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师:上课,同学们好!很高兴和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学习苏轼的《赤壁赋》。苏轼,我们不陌生,初中就学过他的不少作品。有一篇文章,不知同学们还有没有印象,我来考考大家(教师背诵):“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学生跟着背,声音越来越大。)“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师:很好!这篇文章叫《记承天寺夜游》,在哪里写的?
生(齐):黄州。
师:这篇文章写于元丰六年。那一年的秋天和冬天,苏轼游览了黄冈赤壁,分别写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是苏轼作品中最精华的文章。哪个同学能告诉我,苏轼为什么去了黄州?
生(齐):被贬。
师:为什么被贬?
生(纷纷):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师:大家能不能说说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
生1:不知道。
生2:有官员从他的诗中找出句子说讽刺变法,于是皇帝把他贬官。
师:乌台,就是御史台。有人诬陷他,说他诗中有反对朝廷新政的文字,于是把他投入大牢。东坡在狱中生活了130天,这对他的身心、对他的人格造成了巨大的折磨和摧残。后来方方面面的人出面营救,最终他被放出来,可是被贬黄州,并开始了不断被流放的坎坷的人生际遇。苏轼去世前两个月左右,在常州,有这么一首诗,题自己的自画像(投影):“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儋(dān)州在哪里呢?海南岛。惠州在哪里呢?广东。苏轼不断被贬,先被贬到黄州,后被贬到更远的惠州,最后被贬到更遥远的海南岛儋州。苏轼满身伤痕,历经坎坷,他要给自己一个快乐地活下去的理由,他不断地思考,到黄州之后,他的思想开始成熟了,仿佛一道天光,划过这荒瘠的大地。中国文学史上这篇最著名的文章出现了。
昨天和同学们见面的时候,有同学问我《赤壁赋》中的“赋”是什么?“赋”是一种文体,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体。它比诗歌要自由一些,随意一点,比散文要求更严谨一些。我们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再反复体会赋的特点。
课前老师给大家提了一个要求,要大家把这篇文章尽可能读熟,最好能背下来。第一节我们试试看。能背就背,背不下来就偷偷看看书。
(生背第一节,不记得之处教师及时提醒。)
师:很好。看来我们班同学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上来就出手不凡,给我一个惊喜。第二行有一个字的读音,“少焉”的“少”,应稍微注意一下。既不念shāo,也不念shào。它意思是“一会儿”,所以念shǎo。这节文字中还有几个字的意思需要我们来研究一下。“既望”,“既”怎么解释?
生:过了。
师:大家是按课文的注释来说的,没错。但这个字解释为“已经”更好,是个副词。已经过了望日,就是阴历的十六。这个字在我们的课文里面也反复出现。最后一节里面有两个“既”,找到没有?(生答“肴核既尽”。)对,“肴核既尽”,“既”,已经。菜肴和果品已经吃完了。还有一个,(生答“东方之既自”)对,“东方之既白”,意思是天已经亮了。再往下
看。“举酒属客”,“属”是什么意思?
生:劝人喝酒。
师:“属”原来的意思不是劝人喝酒,是“致意”“表达”。请大家注意注释,注释说“这里指”,它是指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边是这个意思,大家读注释的时候要特别留心,特别注意。这个词在我们课文里也出现了两次,在第三节还有,有没有同学找到?
生:举匏樽以相属。
师:什么意思?
生:举起酒葫芦,互相劝酒,大家一起喝酒。
师:再往下看,“纵一苇之所如”,“如”什么意思?
生:到,往。
师:“所如”呢?
生:到的地方。
师:“纵一苇之所如”呢?
生:任凭船儿到哪儿是哪儿。
师:课文里“乎”用得挺多的,“飘飘乎”“浩浩乎”,这个“乎”是什么意思?(生沉默。)句中语气词,没什么意思,到这里停顿一下,显得舒缓整齐有韵律。还有第三节的“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这个“乎”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吗”。
师:还有一个“乎”,大家注意一下,在文章最后一节,“相与枕藉乎舟中”,这个“乎”是什么意思?
生:“于”“在”的意思。
师:真不错。翻译出来是什么意思?
生:在船上大家相互枕着垫着。
师:请注意,“藉”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它的基本意思就是拿草垫地,所以它就引申出“垫着”这个意思。也就是你枕着我,我枕着你,你靠着我,我靠着你,很随意、随性地躺在船上。第一节的重点词语我们基本弄清楚了。
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思考:第一节写的是东坡夜游赤壁,是围绕着两个字来写的,你觉得是哪两个字?哪两个字是这节反反复复都写到的?同学们可以互相小声地商量,我们既要独立思考,又要互相合作。哪个同学先说?
生1:“赤壁”吧?
师:当然,事情发生在赤壁。但这是背景,不能说是中心。谁来试试?
生2:泛舟。
师:还没讲到点子上。可能我刚才表述得不够准确。夜游赤壁是围绕哪两个物象来写的?
生3:我认为他写的物象,一个是水,一个是月。
师:月亮,大家同意不同意?
生(齐):同意。
师:你跟大家说说,哪几句是写“月”?
生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是写月。
师:此外呢?
生3:既望。
师:为什么?
生3:农历十六,月亮大大的圆圆的,让我们想到月。
师:还有呢?他诵的诗是?
生(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师:还有没有?
(生沉默。)
师:什么叫“白露横江”?
生4:月亮照在江面上,白茫茫一片。
师:什么叫“水光接天”?
生4:江水和月色相融,一片朦朦胧胧的。
师:刚刚同学讲,写的是月。讲得很好!另一个物象是水?是江?我们往下读。读书,一定要心细,反反复复体会。“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飘飘乎”(做出动作),是写什么啊?
生(纷纷):写风。
师:对啊,写风。正是因为有风,所以才能够“纵一苇之所如”;也正因为有风,他才能够“凌万顷之茫然”,越过万顷浩瀚的江面;也正因有风,他才能够“浩浩乎冯虚御风”“飘飘乎遗世而独立”。我们说第一节是围绕两个字来写的,一个是风,一个是月。第一节写的就是赤壁风月图。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他就是在这样的美景中陶醉了。现在全班齐背第一节。
(生齐背第一节。)
师:我们说这篇文章是一篇赋,赋有很多讲究,讲究对偶,讲究辞藻;此外,适当的时候,还要讲究一点押韵。为什么我们背起来感觉那么顺畅、和谐呢?就是这个原因。大家看,哪些地方是押韵的?
生(齐):“间”“天”“仙”。
师:所以特别和谐,这种和谐和东坡夜游赤壁的感情是吻合一致的。这是第一节。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节,能不能背了?试试看啊,逼自己一下。
(生试背第二节。)
师:不错啊,不少同学第二节已经背下来了。有几个关键字,我们一起研究一下。“于是饮酒乐甚”中的“于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于是。
师:陶老师起了个头,于是大家跟着背书……是这个“于是”的意思吗?
生1:对啊。
师:有没有同学觉得有不同?
生2:在这个时候。
师:大家比较一下,同意第一位同学,还是第二位同学?
生(纷纷):第二位。
师:于是,意思是“在这时”。是:此;于:在。翻译时可以把“于”去掉,简洁一点,这时饮酒唱歌。可是客人吹了一段箫,箫一吹出来不对了,是悲凉之声。昨天有同学给我递了一个字条,说,为什么这个客吹的箫声音如此悲凉?这也是东坡的疑问。我们一起来看第三节。“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正襟危坐,是什么意思?
生:正一正衣襟端坐。
师:什么是端坐呢?古人的坐跟我们今天的坐不一样。我们今天的“坐”是很长的历史生活变化之后演化的结果。古人坐是这样的(黑板绘图),跟现在日本人韩国人坐着差不多,臀部压在脚后跟上。苏子是“危坐”,身子挺直了。为什么要挺直?内心受到了巨大的触动。“何为其然也?”请同学给我们翻译一下。
生1:他的意思是:这首歌曲调为什么那么悲伤?
师:为什么这么悲伤呢?“何为”译为“为何”,这是什么句式?
生1:宾语前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