礼》”一部《周礼》几乎是王莽新政的蓝本。

例如王莽依据周礼实行王田制,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男丁8 口以下之家占田超过一井(九百亩)者,分余田给邻里乡党,结果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这说明()A.周礼已不再具有现实价值B.王莽已具有超越时代的经济思想C.地主土地所有制遭到破坏D.生产关系调整应适应生产力水平3.(4分)如图反映的是元朝的漕运和海运路线图,据图可推知()A.南北经济差异导致长途贸易兴盛B.全国主要财赋集中在江南C.蒙元政府开始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北方经济相对于南方更具优势4.(4分)明成祖在位时,选拔一些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

从此,形成一个常设的秘书咨询机构,俗称“内阁”,主要工作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

到了清朝,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的文书了。

内阁职能变化说明()A.内阁制度威胁皇权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中枢机构发生异变D.内阁失去存在意义5.(4分)《时报》于1911 年11 月、12 月登载了《女子军》、《金戒指助军饷》、《女子革命军赴前敌》几幅纪事画。

这些画作反映出()A.媒体注重宣传保护女性的权利B.政治革命使女性平等地位确立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6.(4分)1920 年5 月以后,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劳动者》、《劳动音》、《劳动界》等刊物,《劳动音》的创刊宗旨中指出“要排除那帮不劳动而食的人,阐明真理,增进一般劳动同胞的知识,研究些方法以指导一般劳动同胞的进行,以解决这不公平的事情,改良社会的组织”这些刊物的创办说明()A.五四推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社会主流思想出现变革C.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D.中共成立的条件已成熟7.(4分)1954 年12 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直属国务院。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二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二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二答案一、选择题1.答:B。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2.答:D。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创作的著名政治宣言。

3.答:A。

拉丁美洲解放斗争的先驱者是西班牙殖民地的白人克里奥尔人。

4.答:C。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性质最复杂的一次农民起义战争。

5.答: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之一。

6.答:C。

我国地下革命战争的主要特点是以农民为主体、游击战为主要战斗形式。

7.答:D。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

8.答:A。

1945年的波茨坦会议后,中国出席的国际会议是《开罗宣言》的正式批准会。

9.答:C。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转折。

10.答:B。

洛可可艺术是法国五帝国时期出现的一种装饰风格。

二、判断题1.答:错误。

克伦威尔是英国共和时期的领袖,不是摩尔人。

2.答:正确。

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革命在该国发端。

3.答:错误。

第一次工业革命走向成熟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4.答:正确。

《美洲独立宣言》的核心理念是民族自决。

5.答:错误。

《法国宪法大纲》确立了法国大革命的基本原则。

6.答:错误。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紫阳军和洪秀全的忠王府并不是同一支军队。

7.答:正确。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长距离的战略性撤退。

8.答:正确。

越南战争结束于1975年,标志着越南实现统一。

9.答:错误。

波茨坦会议结束后,苏联、美英等四国军事代表会议被称为波茨坦会议的作战委员会。

10.答:错误。

解放战争赢得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政府成立新中国。

三、简答题1.答: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矛盾的运动,这一理论被称为辩证唯物主义。

2.答:法国大革命主张自由、平等、博爱,这三项原则被称为法国大革命的三大口号。

3.答:第一次五次反囧运动中,党的主要权力机构是兢中央政治局。

4.答: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现象,标志着各国经济的相互渗透。

2020届湖南省高三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必修2)(解析版)

2020届湖南省高三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必修2)(解析版)

2020届湖南省高三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必修2)(解析版)―、选择题1.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

它们铸造于A. 原始社会B. 商周时期C. 秦汉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铸造的繁荣时期。

商代的司母戊鼎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商代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大,而且质量高。

著名的商代四羊方尊,便是这高超铸造技术的物证。

四羊方尊高58.3厘米,重34.5公斤,是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

故选B。

青铜器在原始社会开始出现,排除A;秦汉时期代表是丝绸,排除C;隋唐时期代表是瓷器,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器【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部门众多,手工业产品精美,技术精湛,深受世界各个国家的欢迎,成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象征,尤其是丝绸,瓷器,青铜器等最具世界影响力。

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涉及纺织,制瓷和金属铸造技术等手工业部门,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准确识记是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

2.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这表明作者主张A. 自由贸易B. 重农抑商C. 农商并重D. 闭关锁国【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题中的“本”、“末”分别指农业、工商业;“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明显是对“背本而趋末”的反对,所以指主张重农抑商。

故B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详解】3.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 刀耕火种B. 个体经营C. 石器锄耕D. 铁犁牛耕【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故选D;AC是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排除;个体经营是管理方式,不是耕作方式,排除B。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联系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

4.电视剧《乔家大院》艺术的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明末清初,徐光启等开明士大夫通过译书的方式陆续把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这对我国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蔡元培曾评价说“文定(即徐光启)所介绍之西学范围颇广,数学、天文、历法、地理、水法、农学、火器,无一不切于实用,而为科学之先导。

”当时这些士大夫热衷于传播西方近代科技的主要原因A.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B.反清复明势力不断壮大C.对理学空疏之风的不拥D.进步思想成为主流思潮2.有学者用“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来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历史事件。

对该学者评述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A.其倡导者的思想极其守旧B.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C.其尝试完全排斥西方文化D.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3.古代雅典的很多哲学家了解到各种政治体制、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

他们发现,在一个地方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物,在另一个地方却可能被认为大逆不道、荒谬绝伦;反之亦然。

在此背景下产生的观念是A.“轮番而治”B.“法律至上”C.“美德即知识”D.“人是万物的尺度”4.启蒙思想家曾这样解释“自由”: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东西,就意味着“自由”。

这里的“法律”是指A.符合自然权利的立法B.政府制定的法律文件C.一切本国的成文法典D.所有成文、非成文法律5.“他们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的作用,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夺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他们”的作品A.强调对自然真实客观的刻画B.着重于描绘自然的刹那景象C.抒发对理想世界的强烈追求D.表现了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一位画家说:“我们正在寻求一种建立在根本法则之上的艺术,一种将治好时代的疯狂症的艺术。

高考历史专题汇编与解析模拟试题2必修2

高考历史专题汇编与解析模拟试题2必修2

高考历史专题汇编与分析模拟试题2必修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共 0 分)1.( 2011 年 4 月肇庆市二模15 题)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拥有代表性。

1875—1895、1896— 1911、 1912— 1913、1914 — 1918 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公司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

此中1914-1918 年应是A.0.55个B.2.5个C.3个D.4.6个2.( 2011年 1月湛江市高三模拟6题)右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构造表示图”,此中迈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第一步的是()A.①B.②C.③D.④3.( 2011 年 3 月广州市一模16 题) 1903 年 2 月,蒋百里在《民族主义论》中写到:“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

”“制造派”是指()A .地主阶级固执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财产阶级维新派D.财产阶级革命派4.( 2011 年高考广东文综15 题)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可是伯爵,其他百战元勋,竟有望男爵而不行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立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创举”反应了A.资本主义的萌芽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爵位制度的创建D.封建君主专制的增强5.( 2011 年 1 月汕尾市高三调研 6 题)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采集了一则资料:民国某年 1 月至 8 月, 1 美元同当时中国钱币的兑换比价从17.8 万元上涨至1108.8 万元。

据此可推测()A.该现象发生在公民政府展开的“公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B.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由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增值D.资料反应的现象严重失实,不行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6.( 2011 年 1 月江门市高三调研 5 题)有学者以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有学者以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后还不了然失败的原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假如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试题及答案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试题及答案在学习完必修二的历史内容后,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如何来复习课本的知识,其实做份相应的历史试题对我们的帮助是很大的,能有效巩固好知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A.铁农具B.铁器牛耕C.曲辕犁D.筒车2、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B.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3、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4、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

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A.做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B.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C.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很小D.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5、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也有人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

这主要反映出古代中国A.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制瓷和丝织属于家庭手工业D.英国人大量贩卖瓷器和丝绸6、“夜市喧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中描绘的城市现象最早出现在A.西汉B.隋唐C.北宋D.元朝7、有位学者写了一部关于宋代商业发展的专著,不适合作为这本专著名称的是A.《商帮的兴衰》B.《晨曦中的汴河》C.《坊墙倒塌以后》D.《草市饮食大全》8、《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右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9、小波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模拟复习试卷II(含答案解析版)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模拟复习试卷II(含答案解析版)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模拟复习试卷II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1.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翻车的演变,这个过程体现了()A.经济形态的变革B.耕作方式的变化C.工具材质的革新D.灌溉动力的改变2.下图是《俄国(苏联)实力发展曲线图》。

图中1935~1975年,苏联实力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原有的工业基础和能源储备都比较雄厚B.历次经济体制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C.加强了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控制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人民币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加入IMF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

IMF建立的依据是()A.雅尔塔协议B.布雷顿森林协定C.关贸总协定D.多哈会议决议4.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B.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D.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5.罗斯福提出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也就是说,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

为实现上述主张,新政采取的措施是()①建立社会保障制度②推行以工代赈③发放紧急救济资金④整顿财政金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读下表。

从《北宋商税情况简表》中不能直接得出的信息有()表:北宋商税情况简表①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改善②抑商政策被废弃③商税是政府主要收入来源④商业经济发展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7.“私通外夷,已有禁例。

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货之半。

”(《明宣宗实录》)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①明朝前期私人海外贸易已有一定规模②“海禁”政策根源于私人海外贸易的兴盛③明朝前期严格禁止所有的对外贸易④海外贸易的丰厚回报使官民铤而走险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①②④8.不同的经济模式折射出不同经济学派的经济学说。

历史必修二高考模拟题带解析答案

历史必修二高考模拟题带解析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17·湖南郴州一模·2)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又认为“是故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治薄,则国家之治寡。

故大人之务,将在众贤而已。

”该思想属于( ) A.墨家B.儒家C.法家D.道家2.(2017·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高三选考适应性考试·2)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思想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下列言论与此同属一派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3.(2017·广东佛山顺德高三10月适应性考试·24)面对社会疾病,孔子从不向神灵祷告。

他主张“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君子言有物,行有格,此以生不可夺志,死不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之;精知,略而行之”。

由此可见,孔子( ) A.拒绝祷告是由于他不相信鬼神存在B.主张尊敬神灵的同时尽量保持距离C.认为用实际行动更能推动社会进步D.明确否认神灵祷告对社会的推动性4.(2017·四川绵阳一模·24)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

这反映了道家( )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5.(2017·广东惠州二模·27)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要实现对道的全面认识,就必须要全面观察事物,并亲身实践然后进行考核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模拟试题1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①私田开始出现②农业产量的提高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④小农经济逐步形成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逐步形成,推动农业的发展。

“公元前6世纪”是春秋时期,这时井田制存在,在井田制下,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所以①私田开始出现是错误的。

答案:D2.明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加派丝织品,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甚。

由于派织数量远远超出官营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方织染局为了完成任务,便纷纷实行“机户领织”制度。

这是一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生产的“加工订货”的生产形式。

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 ( )A.民营手工业占据主要地位B.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解析:注意对材料中民间机户生产的“加工订货”的理解,这应该属于计工受值的生产方式,本质上属于资本主义形式的生产方式,因此D正确。

3.《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

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

”该材料说明唐朝( ) A.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水陆交通B.重视发展国内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C.交通的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D.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解析:由材料信息“旁通巴汉,前指闽越……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可知唐朝交通四通八达,“交货往还,昧旦永日”反映商贸往来频繁,正是发达的交通推动商贸发展,D为正确理解。

A“政府重视”材料无法体现,B不符合唐朝史实,同时材料也未体现,C对材料理解片面,“天下诸津”包含内河和海运。

故A、B、C排除。

答案:D4.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用(因)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据此推断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是( ) A.商业容易脱贫致富,是本业B.农业不如工业,工业不如商业C.西汉重农抑商任重道远D.商业虽然为末业,但有助于百姓脱贫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

“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反映了司马迁从民生的角度出发,对发展工商业的肯定和支持。

答案:D5 据不完全统计,1500年以后欧洲市场上的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以及非洲的象牙等奢侈品价格比以前上涨了5倍,不仅如此,连一些基本的生活品(尤其是粮食)的价格也是飞速增长。

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这里有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这种现象( )A.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了国际贸易B.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C.增加生产成本,阻碍了经济发展D.表明西欧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500年以后,欧洲商品价格上涨,尤其是“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结合所学知识,这是指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使大量贵重金属流入欧洲,导致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

答案:B6.2015·安徽联考《十六世纪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中写道:“1566年8月尼德兰爆发了反对天主教会的圣像破坏运动。

1567年春运动遭镇压。

同年8月,国王腓力二世派阿尔发为尼德兰总督,血腥镇压尼德兰革命者,并推行新的税制。

尼德兰人民在南方密林中,组成森林乞丐游击队;在北方沿海,组成海上乞丐游击队,英勇反抗的殖民暴政。

”该材料的,应该填( ) A.葡萄牙B.西班牙C.荷兰D.英国解析:16世纪后期,尼德兰普遍兴起反对西班牙统治的斗争,1581年摆脱了西班牙统治的尼德兰北部七省成立“联省共和国”,称荷兰共和国。

因此,本题中代表的应该是西班牙。

答案:B7.2015·江西联考“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

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如果引用这段材料,最适合作为下列哪一论题的论据 ( )A.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论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C.论英国何以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D.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答案:D8.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 A.工人运动的兴起B.城乡差别的扩大C.经济危机的发生D.垄断现象的出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结合材料信息“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指的就是社会发展与大众利益的关系。

就1759年来说,主要是为了防止工人运动的兴起,提醒要注意提高工人阶级的待遇。

答案:A9 据统计,英国工业增长率,1820年后长期维持在3%以上,但在1880年却下降为2%,1890年更下降为1%;对工业的投资率也由1850年的将近8%,下降为1914年的不到5%;在对外贸易中,出口增长缓慢,进口却急剧增加。

下面对英国经济变化分析最准确的是( )A.英国推行垄断资本主义政策的结果B.英国向殖民地大量倾销商品的结果C.英国对第二次工业革命采取消极态度的结果D.英国经济受到美、德经济竞争的结果解析:材料中的时间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期,工业增长率、出口、进口的变化,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状况,由这些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此时英国国内工业发展缓慢的现实,综合分析选C。

答案:C10 有学者描述近代中国经济状况时说“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

对上述表述理解准确的是 ( )A.形成了有层次的南北经济差异分布带B.反映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别C.出现了农牧工彼此封闭相互排斥状态D.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决定了经济分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理解能力。

题干的要求是描述近代中国经济状况,因此要抓住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分析,材料中所说的第一、二、三世界实际是说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故选B。

答案:B11.下图展示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程,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图中B出现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有关B.图中C—D出现的最主要影响是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C.图中D—E出现的外因是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图中G—H出现的内因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解析: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中,这与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1912~1919年)有关,B错误,符合题意。

B点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A正确;D—E段为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时期,C正确;G—H段为抗战时期,D正确。

答案:B12.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8月,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

据此可推断该现象( ) A.发生在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B.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C.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解析:本题考查民国时期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国通货膨胀十分严重,该情景发生在解放战争后期的国统区。

严重的通货膨胀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C13.为了吸取苏联经济建设中的教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

……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

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

”可见“教训”是( )A.生产过剩,市场狭小B.忽视民主与法制C.重视积累,忽视消费D.片面发展重工业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主张适当调整工资、集体福利,反映了对消费的重视,这是由于吸取了苏联模式中重视积累、忽视消费的教训。

答案:C14 1957年7月31日,《浙南大众报》发文说:“‘包产到户’现在虽然已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桶,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抱着狐狸精当美女’,恋恋不舍。

”上述材料说明 ( )A.文章极力宣传人民公社化运动B.“包产到户”不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要求C.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D.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解析:“包产到户”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尝试,由题干内容来看,《浙南大众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还有人对“包产到户”持肯定态度,反映了两种不同意见的交锋。

答案:C15 有研究人员作了《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下图显示了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它说明( )A.安徽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非常适合国情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遭受严重的挫折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调整完善解析:题目材料中56%的人认为新时期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总体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也就是说,家庭联产承包制需要不断的调整完善。

答案:D16 1982年,中央在温州开展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运动,即“八大王事件”。

温州第一批成功的个体户,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遭到整肃。

这一行动对民众中刚刚涌动的致富热情,无疑是致命一击。

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视察南方之后,“投机倒把”这个词没人提了,而“下海”等词汇流行开来。

这说明( )A.领导人的言行是经济发展风向标B.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邓小平视察南方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解析:“投机倒把”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下海”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词汇的变化体现的是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答案:B17.某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几个并列的栏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