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务川黑牛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务川黑牛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840933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f.png)
务川黑牛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务川黑牛是中国特产的一种优良肉牛品种,冠以“南方黄牛之王”的美誉。
务川黑牛以其肉质鲜美、纹理细腻、肉质紧实、肌纤维粗细适中、肉色红润等特点备受青睐。
为了保障务川黑牛的饲养质量和肉质品质,我们有必要对务川黑牛饲养管理技术进行规范。
下面就是对务川黑牛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的详细介绍。
一、养殖场选址和建设1. 选址:务川黑牛的养殖场应选在环境条件优越、空气清新、水资源充足、土质肥沃的地区。
2. 建设:务川黑牛的养殖场建设应围绕“舒适、清洁、安全”原则,包括饲料储存库、牛舍、饮水设施、疫病防控设施等。
二、牛舍建设和管理1. 牛舍建设:务川黑牛的牛舍应建设舒适、通风良好、采光充足、排水畅通、保温性好的牛舍。
2. 牛舍管理:定期清洁消毒牛舍,保持牛舍内空气清新,防止发生疾病传播。
三、饲料管理1. 饲料种类:务川黑牛的饲料应注重多样化,包括粗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饲料等。
2. 饲料质量:严格把关饲料的质量,保证供给的饲料符合安全、健康的要求。
3. 饲料配方:根据务川黑牛的生长发育需要,科学配制饲料,实现营养均衡。
四、水源管理1. 水源保障:务川黑牛的饮水应保持清洁,保证供水足够,保障水质安全。
2. 饮水设施:提供便捷的饮水设施,方便牛只饮水,减少饮水次数。
五、疫病防控1. 接种疫苗:按照疫病防控计划,定期为务川黑牛接种疫苗,预防疫病的发生。
2. 疫病监测:定期对务川黑牛进行疫病监测,及时发现疫情,做好隔离和防控工作。
六、生长监测和营养管理1. 生长监测:定期对务川黑牛进行生长监测,包括体重、毛色、体毛光泽度等指标的观察和记录。
2. 营养管理:根据生长监测结果,适时调整饲料配方,保证务川黑牛的营养需求。
七、繁殖管理1. 选配种源:选择优质种源,进行选配,提高后代的遗传优势。
2. 繁殖监测:对务川黑牛的繁殖进行监测,保证繁殖期的生产力。
八、健康管理1. 定期体检:对务川黑牛进行定期体检,确保牛只的健康状况。
养殖场的安全规范与操作流程
![养殖场的安全规范与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9b42d5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c.png)
养殖场的安全规范与操作流程养殖场是生产农畜产品的重要环节,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同时,也需要遵守一系列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
本文将对养殖场的安全规范与操作流程进行详细阐述,以提高养殖场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一、环境安全规范:1.1 检查养殖场的周边环境是否符合生产要求,如有必要,进行隔离和防护措施,以确保养殖场不受外界环境污染。
1.2 确保饮用水源的安全,养殖场应建立定期检测水质指标的制度,并保证水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1.3 养殖场应设置防火、防雷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以提高场内的防灾能力。
二、动物安全规范:2.1 养殖场应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政策,确保所有动物的免疫程序得到及时和正确的执行。
2.2 建立动物健康监测制度,定期进行动物健康检查和疾病筛查,防止疾病传播。
2.3 加强对动物的日常管理,包括合理的饲养环境、饲料供给和定期的清洁消毒。
三、员工安全规范:3.1 养殖场应设立员工安全培训制度,确保员工了解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并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和救援设备。
3.2 员工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更改生产工艺和使用不合格的饲料或药物。
3.3 养殖场应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变能力。
四、生产回收与处理规范:4.1 养殖场应建立有效的饲料和药物管理制度,确保饲料和药物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4.2 养殖场应建立规范的动物排泄物处理制度,包括定期清理、分类处理和安全处置。
4.3 对于有害生物的控制,养殖场应选择安全、高效的防治方法,并避免使用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农药和化学制剂。
五、安全管理制度:5.1 养殖场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各项工作程序和责任分工,并明确各类事故和安全隐患的处置措施。
5.2 定期召开安全会议,评估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并向员工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和管理成效。
5.3 加强对生产设备和设施的巡检和维护,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通过遵守以上养殖场的安全规范与操作流程,可以更好地保障养殖场的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
养殖场动物喂养安全操作规程
![养殖场动物喂养安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e21d8a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3.png)
养殖场动物喂养安全操作规程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养殖场动物喂养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遵守变得尤为重要。
养殖场动物喂养安全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养殖动物的健康和食品的安全,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饲料管理、饮水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介绍养殖场动物喂养安全操作规程。
首先,饲料管理是养殖场动物喂养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在选择饲料时,要确保饲料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并购买正规的饲料品牌。
饲料应保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每批饲料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比例投喂,避免过多或过少造成动物营养不良或浪费。
喂养过程中应保持饲料的清洁卫生,避免受到污染或霉变。
其次,饮水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养殖动物应有充足的清洁饮用水,水源应保持干净卫生,每天都要及时更换新鲜水。
饮水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积水和杂质对水质的污染。
冬季天气寒冷时,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水管或水塔结冰导致动物饮水不足。
养殖场应定期监测水质,确保安全饮水的供应。
此外,疫病防控是养殖场动物喂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养殖场应严格落实疫苗接种制度,按照兽医的指导定期对动物进行疫苗接种。
动物存栏期间,定期检查动物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兽医,进行疫情防控。
养殖场工作人员在接触动物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疾病的人畜互传。
严禁携带传染病菌进入养殖场,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
最后,合理管理和科学喂养也是确保养殖场动物健康的关键。
养殖场应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动物存栏量和舍室面积,确保动物的生活环境良好。
定期对动物进行体检,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病情扩大。
动物在成长和育种过程中应按照科学饲养标准提供适合的饲养环境和饲料,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营养和生长发育需要。
养殖场动物喂养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遵守,可以确保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和食品的安全。
养殖场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动物养殖技能和安全操作意识。
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养殖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
饲养操作规程
![饲养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50b9d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f.png)
饲养操作规程饲养操作规程是指在养殖过程中,为了保证动物的健康和生产的顺利进行,制定的一系列的操作规定和方法。
下面是一个饲养操作规程的示例,共计1200字。
饲养操作规程一、饲料管理1. 饲料的选购:选择具有优质原料组成、营养全面、无污染、包装完好的饲料。
2. 饲料的存放:存放饲料的场所要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
饲料应根据不同的品种和生长阶段进行分类存放,并及时清理过期或变质饲料。
3. 饲料的供应:每日按照动物的饲养量,准确称量饲料,并分次供应,避免动物一次性摄食过多。
4. 饲料的质量检查:在开饲前,对饲料进行检查,确保饲料的健康完整,没有霉变或异物。
二、饮水管理1. 饮水渠道的清理:保持饮水渠道的清洁卫生,定期检查并清理饮水设备,防止水垢和异物污染。
2. 饮水器的清洗:每日清洗饮水器,并定期进行高温消毒,避免细菌滋生。
3. 饮水的监控:经常观察动物的饮水情况,确保动物饮水充足。
如发现饮水不畅或异物浮在水中,及时处理。
三、养殖环境管理1. 养殖场的清洁:保持养殖场的卫生,定期清理垃圾和粪便,及时消毒,避免病原菌传播。
2. 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的动物和生长阶段,合理控制养殖场的温度,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3. 通风管理:保证养殖场内空气流通,避免积聚的氨气和二氧化碳超标,影响动物的健康。
4. 光照管理:根据动物的需求,合理安排光照时间和强度,保证动物的正常生物钟。
5. 噪音控制:尽量减少养殖场内的噪音,避免对动物产生不良影响。
四、疫病防控1. 疫苗注射:根据疫病防控计划,按时给动物注射疫苗并建立相应的记录,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2. 病原菌消杀:定期进行病原菌的消毒工作,包括设备、场地和周围环境的消杀。
3. 疾病监测:定期对动物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疾病症状,并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隔离管理:新进动物要进行隔离观察,在确保健康后方可放入养殖群体。
五、日常操作1. 动物观察:日常观察动物的吃喝拉撒睡,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畜牧养殖场安全操作规程
![畜牧养殖场安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8331f5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1f.png)
畜牧养殖场安全操作规程随着人们对肉类产品需求的增加,畜牧养殖场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畜牧行业的特殊性质和潜在的危险性,安全操作在畜牧养殖场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畜牧养殖场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工作人员和农场动物的安全。
1. 个人防护装备在进入畜牧养殖场之前,工作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这包括戴好安全帽、戴好安全眼镜、穿戴合适的工作服和手套。
农场人员还应该佩戴防护面具,以防止吸入可病变物质和细菌。
2. 设立隔离区域对于某些患有传染病的动物,必须在养殖场内设立隔离区域。
隔离区域可以阻止病毒和细菌传播到其他区域,减少疾病的风险。
在隔离区域内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防护方法进行操作,并定期消毒隔离区域。
3. 定期检查安全设备养殖场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安全设备,如防护栏、围栏和安全出口。
这可以确保动物和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的保护和疏散。
如果发现有损坏的设备,应立即进行修复或更换。
4. 使用正确的工具和设备在畜牧养殖场操作过程中,使用正确的工具和设备至关重要。
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这些工具。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使用安全刀具和工具,并遵守正确的使用方法,以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5. 正确的饲养和储存在养殖场内,正确的饲养和储存方法对保证动物和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饲养员应确保给予动物适宜的饲料,避免使用过期或不合适的饲料。
此外,饲养员还应定期清理和消毒饲养区域,以维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6. 防止火灾和爆炸火灾和爆炸是养殖场中常见的意外事故。
为了预防火灾和爆炸的发生,工作人员应确保设备和电气线路的正常运行,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此外,禁止在养殖区域内吸烟或使用明火。
7. 废物处理废物处理对于维持养殖场的环境卫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养殖场应建立废物管理系统,包括正确的废物分类、储存和处理方法。
废物应定期清理和处理,避免积聚和滋生细菌。
8. 应急计划和培训养殖场应制定应急计划,并举行培训,使工作人员了解如何应对紧急情况和逃生。
猪场操作规程
![猪场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480b8c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f.png)
猪场操作规程猪场操作规程一、安全操作规范:1. 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猪场内各类设备的使用方法,遵循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操作。
2. 使用电器设备时,必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无损坏、漏电等现象,并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
3.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穿着适合的工作服和安全装备,包括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
4. 禁止在猪舍内吸烟或使用明火。
二、猪舍管理规范:1. 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废料,确保猪舍内的环境干净卫生。
2. 检查猪舍的通风设备、电器设备等,确保其正常运作。
3. 制定科学的饲料喂养计划,保证猪只的饮食营养均衡。
4. 定期检查猪只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隔离治疗等。
三、饲料管理规范:1. 确保饲料的质量,严禁使用霉变、变质或过期的饲料。
2. 饲料存放要注意防潮、防鼠、防蛀,避免饲料因存放不当而受到污染。
3. 及时清理喂食器具,保证饲料的干净卫生。
四、防疫管理规范:1. 定期进行疫病预防接种,确保猪只的免疫力。
2. 严格执行猪只隔离制度,确保病猪与健康猪只分开居住。
3. 定期进行消毒工作,包括猪舍、饲料器具、饮水设备等,并确保消毒剂使用正确有效。
4. 发现疑似疫情,应及时报告上级部门,采取必要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五、兽医技术规范:1. 饲养员必须熟悉常见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措施。
2. 需要进行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时,必须由经过培训合格的兽医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效果。
六、环境保护规范:1. 确保养殖环境不受到污染,严禁将废弃物随意丢弃。
2. 确保污水、粪便等废物的正确处理,避免对周围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
3. 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养殖过程中对能源和水资源的浪费。
七、工作纪律规范:1. 严格按照工作计划进行工作,做到守时守纪、高效执行。
2. 做好工作记录,保留相关的资料和数据。
3. 做好团队协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确保猪场的正常运作。
总结:以上是猪场操作规程的一些建议,旨在保证猪场的安全、健康和高效运作。
肉羊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肉羊养殖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50ae01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2.png)
肉羊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刘玉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中心)一、羊场要求1、羊场场址选择要充分考虑饲草、饲料条件。
建在地势干燥、采光良好、排水通畅、通风、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
2、羊场应设有生产区和管理区,场区内净道与污道分开,互不交叉。
生产区要分置在管理区下风向,羊舍应分置在生产区上风向,隔离羊舍、污水、粪便处理设施,病死羊处理区设在生产区下风向.3、羊舍设计应通风、采光良好,保温隔热,地面和墙壁便于消毒。
4、按性别、年龄、生长阶段设计羊舍,实行分阶段饲养、集中育肥的饲养工艺。
同时,要保证羊舍面积充足的运动场和饲槽、水槽。
5、饲养场内不应饲养其它经济用途动物。
二、羊只引进和购入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必要购羊时要从非疫区引进羊只,并带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2、羊只在装运过程中没有接触过其他偶蹄动物,运输车辆应彻底清洗消毒。
3、羊只引入后至少隔离饲养30天,在此期间进行观察、检疫、确认为健康者方可合群饲养.4、羊只引入时要及时编号,完善系谱,按性别、年龄、不同生长阶段分圈饲养。
三、羊场的日常管理1、羊场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有传染病者不应从事饲养工作。
羊场兽医人员不应对外诊疗或从事其它动物的疫病防治工作,以免疫病传染。
2、防止周围其它动物进入场区.3、各种记录要完整、可靠。
主要有种羊系谱和生产性能记录;引进、购入、配种、产羔、增重、转群记录;饲料来源、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饲料消耗记录;免疫接种、疫病防治记录;出场销售记录等.4、选择高效、安全的抗寄生虫药,定期对羊只进行驱虫、药浴.定期对羊只接种免疫,定期消毒。
5、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饲草。
每天打扫羊舍卫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净,地面清洁。
6、定期对成年种公羊,母羊修蹄。
7、每年春季给绵羊剪毛一次。
8、应经常观察羊群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9、对可疑病羊应隔离观察、诊治,病死羊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10、羊只治疗时,不要使用已淘汰或国家禁用的兽药。
肉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肉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3c1b804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19.png)
肉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一、饲养环境的管理:1.畜舍建设:(1)选用无毒、环保材料进行畜舍建设,可以采用砖墙、瓦顶和混凝土地面等。
(2)畜舍建设应考虑适宜的通风、采光和排水系统,保持良好的环境。
2.畜舍清洁:(1)定期清理畜舍内部的粪便、积水和异物,保持干燥清洁的环境。
(2)清洁畜舍时要注意防止二次污染,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处理。
3.畜舍温度管理:(1)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冬季要加强保温措施,夏季要做好降温处理。
(2)饲养区域要保持温度均匀,避免温差过大对肉牛的影响。
二、饲料管理:1.饲料采购:(1)选择优质的饲料进行采购,避免采购劣质或污染的饲料。
(2)了解不同品种肉牛的饲料需求,提供适宜营养成分的饲料。
2.饲喂方式:(1)科学制定饲喂计划,根据肉牛的生长阶段和体重,合理确定饲喂量和饲喂频次。
(2)定期监测肉牛的饲料摄入量和饮水量,及时调整饲喂方案。
3.添加剂使用:(1)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如饲料酸化剂、酶制剂等,注重卫生安全和合理营养需求。
(2)严禁使用违禁添加剂和药物,避免对肉牛健康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疾病预防和控制:1.疫苗接种:(1)肉牛必须按照兽医要求接种疫苗,建立健全的免疫档案。
(2)及时接种其他疫苗,如狂犬病、口蹄疫等,防范可能的疫情爆发。
2.疾病监测:(1)建立疾病监测制度,定期进行畜群检查和个体体检,早发现疾病问题。
(2)对于发现的疾病,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疫情蔓延。
3.环境清洁和消毒:(1)定期消毒畜舍,杀灭病原体和寄生虫,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2)合理利用药物驱虫,控制寄生虫感染的风险。
四、肉牛生产管理:1.繁殖管理:(1)采用科学的繁殖方式,如人工授精、配种等,提高繁殖效率。
(2)对于重要品种的肉牛,应建立良好的基因保护和血统记录制度。
2.生长发育管理:(1)坚持规律饲喂,避免过度喂养和营养不良等情况,促进肉牛的健康生长。
(2)根据肉牛的生长情况,及时采取分群和梳理等措施,促进体重和饲料转化率的提高。
德康猪场管理操作规程
![德康猪场管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94acfa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1f.png)
德康猪场管理操作规程德康猪场管理操作规程一、猪场基本管理1. 猪场准入管理1.1 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对猪场环境、设备设施、猪群疫病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
1.2 确保猪场入口进行消毒,限制人员进入猪场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1.3 管理猪场出入口,进行有效的搬运和物流管理,防止外部致病因素进入猪场。
2. 猪场员工管理2.1 建立健全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责任。
2.2 员工培训,包括猪场操作规程、猪群养殖技术知识、疾病预防和应急处理等方面。
2.3 建立员工健康管理制度,定期体检员工,确保猪场无传染性疾病的人员进入。
2.4 建立员工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
3. 猪场设施设备管理3.1 定期检查和维修猪场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和有效使用。
3.2 建立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追踪设备使用情况和故障处理情况,以及维护保养时间和费用。
3.3 对猪场设施设备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病原体的有效杀灭和猪场环境的清洁卫生。
二、猪群养殖管理1. 猪群饲养管理1.1 制定科学的猪群饲养计划,包括饲料配方、饲喂量和饲喂频次等方面。
1.2 定期检查猪舍环境,确保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符合猪的饲养需求。
1.3 对猪群进行分组管理,按照生长发育阶段和性别等进行分类,避免相互压力和传染疾病。
1.4 定期清理和消毒猪舍,确保病原体的有效杀灭和猪舍的清洁卫生。
1.5 定期进行猪群体重测定和生长发育评估,及时调整饲养方案和饲料配比。
2. 猪群疫病管理2.1 做好疫苗接种计划和疫情监测,确保猪群有足够的免疫力。
2.2 建立猪群疾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发现疑似疫情要及时报告,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
2.3 定期检测猪群血清学指标和病原体抗体水平,评估猪群健康状况,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2.4 加强猪群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和清洁猪舍,防止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三、猪场卫生管理1. 猪舍卫生管理1.1 定期清洁和消毒猪舍,包括地面、墙壁、饲槽、饮水设施等。
农业养殖管理操作规程
![农业养殖管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2528bf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b.png)
农业养殖管理操作规程一、引言农业养殖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有效的养殖管理操作规程对于提高养殖效益、确保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农业养殖管理的操作规程进行探讨,旨在为农民和养殖从业者提供有效的管理指导。
二、养殖设施准备在开始养殖之前,充分的设施准备是必要的。
首先,要确保养殖场的环境整洁,去除厩肥、废弃物等杂物。
其次,检查和维修养殖设施,确保牢固可靠。
最后,根据养殖品种的需要,进行养殖场的合理布局,确保养殖空间充足。
三、物料准备养殖过程中需要使用的物料,如饲料、药物等都需要提前准备。
首先,选择优质的饲料供应商,确保饲料质量。
其次,根据养殖品种的需要,准备合适的饲料种类和数量。
另外,合理选购用于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其他必要的物料。
四、动物选择与繁殖在进行养殖之前,需要选择适合的动物品种。
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气候环境等条件,选取适合养殖的动物品种。
同时,根据养殖目的,选择优质、健康的种畜。
在繁殖过程中,要注意配对的选择和管理,确保繁殖的品种质量。
五、饲喂与营养管理合理的饲喂和营养管理是养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根据不同动物品种的需求,制定合理的饲喂方案,确保动物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同时,要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存储方式,避免发霉和变质导致动物生病。
在饲喂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饲料的用量,避免过度喂养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六、疾病防控健康管理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要定期对动物进行体检,确保动物的身体健康。
同时,加强疫病防控工作,及时接种疫苗,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暴发。
在发现动物生病时,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控制疾病的扩散。
七、环境管理良好的环境是动物健康生长的基础。
要保持养殖场的卫生和整洁,及时清理粪便和废弃物,做好垃圾处理工作。
此外,要注意合理使用养殖场周围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还要控制噪声和异味的扩散,减少对动物生长的影响。
八、出栏与销售在动物达到出栏条件时,要及时进行出栏和销售。
出栏前要检查动物的健康情况,确保出栏的动物质量。
养殖场操作规程
![养殖场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b8c180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16.png)
养殖场操作规程养殖场操作规程一、安全操作规程1. 入场要求:禁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进入养殖场。
入场人员必须穿戴合格的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安全培训。
2. 安全设施:养殖场必须配备灭火设备,并设置灭火路线指示标识。
养殖区域应进行隔离,确保人员和动物的安全。
3. 疫情防控:严格执行疫控措施,定期检查动物群体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上报。
4. 电气安全:使用合格的电气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检查,确保电气设备正常运行。
5.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建立健全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动物饲养规程1. 饲料投喂:按照科学配方饲喂动物,并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频次,保证动物的正常饲养。
2. 饮水设施:保证养殖场内动物有足够的清洁饮水,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设施。
3. 环境控制:保持舒适的饲养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确保动物的健康和生长。
4. 病害检查:定期检查动物的身体状况,如发现病害或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包括隔离患病动物、进行疫苗注射等。
5. 环境清洁:定期清理养殖环境,保持干净整洁,防止疾病传播。
三、员工管理规程1. 培训要求:新员工必须进行岗前培训,了解养殖场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
员工必须穿戴统一标识的工作服,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2. 健康检查:员工入职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并定期进行体检,保证员工的健康。
3. 工作强度控制: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避免过度疲劳造成意外事故。
4. 安全意识培养:通过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5. 安全巡查: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四、环保管理规程1. 废物处理:养殖场内产生的废物必须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禁止乱倒废弃物。
2. 水资源利用:合理使用水资源,节约用水,并严禁向环境排放污水。
3. 空气污染控制:加强对养殖场内空气质量的监控,保持空气清洁。
蛋鸡饲养管理日常操作规程完整
![蛋鸡饲养管理日常操作规程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a651095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d.png)
湖南雁湖农牧蛋鸡饲养管理日常操作规程一、蛋鸡成长阶段的操作规程1、进雏前14天1.1准备工作1.1.1能够移出舍外的设备如:饮水器、料盘、灯泡、粪板等移出舍外清洗,笼内的垫网用4%火碱浸泡1-2天;1.1.2清理雏鸡舍的粪便、羽毛等杂物;1.1.3用高压枪冲洗笼具、储料设备;冲洗原则为:由上到下,由内到外;1.1.4清理育雏舍周围的杂物、杂草等;并对进风口、鸡舍周围用火碱溶液喷洒消毒;1.1.5鸡舍冲洗完毕晾干后,修复笼具等所用养鸡设备;1.1.6检查供温、供电,饮水设备是否正常并检修;1.1.7清洗整理完毕后,对笼具、储料设备、饮水器具等消毒一遍;消毒剂可选用:季胺盐、碘制剂、氯制剂等;如有条件可对笼具、地面等进展火焰消毒。
本卷须知:1、如果上一批雏鸡发生过某种传染性疾病,养殖户一定要将育雏舍冲洗干净并进展严格的熏蒸消毒,间隔30天后进雏;1.2一定计算好育雏舍所能承受的饲养能力〔饲养密度:3周龄内笼养每平方米不可超过50只;平养不能超过30只;网养不能超过30只〕;1.3清洗消毒要全面彻底,不留死角;1.4保证消毒药的剂量、效果;1.5注意灭鼠、防鸟。
2、进雏前7天2.1 准备工作2.1.1检查育雏舍,确认鸡舍冲洗消毒干净后,用戊二醛熏蒸消毒;熏蒸消毒时将门窗关闭,并用报纸糊好,不能透气;进风口设置铁丝网,防止鸟入舍;制止任何闲杂人员及没有消毒过的器具进入鸡舍,等待雏鸡的到来;2.1.2进雏前3天翻开鸡舍,用次氯酸钠溶液对鸡舍进展喷洒消毒;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检测消毒效果;2.1.3调试灯光,可采用60瓦白炽灯或9瓦节能灯,灯与灯间隔3米,列与列之间相互交织,高度距离上层鸡头部50-60厘米;2.1.4平养鸡可在地面铺上干净没发霉且吸湿性好的锯木屑或软木刨花〔熏蒸消毒后再用,以防止侵入眼睛〕;2.1.5准备好华裕种禽专用强化幼雏料〔0-10天〕、疫苗、药物〔葡萄糖粉、电解质多维、支原净、恩诺沙星等〕;2.1.6进雏前三天在育雏舍周围喷洒生石灰一次,上面洒上水,起到环境消毒的作用;2.1.7进雏前2-3天开场供暖试温,冬季提前两天预温,夏季提前1天预温;调整好供水、照明、喂料设备,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工厂化养殖操作规程
![工厂化养殖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d908b0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5.png)
工厂化养殖操作规程工厂化养殖是指利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一种方式。
在开展工厂化养殖时,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操作规程,以保证养殖的顺利进行和养殖动物的健康成长。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工厂化养殖的相关操作规程。
一、场地规划1.选址要避免靠近污染源,有充足的水源供应和排水系统。
2.场地面积要根据养殖动物的数量和种类合理规划,确保每只动物都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3.合理安排场地内的建筑物,充分利用空间,方便养殖管理和设备维护。
二、饲养管理1.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计划,根据养殖动物的种类和生长期确定每日的饲料配给量。
2.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安全,严禁使用过期、霉变或变质的饲料。
3.养殖动物的饮水要干净卫生,经常更换水源,保持饮水设备的清洁。
三、疾病防控1.建立健全的养殖动物疫病防控制度,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
2.加强场地内的卫生管理,定期消毒清洁,防止感染疫病的传播。
3.如发现养殖动物有异常症状,要及时进行隔离处理,确保其他动物的健康。
四、环境保护1.合理利用粪便和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或合理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2.严禁排放污染物入水体,保护周边环境水源的安全。
3.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确保养殖场的地下水、表面水和空气质量符合国家要求。
五、安全生产1.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严禁使用不合格设备和工具。
2.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事故的发生。
3.遵守消防安全要求,建立健全的消防设施,保障养殖场的火灾安全。
六、信息化管理1.建立养殖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养殖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记录。
2.对养殖动物的生长情况、饲料消耗、疾病发生等信息进行及时统计和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养殖效益和管理效率,促进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工厂化养殖操作规程的介绍,通过制定和遵守这些规程,可以保证养殖过程的安全、卫生和高效运行,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产能力,同时也保护了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c09cb2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a.png)
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生猪饲养是农村养殖业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保障肉类供应意义重大。
为了确保猪的健康成长,提高生猪的养殖效益,以下是一份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希望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1. 猪舍建设与环境管理:
- 确保猪舍的采光、通风和温度适宜,保持舒适的生活环境。
- 猪舍应保持干燥,定期清理猪圈和更换稻草或麦秸。
2. 饲料管理:
- 猪的饲料应合理搭配,包括糙米、豆粕、鱼粉、蔬菜等,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 建议配饲专业饲料,避免给猪投喂过多废弃食品,以防疾病传播。
3. 疫病预防:
- 做好疫苗接种,根据当地疫情情况及时接种猪瘟热、猪链球菌等疫苗。
- 注意隔离新引进的猪只,检查其健康状况。
- 定期消毒猪舍,防止疫病的传播。
4. 猪只管理:
- 注意猪只的生长情况,及时测定体重,掌握生长速度。
- 定期检查猪只的精神状态,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 定期清洗猪只身体,防止寄生虫感染。
5. 生产监控:
- 追踪记录猪只的生长状况、疫苗接种情况、饲料投喂量等。
- 根据记录结果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提高养殖效益。
6. 饲养员培训:
- 饲养员应具备基本的养殖知识和管理技能,定期进行培训。
- 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加强团队协作,共同实现养殖目标。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可以有效减少生猪饲养过程中的
疾病发生率,提高猪只的养殖效益,并且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希望养殖户在生猪饲养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以上规程进行操作,以
确保猪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养殖业生产操作规程内容
![养殖业生产操作规程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b12428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b.png)
养殖业生产操作规程内容养殖业生产操作规程是指对养殖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操作事项以及规定的一系列规程。
以下是一份养殖业生产操作规程的内容。
一、动物疫病预防及控制规程1. 动物进入养殖场前应做好隔离检疫工作,确保无疫病。
2. 定期进行兽医检查和疫苗接种,确保动物健康。
二、饲料管理规程1. 严格执行饲料配方比例,按时投喂。
2. 饲料贮存要注意通风、防潮、防鼠害。
3. 定期对饲料进行检验,确保质量。
三、环境管理规程1. 养殖场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2. 对养殖场内的废弃物要及时清理和处理,避免产生异味和细菌滋生。
3. 维持养殖场的通风良好,确保动物的舒适度。
四、疫病防控规程1. 对发生疫病的动物要实施隔离,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2. 发现动物疫病要进行集体免疫接种工作,防止疫情扩大。
3. 加强动物的个体健康管理,注意日常观察动物的健康状况。
五、生产管理规程1. 动物的繁殖要注意选用优良种畜,提高后代的品质。
2. 对副产物的处理要符合环保要求,防止污染环境。
3. 对养殖过程中的疫苗接种和药物使用要进行记录和监管。
4. 对于繁殖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产生损失。
六、安全管理规程1. 养殖场要严格按照安全规定操作,避免事故的发生。
2. 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防火、防雷击等安全措施。
3.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七、动物福利规程1. 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和饲养管理,保证动物健康和福利。
2. 严禁进行虐待行为,保证动物生活的质量。
八、防疫物资管理规程1. 防疫物资的购买和使用要符合相关规定,确保质量和安全。
2. 对防疫物资的贮存和保管要做好记录,确保物资的使用有效性。
九、数据记录和报告规程1. 养殖过程中的数据记录要详细、准确、及时,方便排查问题和评估效益。
2. 对于动物疫病的发生和处理要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
以上是一份养殖业生产操作规程的内容,目的是为了规范养殖业的生产过程,避免可能存在的问题发生,提高养殖效益和动物福利,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养殖操作规程
![养殖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87a114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4.png)
养殖操作规程一、前言养殖操作规程是对养殖过程中的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和步骤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生产的安全高效。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养殖场,包括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
本文将针对养殖操作的主要环节进行详细介绍。
二、场地准备1. 场地选择:a. 确保场地面积符合养殖要求,同时具备水源供应和排水能力。
b. 考虑气候、环境条件对养殖的影响,选择适宜的场地。
2. 场地清理:a. 清除场地上的杂物和垃圾,确保地面平整。
b. 消毒场地,杀灭病菌和病毒。
三、养殖设施建设1. 畜禽栏舍建设:a. 根据养殖动物的品种和数量规划栏舍的布局。
b. 栏舍内部应设施合理,保证通风、采光和温度适宜。
2. 水产养殖设施建设:a. 配备合适的养殖池塘或网箱,保证水质清洁。
b. 设备过滤、增氧等设施,维持水产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
四、饲养管理1. 饲料供应:a. 选择适宜的饲料种类,并根据养殖动物的需求进行合理配比。
b. 定期检查饲料质量,确保无霉变和变质现象。
2. 水质管理:a.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氧量、温度等。
b. 根据养殖动物的需求进行适当的水质调节。
3. 疫病防控:a. 定期对养殖动物进行常规检查,及时发现疾病情况。
b. 配合兽医人员进行疫苗接种和药物治疗,控制疫病传播。
五、生产管理1. 繁殖管理:a. 根据繁殖季节和品种特性,合理安排配种计划。
b. 保证配种环境的卫生和畅通,提高繁殖成功率。
2. 饲养环境管理:a. 定期清理栏舍或池塘,保持环境清洁。
b. 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饲养带来的问题。
六、安全与应急措施1. 防火措施:a. 建立完善的防火设施,如消防器材和安全通道。
b.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确保安全可靠。
2. 应急处理:a. 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疫病爆发、自然灾害等情况的处理措施。
b. 建立相应的通信系统,保证及时有效的信息传递和应对。
七、总结养殖操作规程的制定和遵守,对于保证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生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渔业养殖操作规程
![渔业养殖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9e5058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1.png)
渔业养殖操作规程一、引言渔业养殖操作规程是为了保障渔业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规范养殖过程,提高养殖效益,保护水生生物资源,确保养殖过程安全可靠。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渔业养殖场,旨在建立一套科学且可操作的指导,正确掌握养殖技术,达到最佳经济效益。
二、基础设施建设1. 养殖场选址养殖场应选择水质清澈、流速适中、氧气丰富的水域,地势高低均匀,并考虑附近水源保护区等环境因素。
2. 池塘建设池塘建设应具备足够的面积和深度,池底应平整无突起物,边缘需加固防止池塘坍塌。
3. 水质处理设施养殖场应配置适当的水质处理设施,如过滤器、曝气装置、生物滤池等,以保证水质清洁。
三、鱼苗选购与投放1. 鱼苗选购选择优质健康的鱼苗,宜选购正规渔场供应的鱼苗,确保免疫力高、生长活跃、无明显疾病的鱼苗投放。
2. 鱼苗数量根据池塘面积和水质情况确定合理的鱼苗投放数量,避免过度密集导致竞争激烈、生长缓慢。
3. 鱼苗投放鱼苗投放前,先将鱼苗置于适宜温度的水中进行适应,逐渐将鱼苗放入养殖池塘中,注意投放均匀分散,避免鱼苗积聚。
四、饲料与喂养管理1. 饲料选择根据养殖对象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选用合适的饲料,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充足供给。
2. 储料与投喂确保饲料的质量和新鲜度,储备适量饲料,避免出现饲料断档。
投喂要均匀、适量,避免鱼群因争夺食物而伤害。
3. 喂养频次根据鱼类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喂养计划,控制喂养频次,在黄昏或清晨等鱼类活跃的时间段进行喂养。
五、疾病防控与管理1. 疫情监测定期检查水质、鱼体等情况,对异常症状及时发现报告,进一步分析病因。
2. 预防措施加强鱼类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定期消毒,清理杂草。
同时,定期检查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修复或更换。
3. 病害治疗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及时隔离患病鱼苗,进行药物治疗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病害扩散,确保健康生长。
六、养殖环境维护1. 水质监测定期检测水质,包括溶解氧、pH值、温度等指标,确保养殖环境的稳定与优良。
肉羊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肉羊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f476b3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9.png)
肉羊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一、饲料管理1.合理配制饲料。
根据肉羊生长阶段和品种特点,合理配制饲料,保证其营养均衡。
一般情况下,肉羊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2.科学喂养。
科学合理划分饲料、定点定时供给,避免过饱和过饥饿。
每天至少喂养2次,每次喂食量适当。
3.饮水管理。
保证肉羊有充足的清洁饮用水。
水槽要保持清洁,水质应符合卫生要求。
二、环境管理1.舒适的住房环境。
肉羊宜在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环境中生活。
小便斗和粪堆要及时清理,保持环境清洁。
2.适宜的光照条件。
肉羊需要充足的光照,有助于其健康成长。
光照时间要保持在12-16小时左右,且要保证光照强度均匀。
3.合理的密度。
肉羊之间要有足够的空间,避免过度拥挤,通常每只肉羊需要5-10平方米的空间。
三、疾病防控1.定期检查肉羊的健康状况。
定期请兽医对肉羊进行体检,确保其身体健康。
2.加强防疫措施。
按照兽医建议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及时处理疾病问题,有效防控疾病传播。
3.严格对外来肉羊进行检疫。
引入肉羊要进行检疫,并进行隔离观察,以确保无疾病的肉羊进入饲养场。
四、繁殖管理1.科学选配。
选择品种和个体有良好繁殖性能的肉羊进行繁殖,以提高羊群的繁殖能力。
2.合理安排交配。
交配时间要合理安排,一般在肉羊成年后的发情期进行,以提高配种率。
3.妊娠期管理。
妊娠期给予足够的饲料和营养物质,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
五、其他管理1.定期清洁消毒。
定期对肉羊舍和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细菌和传染病的传播。
2.监测生长状况。
定期测量和记录肉羊的体重和体尺寸,掌握其生长变化,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3.合理运输和屠宰。
在运输和屠宰过程中,要注意肉羊的安全和福利,避免造成压力和伤害。
以上是肉羊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通过合理的饲料管理、环境管理、疾病防控、繁殖管理和其他管理等方面的措施,可以提高肉羊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同时,养殖人员要不断学习和更新养殖知识,提高自身的养殖技术水平,以确保肉羊的健康和生产质量。
动物养殖操作规程
![动物养殖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30d9e7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c.png)
动物养殖操作规程一、前言动物养殖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规范动物养殖过程,提高产出效益,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养殖操作规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动物养殖操作规程展开讨论。
二、动物选种与配种1. 动物选种(1)选择品质优良、适应力强、疾病抗性好的动物种群作为种源。
(2)根据养殖目的选择对应的种类,如肉用、奶用、蛋用等,以及选取具备良好生产性能的个体进行繁殖。
2. 动物配种(1)确保动物配种时健康状况良好,无疾病、遗传缺陷等问题。
(2)根据繁殖目标,选择适宜的配种方法,如人工授精、自然交配等。
(3)配种时注意动物个体的血缘关系,避免近亲繁殖。
三、饲养环境建设1. 圈舍建筑(1)充分考虑动物的适宜饲养环境,建造合适的圈舍,包括空间大小、通风散热等因素。
(2)确保圈舍的卫生环境,经常清理卫生,定期消毒。
2. 饲养设备(1)选择适合养殖动物的设备,如饲料机械、饮水设备等,提高饲养效益。
(2)设施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3. 饲料管理(1)科学制定饲料配方,根据动物需求提供合理的营养成分。
(2)确保饲料质量,避免使用变质、发霉的饲料。
(3)饲喂过程中注意饲料的合理分配,避免浪费和过度饲喂。
四、疾病防控1. 疫苗接种(1)根据疾病防控要求,制定疫苗接种计划。
(2)确保对养殖动物按时按量接种疫苗,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2. 疾病监测(1)定期进行动物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疾病问题。
(2)疾病出现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包括隔离、治疗等。
3. 环境卫生管理(1)定期清理养殖环境,消灭病原体的滋生环境。
(2)对圈舍、设备进行定期消毒,杜绝病原体的传播。
五、生产管理1. 生产计划(1)根据动物生长周期,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包括饲养周期、销售期等。
(2)合理安排繁殖与生产时间,确保充分利用资源。
2. 生长监测(1)定期进行动物生长监测,掌握动物生长状况。
(2)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饲养管理策略,提高养殖效益。
3. 产出质量控制(1)密切关注动物产出质量,包括肉品、乳品、蛋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规程场区制定了科学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及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操作规程如下:种公羊的饲养智理必须使种公羊保持结实健壮的体况、旺盛的性欲和良好的配种能力,不能过肥或过瘦。
1 爱护种公羊掌握其生活习惯,忌惊吓和殴打。
注意观察其采食、饮水、运动及粪、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2 种公羊的水、食槽及圈舍要定期消毒,消毒间隔不超过7天。
3每天上、下午让种公羊进行舍外运动,运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
4 种公羊采精或运动后要适当休息在饲喂。
5初次配种的种公羊要进行诱导和调教。
6种公羊日粮要含有足够的粗料、青草饲料、精饲料,并合理搭配,日喂2次,保持饮水清洁卫生。
饲养标准与方法1非配种期每天精料补充0.25—0.35千克;青饲料或胡萝卜0.5—0.7千克;优质干草不限量。
2 配种期每天精料补充1千克;青饲料或胡萝卜0.75一2.0 千克;优质干草不限量。
随配种次数增加适当提高喂养标准。
3 种公羊饲料要求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容易消化。
适宜种公羊的精料有大麦、燕麦、玉米类等;多汁饲料主要是胡萝卜;粗饲料有苜蓿干草,青干草、作物秸秆和青贮饲料等。
母羊饲养智理一年中母羊的饲养分空怀期、妊娠期和哺乳期3个阶段。
1空怀期母羊的饲养管理母羊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发情排卵及受孕,必须供给充足的营养,保证健壮体况,提高母羊繁殖力。
对个别体况较差的母羊给予短期优饲,使羊群膘情一致,使发情相对集中,便于配种、产羔和生产管理。
2妊娠期母羊的饲养管理(1)母羊的妊娠期约为5个月,通常分为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
妊娠前期即为妊娠前多个月,妊娠后期即妊娠最后2个月。
母羊妊娠前期要预防早期流产,后期要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
饲养管理中要做到以下几点:(a)避免妊娠母羊吃冰冻、发霉、变质的饲料,保障饮水清洁卫生。
(b)及时清理散落的饲草,保持圈舍干燥清洁。
(c)对妊娠母羊的羊舍、饲槽、饮水要定期消毒。
(d)防止妊娠母羊受惊吓,避免拥挤和追赶。
(e)尽量避免外来人员进入羊舍。
(f)每天观察妊娠母羊的采食、饮水、运动及粪、尿的情况,发生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2) 饲养标准与方法妊娠前期胎儿发育较缓慢,所需营养与空怀期基木相同。
一般在舍饲条件下喂给足够的青干草和补饲少量的精料即可满足营养需要。
妊娠后期胎儿生长迅速,这一阶段需要提供营养充足的日粮。
妊娠后期日粮能量水早比空怀期高17%一22%,蛋白质水平增加40%-60%,钙、磷增加1—2倍,维生素增加2倍,饲喂量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减。
(3) 妊娠母羊每天每只饲料供给量混合精料0.3—0.5 千克;青干草1.0—1.5千克;苜蓿草粉0.5—0.75千克;青贮饲料2.0—4.0千克,胡萝卜0.5千克。
3 母羊产羔前后的处理做好产羔的接产工作,是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和维护母羊健康状况的关键。
(1)认真观察接近预产期母羊的表现与症状、做好临产前的准备工作。
(2) 将产房进行彻底清扫、消毒、保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3) 临产母羊在产前3—5天进入产房。
(4) 对临产母羊用高锰酸钾水清洗乳房和外阴部污物,剪掉乳房周围体毛,准备接产。
(5) 产羔后立即擦净新生羔洋口腔、鼻、耳内黏液和羊水,并让母羊舔舐。
对假死的羔羊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6) 距新生羔羊体表8—10厘米处剪断脐带,涂上碘酒消毒,防止感染。
(7) 母羊分娩一般不超过30—50分钟,对难产的母羊及时采取人工助产。
(8) 产后的母羊应饲喂易消化的草料,饮用温盐水500-1000 毫升,使之尽快恢复。
(9) 羔羊应在30—60 分钟内吃到初乳,必要时人工辅助羔羊第一次吃奶。
(10) 准确填写母羊耳号、产羔数、胎次、产羔的时间、性别、初生重等。
羔羊要打上临时记号,5—15天后转到育羔室。
4 哺乳期母羊的饲养管理哺乳期母羊的饲养要保证母羊的良好体况和泌乳量。
一般哺乳期3个月左右,分哺乳前期和哺乳后期。
哺乳前期即哺乳期的前2个月,此时,羔羊生长主要依靠母乳。
必须加强哺乳前期的饲养管理,保障充分的饲草料,适当补充精料,提泌乳量。
一般产单羔的母羊每天补精料0.3-0.5千克,青干草、苜蓿干草1千克,多汁饲料1.5千克;产双羔母羊每天补精料0.4—0.6 千克,苜蓿干草1千克,多汁饲料1.5 千克泌乳后期的母羊泌乳量逐步下降,羔羊的瘤胃功能趋于完善,不在完全依靠母乳来喂养。
泌乳后期已恢复母羊的体况为目的,与泌乳前期相比饲养水平稍下调,为下次配种做好准备。
羔羊培育羔羊时期是一生中成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此时羔羊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休制较弱,适应能力差,极易发生死亡。
为了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必须加强饲养管理。
1吃好初乳必须保证羔羊出生30—60分钟内吃到初乳。
初乳含有大量抗体、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物质,羔羊能否及时吃到初乳对其成活和发育十分重要。
对于失去母羊或无奶母羊的羔羊,要补食其他母羊的初乳或人工哺乳。
2 防寒保暖出生羔羊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外界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必须做好冬羔羊和春羔羊保温防寒工作。
首先羔羊出生后,让母羊尽快舔干羔羊身上的黏液;如果母羊不愿舔,要及时采取人工措施;其次冬季应有取暖设备,地面铺垫柔软的干草、麦秸以御寒保温,产房温度要保持在3—10℃以上。
3 断尾肉用羔羊出生后10日龄断尾。
方法是:在羔羊的第二尾骨和第四尾骨连接处用皮筋勒断或用火烙断,断尾后要及时消毒,防止感染。
4 及早补饲羔羊出生后l5—20天开始补充草料,哺乳期的羔羊应喂一些鲜嫩草或优质青草;补饲的精料应营养全面,易消化吸收、适口性强,要经过粉碎处理;饲喂时要少给、勤添;补多汁饲料时要切碎,并与精料混拌后饲喂。
根据羔羊的生长情况逐渐增加补饲量;每只羔羊在整个哺乳期需补混合精料大约10—15千克,混合精料一般有玉米50%、麦麸20%、豆饼15%、亚麻饼15%组成。
干草自由采食。
哺乳期羔羊每天精料混合料补饲量为:15—30日龄,50—70克,1—2月龄100克;2—3月龄,200克;3—4月龄,250克。
5羔羊断奶羔羊断奶的时间一般在3个月左右,根据羔羊能否独立采食确定离乳时间。
条件好的羊场采取频密繁殖时,可1.5一2.0月龄断奶;饲养条件差的羊场不适合过早断奶。
一般采用一次性断奶法,即将母仔一次断然分开,不再接触。
突然断奶对羔羊是一个较大的刺激,要尽量减少羔羊生活环境的改变,采取断奶不离圈、不离群的方法,将母羊赶走,羔羊留在原圈饲养,保持原来的环境和饲料。
断奶后的羔羊要加强补饲,安全度过断奶关。
羔羊育肥断奶后羔羊育肥是肉羊生产的主要方式,人工控制羊舍环境,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定时喂料、饮水。
1羔羊舍饲育肥精粗料比例(1)断奶初期羔羊体质弱,不适应环境,需喂给以精料为主的饲料,补喂优质牧草及青绿饲料。
精粗比例40:60或50:50。
(2)离乳1个月后,逐渐加大粗饲料喂养,精粗比例为35:65。
(3)肥育中后期,继续加大精粗饲料比例,达到30:70,直到出栏。
粗料配置此例:苜蓿干草30%,玉米秸秆或大豆秸秆4.%,青贮玉米20%,酒糟类10%。
精料配置比例:玉米50%,麦麸20%,豆饼15%,胡麻饼15%。
2 饲喂量及饲喂方法(1)饲喂量按体重3.5%—4.5%计算饲料干物质喂量。
(2) 饲喂方法先饲喂秸秆,再饲喂干草、青贮饲料,最后饲喂精料,分早晚2次饲喂,保证充足饮水。
每只羊每天饲喂5—8克食盐,混在精料中或单独饲喂。
育成羊的饲养管理羔羊断奶至初配怀孕为育成羊。
应保证断奶羔羊生长发育旺盛,顺利进入配种期,要按月龄、体重分群管理。
断奶后逐渐加大饲料喂量,精粗比以35:65 为宜,到育成中期,继续加大粗饲料的给量,精粗比为25:75,在配种前对体况较差的个体应给予短期优饲。
从4月龄至12月龄,风干饲料喂量由1.4 千克增加到2.2 千克,即每月增加0.l千克。
一般管理技术1羊群组织园区或规模养殖中,按羊品种、性别、年龄来划分养殖单元。
每个单元中繁殖母羊30—40 只,种公羊由园区统一养殖,并采取园区内人工授精。
如无统一养殖种公羊,每单元根据饲养繁殖母羊数配备种公羊,一般每30只繁殖母羊配备一只种公羊,基础母羊群由1—5岁组成,各占比例为15%—20% ,利用年限5—6 岁。
对于规模化养羊园区,为提高经济效益和加快羊群周转,应不断降低羊群平均年龄,适当加大青年羊的比例,每年淘汰率为20% ,由后备母羊补充,达到养殖单元基础母羊的数量,其余羊只育肥出栏。
2 羔羊去角最好选择7—14日龄,体况良好健康无病的羔羊,经鉴定后确系无角再进行。
其方法有外科手术法、电灼法和碱棒法,以电灼法最方实用方便。
电灼法去角先找到角芽即头骨上有两处褪色的皮肤,其外形酷似2个玖瑰花结而又推移不动;当电烙器达到烧红或极热时,在每只角芽上保持约l0秒即可。
注意灼烧讨问过长会导致热原性脑膜炎;灼烧部位包括角芽周围约1厘米的组织(但不要烧伤角基外的皮肤),以防止角根再生。
3 修蹄羊蹄子是皮肤的衍生物,不断生长。
舍饲的羊磨损较慢,故生长很快,因而必须经常修蹄,长期不修不仅影响行走,而且会引起蹄病和肢势变形,严重者行月异常,采食困难。
修理后的羊蹄,底部要求平整,形状要求方圆。
舍饲的羊3个月需要修蹄1次。
去势不作为种羊的公羊,都要及时去势。
小公羊的去势,在出生后15—30天为宜。
去势的方法很多,而以刀阉法效果可靠,结扎法简单适用。
(1) 刀阉法去势需2 人进行。
保定的人,使羊背部面向着自己将羊两后肢提起,用腿将羊颈部夹住,另一人将阴囊外部用5%碘酒消毒,用消过毒的手臂一手紧握阴囊上部,防止睾丸跑到腹腔,一手用刀在阴囊侧面上方与阴囊中隔平行处两侧各切一口,挤出睾丸,撕断精索,撕精索时将两辜丸向不同方向拧转数次,或用手向两边捋几次,最后扯断。
成年公羊去势时输精管要进行结扎,以防出血过多。
给切口涂上碘酒,撒上止血消炎粉。
去势后注意不要使羊卧在潮湿肮脏的地方,以免术后感染。
(2) 结扎法在阴囊基部扎上橡皮筋使其血液循环受阻,l5天以后阴囊连同睾丸就自行干枯脱落。
此法简单、方便,适于羔羊。
在去势期间要注意检查,防止结扎部位发炎。
4 药浴为驱除羊体外寄生虫,预防疥癣等皮肤病的发生,每年要在春季放牧前和秋季舍饲前进行药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