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2
第六章 风沙黄土地貌
![第六章 风沙黄土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54b49106f18583d04964599f.png)
黄土的侵蚀
黄河河床
二.黄土中的古土壤
三. 黄土状土
自然界还存在一种与黄土性质相似的堆积物,称黄土状土。它具有 黄土的部分特性。但是这种土往往具有沉积层理,粒度变化较大,孔 隙度较低,含钙量变化显著,并无明显的湿陷性。
四.黄土的成因
五.黄土地貌类型
1.黄土沟谷地貌: 2.黄土沟间地貌: a.黄土塬 b.黄土梁 c.黄土峁 d.黄土墹(黄土坪) 3.黄土潜蚀地貌 a.黄土碟 b.黄土陷穴 c.黄土桥、黄土柱
第六章 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
风对地表物质的吹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地 貌,称为风成地貌。
风的作用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地区,但以干旱、半干旱地 区最为强盛,因为在这些地区有很多地方性的特点。 我国的风成地貌,除极少部分散布在湿润地区不计以外,主要 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 内,共有109.5万km2,约占全国面积的11.4%。
我国的风成地貌,除极少部分散布在湿润地区不计以外,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的干旱和半干 旱地带内,共有109.5万km2,约占全国面积的11.4%。
当然,风沙作用并不局限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大陆
性冰川外缘、在植被稀少的沙质海岸、湖岸、河岸,也有风 沙作用,同样可以形成各种风成地貌。
近地表的风,由于受到地面摩擦阻力的影响而减速, 一般摩擦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沙漠地区的沙,多属于粒径0.1~0.25mm的细纱,对 于一般干燥裸露的沙质地表来说,沙粒起动形成风沙流的风 速约为4~5m/s;但在颗粒较粗的山前洪积沙砾戈壁地区, 一般风速要达到8~9m/s才有风沙流活动。
不同含水率下沙粒的起动风速(m/s)
一. 风沙流 —— 沙粒的群体运动
地貌学_程久苗_地貌学习题集 2
![地貌学_程久苗_地貌学习题集 2](https://img.taocdn.com/s3/m/a095134b69eae009581beca3.png)
《地貌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1.地貌学的概念、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2.内外力在地貌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3.岩质和地质构造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4.地貌形成与发育的基本因素。
5.戴维斯的侵蚀循环学说和彭克的地形分析学说的中心思想。
6.现代地貌学的发展特点。
第二章构造地貌1.构造地貌及类型2.全球构造地貌的特点及板块构造学说的成因分析3.洋底构造地貌的类型及其特征4.大陆边缘的类型、特征及成因5.陆地构造地貌的分区及类型6.地质构造地貌的类型及其特征、成因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1.物理风化作用与化学风化作用的实质及相互关系2.风化壳的特征及发育阶段3.影响风化壳发育的因素4.崩塌、滑动的特征及形成条件第四章流水地貌1.坡面流水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类型2.沟谷的类型、特征与演变3.洪积扇的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变形4.河道水流的运动特征及其对河流地貌发育的影响5.河流的作用6.河谷的基本形态特征7.侵蚀基准面的类型以及其变化对河流地貌发育的影响 8.河床地貌的类型9.冲积河床的类型及其特征10.河漫滩的形成过程及其沉积结构的特征11.河流阶地的成因及其类型12.造成河谷不对称的原因13.入海河口的分段及其水文、地貌特征14.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发育过程、沉积结构及其类型15.水系的类型16.河流袭夺的地貌标志17.戴维斯的侵蚀循环学说的主要思想第五章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2.喀斯特水的垂直分带性3.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地貌的类型4.喀斯特地貌的发育阶段5.喀斯特地貌的地带性第六章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1.风沙流的结构和特征2.风蚀地貌与风积地貌的类型、特征及其成因3.沙丘移动的原因及其特点4.荒漠的类型及其特点5.黄土的特性及其对黄土地貌发育的影响6.黄土风成说的主要思想及其根据7.黄土地貌的类型及其特征第七章冰川地貌1.全球雪线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2.冰川运动的特点3.冰川类型及其特点4.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冰水堆积地貌的类型、特点及成因 5.冰川地貌类型的组合规律6.冰期划分的方法第八章海岸地貌1.海岸带及其组成2.深水波浪的特性及浅水波浪的变形3.海岸带的动力作用及其对海岸地貌发育的影响4.海蚀地貌的类型及成因5.泥沙横向运动及其形成的地貌6.中立线的概念及均衡剖面的形成7.泥沙纵向运动的特征及沉积物流所形成的地貌8.堆积海岸的类型及其特征9.常见的海岸分类法。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2)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0ca93cbc0242a8956bece4cf.png)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请看视频《黄土高坡》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会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会遥想这片古老黄土地所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会向往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当然也会提到白羊肚头巾、信天游等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二、知识讲解考点1 文明的摇篮1.称谓:文明的摇篮黄土风情: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
2.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如华夏始祖炎黄二帝。
3.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4范围:黄土高原东起A太行山、西至B乌鞘岭、北连C长城、南抵D秦岭。
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5、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考点2 严重的水土流失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考点3 水土保持的措施(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
(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4)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三、例题精析考点一文明的摇篮例1“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黄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
第六章___黄土高原
![第六章___黄土高原](https://img.taocdn.com/s3/m/ab65f50479563c1ec5da71e9.p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因素:
(1)黄土土质疏松
(2)夏季多暴雨
(3)缺少植被保护
(4)地表坡度大人为因素:(1)长期过垦过牧(2)滥砍滥伐
(3)修路、采矿
太行山 1、黄土高原的范围,东起A______ ,西至 乌鞘岭,南连C______ 秦岭 ,北抵D___________ 内蒙古高原 B______ 主要跨越 山西 、 ______ _____ 、 陕西 ② ① 甘肃 、 _____ 宁夏 _____ D B A
第六章
黄土高原
黄土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堆积区 风成说 2、对黄土的来历,多数科学家支持______ 3、黄土的矿物成分与下面的基石成分不同,说明 黄土不是本地产生的 __________ 黄土是上空吹来的 4、黄土的厚度比较均匀,说明________ 5、黄土颗粒自西北向东南越来越细,说明 黄土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______ 水土流失 原因是 6、黄土高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________,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后果
1、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
2、河流泥沙含量增加,加剧下游的洪水灾害
3、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形成支离破碎、
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
4、耕地面积减少,村庄消失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 建梯田、修挡土坝 退耕还林、还草 合理放牧
工程措施:
合理生产:
③
④
四个省区
④ ③
① ②
C
风成 说,黄土颗粒由 2、黄土成因:多支持______ 越来越细 西北向东南________ 峁 、____, 梁 、_____ 川 3、黄土地貌:______ 塬 、_____ 塬 和____ 川 地区人口和聚落稠密, 其中____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62a7e876eeaeaad1f330df.png)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请看视频《黄土高坡》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会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会遥想这片古老黄土地所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会向往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当然也会提到白羊肚头巾、信天游等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二、知识讲解考点1 文明的摇篮1.称谓:文明的摇篮黄土风情: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
2.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如华夏始祖炎黄二帝。
3.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4范围:黄土高原东起A太行山、西至B乌鞘岭、北连C长城、南抵D秦岭。
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5、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考点2 严重的水土流失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考点3 水土保持的措施(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
(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4)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三、例题精析考点一文明的摇篮例1“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黄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
第6章 风成与黄土地貌
![第6章 风成与黄土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e0118f21915f804d2b16c1d8.png)
大陆漂移假说 魏格纳(1915)认为,大约 150Ma之前,地球表面有一个统 一的大陆,即联合古陆。大约 自侏罗纪(140Ma)开始,联合 古陆裂解,各自滑移。形成现 今地球表面的洋陆分布格局。
2 地壳演化
A 研究方法 (1) 确定地质年代: 生物地层:相对地质年龄 同位素定年:绝对地质年龄 (2) 确定构造运动 岩石地层的接触关系
地质时 同位素年龄 代 (百万年) 人类是 人类纪 否面临 第六次 生物大 灭绝? 第三纪 65(0.65亿 /白垩 年) 纪 (N/K)
环境特征 环境恶化、 环境动荡 变化、全 球气温上 升 气候变化
第四节
荒漠的类型
一、岩漠(石质荒漠)
二、砾漠(砾石荒漠) 三、沙漠(沙质荒漠) 四、泥漠(粘土荒漠)
第五节
黄土与黄土地貌
一 黄土及其分布
1.定义:黄土主要是第四纪风力搬运堆积的 土状物质,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 4 2 2.分布:全球黄土覆盖面积达1000×10 km , 4 2 我国的覆盖面积有38×10 km 。最厚的黄土在 甘肃中部,超过400m。 3.性质:黄土颜色灰黄、棕黄或棕红。粒级 以粉沙为主,粘粒及细纱较少。矿物成分以石 英、长石和碳酸盐类矿物为主,并易含溶盐及 粘土矿物。有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之分。
1 大地构造学说
• 现代大地构造理论,主要有两大学 派,即传统的槽台理论学派和流行 的板块理论学派。
• 槽台学说←历史演化学说←强调地 壳时间历史演化的特征 • 板块学说←运动演化说←强调地 壳空间运动的特征
第六章遥感图像地貌解译
![第六章遥感图像地貌解译](https://img.taocdn.com/s3/m/46f10372f242336c1eb95edf.png)
3、三角洲解译 ① 尖嘴-鸟嘴形三角洲:主流入海的河流,在波浪作用 强烈的环境中,三角洲仅沿主流伸入海中,向海凸出呈现 尖嘴形或鸟嘴形。例如长江三角洲。 ② 扇形三角洲:以河流作用为主,河道分叉多,含沙量 大,叉道之间地势低平,整个三角洲如扇状,如我国的滦 河、黄河三角洲。 ③ 鸟足状三角洲:河流在河口处分叉,泥砂沿河道沉积 ,分支向海内推进,形似鸟爪状。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三 角洲。
解译时应注意分析洪积扇的色调、水系及形态变异, 判定同一河流不同时期形成的多层洪积扇的重叠组合方式 和扇轴线有无偏移,为研究该区新构造运动提供依据。 ① 山麓洪积扇顶端或前缘呈直线状排列,是山前活动断裂 存在的反映 ② 山麓洪积扇呈叠瓦状或串珠状排列,是山麓带近期抬升 的反映 ③ 山麓洪积扇呈偏斜展布,是山麓构造不均衡升降的反映 ④ 新老洪积扇的识别
色 调 老 新 较浅 较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流线清楚程度 规 模 上下关系 不清楚 清楚 小 大 下 上
二、海岸地貌解译
1、海岸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柱 2、海积地貌:海滩、沿岸沙坝、水下沙坝、沙嘴、泻湖
三、岩溶地貌解译
1、岩溶地貌在航片上的特征
① 色调 ② 形态 ③ 植被
2、岩溶地貌类型
① 溶沟 ② 溶蚀残山和峰林 ⑤ 坡立谷 ③ 溶蚀漏斗
滑坡
2、河流阶地解译 是沿河谷两侧展布,高出河漫滩的平台。其上常常有农田 、村庄分布,植被发育。 在遥感图像上多数可以识别阶地类型:
侵蚀阶地:阶地全由基岩组成,多见于构造抬升的山区河谷中。阶面和阶 坎色调较暗而均一,阶面上没有或偶有零星河流沉积物,可见明显的基 岩露头。 堆积阶地:阶面和阶坎全由河流沉积物组成。在河流中下游最常见,阶面 平整,色调浅而均一。若其上有耕地和居民点,则为几何图形花纹。 基座阶地:阶地下部底座为基岩,上部为河流沉积物。阶面色调浅,基座 色调暗,在阶地陡坎上能观察到断续的陡崖和基岩出露地段。
2高中地理风成地貌
![2高中地理风成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5c593899f705cc17552709eb.png)
1、推测主导风向
东北风
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 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左图示意我国西 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 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
2、风影沙丘与灌草丛的关系 提示:风影沙丘体积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风影沙 丘宽度与灌丛迎风面积呈正相关。
风积地貌
概念与类型:沙尘(粒)经风力搬运和堆积形成的地貌 ,称为风积地貌。风力吹扬沙尘(粒),当风力减弱或 气流受阻时,沙尘便降落到地面,形成各种风积地貌。
形态特征
背风坡 迎风坡
迎风坡
背风坡
①平面图形呈新月形,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 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 ②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 凹、坡度较陡;
,实行轮牧制,控制人
口增长。
光伏沙漠生态电站 是其最主要的治沙 模式。其最大的特 点就是
。电站 的外围用草方格沙 障和固沙林组成防 护林体系,光伏板 下安装节水滴灌设 施,种植绿色经济 作物,实现经济效 益和生态效益的共 赢。
提醒:风沙地貌类型多样,答题时要根据材料回答。
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等地带 ,也能看到风沙地貌。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丹娘沙丘)
动手画图
区分静止沙丘和流动沙丘
层理构造,沙丘上生 长植物能固定流沙,不 具有移动性。
斜理构造,无固定物 ,具有流动性,典型代 表为新月形沙丘。
静止沙丘的构造
流动沙丘的构造
风沙活动会产生哪些危害
1.破坏建筑物以及户外器械, 2.降低土壤肥力 3.掩埋房屋、农田、道路, 4.影响人类健康,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搬运 搬运作用下,可以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
初中地理星球地图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 《黄土高原》PPT
![初中地理星球地图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 《黄土高原》PPT](https://img.taocdn.com/s3/m/f157be2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8.png)
坡 面 水
流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A、生物措施——
(退耕还林、植树种草)
B、工程措施——
(缓坡-修建梯田、沟谷-修堤坝)
生机焕发
主要能源:煤 1、找出主要煤矿:大同、
阳泉、平朔、准格尔、东胜 、神府
2、找出经过黄 土高原的主要铁 路干线
乌金高原
(省级行政区)。 ⑷本区的耕地类型以_旱__地____为主,
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冬是小__麦______和
__谷__子____。 ⑸该区是世界上最大的_黄__土_____堆积
区,其成因是在_风__力_____作用下,将
位于中亚、蒙__古____高原和我国西北内
陆地区的黄土吹到这里堆积而成。
⑹黄土高原上最富集的能源矿产是
黄土高原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如何判断的?
温带季 风气候
3、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不同的地貌类型显示了黄土地区被侵蚀的不同程度
黄土塬:顶面平 坦,周边被沟谷 环绕。
黄土墚:是条状 延伸的岭冈。
黄土峁:呈 馒头状的黄 土丘陵,顶 面浑圆,由 塬或梁经侵 蚀。
黄土林
黄土的世界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 厚度一般在100米左 右,最厚可在300米 以上。黄土分布的面 积和厚度,都居世界 之冠。
自然原因 植被--- 极度缺乏
土质 ---土质疏松 气候---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还有哪些 人为原因?
2000年,甘肃、陕西和山西三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1%,7.6%,
10.1%,居全国前列。人多,地少,生产方式落后。
陡 坡 耕 种
采 矿
B
A C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8a1d240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7.png)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知识点梳理一、文明的摇篮1、称谓:(1)“文明的摇篮”,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黄土位于坛上“五色土”的中央。
(2)黄土风情:窑洞。
(3)白羊肚头巾,信天游。
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
2、位置与范围:(1)位置: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
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2)跨省区: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河北、河南。
3、文明: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相传在四五千年前,被尊为华夏始祖的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4、民居: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原因:(1)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容易干燥,容易开挖;(2)降水较少,气候干燥。
5、气候特征:黄土高原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二、风吹来的黄土1、风成说: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
关于黄上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
2、证据:(1)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2)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说明带来黄土的流质(风或流水)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3)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中亚或蒙古的)。
3、地势和地貌:黄土高原平均海拔约1000~2000 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第三章流水地貌(1)
![第三章流水地貌(1)](https://img.taocdn.com/s3/m/9f35a52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7.png)
第六章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第一节风成地貌所谓风成地貌指风对地表松散碎屑物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地貌。
由此看出风沙地貌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地表必须有丰富的松散碎屑物。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而且比较集中,年蒸发量常超过年降水量的若干倍,甚至上百倍,物理风化非常强烈,地表出现大量的物理风化碎屑物,并且地表植被稀疏,疏松的沙质裸露地表。
因此,干旱半干旱地区具备了风沙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
第二,地面风力较大,且频繁,能够吹扬疏松的地表物质。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面增温较快,气流上升,造成地面气压差,所以干旱半干旱地区风的强度和频度都比较大。
再加上该地区地势一般开阔,植被稀疏,自然屏障较小,风力强劲,影响范围广,能够使地表疏松碎屑物发生迁移和堆积,形成大面积的荒漠。
所以,风沙地貌一般出现在世界各个干旱半干旱地区,全世界荒漠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5左右。
我国沙漠和戈壁的面积为109万.平5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1%.4,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当然,风沙地貌并不局限于干旱半干旱区,只要有丰富的沙漠、平坦裸露的地表和一定强度的风力,也能形成各种风成地貌,例如豫东和豫北平原的黄河古道区,现代沙质海岸等地方均可见到风沙地貌。
风经过松散物质所组成的地表,当风速达到使沙粒脱离地表进入气流中移动的临界速度(即起沙风速)时,才能形成风沙流。
起沙风速的大小与沙粒粒径和地表性质等自然条件有关。
根据观察,在粒径为主的干燥裸露的沙质地表中,起沙风速一般为m一般来说,沙粒粒径与起沙风速呈正比,沙粒粒径愈大,起沙风速也愈大。
沙粒粒径与起动的风速值(离地2m处,新疆莎车)风沙流中沙粒大小与高度的关系,一般是离地表愈高,细粒愈多,主要是悬移;愈近地表粗粒愈多,主要是跃移和蠕移。
风沙流中高度愈低含沙量愈高。
据观测,绝大部分沙粒都在离地表以内,特别集中在以下。
当风速为时,测得含沙量都分布在地表之内。
《现代地貌学》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地貌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6d44f6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0.png)
《现代地貌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612140课程名称:现代地貌学英文名称:Modern Geomorphology开课学期:第4学期学时/学分:32/2 (其中实验学时:6)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选修课开课专业:地理科学、土地资源管理选用教材:王锡魁,王德现代地貌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 主要参考书:1.杨景春地貌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2.王飞燕,王富葆,王雪瑜.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3,谢宇平.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4.杨景春,李有利.地貌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 Richard J.Chorley.Geomorphology. Methuen & Co. Ltd, 1984一、课程简介现代地貌学是一门研究地貌的形态特点、成因、结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化规律的科学。
现代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形。
该课程实行汉一英双语教学,并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重点讲授构造地貌、坡地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冰川地貌、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海滨地貌的类型和形态特点,地貌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地貌的物质组成,灾害性地貌过程及其危害,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化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地貌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会利用立体镜进行三维地貌特征观察,并能运用现代地貌学的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和科研中的实际问题。
Modern geomorphology is a course which deals with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texture, space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regularities of landforms.The research objects of the course are landforms. This is a double-language course teaching in Chinese and English.Through the use of modern teaching equipment such as multimedia,this course teachs mainly the types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formation mechanism, texture, disastrous geomorphological process and damages, space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regularities of tectonic landforms.slope landforms.fluvial landforms.karst landforms.glacial landforms.eolian and loess landforms and coast landforms. Through theoretic and experimental learning,students should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theory and method of modern geomorphology, meanwhile can use stereoscope to observe landform characteristics in three dimensions and resolve problems in produc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using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modern geomorphology.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现代地貌学是地理科学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PPT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PPT](https://img.taocdn.com/s3/m/dcaa58d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f.png)
二、风吹来的黄土:②地貌景观
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二、风吹来的黄土:②地貌景观
黄
土
塬
墚
黄
黄
土
土
峁
川
二4、、风典吹来型的黄地土貌:②地貌景观
黄土塬
黄土墚
初期 四周陡,顶面平坦的
台地。是良好的耕作区。
中期 长条状延伸的岭冈,
顶面较平缓,两侧多沟壑。
5.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A 水土流失 B 风力强盛 C 土质疏松 D 高原地貌
谢谢大家!
畅谈收获
位置范围 文明的摇篮 对古老文明及民风民俗的影响
黄 土
风成说 风吹来的黄土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成因
高 原
严重的水土流失
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因素 水土流失的后果
水土保持的方法 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治理的成效
巩固提升
1.下列省区不位于黄土高原分布区域的是
(D)
A.陕 B.晋 C.甘 D.苏
2.下列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黄土峁
成因:黄土土质疏松,水土流 失严重,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
高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 后期 呈穹状或馒头状,
顶面多浑圆,斜坡较陡。
畅谈收获
位置范围
黄 土
文明的摇篮
黄土风情
高
风成说
原 风吹来的黄土
地貌景观及成因
单项选择
1.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B )
A.淮河 B.秦岭 C.太行山 D.大兴安岭
1、黄河流经提供了灌溉 条件,便于发展农业。
2、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便于耕作,这里曾经林 草茂盛,环境宜人,在 四大文明古国之中。
第六章-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
![第六章-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a9660ee4d0d233d4b04e695a.png)
不同粒径的起动风速(新疆布古里沙漠)
•风沙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
悬移:脱离地表 粉砂和粘土 输送至几千公
里之外 风速大,但输沙量小, 1%
跃移:若即若离地表,细砂,具连锁反应,
78%, 为主要运动形式
蠕移:沿地表滑动或滚动,22%,风速小
小结:风沙流运动是一种贴近地面的沙粒搬运
现象。搬运沙量绝大部分约90%是在离地面30
分布:山前地区、地貌上为洪积坡积物 组成的倾斜平原
特征:组成物质为粗大砾石,细小的物 质被强劲的风力吹走,砾石常具棱角和 磨光面的风棱石
砾漠在蒙古称为戈壁,在中国戈壁的含 义包括岩漠和砾漠,为了区分二者,前 者为石质戈壁,后者为砾石戈壁
戈壁(砾质荒漠)
新月形沙丘的形成过程
新月形沙丘是由沙堆进一步发育而成的。沙堆 的不断增高,使气流在越过沙堆时,分成上下 两股气流,上部气流在迎风坡风速较大,压力 较小,但到达背风坡后,背风坡为静风区,压 力较大,形成水平轴向涡流,风速减低,出现 堆积,同时丘顶也沿中央向前移动;下部气流 沿沙丘两侧到达背风坡的两边各自产生一个垂 直轴涡流,将砂子吹向两侧,形成马蹄形凹地, 和两翼。这时,沙堆演化为雏形新月形沙丘。 随着沙量的继续供给,雏形新月形沙丘进一步 扩大增高,就形成新月形沙丘。
桌状平顶
美国阿齐斯国家公园风蚀残丘地貌
风蚀残丘
风蚀城堡
风蚀城堡
新疆乌尔禾
新疆吐鲁番,2000多年历史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准噶尔盆地的风蚀城堡
ⅳ风蚀雅丹
1. 概念与形态特征——发育在古代河湖相冲
积物中、地表上呈现出的一些不规则长条形土墩 和沟槽相间的地貌组合。这种地貌在地表形态上 呈现出支离破碎的景观。又称之风蚀垄槽。
地貌复习题——精选推荐
![地貌复习题——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e64b34f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4a.png)
地貌复习题第⼆章构造地貌1、名词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主要由岩⽯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表形态。
由于它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产物,所以也称为内营⼒地貌。
海岭:海岭是⼤洋盆地内部⼤型正地形的总成,不包括⼤洋中脊。
⼤洋中脊:⼤洋中脊是⼀条纵观世界各⼤洋的洋底⼭系,全长约80000km,通常位于⼤洋中部,但在太平洋洋脊则在⼤洋东侧。
2、简述构造地貌分哪⼏个级别。
全球构造地貌----⼤洋和底部;⼤地构造地貌----如⼤陆上的褶皱⼭脉,⼤型拱起⾼原,海底的洋中脊,海岭和深海平原等。
是地壳运动,⼤地构造的表现。
地质构造地貌-----指由断裂、褶皱和⽕⼭等作⽤形成的地貌。
是断裂、褶皱和⽕⼭等作⽤所形成的地貌,有的是地质构造经外⼒剥蚀出露的产物。
3、简述洋底地貌类型与特征。
洋底的地貌类型:1 海岭,是⼤洋盆地内部⼤型正地形的总称,不包括⼤洋中脊的⽕⼭海岭,断裂海岭、陆壳海岭;2 深海平原,是⼤洋盆地中被海岭分割开的低地,也称为海盆,⼤多⽔深5---6km,有巨厚的沉积层,平坦;3 海沟,地球表⾯最低的地⽅,狭长槽状洼地。
多分布在与⼤陆相接的地⽅并伴⽣⼀条与海沟相平⾏岛弧或沿岸⼭脉。
4 ⼤洋中脊4、根据新⽣代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陆边缘可分为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陆边缘可分为稳定⼤陆边缘和活动⼤陆边缘。
稳定⼤陆边缘以⼤西洋西侧的美洲和欧洲、⾮洲⼤陆边缘⽐较典型,这种⼤陆边缘通常有⼏千⽶以上的中、新⽣代陆源碎屑沉积物,形成宽阔的⼤陆架没有活⽕⼭,地震活动极少;活动⼤陆边缘⼴泛分布于太平洋周围,也称太平洋型⼤陆边缘,此外也分布于⼤西洋的西印度群岛、马来半岛。
其结构⽐稳定⼤陆边缘复杂的多,是构造运动最强烈的板块边界,现代⽕⼭作⽤和地震活动相当普遍。
5、简述陆地板块边界活动带构造地貌类型与特征。
陆地板块边界活动带构造地貌类型分为新⽣代褶皱⼭带与⼤陆裂⾕带。
新⽣代褶皱⼭带构造运动强烈,有频繁的地震,某些地段近期还有⽕⼭活动。
安师大《地貌学》教案06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
![安师大《地貌学》教案06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8a838c3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9.png)
第六章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本章重点、难点内容:1.风积作用与风积地貌2.荒漠的类型3.黄土特性对黄土地貌发育的影响本章内容:第一节风沙流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在与沙质地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含沙的气流称为风沙流。
一、起动风速与起沙风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称为起动风速。
它与沙粒粒径、地表性质和沙子含水率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切超过起动风速的风称为起沙风。
二、风沙流的结构风沙流中沙粒的运动,依风力、颗粒大小和质量不同,有下列三种运动形式:①悬移②跃移③蠕移其中,以跃移为主要运动形式。
三、风沙流的特征L风沙流的含沙量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的,绝大部分的沙子集中在离地面30cm的范围内,其中又特别集中在近地面O-IOcm的气流层中。
2.风沙流的含沙量与风速成正比。
3.风沙流的含沙量与气流经过的地面性质有关。
第二节风蚀地貌一、风蚀作用1、吹蚀作用2,磨蚀作用二、风蚀地貌形态L石肉:2,风蚀塔卷和风蚀桂:3,风蚀谷和风蚀成幺:4.风蚀雅丹:5,风蚀洼地:第三节风积地貌一、风积作用产生风积作用的原因主要有:①风速减小②地面结构或下垫面性质改变③气流运行受到阻碍,产生阻碍堆积二、风积地貌形态沙丘是沙漠里最基本的风积地貌形态。
按风向与风积地貌形态的相互关系,风积地貌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垂直于风向的横向沙丘地貌:如新月形沙丘、沙丘链、复合型沙丘链等。
②平行于风向的纵向沙丘地貌:新月形沙垄、纵向沙丘、沙垄和复合型沙垄等。
③多方向风作用下的沙丘•地貌:如金字塔沙丘等。
(-)沙堆沙堆是沙丘地貌的初级形态。
是风沙流通过草灌丛植物时,风速减弱,发生大量沙粒堆积在植物根部形成。
最初的形态为蝌蚪状,以后,随沙堆的增高而掩埋草灌丛发育成盾形沙堆。
(二)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是最简单的一种横向沙丘。
它是在一组比较稳定的单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
L新月形沙丘∙的形志特征平面图形如新月,故名为新月形沙丘;具有两个不对称的斜坡,迎风坡凸出而平缓,坡度5°—20°,背风坡凹而陡,坡度28°—34°;有两对对称的叉角,叉角延伸方向与主风向一致;有一弧形的丘脊线,丘脊线的延伸方向与主风向相垂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第四纪-海洋初级生产力的评估;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3)黄土区环境地理学的认识;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一)风成说内容
认为亚洲中部(包括中国北部)地区的黄 土,是由内陆干旱荒燥、半荒燥区强大的 反气旋风从中部吹向外围,把大量黄土物 质吹送到生长草本灌木的草原地带,逐渐 堆积形成的。
黄土富有垂直节理和易湿陷的特性,雨水 和地表径流沿黄土节理下渗,通过潜蚀和剥蚀 作用,使节理和裂隙逐渐扩大,形成交错的裂 沟或成行的陷穴,一旦土体失去平衡就发生崩 塌。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2、黄土滑坡
由于黄土的质地均一,土层很厚,遇水后湿陷, 尤其是裂隙很发育,地下水沿不同年代的黄土接触 面或黄土与基岩的接触面聚集、移动或渗流,破坏 其间的凝聚力,久而久之,沿接触面整体下滑而形 成滑坡。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第五节 黄土地貌
一、什么是黄土?
黄土古称“黄壤”, 本源于土地之色,是一 种第四纪沉积物,具有 一系列内部物质成分和 外部形态特征,不同于 同期的其他沉积物,在 地理分布上也有一定的 规律性。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Photograph from: Yellow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3、黄土峁
峁是一种孤立的黄 土丘,在平面图上呈 圆形或椭圆形,峁顶 面积不大,呈明显的 穹起。整个外形很像 馒头(右上图)。一 般来说,梁和峁通常 是互相联结在一起的 ,所以常用黄土丘陵 来概括(右下图)。
Photograph from: Yellow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4、黄土墹
这是古代河谷经以黄土物质为主的各种堆积 物掩覆成的宽浅谷地,基本未受现代沟谷分割 ,仅在雨后短暂有水。现在形态保持较好的不 多,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等地。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甘肃董志塬
图 1 甘肃董志塬
Photograph from: Yellow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2、黄土梁
梁是长条状的黄土高地。梁主要是黄土覆盖在梁状 古地貌上形成的。根据梁的形态可分为平顶梁和斜 梁两种。平顶梁顶部比较平坦,宽度有限,长可达 几公里。其横剖面略呈穹形,梁顶以下,是坡长很 短但坡度较陡的梁坡,在梁坡以下,即为沟坡,其 坡度更大。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二)风成说依据
黄土分布在沙漠的边缘(如中国北部、中亚的 黄土)和古大陆冰盖外围(欧洲,北美); 黄土矿物成分有高度一致性,但与所在区域下 伏基岩没有多大联系; 距沙漠越远,粒度成分有逐渐变细的趋势; 黄土覆盖在起伏的古地面上,有随下伏地形起 伏而变化的多层埋藏古土壤层; 黄土中含陆生草原动、植物化石; 黄土披盖在不同成因,形态起伏显著的古地貌 上并保持相近似的厚度。
有一层较厚的砂质黄土外, 由18-20层厚度较薄的古土 中国黄土的一个典型剖面
壤与黄土叠覆而成。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中国黄土与环境演变
Heller and Liu , 1982, Nature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四、黄土地貌的类型
黄土地貌的形态特征和黄土特性关系密切, 是古代和现代地貌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同时也 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机理 。 沟谷地貌和沟间地貌是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形 态,此外还有黄土潜蚀地貌、黄土谷坡地貌等 。
流水对黄土的直接侵蚀,主要有面状散流侵 蚀和沟状线流侵蚀两种方式。
因黄土具有结构疏松、颗粒细小、遇水湿陷 又极易被水冲走等特性,较大的沟谷通常主要 由沟状线流侵蚀形成。
根据沟谷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黄土沟谷类 型通常分三种:切沟、冲沟和河沟。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2)冲沟
(1)切沟 (3)河沟
黄土与中华文明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 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 明最早的发祥地,黄帝和 炎帝在这片土地上繁衍出 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 神农氏在这片土地上率先 “教民稼穑”,创造出古 老中华的农耕文明。中华 文明中凝聚了永远难以割 舍的“黄土地情结”。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Photograph from: Yellow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斜梁是黄土高原最常见的沟间地,梁顶宽度较小, 常呈明显的穹形。沿分水线有较大起伏,梁坡的坡 形随其所在部位而有不同。在沟头的谷缘上方为凹 斜形坡。在梁尾(沟口两侧)为凸斜形坡。
Photograph from: Yellow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5、黄土坪
在现代沟谷侵蚀分割作用下,沟间地范围内的黄 土墹首先被破坏,部分残余在沟谷两侧梁峁边缘, 呈台阶形态,称为黄土坪。
Photograph from: Yellow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Photograph from: /geog/kcms-1.htm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3、黄土桥
两个或几个陷穴不断扩 大,下部由地下水流串通 不断扩大其间孔道,则在 陷穴之间未崩塌的残留土 体就形成黄土桥(如图)。
(3)矿物成分:包括碎屑矿物(石英、长石为主, 还有钙结核、角闪石、云母)和粘土矿物(主要是 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褐铁矿等)。
2、厚度
最大厚度达180~200m,主要分布在陕西泾河与 洛河中下游地区,从不同黄土层来看,又以中更新 世黄土最厚。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3、物理性质
( 1 )结构疏松,颗粒间孔隙较多(孔隙度一般 在40~55%间),多孔性是黄土区别于别的土 状堆积物的主要特征之一。 (2)无沉积层理,但是垂直节理发育。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一)黄土沟谷地貌
“千沟万壑”是一望无垠 的黄土高原的典型特征。 规模大小十分悬殊的侵蚀 沟往往组合成梳状、树枝 状、掌状等形状。
photograph by: Yellow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km2)。主要分布在干旱区和半干旱区,位于北纬34° ~45°之间, 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陕西北部、甘肃中部和东部、宁夏南部和山西西 部,是黄土分布最集中的地区,西面和北面与沙漠相连,从西北向东 南为戈壁、沙漠、黄土逐渐过渡。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二)黄土的特性 1、成分
(1)粒度成分:质地均一,以粉砂为主。 (2)化学成分:富含CaCO3,还有SiO2。
Q1、 Q2、Q3 黄土分布区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中国黄土地层划分
马兰黄土:命名地点在北京西山斋堂。灰黄
色,含1-2条灰黑色古土壤,钙结核少见。
离石黄土:标准地点在山西离石县陈家
崖。中部和底部含两层砂质黄土层。发
育13-14层间隔较大的褐土型古土壤。 午城黄土:标准地点在山西
隰县午城镇。棕红色,除含
Photograph from: Yellow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五、黄土地貌的发育
(一)黄土堆积阶段(更新世)
黄土堆积形状与古地形关系密切;
黄土在200多万年的 堆积过程中有过多次中断, 每次中断都发育一些植被, 则在地表形成一些土壤, 反之就发生堆积。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1、黄土塬
塬是平坦的黄土高地,塬区的下伏基岩属平缓的 盆地或倾斜平原。塬面平坦,至边缘地带才有明显 的斜度,如图。现有面积较大的塬有陇东的董志塬 (我国面积最大的黄土塬)、陕北的洛川塬等。
Photograph from: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三)黄土潜蚀地貌
地表水沿着黄土中的裂隙和孔隙下渗,进行 潜蚀,使土粒流失,产生洞穴,最后引起地面 崩塌,形成黄土独有的潜蚀地貌,如黄土碟、 黄土陷穴(黄土溶斗)、黄土桥、黄土柱等。
1、黄土碟
近似碟形的黄土凹地。由于地表水沿黄土孔 隙和节理下渗,浸湿黄土,在重力作用下,黄 土逐渐地被压实,使地面发生沉陷而形成。 黄土碟常发育于平缓的黄土覆盖层,尤以塬 、平梁的边缘缓平带。
Photograph by Peter L. Kresan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二)黄土堆积后的发育阶段(全新世以来)
受外力(主要是地表流水的侵蚀切割)改造作用, 形成形态各异的黄土地貌类型。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2、黄土陷穴(黄土溶斗)
流水沿着黄土中 节理裂隙进行潜蚀 作用形成。陷穴多 分布在地表水容易 汇集的沟间边缘地 带和谷坡的上部, 特别是冲沟的沟头 附近最发育。按形 态分漏斗状陷穴, 竖井状陷穴和串珠 状陷穴(如图)。
Photograph from: Yellow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photograph[(1),(2)] from: Yellow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地貌学——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二)黄土沟间地地貌
黄土沟间地貌泛指介于沟谷之间的一种正地 形。随着沟谷的发育,沟壁的后退,沟间地被 蚕蚀得越来越小。 根据沟间地形态差异可分黄土塬、黄土梁 、黄土峁、黄土墹和黄土坪。其中,黄土梁和 黄土峁在黄土高原分布最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