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宋代绘画
清明上河图赏析
清明上河图赏析清明上河图,又称《清明上河图卷》,是中国宋代绘画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代城市生活题材画卷的代表作品之一。
该作品创作于北宋时期,全卷长5.28米,高0.24米,由北宋画家张择端完成。
本文将对《清明上河图》进行赏析,欣赏它作为艺术品的价值以及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
1. 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作为绘画艺术的杰作,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画面精细入微,绘画技法独特,以细腻的线条勾勒出复杂的场景,使观者恍若置身于北宋时期的都市之中。
其次,作品采用了透视法,画面布局合理,给人一种开阔的视觉效果。
再者,画中所描绘的各个细节都十分生动,可以看到人物的衣饰、交通工具、建筑物等丰富的细节,给人一种强烈的代入感。
这些都使得《清明上河图》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2. 历史文化内涵《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幅美景图,更是一幅展现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
作品的内容丰富多样,呈现了当时汴京城繁忙的市井景象。
可以看到市井里有商人、贩夫走卒、官员,还有一些普通百姓在进行各种日常活动。
画中的建筑物也包括了宫殿、楼台、府邸等,展现了当时城市的繁华景象。
同时,画面中的桥梁、江河以及运输工具也表现出了汴京城繁荣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
这些都使得《清明上河图》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重要历史资料。
3. 艺术与历史的结合《清明上河图》成功地将艺术与历史结合在一起。
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现了北宋时期汴京城的繁盛景象,向人们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城市文化。
既有观赏艺术作品的享受,又能获得对历史的了解,从而丰富了观者的知识和视野。
同时,作为一幅长卷画,观者可以逐幅欣赏,感受到整个故事的连贯性,增加了艺术欣赏的体验和趣味。
4. 影响与传承《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它不仅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重要史料,也在绘画技法和艺术表现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后来的艺术家都以《清明上河图》为参照和借鉴,创作出了更多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艺术作品。
宋代风俗画代表画家
宋代风俗画代表画家一、张择端1.代表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
2.作品赏析:《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品,该卷为绢本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
作者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图画中。
全图大致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
图中所绘城廓市桥屋庐之远近高下,草树马牛驴驼之大小出没,以及居者行者,舟车之往还先后,皆曲尽其仪态而莫可数记,全副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整幅画作气势宏大、构图严谨、笔法细致,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
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
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
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
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
在多达500余人物的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错落有致,同时又具有情趣。
《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
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二、李嵩1.代表作品:描述农村生活的风俗画作品《货郎图》。
2.作品赏析:《货郎图》是宋宫廷画家李嵩仅存的一幅农村生活的风俗画,纵25.5厘米,横70.4厘米,绢本淡设色,是一副工笔白描淡设色的国画风俗人物手卷。
画家借助货郎这一题材表现了南宋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物品,虽然今天有很多已不明其用途,但却真实地记录了南宋百姓的生活方式,是民俗学家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宋代绘画的特点
宋代绘画的特点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独特而繁荣的时期,其特点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宋代绘画注重写实与表现。
宋代绘画家追求真实的描绘,力求把对象形象地再现在画作中。
他们在构图上讲究透视法和远近法,通过精确的线条和细腻的笔触,将静物、人物、风景等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著名的宋代绘画家李唐、细柳仙、马远等都以其精湛的写实技巧而闻名于世。
其次,宋代绘画追求典雅与纤细。
宋代绘画作品以清丽雅致、细腻温婉的风格为主。
绘画家注重表现事物的美感和品位,追求画面的和谐统一。
他们常以柔和的线条、细致的笔触描绘出婉约、秀丽的景象。
宋代绘画家米芾、李嵩等都是以其典雅纤细的风格而著称于世。
此外,宋代绘画注重意境与抒发情感。
宋代绘画家倡导以画写意,注重表现内心的情感和个人的审美情趣。
他们常以寥寥几笔勾勒出对象的特点,通过留白和淡化世俗的繁杂,营造出清新脱俗、静谧雅致的意境。
宋代绘画家董源、文同等都是以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的作品而受到推崇。
此外,宋代绘画也重视以物写人。
画家们以物象人,借用自然界的事物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他们通过物的象征意义来传达主观情感,使作品更具深意和抒情性,增添了作品的情感共鸣。
宋代绘画家李公麟、李迪等都是善于以物写人,以物传情的代表人物。
总体而言,宋代绘画以写实、典雅、意境深远和以物写人为主要特点。
这些特点的凸显不仅展示了宋代绘画家的独特创造力和审美追求,也使宋代绘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这些特点的影响远不止于宋代,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世绘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
宋代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绘画艺术,不同于唐代以来的骈体文艺,而是注重真实写实的尺度与审美,更重视艺术家的个性化表现。
因此,宋代绘画艺术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而这极高的价值便源于宋代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
一、技巧运用——勾、点、写、抓、染宋代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主要表现在技巧的运用方面。
勾、点、写、抓、染,是宋代绘画艺术中最为重要的技巧,五种技巧互相结合,将形式与色彩、空间与时间、景物与人物完美的融合,表现出了宋代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勾:宋代绘画艺术中勾的运用非常重要,勾在宋代绘画艺术中主要用于勾出细节,用线来表达出人物和景物的轮廓。
勾笔可以勾出虚实分明的线条,表现出景物的立体和人物的动态感。
点:宋代绘画艺术的点造型技法要求画家把小点聚集在一起,形成更大的虚实关系、形状关系和灰度关系,整个画面的色彩和暗影都需要点的运用。
写:与勾、点不同的是,写法主要用于实景的描绘,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等,也就是所谓的写实。
写实的过程非常考究线条的疏密、阴阳,写到某一程度,画家会用一种模糊的技法,用线条勾勒出笼统的轮廓。
抓:抓是宋代绘画艺术表现手法中的一个重要方法,表现了画家对人物和景物特征的深入思考和认识。
用抓法表达出来的画面不拘泥于严谨的透视神学,将蓝色与绿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画面色调,表现了画家在色彩方面的深入探究。
染:这种表现手法源于宋代的丹青之会,画家使用低层白墨染浅,色彩以淡雅冷峻为主,非常适合于表现深度和光影的效果。
二、构图水平——“奇拐秀绝”宋代绘画艺术中构图水平非常高,构图要求画家按照中国传统的构图要求进行创作,根据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组织画面,意在营造一种统一、和谐、具有生命活力的物象。
宋代绘画中的构图奇巧,具有浓郁的艺术性,表现了画家们对于美的追求与探索,所以不同画家的构图颇为特异,也具有强烈的表达性。
宋代绘画的构图手法大致可概括为“奇拐秀绝”。
宋代人物画
110 《 文 姬 归 汉 图 》
术宋 博佚 物名 馆 藏绢 本 设 色 纵
24.4 22.2 厘 米 美 国 波 士 顿 艺 厘 米 横
• 画中刻画人物颇见灵动,线条气脉贯通, 有笔不到而意到之妙。历来表现汉末蔡文 姬被匈奴人掳去,后由曹派人接回中原的 故事时,画面总被一种离愁别绪所笼罩, 此图却从文姬与丈夫的相互顾盼和微笑中, 体现出一种相濡以沫的亲情,虽然被掳的 悲愤和屈辱使文姬莫名难忘,但舔犊之情 胜过了一切。
宋 王 居 正 绢 本 设 色 纵 厘 米 横 厘 米 北 京 故 宫 博 物 院 藏
085 《 纺 车 图 》
26.1 69.2
• 王居正,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乳名 “憨哥”,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王拙 子,丹青有父风。工仕女,师法周昉,得 闲冶之态。此图绘怀抱婴儿哺乳的村妇, 身旁置放一架纺车,左手正摇纺轮。前面 一老媪,面向村妇,慈祥安宁。村妇身后 有一儿童,席地而坐,手中拿着杆,牵着 一只蟾蜍,活泼可爱。线条多用类似于周 文矩的“战笔”,生动和谐。
末段画市区繁荣街景这里酒楼店铺杂陈车马行人众多仕农工商僧道十医三教九流男女老少等神情姿态各异088十八学士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1741厘米横1103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十八学士指唐代李世民为秦王时于宫城西开文学馆罗致四方文士以杜如晦房玄龄陆德明等十八人分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讨论文献商略古今号为十八学士
076
• 此图原载《烟云集绘册》(见《石渠宝笈 续编》)。签题钟师绍作。按《宣和画谱》 (卷六):钟师绍,蜀人也。妙丹青,画 道释人物犬马颇工。但他是唐代的人。此 画作风类北宋画院中人,当非他所作。故 以无名氏流传。
宋 佚 名《 柳 溪 闲 憩 图 》 077
中国宋代绘画的审美理念与风格特点
中国宋代绘画的审美理念与风格特点中国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绘画呈现出独特的审美理念和风格特点。
宋代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表达内心情感和意境的追求,强调笔墨的写意和自由。
宋代绘画的审美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宋代绘画注重表达内心情感和意境的追求。
画家们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布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追求画面的意境和氛围。
他们注重表现自然界的美,追求山水的宁静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其次,宋代绘画强调笔墨的写意和自由。
画家们在创作过程中,注重笔墨的运用和表现手法的自由发挥,追求笔墨的意境和表现力。
他们擅长运用湿墨、点染、渲染等技法,以及空白和留白的处理,使画面更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最后,宋代绘画强调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独立性。
画家们追求艺术的真实性和独立性,注重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观赏性。
他们将绘画看作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追求艺术的自由和个性。
在风格特点方面,宋代绘画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首先,宋代山水画注重表现自然界的美。
画家们通过描绘山水的景色和气氛,表现出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
他们注重山水的造型和构图,追求山水的平和和静谧。
其次,宋代山水画追求画面的意境和氛围。
画家们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布局,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氛围,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画面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最后,宋代山水画强调笔墨的写意和自由。
画家们在创作过程中,注重笔墨的运用和表现手法的自由发挥,以及空白和留白的处理,使画面更具有变化和层次感。
与山水画相比,宋代人物画更加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宋代人物画追求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注重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画家们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布局,表现人物的姿态和神态,使观者能够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宋代人物画也注重人物的环境和背景描绘,通过背景的处理来衬托和凸显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总之,中国宋代绘画呈现出独特的审美理念和风格特点。
宋代绘画的特点
宋代绘画的特点
宋代绘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它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宋代绘画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宋代绘画的色彩柔和细腻,贴近自然,主要采用暗淡的色调,表现出柔和、淡雅、典雅的艺术风格。
其次,宋代绘画注重写实,画面细节处处清晰可见,笔触细腻,细节清晰,和谐统一,给人以生动的视觉感受,令人眼前一亮。
此外,宋代绘画注重层次,透过把景、人物、物体之间的比例和对比来表现层次感,使画面空间感强烈,具有宏大的感染力。
宋代绘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受到众多艺术爱好者的喜爱,并成为中国古代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特色,而且可以让人从中体会到古朴的情调,庄重的气氛,淡雅的气息。
中国美术史——宋代美术ppt课件
北宋山水画主要继承五代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 山水画派,多以全景式构图来表现北方山川林木,画风沉 雄壮伟,主要代表为李成、范宽和郭熙。
(一)李成、范宽及其流派
3
李成(919—967),唐宗室,五代时随祖
父避乱徙青州营丘(今山东临淄)。“学不为人, 自娱而已”,不愿侧身画工之列,不轻以画许人。
11
标志山水画“以简代密”转变的“米家山水”
12
(三)界画 与青绿山水
界画是指在 作画时使用界尺 引线,适于画建 筑物,其它景物 用工笔技法配合。 通称为“工笔界 画”。
右图:郭忠恕 雪霁江 行图 立轴 绢本设色 纵74.1厘米 横69.2厘 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 院藏
13
郭忠恕 明皇避暑宫图 立轴 绢本墨笔 纵161.5厘米 横105.6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技法上创造出蟹爪枝和卷云皴,是 其深入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结果,是其 家乡地貌特征的反映。 ❀人与山川的契合达到了空前协调的 程度,含有浓厚的抒情意趣。创造出 “寒林”景象,表现萧条肃杀之气。 ❀与重墨的、沉郁厚重的荆关画法相 比,更注重用笔的精微变化,有惜墨 如金之谓。
4
荒寒的原野、劲拔的 枯树和矗立的石碑,使人 产生对逝去历史的追忆和 时代变迁的感慨。景物气 氛寂寥凝重,在山水画中 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 画中的寒林枯树变化多姿 ,用笔尖利,窠石土坡圆 浑秀润,符合李成“气象 萧疏,烟林清旷,毫端颖 脱,墨法精微”的特色。
第六章 宋代美术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马一
1
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全盛时 期,这一时期绘画题材日益丰富,画科进 一步完备,技法更加成熟,是古代绘画艺 术的一个高峰。本章我们学习宋代各绘画 门类的艺术成就,重点了解各个艺术形式 的代表人物极其主要作品。
宋代绘画
雪景寒林图
范宽
宋
溪山行旅图
范宽
宋
郭熙
早春图
宋
《茂林远岫图》 北宋 李成 绢本水墨 纵45.4厘米 横141.8厘米 辽宁省 茂林远岫图》 45.4厘米 141.8厘米 博物馆藏
•
台 北 故 宫 博 物 院 藏 》 北 宋 李 成 绢 本 墨 画 图 野 平 林 寒
《
窠石平远图 北宋 郭熙 绢本设色 纵120.8厘米,横167.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李唐的《濠梁秋水图》描绘的是安徽凤阳县濠水、濮水一带的风光。数 株茂密的大树占据了主要画面。树用夹叶法,淡赭设色,透露出浓浓秋 意。大石用斧劈皴,勾勒劲健,结构谨严,苍劲凌厉,颇见质感,以青 绿罩染。画面左侧飞泉直泻,落叶点点。李唐对秋水的刻画尤见功力, 并使山石的刚硬和水波的柔和形成鲜明对比。
踏 歌 图 马 远 宋
宋代绘画
♫宋代画家大体上可分为宫廷画家、士大夫文人 画家和民间职业画家三类。 ♫文人画是宋代绘画中极富特色而又在中国绘画 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画派。文人画代表人物 如米芾、苏轼、文同等都在文学上很有造诣。 虽然文人画在宋代没有形成强大的阵营与宫 廷绘画相抗衡,但它在事实上给中国画增添 了富有独特意义的内容和形式。 ♫本次讲解将分两部分介绍关于宋代山水方面的 造诣。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宋
刘松年 擅画山水、 人物, 笔墨严整,设色艳丽,屋宇界划工细
李唐原供奉宋徽宗的画院,精于山水画和人物画,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李唐 颠沛流离,逃往临安(今杭州),以卖画度日。南宋恢复画院後,李唐经人举荐, 进入画院,授成忠郎职务。 他画的山水画对南宋画院有极大的影响,是南宋山 水新画风的标志。兼工人物,初似李公麟,后衣褶变为方折劲硬,并以画牛著称。
宋代绘画艺术的特点与演变
宋代绘画艺术的特点与演变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绘画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它是唐代之后、元代之前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灿烂的时期。
宋代绘画艺术呈现出了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对后人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宋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发展演变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宋代绘画艺术的特点1.写实主义宋代绘画倡导写实主义,注重描绘物象的真实性和形态特征。
徐渭《翠微山房图》、马远《白水洞庭图》等作品均体现了宋代绘画强调的写实主义特点。
2.山水画的兴盛宋代山水画的兴盛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时期。
山水画不再只是文字描写山水的一个附属,而是成为了重要的题材。
宋代山水画家反对旧时以诗赋描写山水之景的方法,强调靠山水画本身的特色来表现山水之美。
李唐、范宽等人的山水画作品创造性地将中轴对称体系融入到山水画作品中,形成了“拟古写意”、“浑然一体”的笔墨风格。
3.意境的追求宋代绘画艺术追求的是创造深刻的意境,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宋人画家常常通过画面的主体、题材、色彩的运用来表现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感受。
梁楷、苏汉臣、宋辽国等画家的作品,描绘出一种凄婉之美、太虚之意、宁静之幽,蕴含了深刻的意蕴和高度的审美价值。
4.色彩的变化宋代绘画的色彩以雅致、朦胧、柔美为主要特点。
画家往往运用淡雅的色彩来表现自然山水的神妙之美,这种艺术风格也称为“淡泊山水”。
宋代著名画家郭熙的《清明上河图》使用的是鲜艳的色彩构成,美轮美奂。
二、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演变1.北宗和南宗宋代绘画发展演变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性,这种差异可分为北宗和南宗两种风格。
北宗风格多以山水画为主,以徐渭、李唐、宣德等人为代表。
南宗风格则主要以花鸟画为代表,以呈祥、宋辽国、吴道子等人为代表。
2.元丰画派元丰画派是北宗中的代表,以徐渭、李唐等画家为主要代表。
他们独树一帜,创造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他们通过精密的笔触和写实的表现手法,强调了画面的结构和构图。
3.南宗花鸟画南宗花鸟画是宋代绘画发展演变中比较鲜明的一个风格流派,以宋辽国、呈祥等画家为代表。
宋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及其意义
宋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及其意义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宋代绘画艺术兼收并蓄,既继承了唐代以来的传统,又开创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宋代绘画艺术的特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以写实为主宋代绘画艺术注重写实,追求真实的描绘。
画家们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动物等物象的再现,将客观事物还原为真实的形态和内在的精神特征。
同时也注重具象与写意的统一,尤其是将写意发挥到极致,使画面达到一种超越物象的精神意蕴。
二、注重意境宋代绘画艺术不仅着眼于客观的物象形态,更注重表达画家的情感、意境和艺术追求。
画家们通过构思和巧妙使用一些线条、色彩和构图手法,使画面中融入一种深刻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呈现出高雅、淡泊、清新、雅致的追求。
三、主张质朴自然宋代绘画艺术追求质朴自然,强调大自然的美以及物象的生动表现。
画家们不仅注重对客观世界的描摹,也注重在作品中表现出自然的生命力和韵律美。
通过极简的笔触、淡墨迷离的墨色和丰富的韵律感,展现出了画家张扬个性和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四、弘扬民俗文化宋代绘画艺术受到庶民文化的影响,画家们注重民俗文化的表达和弘扬。
在宋代绘画艺术中,农村田园、民间传说、俗语俚语等都成为了画家们创作的重要题材。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出宋代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也展现出画家对于庶民生活的深入洞察和对人性的感悟。
宋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绘画艺术不仅保留了唐代以来的传统,还融合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特点,展现出了中国诗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首先,宋代绘画艺术为后世的绘画艺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它运用新的绘画技法、注重表现意境和思想,创造了新的艺术风格,对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精神。
其次,宋代绘画艺术的创作和理念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宋代绘画艺术既注重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意识到绘画艺术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
现代绘画艺术也需要在注重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为社会和人类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宋代绘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绘画的艺术特点宋代绘画的艺术特点体现在绘画题材和表现体裁的多样化、文人参与绘事绘画、宫廷绘画、职业画家。
●宋代绘画题材和表现体裁的多样化宋代绘画题材扩大,绘画分科变细,计有佛道、人物、山水、屋木、走兽、花卉、翎毛、墨竹、龙水等门类。
绘画形式中工笔绘画有突出成就,青绿重彩仍然流行,水墨着色在山水画中占有重要地位,写意画开始出现。
宋代绘画体裁有巨幅壁画、高屏大帏、长卷立轴、小幅绘画、册页形式、白描粉本小样等多种样式。
●文人参与绘事绘画科举制提高了整个官僚的文化水平,以科举进身的文人力图强调自己的文化英雄地位,将绘画视为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部分。
宋代不少文人士大夫将绘画看成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部分,他们在绘画中以墨竹、墨梅、山水树石及花卉等为题材,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的描绘,艺术上主张宁和平淡,追求天真清新的风格。
米氏父子、苏轼等人为典型代表。
●宫廷绘画在宋代,宫廷绘画承载着宣传教化、笼络重臣、粉饰太平的主要功能。
宫廷画家在艺术上必须附和帝王的审美趣味,因此,宫廷绘画的主要表现风格为:造型准确,格法严谨,精微细腻;赋色浓艳,华贵富丽;既有精密不苟之长,某些作品又有萎靡柔媚的倾向,形成“院体”画的独特风格。
宋徽宗赵佶为典型代表。
●职业画家宋代出现了职业画家。
画工解除了对贵族的人身依附,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者。
宋代城市经济繁荣,文化生活活跃,绘画的需求增加,绘画的服务对象有所扩大,为绘画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一些画师们的创作进入城市商业市场,不少技艺卓绝的画家活跃在社会上,对促进宋代绘画起重要作用。
这时期的职业画家的创作具有明显的商品画性质。
绘画作为固定行业与社会建立更广泛的联系,突破了宗教题材与贵族题材的羁绊。
扩大了视野,使世俗美术有了很大发展。
宋代风俗画的发展可以为证。
宋代的绘画艺术与艺术家流派
宋代的绘画艺术与艺术家流派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在这个时代展现了他们的才华。
宋代的绘画艺术以宫廷绘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要流派,丰富多样的创作风格和技法使宋代绘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篇章。
宫廷绘画是宋代绘画艺术的核心,它与皇室宫廷文化密切相关。
绘画家们在皇室赏识下得到了很大的支持和鼓励,他们的作品成为皇帝和贵族欣赏的艺术品。
这些宫廷画家主要以绘制人物画和宫廷宴会为主题,用细腻的笔法和华丽的色彩表达了皇权的威严和富丽堂皇的氛围。
其中最著名的画家是赵佶,他的作品《鸟花图》以其精细的描绘和色彩的运用成为了宫廷绘画的经典之作。
与宫廷绘画相对应的是宋代山水画。
宋代山水画以描绘自然风景为主题,绘制了中国的山川河流、丛林湖泊等场景。
宋代山水画的特点是追求写实和意境相结合,画家们通过精确的构图、巧妙的运笔和细致的表现力传达出崇高的氛围和深远的哲理。
其中,梁楷的作品《峰顶山水图》被誉为“一山抱千景”,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精确的绘画技法成为了山水画的经典之作。
另外一个重要的绘画流派是宋代花鸟画。
花鸟画以描绘花卉和鸟类为主题,绘制了中国丰富多样的自然界生物。
这种绘画形式在宋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画家们以细腻的筆触、丰富的色彩和真实的刻画表现了花鸟的美丽和灵动。
米芾是最著名的花鸟画家之一,他的作品《虾蟹图》以其独特的构图和生动的形象成为了花鸟画的经典之作。
除了以上几种流派,宋代还有其他一些绘画风格的发展,如写人物、写竹子等。
这些绘画风格各具特点,展示了艺术家们多样化的艺术创作能力。
宋代绘画以其丰富的题材和独特的创作手法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一段。
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和社会的支持。
宫廷的赏识和贵族的赞助使得绘画家们有了充分的创作条件,社会的繁荣和安定也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素材。
同时,宋代文人墨客的兴起和绘画艺术的发展相互促进,他们对绘画的推崇和热爱使得绘画艺术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对宋代绘画的认识与理解
对宋代绘画的认识与理解
宋代是中国绘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绘画风格独特,作品
数量众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对宋代绘画的认识与理解: 1. 宋代绘画的特点:宋代绘画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注重写实,强调细节。
画家们通过精细的观察和高超的技巧,描绘出了真实的自然景象,如人物、山水、花鸟等。
宋代绘画的另一特点是构图严谨,注重对称和平衡。
画家们往往通过精细的构图和恰当的比例,营造出和谐的美感。
此外,宋代绘画的技法成熟,分工明确,画家们各自擅长不同的风格和技巧。
2. 宋代绘画的代表作:宋代绘画的代表作之一是山水画。
宋代山水画家李唐、马远、夏圭等人的作品,以山水自然为题材,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此外,宋代的花鸟、人物等画作也十分精彩,如宋代画家文同的花鸟作品、宋代书法家苏世民的人物画作等。
3. 宋代绘画的影响:宋代绘画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画家的技法和风格,成为后来绘画发展的源源不绝的灵感源泉。
同时,宋代绘画的自然描绘和构图方式,也影响了后来的视觉艺术发展。
至今,宋代绘画仍然在艺术界备受珍视和推崇。
对宋代绘画的认识
对宋代绘画的认识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一段时期,其艺术成就不仅在中国,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宋代绘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的创作和发展对中国绘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绘画的时代背景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宋代绘画的发展同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
宋代绘画的诞生和发展,不仅与士人文化的推崇和发扬有关,而且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市场化的需求有关。
宋代绘画的艺术特点宋代绘画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意境和气韵宋代绘画注重以意境和气韵为主,强调文人画的情趣和意蕴。
画家追求的是用笔墨、线条、色彩等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精神境界,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形似。
二、创新技法和表现手法宋代绘画在技法和表现手法上有很大的创新。
画家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技法,而是大胆尝试新的表现方法,如以墨为主,强调笔墨的韵味和神韵;或者使用色彩,突出画面的明暗对比和色彩的层次感。
三、注重写生和写意宋代绘画注重写生和写意的结合。
画家在写生时注重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同时又注重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去加工和表达。
他们通过对自然界的写生,表现出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感悟,使画作更具有生命力和精神内涵。
四、风格多样,流派鲜明宋代绘画的风格多样,流派鲜明。
北宋时期,以草堂派为代表,注重写意和境界;南宋时期,以文人画为主流,强调情趣和意蕴。
在画派上,有北宗和南宗的区别,北宗以岳飞、文天祥等为代表,南宗以米芾、董源等为代表。
不同的画家和画派之间,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五、文化内涵丰富宋代绘画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画家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特点。
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类命运,关注自然界的美好和神秘,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世界。
总体来说,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艺术成就深刻影响了中国绘画的发展和演变。
宋代绘画的特点
宋代绘画的特点
答:宋代绘画在其独有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具体表现在题材选择的多样性、绘画技法的丰富性以及不同风格的美学追求上,主要的特点有:
1、宋代绘画体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精致、写实之情,这一时期绘画得以进一步分科分为山水、花鸟、人物、宗教画及杂画等。
2、题材的多样性决定了绘画技法在前代的基础上更加丰富,着色表现从重彩独领天下分化为工笔渲淡技法和文人倾向的白描画法、减笔法等多种绘画手段。
3、由于绘画表现的技法和题材的多样性,使绘画的审美趋势发生扩展,宋代绘画的美学追求也表现为写实性、纯艺术化、注重传神表现、具有文人化的倾向。
4、宋代绘画艺术在技巧上有许多重要创造。
着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状貌及动人的情节,注重塑造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
宋朝绘画的艺术特征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简述,分为绘画体裁、文人参与绘画、宫廷绘画和职业画家。
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山水画、花鸟画、士大夫文人画等各种形式异彩纷呈,又各自形成体系,构成宋代绘画繁荣的面貌,使其呈现出不同于前代的独特风格。
宋代绘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呈多元化趋势向高度成熟发展,在中国美术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宋代绘画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绘画内容、技法、思想等方面对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进行探讨。
一、绘画内容在宋代,绘画的内容比较丰富,不仅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等传统题材,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题材,如泥金画、器物画、鬼怪画等。
其中,泥金画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绘画形式,它采用泥、金粉、彩色细砂等材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除此之外,宋代绘画中还出现了一些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如《清明上河图》等,描绘了宋代城镇的繁荣景象,展现了宋代社会的面貌和生活习惯。
这些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珍品。
二、绘画技法宋代在绘画技法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创新和改进。
例如,宋代绘画中的直笔画、笔墨画等新技法,为中国绘画艺术史上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表现手法,如糊点法、背景渲染法等。
这些技法的出现,不仅使画面的形式更为灵活多变,而且也推动了画家们的艺术创作和审美意识的进一步提高。
三、绘画思想在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也伴随着一些新的思想的崛起和发展。
例如,北宋时期兴起了“儒者为画”的思潮,画家们开始注重表现社会人物的风貌和精神面貌,追求画面的思想表现力。
同时,南宋时期,佛教思想逐渐渗透到绘画艺术中,逐渐形成了极具禅意的宋代山水画,使山水画表现方式更为审美和深刻。
四、绘画家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名家辈出的时期。
张择端、郎世宁、李唐、苏轼、米芾等人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绘画家。
他们们各具特色,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创作思想,为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苏轼的绘画成就更是堪称无与伦比,他的花鸟画、山水画等在艺术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总之,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绘画艺术史的宝贵财富,而且对于世界艺术史上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我们的现代社会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宋代绘画艺术的魅力和魄力,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启迪依然不可估量。
宋代绘画现象
宋代绘画现象
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绘画艺术呈现了一些显著的特点和现象:
1. 文人画兴起:宋代文人画的兴起是一个显著的现象。
文人画强调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注重自我表达和个性风格,主要由士大夫阶层创作和欣赏。
2. 以山水画为主流:宋代山水画成为绘画中的主流题材。
画家追求表现自然山水的真实感,注重意境和气韵,追求清新淡雅的审美情趣。
3. 彩绘瓷器的兴盛:宋代以瓷器产业的繁荣而著名,彩绘瓷器也成为当时的一种重要艺术表现形式。
高温釉彩和青花瓷成为主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装饰图案和艳丽的色彩。
4. 萧洒、淡泊:宋代绘画追求意境的表现,注重笔墨技法的独到和自由流畅的笔触。
画家们推崇萧洒、淡泊的艺术境界,追求简约、朴素、自然的艺术效果。
5. 临摹和传世珍品:宋代绘画注重临摹古人名作,并推崇
古代大师的传世珍品。
这一现象促进了继承和发展传统绘画的艺术风格和技法。
综上所述,宋代绘画呈现了以文人画为主流、山水画盛行、彩绘瓷器兴盛、追求意境和自由笔触等多个独特现象。
这些现象对后来的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绘画艺术表现手法
宋代绘画艺术表现手法宋代绘画艺术是中国艺术史上重要的一个阶段,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水准的顶峰。
宋代绘画艺术以它博大精深的内涵、精良的技艺、鲜明的笔法、逼真的形象,让世人赞叹不绝。
以下是宋代绘画艺术表现手法的具体介绍。
首先,宋代绘画艺术局限表现。
这种表现方式把全部的内容压缩成一幅画,但是将不同的细节一一道尽,以拓宽和加深一幅画的景色的广度和深度。
它使用干细的笔触,慢慢变细,就好像画中的未完成的水波里有狂放的情感一样。
用刀刻细磨,晓出情文,故宋人在景物中把生活中的人呆滞而柔雅地展示出来。
其次,宋代绘画艺术强调“虚实”法则。
这种表现方式强调虚和实之间的平衡,使内容更具有层次感,让人们能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宋代绘画艺术有虚实叠加的表现法,只要有几把细毛笔就可以描绘出淡淡的虚指,也可以描绘出层层叠叠的实细节,把景物的精致和真实表现出来,制成隽永的永恒。
此外,宋代绘画艺术强调“细密疏”的表现手法。
这是将线条交叉细密的表现形式,使一幅画中的景象更加有趣,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真实表现出自然的山水景象,特别是它可以勾勒出一副取之不尽的山水画,使人们流连忘返。
最后,宋代绘画艺术也重视内容的表现手法。
或许字字珠玑,内容深厚,形式多样,具有创新意识。
宋代的绘画作品表现的不仅仅是景物的美好,它还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政治,宗教等内容,使作品在技艺方面和内涵意义上都有更深层次的表现。
总之,宋代绘画艺术表现手法繁多,不论虚实、幅面映画,都为古代艺术增添了非凡的魅力,今天仍然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它将中国传统文化及相关设计理念表达得淋漓尽致,无不让人神往不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石溪凫图》
• 马远 《梅石溪凫图》马远极善造境。在此画中,一角山岩横空伸出, 却不突兀; 一泓清泉,淡淡水气,静显清晨之态;梅枝两三,花蕾初 绽,盎然生机便呈其中;野凫戏水,争知春暖,打破了山涧宁静,平 添了许多生趣。抒画之意,涵诗之情,境味隽永,是此画最大特点之 所在。 “马一角”之名称雅号也可以从此画中观出一二意味。《梅石 溪凫图》除此构图巧思之外,在用笔上也是颇具特色的。如图中左下 角的巨岩用的是小斧劈皴,笔法有力明晰,横出之石则用晕染之笔, 迷迷累累,突兀之感顿然消失,而且还衬托出些许空远之感。点苔儿 笔用在岸边与巨岩之上,岩之峻因此而含润,岸之平淡则有几许浓郁 生气。梅枝如虬龙展体,铁臂横伸,笔法劲硬有力却又不失曲折游动 之变化,梅花点缀更丰富了枝干的动感, 与戏水野凫相映成趣。构图 之巧与用笔之活,皆成趣味,简洁明快,雅意横生。落款也有独到之 处。在此画中,既未见题辞,也未见作者印章,而且作者的题名落款 如不细心观看尚不易找到。原来作者将自己的姓名以近似点苔的用笔 题在巨岩下部空白处,稍不留心就会让人误以为是点苔之笔。由此也 可见作者构思巧妙,用心独到。
《雪景寒林图》
• 目前学术界对《雪景寒林图》是否范宽真迹尚有争议。长 期以来。此图流传不明。图上之印“御书之宝”方玺的印 文和印色都具有宋代特点,可见宋代藏于宫中。从此至明 代,不知流落何处。明末清初,被收藏家梁清标收藏,图 上有“蕉林”“蕉林收藏”朱文方印两枚和“观其大略” 白文一枚。其后见录于《墨绿汇观》,有“安氏仪周书画 之章”、“思源堂”白文方印两枚和“麓印”朱文方印一 枚。大概与此同时,押有“乾隆御书之宝”,说明此图曾 被清宫收藏。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又流落民间,被收 藏家张翼购得。今有“潞河张翼藏书记”朱文方印和“文 孚嗣守”白文方印两印。此图描绘了北方壮美的雪山景色 。画中雪峰屏立,山势高耸,白雪皑皑。深谷寒林间,萧 寺掩映,流水无波,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其山取盘桓向 上高远之势,其水造平静冷凝之态,其树画深郁寒峭之意 。从此图可以体味到,作者已不拘于刻形着物的风格,脱 离真山真水,表达出一种写胸中块垒,传意中山水的倾向 。
介绍
• 宋代绘画是在中国宋代期间的绘画作 品,中国宋朝延续300多年,其绘画在
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民 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 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 、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彩的面 貌。
北宋《群峰晴雪图》
宋· 陈容《云龙图》
《枯木怪石图》
• 苏轼《枯木怪石图》 米芾《画史》说: “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 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枯木怪石图》 简洁明了的画面上,怪石盘踞左下角,石后冒出几枝竹叶,而石右之 枯木,屈曲盘折,气势雄强, “怪怪奇奇”,于笔意盘旋之中,凝聚 成一团耿耿不平之气,更有一股浩然气脉,由石而树、由树干而树梢 ,扭曲盘结。直冲昊天。苏轼一生,几遭贬谪,在错综复杂的宋王朝 政治斗争中饱尝仕途的滋味,愤懑不平之气交织于心,发诸毫端,借 诗画以泄胸中盘郁。苏轼曾自题其画云: “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错 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留,写向君家雪色壁。”足以说明其抒写 胸臆之情。苏轼作画,固然重视抒发情感,但并不忽视形式技巧。他 曾自谓: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追求。” “吾书虽不甚佳 ,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 快也。” “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 度,乃为得之。”回头再观此图:枯木用笔迅疾、取势不惑,画心枯 淡盘旋,墨色变化多端。运用书法之笔法,飞白为石,楷行为竹,随 手拈来,自成一格。作为艺术家,苏轼在绘画上不落前人之窠臼,不 拘古人之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强调表现自我,有所创新。倡导“士夫画”,批评院 体之匠气。强调神韵,不拘形似,真诚抒发胸中意趣。再观共文、其 书、其人,诚然如是。
谢谢观看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万壑松风图》
• 李唐《万壑松风图》款识题于远峰上:“皇宋宣和甲辰春 ,河阳李唐笔。”可知作于一一二四年,其时李唐约七十 岁左右,是南渡前的作品。画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岩,峭 壁悬崖间有飞瀑鸣泉,山腰间白云缭绕清岚浮动。从山麓 至山巅,松林高密,郁郁葱葱。山脚下乱石珠连,水流奔 涌。大自然雄壮之气扑面而来,给人以气势磅礴的感觉。 李唐布局中取近景,突出主峰和崖岸,以造成迫在眉睫的 视觉感受。山石皴法,融合了李成、范宽、郭熙诸家技巧 ,用多种皴法表现不同的石质,如主峰,上端用长钉皴刮 铁皴,中部偶尔参以解索皴;在山腰以下使用独创的马牙 皴。此外还可以看出其后来创造出小斧劈、大斧劈的雏型 。对皴法的运用是李唐在此图中的最大特点,对后世造成 了极大的影响。到现代还在为人们所学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