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国学第3课《克己复礼》教案

三年级国学第3课《克己复礼》教案

三年级国学第3课《克己复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教材第三课《克己复礼》。

内容主要包括:孔子关于“克己复礼”的教导,解析“克己”与“复礼”的含义,并通过古代故事阐述这一理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克己复礼”的含义,认识到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循礼仪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克己复礼”的深刻含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遵守礼仪、尊重他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教学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克己复礼”的思考。

例如,在公共场合,一个小朋友为了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翻看别人的物品,这就是“克己复礼”的一个体现。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孔子关于“克己复礼”的教导,分析“克己”与“复礼”的含义。

结合古代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一理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关于“克己复礼”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理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克己复礼”。

六、板书设计1. 《克己复礼》2. 内容:“克己”含义:克制自己的欲望、行为等。

“复礼”含义:遵循社会礼仪,尊重他人。

例题: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克己复礼”的作文。

2. 答案示例: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阐述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做到“克己复礼”,以及这一做法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好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克己复礼”的含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克己复礼”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将所学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组织一次班级讨论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四年级国学第6课《不违仁》教案

四年级国学第6课《不违仁》教案

第6课不违仁(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国学》第七册第二单元第6课“不违仁”二、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四、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单元。

孔子一个最重要的思想“仁”。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体现着孔子对人的理解与尊重。

“仁”是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不违仁》2.新授初读课文3、学生自由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谁愿意读一读,请读一读你最喜欢的一段。

(师评价)5、师带读,读出一字一句的韵律美。

4、指名读,相机正音。

第6课“不违仁”(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国学》第七册第二单元第6课“不违仁”二、教学目标:能通过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各则的大意。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巩固朗读,能通过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各则的大意。

教学难点:能通过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各则的大意。

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2、巩固课文朗读。

师领读全文。

3.指导课文的押韵、停顿之处,再次领读课文。

4.文意感知5.读了课文,让我们再一起来理解课文。

6.请学生自由读25-26页的译文,告诉老师,读了译文,你读懂了一些什么?7.对照译文说一说:什么是杀身成仁?8.孔子认为什么是不违仁?9.“不违仁”是什么意思?第6课“不违仁”(第三课时)一、教材内容:《国学》第七册第二单元第6课“不违仁”二、教学目标:1、知道“心”从甲骨文到隶书的转化过程。

2、把握孔子对“仁”的认识,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理解“不违仁”的意思。

教学难点: 对“仁”学思想的有初步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本着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人。

四、教学过程:1.指名读短文。

2.感知短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

国学第七课讲解教案

国学第七课讲解教案

国学第七课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国学第七课的内容,包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和背景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国学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生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古文和典故,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讲述相关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2. 学习课文(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重点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古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教师点拨(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点拨和总结,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和亮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课外拓展(10分钟)。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国学书籍或者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国学知识。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对国学的学习保持持续的热情。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针对国学第七课进行讲解,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国学的热爱和尊重。

四年级上册国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国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3. 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学习孝道、弟子规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

2. 《三字经》:学习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历史、地理、文化等知识。

3. 《百家姓》:学习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 《千字文》: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 《论语》:学习孔子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对国学经典中的伦理道德、哲学思想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国学经典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国学经典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

4.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道德行为: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评价他们践行国学经典的实际情况。

4. 学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本学期国学经典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弟子规》的学习,了解孝道和弟子规的基本内容。

2. 第3-4周:《三字经》的学习,掌握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历史、地理等知识。

3. 第5-6周:《百家姓》的学习,认识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

4. 第7-8周:《千字文》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国学-三字经》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国学-三字经》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国学-三字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的内容及含义。

2.能够背诵《三字经》的部分内容。

3.能够运用《三字经》所传达的道理进行简单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三字经》的文字所表达的含义。

2.背诵《三字经》的部分内容。

三、教学难点1.理解《三字经》中的古文词语。

2.背诵《三字经》的整篇内容。

四、教学准备1.课文《三字经》的文本材料。

2.PPT 展示教案内容。

3.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1.利用PPT展示《三字经》的封面,并简单介绍《三字经》的内容。

2.引导学生谈谈他们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并引出《三字经》的重要性。

第二节:学习和理解1.逐段讲解《三字经》的内容,解释其中的古文词语及含义。

2.带领学生一起朗读《三字经》,并解释其中的道理和哲理。

第三节:背诵和运用1.分段进行背诵练习,让学生记住部分内容。

2.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体会其中的道理。

六、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三字经》中的一段内容,并进行口头测试。

2.让学生总结自己对《三字经》的认识和感悟,写成一篇短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程的教学是以《三字经》为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度,教师应当加强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

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品德和修养,激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化的情感,提高国学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国学初中教案

国学初中教案

国学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论语》学而篇,理解其中的儒家思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增强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智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自身修养。

教学重点:1. 《论语》学而篇的主要内容及其内涵。

2.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古文句式的理解。

2.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具体应用。

教学准备:1. 《论语》原著。

2. 相关儒家思想的资料。

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论语》的地位和重要性。

2. 简要介绍《论语》学而篇的主要内容。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论语》学而篇,理解文意。

2. 学生互相交流,解答阅读中的疑问。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对《论语》学而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分析其中的儒家思想。

2. 举例说明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出示与儒家思想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五、小组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儒家思想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将《论语》中的智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自身修养。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抄写《论语》学而篇中的重点句子。

2. 写一篇心得体会,阐述自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论语》学而篇,使学生了解了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提高了古文阅读能力。

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将儒家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升了自身修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古文句式的讲解和儒家思想的深入剖析还需加强,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论语》的智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这一点,提高教学效果。

一年级国学的教案

一年级国学的教案

一年级国学经典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接触并了解国学经典,培养他们对国学的兴趣。

2.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词汇量。

3.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片段: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及重要性,选取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片段进行学习。

2. 《弟子规》片段:学习《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3. 诗词欣赏:选取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古诗词,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妙。

4. 成语故事:讲解一年级学生常见的成语,培养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5. 传统文化知识:介绍中国古代的节日、风俗习惯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学经典的基本概念、背景及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成语故事、诗词欣赏等案例,让学生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国学经典中的知识点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如传统节日的庆祝、书法、绘画等,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

四、教学安排:1. 第一周:《三字经》片段学习2. 第二周:《弟子规》片段学习3. 第三周:古诗词欣赏4. 第四周:成语故事讲解5. 第五周:传统文化知识介绍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国学经典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在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4. 期末测试:设置有关国学经典的测试题目,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 《三字经》教材或相关书籍2. 《弟子规》教材或相关书籍3. 古诗词选集或相关书籍4. 成语故事书籍5. 传统文化知识资料6.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七、教学注意事项:1.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案内容要简明易懂,富有吸引力。

2. 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传承国学经典中的价值观。

幼儿园国学教案【11篇】

幼儿园国学教案【11篇】

幼儿园国学教案【11篇】幼儿园国学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学习古诗,理解古诗内容;(2)认识新词汇:飒、载、蕊;(3)感受大自然的自然美。

2.活动准备(1)教学ppt,菊花照片;(2)字词卡片:飒、载、蕊;3.活动过程一、导入(1)出示菊花照片,认识菊花。

提问:“你知道这个漂亮的'花是什么花吗?”重点引导观察照片上的图片。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1)播放古诗《题菊花》视频,学习古诗。

提问:“古诗的名字叫做什么?你听到了古诗说了什么?”重点指导幼儿能说出古诗的大概诗句。

三、分享经验(1)出示字卡、PPT,理解古诗内容和新字词。

提问:“谁能告诉老师,这个字宝宝叫做什么?刚刚有没有出现在古诗《题菊花》里面?”“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重点引导幼儿理解古诗诗句内容的大概意思。

四、幼儿再次操作(1)再次播放古诗《题菊花》视频,学会读古诗。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吗?诗人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重点引导幼儿体会诗人不公正“天道”的大胆否定和对理想中的美好世界的热烈憧憬。

五、活动延伸将古诗打印出来投放在语言区内以便幼儿进区活动时自由操作,或餐前诵读古诗。

幼儿园国学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

2、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学内容1)向学生介绍我们的国家是中国,我们是中国人。

中国人的外貌特征——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

也可请学生自己来回答外国人的体貌特征,以便区别。

中国中国人的内在特征——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

中国心包括中国的文化、传统,各地的生活习俗。

举例说明:汉字是我们的文字;语言——中国话;礼貌方面——古代是鞠躬,现代是行礼和握手。

(外国人则是亲吻、或是拥抱。

)还有过春年、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清明节等等,都是不同于其它国家的地方……(教师自己举例)热爱自己的国家举例——当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会场上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问小朋友会怎么样?激动、高兴、鼓掌等。

国学教案20篇中班

国学教案20篇中班

国学教案20篇中班《国学教案20篇中班》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国学教案20篇中班!(1)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狐假虎威》含反思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能比较生动地讲述故事。

2、体会成语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1、狐狸、老虎图片和动画故事及录音带。

2、《语言》下P.5.活动过程:一、说说狐狸和老虎--教师出示狐狸和老虎图片,引出教育活动内容。

--引导幼儿说说狐狸和老虎的外形及其他方面的特征。

如:狐狸很狡猾,老虎很凶猛是兽中之王等。

二、听听它们的故事--教师播放成语故事,请幼儿倾听。

--播放动画故事请幼儿欣赏。

三、想想其中的道理--指导幼儿阅读画册,练习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

--请幼儿讨论:小动物们是被狐狸吓跑的吗?为什么?--引导幼儿思考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小动物们的道理。

活动反思:《狐假虎威》一则非常让幼儿感兴趣的成语故事,里面的狐狸跟老虎也有许多对话,词语生动形象,性格鲜明对比,而且也非常适于幼儿来进行表演。

所以,在设计活动中,特注重幼儿运用动作、表情、语气、语调、眼神来大胆的表现。

同时,对于故事的内容幼儿也更容易理解,老师在讲述的过程中应该更善于启发幼儿来大胆的猜测故事情节发展,并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来表述,在环节过渡中应注意语言的衔接,不要跨度太大。

(2)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望梅止渴》含反思【活动目标】1、学习成语故事“望梅止渴”的含义,理解故事内容,理解词语“望”“止”“沉思”的含义。

2、通过故事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3、初步体会成语的结构特点,对成语感兴趣。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1、梅子每人一颗。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44、磁带/CD。

一年级国学教案

一年级国学教案

一年级国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掌握国学经典中的常见词汇和颜色。

3. 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情感素质。

4. 通过国学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二. 教学内容:1. 国学经典概述:-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传统经典的分类和特点2. 国学经典中的常见词汇:- 学习《论语》中的成语和格言- 学习《史记》中的历史名词和事件- 学习《诗经》中的诗词和歌谣- 学习《周易》中的卦象和卦辞- 学习《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情节3. 国学经典中的颜色:- 了解传统中国色彩的文化意义- 学习并掌握红、黄、绿、蓝、白等颜色的特点和象征意义三. 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和解读国学经典,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2. 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古代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国学经典中的词汇和情节,加深记忆和理解。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经典诵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制作手工:引导学生用纸张、颜料等材料制作国学经典相关的手工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手工制作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其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

五. 教学活动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国学经典概述。

2. 第二课时:学习《论语》中的成语和格言,并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3. 第三课时:学习《史记》中的历史名词和事件,并进行小组讨论。

4. 第四课时:学习《诗经》中的诗词和歌谣,并进行诵读比赛。

5. 第五课时:学习《周易》中的卦象和卦辞,并进行卦象拼图活动。

6. 第六课时:学习《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情节,并进行手工制作。

六. 教学资源:1. 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的图书和影视资料。

2. 教学课件和PPT,辅助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

3. 纸张、麦粒纸、颜料等制作手工作品的材料。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第四单元“仁爱篇”,详细内容包括《大学》、《中庸》两部经典著作中关于“仁爱”的论述,着重解读“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核心思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仁爱”这一国学核心概念,学会关爱他人,提升道德素养。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仁爱”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经典著作中关于“仁爱”的论述,以及如何将“仁爱”思想融入日常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国学经典诵读》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仁爱”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仁爱”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20分钟):a. 解读《大学》中“仁者爱人”的论述,分析“仁爱”的内涵。

b. 解读《中庸》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论述,探讨如何践行“仁爱”。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一道关于“仁爱”的例题,指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一道关于“仁爱”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

5.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将“仁爱”思想融入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仁爱篇2. 内容:a. 《大学》仁者爱人b. 《中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仁爱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仁爱”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仁爱”。

2. 答案要点:a. 理解“仁爱”的内涵,明确“仁者爱人”的意义。

b. 从自身做起,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以实际行动关爱他人,传播“仁爱”思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仁爱”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一年级国学《弟子规-亲所好》教案

一年级国学《弟子规-亲所好》教案

第3课:父母呼(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国学》第一册第三课《父母呼》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诵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生字和难字,例如:“恶”,“贻”,“谏”,“挞”等,能读出语言的韵律感。

2.能大致了解课文的意思,并进行复述。

3.能在生活中做到其中的几点。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对课文能熟能成诵。

教学难点: 将课文以符合现代的方式讲解,学生在大致理解的基础上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其中的一两点。

四、教学过程:一、自主质疑例如课文中“说一说:如果父母错怪了你,你会怎么做”这个部分,教师和三位学生分别饰演父母和子女学生观看表演后自由表达赞成哪种方式。

针对学生的选择,教师因势利导地揭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我们一起看看《弟子规》会叫我们怎么样去做”二、自主探究(一)识读生字1.教师根据本班学生识字的情况,将课文中的生字、难字和多音字选出来,用幻灯片显示出来。

例如“恶”等,教师为学生拼读师范。

其中,“恶”是多音字,教师在范读的时候,适当将其他读音组词呈现。

2.学生根据教师的范读,自己进行拼读,同桌互助,教师下位巡视帮助。

指名读,齐读。

(二)朗读感悟1.读前提问:子女要尽量顺承父母的意思,但如果父母做得不对,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要读出声来,还要边读边想。

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下位巡视,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教师为学生范读全文一遍。

范读时,注意押韵和停顿。

要求学生仔细聆听。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4.学生齐读(三)理解“父母呼”教师对全文进行简单的讲解。

本文五句话,总结起来就是两个问题:一是子女要多顺承父母的好恶;二是和父母相处和谐时,子女孝顺是不难的,就算是不和谐也要孝顺,例如父母有过错的时候,我们要反复恭敬地规劝。

教师讲解时,只需点名孝顺的行为即可,无需字字落实。

边讲解边再次让学生齐读和同桌互读。

三、自主应用1.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齐读2.教师提上句,学生接下句3.鼓励当堂背诵第3课:父母呼(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国学》第一册第三课《父母呼》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去”形体的演变。

初中关于国学的教案

初中关于国学的教案

初中关于国学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价值。

2. 通过学习《弟子规》,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友爱互助等优良品质。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重点:1. 《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及其价值。

2. 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友爱互助等优良品质。

教学难点:1. 《弟子规》中一些古代礼仪的理解和运用。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教学准备:1. 教师事先学习《弟子规》,掌握其基本内容和精髓。

2.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视频、故事案例等。

3. 安排适当的教学时间和空间。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基本内容,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弟子规》吗?你们认为国学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帮助?二、新课内容展示(20分钟)1. 详细讲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包括孝道、尊师、诚实、友爱等方面的规范。

2. 通过PPT、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生动展示《弟子规》的精神内涵。

3. 举例说明《弟子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价值。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与《弟子规》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表演《弟子规》中的礼仪动作,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让学生认识到《弟子规》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国学文化?教学评价:1. 学生对《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价值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弟子规》的情况。

3.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意愿。

四年级国学第8课《率性修道》教案

四年级国学第8课《率性修道》教案

第8课:率性修道(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国学》第七册第二单元第8课“率性修道”二、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注意读出这段文字中推理论证的气势。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诵读。

既校正读音,也是进一步感觉课文的节奏。

教学难点:诵读。

既校正读音,也是进一步感觉课文的节奏。

四、教学过程:1.诵读本段文字逻辑性很强,注意让学生把握好停顿和语气,正确地把握节奏。

2.教师范读:是故君子戒慎乎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独也。

3.学生练读。

4.全班齐读。

5诵读到一定熟练的程度,学生背诵。

第8课:率性修道(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国学》第七册第二单元第8课“率性修道”二、教学目标:知道“天赋”是什么,知道“性”“率性”“道”等词语的意思,大体了解课文两个自然段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率性修道”和理解“率性修道”的观点。

教学难点:理解“率性修道”与修身的关系。

将本课与上一课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过程:1.字词句的讲解与脉络梳理。

2.学生读文。

3.教师讲解:天命:自然赋予人的道德、智力、体魄等方面的素质。

性:天性,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

率性:遵循自然生成的本性。

道:道路。

引申为准则、法则、规律。

4.主旨理解和联系生活5.“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努力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归其位,万物也就自然的孕育生长了。

6.古人非常重视修身、重视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将其作为做其他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7.学生联系实际展开讨论。

第8课:率性修道(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国学》第七册第二单元第8课“率性修道”二、教学目标:认识并了解神奇的汉字,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道”字的外形来加深学生对于“率性修道”的理解,将其与课文中“率性修道”的主旨联系起来。

教学难点:将“率性修道”的理解与课文中“率性修道”的主旨联系起来四、教学过程:1.出示“道”,并讲解:“道”的金文字形,外边两侧是个“行”字,表示十字路口;中间是个“首”字,表示人,合起来表示人在道路上行走。

初中语文国学教案

初中语文国学教案

初中语文国学教案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材:《论语》选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成书时间、地位等。

2. 通过学习《论语》的部分章节,使学生领会到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4. 引导学生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论语》的基本信息。

2. 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

3. 文言文阅读技巧。

教学难点:1. 《论语》中的难点词语解释。

2.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论语》的基本信息,如作者(孔子及其弟子)、成书时间、地位等。

2. 提问:《论语》是什么样的一部书?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论语》选读篇目,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论语》选读篇目的重点词语、句式、语法等。

2. 分析儒家思想在选读篇目中的体现,如仁爱、忠诚、礼义、诚信等。

四、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如何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 提问: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有哪些应用?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论语》选读篇目的剩余部分。

2. 分析儒家思想在剩余篇目中的体现。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论语》中的经典场景。

2. 各组分享表演心得,讨论儒家思想在表演过程中的体现。

四、总结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儒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课后阅读《论语》其他篇目,深入领会儒家思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论语》的基本信息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情况。

国学教案20篇

国学教案20篇

国学教案20篇
教案标题:国学教案20篇
教案一:《论语》中的仁义教学设计
教案二:古诗词欣赏——《静夜思》教学设计
教案三:传统节日——春节介绍与传统习俗教学设计
教案四: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与意义教学设计
教案五:《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教案六: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秦始皇教学设计
教案七:传统戏曲——京剧欣赏与表演教学设计
教案八:古代文人墨客——杜甫与李白教学设计
教案九:中国传统绘画——山水画教学设计
教案十:中国古代建筑——故宫的历史与文化教学设计
教案十一:中华传统音乐——古筝演奏与欣赏教学设计
教案十二:中国传统服饰——汉服的演变与文化内涵教学设计
教案十三:古代医药文化——中草药的应用与价值教学设计
教案十四:中国传统舞蹈——京剧舞蹈的基本动作与表演教学设计教案十五:古代文化名人——孔子与孟子教学设计
教案十六: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四大菜系介绍与制作教学设计教案十七:中国传统手工艺——剪纸的制作与欣赏教学设计
教案十八:古代军事文化——三国演义中的战略与战术教学设计教案十九: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起源与传统习俗教学设计教案二十:中国传统体育——太极拳的基本动作与练习教学设计
以上是针对国学教案的20个设计建议,每个教案都可以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希望这些教案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进行国学教育的教学工作。

国学教案(1-18课)

国学教案(1-18课)

国学教案(1-18课)1、《笠翁对韵》教案课型:新授教学目的:培养对国学的喜爱。

初步了解《笠翁对韵》的内涵及其朗朗上口的感觉。

学会背诵经典内容。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多媒体播放《笠翁对韵》,让学生谈感觉并交流。

今天我们要研究《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2、教师解释含义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学生一同说文意并交流。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举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方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收集春联。

板书设计:《笠翁对韵》一东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二冬晨对午,夏对冬。

下晌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12、小儿语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在熟读的过程中检验自己的言行。

教学办法:朗读法、解释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1、多媒体播放《小儿语》,激起学生兴趣。

.2、揭示课题并简介研究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告捷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扣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开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二、教授《小儿语》1、.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2、.领学生读词句3、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重点解释: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4、.学生练习熟读背诵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方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三、教师小结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该怎么做?《小儿语》可以告诉我们。

幼儿园国学教案20篇大班

幼儿园国学教案20篇大班

《幼儿园国学教案20篇大班》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幼儿园国学教案20篇大班!幼儿园国学经典教案篇一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做了最努力的沟通,今天上午,我们洪山小学幼儿园的国学经典教育课程培训终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拉开了帷幕。

广州多闻国学经典教育中心作为我们洪山小学幼儿园国学教育的直接辅导机构,派来其优秀的国学教育辅导研究员徐子周老师来到了我们洪山小学幼儿园,给我们带来了国学教育基本理论的讲解、国学教学的指导以及国学教育开展的成果分享。

徐子周老师用一句话做了开场白:教育,可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教育者,首先应该受教育。

接着她以一种谦和恭敬的态度开始了她的国学经典教育培训课。

一、首先,徐老师阐明了国学经典教育开展的必要性:1995年,赵朴初、叶至善、冰心、曹禺、启功、张志公、夏衍、陈荒煤、吴冷西等九位政协老人发出建立幼年古典教学的紧急呼吁。

2000年,多闻经典教育研究中心萌芽,多闻经典教育研究中心的创始人刘斌老师,组织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扎起全国各地追随台湾的南怀瑾先生和王财贵教授学习,尝试从民间点燃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火种。

2002年,多闻经典教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其宗旨是: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2004年,多闻幼儿园国学课程研发完成。

2005年,中国青年报专版刊登《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而呼喊》。

2006年,各地幼儿园踊跃开展国学经典教育。

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教育奖”。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引用《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迎接世界来宾。

2009年,《百家讲坛》柔和国学经典作专题讲座。

同年,首届“国学经典教育与幼儿园发展论坛”在成都召开。

同年十月,第二届“国学经典教育与幼儿园发展论坛”在广州召开。

2010年,全国性普及国学经典教育。

如:清华大学附属幼儿园、广州市第二幼儿园、广州市军区司令部幼儿园等。

同年,中国教育部、湖北教育厅发出“关于在全国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中华颂-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

国学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国学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国学授课教案模板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掌握国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著作。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国学的概念和内涵,国学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性著作。

2.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国学的深刻内涵,如何引导学生对国学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音乐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2. 讲授国学的概念和内涵通过讲解国学的概念和内涵,让学生了解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包括儒家、道家、佛家、诸子百家等内容,以及国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3. 学习国学的主要内容介绍国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儒家经典,以及《道德经》、《老子》等道家经典,让学生了解国学的代表性著作。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国学的意义、内容和代表性著作展开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5. 展示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让全班同学共同学习和交流。

6. 总结归纳对国学的概念、内涵、主要内容和代表性著作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国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国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了解程度参差不齐,需要通过更多的互动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多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参与中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国学的知识和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神奇汉字 六、课外延伸:《偶成》 课下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名句,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教 材 第 5 课 《资父事君》 内容 教 学 1、识记《资父事君》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资父事君》并尝试背诵。 要求 教 材 重点:识记《盖此身发水》中生僻的字。 重 点 难点:找出韵律,熟读《盖此身发水》并尝试背诵。 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 材 第 6 课 《乐殊贵贱》 内容 教 学 1、识记《乐殊贵贱》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乐殊贵贱》并尝试背诵。 要求 教 材 重点:识记《乐殊贵贱》中生僻的字。 重 点 难点:找出韵律,熟读《乐殊贵贱》并尝试背诵。 难点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总课时 第 1
1 课时
教具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4、学生认真跟读。 5、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 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6、小组交流。 7、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8、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拓展活动: 神奇汉字 “川” 日积月累“甘棠”、诗歌赏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五、课外延伸: 收集一些尊敬老师的故事,与同学一起分享。
教 材 第 4 课 《盖此身发》 内容 教 学 1、识记《盖此身发》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盖此身发》并尝试背诵。 要求 教 材 重点:识记《盖此身发》中生僻的字。 重 点 难点:找出韵律,熟读《盖此身发》并尝试背诵。 难点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总课时 第 1
1 时
教具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人的身体发肤分属于“四大”,一言一动都要符合“五常”。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恭蒙父母亲生养爱护,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毁坏损伤。 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 女子要学习那些为人称道的贞妇洁女,男子要效法有德有才的贤人。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弃。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不要去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 信使可复 器欲难量: 诚实的话要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器度要大,让人难以估量。 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 墨子为白丝染色不褪而悲泣,「诗经」中因此有「羔羊」篇传扬。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高尚的德行只能在贤人那里看到;要克制私欲,努力仿效圣人。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养成了好的道德,就会有好的名声;形体端庄,仪表也随之肃穆。 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空旷的山谷中呼喊声传得很远,宽敞的厅堂里说话声非常清晰。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祸害是因为多次作恶积累而成,幸福是由于常年行善得到的奖赏。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一尺长的璧玉算不上宝贵,一寸短的光阴却值得去争取。 4、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 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教学反思
教 材 第 7 课 《都邑华夏》 内容 教 学 1、识记《都邑华夏》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都邑华夏》并尝试背诵。 要求 教 材 重点:识记《都邑华夏》中生僻的字。 重 点 难点:找出韵律,熟读《都邑华夏》并尝试背诵。 难点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楼观飞惊。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丙舍旁启,甲帐对楹。肆筵设席,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弁转疑星。右通广内,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亦聚群英。杜稿钟隶,漆书壁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一、经典回放: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总课时 第 1
1 课时
教具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4、学生认真跟读。 5、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 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6、小组交流。 7、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8、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拓展活动:神奇汉字 “比” 日积月累“八佾舞于庭”、诗歌赏读 五、课外延伸: 课文中有几个成语,找出来说一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