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上海初一化学知识点

上海初一化学知识点一、物质和化学反应1. 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如纯净水、金属。
-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糖水。
2.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全新物质的变化,如燃烧、腐烂。
- 物理变化是物质经历状态、形态或位置的变化,不改变物质的组成,如物体的溶解、熔化。
二、常见物质1. 元素-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是构成其他物质的基本单位。
常见元素有氧气、氢气、金属元素等。
2. 氧气和燃烧-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为燃烧必需气体。
- 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放出能量的过程。
燃烧反应需要三个元素:可燃物、氧气和足够高的温度。
3. 酸碱和中性物质-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能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如柠檬汁、盐酸。
- 碱是指在水溶液中能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如氢氧化钠、食盐。
- 酸和碱可以中和,形成中性物质,如水。
三、实验室常见的操作和仪器1. 实验室操作- 称量:使用天平进行物质的准确称量。
- 加热:使用酒精灯或实验室炉进行加热试剂或物质。
- 过滤:用滤纸或过滤筒将物质与溶液分离。
- 蒸发:将液体通过加热转化为气体,留下物质的操作。
2. 实验室仪器- 酒精灯:用于加热试剂或物质的仪器。
- 试管:用于容纳试剂、物质或进行混合反应的仪器。
- 酸碱仪:用于检测溶液的酸碱性质的仪器。
- 天平:用于准确称量物质的仪器。
以上是上海初一化学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同学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在研究化学的过程中,重要的是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进行实验锻炼,才能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这是一份简要的上海初一化学知识点文档,内容涵盖纯物质和混合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元素、氧气和燃烧、酸碱和中性物质、实验室常见的操作和仪器等方面。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上海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上海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科学的起始阶段,它为学生提供了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上海地区使用的教材为依据。
# 1. 物质的组成- 原子和分子: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原子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分子则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基础工具,它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的元素。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具有与组成它的元素不同的性质。
# 2. 化学反应- 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可以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 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电荷守恒是基本的定律。
# 3.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是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物质,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
- 酸和碱:酸是能够提供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其他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 4.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 5. 常见物质- 气体:如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等。
- 金属和非金属:金属如铁(Fe)、铜(Cu),非金属如碳(C)、硫(S)。
- 盐:如氯化钠(NaCl)、硫酸钠(Na2SO4)等。
# 6. 溶液和溶解- 溶液:一种物质(溶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混合物。
-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最大溶解度的溶液。
-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特定量的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 7. 酸碱与pH值-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数值,pH 7为中性,小于7为酸性,大于7为碱性。
上海九年级化学全部知识点

1.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酸碱中和反应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2.元素和化合物:掌握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序数、原子量和
化合价,了解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例如氧气、氮气、碳、氢等。
此外,需要了解和掌握主要化合物的化学式和名称,包括氧化物、酸、碱、盐等。
3.反应和平衡:了解和运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包括各种类型
的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还需要
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平衡常数和平衡位置的相关计算方法。
4.酸碱中和反应:了解酸碱的定义和性质,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和方法,包括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酸碱滴定等。
5.化学实验: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术和方法,如质量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溶液的配制、溶液的浓度的计算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安全
操作和实验室常识。
6.燃烧与火灾:了解燃烧的概念和条件,掌握常见物质的燃烧特性,
如木材、煤炭、石油等。
还需要了解火灾的预防和扑灭方法。
7.金属与非金属: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了解常见金
属和非金属的用途和制备方法。
此外,还需要了解金属的腐蚀和防腐蚀方法。
8.高分子化合物:了解和掌握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合成方法和应用,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
9.电化学:了解电池的原理和构造,掌握电极反应和离子溶液的电导性质。
此外,还需要了解电解和电解质溶液的概念和性质。
10.离子反应和溶液的电离平衡:了解和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化学方程式,掌握化学平衡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
沪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大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气体的性质45、化学实验的安全要求(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也不能对着别人(2)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必须用灯帽盖灭;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3)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气体,不能用鼻子直接对着气体嗅闻(4)可燃性气体的使用:点燃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止及空气混合遇火发生爆炸)9、物质的提纯(除杂)提纯目的:提高物质的纯度。
提纯方法 提纯方法 目的操作装置操作方法过滤除去难溶于水的固体杂质。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滤纸靠漏斗,玻璃棒靠滤纸三层处,漏斗颈靠烧杯壁(漏斗颈靠烧杯壁作用:①防止液滴溅出,②加快过滤速度)结晶:除去能溶于水的固体蒸发加热将溶液中的溶剂(如:水)汽化而除去。
(从溶液中分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的物质),如:从食盐水中分离出食盐固体。
①加热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过热而产生迸溅) ②加热到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剩余液体蒸干(防止已析出的固体在受热的情况下迸溅)③用坩埚钳取下热的蒸发皿放到石棉网上 降温 分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明显的物质。
如:从KNO 3和NaCl 的混合物中分离出KNO 3。
蒸馏得到不同沸点的很纯净的液体。
说明1、蒸馏及蒸发的区别:①目的不同:蒸发是要得到晶体(固体),蒸馏是要得到很纯净的液体(液态)。
②装置不同:蒸发装置是敞口的,加热将溶液中的溶剂(如水)汽化“赶走”即可。
蒸馏装置几乎是密封的,加热使液体汽化后,要经过冷凝管将气体冷却后转化为液态收集。
2、粗盐提纯主要操作和顺序:(称盐、量水)→溶解→过滤→蒸发→(冷却后称量)。
经这些操作后,海盐中还含有一些其他的盐(如镁盐、钙盐和硫酸盐),由于这些盐均可溶于水,用过滤方法不能除去,可通过化学方法将这些盐转化为难溶的物质,再过滤,进一步提纯。
10地壳 氧(O)、硅(Si)、铝(Al)、铁(Fe)、钙(Ca)…… 海水 氧(O)、氢(H)、氯(Cl)、钠(Na) 空气 氮(N)、氧(O) 人体 氧(O)、碳(C)、氢(H)、氮(N)、钙(Ca)……11、元素、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中的一种类型——氧化物)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有游离态(单质)及化合态(化合物)两种存在状态单质 化合物 定义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示例 氧气(O 2)、铁(Fe) 二氧化碳(CO 2)——氧化物氯化钠(NaCl)、碳酸钙(CaCO 3)分子 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1.元素与化合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一定的比例形成的纯净物质。
2.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核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围绕核心的是电子。
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一张表。
元素周期表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一列称为一个族。
元素周期表可以用来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4.原子键与分子键原子键是通过共用电子对来形成的化学键,用于连接两个非金属原子。
分子键是共价键的一种,形成于同一分子中的原子之间。
5.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用化学符号和化学计量数表示。
6.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关系的科学。
化学计量可以用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摩尔比等。
7.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是指原子失去电子,还原是指原子获得电子。
8.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酸会产生氢离子,碱会产生氢氧根离子。
盐是酸和碱中和的产物。
9.发酵反应发酵反应是指在生物活动产生的过程中,微生物、酵母菌等通过酶的作用释放能量。
常见的发酵反应包括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
10.溶液的性质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混合物。
溶液的性质包括溶解度、导电性、酸碱性等。
11.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在反应中溶液中的离子破坏原有结构,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物质。
离子反应在化学分析和制备中有重要应用。
12.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的缩写,用来表示元素的化学符号。
化学式是构成化合物的元素及其数量的简写,化学式可以表示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总结:上海初中化学涉及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元素与化合物、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原子键与分子键、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发酵反应、溶液的性质、离子反应、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等。
沪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必背基础知识点整理归纳

沪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必背基础知识点整理归纳下面是沪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必背基础知识点的整理归纳:1.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负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电子质量远小于质子和中子。
2.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结合而成的物质。
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由周期和族组成。
- 元素周期表左侧是金属,右侧是非金属和金属loid元素。
4.化学符号和化学式:-化学符号是表示元素的缩写,如H表示氢,O表示氧。
-化学式是表示化合物的符号和数字的组合,如H2O表示水。
5.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试剂:-测量体积的仪器有容量瓶、烧瓶、试管等。
-酸、碱和盐是实验室中常见的试剂。
6.反应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如H2+O2→H2O表示氢气和氧气生成水。
- 化学方程式中可以包含状态符号表示物质状态,如(g)表示气体,(s)表示固体,(l)表示液体,(aq)表示溶液。
7.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8.电子的移动和物质的导电性:-电子在导体中的自由移动导致了物质的导电性。
9.电解和离子:-电解是利用电能将化合物分解成离子的过程。
-离子是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0.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酸通常以H开头,如盐酸(HCl)、硫酸(H2SO4)。
-碱通常以OH结尾,如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钾(KOH)。
-中和反应常用指示剂来判断反应的终点,如酸碱指示剂酚酞、溴酚蓝等。
11.化学能:-化学反应中产生或吸收的能量称为化学能。
12.氧化和还原:-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或增加氧原子的过程。
-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或减少氧原子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氧化和还原同时进行的反应。
13.燃烧反应:-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剧烈反应产生火焰、光、热等现象的过程。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物理性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新物质的生成。
3. 原子与分子-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4.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分为周期和族,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氧、氢、碳、氮等是非金属元素,它们形成的化合物如水(H2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等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 钠、钙、铁、铜等是金属元素,它们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的金属盐。
3. 酸碱盐- 酸是能够提供氢离子(H+)的物质,如硫酸(H2SO4)、盐酸(HCl)等。
- 碱是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如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等。
- 盐是酸与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物质,如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等。
三、化学实验基础1. 实验安全- 了解实验安全规则,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 掌握常见化学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 实验操作- 学会使用天平、量筒、试管、烧杯等基本实验器材。
- 掌握溶液的配制、酸碱滴定、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等基本操作。
3. 实验观察与记录-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如颜色变化、气泡产生、沉淀形成等。
2024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2024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一、物质与变化1.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颜色、热性质、溶解性质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反应二、常见元素及其性质1.金属与非金属:金属的性质、非金属的性质、半金属的性质2.常见元素及其性质:碳、氢、氧、氮、硫、氯、铁的性质、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三、常见化合物及其性质1.常见离子和离子化合物:钠、铜、铁、铝、铵离子的性质、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铁、氯化铝的性质2.常见分子化合物:水、酒精、糖、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性质四、化学反应1.反应物与生成物: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置换反应、电化学反应、合成反应、分解反应2.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质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平衡常数、碰撞理论五、酸碱中和反应1.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酸的定义、碱的定义、盐的定义、水的离子积2.常见酸碱反应:酸与金属的反应、酸与碱的反应、酸与碳酸盐的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六、静电电荷与电场1.电荷的产生:摩擦带电、接触带电、感应带电、静电感应2.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同性吸、异性引、原理解释、荷电物体的放电七、电流与电路1.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大小、电流的方向、元件的连接方式、串联与并联、电流的单位2.电压与电阻:电压的概念、电压的计量、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量、欧姆定律、电阻的串联与并联八、化学元素与周期表1.化学元素:化学元素的概念、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化学元素的分类2.周期表的结构:主族元素、副族元素、周期性、周期表的使用方法九、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与应用1.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塑性、化学性质2.非金属的性质:不导电、脆性、化学性质3.金属与非金属的应用:金属的应用、非金属的应用十、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分类1.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物质的性质:溶解性、熔点、沸点、颜色、密度、酸碱性十一、元素与化合物中的粒子1.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与分子的概念、元素及化合物中的粒子、分子的组成与性质2.元素的微观结构:元素中原子的结构、元素的周期性、周期表的作用3.化合物的微观结构:离子化合物的微观结构、取代型离子化合物、共价离子化合物总结: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对2024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沪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沪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或分子之间的重新排列和组合。
- 化学方程式用于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4.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例如H2O表示水。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例如2H2 + O2 → 2H2O。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
-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2. 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
- 化合物具有与构成它的元素不同的性质。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 物质的形态(固态、液态、气态)。
- 密度、熔点、沸点等。
2. 化学性质-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 酸碱性:物质在水溶液中表现出的酸性或碱性。
四、溶液与溶解1. 溶液的定义-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2. 溶解过程- 溶质分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五、酸碱与盐1. 酸和碱- 酸是能够提供氢离子(H+)的物质。
- 碱是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2. 酸碱中和反应- 酸与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过程。
3. 盐- 盐是酸和碱中和反应的产物。
六、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与还原- 氧化是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是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2.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氧化剂获得电子,被还原。
- 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
七、能量与化学反应1. 能量守恒-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通常表现为温度升高。
- 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通常表现为温度降低。
化学九年级全册知识点上海

化学九年级全册知识点上海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变化、组成和结构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本文将概述化学九年级全册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回顾和巩固学习内容。
1. 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知识点1.1 物质: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元素和化合物。
1.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粹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和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
1.3 分子和离子:分子是化合物中最小的稳定存在的粒子,而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4 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等。
2. 有关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知识点2.1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能力,物理性质指物质在不改变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
2.2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后形成新物质,而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改变,但没有形成新的物质。
3. 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点3.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排列的表格。
同一周期中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3.2 元素符号和元素化合价: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的一到两个英文字母的缩写,元素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具有的化学价数。
4. 有关溶液和浓度的知识点4.1 溶液: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其中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而溶剂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4.2 浓度:浓度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与溶液的质量或体积之比,常用的浓度单位有百分比体积浓度、百分比质量浓度和摩尔浓度。
5. 有关酸碱和中和反应的知识点5.1 酸和碱:酸是能够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而碱是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5.2 中和反应:酸和碱在适当的量下混合会产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6. 有关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知识点6.1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上海初三化学知识点

上海初三化学知识点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和奥秘的学科,对于上海初三的学生来说,掌握好化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对上海初三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梳理。
一、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要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如氢(H)、氧(O)、碳(C)、氮(N)、铁(Fe)、铜(Cu)等。
元素符号是化学的基本语言,它不仅代表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个原子。
2、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例如,水的化学式是 H₂O,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3、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₂)、铁(Fe)。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
2、分子、原子和离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3、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元素的重要工具。
三、化学实验1、常见仪器的使用如试管、烧杯、酒精灯、量筒、托盘天平、玻璃棒等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要熟悉。
2、基本实验操作包括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仪器的连接和洗涤等。
3、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是重点。
要掌握实验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以及检验和验满的方法。
四、溶液1、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溶解度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五、酸碱盐1、酸常见的酸有盐酸(HCl)、硫酸(H₂SO₄)、硝酸(HNO₃)等。
(完整版)最新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绪言)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氧气为、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5、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是:(1)有可燃物;(2)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是: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不同点是:燃烧、自燃反应剧烈,发光、放热;缓慢氧化只放热,不发光。
(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及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及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与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及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及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及结论→反思及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及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分子和离子组成。
-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 离子是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只含有一种原子的物质,如氢、氧、铁等。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或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断裂和重新形成的过程。
-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放热或吸热。
- 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4. 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纯水、食盐等。
-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空气、果汁等。
二、化学实验基础1. 实验仪器和操作- 常见化学实验仪器包括试管、烧杯、滴定管、酒精灯等。
- 实验操作应遵循安全原则,如穿戴防护装备、使用火源时小心等。
2. 常见化学实验- 酸碱滴定:通过滴定来确定酸或碱的浓度。
-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观察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反应。
- 沉淀反应实验:观察不同离子结合生成沉淀的过程。
3. 实验数据的处理- 数据记录:准确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所有数据。
- 数据分析:通过计算和图表等方式分析实验数据。
- 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过程、结果和结论。
三、元素及其化合物1. 常见元素的性质-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大多数金属可锻造和延展。
- 非金属元素:通常不导电,易形成分子化合物。
2. 重要的化合物- 氧化物:由氧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铁的氧化物(铁锈)。
- 酸和碱:酸是能够提供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食盐)。
四、溶液与溶解1. 溶液的概念-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2.化学中的基本术语:物质、质量、量、分子、元素、化合物、分子式、化学式等。
二、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
3.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纯净物质。
4.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以任意比例混合而成。
5.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物质变化。
三、溶液和溶解1.溶液:溶质溶于溶剂所形成的均匀透明的体系。
2.溶解:溶质通过力的作用散布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四、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用途1.金属:具有金属性质,常用于制作导电材料和结构材料。
2.非金属:不具有金属性质,常用于制作绝缘体材料和燃料。
3.无机酸和碱:具有酸性或碱性,可作为实验室试剂及工业原料。
4.生活中的化学品:如肥料、洗涤剂、食品添加剂等。
五、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化学反应: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物质变化的过程。
2.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系数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变化情况。
六、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反应:指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还原反应:指物质失去氧气或相对电子数减少的反应。
七、碳的化学1.碳的价态:碳的价值为4,可形成共价键。
2.碳的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和石墨等。
3.碳的衍生物:如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等。
八、常见化学实验1.钙化学实验:观察钙与水的反应。
2.换气实验:观察氧气和二氧化碳与火焰的反应。
3.金属反应和酸碱反应实验:观察金属与酸、金属氧化物与酸、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
九、化学能与化学计量1.化学能:包括内能、焓和化学能。
2.化学计量: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量关系。
十、空气的组成1.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
2.空气中的杂质: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物等。
十一、酸、碱和盐1.酸:可产生H+离子的化合物。
2.碱:可产生OH-离子的化合物。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 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绪言)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氧气为、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CO、2NO,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25、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是:(1)有可燃物;(2)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是: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不同点是:燃烧、自燃反应剧烈,发光、放热;缓慢氧化只放热,不发光。
(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负极产生,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质量比为,在实验中常加稀HSO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42(O、H、CO、CO、C)222、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1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干冰是CO固体。
(碳酸气)2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CO和CO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2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O的发生装置。
2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的发生装置。
2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CO、HCl、NH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CO、N、(NO)只能用排水法2324、①实验室制O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方程式)2——_________ KMnO——_______KClO43工业上制制O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2原理:利用N、O的沸点不同,N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222②实验室制H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2(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原因: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而生成HO)(也不能用22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Zn+HCl—SOZn+H42工业上制H的原料:水、水煤气(H、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22③实验室制CO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2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4CaCO+ HCl—3—CaCO 工业上制CO 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325、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2②(黄色)S和O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2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
2③(红色或白色)P和O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O。
(用于发令枪)522④(银白色)Mg和O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2白色固体氧化镁。
(用于照明弹等)⑤(银白色)Fe和O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O,注意432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⑥H和O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2⑦CO和O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2⑧CH和O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24—OH+ OC 酒精燃烧H225—O 甲醇燃烧CHOH+ 236、H、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O H①可燃性22—H的爆炸极限为4——74.2%CO+ O22—(氧气充足)C+ O—(氧气不足)C+ O 22②还原性H+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2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注意事项:①先通氢气,后加热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②实验完后,先移开酒精灯,后停氢气防止高温的铜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C+ 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CuO—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7、CO ①与水反应:CO+HO—(紫色石蕊变红色)222—(检验CO的方程式)②与碱反应:CO+Ca(OH)222③与灼热的碳反应:CO+C—(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2CO是氧化剂)2①除杂:CO[CO]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CO+NaOH—22CO[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2—CaCO CaO[CaCO ]只能煅烧33②检验:CaO[CaCO]加盐酸CaCO+ HCl—33③鉴别:H、CO、CH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42H、O、CO:用燃着的木条222[(H、CO),(O、CO),(CO、CO)]用石灰水222228、酒精CHOH,又名乙醇,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OH,352醋酸又名乙酸,CHCOOH,同碳酸一样,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3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其中气体矿物燃料是:天然气,固体矿物燃料是煤,氢气是理想燃料(来源广,放热多,无污染)。
(铁)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
2、铁生绣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O(红棕32色)。
全世界每年因生绣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4。
3、防止铁制品生绣的方法: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②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
具体操作是:①在其表面刷油漆,②在其表面涂油,③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④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4、黑色金属:Fe、Mn、Cr(铬)有色金属:除前三种以外都是,如Cu、Zn、Al5、合金(混合物):是由一种金属与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混合物)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钢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
生铁分为白口铁、灰口铁和球墨铸铁,球墨铸铁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某些场合可以代替钢。
钢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
6、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
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
(不能:置换)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炼钢设备:转炉、电炉、平炉。
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变为气体和炉渣而除去。
所含的7、白口铁的用途:用于炼钢、灰口铁的用途制造化工机械和铸件。
低碳钢和中碳钢用来制造机械零件,钢管。
高碳钢用来制刀具、量具和模具。
、锰钢中合金元素为锰,韧性好,硬度大;不锈钢中合金元素为铬、镍,抗腐蚀性好;硅8钢中合金元素为硅,导磁性好;钨钢中合金元素为钨,耐高温,硬度大。
、导电性:银>铜>铝,铝和锌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阻止进一步氧9化。
铜生锈是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
钛耐腐蚀性好。
(溶液)、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①加水②升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熟石灰对温度例外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从溶液里得到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结晶方法:①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如NaCl)从盐水中得NaCl固体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②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如硝酸钾)此方法还可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得较纯的硝酸钾晶体。
4、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强增大而增大(组成与结构)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Cl)。
保持CO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22CO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物质由什么样的微粒组成就由2什么微粒保持其化学性质。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
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