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宋代绘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景寒林图》
• 目前学术界对《雪景寒林图》是否范宽真迹尚有争议。长 期以来。此图流传不明。图上之印“御书之宝”方玺的印 文和印色都具有宋代特点,可见宋代藏于宫中。从此至明 代,不知流落何处。明末清初,被收藏家梁清标收藏,图 上有“蕉林”“蕉林收藏”朱文方印两枚和“观其大略” 白文一枚。其后见录于《墨绿汇观》,有“安氏仪周书画 之章”、“思源堂”白文方印两枚和“麓印”朱文方印一 枚。大概与此同时,押有“乾隆御书之宝”,说明此图曾 被清宫收藏。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又流落民间,被收 藏家张翼购得。今有“潞河张翼藏书记”朱文方印和“文 孚嗣守”白文方印两印。此图描绘了北方壮美的雪山景色 。画中雪峰屏立,山势高耸,白雪皑皑。深谷寒林间,萧 寺掩映,流水无波,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其山取盘桓向 上高远之势,其水造平静冷凝之态,其树画深郁寒峭之意 。从此图可以体味到,作者已不拘于刻形着物的风格,脱 离真山真水,表达出一种写胸中块垒,传意中山水的倾向 。
《梅石溪凫图》
• 马远 《梅石溪凫图》马远极善造境。在此画中,一角山岩横空伸出, 却不突兀; 一泓清泉,淡淡水气,静显清晨之态;梅枝两三,花蕾初 绽,盎然生机便呈其中;野凫戏水,争知春暖,打破了山涧宁静,平 添了许多生趣。抒画之意,涵诗之情,境味隽永,是此画最大特点之 所在。 “马一角”之名称雅号也可以从此画中观出一二意味。《梅石 溪凫图》除此构图巧思之外,在用笔上也是颇具特色的。如图中左下 角的巨岩用的是小斧劈皴,笔法有力明晰,横出之石则用晕染之笔, 迷迷累累,突兀之感顿然消失,而且还衬托出些许空远之感。点苔儿 笔用在岸边与巨岩之上,岩之峻因此而含润,岸之平淡则有几许浓郁 生气。梅枝如虬龙展体,铁臂横伸,笔法劲硬有力却又不失曲折游动 之变化,梅花点缀更丰富了枝干的动感, 与戏水野凫相映成趣。构图 之巧与用笔之活,皆成趣味,简洁明快,雅意横生。落款也有独到之 处。在此画中,既未见题辞,也未见作者印章,而且作者的题名落款 如不细心观看尚不易找到。原来作者将自己的姓名以近似点苔的用笔 题在巨岩下部空白处,稍不留心就会让人误以为是点苔之笔。由此也 可见作者构思巧妙,用心独到。
谢源自文库观看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万壑松风图》
• 李唐《万壑松风图》款识题于远峰上:“皇宋宣和甲辰春 ,河阳李唐笔。”可知作于一一二四年,其时李唐约七十 岁左右,是南渡前的作品。画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岩,峭 壁悬崖间有飞瀑鸣泉,山腰间白云缭绕清岚浮动。从山麓 至山巅,松林高密,郁郁葱葱。山脚下乱石珠连,水流奔 涌。大自然雄壮之气扑面而来,给人以气势磅礴的感觉。 李唐布局中取近景,突出主峰和崖岸,以造成迫在眉睫的 视觉感受。山石皴法,融合了李成、范宽、郭熙诸家技巧 ,用多种皴法表现不同的石质,如主峰,上端用长钉皴刮 铁皴,中部偶尔参以解索皴;在山腰以下使用独创的马牙 皴。此外还可以看出其后来创造出小斧劈、大斧劈的雏型 。对皴法的运用是李唐在此图中的最大特点,对后世造成 了极大的影响。到现代还在为人们所学习探讨。
介绍
• 宋代绘画是在中国宋代期间的绘画作 品,中国宋朝延续300多年,其绘画在
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民 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 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 、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彩的面 貌。
北宋《群峰晴雪图》
宋· 陈容《云龙图》
《枯木怪石图》
• 苏轼《枯木怪石图》 米芾《画史》说: “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 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枯木怪石图》 简洁明了的画面上,怪石盘踞左下角,石后冒出几枝竹叶,而石右之 枯木,屈曲盘折,气势雄强, “怪怪奇奇”,于笔意盘旋之中,凝聚 成一团耿耿不平之气,更有一股浩然气脉,由石而树、由树干而树梢 ,扭曲盘结。直冲昊天。苏轼一生,几遭贬谪,在错综复杂的宋王朝 政治斗争中饱尝仕途的滋味,愤懑不平之气交织于心,发诸毫端,借 诗画以泄胸中盘郁。苏轼曾自题其画云: “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错 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留,写向君家雪色壁。”足以说明其抒写 胸臆之情。苏轼作画,固然重视抒发情感,但并不忽视形式技巧。他 曾自谓: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追求。” “吾书虽不甚佳 ,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 快也。” “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 度,乃为得之。”回头再观此图:枯木用笔迅疾、取势不惑,画心枯 淡盘旋,墨色变化多端。运用书法之笔法,飞白为石,楷行为竹,随 手拈来,自成一格。作为艺术家,苏轼在绘画上不落前人之窠臼,不 拘古人之绳墨,强调表现自我,有所创新。倡导“士夫画”,批评院 体之匠气。强调神韵,不拘形似,真诚抒发胸中意趣。再观共文、其 书、其人,诚然如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