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研究

合集下载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浅析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浅析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浅析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以及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组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它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和源泉,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低,人地矛盾突出。

另外。

由于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了土地的退化,土地利用率不高。

后备土地资源不足,耕地资源过度损耗等系列问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十分必要。

一、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在涵义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一些土壤学家和土地评价专家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申到土地利用,提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

1990年2月在新德里由印度农业研究会、美国农业部、美国Rodale研究中心共同组织的首次国际土地持续利用系统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ustain,able Land Use System)上正式确认了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思想。

1993年在加拿大举行的“21世纪土地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上,进一步明确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涵义。

即:a.土地利用方式有利于保持土地的生产力(生产性);b.有利于降低生产风险,提高土地产出的稳定性(安全性);c.防止土壤和水质的退化,从质和量两方面保证后代在土壤和水质方面的公平享受性(保护性);d.土地利用在经济上的可行性(可行性);e.社会的可接受性(可接受性)。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一方面要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与高效的利用:另一方面又要使土地的开发利用与土地的合理保护和科学整治结合起来,实现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二、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问题我国国土面积虽然占世界第3位,但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4%。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耕地占用不可避免,加之后备耕地资源十分有限,我国耕地面积一直呈下降趋势,更为严重的是,人口每年以10%o左右的速度在增长,耕地则以2.0‰左右的速度在减少。

而在未利用土地资源中,可开垦的耕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区和东北,制约因素较多,开发利用的难度较大。

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规划研究

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规划研究

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规划研究中国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一直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愈发凸显。

本文将探讨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与合理利用,以期为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首先,农村土地规划必须以保护农田为重点。

农田是农村地区的主要生产资料,保护好农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因此,在土地规划中应当划定农田保护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维护,严格保护耕地免受非农建设侵占。

其次,要合理规划农村土地的产业发展。

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多样性较大,不同地区适宜发展的产业也各不相同。

因此,应当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与转型。

再次,要注重生态保护与土地利用的协调。

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着破坏生态环境的风险。

因此,在土地规划中应当注重生态保护,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减少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此外,农村土地的流转与集约利用也是关键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资源的流转与集约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村土地的流转,并通过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推动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农村土地资源规划研究中,还需注重科学技术的支撑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新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手段不断涌现。

在土地资源规划中,应当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另外,农村土地规划研究中也需要关注土地所有权问题。

土地所有权的明晰与界定,可以有效保护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避免土地资源的流失与浪费。

因此,应当建立健全的土地登记制度,规范土地交易行为,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此外,农村土地规划研究还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结构多样性较大,土地规划应当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特点和人口需求,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和路径。

最后,农村土地规划研究要倡导多方参与、民主决策。

城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规划与分析研究

城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规划与分析研究

城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规划与分析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城市土地资源的规划与分析研究对于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土地资源的现状分析、合理利用的规划原则以及关键技术与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与讨论。

首先,我们需要对城市土地资源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

城市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的生命线。

因此,了解城市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现状和问题是进行规划与分析的前提。

通过收集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的数据和统计材料,可以了解土地的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利用强度等基本情况。

同时,还需要对土地资源的质量、可持续利用性进行评估。

通过这些数据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为下一步的规划与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需要明确规划原则。

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要充分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城市居民的利益。

首先,需要推动土地利用集约化和多功能化。

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适应不同的功能需求,实现土地多功能的协调发展。

其次,要推行土地分类管理和差别化开发。

根据土地的自然特征和规划要求,合理划定土地利用功能区,并统筹考虑不同区域的土地开发和保护,在不同区域施行差别化的土地政策。

此外,还需要注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和规范的土地管理,保护农田和生态用地,合理利用工业用地和建设用地,既满足人们的居住和生产需要,又不损害城市生态环境。

最后,城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还需要关注关键技术与措施。

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来实现。

其中,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土地利用监测和评估的数据支持,为土地资源的规划与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是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的基础,应该充分考虑城市土地的现状和发展需求,合理确定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开发强度。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考虑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个方面。

在经济方面,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例如,通过土地开发建设新的工业园区或商业中心,可以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然而,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可能导致土地的过度利用和资源的浪费,从而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土地资源管理中,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和利益。

土地资源的利用应该符合社会的需求,并且应该公平合理地分配给不同的利益相关者。

例如,农民需要土地用于耕种和养殖,而城市居民需要土地用于建设住宅和基础设施。

因此,在土地资源管理中,需要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益,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另外,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因素。

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因此,在土地资源管理中,需要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例如限制土地开发的规模和强度,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其次,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引导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同时,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土地资源的状况和变化,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总之,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研究

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研究

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研究土地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财富,它的价值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代社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土地资源的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土地面积日益减少,土地资源的严重匮乏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问题。

同时,土地的利用率也非常低,例如在城市建设中,很多绿地草坪仅能用于观赏,无法得到更多利用。

这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还会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

二、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为了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发土地资源,促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环节。

比如,城市的道路、桥梁、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城市化进程和发展经济至关重要。

通过开展科学化规划和设计,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价值。

2.技术改进技术创新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撑。

当前,新型城镇化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升级。

通过技术改进,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资源最大化配置。

比如,利用传感器技术实现对土地灌溉的智能化控制,使种植效益得到最大化。

3.节约用地土地资源有限,如何实现节约用地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合理控制城市扩张速度,采取多层建筑代替单层建筑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

同时,在农村土地的利用中,可通过种植效益分析,优选适宜的农作物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土地的浪费。

4.保护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水源、植被和生境等,避免土地退化和水源污染等问题。

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中,采取环保措施,减少污染,促进绿色发展,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平衡。

三、结论土地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源泉,它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就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展开探讨。

首先,要意识到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宝贵性。

土地作为自然资源的一部分,是具有一定独特性和地域性的,不可再生资源。

尤其是耕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土地利用观念,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相互促进。

保护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又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

只有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性循环中,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来实现这一目标。

第三,要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其合理利用需要科学规划和管理。

只有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同时,还应加强土地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行为,保护耕地等基本农田的安全。

第四,要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

农业是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控制土地资源的利用是关键。

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通过引进和培育新的农业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同时,要注重农业的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减少农用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地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最后,要强化全球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合作。

土地资源是全球共同的财富,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

当今世界面临的几大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和粮食等,都与土地息息相关。

目前,土地资源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自然要素已成为约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成为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土地利用的效率影响着经济增长速度、生态环境质量及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呢?本文试图回答这一问题。

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状况从整体来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种侧重于实践角度,研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方法与指标;另一种则侧重于理论角度,主要研究对象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与目标等。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源于土地适宜性评价,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积极开展土地评价工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化发展以及城市的扩张,出现了新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这促使各国土地利用规划广泛开展,为了使各国的土地评价在某种形式上得以标准化,从70年代起,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为土地开发和技术改良工作新形势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的研究制定了一整套土地适宜性评价程序。

1972年,FAO在荷兰瓦格宁根召开了一次国际性的土地学专家会议,提出了土地适应性分类系统。

土地可持续利用思想的正式提出,是在1990年新德里由印度农业研究会、美国农业部和美国Rodale研究所共同组织的首次国际土地持续利用系统研讨会上。

其后分别于1991年9月在泰国清迈(Chiang Rai)举行了“发展中国家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国际研讨会”和1993年6月在加拿大Lethbridge大学举行了“21世纪持续土地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都强调了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的建立,许多学者从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各个方面探讨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和方法。

1997年8月在荷兰恩斯赫德又召开了“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和信息系统国际学术会议”,会上提出了两大核心议题:GIS在土地持续利用管理中的应用、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与会各国专家普遍认为应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习俗法制等多方面进行土地持续利用评价。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与与对策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与与对策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与与对策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引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土地资源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是一定区域空间内的气候、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动植物等自然要素与人类过去和现在的劳动成果相结合的一个自然生态—经济综合体,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

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低,人地矛盾突出。

另外,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了土地的退化、水土流失、土地的闭置等问题。

这不仅不利于土地功能的有效发挥,而且易破坏土地这个人类生存发展的支撑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进展1992年联合国召开世界环发大会之后,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议题。

世界各国达成共识,分别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了相应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生态环境质量日趋恶化的今天, 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 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土地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问题。

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是人口、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过程。

人类利用土地来满足自身需要,一方面是指利用土地, 创造物质财富, 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另一方面是指改善生态环境, 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故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包含了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四方面深刻内涵。

利用是最终目的, 开发是利用的基础, 整治是利用的措施,保护是利用的战略。

土地可持续利用思想是在1990年的首次国际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研讨会上得到正式确认的, 其后又分别在1991年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土地管理评价”和1993年的“21世纪可持续土地管理”两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进行了讨论。

土地可持续利用指土地资源代际分配合理, 部门配置得当,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利用方式, 就是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持续增长和稳定性, 保证土地资源潜力, 防止土地退化, 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即达到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可承受性。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探讨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探讨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探讨标题: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探讨介绍:在现代化进程中,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而我国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广阔国土面积的国家,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我国土地资源面临诸多问题。

本文将以深度和广度的标准,探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有价值的思考和借鉴。

一、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1. 土地面积不足- 人均耕地面积少- 城市化进程加剧土地资源短缺2. 土地利用不平衡- 区域之间土地资源利用差异大- 农业用地过剩,城市用地供需矛盾突出3. 不合理的土地使用方式- 大规模围垦和填海造地破坏生态环境- 低效用地和浪费用地问题突出4. 土地污染和生态破坏- 工业和农业活动导致的土壤污染- 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系统二、改进对策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推行节约用地政策,合理安排城市和农村用地布局2. 加强土地保护和管理- 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管理法规- 加强土地执法和监管力度,打击违规用地行为3. 推进农业现代化- 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田利用率- 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品质4. 实行生态优先原则- 保护生态环境,重视生态修复和保育- 推动绿色发展,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旅游三、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因此,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面深入地思考和行动。

我认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解决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最重要的方面。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以及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才能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土地的生态和环境价值。

保护生态环境、重视生态修复和保育,是实行生态优先原则的关键。

我相信,只有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才能使土地资源的利用更加可持续和健康。

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研究

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研究

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研究在当今社会,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密。

城市土地作为一种有限且不可再生的资源,其合理利用对于城市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城市土地利用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方式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城市的空间格局和功能分区。

居住用地是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基础,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配套设施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入,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活力。

商业用地的布局则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商业繁荣程度和消费市场的活跃度。

繁华的商业中心往往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增加税收。

工业用地的规划对于城市的产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合理的工业园区布局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推动产业升级。

公共设施用地如学校、医院、公园等,是保障城市居民基本权益和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对于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经济发展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同样显著。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

产业的扩张需要更多的工业用地,人口的流入导致居住用地的需求上升,商业活动的繁荣则需要更多的商业用地来支撑。

同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促使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断优化。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渐增大,对商业和服务业用地的需求相应增加,而传统的工业用地可能会逐渐减少或向城市周边转移。

此外,经济发展带来的技术进步和管理理念的更新,也为城市土地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例如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土地资源的精准配置和动态管理。

然而,在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与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过度开发土地,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

另一方面,土地利用规划的不合理性也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三峡库区忠县为例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三峡库区忠县为例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三峡库区忠县为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三峡库区忠县为例引言: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对于保障人民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利用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土地资源的状况和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将以中国三峡库区忠县为例,探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一、地理背景:三峡库区忠县三峡库区忠县位于中国重庆市东北部,地处瞿塘峡上半段,总面积为1693.67平方公里。

忠县地势起伏,地形多山丘,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地区。

该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8℃,年平均降水量为1036.6毫米。

二、土地资源现状分析1.农用地资源:忠县土地以耕地为主,农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80%以上。

由于地形复杂,忠县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生产受到一定限制。

2.建设用地资源:忠县重点开发了城镇建设用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给土地资源利用带来压力。

3.森林资源:忠县森林覆盖率较高,但森林资源利用存在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现象。

4.水资源:三峡库区以水资源丰富著称,忠县地处库区上游,水资源利用是当地的优势。

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1.土地利用类型与结构指标:包括耕地、建设用地、林地等各类土地的面积和比例。

2.土地利用效益指标:反映土地利用带来的经济效益。

3.土地资源保护指标:评估土地的保护状况,包括土壤水分保持和保持地表稳定的能力。

4.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反映土地利用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5.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综合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

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结果与对策建议1.土地资源评价结果: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评价,发现忠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较低,存在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等问题。

2.加强耕地保护与农业现代化: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

土地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探讨土地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的策略和方法

土地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探讨土地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的策略和方法

土地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的未来展望与建议
未来展望
• 预测土地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的未来 发展趋势,如土地资源的多元化利用、 科技创新等 • 分析土地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的未来 挑战,如资源约束、生态环境压力等
建议
• 提出土地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的未来 发展建议,如加强政策引导、提高技术 水平等 • 分析建议的实施效果,为土地资源综 合开发与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创新土地资源多功能利用模式
• 探索土地资源的共享利用、循环利用等创新模式 •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土地资源多功能利用的智能化管理
完善土地资源多功能利用的政策支持
• 制定土地资源多功能利用的政策措施,引导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 加大对土地资源多功能利用的激励力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
土地资源的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 土地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有助于提高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 优化土地资源布局,推动产业结构升 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保护生态环境
• 土地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有助于减少 土地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 促进土地资源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 展
土地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多元化趋势
• 土地资源多功能开发与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土地资源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减少土地资源浪费
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科技创新趋势
• 引入科技创新手段,提高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智能化水平 •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
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政策导向趋势
• 制定土地资源循环经济与绿色发 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土地资源合理 利用 • 加大对土地资源循环经济与绿色 发展的激励力度,提高土地资源利 用效益

循环经济视域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循环经济视域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四 、循 环 经济 视 域 下 土 地 资 源可 持 续利 用 的
l 羹豫 配 置 J
农业经济
2 0 1 8 / 1 1
循 环 经 济 视 域 下 土 地资 源 可 持 续 利 用 问 题 研 究 水
◎李立娜
摘 要 :我 国虽然是一 个地大物博 的文 明古国 ,但是 ,真正 可以利用 的土地资源却是 十分有 限的 ,尤其是我 国人 口众
多,人均耕地 面积 更是 不少世界平均水平 的一 半。因此 ,面对如此严峻的土地资源利用形势 ,我们应该从循环经 济的视域 下
产必须考虑到 自然生态系统 的承受能力 ,要 能够对 自然资源 时 ,更好的保护好土地 资源 ;此外 ,它也是建 设社 会主义和 进行节约 型利 用 ;新消费观 。它就是指我们在 进行物质消 费 谐社 会的根本要求 ,因为和谐社会的 内在 含义之一就是要实 的时候 ,要 考虑到废弃物 的资源化 ,最好树 立起循环生产和 现 人与 自然的和谐 ,要 让人们对土地资源 的利 用行为和谐 的 消费的全新消 费观 ;新经济观 。这就是说要 求人们的经济活 融入到 自然生态系统中去 。 动要符合生态 学规律 ;新价值观 。它是把 自然界 当作人类生
三、 土地 资源 进行可 持 续利 用的 必要性分 析
l 、土地资源 可持 续利用 的 内涵 。由于我 国土 地资 源稀
水平的 4 0 %左 右 ,还有些土 地资源情形较为 严峻 ,能够被转 缺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 过程 中 ,土地资源 的利 用更是受到了 化为耕地 的几 率较小 。另外 ,由于我国城市 化与工业化的发 极大 的关注 ,它 是整 个 国家经 济赖 以维系 的 物质 基础 。因 展 ,土地资源 的浪费现象较 为严重 ,从而进一步 加剧了我 国 此 ,鉴 于土地资源利用率 的持续走高 ,人们正 式提 出了土地 土地资源 的短 缺问题 。因此 ,我们必须从循环经 济的视域下 资源 可持续利用这个概念 。这 是因为土地资源在利 用的过程 来寻找一个解 决的办法 ,让土 地资源的利用 严格 遵循资源节 中 ,由于管理不善造成 了土 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还 引发了环 约和生态环境 保护的原则 ,尽 可能的实现土地 资源的可持续 境 的 日益恶化 ,这些都将会 从更深远的层次来 影响到我们经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模型研究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模型研究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模型研究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合理评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许多学者和专家们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积极进行了模型研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模型,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

一、能值评估模型能值评估模型是评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常用模型之一。

该模型主要通过分析土地资源的能量输入和产出来评估其可持续利用水平。

它主要包括人均能值、作物产量能值和耕地投入产出能值等指标。

能值评估模型的优点是简单、易于理解和操作,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高低。

然而,该模型忽视了土地资源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不能全面评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情况。

二、经济评估模型经济评估模型是评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该模型主要通过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来评估其可持续性。

经济评估模型通常涉及到土地的生产价值、市场价格、土地租金等指标。

该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对资源的利用效益进行定量分析。

然而,经济评估模型忽视了土地资源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无法全面评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情况。

三、生态评估模型生态评估模型是评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综合性模型。

该模型主要通过分析土地资源的生态效益、生态风险和生态承载力来评估其可持续性。

生态评估模型通常包括生物多样性指数、生态脆弱性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指标。

该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资源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

然而,生态评估模型在评估土地的经济效益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四、综合评估模型综合评估模型是评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综合性方法。

该模型主要通过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评估其可持续性。

综合评估模型通常包括土地资源综合效益指数、可持续发展绩效指数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数等指标。

该模型能够全面评估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和可持续性,是目前较为完善的评估方法之一。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探讨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探讨
a d Ec l g c l y t m fLa dsa d S t i b eUs so n s n oo ia se o n n usana l e fLa d S
NG n— i Ru x a
( n i n n dC e cl n ier gC l g , i j oyeh i U v r t Taj 0 1 0 C ia E vr me tn hmiaE gnei ol eTa i P ltcnc n esy ini 30 6 , h ) o a n e nn i i, n n
Ab t a t sr c :W i h e e o me t o o u a o r wt n c n m c h e n d o a d r n r a i g u h a d t t e d v l p n f p p lt n g o h a d e o o h i i ,t e d ma s f r l s a e i c e s ,b t t e l n n n e o ys msh v e n d s o e y t ep p l t n g o h a d e o o c d v l p n . d t ed s u t n o n c s se i c s t a e b e e t y d b o u a o r wt n c n mi e e o me t An e t ci fl d e o y tm e r h i h r o a n
性循环。人类要想实现可持续 发展,必须使土地 可持续利 用,要想使土地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使土
地的经济系统和生态 系统之间相互协调 发展 。
关键词:土 地生态经 济系统;协调 发展 ;可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 :F 6 . 0 22 文献标 识码 :B

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一、概述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指针对土壤、水和空气等自然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的活动。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并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工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是我们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1. 重要经济价值土地资源开发所获得的农产品、矿产、能源等物质财富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

2. 保护生态环境有效的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做到可持续发展。

3.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对于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作用,能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城市化进程等,有益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三、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的主要内容1.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评估与监测,了解其在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特点及潜力,为制订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提供基础资料。

2. 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是指在全面系统分析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土地利用的有效和合理,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方案。

规划应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利用需求,制定出土地的分区和分类管理措施,以及各种人工活动及环境保护的相互调和。

3. 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研究包括农业、工业、城镇化和旅游等各种利用方式的研究,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多重利用和合理利用。

4. 土地资源环境保护在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节约优先的原则,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措施。

四、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土地使用规划制定不规范,对土地进行过度开发和滥用,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和土地资源的损失。

应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土地规划与建设,切实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农村土地资源是中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其利用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下面将从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中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呈现出一些特点。

首先,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部分农村土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农村土地利用效率逐渐提高。

其次,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多样化,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保障了农村多元化发展需求。

另外,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科技含量逐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明显增加。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土地资源利用的不合理性、浪费性、集约性不高等。

问题分析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一些地方存在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导致浪费问题。

其次,土地资源利用的科技水平不高,导致农田生产效率低下。

再次,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土地无法循环利用、土地资源开发方式过于粗放等。

此外,一些地区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未来,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信息化、生态化。

首先,多元化发展是未来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方向,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将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其次,信息化将成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新动力,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更加精准地配置土地资源。

再次,生态化是未来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必然选择,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体而言,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们将继续关注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朝着多元化、信息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共同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长期发展。

土地开发整理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土地开发整理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土地开发整理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作者:朱静来源:《科技信息·中旬刊》2017年第03期摘要:土地资源是一项重要的自然环境资源,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也是其他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载体,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土地的本质就是土地生态系统和土地经济系统形成的生态经济系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所以应做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现在我国土地资源十分短缺,开展土地整理是十分重要的途径。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一、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土地的开发整理主要是为了合理、高效、集约的利用现有土地,以便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适应现在的需求,从现在的社会经济来看土地开发整理是十分重要的。

1.增加耕地有效面积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可以有效的增加耕地的有效面积,来弥补建设用的大量土地,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

2.调整人地对应关系土地的开发整理可以有效的对人与地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使人们对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更加合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调整人与地的结构关系,优化土地的利用情况。

3.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建设高等级的农田,来改善土地生产、生态条件,以保证土地的生产能力,可以提供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须品。

4.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土地开发整理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还可以为城乡现代化建设提供广阔的土地资源空间,土地的开发整理应与小城镇进行结合,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耕地向集约化集中的目标。

5.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土地开发整理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重考虑,现在国家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政策,就是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土地开发整理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1.土地开发整理使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成为可能对于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有着生态环境问题,对于原始社会主要是适应环境和利用环境,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们有了农业和畜牧业,不合理的开垦、破坏草原、滥伐森林,使得出现水土流失、河流泛滥、土壤盐渍化、沼泽化,而现在工业化不断的发展,化学物品的使用,使得土地污染十分严重,同样也得到自然界的报复。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整体城市发展的框架下,对城市土地的利用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和布局,以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目标是在保障城市发展的前提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研究进行探讨。

一、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城市土地是有限的,如何在城市发展中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首要任务。

通过科学的规划,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城市各类用地需求,避免因土地浪费和滥用造成的资源浪费。

2.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能够指导城市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域的分布,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和便利性。

比如将住宅区与商业区、工业区相对独立布局,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3. 保护环境生态: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通过科学的规划,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比如合理划定城市绿地和生态保护区的范围,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4. 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可以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理念也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推动可持续发展: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引导土地利用规划: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充分考虑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研究
摘要: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的维持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运行动力,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是指以土地资源及其环境为基础,利用一定技术措施投入相应数量与质量的社会经济资源。

文章从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入手,细致地分析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1)05-0114-01
一、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
人工控制的土地经济系统和土地生态系统耦合构成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整个地球表层是5个生态圈,地球表层各部分环境条件又有很大差异,形成不同的生态系统。

而土地是其中生态系统之一,由耕地、园地、林地、牧地、市地、矿地、交通地、水地和未利用地等生态子系统组成,土地生态系统又是更高层次生态系统的环境部分。

自新石器时代始人类就将土地自然生态系统作为其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加以利用对土地自然生态系统施加人的干预,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农业和畜牧业,刀耕火种,不合理垦荒、破坏草原、砍伐森林等人类活动,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河流泛滥、风沙危害和土地盐渍化、沼泽化及土地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

当今纯粹的土地自然生态系统在地球上几乎消失,土地自然生态系统与土地经济系统土地生产、消费、交换、分配;耦合成土
地生态经济系统。

通过人类劳动向土地自然生态系统输人能量和物质,经循环转化获得经济产品,满足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伴随着对土地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最终导致人类生存环境质量恶化。

有史以来人类就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视作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物质基础。

土地经济系统与土地生态系统间年复一年地进行物质循环,能量转化、价值交换和信息传递,土地生态系统是土地经济系统的基础。

土地生态系统是第一性的且起决定作用。

土地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活动是土地生态系统与土地经济系统间的联系枢纽。

人类对土地永无止境的需求是土地生态系统与土地经济系统耦合的内在动力,因此必须寻求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合理结构。

最佳功能及其正常运行,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和生产率,保证土地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和生态经济的高效益,最终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

二、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关系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运行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预期目标,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目标包括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持续增殖土地价值、有序发展人地关系和保持系统良性循环,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直接影响其配置效率,包括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不同产业内部间的组合。

土地资源与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配合投人和不同产权在不同财产行为主体间的分配。

土地价值受众多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约束,其运行根本目标是选择适度的价值增殖率,合理增殖土地资本价值,并持续增殖人口增长、人地关
系恶化以及由此引起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行为已使土地承载力和
环境承载力临近阂限。

人地关系的改善和调整应遵守自然法则,并运用社会经济法则及土地制度改革与建设逐步完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标志是土地生态经济结构处于动态发展中且具有
协调性和稳定性,生态效率持续稳定上升,物质利用率和能量利用率以及物能转化率均呈增长趋势,经济效率稳步提高。

土地利用率、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均呈上扬态势,土地利用的社会公平目标与社会整体利益得到持续实现和提高。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的动力机制包括土地自我反馈机制,土地市场机制和土地政府调控机制,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覆盖、相互协调,不可或缺,共同发挥作用。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环境因子与生物因子调节和平衡作用形成自我反馈机制,以抵御外界因素的干扰并保持系统的相对稳定,包括对系统的正反馈和负反馈,它是针对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整体的调节,也是其他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

土地市场机制是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的中心环节,土地是自然要素,也是社会生产要素,具有稀缺、位置固定性和土地自然供给无弹性等特点。

但土地经济供给却具有弹性。

土地市场机制沟通土地需求和供给,选择土地使用主体和经营主体,合理安排土地与劳动、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的巨额比例。

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的维持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运行动力,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是指以土地资源及其环境为基础,利用一定技术措施投入相应数量与质量的社会经济资源。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把土
地自然生产力转化成土地经济生产力,以获得人们生产和生活日益需要的产品的持续能力。

人口干预及外界经济资源的注入可引起土地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通道、方式与效率的变动。

此时土地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结合转换成土地经济生产力,土地经济系统物质和能量在循环转换中亦凝结在土地生态系统中并转换成土地自然生产力,其循环转换过程即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的实现过程,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的演化经历了原始生产力、传统生产力和现代生产力3个阶段,体现了人完全依赖于自然、人与自然相对抗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个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应。

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由低级向高级阶段的演化呈梯度推进的特征,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涉及土地自然生产力,土地经济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等范畴。

在土地生态经济循环中相互转换和交织,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层次性较明显,土地自然生产力是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的基础,社会生产力制约着土地经济生产力。

土地自然生产力与土地经济生产力相交织耦合为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

同时土地经济生产力也向土地自然生产力转化,且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反过来影响和决定社会生产力和土地自然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维持延续不断的开放循环。

土地生态经济价值增殖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内在机制,土地作为自然资源纯属自然品不含任何价值,当土地由单纯的自然物质与土地资本相结合时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

土地则具有价值、地价和地租均为土地价值的具体表现。

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和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提出包括经、人口、资源、环境和科技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统计指标体系。

国内外对持续性评价指标数量愈选愈多,忽视了评价方法以及所选评价指标的相互干涉和抵消关系,缺乏从价值循环的角度证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本质上可理解为扩大再生产,即地力资本、物力资本、人力资本,3种资本不断协调的增殖过程。

其中地力资本的追加投资是基础,主要表现为再造森林或绿化改良土壤,净化空气、治理江河湖海、开辟新资源等。

故应建立土地生态经济评价制度,对土地利用、开发、整治和保护项目在立项前、实施中和实施后定期开展土地生态经济评价,对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实行跟踪监督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