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代汉语是指与现代汉语相对的汉族人民群众的语言,汉

代以前,也就是古华夏族人民的语言。2.汉语的古代汉语

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文言文一个是古白话文。3.文言

文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

代用这种语面语写成的作品的语言。4.古白话文是指六朝

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5.东汉许慎在《说

文解字》中把篆文形体分析归类概括出540 个部首,部首

标示着该部字的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6.按部首编排的字

书,在古代收字最多的是《康熙字典》,现代收字最多的是

《汉语大字典》。7.《康熙字典》运用了三种注音法,即反

切法,直音法,叶音法,其中叶音法是应当否定的注音法。

8.《尔雅》释义的体例有两类:把许多相同的词放在一起、

在下面作一个总括的解释 / 把内容有关的一类词放在一

起,而分别解释。9.专门讨论文言虚词的工具书影响较大

的有:清刘淇著的《助字辨略》、清王引之著的《经传释词》、近人杨树达编的《词诠》、近人裴学海编的《古书虚字集释》、近人张相编的《诗词曲语辞汇释》主要研究唐宋元明几个

朝代的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辞。10.清阮元主编的《经籍

纂诂》是专门收纂唐代以前的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11.

第一部语源学词典是刘熙(东汉)编著的《释名》。12.《四

库全书总目提要》简称《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最大的一

部解题书目。13.《中国丛书综录》, 上海图书馆编。它著

录了全国41个主要图书馆所藏古代丛书,与之配套的是欧

阳清的《中国丛书综录补要》。14.二十四史中记载书目的

“志”叫艺文志或经籍志。 15. 叶绍钧(叶圣陶)主编的《十

三经索引》是专供查检十三经语句出处的工具书。16.《说

文解字》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17.古汉语

中“再”一般用作数词,而现代汉语中则用作副词。18.

“宁”、“岂”、“巨”作为语气副词主要表示反问语气,相

当于现代的难道(或“怎么”、“竟”)。19.古汉语中和表示

肯定的应答之词“然”相对应的否定副词是否,表示否定

判断的副词是非。20.古汉语中,常见的表示祈使的否定副

词有勿、毋、无、莫(四词任选其二)等。1为什么说《古

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注意了词义的辨析?,2,说明象形和指

事,象形和会意,指事和会意,会意和形声之间的主要区

别,并举例说明。答:【象形】:就是造字时,用描摹客观

实体的外形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方法。如“日、月、水、山”等【指事】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些指示性符

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指事的字例如:上下、一、二、

三、四、末、亦、本【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

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

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

会意字。①异体会意字:用不同的字组成。如“武”,从

戈从止。②同体会意字用相同的字组成。如“从”,表示两人前后相随、“比”,表示两人接近并立。【形声】用义符(形旁)和音符(声旁)组合起来的造字方法。例如“众、灶、涉、安、家、囚、臭、尖、尘”等字; 3辨析古代汉语同义词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答:利用文言作品中的语言环境进行比较;利用辞书和古注书中的词义解释进行分析;比较各自的反义词是发现同义词之间差异的重要途径4汉语副词同现代汉语副词在语法功能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是什么?5,什么是用典?用典从形式和内容上分哪几类?举例说明?6,什么叫互文互文见义的主要特点有哪些?1,《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译:梁惠王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道:)“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孔子说过:‘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该会断子绝孙吧!’这是因为木俑土偶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这样尚且不可,)那又怎么能让百姓们饥饿而死呢?”2,《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译: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

理。”3,《史记·淮阴侯列传》:“夫听者,事之侯也;计者,事之机也;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鲜矣。听不失一二者,不可乱以言;计不失本末者,不可纷以辞。夫随厮养之役者,失万乘之权;守儋(担)石之禄者,阙卿相之位。故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毫厘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故曰: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孟贲之孤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瘖聋之指麾也。”译:取意见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决策失误而能够长治久安的人,实在少有。听取意见很少判断失误的人,就不能用花言巧语去惑乱他;计谋筹划周到不本末倒置的人,就不能用花言巧语去扰乱他。甘愿做劈柴喂马差事的人,就会失掉争取万乘之国权柄的机会;安心微薄俸禄的人,就得不到公卿宰相的高位。所以办事坚决是聪明人果断的表现,犹豫不决是办事情的祸害。专在细小的事情上用心思,就会丢掉天下的大事,有判断是非的智慧,决定后又不敢冒然行动,这是所有事情的祸根。所以俗话说:“猛虎犹豫不能决断,不如黄蜂、蝎子用毒刺去螫;骏马徘徊不前,不如劣马安然慢步;勇士孟贲狐疑不定,不如凡夫俗子,决心实干,以求达到目的;即使有虞舜、夏禹的智慧,闭上嘴巴不讲话,不如聋哑人借助打手势起作用’。4,《史记货殖列传》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於有而废於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译:所以说:“仓库充实了,百姓才能懂得礼节,衣食丰富了,百姓才知道荣耀与耻辱。”礼仪产生于富有而废弃于贫穷。所以,君子富有了,喜欢行仁德之事,小人富有了,就把力量用在适当的地方。潭渊深了,里面就会有鱼,山林深了,野兽就会到那里去,人民富了,仁义也就归附于他们了。富有者得势,越加显赫;失势了,客人也就没有去处,因此也就心情不快。谚语说:“千金之家的子弟就不会因犯法而死于市井。”这并不是空话。所以说:“天下之人,熙熙壤壤;为利而来,为利而往。”即使有千乘兵车的天子,有万家封地的诸侯,有百室封邑的大夫,尚且担心贫穷,何况编在户口册子上的普通百姓呢!5 《左传介之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介之推不言禄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译: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介之推不言禄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回答说:“责备这种行为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能吃他的俸禄了。”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便(一直)隐居到死去。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6,《羊传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予以母贵,母以子贵,译“元年”两个字是什么意思?是指国君即位的头一年。“春”字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