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酒与唐诗
浅谈唐诗与酒

浅谈唐诗与酒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拉玛峰,是我国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被视为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影响唐诗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种,但酒和酒文化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其中一种。
标签:酒;酒文化;唐诗据人统计,在流传下来的五万多首唐诗中,其中直接涉及到酒的诗作就多达六千多首,更有很多唐诗间接与酒相关。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约一半的唐诗与酒存在联系,可见酒和酒文化对唐诗的影响如此之大。
一、酒助诗兴唐诗中的很多作品都与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杜甫的《登高》、王维的《渭城曲》、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
酒犹如催化剂一般,使诗人的思维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假如没有酒,很难想象唐诗会有今天我们看到的这般繁荣。
酒对诗的影响由来已久,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一大批以饮酒赋诗著名的诗人,如阮籍、嵇康、刘伶、曹植和陶渊明等人,而到唐代,诗人饮酒的风俗,更是蔚然成风。
在封建社会中,封建礼教严重约束着人们的思想,使人的个性难以得到自由的施展。
而酒作为一种独到的饮料,无疑能对封建礼教起到最佳的对抗效果,人们通过饮酒,可以在无可奈何中聊堪自慰,找到一点心理平衡。
而诗人通过借酒,更能使自己的思想摆脱现实的束缚,通过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捕捉神奇的灵感,创作出不愧时代的诗作。
由此可见,酒乃是诗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故而李白才得以“一斗诗百篇”、杜甫才有“诗成觉有神”的感觉。
二、酒壮诗胆就算在政治环境十分宽松的唐代,诗人也不敢随意大发议论,不然就有可能遭到报应。
像刘禹锡就是因为到玄都观赏桃花写了一首《游玄都观》,得罪了满朝新贵,从而被贬长达十四年。
不过诗人若是借酒赋诗,就算内容有不雅之处,也往往可以逃避罪责。
如李白诗“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杜甫诗“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和张旭诗“脱帽露顶王公前。
”就是通过借酒来表达内心这种蔑视权贵的情怀的。
戏谑地说,假如刘禹锡作《游玄都观》时也喝的醉熏熏的,恐怕连满朝新贵也拿他没办法。
通过唐诗宋词中酒的故事,看酒文化

通过唐诗宋词中酒的故事,看酒文化唐′诗宋词中酒的故事,好,今天来谈谈唐诗宋词与酒的故事。
我们知道中国酒文化渊源流长几千年,涌现出了好多绝美诗句与酒的故事。
唐诗中写酒的诗句很多,我们来看看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这是一首诗人王维送朋友出使安西的一首诗,安西即我们现在的新疆。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王维与朋友元二的惜别之情,也可以看出朋友之间的深深友谊,这首诗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切体贴,还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诗人对朋友的心是真的,强烈的,可以看出故人对酒的重视,为朋友饯行,写诗祝酒。
还有为守边的将士写的诗与酒,借酒助兴,“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在荒凉大漠衬托下,谱写出悲壮战歌。
唐朝时也涌现出许多酒仙诗人,象王勃,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柳宗元……等,都嗜酒如名,也写下了许多与酒的优美诗句,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等等。
在宋词中,酒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与唐诗中的抒发国家民恨来体现酒文化不一样,它主要是围绕词人的个人生活而展现酒文化的。
酒与宋人生活息息相关,那时宋朝也比较繁华,酒文化体现在宋词中,也比较浓厚,人们都离不开酒,文人墨客爱饮酒赋诗,江湖侠客以酒会客,士大夫则以酒待客,酒酣苏醒,作词一曲以记之,恰似“一词新曲酒一杯”。
下面我们来看看宋词中描写酒的词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是一首描写酒的词,写得非常好。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写对酒听歌的现境,由眼前景,触发对过往事情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惆怅,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那样的社会,局限了词人的抱负不得施展。
酒与中国诗词酒的诗意境界

酒与中国诗词酒的诗意境界中国古代的文化中,酒和诗词是息息相关的几个元素之一。
酒作为一种饮品,融入了中国文化中的诗意境界,成为了文人墨客写作和交流的重要媒介。
本文将探讨酒与中国诗词之间的关系,探索酒所展现的诗意境界。
中国的诗词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古以来,酒一直被视为文人雅士的情感寄托和灵感源泉。
在许多名家的作品中,酒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志向、友情、爱情、哀思和豪情。
酒能够让人的情绪得到释放和宣泄,能够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使诗词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杰出的酒作诗词。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关于酒的壮丽诗篇。
诗中喜怒哀乐都与酒相关,诗人通过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壮丽的景象,将酒与诗意的境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这首诗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的心境。
此外,宋代诗人苏轼也以其酒作诗词著称。
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以娓娓动听的词句,描绘了一个宴会中湖光山色迷人的景色,以及与朋友共饮时产生的深厚情谊。
苏轼以酒为媒介,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酒在中国的诗词中还有着其他的象征意义。
例如,它可以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在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提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饮酒和诗写景,诗人意味深长地告诉读者,人生如酒,短暂而美好,要珍惜和享受当下。
与酒相关的诗词作品还有很多,每一首都代表了一种情感和境界。
酒与中国诗词之间的关系是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总结一下,酒与中国诗词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酒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情感和情绪,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的古代文人墨客眼中,酒寄托着情感,激发了他们无穷的创造力,并通过诗词将酒所表达的诗意境界完美地展现在纸上。
无论是描写壮丽的景色,还是表达个人情感,酒都是中国诗词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古代诗人与酒的关系

古代诗人与酒的关系
酒与诗,是古代诗人们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古代文学中,与酒相关的诗歌作品众多,描绘了诗人们与酒的交流、喜怒哀乐之间的情感纠葛。
首先,诗人们将酒作为一种抒发情感的媒介。
酒可以借助其豪情万丈、醉人心魄的特点,使得诗人们在动情之际更加真切地表达内心的喜悦、失落、愤怒和渴望等情感。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他借助酒的力量,表达了对逝去爱人的思念之情,将个人痛苦与酒的陶醉相融合,形成了令人动容的诗作。
其次,酒也被诗人们用来思考人生的意义与存在。
在古人看来,酒可以放松思绪,消除烦忧,帮助他们在烦闷的现实生活中寻找真实的自我。
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写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他借酒来疗愈自己的心灵创伤,思考人生的無常和转瞬即逝。
此外,酒也被诗人们用来与友人共饮,分享欢乐与友谊。
古代文人雅士常常聚集于酒宴之上,品味美酒、吟咏诗作、交流心得,创造出许多经典的诗歌作品。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成就了他的声名,也凝聚了与友人共饮时的欢乐时光。
总而言之,古代诗人与酒之间形成了一种深厚的情感纽带。
酒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帮助诗人们更好地表达情感、思考生命的意义,并在亲友间创造美好的回忆。
虽然时代变迁,但酒与诗的关系始终延续至今,成为文学世界中永恒的主题。
酒与诗词——浅谈酒文化在诗词中的作用

毕业论文题目:酒文化在诗词中的作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汪孝娣学号:2015年 3月 10 日酒与诗词——浅谈酒文化在诗词中的作用目录酒与诗词 (2)——浅谈酒文化在诗词中的作用 (2)内容提要: (3)关键词: (3)引言: (3)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3)二、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4)三、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5)四、诗中酒、酒中诗 (6)结论 (9)参考文献 (10)内容提要:唐宋是诗词发展的高潮时期,经济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诞生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词人,而在众多的作品中,有一类是与酒有关,酒文化促进着文学的发展, 诗词又反过来表现酒文化, 诗人和词人们也在创作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酒文化的内涵。
本文将通过意象分析法和文本研究法以及性别研究法来研究酒文化在唐宋诗词中表达出的品质。
关键词:诗酒文化诗歌唐诗宋词引言: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
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
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文学作品里显现的尤为突出,在诗词中,酒成为一种表达感情的媒介,诗人和词人们喜欢通过饮酒后的醉酒状态来抒发自己内心感受。
本文将通过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分析以及宋代男女诗人涉酒诗词的比照呈现诗人词人品酒后所形成的精神内涵。
正文: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
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我们从中闻到浓冽的酒香。
饮酒是乐事,但由于受到生产力的制约,酿造一点酒并不容易。
所以有了一点酒,往往想到我们的祖先,用作祭祀之用,与神灵共享。
清酒既载,驿牡既备。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大雅•旱麓》祭祀者并不是白白地请吃请喝,而是对神都抱有希望。
水旱风雷,常常威胁着人们的生存。
在无法主宰自然的情况下,只能向神灵祈祷风调雨顺,禾稼丰收,免于饥馑。
酒在唐诗中的意蕴

酒在唐诗中的意蕴意蕴:在唐诗中,“酒”的意象出现非常多,酒代表了豪情壮志、代表了羁旅离愁、代表了家国情怀、代表了闲情逸致、代表了清愁幽怨、代表了孤寂忧愤。
在诗词中,“酒”的意象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
诗词作者如此钟爱写酒,或许是因为酒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吧。
酒既可以表达洒脱豪迈的胸襟,也可以用来表达黯然销魂的愁情别绪。
无论是文人墨客,江湖侠客,沙场将士,商人旅客,富家豪族,亦或在灵感迸发之时,离别伤感之时,失意落魄之时,豪情万丈之时,喜上眉梢之时,知音畅谈之际,都会有酒相伴。
久别重逢、金榜题名、花前月下,快意之时,有酒助兴;故人远辞、壮志难酬、孤身他乡,忧怨之际,以酒解忧。
写酒的诗词俯拾皆是。
如:“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何处难忘酒,天涯话旧情”;“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壶浊酒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古人饮酒,大多是浊酒。
因为古代酿制的酒大多是米酒,再加上过滤技术和提纯技术不够,所以酒里有沉淀物,不够清澈,故谓之浊酒。
浊酒是与清酒相对的。
到了周代,就有了相对完善的制酒工艺,有了专门从事酿酒的人(酒人)和管理酿酒的官吏(酒正)。
此时的酒有三酒五齐之分,《周礼·天官酒正》说:“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
”注:事酒,有事而饮也;昔酒,无事而饮也;清酒,祭祀之酒(黄现璠《古书解读初探》)。
唐诗与酒文化的关系论文

题目:唐诗与酒文化的关系摘要:唐代诗人的生活与诗与酒都密不可分,酒酣之际诗兴大发即挥毫赋诗一首,偶得一联妙句便豪饮而庆,此两者可谓缺一不可。
关键字:唐诗酒文人风骨引言:酒是粮食的精华,它通过发酵酿造成为醇美的珍品,酒香阵阵,引人细细品味。
而唐诗的创作也正如这酿酒,诗人将自己坎坷的一生,命运里的波澜都融入到诗句当中,成为千古绝唱。
正文:(一)唐代诗人的诗酒情节大唐盛世,人民生活富足,国家富强,文人也得以在安宁中挥洒才情。
五谷丰登,衣食无忧,酒这种奢侈的幸福便成为人人可得的日常。
大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可见盛唐时期,诗人作诗已是一件与饮酒密不可分的事了。
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曾多次隐居学道,野山深林之中,“倾事幽酌,顾影还独尽”,这时他往往乐于独斟自饮,飘然来去。
酒便成为了他精神上的伙伴。
酒为诗侣,诗见酒魂,诗酒联袂而行的历史演进,在古人心目中积淀为一种逻辑模式:饮酒必须赋诗。
不论是群饮行令,还是自斟独酌,诗情都应该是酒兴的必然产物。
这种诗酒风习,在唐宋以下的元明清社会也得到传扬。
(二)试论酒及酒文化对唐诗的影响饮酒,在唐代诗人使得在情感世界中,找到了创作灵感的媒介,想象丰富的奇妙载体。
杜甫说:“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陆游说:“诗情恰在醉魂中。
”他们都有李白、张旭式的艺术创作感受,说明酒之于诗,功莫大焉!除此之外,酒对于诗歌创作的情绪引动,环境气氛的薰陶也具有独特作用,酒对于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风格更是情有独钟。
可以说,没有酒,就没有李白,中国古代的浪漫主义诗歌将大为逊色。
酒为诗侣,诗见酒魂,诗酒联袂而行的历史演进,在古人心目中积淀为一种逻辑模式:饮酒必须赋诗。
不论是群饮行令,还是自斟独酌,诗情都应该是酒兴的必然产物。
总而言之,唐代文人的社会生活中,诗酒风流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而酒,往往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三)“饮中八仙”诗酒情结的思考饮中八仙歌杜甫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诗与酒的相伴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酒诗

诗与酒的相伴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酒诗诗与酒的相伴: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酒诗中国古代文学中,诗与酒常常成为一对知音,相互交融,点亮了文学艺术的瑰丽篇章。
酒,作为一种情感的载体和表达方式,与诗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酒诗角度,探索诗与酒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
一、古诗中的酒古代文人酷爱酒的同时,也以诗歌为表达方式,将对酒的喜爱与思考倾注于文字之中。
酒在古诗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象,既是饮品,也是文人心境的见证。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写道:“长安送别无限意,中夜高楼度春酒。
平明寻找弄砧声,唤起春来扫古居。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远离家乡的长安寻找故人的情景,而酒成了寄托思念的情感之物。
宋代文豪苏轼也以酒为主题创作了《破幽梦书怀呈郑南涧》:“长是满江红烂矣,饮罢一樽还一樽。
昨来难得身安静,孤烟寒翠几时繁。
”这首词以酒为媒介,展现出苏轼豪放洒脱的情怀与对纷繁世事的思考。
总的来说,古代文人描绘酒的情景和其内心思想相结合,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境遇。
二、酒诗的意象与象征在古代文学中,酒诗常常以意象和象征的方式出现,使作品更富有艺术魅力,质朴而又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百态与情感体验。
清代文人黄景仁在《早行》一诗中运用酒的意象:“绿杨芳草满城春,昼出耘田夜读书。
期君莫惜金缕衣,努力吴中第一流。
”这首诗以饮酒比喻努力拼搏的人生态度,展现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唐代文人白居易则以酒的象征手法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世人欢处有余欢,谁知尊前欢胜蜜。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他将人生比喻为一杯酒,虽然欢愉,却又如酒一般短暂。
这种象征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达力和思想深度。
三、酒诗与文化传承酒诗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古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智慧的精华。
唐代文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酒为表达工具,表现了对人生苦短的思考和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
论唐诗的酒文化内涵(精选五篇)

论唐诗的酒文化内涵(精选五篇)第一篇:论唐诗的酒文化内涵论唐诗的酒文化内涵摘要: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国度。
古人云:“无酒不成诗”,遍览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酒与诗,相辅相成,水乳交融,并由此衍生出的博大精深的中国诗酒文化。
特别是在唐代,诗人与酒更有着不解之缘。
关键词:唐诗;酒文化;意蕴;精神内涵引言:唐诗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寓体,酒是其中之一,而作为酒的故乡,酒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唐代,又是多出诗人的年代,唐代诗人的诗酒情结,便形成了一类独特的文化景观。
正文: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国度,中国的古代诗词中包含了许多关于“酒”的诗句。
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始终与酒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
古人云:“无酒不成诗”,遍览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酒与诗,相辅相成,水乳交融,并由此衍生出博大精深的中国诗酒文化。
在历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里,酒不仅是一种物质饮品,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精神的象征。
在文人与酒之间,总是有着说不尽的情缘。
特别是在唐代,诗人与酒更有着不解之缘,酒伴随他们吟咏诗文,抒唱心绪,酒助诗兴,诗传酒情,为后人留下无数精深华妙、荡气回肠的乐章。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诗酒结合的鼎盛时期。
唐诗中有无数名篇,都与酒有关。
除了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王维的《渭城曲》,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翰的《凉州词》,白居易的《劝酒》等一系列咏酒诗之外,即使那些并非咏酒的许多名诗,也大都是诗人酒后之作。
诗人在诗作中着力表现唐代的酒文化,表现自己情感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深刻性。
这些唐代诗歌中博大精深的诗酒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奇珍异宝。
一、伤别离愁之“酒”“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离别是人生常事。
依依惜别之时,一壶好酒能够寄托浓浓的情思,也能将满怀的深情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描述了与友人之间的拜别之情。
诗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诗和酒的关系

唐诗中有6000多首咏酒及与酒有关的诗,酒中或酒后创作的诗数量更多。
酒是促进唐诗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纵酒赋诗是唐代诗人的生活风气也是一种令人注目的文化现象,诗酒风流更是唐代诗人的重要文化观念。
可以说,唐代的酒文化精神在唐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借酒抒怀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很多诗人也都是抱着建功立业的态度积极入仕的,但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却让诗人无比痛苦,他们往往把自己的理想抱负写在诗歌里。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是唐代诗人解脱束缚获得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政治较为开明之世,社会处在上升发展阶段,故有一股朝气,回荡于诗中。
诗酒风流-赋华章-浅析唐诗与酒的关系

诗酒风流赋华章—浅析酒与酒文化精神对唐诗的影响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长久为人们所传诵。
它不仅是中国古今诗歌的高峰,在唐诗中也体现了很多的民族文化,我觉得其中最出条而吸引人的就是酒文化了。
唐诗中有6000多首咏酒及与酒有关的诗,酒中或酒后创作的诗数量更多。
酒是促进唐诗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纵酒赋诗是唐代诗人的生活风气也是一种令人注目的文化现象,诗酒风流是唐人的重要文化观念。
唐代的酒文化精神在唐诗中有充分的体现。
酒对唐诗创作的影响,有两个层面,一是酒对诗人生理影响的物质层面,一是酒文化精神对诗人心理影响的精神层面。
诗与酒也有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酒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及唐代诗人的心态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读唐诗,有一个错觉,那就是所有诗人无不爱酒,甚至嗜酒如命,诗与酒在唐诗中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
拿唐朝最享盛名的李白来说: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他公然离经叛道地高唱:“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他交的朋友是“酒中八仙”,“酒中八仙”之一的贺知章与李白订交,就是抵押了皇帝赏赐的紫金鱼换酒喝的。
他向往的生活就是“金樽美酒斗十千”,为了美酒可以抛弃“五花马,千金裘”。
甚至连他的死也在民间附会成酒醉捉月坠水而亡。
难怪后世卖酒的都打“李白牌”——酒招上大书“太白遗风”。
其实真正喝酒喝死的不是浪漫的李白,而是严肃的杜甫。
穷途潦倒的杜甫误入洞庭湖,绝粮数日,好不容易得到朋友接济,一夕大醉暴毙。
一代诗圣竟然死在酒上,匪夷所思。
杜甫爱喝酒,即使贫穷也要喝,“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没有酒友也要喝,“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白居易喝酒也很出名,他的“香山九老”就是酒友。
生活中最滋润的事莫过于“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不但能喝酒会喝酒,还会酿酒,他家的好酒当时很出名。
据说至今还有白居易酿酒旧方流传民间。
以上的例子不禁引人深思,为何会形成酒与酒文化对唐诗这样的影响,下面将为大家浅析其原因。
酒文化对唐朝发展的促进作用探讨——以唐诗为例

酒文化对唐朝发展的促进作用探讨——以唐诗为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曾是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
唐朝的文化传统非常丰富,其中酒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唐诗里面反映的许多文化,艺术和社会现象都与酒文化有关。
本文将探讨唐朝时期酒文化对唐朝的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以唐诗为例。
唐代酒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唐代是中国酒文化的全盛时期,唐代的酒文化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但随着唐朝的兴起,酒文化开始发展繁荣。
唐代酒文化的繁荣与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酒文化与乐文化的融合唐代酒席上,多数配有音乐、舞蹈等娱乐活动,唐朝的许多著名音乐、舞蹈,都是在酒席上产生的。
这种融合表现在唐诗中也很明显,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 描绘了唐代时人们在娱乐的同时,也在饮酒的同事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2. 酒文化与文化艺术的融合唐代的文化与酒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各种文学作品和艺术品中均有酒的形象。
唐代的许多著名诗人如杜甫、白居易、李白都有不少以酒为媒介、以饮酒为主题的诗歌作品,例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其中酒的寓意主要表现在“一岁一枯荣”这句话,这也是酒文化与文化艺术的融合。
3. 酒文化与政治文化的融合唐代酒文化也与政治文化有密切关系。
宴会与外交场合中与领导人共同进餐,是向来传统的外交手段,唐代也不例外。
唐代许多官员和王公贵族们出使外国时,也要用酒来展示国家的礼仪、文化和尊严,以期达到外交目的。
例如唐代外交官常常在酒会上赠送酒杯,以示尊重和礼貌。
唐代酒文化也在政治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4. 酒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融合唐代酒文化在社会文化中也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唐代的豪华宴席一场可达数十道,品种繁多,数量豪华。
此外,在食品文化中,许多中国酒精饮料的独特之处也体现其中。
唐代诗歌与酒文化的关系

唐代诗歌与酒文化的关系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其诗歌与酒文化在当时也都十分流行。
唐代是中国酒文化沉积下来最深厚,最为精纯的时期,其中不乏以酒为题材的诗歌。
当时,美酒被誉为“酿造圣贤”,美酒在宴会风尚中拥有着很高的档次,与唐代诗歌的强烈抒情性相得益彰,唐代酒文化与诗歌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又互补的风采。
唐代诗歌中对酒的描述十分诗意绮丽。
如杜甫的《宿建德江》:“月明山楼开宴灯,美人醉起舞衣香。
狂歌痛饮满堂客,古来绝世佳丽郎。
”描写的山楼之夜,吊唁亡友,诗人以酒解痛苦,乐不可支,熙来与歌声演绎出一场夜宴行色。
唐代诗人爱抒写酒对他们的意义,如李白的《将进酒》等,“男儿有泪不轻弹,饮者见之莫非喝采。
”詠着柔情,雌雄器量,无论何人只要见到他一滴眼泪都是誓言一碗酒,李白以酒传达出高雅的形象,而酒也因此成为他精神上的家乡。
唐代出现了非常多的酒文化。
当时的人们将酒文化的醉意和自由贯穿了诗歌的创作,文人墨客们争相以歌词、故事来描述酒文化。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从军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描绘出在杀伐之地,年轻壮丁醉倒了,而只有少数几人能够回来的悲凉。
唐代诗歌中的众多酒歌乐曲,也渲染着酒文化的浓浓情感,如李白的《宴桃园》,言明“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月夜照我归路!”,于是像李白一般,就让美酒唤起了走向自由的感觉。
唐代诗歌与酒文化在浓浓柔情中回味,并且又形成了相得益彰的风采,其中最经典的酒文化诗歌有《将进酒》《宴桃园》《宿建德江》等,被誉为中国唐代最成功的精神作品。
唐代是熏染了酒类文化的历史典范,在当下,唐诗酒文化的使用仍然被用来传达柔情的诗歌精神,千载而不朽。
唐朝以浆作诗

唐朝以浆作诗摘要:1.唐朝诗歌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唐朝诗歌与酒的关系3.唐朝诗人如何以酒助兴作诗4.以酒助兴对唐朝诗歌的影响和贡献正文: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在文化、艺术和经济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
其中,唐朝诗歌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豪放、奔放、婉约、清新等特点闻名于世。
酒在唐朝诗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都离不开酒的助兴。
本文将探讨唐朝以浆作诗的历史背景、诗歌与酒的关系,以及诗人如何以酒助兴作诗,最后分析以酒助兴对唐朝诗歌的影响和贡献。
首先,唐朝诗歌的历史背景和特点为诗歌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唐朝国力强盛,社会风气开放,儒、道、佛三教并行,文化交融,这使得诗歌创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唐朝诗歌在形式上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内容上涵盖了咏史、抒怀、山水田园、爱情等诸多方面。
同时,唐朝诗人才子辈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他们的诗歌作品成为了后世学习和传颂的典范。
其次,唐朝诗歌与酒的关系密切。
在唐朝,酒是一种普遍的饮品,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象征。
酒能消愁解闷、增进友谊、激发灵感,因此在诗歌创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许多诗人在饮酒之余,触景生情,灵感迸发,创作出了许多传世佳作。
如李白的《将进酒》、王维的《山居秋暝》等,都体现了酒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唐朝诗人如何以酒助兴作诗呢?一方面,诗人们在宴请聚会、山水游玩等场合饮酒,酒至微醺时,情感得到释放,诗意油然而生。
另一方面,诗人们通过对酒的赞美和咏叹,抒发内心的感慨和抱负。
同时,酒还能帮助诗人们消除拘束,激发创作激情,使诗歌作品更加自然、真挚和感人。
最后,以酒助兴对唐朝诗歌的影响和贡献是深远的。
酒作为诗歌创作的催化剂,激发了诗人们的创作激情,促进了诗歌的繁荣发展。
同时,酒也使得诗歌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提高了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
可以说,唐朝诗歌的辉煌,离不开酒的助兴。
综上所述,唐朝以浆作诗是其诗歌繁荣的一个重要现象。
酒与诗词——浅谈酒文化在唐宋诗词中的作用

酒与诗词——浅谈酒文化在唐宋诗词中的作用题目:酒与诗词——浅谈酒文化在唐宋诗词中的作用内容提要:唐宋是诗词发展的高潮时期,经济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诞生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词人,而在众多的作品中,有一类是与酒有关,酒文化促进着文学的发展, 诗词又反过来表现酒文化, 诗人和词人们也在创作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酒文化的内涵。
本文将通过意象分析法和文本研究法以及性别研究法来研究酒文化在唐宋诗词中体现出的品质。
关键词:诗酒文化诗歌唐诗宋词引言: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
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
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文学作品里显现的尤为突出,在诗词中,酒成为一种表达感情的媒介,诗人和词人们喜欢通过饮酒后的醉酒状态来抒发自己内心感受。
本文将通过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分析以及宋代男女诗人涉酒诗词的对比呈现诗人词人品酒后所形成的精神内涵。
正文:一借酒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余光中在《寻李白》中曾经这样写到——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和矛盾后,古人常常借酒浇愁,希望在酒的酣醉中麻醉自己,升华到酒醉的状态,独享暂时远离现实的超然。
这方面一李白为最。
李白爱酒,这是人尽皆知的,尤其是那首《将进酒》,更是千古绝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是何等的豪迈,虽然宣讲的都是及时行乐,消极的情感,但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不难看出李白把心中积郁的苦闷付诸于酒中,发泄于诗中,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实则是诗人心中挥散不去的怀才不遇的感伤。
浅谈酒与唐诗

浅谈酒与唐诗作者:刘芸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4期摘要:酒与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本文就试图通过分析一些典型作品,从酒与仕途兴衰、离怀别苦、闲适隐逸三方面的来浅探酒对唐诗的影响。
关键词:唐诗;酒中图分类号:I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2-0043-01在中国文化的初期,百家争鸣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思想,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影响着一代一代的文人,唐朝的才子们当然不可免俗,入世的最好体现便是做官,所以唐代诗人大都热衷于追求功名,都希望博取生前身后名。
然而仕途坎坷的现实把他们的雄心壮志击得粉碎,诗人们的满腔忧愤便在酒的催化下,插上翅膀,在空中狂舞出一行行美丽的诗句。
一、酒与仕途兴衰初唐诗人王绩,其仕途三起三落,唐高祖年间王绩得以第二次入仕,其弟问他可高兴吗?他却回答:“吾待诏禄俸殊为萧瑟。
但良酝三升,差可恋尔。
”(《东皋子集序》)时人称之“斗酒学士”。
这是酒的在他生活中重要性的体现,再看他的诗句:“春来日渐长,醉客喜年光。
稍觉池亭好,偏宜洒瓮香。
”(《初春》)春天来了,暖暖的春阳照着大地,日子变的越来越长,看着满眼的春色,喜从心生,在暖暖的微风中泯一口佳酿,人生何其快哉!然而季节的变换是自然的规律,春天再美也只能是一瞬间,而美酒却可以一生享用,两全若能齐美固然好,但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诗人的选择是“偏宜洒瓮香”。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诗人是借酒表达对春天到来的喜爱,又通过对春的舍弃表达对酒的贪恋。
但是我想,这酒与春何尝不是一种精神与物质的象征,诗人在仕途中三起三落,早已看透世事,最后挂冠归田,这里的舍春取酒不正是诗人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诗意表达!盛唐的杜甫一直都给人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印象。
但是,如大部分文人一样,在那个封建权归把持朝政的时代,诗人的美好理想是很难得到实现的。
政治抱负无法施展的苦闷,民生疾苦给诗人带来的忧虑,使诗人只能借酒浇愁,同時也借着酒劲抒发对当朝权贵的愤恨。
浅谈酒与诗词

浅谈酒与诗词专业:市场营销三班姓名:罗磊学号:2010442851课程:《酿造科学及酒文化欣赏》日期:2011年5月12日摘要:如果说我国的诗词是一条璀璨的滚滚长河,那么酒就是它的灵感之源。
历来伟大的诗人词人,乃至名字响彻长空的英雄枭雄们,都与酒有着不解之缘。
本文浅谈酒与诗词,通过关于酒的诗词浅浅探究诗人词人们的格调、情怀,乃至一个时代的格调、情怀,并通过诗人词人们的遭遇,浅谈一下酒的利与弊。
关键词:酒,诗词,感情,诗人自古有酒无诗俗了人,有诗无酒真煞人。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没有酒就没有诗,也就更没有词。
华兹华斯说,诗是诗人丰富敏感的思想感情的最自然最真诚的流露。
在我们的这个古老又浪漫的国度,酒就是促使诗人丰富敏感的思想感情最自然最真诚流露催化剂。
古来圣贤皆寂寞,有着一身傲骨的诗人们,常常是孤独的先知,草木还有情,诗人们也要知己,那就是酒,当然,好酒也要富有诗人气质的知己,酒就是诗,诗就是酒。
在我们的文化的骨髓里,诗酒就是交融的。
翻开古老优雅的《诗经》,“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邶风·柏舟》”,可以闻到遥远的淳淳酒香。
走进《全唐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们可以领略到盛唐醉人的气息,浩荡的气派。
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公元189年,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何进等谋诛宦官,不成,被宦官所杀;袁绍袁术攻杀宦官,朝廷大乱;董卓带兵进京,驱逐袁绍、袁术,废除刘辩,另立刘协为帝(献帝),自己把持了政权。
公元190年,袁术、韩馥、孔伷等东方各路军阀同时起兵,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奋威将军,联兵西向讨董卓。
论酒与中国古代诗词

论酒与中国古代诗词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古老的文明古国。
人类的第一滴酒是中国人造的,而且还掌握了当时较为先进的酿酒工艺。
酒是生活的佳酿,与生活是相依相伴的。
酒是一种文化,而且这种文化已经融入中国历史几千年。
也就是说,“酒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
“酒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华民族文化相融相随。
同时,它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容与内涵。
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中,酒是文化的酵母。
酒有其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天上酒醒掌酒、人间杜康精心酿酒、神农氏制酒等。
酒事千年,千年酒事,酒香传万世,充分显示出酒寄寓于文化、生活的价值。
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文学诗词创作,就有酒的相伴。
何处有酒,何处有诗词。
酒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影响在春秋战国时期体现其独特的作用,最为显著、最为广泛的主要表现在魏晋、唐、宋这三个时期。
这时期所创作出来的诗词作品的质量较为上乘。
而且对将整个时期的文学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起了重要作用,都与酒存在莫大的关联。
所谓“万事不如杯在手”,杯中自有乾坤,得酒自得诗词,有酒而诗词自成。
“陶翁一生诗酒相伴,以诗酒会友,酒中抚琴,琴后赋诗,醉意蒙蒙之中留下《饮酒二十首》诗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首便是其中佳作”。
[1]连陶渊明这种世之隐居者,都作文不离酒,可见酒对文人的创作的贡献是不可小觑的。
酒的作用除了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外,酒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影响,在众多的篇章佳句中都可以发现酒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主要表现为酒用于祭祀、庆贺、赠别、解忧等等。
通过酒的催化作用而成文,挥笔则文思成而诗词即成。
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酒发挥着宗庙祭祀的作用,这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表现得极为显著。
《礼记·礼运》中记载祭祀时:“玄酒在室,醴盏在户,粢醍在棠,澄酒在下,陈其牺牲,备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钟鼓。
”①对于酒用于祭祀也有诸多文献可考。
唐代诗人王驾的题为《社日》的诗中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酒与唐诗
姓名葛子轶
学号 B15030727 专业光电工程学院
酒诗相生其乐无穷
在中国文化初级发展阶段,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潮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逐渐占据中国文化的正统地位后,其积极入世的思想成为主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唐代的才子们自然不可免俗。
入世的最直观体现便是做官,唐代文人渴望建功立业,赢得生前身后名。
然而仕途坎坷的现实将他们美好的理想击得粉碎,一腔忧愁在酒的催化下喷薄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篇。
可以说酒诗相生,没有酒,绚丽的盛唐画卷将失色很多。
一、诗是酒之华, 酒乃诗之媒
好的唐诗几乎有一半是在酒兴中写出来的。
且不说像王绩的《过酒家》、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醉时歌》、王维的《渭城曲》等一系列的咏酒诗,就是那些不是咏酒的许多名诗,也大都是诗人酒后之作。
所以说,唐人的诗是与酒有着密切关系的。
可以说,唐诗中有一半诗是酒所催生出来的。
因此,说诗是酒之华,从唐诗的实际情况来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诗是人在豪醉后的狂欢,是诗人郁结情怀的释放与升华,所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能催化人的情绪,而高涨的情绪自然是诗歌完美的培养基。
且看下面几首诗:
满卷才子诗, 溢壶圣人酒。
此时吸两瓯, 吟诗五百首。
( 寒山《诗三百三首》满卷6) 醉后乐无极, 弥胜未醉时。
动容皆是舞, 出语总成诗。
( 张说《醉中作》)
灯花何太喜, 酒绿正相亲。
醉里从为客, 诗成觉有神。
( 杜甫《独酌成诗》)
酒后得意吟诗,醉时出语成诗。
这样福至心灵的状态是诗人可遇不可求的。
寒山、张说和杜甫的诗很好的表现了酒与诗之间密切的关系,两者互为花木,不可分割。
同时,酒的文化精神也是诗的一个
重要的精神支柱。
那么,什么是酒文化精神呢?
西方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他代表了狂醉、热情、享乐、反抗、追求自由和表现生命与自我本能等。
这与中国的酒文化不谋而合,我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精神,基本上就是一种表现的艺术,是一种追求表现心灵自由的艺术,它所追求的主要一个方面就是一种浪漫的、超尘脱俗的、自由的精神境界。
而这种精神境界,正是醉乡里的境界。
人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受到这样那样的束缚、从坎坷不顺的仕途到家长里短的琐事。
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动则得咎,是很少有自由可言的。
只有在梦中和醉中,人们的思想才从现实的约束中得以解脱, 精神的翅膀才得以展开,自由地飞翔。
正是醉中自由的天地, 才给诗歌提供广阔辽远的飞翔空间。
酒文化的精神,也就是自由的精神,解放的精神。
二、酒壮人之胆,诗成酒之名
从另一个方面说酒与诗的关系便是酒后诗人往往更加乐于倾吐自我的心声。
所谓酒壮人胆,在酒精的刺激下,平日里不敢说的事情,郁结在心中的不快全都诉诸于笔尖。
当然也会做出一些大胆出格的举动。
譬如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描述的一般: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只能说不愧是李青莲么,天子的威仪在他眼中比不上一瓶美酒。
这其中或许有夸张的成分。
但这首《饮中八仙歌》却是确确实实的写出了盛唐气概。
“饮中八仙”的诗酒情结,反映了盛唐诗人以诗酒作为其目空一切,淡泊明志,任性逞才的情
感宣泄。
“饮中八仙”诗酒情结中的这种豪迈与乐观,代表了大唐盛世中文人的乐观与自信,张扬了雄浑昂扬的盛唐气象。
“饮中八仙”诗酒情结中对独立人格和真正自由精神的追求,深受盛唐道侠任诞精神之影响。
“饮中八仙” 诗酒情结中浪漫昂扬的盛唐气象和憧憬独立自由人格的道侠文化精神,是盛唐时代精神的体现。
同时,酒还是诗的保护伞。
唐朝对于百姓的言论限制较为宽松,远不像清朝那般苛严,文字狱无孔不入。
因此唐朝的思想启蒙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酒不但给诗提供了创作的思想的宽松环境, 同时也给予了诗以胆量和魄力。
陶渊明曾在一首诗中说: 若复不快饮, 空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 君当恕醉人。
( 《饮酒二十首》其二十)就是说, 在醉中你若说了过头的话, 做了过激的事, 但考虑当事人是喝醉了酒, 就理应得到原谅。
因此, 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便出现了借酒骂座,借酒使气的种种现象。
这使得诗人也渐渐变得敢于写议论朝政,抒发自身感受的诗。
借酒撒泼都可以被原谅,况乎只是写首小诗?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李太白的一段典故了:天宝初, 唐明皇与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前赏牡丹, 特召李白前来写新词。
当时李白在宁王府已喝得大醉,被小黄门抬至御前, 杨贵妃口含清水, 将他喷醒, 李白欣承诏旨,犹苦宿酲未解, 因援笔赋之,写了《清平调词三首》其二曰: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而高力士却趁机发难,说李白将贵妃比作赵飞燕,是亡国之妃。
唐明皇龙颜大怒却最终没有重罚李白,为什么呢?
唯一的原因只能解释为, 因他此时宿酲未解, 即还在醉中。
他是仗着酒胆才写出这样的话来。
或者他也可能是无意为之, 那就是说, 他是在醉中潜意识的支配下才说出如此大胆之言的。
就是明皇知道了, 明皇也不好明言声张, 并以此来治他的罪, 君当恕醉人嘛。
再说, 这样以来那不就是等于当面承认了自己的丑事了吗? 最后唐明皇只好以“非廊庙器”为借口, 将李白赶出宫廷。
这件事最能说明酒壮诗人胆及酒所起的保护神的作用。
三、诗予酒以雅怀, 酒予诗以壮思
市中饮酒本是件俗事,但行酒令,赋诗便成了件雅事。
文人们甚至发明了一种唤作“曲觞流水”的游戏。
诗使酒化俗为雅, 提升其地位名声,,提高了它的文化品位。
更重要的是一些著名的文人和诗人,赋予酒以新的内容和文化内涵,使酒便从此不仅是一种日常生活的饮料, 饮酒也不仅是一般的生活现象,一跃而成为与作诗齐名的文化活动,使饮酒与作诗一样,成了文人的风流韵事。
当然,这首先得归功于魏晋名士,竹林七贤的潇洒豪迈,放纵不羁深深的影响了后世的文人,他们虽不似嵇康阮籍般整日大醉,却也渐渐把饮酒作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而酒文化在文人墨客的熏陶下也逐渐变得正式而趋于礼仪化,酒
宴也成为一种正式场合必备的活动。
唐人有着丰富的饮酒活动,唐代的饮酒的时间大都在饭后,杜光庭《虬髯客传》上中记载,虬髯客夫妇设家宴款待李靖夫妇时,“陈设盘筵之盛,虽王公家不侔也,四人对撰讫,陈女乐二十人,列奏于前,若从天降,非人间之曲。
食毕,行酒。
”唐代宴席上还讲究按
“巡”饮酒。
“巡”即“遍”,是一个人干杯后,另一个人接着干杯,而不是大家一起干。
依次尽爵,遍饮为一巡。
所以,当时文献中常有酒过几“巡”的记载。
而每巡轮流的次序,都是由尊而卑,由长而幼,不容颠倒。
另外,唐代举杯向客人敬酒时,还要先用手指在杯中蘸酒,将酒滴弹向空中,以示敬意。
饮酒的目的在于沟通思想,交流感情,促进心情舒畅、和睦共处,满足社会精神需要,并以不妨碍正常的社会生活为原则。
这些在中华酒文化中关于酒礼的观念,至今对人们的酒行为起到了重要的制约作用。
唐代的献酬之礼现如今还很流行,譬如大型酒宴是往往由主人或长者带头站立举杯,敬酒致辞,客人必须集体起身,一起干杯等等。
唐代的酒文化已经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人认为酒文化的盛行与唐朝的兴盛不无关系。
唐朝继承隋朝的遗产,隋朝奠定了的新的大一统的物质经济、政治和思想基础,人心思定,社会稳定。
这都为酒文化的盛行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历史环境下,诗歌与酒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铸就了中华民族历史上辉煌的一章。
参考文献
《从唐诗看唐代酒文化》
《丰富多彩的唐代饮酒文化》《“饮中八仙”饮酒文化思考》《唐朝的诗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