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困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贫困问题的思考

姓名:李婷学号:2014050122 班级:教育学一班

一、贫困的根源

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贫乏的综合现象。因此,贫困的根源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外部结构造成的不平等,一部分来源于内部文化,即贫困文化产生的有别于主流文化的一种生活方式。

就外部结构来讲,不论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冲突学派的观点,都认为不平等是造成贫困的根源,要么是社会政策导致的不平等,要么是群体间利益争夺,大致利益不均站产生的不平等,使得部分群体的资源短缺,再加之容易发生灾害的自然环境、偏远闭塞的地理位置,于是部分地区社会发展跟不上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人民社会物质生活匮乏,经济贫困也就出现了。然而,几乎结构的方方面面都能引起和制造贫困,结构的调整却不能真正解决贫困。原因何在?因为贫困群体的内部固有文化也是贫困的根源(或者说是维持贫困的根源)。

人类学家刘易斯首先提出了“贫困文化”的概念,即贫困群体在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反应,并且内化为一种习惯和传统文化,它的特点是对自然的屈就感、听天由命、对主流社会价值体系的怀疑等。在这种贫困文化的熏染下,形成一种低水平的经济均衡,并在贫困地区一直延续。

以我国为例,当前,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为贫困地区专项投入的资金、政策也不在少数。但为何贫困地区依然贫困?我想是由于“贫困文化”的影响,因为这些群体被其固有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所束缚,安于现状,害怕冒险使得他们总是与财富失之交臂。饭馆那些由贫转富的人,无不是有着进去的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

因此,贫困的根源不仅在于结构造成的不平等,还在于贫困文化产生的固有生活方式及观念。结构的不平等与贫困文化二者相互影响,导致贫困仍旧存在。基于我国现状,我认为,贫困文化这一影响因素更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

二、社会教育工作的介入

贫困的根源产生于结构与文化的相互作用,因此,社会教育工作应多角度、多途径不断渗透和介入,助力扶贫。

首先社会教育工作应以需求为导向,动态评估,为人们提供有用的资源,提高贫困地区人们参与社会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其次,社会教育工作内容应以发展

生计为主要目标,通过各类项目介入扶贫工作。最后,社会教育工作应拓宽视野,链接资源,逐渐使贫困地区扶贫动力由外部转为内部,保证其良好、长远的发展。具体来讲,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宣传

社会教育工作首先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时事政策、先进的生产方式、技术等内容,首先打开人们的眼界,拓宽人们的视野,使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了解可利用的各项资源,激发其脱离贫困的内在动力和主动性。

2.法制教育

贫困群体多集中在偏远边区,伴生着较高的文盲率,整体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程度较低。一般来讲,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意识较薄弱,不善利用法律武器,以至于不能很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社会教育工作应该帮助贫困地区人们学习法律方面的知识,开展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使他们懂法、守法、用法,共同建设法治国家与社会。

3.职业教育

针对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社会教育工作者应该有针对性、层次性的为其提供职业教育。结合本地资源与特色,帮助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并进行学习,开展农、林、牧、副、渔等实用性教育内容活动。通过提高劳动者自身的素质带动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领贫困地区人民通过劳动获得经济效益,提高生活水平。

4.信息技术教育

结合当代“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信息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关键要素。社会教育工作可以适当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帮助人们掌握获取信息以及辨别信息的能力,使人们正确认识且合理应用信息技术。通过强大的网络平台,帮助贫困地区人民走出内部闭塞空间,对外宣传自我,同时引进与学习外界优良成果,帮助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贫困本来就是老大难问题,消除它自然有着许多不易与艰难。社会教育工作不仅需要有信心和决心,还要有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通过与其他机构、单位多方面、多途径、多手段的通力合作,帮助贫困地区与人民早日脱贫,过上小康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