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非甲醛交联剂的棉织物防皱整理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7期2006年7月
采用非甲醛交联剂的棉织物防皱整理研究
王连军,冯
愈
(湖南工程学院化学化工系,湖南湘潭
411104)
摘要:采用多种非甲醛交联剂对棉织物进行处理,测定了处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断裂强力、耐
氯损性能及白度等#表明在所研究的用于提高织物实用性能的多种非甲醛交联剂中,DHDMEU 和DHDEEU 是比较理想的交联剂$
关键词:
甲醛%交联剂%棉织物%折皱回复性能
中图分类号:TS19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350(2006)07-0009-03
收稿日期:2006-03-03
作者简介:王连军&1974-’,男,湖南长沙人,东华大学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织物的功能整理
棉织物具有很多优良性能[1,2],但是却存在着弹性较差的缺点,不像毛织物在服用过程中能保持平挺的外观,因此要进行防皱整理[3]。为了改善织物的折皱回复、免烫及耐久定形的性能,已有用于棉织物的树脂整理技术[4]。对于织物的实际使用来说,衣服不仅要求具有许多功能特性,还要求其对人体没有危害。在加工过程中,以及在树脂整理织物的贮藏中为避免逸出游离甲醛,目前采用非甲醛交联剂的棉织物防皱整理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5]。本实验采用多种非甲醛交联剂对纯棉织物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的织物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用这些非甲醛交联剂处理后,织物的实用性能得到了提高。
1
实验
1.1实验材料1.1.1材料100%纯棉织物,经烧毛、退浆、煮练和丝光。
1.1.2
化学试剂
乙二醛;聚缩醛(季戊四醇和乙二醛的等克分
子反应物);4,5-二羟基乙烯脲(DHEU );4,5-二羟基-1-(!-羟乙基)乙烯脲(DHHEEU );4,5-二羟基-1,3-二甲基乙烯脲(DHDMEU );4,5-二羟基-1,3-双(!-羟乙基)乙烯脲(DHDEEU );双-!-羟乙
基砜(BHES );丙二醇缩水甘油醚(PGDGE );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DMDHEU );MgCl 2·6H 2O ;Zn (BF 4);Na 2CO 3。
1.2化学处理
在常温下,织物浸轧含有交联剂和催化剂的溶
液,轧余率70%,在120$下烘燥3.5min ,然后在
150$下焙烘3.5min ;在用乙二醛处理时,织物在100$下烘燥3.5min ,然后在130$下焙烘3.5min 。1.3
实验方法
织物的物理实验是在相对湿度65%、温度20
$下,按照标准试验程序进行的。干折皱回复角
(DCRA )、湿折皱回复角(WCRA )是根据国家标准
GB3819-83测得,断裂强力是根据GB/T3923-1997
测量的。耐氯损性能是根据下面公式计算而得。
氯损G T H -T HI T H
%100%
式中:T H -已氯化但未烘灼试样的平均断裂强力,N ;
T HI -已氯化又烘灼过的试样的平均断裂
强力,N 。
1.4白度
在常温下,将未经处理的棉织物在0.25%1,2-
二苯乙烯型的荧光增白剂(FBA )溶液中浸渍数秒钟,接着轧液、烘燥,然后用交联剂处理织物。树脂
王连军等:采用非甲醛交联剂的棉织物防皱整理研究9
Vol.28No.7Jul .2006
染整技术
交联剂官能团数量
氢活性当量
DC*+(经,纬)-(°)
+比率.比率C 比率未经处理的棉织物--/70---乙二醛1/12345612606320/234乙二醛448203/442647126/201聚缩醛11826430/24/342/6266聚缩醛
45627436626/34266260D89:4052;4;1/26/1828/266D8899:48/2443;6271342062;;D8D<9:471414628430256270D8D99:4/6343/6208452/62;/=>D>9475?04/06?;446?86?11.89@4514006?7;13?76?5/D 3?8; 10?3 47; /?3/ 01?1 /?/3 处理荧光增白织物的白度,是根据在分光光度计中,136AB 波长下织物的反射强度与荧光增白剂对照标准的反射强度之比来表示的。光源是3466~ 3366C 的碘钨灯。4 结果与讨论 4?/ 干折皱回复角 图/显示了交联剂用量对于干折皱回复角的作 用。就所有的交联剂来说,增加交联剂浓度都能显著提高DC*+值,其中使用乙二醛能取得最好的效果。由乙二醛处理的织物,DC*+比采用D <9:>D8899:>聚缩醛>D8D99:>=>D>9。 在采用大多数交联剂时,当用量高于8E , DC*+值就趋向于达到一个恒定水平。那些使DC*+ 值提高程度较低的交联剂却例外;这就表明在 DC*+值较高时,变化交联剂浓度不能改变有效交 联密度。为了找出分子大小和交联剂的官能度对织物DC*+值的影响,这里介绍了+、.、C 三种比率,并由方程式来加以解释。 +F (G <)-(G @<@ )F (9H )I (9H )(/) 式中:<、G 和(9H )分别为相对分子质量、官能团数量及所用交联剂的氢活性当量。I 表示将D89:用作标准数值。 .F/66E .((DC*+)J (DC*+)6)-(DC*+)6F (/66.(DC*+)-/78)EK/66E (4)式中:(DC*+)6是未经处理棉织物DC*+值。CF.-.I (3) 式中:.I 是为D89:而获得的.比率。 +比率表示的交联剂氢活性当量相对值与D89:氢活性当量相对值的比率,是一个参考标 准。表4显示的结果表明,+比率数值升高,干折皱回复性能也势必会一起提高。.比率是DC*+的增长百分率。根据.比率计算出来的C 比率数值,同+比率数值十分接近。所以,交联剂的效率,取 决于氢活性当量,亦即与纤维素形成的每一键上的分子大小。 图/ 各种交联剂用量对处理织物DC*+的作用 3664864664L6446466/86/66 干折皱回复角(经,纬)-(°) 4 L 68/6/4/L /6 交联剂用量-E 乙二醛 D D89:.89:D8D<9:D8899: 聚缩醛 D8D99:=>D>9 表4 各种交联剂处理的织物的交联官能度比较注:各种交联剂使用量均为8E 但是,乙二醛或聚缩醛显示出很低的C 比率数值。这表明交联键的实际数量,少于根据分子官能 度预测的数据。通过假设在两种交联剂中都存在着两个反应基而计算出来的+比率值,同采用交联剂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