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微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2023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微专题小练习专题50静电平衡电容器实验

2023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微专题小练习专题50静电平衡电容器实验

专题50静电平衡电容器实验: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1.[2022·江苏省常州市期中]如图所示,铜丝编织的管线包裹着两根铜导线,能够实现高保真信号传输,铜丝编织的管线作用是( )A.参与信号传输B.减少信号衰减C.屏蔽外部干扰D.提高绝缘效果2.[2022·广东省检测调研卷](多选)雷雨云由一大团翻腾、波动的水、冰晶和空气组成.当云团里的冰晶在强烈气流中上下翻滚时,这些被强烈气流反复撕扯、撞击的冰晶和水滴充满了静电.其中重量较轻、带正电的堆积在云层上方;较重、带负电的聚集在云层底部.地面则受云层底部大量负电的感应带正电.当正负两种电荷的差异极大时,就会以闪电的形式把能量释放出来.带负电荷雨滴从雷雨云底部落到地面过程,正确的是( ) A.从雷雨云底部到地面电势逐渐降低B.从雷雨云底部到地面电势逐渐升高C.雨滴落向地面过程,电势能减少D.雨滴落向地面过程,电势能增加3.[2022·广东省六校联考]熔喷布是医用口罩的最核心的材料.工厂在生产熔喷布时为了实时监控其厚度,通常要在生产流水线上设置如图所示传感器,其中A、B为平行板电容器的上、下两个极板,上下位置均固定,且分别接在恒压直流电源的两极上,G是灵敏电流计.熔喷布匀速从两极板间穿过时,关于熔喷布说法正确的是( )A.突然变薄时,电容器两端电压变小B.突然变薄时,极板上所带的电荷量增加C.突然变厚时,有自b向a的电流流过灵敏电流计D.厚度未发生变化时,灵敏电流计读数不为零4.[2022·浙江省七彩阳光期中]如图是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模拟平行金属板间电场线的分布图,其中左边电极为正,右边电极为负,且两极板电势差保持不变,忽略边际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点场强大于B点场强B.图中A点电势等于B点电势C.正极板固定不动,将负极板向右平移,则平行板之间的电场强度比示意图中的电场强度要大D.负极板固定不动,将正极板向右平移,则将某负点电荷从A移动到B克服电场力做功比示意图中做功要多5.[2022·江西赣州模拟]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静电计所带电荷量很少,可被忽略,一带负电油滴被固定于电容器中的P点.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将变小B.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减少C.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D.若将上极板与电源正极断开后再将下极板左移一小段距离,则带电油滴所受电场力不变6.[2022·山东省青岛市二模]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器材测量电容器的电容:直流稳压电源、待测电容器(额定电压12 V)、定值电阻R1=120 Ω、定值电阻R2=80 Ω、电流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单刀双掷开关S、导线若干.实验过程如下:①将定值电阻R1等器材按图甲连接电路后,将开关S与1端连接,电源向电容器充电;②将开关S与2端连接,测得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曲线如图乙所示;③用R2替换R1后,重复上述实验步骤①②,测得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曲线如图丙中的某条虚线所示.两次实验中电源的输出电压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源的输出电压为________ V.利用计算机软件测得乙图中i­t曲线与两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为54 mA·s,则电容器的电容为________F;(2)用R2替换R1后,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曲线应该是图丙中的________(选填“b”“c”或“d”),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题50 静电平衡电容器实验: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1.C 铜丝编织的管线作用是屏蔽外部电磁信号的干扰,参与信号传输的是里面的两根铜导线,不是外部的编织管线,C正确.2.BC 由于地面带正电,雷雨云底部带负电,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止于负电荷,因此电场线方向为向上,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因此从雷雨云底部到地面电势逐渐升高,故B 选项正确;雨滴带负电,因此其电场力向下,雨滴落向地面过程,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故C选项正确.3.C 由于电容器与电源保持连接,故两板间的电压保持不变,故A错误;根据C=εr S4πkd 可知,当熔喷布的厚度变薄导致介电常数εr变小时,电容器的电容C减小,再根据Q=CU 可知极板带电量Q减小,故B错误;由对B选项分析可知,当熔喷布的厚度变厚时,极板带电量Q增加,有充电电流从b向a流过灵敏电流计;当熔喷布的厚度未发生变化时,极板所带电量不变,灵敏电流计读数为零,故C正确,D错误.4.D 由于是匀强电场,所以两点电场强度大小,方向都一样,选项A错误;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所以A点电势要高,选项B错误;正极板固定不动,将负极板向右平移,则U=Ed可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变小,选项C错误;负极板固定不动,将正极板向右平移,则两极板间的场强变大,从A点到B点电场力做功W=-qEd,因此克服电场力做功要比示意图中要多,选项D正确.5.B6.(1)10.8 5×10-3(2)c因为R2小于R1的阻值,电容器的放电电流增大,放电时间减少(或:两次放电电量相同即i­t图中的“面积”相同)解析:(1)由题图知,最大电流为I m=90 mA=0.09A,因此最大电压为U m=I m R1=10.8 V,可得电源的输出电压为10.8 V,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q=54 mA·s=0.054 C,电容器的电容为C=qU m=5×10-3 F(2)用R2替换R1后,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曲线应该是图丙中的c,因为R2小于R1的阻值,电容器的放电电流增大,放电时间减少.。

2024届高考物理微专题: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2024届高考物理微专题: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微专题3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切推论公式也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2.竖直上抛运动是初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可全过程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列方程,也可分成上升、下降阶段分段处理,特别应注意运动的对称性.3.“双向可逆类运动”是a不变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参照竖直上抛运动的分析方法,可分段处理,也可全过程列式,但要注意v0、a、x等物理量的正负号.1.(2023·河南濮阳市高三摸底)某同学想测一细绳的长度,手头没有刻度尺,只有停表,他找来两个相同的小球A和B,在楼顶自由释放小球A,测得小球的下落时间约2s.把A和B 两小球分别拴在细绳两端,手持A球,小球B自然下垂,小球A再次由第一次位置自由释放后,测得两球的落地时间差约为1s,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则细绳的长度约为() A.20m B.15m C.10m D.5m答案B解析设楼顶距地面高度为h,细绳长度为L,A自由释放过程,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h=12gt12,细绳拴上两球后,有12gt12-12g(t1-1)2=L,联立可解得L=15m,故选B.2.如图所示,A、B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地点的不同高度处做自由落体运动,结果同时到达地面,下列有关两球运动情况的描述合理的是()A.若m A>m B,则两球可能同时释放B.若m A>m B,则B球可能比A球先释放C.若m A<m B,则两球落地时速度大小可能相等D.不管两球质量关系怎样,A球一定比B球先释放答案D解析两球均做自由落体运动,则下落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均为g,根据t=2hg,可知A球在空中下落时间较长,又因为两球同时落地,则不管两球质量关系怎样,A球一定比B球先释放,选项D正确,A、B错误.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2gh,则不管两球质量关系怎样,落地时一定有v A>v B,选项C错误.3.(2023·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检测)升降机从井底以5m/s的速度向上匀速运行,某时刻一螺钉从升降机底板松脱,再经过4s升降机底板上升至井口,此时螺钉刚好落到井底,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螺钉松脱后做自由落体运动B.矿井的深度为45mC.螺钉落到井底时的速度大小为40m/sD.螺钉随升降机从井底出发到落回井底共用时16s答案D解析螺钉松脱后先做竖直上抛运动,到达最高点后再做自由落体运动,A错误;规定向下为正方向,根据v=-v0+gt,螺钉落到井底时的速度大小v=-5m/s+10×4m/s=35m/s,C错误;螺钉下降的距离h1=-v0t+12gt2=-5×4m+12×10×42m=60m,因此井深h=v0t+h1=80m,B错误;螺钉随升降机从井底出发到落回井底的时间与升降机从井底升到井口的时间相同为t′=hv0=16s,D正确.4.建筑工人常常徒手抛砖块,地面上的工人以10m/s的速度竖直向上间隔1s连续两次抛砖,每次抛一块,楼上的工人在距抛砖点正上方3.75m处接砖,g取10m/s2,空气阻力不计,则楼上的工人两次接砖的最长时间间隔为()A.1s B.2s C.3s D.4s答案B解析研究第一块砖h=v0t+12(-g)t2,即3.75=10t-5t2,解得t1=0.5s,t2=1.5s,分别对应第一块砖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根据题意第二块砖到达抛砖点正上方3.75m处的时间为t3=1.5s,t4=2.5s,楼上的工人两次接砖的最长时间间隔为Δt=t4-t1=2s,故选B.5.物体从某高处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经过一个高为5m的窗户,窗户的上边缘距释放点为20m,已知它在落地前1s内共下落45m,g=10m/s2,物体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物体落地前2s内共下落80mB.物体落地时速度为45m/sC.物体下落后第1s内、第2s内、第3s内,每段位移之比为1∶2∶3D.物体经过窗户所用的时间为(5-3)s答案A解析设下落时间为t ,最后1s 内的位移可以表示为x =12gt 2-12g (t -1)2=45m ,解得t =5s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得:落地前2s 内共下落的高度为h =12gt 2-12g (t -2)2=12×10×52m-12×10×(5-2)2m =80m ,故A 正确;根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知落地的速度为v =gt =10×5m/s =50m/s ,故B 错误;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即下落后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每段位移之比为1∶3∶5,故C 错误;设物体到达窗户的上边缘的时间为t 1,则h 1=12gt 12,可得t 1=2h 1g=2×2010s =2s ,设物体到达窗户的下边缘的时间为t 2,则t 2=2h 2g=2× 20+510s =5s ,所以物体经过窗户所用的时间为Δt =t 2-t 1=(5-2)s ,故D 错误.6.(多选)将一个物体在t =0时刻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t =0.8s 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8m/s(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体一定是在t =3.2s 时回到抛出点B .t =0.8s 时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向下C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是20m/sD .t =0.8s 时物体一定在初始位置的下方答案BCD解析根据自由落体规律有v =gt =10×0.8m/s =8m/s ,则t =0.8s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8m/s ,即物体此时的运动方向不可能向下,物体应该处于上升过程,此时物体一定在初始位置的上方,所以B 、D 错误;根据竖直上抛运动规律有v =v 0-gt ,解得v 0=v +gt =8m/s +10×0.8m/s =16m/s ,所以C 错误;根据竖直上抛运动规律有,物体回到抛出点的时间为t =2v 0g=2×1610s =3.2s ,所以A 正确.7.物块以8m/s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对物块施加一恒力F 使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此后物块在3s 内的位移和5s 内的位移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4m/s 2B .物块在第1s 内和第3s 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7∶3C .物块在0~8s 内的平均速率为0D .物块在0~8s 内的平均速度不为0答案B解析根据对称性,物块在4s 末速度减为0,加速度为a =vt=2m/s 2,选项A 错误;正方向的匀减速可以看成反方向加速度大小不变的匀加速,物块在第1s 内和第3s 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7∶3,选项B 正确;物块在8s 内的位移为0,但路程不为0,根据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概念,物块在8s 内的平均速率不为0,平均速度为0,选项C 、D 错误.8.(多选)(2023·宁夏青铜峡市开学测试)在足够长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有一物体以10m/s 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5m/s 2,方向沿斜面向下,当物体的位移大小为7.5m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1sB .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3sC .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2+7)sD .物体此时的速度大小一定为5m/s 答案ABC解析以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v 0=10m/s ,a 1=-5m/s 2,当物体的位移向上,且为7.5m时,x 1=7.5m ,由运动学公式x =v 0t +12at 2,解得t 1=3s 或t 2=1s ,故A 、B 正确;当物体的位移向下,且为7.5m 时,x 2=-7.5m ,由运动学公式x =v 0t +12at 2,解得t 3=(2+7)s 或t 4=(2-7)s(舍去),故C 正确;由速度公式v =v 0+at ,解得v 1=-5m/s 或v 2=5m/s 或v 3=-57m/s ,故D 错误.9.t =0时,将小球a 从地面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t =0.3s 时,将小球b 从地面上方某处静止释放,最终两球同时落地.a 、b 在0~0.6s 内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10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a 抛出时的速率为12m/sB .小球b 释放的高度为0.45mC .t =0.6s 时,a 、b 之间的距离为2.25mD .从t =0.3s 时刻开始到落地,a 相对b 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解析由v -t 图像可知,a 球经0.6s 到达最高点,则抛出时的速率为v 0a =gt =10×0.6m/s=6m/s ,故A 错误;由对称性可知小球a 落地时间为1.2s ,两球同时落地,则小球b 从释放到落地的时间为t b =1.2s -0.3s =0.9s ,则小球b 释放的高度为h b =12gt b 2=12×10×0.92m=4.05m,故B错误;t=0.6s时,a到达最高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 a1=12×10×0.62m=1.8m,b距离地面的高度为4.05m-12×10×0.32m=3.6m,此时a、b之间的距离为1.8m,故C错误;从t=0.3s时刻开始到落地,两物体的加速度相同,则a相对b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10.(多选)如图所示,长度为0.55m的圆筒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在圆筒正上方距其上端1.25 m处有一小球(可视为质点).在由静止释放小球的同时,将圆筒竖直向上抛出,结果在圆筒落地前的瞬间,小球在圆筒内运动而没有落地,则圆筒上抛的速度大小可能为(空气阻力不计,取g=10m/s2)()A.2.3m/s B.2.6m/s C.2.9m/s D.3.2m/s答案BC解析由自由落体位移公式可得,小球落地的时间为t1=2 l+hg=2× 1.25+0.5510s=0.6s,若此时圆筒刚好落地,则圆筒抛出的速度为v1=g·t12=3m/s;若圆筒落地时,小球刚进入圆筒,则小球的下落时间为t2=2hg=2×1.2510s=0.5s,对应的圆筒抛出的速度为v2=g t22=2.5m/s,则圆筒上抛的速度范围为2.5~3m/s.故选B、C.11.如图所示,将一小球甲(可视为质点)从距地面H处自由释放的同时,将另一小球乙(可视为质点)从地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二者在距地面34H处的P点相遇,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A.小球乙运动到P点时的速度恰好为0 B.v0=gHC .若将小球乙以初速度2v 0竖直上抛,则甲、乙会在距地面78H 处相遇D .若将小球乙以初速度2v 0竖直上抛,则甲、乙会在距地面1516H 处相遇答案D解析两球相遇经过的时间为t =2×14Hg=H 2g ,由于v 0t -12gt 2+12gt 2=H ,可得v 0=2gH ,则相遇时乙球的速度v 乙=v 0-gt =gH2,选项A 、B 错误;若将小球乙以初速度2v 0竖直上抛,则2v 0t ′-12gt ′2+12gt ′2=H ,解得t ′=142Hg,相遇点距地面的高度h =H -12gt ′2=1516H ,选项C 错误,D 正确.12.(多选)(2023·湖北黄冈市检测)黄州青云塔始建于1574年,距今400多年.某物理研究小组测量出塔高为H ,甲同学在塔顶让物体A 自由落下,同时乙同学将物体B 自塔底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且A 、B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v 0=gH ,则两物体在地面相遇B .若v 0=gH2,则两物体在地面相遇C .若v 0>gH ,两物体相遇时,B 正在上升途中D .若gH2<v 0<gH ,两物体相遇时,B 正在下落途中答案BCD解析若物体B 正好运动到最高点时两物体相遇,物体B 速度减小为零所用的时间t =v 0g,得此时A 下落的高度h A =12gt 2,B 上升的高度h B =v 022g,且h A +h B =H ,解得v 0=gH ;若A 、B 两物体恰好在落地时相遇,则有t =2v 0g ,此时A 下落的高度h A =12gt 2=H ,解得v 0=gH2,所以若v 0=gH ,则物体B 运动到最高点时两物体相遇,A 错误;若v 0=gH2,则两物体在地面相遇,B 正确;若v 0>gH ,则两物体在B 上升途中相遇,C 正确;若gH2<v 0<gH ,则两物体在B 下落途中相遇,D 正确.。

高考物理复习微专题第十三章热学练习含答案

高考物理复习微专题第十三章热学练习含答案

第十三章热学做真题明方向1.[2023·新课标卷](多选)如图,一封闭着理想气体的绝热汽缸置于水平地面上,用轻弹簧连接的两绝热活塞将汽缸分为f、g、h三部分,活塞与汽缸壁间没有摩擦.初始时弹簧处于原长,三部分中气体的温度、体积、压强均相等.现通过电阻丝对f中的气体缓慢加热,停止加热并达到稳定后()A.h中的气体内能增加B.f与g中的气体温度相等C.f与h中的气体温度相等D.f与h中的气体压强相等2.[2023·全国甲卷,节选](多选)[物理—选修3-3]在一汽缸中用活塞封闭着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发生下列缓慢变化过程,气体一定与外界有热量交换的过程是()A.气体的体积不变,温度升高B.气体的体积减小,温度降低C.气体的体积减小,温度升高D.气体的体积增大,温度不变E.气体的体积增大,温度降低3.[2023·湖南卷]汽车刹车助力装置能有效为驾驶员踩刹车省力.如图,刹车助力装置可简化为助力气室和抽气气室等部分构成,连杆AB与助力活塞固定为一体,驾驶员踩刹车时,在连杆AB上施加水平力推动液压泵实现刹车.助力气室与抽气气室用细管连接,通过抽气降低助力气室压强,利用大气压与助力气室的压强差实现刹车助力.每次抽气时,K1打开,K2闭合,抽气活塞在外力作用下从抽气气室最下端向上运动,助力气室中的气体充满抽气气室,达到两气室压强相等;然后,K1闭合,K2打开,抽气活塞向下运动,抽气气室中的全部气体从K2排出,完成一次抽气过程.已知助力气室容积为V0,初始压强等于外部大气压强p0,助力活塞横截面积为S,抽气气室的容积为V1.假设抽气过程中,助力活塞保持不动,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温度保持不变.(1)求第1次抽气之后助力气室内的压强p1;(2)第n次抽气后,求该刹车助力装置为驾驶员省力的大小ΔF.4.[2023·全国乙卷][物理—选修3-3](1)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过下列过程,其初始状态的内能与末状态的内能可能相等的是()A.等温增压后再等温膨胀B.等压膨胀后再等温压缩C.等容减压后再等压膨胀D.等容增压后再等压压缩E.等容增压后再等温膨胀(2)如图,竖直放置的封闭玻璃管由管径不同、长度均为20 cm的A、B两段细管组成,A 管的内径是B管的2倍,B管在上方.管内空气被一段水银柱隔开,水银柱在两管中的长度均为10 cm.现将玻璃管倒置使A管在上方,平衡后,A管内的空气柱长度改变1 cm.求B管在上方时,玻璃管内两部分气体的压强.(气体温度保持不变,以cmHg为压强单位)专题79分子动理论固体和液体1.[2023·江苏省南京、盐城一模]下雪了,晶莹的雪花像轻盈的玉蝴蝶在翩翩起舞,雪花的形状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雪花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多晶体B.是非晶体C.具有各向异性D.飞舞时,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2.[2023·黑龙江省哈尔滨期中]2022年2月4日晚,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由中国自主研发的绿氢点燃了太子城火炬台.绿氢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得到的氢气,其燃烧时只产生水,从源头上实现了二氧化碳零排放,是纯正的绿色新能源,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已知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 L/mol,氢气摩尔质量为2 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 mol-1,由以上数据不能估算出氢气()A.每个分子的质量B.每个分子的体积C.每个分子占据的空间体积D.1 kg该气体中所含的分子个数3.[2023·江苏省宿迁市模拟]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的新材料,其中碳原子紧密结合成单层六边形晶格结构,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是()A.石墨是非晶体B.单层石墨烯的厚度约2μmC.石墨研磨成的细粉末就是石墨烯D.碳原子在六边形顶点附近不停地振动4.[2023·江西省滨江中学阶段练习]下列关于物理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荷叶上面的小水珠呈球形的主要原因是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B.人们感到潮湿是因为空气的绝对湿度较大C.土壤里有很多毛细管,若要防止把地下的水分沿着它们引到地表,可将地面的土壤锄松D.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5.[2023·江苏省苏州市质量调研]如图,工匠烧制玻璃制品时,一玻璃管的尖端放在火焰上烧到熔化,待冷却后尖端变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是非晶体,高温熔化冷却后转变成了晶体B.玻璃是晶体,导热性表现为各向同性C.熔化后的玻璃表面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使其表面收缩D.熔化后的玻璃表面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使其表面扩张6.[2023·重庆市渝中区模拟]液体的表面张力在生产生活中有利有弊.市面上的清洁剂如洗衣粉、肥皂等都含有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加入水中会减小水的表面张力.液体的表面张力还与温度有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升高温度可以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两端开口的细洁净玻璃管插入肥皂水中,毛细现象比插入清水中更加明显B.孩童用肥皂水能吹出大气泡而清水不能,是因为清水的表面张力更大,不容易被空气撑开成气泡C.用热水清洗碗具可以有更好的去污效果,是因为热水表面张力小,更容易浸润碗具D.清水洒在有孔隙的布雨伞上却不会渗水,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效果7.[2023·江苏省泰州市模拟]通电雾化玻璃能满足玻璃的通透性和保护隐私的双重要求,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如图所示,通电雾化玻璃是将液晶膜固化在两片玻璃之间,未通电时,看起来像一块毛玻璃不透明;通电后,看起来像一块普通玻璃,透明.可以判断通电雾化玻璃中的液晶()A.是液态的晶体B.具有光学性质的各向同性C.不通电时,入射光在液晶层发生了全反射,导致光线无法通过D.通电时,入射光在通过液晶层后按原有方向传播专题80气体实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多选)如图所示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过状态B变为状态C的V­T图像.已知气体在状态A时的压强是1.5×105 Pa.关于气体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状态A到状态B气体的压强减小B.从状态A到状态B气体的压强不变C.气体在状态C的压强为2.0×105 PaD.气体在状态C的压强为3.0×105 Pa2.[2023·辽宁卷]“空气充电宝”是一种通过压缩空气实现储能的装置,可在用电低谷时储存能量、用电高峰时释放能量.“空气充电宝”某个工作过程中,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p­T图像如图所示.该过程对应的p­V图像可能是()3.[2023·山东省泰安市模拟]如图所示,一长度L=30 cm气缸固定在水平地面上,通过活塞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与缸壁的摩擦可忽略不计,活塞的截面积S=50 cm2.活塞与水平平台上的物块A用水平轻杆连接,A的质量为m=20 kg,物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5.开始时活塞距缸底L1=10 cm,缸内气体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强p0=1×105 Pa,温度t1=27 ℃.现对气缸内的气体缓慢加热,g=10 m/s2,则()A.物块A 开始移动时,气缸内的温度为35.1 ℃ B .物块A 开始移动时,气缸内的温度为390 ℃C .活塞从图示位置到达气缸口的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30 JD .活塞从图示位置到达气缸口的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130 J 4.如图是由汽缸、活塞柱、弹簧和上下支座构成的汽车减震装置,该装置的质量、活塞柱与汽缸摩擦均可忽略不计,汽缸导热性和气密性良好.该装置未安装到汽车上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汽缸内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压强为1.0×105 Pa ,封闭气体和活塞柱长度均为0.20 m .活塞柱横截面积为1.0×10-2 m 2;该装置竖直安装到汽车上后,其承载的力为3.0×103 N 时,弹簧的压缩量为0.10 m .大气压强恒为1.0×105 Pa ,环境温度不变.则该装置中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2×104 N/mB .4×104 N/mC .6×104 N/mD .8×104 N/m 5.如图所示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等温变化P ­V 图线,A 、C 是双曲线上的两点,E 1和E 2则分别为A 、C 两点对应的气体内能,△OAB 和△OCD 的面积分别为S 1和S 2,则( )A .S 1<S 2B .S 1=S 2C .E 1>E 2D .E 1<E 26.[2023·重庆市学业质量调研抽测]如图甲,上端开口的导热汽缸放置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 、横截面积为S 的活塞密封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环境温度为T 0时,活塞静止的位置与气缸底部距离为h ,离缸口的距离为h2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活塞厚度及活塞与汽缸壁之间的摩擦不计,大气压强为4mgS.求:(1)若缓慢升高环境温度,使活塞刚好能移到缸口,求升高后的环境温度T1;(2)若先在缸内壁紧贴活塞上表面固定一卡环(与活塞接触但没有作用力),如图乙,再缓慢升高环境温度到T2,则升温后卡环对活塞的压力多大.7.[2023·海南卷]如图所示,某饮料瓶内密封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t=27 ℃时,压强p =1.050×105 Pa,则(1)t′=37 ℃时,气压是多大?(2)保持温度不变,挤压气体,使之压强与(1)相同时,气体体积变为原来的多少倍?专题81热力学定律1.(多选)下列有关热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体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B.随着科技的进步,物体的温度可以降低到-300℃C.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D.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动力而持续对外做功的机器——永动机不可能制成2.[2023·江苏省如皋市期中调研]夏天,从湖底形成的一个气泡,在缓慢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没有破裂,若越接近水面,湖内水的温度越高,大气压强没有变化,气泡内的气体看作理想气体.则上升过程中()A.气泡内气体内能不变B.气泡内气体的压强不变C.气泡体积不变D.气泡内气体吸热3.(多选)根据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当压缩机工作时,强迫制冷剂在冰箱内、外管道中不断循环,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膨胀并吸收热量B.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膨胀并放出热量C.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被剧烈压缩并吸收热量D.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剂被剧烈压缩并放出热量4.[2023·江苏省泰州模拟]如图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几种状态变化的p­V图,其中虚线M→C为等温过程,虚线N→C为绝热过程,p A=2p B,M是AB的中点,下列关于A→C和B→C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A→C过程气体吸热B.B→C过程气体放热C.A→C过程气体内能改变量的大小大于B→C过程D.A→C过程气体与外界交换的热量小于B→C过程5.[2023·河北省模拟](多选)某品牌手机可以测量气体的压强,某同学将压强测量软件打开并将手机放入一导热良好的透明容器内,之后将容器(气球)密闭,该同学缓慢升高环境温度,测出气球气体的压强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容器内气体视为理想气体,环境压强恒定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状态下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大于B状态B.A状态下气体压强等于环境压强C.由状态A到状态B的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大于气体内能的增量D.使环境降温,容器中的气体分子动能都减小6.[2023·辽宁省名校联考]如图所示,一导热性能良好的球形容器内部不规则,某兴趣小组为了测量它的容积,在容器上插入一根两端开口的长玻璃管,接口密封.玻璃管内部横截面积为S=0.2 cm2,一长为h=15 cm的静止水银柱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其下方玻璃管内空气柱长度为l1=10 cm,此时外界温度为t1=27 ℃.现把容器浸在100 ℃的沸水中,水银柱缓慢上升29.2 cm后稳定.实验过程中认为大气压强没有变化,大气压强p=1.0×105 Pa(相当于75 cm高汞柱压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容器的容积为多少?(2)若实验过程中管内气体内能增加了1.3 J,请判断气体是从外界吸收热量还是向外界放出热量,并计算热量的多少.专题82实验: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直径探究在等温情况下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1.[2023·江苏省沛县期中考试](1)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________.A.油酸未完全散开B.油酸中含有大量的酒精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D.求每滴体积时,1 mL溶液的滴数误多记了10滴(2)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所用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4 mL溶液中有纯油酸6 mL,用注射器测得1 mL上述溶液为75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再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坐标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1 cm则:①油酸薄膜的面积是________ cm2.②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________ mL.(取1位有效数字)③按以上实验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直径约为________ m.(取1位有效数字)2.在“探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实验中应保持不变的参量是________,它的体积由________直接读出,它的压强由________传感器等计算机辅助系统得到.(2)某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如下表所示,仔细观察“p·V”一栏中的数值,发现越来越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A.实验时注射器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力越来越大B.实验时环境温度增大了C.实验时外界大气压强发生了变化D.实验时注射器内的气体向外发生了泄漏(3)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计算机屏幕显示如图所示,其纵坐标表示封闭气体的压强,则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是封闭气体的________.A.热力学温度TB.摄氏温度tC.体积VD.体积的倒数1/V(4)实验过程中下列哪些操作是错误的________.A.推拉活塞时,动作要慢B.推拉活塞时,手不能握住注射器含有气体的部分C.压强传感器与注射器之间的软管脱落后,应迅速重新装上继续实验D.活塞与针筒之间要保持密封性第十三章 热学做真题 明方向1.AD 当电阻丝对f 中的气体缓慢加热时,f 中的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f 中的气体压强增大,会缓慢推动左边活塞,则弹簧被压缩.与此同时弹簧对右边活塞有弹力作用,缓慢向右推动右边活塞,故活塞对h 中的气体做正功,且是绝热过程,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h 中的气体内能增加,A 正确;未加热前,三部分中气体的温度、体积、压强均相等,当系统稳定时,活塞受力平衡,可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对左边活塞分析p f S =F 弹+p g S则p f >p g分别对f 、g 内的气体分析,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p 0V 0T 0 =p f V f T fp 0V 0T 0 =p g V g T g由题意可知,因弹簧被压缩,则V f >V g ,联立可得T f >T g ,B 错误;对弹簧、活塞及g 中的气体组成的系统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知,f 与h 中的气体压强相等,D 正确.在达到稳定过程中h 中的气体体积变小,f 中的气体体积变大,即V f >V h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h 气体分析可知p 0V 0T 0 =p h V h T h联立可得T f >T h ,C 错误;故选AD .2.ABD 气体的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则气体的内能升高,体积不变气体做功为零,因此气体吸收热量,A 正确;气体的体积减小温度降低,则气体的内能降低,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 +Q可知气体对外界放热,B 正确;气体的体积减小,温度升高,则气体的内能升高,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 +Q可知Q 可能等于零,即没有热量交换过程,C 错误;气体的体积增大,温度不变则气体的内能不变,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 +Q可知Q>0即气体吸收热量,D 正确;气体的体积增大,温度降低则气体的内能降低,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 +Q可知Q 可能等于零,即没有热量交换过程,E 错误.故选ABD .3.(1)p 0V 0V 0+V 1 (2)[1-(V 0V 0+V 1)n ]p 0S 解析:(1)以助力气室内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则初态压强p 0,体积V 0,第一次抽气后,气体体积V =V 0+V 1根据玻意耳定律p 0V 0=p 1V解得p 1=p 0V 0V 0+V 1(2)同理第二次抽气p 1V 0=p 2V解得p 2=p 1V 0V 0+V 1 =(V 0V 0+V 1)2p 0 以此类推……则当n 次抽气后助力气室内的气体压强p n =(V 0V 0+V 1)n p 0 则刹车助力系统为驾驶员省力大小为ΔF =(p 0-p n )S =[1-(V 0V 0+V 1)n ]p 0S 4.(1)ACD (2)54.36 cmHg 74.36 cmHg解析:(1)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由温度决定,故等温增压和等温膨胀过程温度均保持不变,内能不变,故A 正确;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T=C 可知等压膨胀后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等温压缩温度不变,内能不变,故末状态与初始状态相比内能增加,故B 错误;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等容减压过程温度降低,内能减小;等压膨胀过程温度升高,末状态的温度有可能和初状态的温度相等,内能相等,故C 正确;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等容增压过程温度升高;等压压缩过程温度降低,末状态的温度有可能和初状态的温度相等,内能相等,故D 正确;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等容增压过程温度升高;等温膨胀过程温度不变,故末状态的内能大于初状态的内能,故E 错误.故选ACD .(2)B 管在上方,设B 管中气体的压强为p B ,长度l B =10 cm则A 管中气体的压强为p A =p B +20 cmHg ,长度l A =10 cm倒置后,A 管在上方,设A 管中气体的压强为p′A ,A 管内空气柱长度l′A =11 cm 已知A 管的内径是B 管的2倍,则水银柱长度为h =9 cm +14 cm =23 cm则B 管中气体压强为p′B =p′A +23 cmHgB 管内空气柱长度l′B =40 cm -11 cm -23 cm =6 cm对A 管中气体,由玻意耳定律有p A l A =p′A l′A对B 管中气体,由玻意耳定律有p B l B =p′B l′B联立解得p B =54.36 cmHgp A =p B +20 cmHg =74.36 cmHg专题79分子动理论固体和液体1.C雪花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是单晶体,其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A、B错误,C正确;雪花飞舞是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的热运动特点,D错误.2.B每个分子的质量等于摩尔质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比,两个量都已知,故能求出每个分子的质量,A不符合题意;由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气体的体积远大于气体分子体积之和,所以不能求出气体每个分子的体积,B符合题意;将气体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而且这些空间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则每个分子占据的空间体积等于摩尔体积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比,C不符合题意;1 kg气体中所含的分子个数,等于该气体的质量与摩尔质量之比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结果再乘以1 000,就等于1 kg该气体中所含的分子个数,D不符合题意.3.D石墨是晶体,A项错误;单层石墨烯的厚度约为原子尺寸10-10m,B项错误;石墨烯是石墨中提取出来的新材料,C项错误;根据分子动理论,固体分子在平衡位置附近不停地振动,D项正确.4.B液体的表面张力有使液体的表面积最小化的趋势,荷叶上面的小水珠呈球形的主要原因是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A正确;人们感到潮湿或干燥,与空气的相对湿度有关,与空气的绝对湿度无关,所以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不一定较大,B错误;土壤里有很多毛细管,如果将地面的土壤锄松,毛细管被破坏,地下的水将不会被引到地表,C正确;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故D正确.5.C玻璃是非晶体,熔化再冷却后还是非晶体,A、B均错误;熔化后的玻璃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变大,分子间表现为引力,使其表面收缩,C正确,D错误.6.A毛细现象的本质是液体的表面张力对管中液体向上的拉力,肥皂水的表面张力更小,对管内液体向上的拉升效果更小,故毛细现象更不明显,A项错误;液体表面张力越大,越有形成细小液珠的趋势,即表面张力越大,越不容易变成扩张的气泡,B项正确;温度越高,水的表面张力越小,水与固体表面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更容易浸润固体,C项正确;因为表面张力的作用,雨水会在布伞上形成液珠,液珠的尺寸大于布伞的孔隙大小,因此不会渗水,D项正确.综上所述,应选择A.7.D液晶是介于晶体和液体之间的中间状态,具有液体流动性又具有晶体光学性质的各向异性,A、B两项错误;不通电时,即在自然条件下,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无规则排列,入射光在液晶层发生了漫反射,穿过玻璃的光线少,所以像毛玻璃不透明.通电时,液晶分子迅速从无规则排列变为有规则排列,入射光在通过液晶层后按原方向传播,C项错误,D项正确.专题80气体实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BD由题图可知过程AB图线过原点,即V与T比值不变,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可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B气体的压强不变,故A错误,B正确;由题图可知过程BC为等容过程,根据查理定律可得p BT B=p CT C,并且p B=p A=1.5×105Pa,解得p C=3.0×105Pa,C错误,D正确.2.B 根据pV T=C 可得p =C VT 从a 到b ,气体压强不变,温度升高,则体积变大;从b 到c ,气体压强减小,温度降低,因c 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小于b 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c 点的体积大于b 点体积.故选B .3.D 初态气体p 1=p 0=1×105 Pa ,温度T 1=300 K ,物块A 开始移动时,p 2=p 0+μmg S=1.3×105 Pa ,根据查理定律可知p 1T 1 =p 2T 2,解得T 2=390 K =117 ℃,A 、B 两项错误;活塞从图示位置到达气缸口的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W =p 2S(L -L 1)=130 J ,C 项错误,D 项正确.4.A 设大气压为p 0,活塞柱横截面积为S ;设装置未安装在汽车上之前,汽缸内气体压强为p 1,气体长度为l ,汽缸内气体体积为V 1;装置竖直安装在汽车上后,平衡时弹簧压缩量为x ,汽缸内气体压强为p 2,汽缸内气体体积为V 2,则依题意有p 1=p 0,V 1=lS ,V 2=(l -x)S ,对封闭气体,安装前、后,等温变化,有p 1V 1=p 2V 2,设弹簧劲度系数为k ,对上支座进行受力分析,设汽车对汽缸上支座的压力为F ,由平衡条件p 2S +kx =p 0S +F ,联立并代入相应的数据,解得k =2.0×104 N /m ,A 正确,B 、C 、D 错误.5.B 由于图为理想气体等温变化曲线,由玻意耳定律可得p A V A =p C V C ,而S 1=12p A V A ,S 2=12p C V C ,S 1=S 2,A 项错误,B 项正确;由于图为理想气体等温变化曲线,T A =T C ,则气体内能E 1=E 2,C 、D 两项错误.6.(1)32 T 0 (2)5mg(T T 0-1) 解析:(1)缓慢升高环境温度,使活塞刚好能移到缸口的过程中,气体经历等压变化,设活塞刚好能到缸口时气体的温度为T 1,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得V 0T 0 =V 1T 1其中V 0=hS ,V 1=32hS 联立解得T 1=32T 0 (2)根据题意可知气体在升温过程中体积不变,根据查理定律可得p 1T 0 =p 2T 2其中p 1=mg S +4mg S =5mg S, p 2=mg S +4mg S +F N S =5mg +F N S联立解得升温后卡环对活塞的压力为F N =5mg(T 2T 0-1). 7.解析:(1)由查理定律有p (t +273) K =p′(t′+273) K代入数据解得p′=1.085×105 Pa(2)由玻意耳定律有pV =p′V′代入数据解得V′=3031V 专题81 热力学定律1.ACD 温度是分子的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故A 正确;-273.15℃是一切低温的极限,B 错误;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如电冰箱可以将热量从低温的内部传递到高温的外部,C 正确;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动力而持续对外做功的机器——永动机,违反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不可能制成,故D 正确.2.D 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可知,气泡上升过程中,压强减小,温度升高,体积增大,B 、C 错误;气泡上升过程中,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体积增大,对外做功,一定吸热,A 错误,D 正确.3.AD 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工作时电动压缩机使氟利昂蒸气压缩而液化,压入冰箱外的冷凝器管里将热量放出;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汽化,内能减小,从冰箱的内部吸收热量,使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A 、D 正确.4.B A 、B 状态体积相同,由等容变化规律可知T A =2T B ,令T B =T ,可得T A =2T ,同理,T C =T M =3T 2,A →C 过程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所以放热,A 项错误;N →C 为绝热过程W NC =ΔU NC ,B →C 过程W NC <W BC ,ΔU NC >ΔU BC ,所以B →C 过程气体放热,B 项正确;A →C 过程与B →C 过程的温度变化量相同,即气体内能改变量的大小相等,C 项错误;A →C 过程的内能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W AC >W BC ,所以A →C 过程气体放出的热量大于B →C 过程,D 项错误.5.AC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T =C ,可知p T =1VC ,结合图像可知图像的斜率越大,体积越小,即V A <V B ,故A 状态下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大于B 状态,A 项正确;气球内压强大于环境压强,B 项错误;由于气球膨胀,故气体对外做功,所以气体吸收的热量大于气体内能的增量,C 项正确;温度降低,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减少,故D 项错误.6.(1)22 cm 3 (2)吸热 2.0 J解析:(1)设容器的容积为V ,封闭气体等压膨胀T 1=300 K ,T 2=373 K由盖—吕萨克定律V +l 1S T 1 =V +l 2S T 2l 2=l 1+29.2 cm =39.2 cm得V =(T 1l 2-T 2l 1)S T 2-T 1=22 cm 3 (2)气体压强为p =1.2×105 Pa因为气体膨胀,对外做功W =-p(l 2-l 1)S得W =-0.70 J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 +Q可得Q =2.0 J ,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专题82 实验:用油膜法估测。

2023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微专题小练习专题39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023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微专题小练习专题39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专题39 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2022·河南省驻马店市大联考]如图所示,小车A 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A 上有一圆弧PQ ,圆弧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小球B 由静止起沿圆弧下滑,则这一过程中( )A .若圆弧不光滑,则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 .若圆弧光滑,则系统的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C .若圆弧不光滑,则系统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D .若圆弧光滑,则系统的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2.[2022·甘肃省临洮中学期中考试](多选)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一速度大小为v 0的A 球与静止的B 球碰撞后,A 球的速率为v 03 ,B 球的速率为v 02,A 、B 两球的质量之比可能是( )A .3∶4B .4∶3C .8∶3D .3∶83.[2022·九师联盟质量检测](多选)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轻弹簧,其左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一质量m 1=0.5 kg 可视为质点的滑块A 以v 0=12 m /s 的水平速度向左运动,撞上静止的质量m 2=1.5 kg 可视为质点的滑块B 并粘在一起向左运动,两滑块与弹簧作用后原速率弹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滑块组成的系统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B .两滑块碰撞结束时的速度大小为3 m /sC .在整个过程中,两滑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D .在整个过程中,弹簧对A 、B 系统的冲量大小为12 N ·s 4.[2022·湖南省衡阳市阶段练习](多选)用不可伸长的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木块静止,如图所示,现有一质量为m的子弹自左方水平射向木块,并停留在木块中,子弹初速度为v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子弹射向木块到一起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守恒B.子弹射入木块瞬间动量守恒,故子弹射入木块瞬间子弹和木块的共同速度为mv0 M+mC.子弹和木块一起上升的过程中,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D.子弹和木块一起上升的最大高度为m2v22g(M+m)25.如图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操作台,操作台上表面水平且光滑.在操作台上放置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甲、乙两球,质量分别为m1、m2,两球用细线相连,中间有一个压缩的轻质弹簧,两球分别与操作台左右边缘距离相等.烧断细线后,由于弹簧弹力的作用,两球分别向左、右运动,脱离弹簧后在操作台面上滑行一段距离,然后平抛落至水平桌面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刚脱离弹簧时,甲、乙两球的动量相同B.刚脱离弹簧时,甲、乙两球的动能相同C.甲、乙两球不会同时落到水平桌面上D.甲、乙两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之比为m1∶m26.[2022·江西省萍乡市阶段练习]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放置一辆小车,车上放置有木盆,在车与木盆以共同的速度向右运动时,有雨滴以极小的速度竖直落入木盆中而不溅出,如图所示,则在雨滴落入木盆的过程中,小车速度将( )A .保持不变B .变大C .变小D .不能确定7.滑板运动是青少年比较喜欢的一种户外运动.现有一个质量为m 的小孩站在一辆质量为λm 的滑板车上,小孩与滑板车一起在光滑的水平路面上以速度v 0匀速运动,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小水坑,由于来不及转向和刹车,该小孩立即相对滑板车以速度v 0向前跳离滑板车,滑板车速度大小变为原来的12,但方向不变,则λ为( )A .1B .2C .3D .48.[2022·江苏省常州市质量调研]光滑水平面上放有一上表面光滑、倾角为α的斜面体A ,斜面体质量为M 、底边长为L ,如图所示.将一质量为m 、可视为质点的滑块B 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滑块B 经过时间t 刚好滑到斜面底端.此过程中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大小为F N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F N =mg cos αB .滑块下滑过程中支持力对B 的冲量大小为F N t cos αC .滑块B 下滑的过程中A 、B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D .此过程中斜面体向左滑动的距离为m M +mL 9.[2022·陕西省泾阳县期中]如图所示,质量m =2 kg 的小铁块(可视为质点)放在长木板左端,长木板质量M =4 kg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当给小铁块施加大小为6 N ·s 、方向水平向右的瞬时冲量后,经过0.8 s 木板和小铁块达到共同速度.重力加速度g 取10 m /s 2,则长木板与小铁块的共同速度大小和二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A .0.8 m /s 0.5B .0.8 m /s 0.25C .1 m /s 0.5D .1 m /s 0.2510.[2022·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考试]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滑块A 套在一水平固定的光滑细杆上,可自由滑动.在水平杆上固定一挡板P ,滑块靠在挡板P 左侧且处于静止状态,其下端用长为L的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线悬挂一个质量为3m的小球B,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现将小球B拉至右端水平位置,使细线处于自然长度,由静止释放,忽略空气阻力,求:(1)小球第一次运动至最低点时,细线拉力的大小;(2)滑块运动过程中,所能获得的最大速度.11.如图所示,甲、乙两名宇航员正在离静止的空间站一定距离的地方执行太空维修任务.某时刻甲、乙都以大小为v0=2 m/s的速度相向运动,甲、乙和空间站在同一直线上且可视为质点.甲和他的装备总质量为M1=90 kg,乙和他的装备总质量为M2=135 kg,为了避免直接相撞,乙从自己的装备中取出一质量为m=45 kg的物体A推向甲,甲迅速接住A 后即不再松开,此后甲、乙两宇航员在空间站外做相对距离不变的同向运动,且安全“飘”向空间站.(1)乙要以多大的速度v将物体A推出;(2)设甲与物体A作用时间为t=0.5 s,求甲与A的相互作用力F的大小.专题39 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B 不管圆弧是否光滑,系统的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但竖直方向动量不守恒;若圆弧光滑,系统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若圆弧不光滑,系统有能量损失,机械能不守恒.综上所述,只有选项B 正确.2.AD 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以A 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如果碰撞后A 球的速度方向不变,有m A v 0=m A ·v 03+m B ·v 02,解得m A ∶m B =3∶4,如果碰撞后A 的速度反向,有m A v 0=-m A ·v 03+m B ·v 02,解得m A ∶m B =3∶8,A 、D 正确. 3.ABD 两滑块组成的系统碰撞过程中,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有m 1v 0=(m 1+m 2)v 2,解得碰撞后的速度v 2=3 m/s ,A 、B 正确;两滑块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合外力不为零,动量不守恒,C 错误;整个过程中弹簧对A 、B 的冲量大小I =2(m 1+m 2)v 2=12 N ·s ,D 正确.4.BD 子弹射入木块的瞬间系统动量守恒,但机械能不守恒,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系统内能,之后子弹在木块中与木块一起上升,该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但总能量小于子弹射入木块前的动能,故A 错误;规定向右为正方向,由子弹射入木块瞬间系统动量守恒可得mv 0=(m +M )v ′,解得v ′=mv 0m +M,故B 正确;子弹和木块一起上升的过程中,合外力不为零,所以系统动量不守恒,故C 错误;子弹在木块中与木块一起上升的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得12(m +M )v ′2=(m +M )gh ,解得h =m 2v 20 2g (M +m )2,故D 正确. 5.C 脱离弹簧的过程满足动量守恒定律,以甲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可得m 1v 1-m 2v 2=0,故刚脱离弹簧时,甲、乙两球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 错误;动能与动量的关系为E k =12mv 2=p 22m,由于质量不同,故刚脱离弹簧时,甲、乙两球的动能不相同,B 错误;甲、乙两球在操作台滑行时,距台边缘距离相等但速度不等,故在操作台滑行时间不相等,之后做平抛运动的竖直位移相同,由h =12gt 2可知,两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相等,因此甲、乙两球不会同时落到水平桌面上,C 正确;由A 的解析可得v 1v 2=m 2m 1,平抛的水平位移为x =v 0t ,故甲、乙两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与初速度成正比,即与质量成反比,可得x 1∶x 2=m 2∶m 1,D 错误.6.C 雨滴落入木盆的过程中,小车、木盆、雨滴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满足动量守恒,设小车、木盆的总质量为M ,雨滴的质量为m ,则有Mv =(M +m )v 共,解得v 共=Mv M +m <v ,在雨滴落入木盆的过程中,小车速度将变小,C 正确.7.A 由题意,小孩在起跳过程中和滑板车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λm )v 0=λm ·v 02+m (v 0+v 02),解得λ=1,故选A. 8.D 当滑块B 相对于斜面加速下滑时,斜面A 水平向左加速运动,所以滑块B 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方向不再沿斜面方向,即沿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合外力不再为零,所以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F N 不等于mg cos α,A 错误;滑块B 下滑过程中支持力对B 的冲量大小为F N t ,B 错误;由于滑块B 有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所以系统竖直方向合外力不为零,系统的动量不守恒,C 错误;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设A 、B 两者水平位移大小分别为x 1、x 2,则Mx 1=mx 2,x 1+x 2=L ,解得x 1=mM +m L ,D 正确. 9.D 对小铁块由动量定理有I =mv 0,小铁块和木板在光滑水平面上动量守恒有mv 0=(M +m )v 共,联立解得木板与小铁块在共同运动时的速度大小v 共=1 m/s ,对木板由动量定理有μmgt =Mv 共,解得小铁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D 正确.10.(1)9mg (2)322gL 解析:(1)小球B 第一次摆到最低点时,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3mgL =12·3mv 2 解得v =2gL在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3mg =3m v 2L解得,小球第一次到最低点时细线拉力的大小F =9mg(2)当小球第一次通过最低点后,滑块A 不再受到挡板P 的作用力,此时滑块A 与小球B 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可判断知当小球再次到达最低点时,滑块的速度达最大,设此时小球B 与滑块A 的速度分别为v 1、v 2,规定水平向左为正方向,则有3mv =3mv 1+mv 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3mv 2=12·3mv 21 +12mv 22 联立两式求得v 2=322gL . 11.(1)5.2 m/s (2)432 N解析:(1)规定水平向左为正方向,甲、乙两宇航员最终的速度大小均为v 1,对甲、乙以及物体A 组成的系统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2v0-M1v0=(M1+M2)v1对乙和A组成的系统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2v0=(M2-m)v1+mv联立解得v=5.2 m/s,v1=0.4 m/s. (2)对甲根据动量定理有Ft=M1v1-M1(-v0) 解得F=432 N.。

2024届高考物理微专题:动态平衡问题

2024届高考物理微专题:动态平衡问题

微专题13动态平衡问题1.三力动态平衡常用解析法、图解法、相似三角形法、正弦定理法等:(1)若一力恒定还有一个力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变时可用图解法;(2)若另两个力大小、方向都变,且有几何三角形与力的三角形相似的可用相似三角形法;(3)若另外两个力大小、方向都变,且知道力的三角形中各角的变化规律的可用正弦定理;(4)若另外两个力大小、方向都变,且这两个力的夹角不变的可用等效圆周角不变法或正弦定理.2.多力动态平衡问题常用解析法.1.光滑斜面上固定着一根刚性圆弧形细杆,小球通过轻绳与细杆相连,此时轻绳处于水平方向,球心恰位于圆弧形细杆的圆心处,如图所示.将悬点A 缓慢沿杆向上移动,直到轻绳处于竖直方向,在这个过程中,轻绳的拉力()A .逐渐增大B .大小不变C .先减小后增大D .先增大后减小答案C 解析方法一图解法:在悬点A 缓慢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小球所受重力mg 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支持力的方向不变,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拉力F T 先减小后增大,C 正确.方法二解析法:如图乙所示,由正弦定理得F T sin α=mg sin β,得F T =mg sin αsin β,由于mg 和sin α不变,而sin β先增大后减小,可得F T 先减小后增大,C 正确.2.质量为m 的球置于倾角为θ的光滑固定斜面上,被与斜面垂直的光滑挡板挡着,如图所示.当挡板从图示位置沿逆时针缓慢转动至水平位置的过程中,挡板对球的弹力F N1和斜面对球的弹力F N2的变化情况是()A.F N1先增大后减小B.F N1先减小后增大C.F N2逐渐增大D.F N2逐渐减小答案D解析对球受力分析如图,当挡板逆时针缓慢转动到水平位置时,挡板对球的弹力逐渐增大,斜面对球的弹力逐渐减小,故选D.3.(2023·湖南郴州市质检)如图所示,斜面体置于粗糙水平面上,光滑小球被轻质细线系住放在斜面上,细线另一端跨过光滑定滑轮,用力拉细线使小球沿斜面缓慢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斜面体始终静止.则在小球移动过程中()A.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变大B.斜面体对小球的支持力变大C.斜面体对地面的压力变大D.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变大答案A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并合成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重力大小、方向不变,支持力方向不变,细线拉力方向由图甲中实线变为虚线,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增大,斜面体对小球的支持力减小,A正确,B错误;甲乙对斜面体受力分析,正交分解:F N′sinα=F f,F N地=F N′cosα+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斜面体的压力F N′减小,所以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减小,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减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斜面体对地面的压力减小,C、D错误.4.(多选)(2023·安徽蚌埠市高三月考)如图,轻杆一端连在光滑的铰链上,另一端固定着质量为m的小球,初始时,在球上施加作用力F使杆处于水平静止,力F和杆的夹角α=120°.现保持α角不变,改变力F的大小缓慢向上旋转轻杆,直至杆与水平方向成60°角,在这个过程中()A.力F逐渐增大B.力F逐渐减小C.杆对小球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D.杆对小球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答案BD解析由于轻杆一端连在光滑的铰链上,故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始终沿着杆的方向,设转动过程中杆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由平衡条件可得,垂直杆方向满足F sin60°=mg sinθ,杆转过60°过程,θ从90°减小到30°,可知力F逐渐减小,A错误,B正确;沿杆方向满足F杆=F cosmg·sin(θ-60°),可知当θ=60°时,F杆=0,故θ60°-mg cosθ,联立上述两式可得F杆=233从90°减小到30°的过程,杆对小球的弹力先减小为零后反向增大,C错误,D正确.5.在一些地表矿的开采点,有一些简易的举升机械,利用图示装置,通过轻绳和滑轮提升重物.轻绳a端固定在井壁的M点,另一端系在光滑的轻质滑环N上,滑环N套在光滑竖直杆上.轻绳b的下端系在滑环N上并绕过定滑轮.滑轮和绳的摩擦不计.在右侧地面上拉动轻绳b使重物缓慢上升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绳a的拉力变大B.绳b的拉力变大C.杆对滑环的弹力变大D.绳b的拉力始终比绳a的小答案D解析设a绳子总长为L,左端井壁与竖直杆之间的距离为d,动滑轮左侧绳长为L1,右侧绳长为L2.由于绳子a上的拉力处处相等,所以两绳与竖直方向夹角相等,设为θ则由几何知识,得d =L 1sin θ+L 2sin θ=(L 1+L 2)sin θ,L 1+L 2=L 得到sin θ=d L,当滑环N 缓慢向上移动时,d 、L 没有变化,则θ不变.绳子a 的拉力大小为F T1,重物的重力为G .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2F T1cos θ=G ,解得F T1=G 2cos θ,故当θ不变时,绳子a 拉力F T1不变,A 错误;以滑环N 为研究对象,绳b 的拉力为F T2,则F T2=F T1cos θ保持不变;杆对滑环的弹力F N =F T1sin θ保持不变,B 、C 错误;绳b 的拉力F T2=F T1cos θ,所以绳b 的拉力F T2始终比绳a 的拉力F T1小,D 正确.6.某小区晾晒区的并排等高门形晾衣架A ′ABB ′-C ′CDD ′如图所示,AB 、CD 杆均水平,不可伸长的轻绳的一端M 固定在AB 中点上,另一端N 系在C 点,一衣架(含所挂衣物)的挂钩可在轻绳上无摩擦滑动.将轻绳N 端从C 点沿CD 方向缓慢移动至D 点,整个过程中衣物始终没有着地.则此过程中轻绳上张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 .一直减小B .先减小后增大C .一直增大D .先增大后减小答案B 解析轻绳N 端由C 点沿CD 方向缓慢移动至D 点的过程中,衣架两侧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先增大后减小,设该夹角为θ,轻绳上的张力为F ,由平衡条件有2F sin θ=mg ,故F =mg 2sin θ,可见张力大小先减小后增大,B 项正确.7.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圆环竖直放置,长度为R 的不可伸长的轻细绳OA 、OB ,一端固定在圆环上,另一端在圆心O 处连接并悬挂一质量为m 的重物,初始时OA 绳处于水平状态,把圆环沿地面向右缓慢转动,直到OA 绳处于竖直状态,在这个过程中()A .OA 绳的拉力逐渐增大B .OA 绳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C .OB 绳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D .OB 绳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答案B 解析以重物为研究对象,重物受到重力mg 、OA 绳的拉力F 1、OB 绳的拉力F 2三个力而平衡,构成矢量三角形,置于几何圆中如图所示.在转动的过程中,OA 绳的拉力F 1先增大,转过直径后开始减小,OB 绳的拉力F 2开始处于直径上,转动后一直减小,B 正确,A 、C 、D 错误.8.(2023·山东青岛市模拟)我国的新疆棉以绒长、品质好、产量高著称于世,目前新疆地区的棉田大部分是通过如图甲所示的自动采棉机采收.自动采棉机在采摘棉花的同时将棉花打包成圆柱形棉包,通过采棉机后侧可以旋转的支架平稳将其放下,这个过程可以简化为如图乙所示模型:质量为m 的棉包放在“V ”型挡板上,两板间夹角为120°固定不变,“V ”型挡板可绕O 轴在竖直面内转动.在使OB 板由水平位置顺时针缓慢转动到竖直位置过程中,忽略“V ”型挡板对棉包的摩擦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棉包对OA 板的压力逐渐增大B .棉包对OB 板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C .当OB 板转过30°时,棉包对OB 板的作用力大小为mgD .当OB 板转过60°时,棉包对OA 板的作用力大小为mg答案D 解析对棉包受力分析如图,(a)由正弦定理可得mg sin 120°=F OB sin β=F OA sin α,棉包在旋转过程中α从0逐渐变大,β从60°逐渐减小,因此OB 板由水平位置缓慢转动60°过程中,棉包对OA 板压力逐渐增大,对OB 板压力逐渐减小;OB 板继续转动直至竖直的过程中,棉包脱离OB 板并沿OA 板滑下,棉包对OA 板压(b)力随板转动逐渐减小,故A 、B 错误;当OB 板转过30°时,两板与水平方向夹角均为30°,两板支持力大小相等,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如图(b),可得F OA ′=F OB ′=33mg ,故C 错误;当OB 板转过60°时,OA 板处于水平位置,棉包只受到受力和OA 板的支持力,由二力平衡得F OA ″=mg ,故D 正确.9.(2023·上海市模拟)如图所示,细绳一端固定在A 点,另一端跨过与A 等高的光滑定滑轮B 后悬挂一个砂桶Q (含砂子).现有另一个砂桶P (含砂子)通过光滑挂钩挂在A 、B 之间的细绳上,稳定后挂钩下降至C 点,∠ACB =1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只增加Q 桶中的砂子,再次平衡后P 桶位置不变B .若只增加P 桶中的砂子,再次平衡后P 桶位置不变C .若在两桶内增加相同质量的砂子,再次平衡后P 桶位置不变D .若在两桶内增加相同质量的砂子,再次平衡后Q 桶位置上升答案C 解析对砂桶Q 分析有,Q 受到细绳的拉力大小F T =G Q ,设AC 、BC 之间的夹角为θ,对C点分析可知C 点受三个力而平衡,由题意知,C 点两侧的绳张力相等,故有2F T cosθ2=G P ,联立可得2G Q cos θ2=G P ,故只增加Q 桶中的砂子,即只增加G Q ,夹角θ变大,P 桶上升,只增加P 桶中的砂子,即只增加G P ,夹角θ变小,P 桶下降,故A 、B 错误;由2G Q cosθ2=G P ,可知,当θ=120°时有G Q =G P ,此时若在两砂桶内增加相同质量的砂子,上式依然成立,则P 桶的位置不变,故C 正确,D 错误.10.如图所示,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 ′悬挂于O 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左端悬挂物块a ,右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 .外力F 向右上方拉b ,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保持F 的方向不变,逐渐增大F 的大小,物块b 仍保持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桌面受到的压力逐渐增大B.连接物块a、b的绳子张力逐渐减小C.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一定逐渐增大D.悬挂于O点的细绳OO′中的张力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由于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滑轮两侧连接a和b的绳子的夹角不变;物块a只受重力以及绳子的拉力,由于物块a平衡,则连接a和b的绳子张力F T保持不变;由于绳子的张力及夹角均不变,所以OO′中的张力保持不变,B错误,D正确;对b分析可知,b处于静止即平衡状态,设绳子和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力F和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对b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得F N+F sinα+F T sinθ=mg,可得F N=mg-F sinα-F T sinθ,θ与α均保持不变,绳子拉力不变,力F增大,则桌面给物块b的支持力减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桌面受到的压力逐渐减小;在水平方向上,当力F的水平分力大于和绳子拉力F T的水平分力时,则有F cosα=F f+F T cosθ,此时摩擦力随着F增大而增大,当力F的水平分力小于和绳子拉力的水平分力时,则有F cosα+F f=F T cosθ,此时摩擦力随着F的增大而减小,A、C错误.11.(多选)(2023·陕西渭南市模拟)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质量为M的斜面(倾角为α)体上,斜面体放在水平粗糙的地面上,物体和斜面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当在物体上施加一个水平力F,且F由零逐渐加大到F m的过程中,物体和斜面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在此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斜面体对物体的支持力逐渐增大B.斜面体对物体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地面受到的压力逐渐增大D.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由零逐渐增大到F m答案AD解析对物体进行研究,物体受到重力mg、水平推力F、斜面的支持力F N1(如图甲,摩擦力F f1不确定)当F=0时,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 f1=mg sinα,方向沿斜面向上,支持力F N1=mg cos α.在F不为零时,斜面体对物体的支持力F N1=mg cosα+F sinα,所以支持力逐渐增大;对于静摩擦力,当F cosα≤mg sinα时,静摩擦力大小F f1=mg sinα-F cosα,可见随F的增大而减小,当F cos α>mg sin α时,静摩擦力F f1=F cos α-mg sin α,随F 的增大而增大,故A 正确,B 错误;对于整体,受到总重力(M +m )g 、地面的支持力F N2、静摩擦力F f2和水平推力F ,如图乙,由平衡条件得F N2=(m +M )g ,地面的摩擦力F f2=F ,可见,当F 增大时,F f2逐渐增大.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知,地面受到的压力保持不变,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由零逐渐增大到F m ,故C 错误,D 正确.12.(2023·河南洛阳市模拟)《大国工匠》节目中讲述了王进利用“秋千法”在1000kV 的高压线上带电作业的过程.如图所示,绝缘轻绳OD 一端固定在高压线杆塔上的O 点,另一端固定在兜篮D 上.另一绝缘轻绳跨过固定在杆塔上C 点的定滑轮,一端连接兜篮,另一端由工人控制.身穿屏蔽服的王进坐在兜篮里,缓慢地从C 点运动到处于O 点正下方E 点的电缆处.绳OD 一直处于伸直状态,兜篮、王进及携带的设备总质量为m ,可看作质点,不计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关于王进从C 点缓慢运动到E 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绳OD 的拉力一直变小B .工人对绳的拉力一直变大C .OD 、CD 两绳拉力的合力小于mgD .当绳CD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时,工人对绳的拉力为33mg 答案D 解析对兜篮、王进及携带的设备整体受力分析,绳OD 的拉力为F 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绳CD 的拉力为F 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则由几何关系得α=45°-θ2.由正弦定理可得F 1sin α=F 2sin θ=mg sin π2+α ,解得F 1=mg tan α,F 2=mg sin θcos α=mg cos 2αcos α=mg (2cos α-1cos α),α增大,θ减小,则F 1增大,F 2减小,A 、B 错误;两绳拉力的合力大小等于mg ,C 错误;当α=30°时,则θ=30°,根据平衡条件有2F 2cos 30°=mg ,可得F 2=33mg ,D 正确.。

2023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微专题小练习专题4运动图像

2023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微专题小练习专题4运动图像

专题4 运动图像1.[2022·湖南省衡阳市模拟](多选)质量为1 kg的物块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面滑行.利用速度传感器在计算机屏幕上得到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物块( )A.0~1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B.0~1 s内的加速度大小是1~3 s内的加速度大小的6倍C.0~3 s内的位移为1 mD.0~3 s内的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方向都发生改变2.[2022·重庆市期末]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甲的x­t图像和乙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2 s内甲、乙的加速度均为2 m/s2B.甲、乙均在3 s末回到出发点,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均为4 mC.0~2 s内和4~6 s内,甲的速度等大同向,乙的加速度等大同向D.0~6 s内甲的路程为8 m,乙的路程为12 m3.[2022·浙江省温州联考]2021年10月19日,百度Apollo联合威马正式发布两款新车,一款是配置激光雷达的无人车Apollo Moon量产车型和另一款搭载百度ANP领航辅助驾驶系统与AVP自主泊车系统的量产车型.现两款车型分别设为甲、乙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两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在t=0到t=t1的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车均做曲线运动B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C .汽车甲和乙的加速度都逐渐减小D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 1+v 224.[2022·广东省茂名市期末](多选)某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t 图像如图所示,0~t 0时间内图像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为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像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B .图像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的大小C .0~t 0时间内,平均速度大小为S2t 0D .0~t 0时间内,平均速度大小为S25.在东京奥运会田径赛场上,中国选手苏炳添在100 m 的半决赛中取得了9.83 s 的好成绩,打破了亚洲纪录,成功挺进了决赛.我们把苏炳添的这次比赛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假设苏炳添加速了2.83 s ,则“苏神”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及匀速阶段的速度大小分别约为( )A .4.2 m/s 210.17 m/s B .3.6 m/s 2 10.17 m/s C .4.2 m/s 2 11.88 m/s D .3.6 m/s 2 11.88 m/s6.如图所示四幅图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物体在0~t 0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小于v 0t 02B .乙图中,物体的加速度为2 m/s 2C .丙图中,阴影面积表示t 1~t 2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变化量D .丁图中,t =3 s 时物体的速度为25 m/s 7.[2022·河南省九师联盟质检]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在平直路上运动速度的平方(v 2)与位移(x )的关系图像,则这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 .1 m/s 2B .2 m/s 2C .3 m/s 2D .4 m/s 28.随着曲靖创建文明城市的成功,驾驶机动车辆行驶到人行横道时必须减速礼让行人.现有一辆小汽车在学校附近路上以v =8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13 m 处的人行横道上有学生通行,于是马上刹车.假设驾驶员该过程的反应时间为0.3 s ,汽车刚好在到达人行横道前停下,则下列关于此过程中汽车的v ­t 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9.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其中OP段为曲线,PQ段为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8 s时间内质点一直做加速运动B.4 s末质点的速度大于8 s末的速度C.4 s末质点的加速度大于8 s末的加速度D.4~6 s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于6~8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10.[2022·安徽省阶段考](多选)甲、乙两质点在0~t3时间内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质点甲做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1、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2;质点乙做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3、a4,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3、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4,则下列关系中一定正确的是( ) A.v1>v3B.v2=v4C.a1+a2=a3+a4 D.1a1+1a2=1a3+1a411.[2022·福建省部分名校测评]一个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其速度-位移(v ­x )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图像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则质点从静止开始运动后第2个1 m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 . 2 m/sB .22m/s C .(1-22) m/s D .(1+22) m/s 12.[2022·河北省石家庄市期中]实施人工降雨时,某竖直向上发射的气象火箭弹,先由静止开始以随时间均匀减小的加速度上升,经时间t 0后匀速上升,再经时间t 0后爆炸.若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火箭弹爆炸前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和加速度—时间图像(其中g 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中,可能正确的是( )专题4 运动图像1.BC 0~1 s 内的平均速度v -=v 0+v 2=6+02 m/s =3 m/s ,A 错误;0~1 s 内的加速度a 1=Δv 1Δt 1=0-61 m/s 2=-6 m/s 2,1~3 s 内的加速度a 2=Δv 2Δt 2=-2-03-1 m/s 2=-1 m/s 2,则0~1 s 内的加速度大小是1~3 s 内的加速度大小的6倍,B 正确;0~3 s 内的位移x =12×1×6 m -12×(3-1)×2 m =1 m ,C 正确;0~1 s 内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1~3 s 内速度为负,加速度为负,速度方向发生改变,加速度方向没有发生改变,D 错误.2.C 0~2 s 内,甲做匀速运动,加速度等于零,A 错误;乙在3 s 末距离出发点最远,B 错误;0~2 s 内和4~6 s 内,甲都向正方向运动,速度大小相等,v =4-02-0 m/s =2 m/s ,所以甲在0~2 s 内和4~6 s 内速度等大同向;0~2 s 内和4~6 s 内,乙的加速度方向都沿正方向,加速度大小相等,a =4-02-0 m/s 2=2 m/s 2,所以乙在0~2 s 内和4~6 s 内加速度等大同向,C 正确;由图像可知,0~6 s 内甲的路程为16 m ,乙的路程为12 m ,D 错误.3.C速度-时间图像只能表示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两车均做直线运动,A 错误;根据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可知,甲车的位移大于乙车的位移,B 错误;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两图像的斜率均逐渐减小,由图像知汽车甲和乙的加速度均逐渐减小,C 正确;若汽车乙做初速度为v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中虚线所示,平均速度为v -=v 1+v 22,虚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于乙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所以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v 1+v 22,D 错误.4.BD 由速度公式得Δv =at 可知,a ­t 图像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A 错误,B 正确;0~t 0时间内,Δv =S ,因为物体的初速度为0,则有末速度v =Δv =S ,平均速度v -=v 2=S2,C 错误,D 正确.5.C 本题可用解析法求解,解法如下:匀加速运动的位移x 1=12×2.83 v ,匀速运动的位移x 2=(9.83-2.83)v ,且x 1+x 2=100 m ,联立解得v =11.88 m/s ,加速度a =Δv Δt =11.882.83m/s 2≈4.2 m/s 2,C 正确.还可以用图像法求解,解法如下:作出苏炳添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图线与时间轴所夹面积表示位移可得(7+9.83)v2=100 m ,解得v =11.88 m/s ,加速度a =Δv Δt =11.882.83m/s 2≈4.2 m/s 2,C 正确.6.D v ­t 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所以甲图中,物体在0~t 0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于v 0t 02,A 错误;由r 2=2nx 可知,v 2-x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2倍,即a =k 2=12m/s 2,B 错误;a ­t 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C 错误;由图像可知x t=5(t -1),整理得x =5t 2-5t ,即v 0=-5 m/s ,a =10 m/s 2,则t =3 s 时物体的速度v 3=v 0+at =25 m/s ,D 正确.7.A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关系式v 2-v 20 =2ax 可得v 2=v 20 +2ax ,结合图像可知斜率为2a ,则加速度a =12×81-2528m/s 2=1 m/s 2,A 正确.8.C 驾驶员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运动,0.3 s 后做减速运动.若在0.3 s 后做匀减速运动,停下时汽车的位移x =⎝ ⎛⎭⎪⎫8×0.3+12×8×2.7 m =13.2 m>13 m ;若0.3 s 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位移可能等于13 m ,所以选择C.9.C x ­t 图线的斜率表示质点运动的速度,所以0~6 s 内物体做加速运动,6~8 s 内物体做匀速运动,A 、B 错误;4 s 末质点有加速度,8 s 末加速度为零,所以C 正确;4~6 s 内的瞬时速度均小于之后的瞬时速度,所以4~6 s 内的平均速度小于6~8 s 内的平均速度,D 错误.10.BD 由题图可知v 1=v 2=v 3=v 4=v2,A 项错误、B 项正确;根据全程甲、乙的位移相等,得到v 22a 1+v 22a 2=v 22a 3+v 22a 4,即1a 1+1a 2=1a 3+1a 4,C 项错误、D 项正确.11.D 由于x =kv 2,结合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规律x =12a v 2可知,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解得加速度大小为a =1 m/s 2,第一个1 m 末速度v 1=2ax 1= 2 m/s ,第二个1 m 末的速度v 2=2 m/s ,质点从静止开始运动后第2个1 m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12(v 1+v 2)=12(2+2) m/s =(1+22) m/s ,D 正确. 12.C 由题意知火箭的加速度向上,为正值,所以选项D 错误;加速度先减小,后不变且等于零,所以选项A 、B 错误,C 正确.。

2023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微专题小练习专题42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023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微专题小练习专题42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专题42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2022·广东省六校第三次联考]一个物理学习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和手机拍摄的连拍功能(相邻两张照片拍摄的时间间隔相同)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其实验步骤如下:a.用天平测出A、B两个小球的质量m A、m B(m A>m B);b.把坐标纸紧贴在木板上,固定木板和斜槽在同一竖直面上,使斜槽末端保持水平,调整好手机的位置使摄像头正对坐标纸;c.让入射小球在斜槽上的P点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斜槽后,启动手机连拍功能进行拍摄,选择小球在空中运动时的相邻两张照片,在坐标纸上记录下小球的位置,如图乙所示;d.更换新的坐标纸,将被碰小球放在斜槽末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两小球离开斜槽后,再次启动手机连拍功能进行拍摄,选择两球同时在空中运动时的相邻两张照片,在坐标纸上记录小球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1)把实验d补充完整;(2)实验中放在斜槽末端的小球是________(选填“A”或“B”);(3)若小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成立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从“m A”“m B”“x0”“y0”“x1”“y1”“x2”“y2”中选择恰当的物理量表示).2.[2020·全国卷Ⅰ]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定理,所用器材包括:气垫导轨、滑块(上方安装有宽度为d的遮光片)、两个与计算机相连接的光电门、砝码盘和砝码等.实验步骤如下:(1)开动气泵,调节气垫导轨,轻推滑块,当滑块上的遮光片经过两个光电门的遮光时间________时,可认为气垫导轨水平;(2)用天平测砝码与砝码盘的总质量m 1、滑块(含遮光片)的质量m 2; (3)用细线跨过轻质定滑轮将滑块与砝码盘连接,并让细线水平拉动滑块;(4)令滑块在砝码和砝码盘的拉动下从左边开始运动,和计算机连接的光电门能测量出遮光片经过A 、B 两处的光电门的遮光时间Δt 1、Δt 2及遮光片从A 运动到B 所用的时间t 12;(5)在遮光片随滑块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如果将砝码和砝码盘所受重力视为滑块所受拉力,拉力冲量的大小I =______,滑块动量改变量的大小Δp =______;(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及重力加速度g 表示)(6)某次测量得到的一组数据为:d =1.000 cm ,m 1=1.50×10-2kg ,m 2=0.400 kg ,Δt 1=3.900×10-2s ,Δt 2=1.270×10-2s ,t 12=1.50 s ,取g =9.80 m /s 2.计算可得I =________N ·s ,Δp =________ kg ·m ·s -1;(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7)定义δ=⎪⎪⎪⎪⎪⎪I -Δp I ×100%,本次实验δ=________%(保留1位有效数字).3.[2022·江苏省徐州市期中抽测]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上滑块间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滑块1上安装遮光片,光电计时器可以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滑块质量可以通过天平测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宽度如图乙所示,其宽度d =________ cm .(2)打开气泵,待气流稳定后,将滑块1轻轻从左侧推出,发现其经过光电门1的时间比光电门2的时间短,应该调高气垫导轨的________端(填“左”或“右”),直到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相等,即轨道调节水平.(3)在滑块上安装配套的粘扣.滑块2(未安装遮光片,质量m 2=120.3 g)静止在导轨上,轻推滑块1(安装遮光片,质量m 1=174.5 g ),使其与滑块2碰撞,记录碰撞前滑块1经过光电门1的时间Δt1,以及碰撞后两滑块经过光电门2的时间Δt2.重复上述操作,多次测量得出多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Δt2­Δt1图线.若根据图线得到的斜率k1数值近似等于k2=________.(用m1、m2表示)即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4)多次试验,发现k1总大于k2,产生这一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A.滑块2的质量测量值偏大B.滑块1的质量测量值偏大C.滑块2未碰时有向右的初速度D.滑块2未碰时有向左的初速度专题42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1)让入射小球从P点由静止开始释放,使两球正碰(2)B(3)m A x0=m A x1+m B x2解析:(1)为了让小球入射速度不变,所以让入射小球从P点由静止开始释放,使两球正碰;(2)实验中放在斜槽末端的小球是被碰小球B .(3)碰撞时应有m A v 0=m A v A +m B v B ,由平抛运动规律有x =vt ,小球从相同高度落下,故时间相等,上式中两边同乘以t ,则有m A x 0=m A x 1+m B x 2.2.(1)相等 (5)m 1gt 12 m 2⎝ ⎛⎭⎪⎫d Δt 2-d Δt 1(6)0.221 0.212 (7)4解析:(1)滑块在气垫导轨上运动时可认为阻力为零,当导轨水平放置时滑块匀速运动,遮光片通过两光电门的遮光时间相等.(5)将砝码和砝码盘所受重力作为滑块所受拉力时,由冲量定义可知I =m 1gt 12.滑块通过两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A =d Δt 1、v B =dΔt 2,故此过程中滑块动量改变量的大小为Δp =m 2v B -m 2v A =m 2⎝⎛⎭⎪⎫d Δt 2-d Δt 1.(6)将数据代入上述表达式可得I ≈0.221 N ·s 、Δp ≈0.212 kg ·m/s.(7)由定义得δ=⎪⎪⎪⎪⎪⎪I -Δp I ×100%=4%.3.(1)2.850 (2)左 (3)见解析图m 1m 1+m 2(4)AC解析:(1)游标卡尺的读数为28mm +10×0.05 mm =28.50 mm =2.850 cm.(2)滑块经过光电门1的时间比光电门2的时间短,说明滑块做减速运动,是由于气垫导轨左侧低造成的,应将左端调高.(3)作出1Δt 2-1Δt 1图线如图所示,若满足动量守恒,则有m 1v 1=(m 1+m 2)v 2,且v 1=d Δt 1,v 2=dΔt 2,整理得1Δt 2=m 1m 1+m 2·1Δt 1,k 2=m 1m 1+m 2. (4)若滑块2的质量测量值偏大,则计算值k 2偏小,则有k 1>k 2,A 正确;若滑块1的质量测量值偏大,则计算值k 2偏大,则有k 1<k 2,B 错误;若滑块2未碰时有向右的初速度,则碰后动量值偏大,即1Δt2偏大,则k1偏大,k1>k2,C正确;若滑块2未碰时有向左的初速度,则碰后动量值偏小,即1Δt2偏小,则k1偏小,k1<k2,D错误.。

课标通用版2025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十章03微专题7电磁感应中的电路和图像问题精练含解析

课标通用版2025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十章03微专题7电磁感应中的电路和图像问题精练含解析

微专题7 电磁感应中的电路和图像问题A组基础过关1.(2024河北唐山检测)如图甲所示,矩形导线框abcd固定在改变的磁场中,产生了如图乙所示的电流(电流方向abcda为正方向)。

若规定垂直纸面对里的方向为磁场正方向,能够产生如图乙所示电流的磁场为( )答案 D 由题图乙可知,0~t1内,线圈中的电流的大小与方向都不变,依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线圈中的磁通量的改变率相同,故0~t1内磁感应强度与时间的关系是线性的,A、B错误;又由于0~t1时间内电流的方向为正,即沿abcda方向,由安培定则知,电路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向里,由楞次定律知0~t1内原磁场向里减小或向外增大,因此D正确,C错误。

2.(2024江西南昌模拟)如图所示,虚线框内存在匀称改变的匀强磁场,三个电阻R1、R2、R3的阻值之比为1∶2∶3,导线的电阻不计。

当S1、S2闭合,S3断开时,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为I;当S2、S3闭合,S1断开时,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为5I;当S1、S3闭合,S2断开时,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为( )A.0B.4IC.6ID.7I答案 D 因为R1∶R2∶R3=1∶2∶3,可以设R1=R,R2=2R,R3=3R。

由电路图可知,当S1、S2闭合,S3断开时,电阻R1与R2组成闭合回路,设此时感应电动势是E1,由欧姆定律可得E1=3IR。

当S2、S3闭合,S1断开时,电阻R 2与R 3组成闭合回路,设感应电动势为E 2,由欧姆定律可得E 2=5I×5R=25IR;当S 1、S 3闭合,S 2断开时,电阻R 1与R 3组成闭合回路,此时感应电动势E=E 1+E 2=28IR,则感应电流为I'=E 4E =28EE 4E=7I,故选项D 正确。

3.如图所示,一个腰长为2L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对里的匀强磁场,其左侧有一个用金属丝制成的边长为L 的正方形线框abcd,线框以水平速度v 匀速通过整个匀强磁场区域,设电流沿逆时针方向为正。

高考物理微专题小练习专题28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高考物理微专题小练习专题28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专题28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1.(多选)下列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可能通过地球两极上空B .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只能在赤道上空C .所有在轨运行的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都相同D .所有在轨运行的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可以不相同2.[2022·广东省汕尾市质监]设想从山上水平抛出一块石头,如图所示.由于重力作用,石头会沿着弯曲的路径落到地上,并且石头的抛出速度越大,石头飞行的距离越远.由此推想,当石头抛出的速度足够大时,它将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而不再落向地面,成为人造卫星.则这个足够大的速度是( )A .v =7.9 km/sB .v <7.9 km/sC .v =11.2 km/sD .v >11.2 km/s3.[2022·浙江省联考]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5B 运载火箭将中国首个空间站核心舱“天和”号送入太空.中国空间站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3个舱段,整体呈“T ”字构型,计划于2022年全部完成发射,“天和”核心舱是未来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已知“天和”核心舱在轨运行时离地面的平均高度为h ,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舱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始终不变B .“天和”核心舱所在轨道处的加速度大小为gR 2R +hC .“天和”核心舱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 =2π(1+h R )R +h gD .要实现“问天”“梦天”实验舱从较低轨道与“天和”核心舱对接,需使实验舱减速变轨4.[2022·江苏省淮安市调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继GPS 、GLONASS 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包括5颗地球同步卫星和30颗一般轨道卫星.关于其中的地球同步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运行的周期为24小时B .它运行的线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C .它可以定点在淮安区文通塔的正上方D .它到地面的距离比月球到地面的距离大5.[2022·广东小潮州市质检]“祝融号”火星车的高度有185 cm ,重量达到240 kg ,设计寿命为3个火星月,相当于约92个地球日.“祝融号”火星车将在火星上开展地表成分、物质类型分布、地质结构以及火星气象环境等探测工作.已知火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火星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十分之一,则“祝融号”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大小最接近( )A .240 NB .960 NC .1 200 ND .2 400 N6.[2022·四川省成都市考试]某星球和地球均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该星球的密度是地球密度的2倍,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是地面上重力加速度的4倍,则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 )A .12倍 B .22倍 C .4倍 D .16倍7.[2022·辽宁省月考]北京时间2021年7月29日12时0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一号”04卫星发射升空.认为卫星入轨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引力常量为G ,地球的质量为M ,卫星运行的周期为T ,则根据以上信息可求得( )A .卫星的质量B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C .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D .卫星离地的高度8.[2022·湖南省联考](多选)地球和月球在长期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了“潮汐锁定”.月球总是一面正对地球,另一面背离地球,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可看成匀速圆周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的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相同B.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大于月球对地球的引力C.月球上远地端的向心加速度大于近地端的向心加速度D.若测得月球公转的周期和半径可估测月球质量9.[2022·浙江省考试]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于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12分钟后货运飞船船箭分离,飞船进入预定轨道.此后,飞船绕地球飞行三圈,每绕飞半圈变轨一次,于当日15时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精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组合体,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为方便研究,核心舱近似看作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核心舱圆轨道离地面高度约为400 km,地球半径约为6 400 km.则( )A.三舱组合体的加速度比对接前的二舱组合体的加速度大B.载人飞船的发射速度不大于第一宇宙速度,而空间站的运行速度大于8 km/sC.空间站上宇航员24 h内看到日出次数一定少于18次D.载人飞船对接前在高于“天和”核心舱的轨道上做圆周运动,则开始对接时发动机应向下方喷气10.[2022·辽宁省沈阳市模拟]如图所示,A为静止在赤道上的物体,B为近地圆轨道卫星,C为地球同步卫星.A、B、C三物体质量相同,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a B、a C,向心力大小分别为F A、F B、F C,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 A、v B、v C,周期分别为T A、T B、T C,则( ) A.a B>a C>a A B.F A=F B>F CC.v A>v B>v C D.T B>T A=T C11.[2022·北京大附中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两颗卫星以相同的轨道半径分别绕质量为M 和2M 的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向心加速度比乙的大B .甲的运行周期比乙的大C .甲的角速度比乙的大D .甲的线速度比乙的大12.[2022·广东省期中]2021年9月20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并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顺利对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绕地球飞行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轨道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116.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忽略地球自转),地球的半径为R ,则核心舱飞行的周期为( )A .17π3217R g B .π3217R g C .7π1617R g D .17π1617R g专题28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1.BC 地球卫星相对地面静止,其轨道只能在赤道上空,不可能通过地球两极上空,A 错误,B 正确;所有在轨运行的地球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都相同,根据G Mm r 2=m ω2r 可知,所有在轨运行的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都相同,即距地面的高度相同,C 正确,D 错误.2.A 要想使物体绕地球运动而成为人造卫星,不再落回地面,则物体的速度必须要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即v =7.9 km/s ,A 正确.3.C 实验舱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方向在改变,A 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G Mm R 2=mg ,G Mm (R +h )2=ma ,解得a =gR 2(R +h )2,B 错误;实验舱做匀速圆周运动,有G Mm (R +h )2=m 4π2T 2(R +h ),结合上面的关系式解得T =2π(1+h R ) R +h g,C 正确;要实现“问天”“梦天”实验舱从较低轨道与“天和”核心舱对接,需使实验舱加速变轨,D 错误.4.A 同步卫星和地球相对静止,与地球自转具有相同的转动周期,T =24 h ,A 正确;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做圆周运动的最大环绕速度,同步卫星的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B 错误;同步卫星的轨道一定在赤道上空,不能在淮安区文通塔上空,C 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同步卫星周期小,它到地面的距离比月球到地面的距离小,D 错误.5.B 物体在星球表面所受万有引力和重力近似相等,则有G MmR 2=mg ,解得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G M R 2,所以火星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g 火g 地=M 火R 2地 M 地R 2火=2210=25,“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上与地球上的质量相等,“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大小约为G =mg 火=25mg 地=960 N ,B 正确.6.B 由G Mm R 2=mg 和M =ρ×43πR 3,解得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43G ρπR ,可知该星球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2倍.第一宇宙速度v =GM R = 43G ρπR 2,可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22倍,B 正确.7.C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 Mm r 2=m 4π2T 2r ,解得轨道半径r = 3GMT 24π2,由于卫星的质量被消去,所以无法求出卫星的质量,A 错误;由地球的半径未知,所以无法求出卫星离地的高度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B 、D 错误;卫星的向心加速度a =4π2T 2r ,将r = 3GMT 24π2代入上式即可求得向心加速度大小,C 正确.8.AC “潮汐锁定”月球总是一面正对地球,另一面背离地球,分析可知,月球的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相同,故A 正确;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地球对月球的引力等于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故B 错误;由于月球总是一面正对地球,所以月球上远地端与近地端角速度相同,根据公式a =ω2r 可知,半径大向心加速度大,即月球上远地端的向心加速度大于近地端的向心加速度,故C 正确;若测得月球公转的周期和半径不可估测月球质量,故D 错误.9.C 根据G Mm r 2=ma 可得a =G M r2可知,三舱组合体与对接前的二舱组合体的轨道半径相同,则加速度大小相同,A 错误;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的发射速度,也是最大的环绕速度,则载人飞船的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而空间站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7.9 km/s ,B 错误;根据G Mm (R +h )2=m 4π2T 2(R +h ),其中GM =gR 2,解得T =2π(R +h )R R +h g,代入数据解得T ≈92 min ,则空间站上宇航员24 h 内看到日出次数等于24×6092次≈16次,则空间站上宇航员24 h 内看到日出次数一定少于18次,C 正确;若对接前在高于“天和”核心舱的轨道上做圆周运动,则开始对接时发动机应向前方喷气减速做向心运动,才能实现对接,D 错误.10.A 卫星B 、C 均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F =GMm r 2=ma ,且r B <r C ,解得a B >a C ,F B >F C ;A 、C 的角速度相同,由F =m ω2r ,a =ω2r ,r A <r C 得a C >a A ,F C >F A ,综上所述有a B >a C >a A ,F B >F C >F A ,A 正确,B 错误;B 、C 均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 r 2=mv 2r,且r B <r C ,解得v B >v C ;A 、C 的角速度相同,由v =ωr ,且r A <r C ,解得v C >v A ,C 错误;A 、C 角速度相同,则周期相同,即T A =T C ;B 、C 均为地球的卫星,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T B <T C ,故D 错误.11.B 卫星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有G Mmr 2=ma ,解得a =G M r2,可知甲的向心加速度小于乙的向心加速度,A 错误;根据G Mm r 2=m 4π2T 2r ,解得T =2πr 3GM,由于甲的中心天体质量小于乙的中心天体质量,故甲的周期大于乙的周期,B 正确;根据G Mm r 2=m ω2r 解得ω=GM r 3,可判断甲的角速度小于乙的角速度,C 错误;根据G Mm r 2=mv 2r 得v = GM r,可判断甲的线速度小于乙的线速度,D 错误.12.A 在地球表面上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则有G Mm R 2=mg ,对核心舱有G Mm ′R ′2=m ′4π2T2R ′,且R ′=R +116R , 解得T =17π3217R g ,A 正确.。

2023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微专题小练习专题29双星问题卫星的变轨

2023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微专题小练习专题29双星问题卫星的变轨

专题29 双星问题卫星的变轨1.2021年5月,“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在火星软着陆,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探测火星就实现“绕、落、巡”三项任务的国家.“天问一号”在火星停泊轨道运行时,近火点距离火星表面2.8×102km、远火点距离火星表面5.9×105km,则“天问一号” ( ) A.在近火点的加速度比远火点的小B.在近火点的运行速度比远火点的小C.在近火点的机械能比远火点的小D.在近火点通过减速可实现绕火星做圆周运动2.[2022·浙江省联考]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顺利带回月壤,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任务.如图所示为嫦娥五号卫星绕月球运行时的三条轨道.其中轨道1是近月圆轨道,轨道2、3是变轨后的椭圆轨道.M、N分别为相应轨道上的远月点,则( ) A.若已知卫星在轨道1的运行周期和万有引力常量,可以估算月球的平均密度B.若已知卫星在轨道2的运行周期和万有引力常量,可以计算月球的质量C.无法确定卫星在轨道1、2、3上的P点速度大小关系D.卫星在M点的机械能大于在N点的机械能3.[2022·重庆市一诊](多选)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发射站发射了首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已知火星公转半径是地球公转半径的1.5倍,天问一号发射后沿霍曼转移轨道运动,可认为地球和火星在同一平面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加速度小于火星绕太阳运动的加速度B.探测器沿霍曼轨道飞往火星过程中做减速运动C.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的发射速度v应满足:7.9 km/s<v<11.2 km/sD .探测器沿霍曼转移轨道运动的周期为1554月4.[2022·河南省开封市模拟]如图所示,虚线Ⅰ、Ⅱ、Ⅲ分别表示地球卫星的三条轨道,其中轨道Ⅰ为与第一宇宙速度7.9 km/s 对应的近地环绕圆轨道,轨道Ⅱ为圆轨道,轨道Ⅲ为与第二宇宙速度11.2 km/s 对应的脱离轨道,a 、b 、c 三点分别位于三条轨道上,b 点为轨道Ⅱ的远地点,b 、c 点与地心的距离均为轨道Ⅰ半径的2倍,则( )A.卫星在轨道Ⅱ的运行周期为轨道Ⅰ周期的2倍B.卫星经过a 点的速率为经过b 点速率的2倍C .卫星在a 点的加速度大小为在c 点加速度大小的2倍D .质量相同的卫星在b 点的机械能小于在c 点的机械能 5.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取得成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在火星上首次留下国人的印迹.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后,顺利被火星捕获,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经过轨道调整,探测器先沿椭圆轨道Ⅰ运行,之后进入称为火星停泊轨道的椭圆轨道Ⅱ运行,如图所示,两轨道相切于近火点P ,则天问一号探测器( )A .在轨道Ⅱ上处于受力平衡状态B .在轨道Ⅰ运行周期比在轨道Ⅱ时短C .从轨道Ⅰ进入轨道Ⅱ在P 处要加速D .沿轨道Ⅰ向P 飞近时速度增大6.[2022·河南省巩固卷]如图所示,密度相同的A 、B 两星球绕它们连线上的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组成一双星系统,其中体积较大的A 星球能不断地“吸食”体积较小的B 星球的表面物质,从而达到质量转移.假设“吸食”过程中A 、B 两星球球心间距离不变,则“吸食”的最初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做圆周运动的万有引力保持不变B .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大小保持不变C .体积较大的A 星球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变大,线速度变大D .体积较小的B 星球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变小,线速度变小7.[2022·山东省青岛市检测]2021年10月16日凌晨,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搭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3名宇航员与天宫号空间站顺利对接,从此拉开了长达6个月的太空驻留工作序幕.3位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由于地球遮挡阳光,会经历“日全食”过程.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球质量为M ,引力常量为G ,地球自转周期为T 0,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如图,王亚平在A 点测出她对地球的张角为2θ,OA 与太阳光平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宇航员每次经历“日全食”过程的时间Δt =θπT 0B.宇航员每天经历“日全食”的次数为T 0sin θ2πR GM sin θRC .空间站绕地球运动的速率为GM RD .由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天宫号空间站的质量比较大,运动速度快,所以飞船与空间站的连接处存在着巨大的相互作用力8.[2022·湖北省联考]2021年7月6日,天链一号05卫星顺利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天链系列卫星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如图为卫星变轨示意图,卫星在P 点从椭圆轨道Ⅰ进入同步轨道Ⅱ完成定轨,设卫星在轨道Ⅰ和轨道Ⅱ上运行时,经过P 点的速率分别为v Ⅰ和v Ⅱ,单位时间内卫星与地球的连线扫过的面积分别为S Ⅰ和S Ⅱ,周期分别为T Ⅰ和T Ⅱ,卫星在P 点的加速度为a ,P 点到地心的距离为r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v Ⅰ>v ⅡB .S Ⅰ<S ⅡC .a =v 2Ⅰ rD .T Ⅰ>T Ⅱ9.[2022·辽宁省考试]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入轨后,与“天和”核心舱在轨运行的情形如图所示,两轨道均高于近地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 是飞船,Q 是“天和”,它们的发射速度均大于第一宇宙速度B .P 、Q 在轨运行时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因此它们的加速度相同C .在轨运行时P 的速度小于Q 的,P 若加速可以追上Q ,实现对接D .在轨运行时P 的速度大于Q 的,Q 若加速可以追上P ,实现对接10.[2022·山东省烟台市期中]两个靠的很近的天体绕着它们连线上的一点(质心)做圆周运动,构成稳定的双星系统.双星系统运动时,其轨道平面存在着一些特殊的点,在这些点处,质量极小的物体(例如人造卫星)可以与两星体保持相对静止,这样的点被称为“拉格朗日点”.一般一个双星系统有五个拉格朗日点.如图所示,一双星系统由质量为M 的天体A 和质量为m 的天体B 构成,它们共同绕连线上的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在天体A 和天体B的连线之间有一个拉格朗日点P ,已知双星间的距离为L ,万有引力常量为G ,求:(1)天体A 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及半径;(2)若P 点距离天体A 的距离为r =23L ,则M 与m 的比值是多少?专题29 双星问题 卫星的变轨1.D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G Mmr 2=ma ,解得a =GM r2,故在近火点的加速度比远火点的大,故A 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在近火点的运行速度比远火点的大,故B 错误;“天问一号”在同一轨道,只有引力做功,则机械能守恒,故C 错误;“天问一号”在近火点做的是离心运动,若要变为绕火星的圆轨道,需要减速,故D 正确.2.A 设轨道1上的运行周期T 1,月球的半径R ,由G Mm R 2=m 4π2T 21R 和ρ=3M4πR 3,得ρ=3πGT 21,A 正确;轨道半长轴未知,无法确定月球质量,B 错误;卫星在P 点时,机械能从大到小依次为轨道3、2、1,因引力势能相等,可知在P 点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轨道3、2、1,C 错误;卫星在轨道3、2上分别遵循机械能守恒,卫星在M 点的机械能小于在N 点的机械能,D 错误.3.BD 根据G Mm r2=ma ,因为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半径小于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半径,则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加速度大于火星绕太阳运动的加速度,A 错误;探测器飞往火星过程中,引力做负功,所以速度减小,B 正确;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的发射因为要脱离地球的引力,所以发射速度应满足v >11.2 km/s ,C 错误;火星绕太阳公转的半径为1.5R ,地球公转半径为R ,则探测器半长轴为1.25R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1.25R )3T 2探测 =R 3T 2地球 ,且T 地球=12月,探测器沿霍曼转移轨道运动的周期T 探测=1554月,D 正确.4.D 由题可知轨道Ⅰ的半径与轨道Ⅱ的半长轴之比为R 1R 2=23,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R 31 T 21 =R 32 T 22,解得T 2T 1=3232,A 错误;根据GMm r 2=mv2r,如果b 点在过该点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卫星经过a 点的速率为经过b 点的2倍,而轨道Ⅱ是椭圆,因此在轨道Ⅱ上b 点的速度不等于圆轨道的速度,B 错误;根据公式a =GMr2可知,卫星在a 点的加速度大小为在c 点的4倍,C 错误;卫星从轨道Ⅱ变到轨道Ⅲ需要点火加速,因此再同一点加速动能增大也就是机械能增大,而同一轨道机械能守恒,因此b 点的机械能小于在c 点的机械能,D 正确.5.D 天问一号探测器在轨道Ⅱ上做变速圆周运动,受力不平衡,故A 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轨道Ⅰ的半径大于轨道Ⅱ的半长轴,故在轨道Ⅰ运行周期比在Ⅱ时长,故B 错误;天问一号探测器从轨道Ⅰ进入Ⅱ,做近心运动,需要的向心力要小于提供的向心力,故要在P 点点火减速,故C 错误;在轨道Ⅰ向P 飞近时,万有引力做正功,动能增大,故速度增大,故D 正确.6.B 由万有引力定律F =GMmr 2可知,随着M 增大,m 减小,Mm 减小,则万有引力减小,A 错误;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 Mm r2=M ω2r A ,G Mm r2=m ω2r B ,且r =r A +r B ,联立解得ω=G (M +m )r 3,由于质量在两星球间转移,故总质量不变,则角速度大小不变,B 正确;由于两星球间向心力大小始终保持相等,则有M ω2r A =m ω2r B ,整理得r A r B =m M,由于两星球密度相同,故体积大的A 星球质量大,吸食的质量更大,则半径变小,而质量更小的B 星球则半径变大,由于角速度大小不变,故A 星球线速度变小,B 星球线速度变大,则C 、D 均错误.7.B 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几何关系得sin θ=R r,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 Mm r 2=m 4π2T 2r ,联立解得T =2πr 3GM =2πRsin θRGM sin θ,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为T 0,飞船绕一圈会有一次日全食,所以一天内飞船经历“日全食”的次数为n =T 0T =T 0sin θ2πRGM sin θR,B 正确;由图可知,每次“日全食”过程的时间内飞船转过2θ角,所需时间为t =2θ2πT =θT π,A 错误.根据G Mm r 2=mv2r得v =GM sin θR,C 错误;由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天宫号空间站在相同的轨道上运动,运行速度相同,则飞船与空间站的连接处不存在相互作用力,D 错误.8.B 卫星在P 点需加速才能从椭圆轨道Ⅰ进入同步轨道Ⅱ,故v Ⅰ<v Ⅱ,A 项错误;从P 点需加速才能变轨,因此在P 点附近相同较短时间内,轨道Ⅱ上扫过的面积必然大于轨道Ⅰ上扫过的面积,故有S Ⅰ<S Ⅱ,B 项正确;圆轨道上才满足a =v 2r ,则a =v 2Ⅱ r >v 2Ⅰ r,C 项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T Ⅰ<T Ⅱ,D 项错误.9.A 发射轨道高于近地轨道的卫星时,发射速度需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A 项正确;P 、Q 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但由于轨道不同,由a =GMr2可知,加速度不同,B 项错误;由v=GMr可知,P 的线速度较大,Q 的线速度较小,C 项错误;Q 如果加速会做离心运动,距离P 更远,无法对接,D 项错误.10.(1)G (M +m )L 3mM +mL (2)104∶19 解析:(1)设O 点距离天体A 、B 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则 r 1+r 2=L ,转动的角速度为ω对于天体A :GMm L2=Mr 1ω2 对于天体B :GMm L2=mr 2ω2由①②可得ω=G (M +m )L 3r 1=m M +mL(2)在P 点放置一个极小物体,设其质量为m 0,它与A 、B 转动的角速度相同 对于小物体:GMm 0r 2-Gmm 0(L -r )2=m 0ω2(r -r 1) 由③④⑤得M ∶m =104∶19.。

2023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微专题小练习专题3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2023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微专题小练习专题3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专题3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多选)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B.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伽利略通过直接测定小球的瞬时速度来验证该小球是否做匀变速运动2.[2022·广东省中山市高一期末]甲、乙两位同学利用直尺测量自己的反应时间.乙同学拿住直尺的上端,甲同学的手指尽量靠近但不接触直尺的下端,并做好捏尺的准备,乙突然放开直尺,甲同学快速用手指夹住直尺,此时直尺已下落了20 cm,则可以测量出甲的反应时间是(g取10 m/s2)( )A.0.02 s B.0.10 sC.0.20 s D.0.40 s3.[2022·贵阳一中适应考]课间,一些“弹簧”男常在走廊上跳摸指示牌秀弹跳.身高1.70 m的小宋同学在指示牌正下方原地竖直向上跳起,手指恰好能摸到指示牌的下边沿,经测得指示牌下边沿到地面的竖直距离为2.50 m(如图所示).小宋同学双脚离地时速度大小最接近于( )A.0.5 m/s B.3 m/sC.6 m/s D.9 m/s4.[2022·福建省厦门市高一期末](多选)排球课上,同学们在训练垫球.某同学将排球以6 m/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击出,忽略空气阻力 ,g 取10 m/s 2,则( )A.排球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 B .排球到达最高点时的加速度为零 C .排球上升和下降过程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D .排球从击出到落回击球点的时间为1.2 s5.[2022·福建省莆田期末](多选)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先后经过空中M 、N 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N 两点间距离为v 22 -v 212gB .经过MN 所需时间为v 2-v 1gC .经过MN 的平均速度大于v 2+v 12D .经过M 点的加速度小于N 点的加速度 6.[2022·浙江省衢温“5+1”联考]如图是将苹果由静止释放后,在某段运动过程中用频闪照相技术连续拍摄的照片,已知频闪照相机的频闪时间间隔为T ,位置A 、B 间和位置B 、C 间的距离分别为x 1和x 2,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C 过程速度的增加量大于AB 过程速度的增加量 B .x 1、x 2一定满足x 1∶x 2=1∶3C .苹果运动到位置B 时的速度大小一定为2x 1TD .苹果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一定为x 2-x 1T 27.[2022·河南省联考]建筑工人常常徒手抛砖块,当砖块上升到最高点时,被楼上的师傅接住用以砌墙.若某次以15 m/s 的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砖块,楼上的师傅没有接住,g 取10 m/s 2,空气阻力可以忽略,则( )A .砖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0 mB .砖块被抛出后经3 s 回到抛出点C .砖块回到抛出点前1 s 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为8.75 mD .砖块被抛出后上升到最高点时,其加速度为零专题3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AC2.C 根据h =12gt 2得t =2hg=0.20 s ,C 正确.3.B 小宋同学起跳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采用逆向思维,小宋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v 2-0=2gh ,解得v =2gh .结合生活实际可知,原地站立且胳膊向上伸直时,手指离地高度约为2.1 m ,则h =2.5 m -2.1 m =0.4 m ,代入数据解得v ≈3 m/s ,B 正确.4.AD 排球被击出后做竖直上抛运动,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A 正确,B 错误;排球上升和下落过程均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方向竖直向下,C 错误;由速度公式得排球从击出至落回击球点所用时间t =2v 0g=1.2 s ,D 正确.5.AB 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式得2gx MN =v 22 -v 21 ,解得x MN =v 22 -v 212g,A 正确;由速度公式得物体从M 到N 的时间t =v 2-v 1g,B 正确;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物体经过MN 的平均速度v -=v 2+v 12,C 错误;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变,为重力加速度g ,D 错误.6.D 由题意知t AB =t BC =T ,由Δv =a Δt =gT 可知BC 过程速度的增加量等于AB 过程速度的增加量,A 错误;只有苹果在A 点速度为零时,才满足x 1∶x 2=1∶3,B 错误;苹果运动到位置B 时的速度v B =x 1+x 22T ,C 错误;根据Δx =aT 2得苹果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x 2-x 1T2,D 正确.7.B 由h =v 20 2g 得,砖块上升的最大高度h =11.25 m ,A 错误;砖块上升的时间t =v 0g=1.5 s ,上升阶段与下降阶段的时间相等,经3 s 砖块回到抛出点,B 正确;砖块被抛出后经1 s 上升的高度h ′=v 0t ′-12gt 2=10 m ,由于上升阶段与下降阶段的时间、位移具有对称性,所以砖块回到抛出点前1 s 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为10 m ,C 错误;砖块被抛出后加速度不变,上升到最高点时,加速度仍然为g ,D 错误.。

2024届高考物理微专题:带电粒子在圆形边界磁场中的运动

2024届高考物理微专题:带电粒子在圆形边界磁场中的运动

微专题72带电粒子在圆形边界磁场中的运动1.带电粒子进入圆形边界磁场,一般需要将磁场圆圆心与两圆交点(入射点与出射点)连线、将轨迹圆圆心与两交点连线、将轨迹圆与磁场圆圆心连线.2.带电粒子进入圆形边界磁场,轨迹圆半径与磁场圆半径相等时会有磁聚焦现象.3.沿磁场圆半径方向入射的粒子,将沿半径方向出射.1.如图所示,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氦核(42He)和质子(11H)先后从A点沿AO的方向射入磁场,均从C点射出磁场,OA 与OC的夹角为106°.氦核(42He)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不计粒子的重力,sin53°=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与氦核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B.质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是氦核的2倍C.氦核(42He)的速度大小为4qBR3mD.质子(11H)的速度大小为2qBR3m答案C解析作出质子(11H)和氦核(42He)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可知质子(11H)和氦核(42He)在磁场中运动的圆心角相等,运动周期为T=2πmqB,运动时间为t=θ2πT,可知质子(11H)和氦核(42He)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t1t2=12,故A、B错误;对质子(11H)和氦核(42He),根据几何关系可得tan53°=rR,又q v B=mv2r,可得氦核(42He)的速度大小为v 1=4qBR 3m ,质子(11H)的速度大小为v 2=8qBR3m,故C 正确,故D 错误.2.(多选)(2023·河北张家口市高三模拟)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圆形区域内有垂直于圆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AC 是圆的一条直径,D 为圆上一点,∠COD =60°.在A 点有一个粒子源,沿与AC 成30°角斜向上垂直磁场的方向射出速率均为v 的各种带正电粒子,所有粒子均从圆弧CD 射出磁场,不计粒子的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则从A 点射出的粒子的比荷qm可能是()A.vBR B.3v 2BR C.3v BRD.3v 3BR答案AD解析带电粒子从C 点射出磁场时,轨迹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得sin 30°=Rr 1,解得r 1=2R ,带电粒子从D 点射出磁场时,轨迹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得AODO 2是菱形,所以粒子的轨迹半径r 2=R ,所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半径满足r 2≤r ≤r 1,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q v B =m v 2r,解得从A 点射出的粒子的比荷满足v2BR ≤q m ≤vBR,故选A 、D.3.(多选)如图所示,半径为R 、圆心为O 的圆形区域内有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两个质量、电荷量都相同的带正电粒子,以不同的速率从a 点先后沿直径ac 和弦ab 方向射入磁场区域,ab 和ac 的夹角为30°,已知沿ac 方向射入的粒子刚好从b 点射出,沿ab 方向射入的粒子刚好从O 点正下方射出,不计粒子重力.则()A .沿ac 方向射入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半径为RB .沿ab 方向射入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半径为(3+1)RC .沿ac 方向射入的粒子与沿ab 方向射入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D .沿ac 方向射入的粒子与沿ab 方向射入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速率的比值为2-33答案BC解析沿ac 方向射入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方向偏转60°,其轨迹所对的圆心角为60°,如图中轨迹1所示,由几何关系知其轨迹半径为r 1=Rtan 30°=3R ,故A 错误;沿ab 方向射入磁场区域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如图中轨迹2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可知,该粒子的轨迹所对圆心角为30°,则轨迹半径r 2满足r 2sin 45°=Rsin 15°,又sin 15°=sin (45°-30°),解得r 2=(3+1)R ,故B 正确;两粒子的质量和电荷量相同,根据T =2πmqB,可知在磁场中的运动周期相同,结合两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角之比为2∶1,可知沿ac 方向射入的粒子与沿ab 方向射入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故C 正确;根据q v B =m v 2r ,可得v=qBrm ,则沿ac 方向射入的粒子与沿ab 方向射入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速率的比值为3-32,故D 错误.4.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圆形区域内存在着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带负电的粒子(不计重力)沿水平方向以速度v 正对圆心入射,通过磁场区域后速度方向偏转了60°.如果想使粒子通过磁场区域后速度方向的偏转角度最大,在保持原入射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基础上,需将粒子的入射点向上平移的距离d 为()A.12RB.33RC.22R D.32R 答案B解析粒子运动轨迹如图甲所示,根据几何知识可得r =Rtan 30°,当粒子的入射点和出射点的连线是磁场圆的直径时,粒子速度偏转的角度最大.由图乙可知sin θ=R r ,平移距离为d =R sin θ,解得d =33R ,故B 正确,A 、C 、D 错误.5.(多选)(2023·湖北省联考)如图,坐标原点O 有一粒子源,能向坐标平面第一、二象限内发射大量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正粒子(不计重力),所有粒子速度大小相等.圆心在(O ,R ),半径为R 的圆形区域内,有垂直于坐标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磁场右侧有一长度为R ,平行于y 轴的光屏,其中心位于(2R ,R ).已知初速度沿y 轴正向的粒子经过磁场后,恰能垂直射在光屏上,则()A .粒子速度大小为qBR mB .所有粒子均能垂直射在光屏上C .能射在光屏上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为2πm 3qBD .能射在光屏上的粒子初速度方向与x 轴夹角满足45°≤θ≤135°答案AC解析由题意,初速度沿y 轴正向的粒子经过磁场后,恰能垂直射在光屏上,有qB v =m v 2r,r =R ,解得v =BqRm ,A 正确;由于所有粒子的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且离开磁场区域的出射点距离原点的竖直高度最大值为2R ,并不会垂直打在光屏上,B 错误;如图甲,打在光屏上端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由几何关系可得,运动时间最长的粒子,对应轨迹的圆心角为23π,甲根据周期公式T =2πr v ,可得t =2π32πT =13T =2πm3Bq ,C 正确;粒子初速度方向与x 轴夹角为θ时,若能打在光屏下端,如图乙乙由几何关系可得圆心角为60°,即初速度与x 轴夹角为θ1=60°,同理,粒子打在光屛上端时(如图甲),初速度与x 轴夹角为θ2=120°,D 错误.6.如图所示,第一象限内有一圆形边界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电粒子,以大小为v 的速度沿+x 方向自磁场边界上的点P (L ,3L )射入,从点Q (L ,0)射出时速度方向与x 轴负方向成60°角,粒子重力不计.求:(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2)圆形有界磁场的最小面积.答案(1)m v qL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2)34πL 2解析(1)由于PQ 平行于y 轴,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在PQ 上,由几何关系可得r +rcos 60°=3L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q v B =mv 2r联立解得B =m v qL由左手定则可得,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2)设带电粒子从点F 飞出后经过Q 点,则以PF 为直径的圆形有界磁场的面积最小,设圆形磁场的最小半径为R ,由几何关系可得R =r sin 60°=32L 则最小面积为S =πR 2=34πL 2.7.如图所示,圆形区域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边界跟y 轴相切于坐标原点O .O 点处有一放射源,沿纸面向各方向射出速率均为v 的某种带正电粒子,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是圆形磁场区域半径的2倍.已知该带电粒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不考虑带电粒子的重力.(1)推导带电粒子在磁场空间做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2)求带电粒子通过磁场空间的最大偏转角.答案(1)m vqB(2)60°解析(1)带电粒子进入磁场后,受洛伦兹力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Bq v=m v2r,则r=m vBq.(2)粒子的速率均相同,因此粒子轨迹圆的半径均相同,但粒子射入磁场的速度方向不确定,故可以保持圆的大小不变,只改变圆的位置,画出“动态圆”,如图甲所示,通过“动态圆”可以观察到粒子运动轨迹均为劣弧,对于劣弧而言,弧越长,弧所对应的圆心角越大,偏转角越大,则运动时间越长,如图乙所示,当粒子的轨迹圆的弦长等于磁场直径时,粒子在磁场空间的偏转角最大,sin φmax2=Rr=12,即φmax=60°.8.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两个以O为圆心的同心圆,内圆半径为R,外圆半径未知.内圆有一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内圆与外圆之间的环状区域内的匀强磁场垂直纸面向里,大小也为B.在内圆边界上有一粒子源S,所发出的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速度大小为v0.内圆边界上无磁场,外圆边界上存在磁场.不计粒子重力,求:(1)若粒子源在纸面内向各个方向发射粒子,为了让粒子约束在外圆内运动,则外圆半径至少为多大?(2)若发出的粒子初速度方向沿半径背离圆心.粒子运动了一段时间再次经过S,则v0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写出v0与m、q、B、R之间的关系)?(3)在满足(2)问的条件下,粒子相邻两次经过S 处的时间是多少?答案(1)R +2m v 0qB(2)v 0=qBR m tan πn(n ≥3,且取整数)(3)见解析解析(1)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q v 0B =m v 02r解得r =m v 0qB当粒子轨迹与外圆内切时外圆半径最小,如图由图中几何关系得,外圆半径R 1=R +2r 故外圆半径至少为R 1=R +2m v 0qB(2)经分析得,带电粒子运动轨迹将内圆均分成n 段圆弧(n ≥3,且取整数),如图由图中几何关系得θ=2π2n =πn且tan θ=r R故tan πn =m v 0qBR(n ≥3,且取整数)则v 0应满足:v 0=qBR m tan πn (n ≥3,且取整数)(3)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2πr v 0=2πmqB 粒子相邻两次经过内圆,在内圆外运动的时间t 1=2π- π-2θ 2πT =π+2θ mqB 粒子相邻两次经过内圆,在内圆内运动的时间t 2=π-2θ2πT = π-2θ m qB 当(2)中n 为奇数时,粒子相邻两次经过S 处的时间t = n -1 2(t 1+t 2)+t 1= n 2+2 πmnqB(n ≥3,且取奇数)当(2)中n 为偶数时,粒子相邻两次经过S 处的时间t =n 2(t 1+t 2)=n πmqB(n ≥3,且取偶数).。

新高考2024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题41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

新高考2024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题41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

专题41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1.[2023·九师联盟质量检测]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车的上表面粗糙,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以初速度v0水平地滑至车的上表面,若车足够长,则木块的最终速度大小和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分别为( )A.Mv0m+MmMv202(m+M)B.Mv0m+MmMv20m+MC.mv0m+MmMv202(m+M)D.mv0m+MmMv20m+M2.(多选)如图所示,两物体A、B用轻质弹簧相连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同时对A、B两物体施加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F1、F2,使A、B同时由静止开始运动.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关于A、B两物体与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整个过程中弹簧不超过其弹性限度)( )A.虽然A、B两物体会有加速运动,但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B.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F1、F2一直做正功,系统的机械能一直在增大C.当弹簧弹力的大小与F1、F2的大小相等时,A、B两物体总动能最大D.当弹簧弹力的大小与F1、F2的大小相等时,弹簧弹性势能最大3.[2023·山东省德州市期中]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着一长为L的平板车,一人站在车尾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水平抛出,物体恰好落在车的前端.物体可看做质点,抛出位置位于车尾正上方,距车上表面的竖直高度为h ,不计空气阻力,已知人和车的总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 ,物体水平抛出时获得的冲量大小为( )A.mLg2hB.MLg2hC.m2LM+mg2hD.MmLM+mg2h4.[2023·河北省模拟]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静止一质量M=8 kg的小车B,小车左端固定一根轻质弹簧,弹簧的自由端C到小车右端的距离L=1 m,这段车厢板与木块A(可视为质点)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而弹簧自由端C到弹簧固定端D所对应的车厢板上表面光滑.木块A以速度v0=15 m/s由小车B右端开始沿车厢板表面向左运动.已知木块A的质量m=2 kg,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木块A压缩弹簧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A.45 J B.178 JC .225 JD .270 J 5.[2023·江苏盐城期末]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甲、乙两球间粘少许炸药,一起以速度0.5 m /s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两球质量分别为0.1 kg 和0.2 kg .某时刻炸药突然爆炸,分开后两球仍沿原直线运动,从爆炸开始计时经过3.0 s ,两球之间的距离为x =2.7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刚分离时,甲、乙两球的速度方向相同B .刚分离时,甲球的速度大小为0.6 m /sC .刚分离时,乙球的速度大小为0.3 m /sD .爆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为0.027 J6.[2023·湖南省五市十校联考]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AB 段是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BC 段是水平粗糙轨道,两段轨道相切于B 点.一质量为m 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从小车上的A 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滑下,然后滑入BC 轨道,最后恰好停在C 点.已知M =3m ,滑块与轨道BC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滑块从A 滑到C 的过程中,滑块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 .滑块滑到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2gRC .滑块从A 滑到C 的过程中,小车的位移大小为13(R +L)D .水平轨道的长度L =R μ7.[2023·湖北十堰高三阶段练习]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光滑水平直轨道AB 与光滑圆弧轨道BC 平滑连接,B 为圆弧轨道的最低点.一质量为1 kg 的小球a 从直轨道上的A 点以大小为4 m /s 的初速度向右运动,一段时间后小球a 与静止在B 点的小球b 发生弹性正碰,碰撞后小球b 沿圆弧轨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0.2 m (未脱离轨道).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 /s 2,两球均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碰撞后瞬间,小球b 的速度大小为1 m /sB .碰撞后瞬间,小球a 的速度大小为3 m /sC .小球b 的质量为3 kgD .两球会发生第二次碰撞8.[2023·山西省一模]有一款推拉门,其三扇门板俯视如图所示,每扇门的宽度均为L =1.00 m ,质量均为m =20 kg ,边缘凸起部位的宽度均为d =0.05 m .门完全关闭时,1号门板的左侧以及3号门板的右侧分别与两侧的门框接触时,相邻门板的凸起部位也恰好接触.测试时,将三扇门板均推至最左端,然后用恒力F 水平向右推3号门板,每次都经过相同的位移s =0.20 m 后撤去F ,观察三扇门的运动情况.发现当恒力为8.5 N 时,3号门板恰好能运动到其左侧凸起与2号门板右侧的凸起接触处.设每扇门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门板凸起部位间的碰撞及门板与门框的碰撞均为完全非弹性碰撞(不黏连).不考虑空气阻力,取g =10 m /s 2.(1)求每扇门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2)若要实现三扇门恰好完全关闭,则恒力应是多大?(3)若想让三扇门都到达最右侧门框处,则恒力至少是多大?专题41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1.C 木块在小车上表面滑动的过程中动量守恒,有mv 0=(M +m)v ,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Q =12 mv 20 -12 (M +m)v 2,两式联立解得木块的最终速度v =mv 0M +m,摩擦产生的热量Q =mMv 20 2(M +m ),C 正确. 2.AC 由题意,水平恒力F 1、F 2等大反向,则系统受合外力为零,总动量守恒,故A 正确;拉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则F 1、F 2一直做正功,系统的机械能一直在增大,当物体减速为零后此时弹簧的弹力大于拉力,物体会反向运动,此时拉力与运动方向相反,都做负功则机械能减少,B 错误;当弹簧弹力的大小与F 1、F 2的大小相等后,弹力大于拉力,则物体减速运动,故弹力的大小与F 1、F 2的大小相等时,A 、B 两物体速度最大,总动能最大,C 正确;当弹簧弹力的大小与F 1、F 2的大小相等后,物体减速运动,但仍然会使弹簧继续伸长,弹性势能继续增大,D 错误.3.D 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v 1=Mv 2,有mx 1=Mx 2,且x 1+x 2=L ,解得x 1=ML M +m,x 2=mL M +m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h =12 gt 2,x 1=v 1t ,由动量定理得I =mv 1,解得I =MmL M +m g 2h. 4.B 由题意知,小车和木块系统动量守恒,有mv 0=(M +m)v ,由能量守恒,得12mv 20 =12(M +m)v 2+μmgL+E pmax ,联立解得E pmax =178 J ,B 项正确. 5.D 设甲、乙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 1、m 2,刚分离时两球速度分别为v 1、v 2,以向右为正方向,则由动量守恒得(m 1+m 2)v 0=m 1v 1+m 2v 2,根据题意有v 2-v 1=x t,代入数据可解得v 2=0.8 m /s ,v 1=-0.1 m /s ,说明刚分离时两球速度方向相反,故A 、B 、C 错误;爆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ΔE =12 m 1v 21 +12 m 2v 22 -12(m 1+m 2)v 20 ,将v 2=0.8 m /s ,v 1=-0.1 m /s ,代入计算可得ΔE =0.027 J ,故D 正确.6.D 滑块从A 滑到C 的过程中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竖直方向上合力不为零,系统动量不守恒,故A 错误;滑块刚滑到B 点时速度最大,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0=mv m -Mv M ,mgR =12 mv 2m +12Mv 2M ,解得v m = 3gR 2 ,v M = gR 6 ,滑块滑到B 点时的速度为 3gR 2,故B 错误;设全程小车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为s ,根据题意可知全程滑块水平方向相对小车的位移为R +L ,则滑块水平方向相对地面的位移为x′=R +L -s ,滑块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在水平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R +L -s)-Ms =0.已知M =3m ,解得s =14(R +L),x′=34(R +L),故C 错误;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对整个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m +M)v′,解得v′=0,由能量守恒定律得mgR =μmgL,解得L =R μ,故D 正确.7.C 由机械能守恒m b gh =12mv 2B 可得碰后小球b 在B 点的速度为v B =2 m /s ,故A 错误;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 a v 0=m a v 1+m b v B ,由机械能守恒可得12 m a v 20 =12 m a v 21 +12m b v 2B ,联立求得m b =3 kg ,v 1=-2 m /s ,碰撞后瞬间,小球a 的速度大小为2 m /s ,故B 错误,C 正确;碰后a 球立刻向左运动,b 球先向右运动到最高点,再向左返回到平面上运动,两球速度大小相等,所以两球不会发生第二次碰撞,故D 错误.8.(1)0.01 (2)42.5 N (3)314.5 N解析:(1)设每扇门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根据动能定理F 1s -μmg(L-3d)=0解得μ=0.01(2)设3号门板和2号门板碰撞前速度的大小为v 1,根据动能定理F 2s -μmg(L-3d)=12mv 21 设3号门板和2号门板碰撞后速度的大小为v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 1=2mv 23号门板与2号门板碰撞后一起向右运动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μ(2m)g(L-3d)=0-12(2m)v 22 解得F 2=42.5 N(3)设3号门板和2号门板碰撞前速度的大小为v 3,根据动能定理F 3s -μmg(L-3d)=12mv 23 设3号门板和2号门板碰撞后速度的大小为v 4,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 3=2mv 43号门板与2号门板碰撞后一起向右运动到与门框接触前的速度大小为v 5,根据动能定理-μ(2m)g(L-3d)=12 (2m)v 25 -12(2m)v 24 设2号门板与1号门板碰撞后速度的大小为v 6,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 5=2mv 6从2号门板与1号门板碰撞后到1号门板恰好停止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2μmg(L-3d)=0-12mv 26 联立解得F 3=314.5 N。

新高考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题5追及和相遇问题

新高考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题5追及和相遇问题

专题5 追及和相遇问题1.[2024·河北部分学校模拟]滑雪运动是2024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主要的竞赛项目.如图所示,水平滑道上运动员A、B间距x0=10 m.运动员A以速度v0=5 m/s向前匀速运动.同时运动员B以初速度v1=8 m/s向前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a=2 m/s2,运动员A在运动员B接着运动x1后追上运动员B,则x1的大小为( )A.4 m B.10 mC.16 m D.20 m2.[2024·湖南省五市十校联考]如图所示,一辆轿车和一辆卡车在同一马路上均由静止起先同时相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分别为7 m/s2和3 m/s2,刚起先运动时两车车头相距20 m,轿车车身全长为5 m,卡车车身全长为20 m,则从起先运动到两车分别的时间为( )A.1.0 s B.2.0 s C.3.0 s D.3.5 s3.[2024·全国百强名校联考]有甲、乙两车在两条平行车道上沿同一方向直线行驶.t =0时刻,甲车从静止起先以10 m/s2加速度匀加速运动,乙车以10 m/s的初速度、5 m/s2加速度匀加速运动,t=1 s时刻两车车头齐平,则下次两车车头齐平的时刻是( )A.t=3 s B.t=4 s C.t=5 s D.t=6 s4.假设高速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均为v0=30 m/s.距离s0=100 m.t=0时刻甲车遇紧急状况,甲、乙两车的速度随时间的改变如图所示.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在某段时间内两车的位移之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6 s内两车位移之差,为120 mB.两车在0~6 s内不会相撞C.t=6 s时两车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t=3 s时两车距离最近5.[2024·重庆市一中期末]无线蓝牙耳机可以在肯定距离内与手机等设备实现无线连接.已知无线连接的最远距离为10 m,甲和乙两位同学做了一个好玩试验.甲佩戴无线蓝牙耳机,乙携带手机检测,如图a所示,甲、乙同时分别沿两条平行相距6 m的直线轨道向同一方向运动,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从静止起先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的关系如图b所示,则在运动过程中,手机检测到蓝牙耳机能被连接的总时间为( )A .4 sB .9 sC .13 sD .17 s6.[2024·江苏省徐州市期中]如图所示,长l =7.5 m 、宽d =2.4 m 的卡车在马路上以v 0=20 m /s 的速度匀速前进,在车头正前方x =50 m 处有一斑马线,斑马线上有一行人(可视为质点),在匀速行走横穿马路,此时行人到A 点的距离s =9.6 m .已知卡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a =5 m /s 2,卡车和行人均做直线运动.(1)若要卡车在斑马线前停下,求司机的最长反应时间t 0.(2)若司机的反应时间t =1 s ,且仍以题干中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行人不会被卡车遇到的行走速度范围.专题5 追及和相遇问题1.C 运动员B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的时间t B =v 1a=4 s ,此时运动员A 的位移为x A =v 0t B =20 m ,运动员B 的位移为x B =v 12 t B =16 m ,因为x A <x B +x 0,即运动员B 速度削减为零时,运动员A 还未追上运动员B ,则运动员A 在运动员B 停下来的位置追上运动员B ,即x 1=16 m ,C 正确,A 、B 、D 错误.2.C 设经过时间t 后,轿车和卡车车尾分别,轿车的位移x 1=12 a 1t 2,卡车的位移x 2=12a 2t 2,x 1+x 2=45 m. 联立解得t =3.0 s .3.A 0~1 s 内,x 甲=12 ×10×12 m =5 m ,x 乙=10×1 m+12 ×5×12m =12.5 m ,Δx=x 乙-x 甲=7.5 m ,说明t =0时刻甲在乙的前方7.5 m ,设下次车头齐平的时刻为t ,10×t +12 ×5×t 2-12×10×t 2=7.5 m ,解得t =1 s 或t =3 s ,A 正确. 4.B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6 s 内两车位移之差为Δx =⎝ ⎛⎭⎪⎫12×30×3+12×30×3m =90 m ,Δx <100 m ,两车不会相撞,A 错误,B 正确;由图像可知,t =6 s 时两车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 错误;t =6 s 时两车相距最近,D 错误.5.C 如图所示,当甲、乙相距10 m 时,依据勾股定理,甲比乙多走8 m ,设此时二人的运动时间为t 1,依据位移公式得v甲t 1-12a 乙t 21 =8 m ,由图像得a 乙=1 m/s 2,解得t 1=4 s.由图像知此时两者速度相等恰好相距最远,刚好还能接收到信号,之后乙超过甲,当乙比甲多走8 m 时,是最终接收到信号的时刻,设从起先到该时刻的时间为t 2,乙加速的时间t 0=61 s =6 s ,乙加速6 s 后起先以6 m/s 速度匀速运动,乙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 2-6) s ,依据题意得[12 a ×62+6(t 2-6)]-v 甲t 2=8 m ,解得t 2=13 s ,也就是说,前13 s内,甲、乙之间的距离都在10 m 内,都能接收到信号,C 正确.6.(1)0.5 s (2)0<v <2.4 m/s 或v >4 m/s解析:(1)刹车位移x 1=v 202a =2022×5m =40 m反应时间t 0=x -x 1v 0 =50-4020s =0.5 s (2)反应位移x 2=v 0t =20 m卡车车尾通过A 点须要刹车位移x ′2=x +l -x 2=(50+7.5-20)m =37.5 m刹车末速度v 20 -v 22 =2ax ′2 解得v 2=5 m/s 故刹车时间t 2=v 0-v 2a=3 s 则总共运动时间t ′2=4 s 此时人恰好走到路旁v ′2=st ′2=2.4 m/s 故满意0<v <2.4 m/s 人不会被遇到;若车头到达A 点,刹车位移x 3=x -x 2=(50-20)m =30 m刹车末速度v 20 -v 23 =2ax 3 解得v 3=10 m/s 故刹车时间t 3=v 0-v 3a=2 s 则总共运动时间t ′3=3 s 此时人恰好通过马路旁v ′3=s +dt ′3=4 m/s 故满意v >4 m/s 时人不会被遇到综上所述,满意0<v <2.4 m/s 或者v >4 m/s 人不会被遇到.。

2023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微专题小练习专题77电磁场和电磁波

2023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微专题小练习专题77电磁场和电磁波

专题77 电磁场和电磁波1.(多选)下列关于机械波和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而电磁波只有纵波C.电磁波和机械波都能产生干涉、衍射现象以及多普勒效应D.波速、波长与频率的关系ν=λf,对机械波和电磁波都适用2.电磁波的频率范围很广,按电磁波的波长或频率大小的顺序把它们排列成谱,叫做电磁波谱,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移动电话使用可见光进行Wi­Fi联网B.冷物体的红外辐射比热物体的红外辐射强C.紫外线具有的能量足以破坏细胞核中的物质D.X射线的频率比γ射线的频率高3.[2022·江苏省十三中期中考试]图甲LC振荡电路中通过Q点的电流(向右为正)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则( )A.t=0.25 s时,电容器处于充电状态B.t=0.25 s时,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C.t=1.75 s时,Q点的电势比P点低D.t=1.75 s时,磁场能向电场能转化4.地面阳光的成分包括44%的可见光、53%的红外线和3%的紫外线.在大气层之外,阳光中含有10%的紫外线,大多数的紫外线被大气阻挡住而无法到达地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外线的频率比可见光大B.紫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长C.红外线的衍射能力比紫外线弱D.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5.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X射线能在磁场中偏转,穿透力较强,可用来进行人体透视B.紫外线有很强的荧光效应,可用于防伪C.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D.红外体温计是依据体温计发射红外线来测量体温的6.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起来,能为客户提供各种通信及信息服务,与4G相比,5G使用的电磁波频率更高.下列关于电磁波叙述正确的是( )A.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可以相互激发,形成电磁波B.电磁波是纵波,不能产生偏振现象C.电磁波和机械波都依赖于介质才能传播D.与4G相比,5G使用的电磁波在空中传播的速度更快,更容易发生衍射7.收音机中的调谐电路线圈的电感为L,要想接收波长为λ的电台信号,应把调谐电路中电容器的电容调至(c为光速)( )A.λ2πLc B.12πLcλC.λ22πLc2D.λ24π2Lc2专题77 电磁场和电磁波1.CD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需要介质来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A错误;电磁波是横波,B错误;电磁波和机械波都能产生干涉、衍射现象以及多普勒效应,C 正确;波速、波长与频率的关系ν=λf,对机械波和电磁波都适用,D正确.2.C 移动电话经常使用Wi­Fi联网,也会用蓝牙传输数据,两种方式均是利用电磁波来传输信息的,均利用了电磁波中的微波,A错误;根据辐射的特点可知,所有物体都发射红外线,热物体的红外辐射比冷物体的红外辐射强,B错误;紫外线频率较高,所以具有较高的能量,可破坏细胞中的物质,通常用于杀菌,C正确;在电磁波谱中,常见电磁波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它们的波长依次变短,频率依次变长,D错误.3.D 由题图乙知,0~0.5 s内,电流逐渐增大,电容器正在放电,振荡电路中通过Q 点的电流向右,可知电容器下极板带正电,A、B错误;由题图乙知,1.5 s~2.0 s内,电流减小,电容器充电,下极板带正电,流过Q点的电流向左,Q点的电势比P点高,磁场能向电场能转化,故D正确,C错误.4.D 根据电磁波谱的波长顺序可知,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的波长大于紫外线的波长,所以紫外线的频率大于可见光的频率大于红外线的频率,A、B错误;光的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衍射能力越强,红外线波长大于紫外线波长,所以红外线的衍射能力更强,C错误;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电磁波,它们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正确.5.B X射线穿透力较强,可用来进行人体透视,但不带电,不能在磁场中偏转,故A 错误;紫外线有很强的荧光效应,可用于防伪,故B正确;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C错误;红外体温计是依据人体发射红外线来测量体温的,不是体温计发射红外线,故D错误.6.A 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可知,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可以相互激发,形成电磁波,A正确;由电磁波产生的原理可知,电磁波是横波,能产生偏振现象,B错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机械波必须依赖于介质才能传播,C错误;电磁波在空中均以光速传播,D错误.7.D 波长为λ的信号的频率为f=cλ,LC振荡回路的频率为f=12πLC,联立以上两式可知,要想接收波长为λ的电台信号,应把调谐电路中电容器的电容调至C=λ24π2Lc2,D 正确.。

新高考物理微专题-微专题训练2 汽车的“刹车”问题

新高考物理微专题-微专题训练2 汽车的“刹车”问题

微专题训练2汽车的“刹车”问题1.(单选)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 m/s匀减速至零,需用时间1 s,按规定速率为8 m/s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路程不得超过5.9 m,那么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是否符合规定().A.拖行路程为8 m,符合规定B.拖行路程为8 m,不符合规定C.拖行路程为4 m,符合规定D.拖行路程为4 m,不符合规定答案 C2.(单选)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内和第2 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和7 m.则刹车后6 s内的位移是().A.20 m B.24 m C.25 m D.75 m答案 C3.(多选)匀速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若测得刹车时间为t,刹车位移为x,根据这些测量结果,可以求出().A.汽车刹车过程的初速度B.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C.汽车刹车过程的平均速度D.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答案ABC4.(多选)一汽车在公路上以54 km/h的速度行驶,突然发现前方30 m处有一障碍物,为使汽车不撞上障碍物,驾驶员立刻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6 m/s2,则驾驶员允许的反应时间可以为().A.0.5 s B.0.7 s C.0.8 s D.0.9 s答案AB5.某驾驶员以3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发现前方70 m处车辆突然停止,如果驾驶员看到前方车辆停止时的反应时间为0.5 s,该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已知该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7.5 m/s2.答案有安全问题6.一辆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90 km/h,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求:(1)汽车刹车开始后10 s内滑行的距离x0;(2)从开始刹车到汽车位移为30 m时所经历的时间t;(3)汽车静止前1 s内滑行的距离x′.答案(1)31.25 m(2)2 s(3)5 m7.图是《驾驶员守则》中的安全距离图示和部分安全距离表格.图2车速(km/h)反应距离(m)刹车距离(m)停车距离(m)40101020601522.537.580A=()B=()C=() 请根据该图表计算:(1)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一定,请在表格中填上A的数据;(2)如果路面情况相同,请在表格中填上B、C的数据;(3)如果路面情况相同,一名喝了酒的驾驶员发现前面50 m处有一队学生正在横穿马路,此时他的车速为72 km/h,而他的反应时间比正常时慢了0.1 s,请问他能在50 m内停下来吗?答案(1)20 m(2)40 m60 m(3)不能。

高考物理总复习 微专题针对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高考物理总复习 微专题针对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微专题1.(2019年宝鸡质检)如图19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套在粗糙水平杆上,并用轻绳将木块A与质量为m图19的小球B相连.现用水平力F将小球B缓慢拉起,在此过程中木块A始终静止不动.假设杆对A的支持力为F N,杆对A的摩擦力为F f,绳中张力为F T,如此此过程中( ) A.F增大B.F f不变C.F T减小D.F N减小解析:先以B为研究对象,小球受到重力、水平力F和轻绳的拉力F T,如图20甲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 T=mgcosθ,F=mg tanθ,θ增大,F T增大,F增大.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图如图20乙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F f=F,如此F f逐渐增大.F N=(M+m)g,即F N保持不变,应当选A项.图20答案:A2.(2019年陕西质检)将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细线相连后,再用细线悬挂于O 点,如图21所示.用力F拉小球b,使两个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且细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保持θ=30°,如此F达到最小值时Oa线上的拉力为( )图21 A.3mg B.mgC.32mg D.12mg图22解析:以两个小球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并作出整体的受力图,根据平衡条件得知:F与T的合力与总重力2mg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由力的合成图可知,当F与绳子Oa垂直时,F有最小值,即图中2位置,根据平衡条件得:F=2mg sin30°=mg,T=2mg cos30°=3mg,A正确.答案:A3.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23所示.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图23A.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B.F逐渐变大,T逐渐变小C.F逐渐变小,T逐渐变大D.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解析:解法1:解析法设绳OA段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对O点进展受力分析,列平衡方程得F=mg tanθ,T=mgcosθ,如此随θ的逐渐增大,F逐渐增大,T逐渐增大,A正确.解法2:图解法图24由题意知,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分析O 点的受力情况如图24甲所示,其中T ′=G 恒定不变,F 方向不变,T 大小方向均改变,在O 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θ角逐渐变大,由动态矢量三角形(图24乙)可知F 、T 均逐渐变大,故A 项正确.答案:A4.(多项选择)如图25所示,质量均为m 的小球A 、B 用劲度系数为k 1的轻弹簧相连,B 球用长为L 的细绳悬于O 点,A 球固定在O 点正下方L 处,当小球B 平衡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F T1,弹簧的弹力为F 1;现把A 、B 间的弹簧换成原长一样但劲度系数为k 2(k 2>k 1)的另一轻弹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仍使系统平衡,此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F T2,弹簧的弹力为F 2.如下关于F T1与F T2、F 1与F 2大小之间的关系,正确的答案是( )图25A .F T1>F T2B .F T1=F T2C .F 1<F 2D .F 1=F 2解析:以小球B 为研究对象,进展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知,弹簧的弹力F 和绳子的拉力F T 的合力F 合与重力mg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 合=mg ,如图26所示,由三角形相似得(力的三角形和几何三角形相似):mg AO =F AB =F T OB ,又OA =OB =L ,得F T =mg ,F =x L mg ,故绳子的拉力F T 只与小球B 的重力有关,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无关,所以F T1=F T2.当弹簧的劲度系数变大时,弹簧的压缩量减小,故长度x 增加,F 2>F 1,A 、D 错误,B 、C 正确.图26答案:BC5.(多项选择)如图27所示,带有光滑竖直杆的三角形斜劈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于斜劈上的光滑小球与套在竖直杆上的小滑块用轻绳连接,开始时轻绳与斜劈平行.现给小滑块施加一竖直向上的拉力,使小滑块沿杆缓慢上升,整个过程中小球始终未脱离斜劈,如此有( )图27A.轻绳对小球的拉力逐渐增大B.小球对斜劈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C.竖直杆对小滑块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D.对小滑块施加的竖直向上的拉力逐渐增大解析:设斜面倾角为θ,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F N1,绳对小球的拉力为F T,小球的重力大小为G1,小滑块的重力大小为G2,竖直杆对小滑块的弹力大小为F N2.由于小滑块沿杆缓慢上升,所以小球沿斜面缓慢向上运动,小球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受到的合力为零,作小球受力矢量三角形如图28甲所示,绳对小球的拉力F T逐渐增大,所以A正确;斜面对小球的弹力F N1逐渐减小,故小球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减小,B错误;将小球和小滑块看成一个整体,对其进展受力分析如图28乙所示,如此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 N2=F N1sinθ,F=G1+G2-F N1cosθ,因F N1逐渐减小,所以F N2逐渐减小,F逐渐增大,故C错误,D正确.图28答案:AD6.有甲、乙两根完全一样的轻绳,甲绳A 、B 两端按图29甲的方式固定,然后将一挂有质量为M 的重物的轻质动滑轮挂于轻绳上,当滑轮静止后,设绳子的张力大小为T 1;乙绳两端按图29乙的方式连接,然后将同样的定滑轮且挂有质量为M 的重物挂于乙轻绳上,当滑轮静止后,设乙绳子的张力大小为T 2.现甲绳的B 端缓慢向下移动至C 点,乙绳的E 端缓慢移动至F 点,在两绳的移动过程中,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图29A .T 1、T 2都变大B .T 1变大、T 2变小C .T 1、T 2都不变D .T 1不变、T 2变大 解析:对甲绳,设绳子与滑轮接触点为O ,绳子间夹角为α1,绳子拉力为F 1,由几何关系有AO sin α12+OB sin α12=AC ,同理当绳子B 端移动到C 点时,绳子与滑轮接触点为O ′,绳子间夹角为α2,绳子拉力为F 2,有AO ′sin α22+O ′B sin α22=AC ,由于绳子的长度没变,有AO +OB =AO ′+O ′B ,故有α1=α2,绳子与滑轮接触点受重物的重力和两绳子的拉力,由于绳子夹角不变,根据三力平衡可知,绳子拉力不变,即F 1=F 2;对乙绳,绳子E 端移动到F 点的过程中,设此时绳子拉力为F 3,绳子间的夹角α3显然变大,绳子与滑轮接触点受重力和两个绳子的拉力,再次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可知F 3=Mg 2cos α32增大,又有T 1=F 1=F 2,T 2=F 3,即T 1不变,T 2变大,故D 正确.答案:D。

高中物理 微专题1-27训练

高中物理 微专题1-27训练

微专题训练1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1.(单选)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A.保持不变B.不断增大C.不断减小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解析设第1粒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s,则第2粒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1)s,两粒石子间的距离为Δh=12gt2-12g(t-1)2=gt-12g,可见,两粒石子间的距离随t的增大而增大,故B正确.答案B2.(多选)从水平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到最后又落回地面.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条件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与物体下落阶段的加速度相同B.物体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与物体下落阶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物体上升过程经历的时间等于物体下落过程经历的时间D.物体上升过程经历的时间小于物体下落过程经历的时间解析物体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只受重力,则物体上升和下降阶段加速度相同,大小为g,方向向下,A正确,B错误;上升和下落阶段位移大小相等,加速度大小相等,所以上升和下落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相等,C正确,D错误.答案AC3.(单选)取一根长2 m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的一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 cm再系一个,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 cm、60 cm、84 cm,如图1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另一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面上的金属盘内.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各垫圈 ( ).A.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B.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C.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3∶2D.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2-1)∶(3-2)∶(2-3)解析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2 cm、36 cm、60 cm、84 cm,满足1∶3∶5∶7的关系,因此时间间隔相等,A项错误,B项正确.垫圈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3∶4∶…,垫圈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2∶3∶4∶…,C、D项错误.答案B4.(单选)一物体自空中的A点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1 s后物体的速率变为10 m/s,则此时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方向可能是(不计空气阻力,g=10 m/s2) ( ).A.在A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下B.在A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上C.正在A点,速度方向向下 D.在A点下方,速度方向向下解析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要先后经过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若1 s后物体处在下降阶段,即速度方向向下,速度大小为10 m/s,那么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0,这显然与题中“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不符,所以1 s后物体只能处在上升阶段,即此时物体正在A 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上.答案B5.(单选)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的点a的时间间隔是T a,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是T b,则a、b之间的距离为( ).g(T2a-T2b) g(T2a-T2b)g(T2a-T2b) g(T a-T b)解析根据时间的对称性,物体从a点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a2,从b点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b2,所以a点到最高点的距离h a=12g⎝⎛⎭⎪⎫T a22=gT2a8,b点到最高点的距离h b=12g⎝⎛⎭⎪⎫T b22=gT2b8,故a、b之间的距离为h a-h b=18g(T2a-T2b),故选A.答案A6. (单选)如图2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2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图2A.位置“1”是小球的初始位置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T2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7d2T解析由题图可知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相等都为d,B对;由Δx=aT2=d可知C对;位置“3”是小球从位置“2”到位置“4”的中间时刻,据推论有v3=3d+4d2T=7d2T,D对;位置“1”到位置“2”的距离与位置“2”到位置“3”的距离之比为2∶3,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故选A.答案A7.(单选)小球从空中某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碰撞后上升到空中某一高度,此过程中小球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3所示,则( ).图3A.在下落和上升两个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不同B.小球开始下落处离地面的高度为0.8 m C.整个过程中小球的位移为 m D.整个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 m/s解析v­t图象斜率相同,即加速度相同,A选项不正确;0~ s内小球做自由落体过程,通过的位移即为高度0.8 m,B选项正确;前 s小球自由下落0.8 m,后 s反弹向上运动0.2 m,所以整个过程中小球的位移为0.6 m,C选项不正确;整个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m/s,D选项不正确.答案B8.李煜课外活动小组自制一枚火箭,火箭从地面发射后,始终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运动,火箭点火后可认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 s到达离地面40 m高处时燃料恰好用完,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求:(1)燃料恰好用完时火箭的速度;(2)火箭离地面的最大高度;(3)火箭从发射到残骸落回地面过程的总时间.解析(1)设火箭的速度为v则12vt=h,所以v=20 m/s(2)最大高度h m=40 m+v22g=60 m(3)t1=4 s,t2=vg=2 s,t3=2h mg=23st=t1+t2+t3=(6+23)s= s答案(1)20 m/s (2)60 m (3) s微专题训练2 汽车的“刹车”问题1.(单选)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 m/s匀减速至零,需用时间1 s,按规定速率为8 m/s 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路程不得超过m,那么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是否符合规定( ).A.拖行路程为8 m,符合规定B.拖行路程为8 m,不符合规定C.拖行路程为4 m,符合规定D.拖行路程为4 m,不符合规定解析 由x =v 02t 可得:汽车刹车后的拖行路程为x =82×1 m=4 m< m ,所以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符合规定,C 正确.答案 C2.(单选)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 内和第2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 和7 m .则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是( ).A .20 mB .24 mC .25 mD .75 m解析 由Δx =aT 2得:a =-2 m/s 2,由v 0T +12aT 2=x 1得:v 0=10 m/s ,汽车刹车时间t =0-v 0a=5 s<6 s ,故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为x =0-v 202a=25 m ,C 正确.答案 C 3.(多选)匀速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若测得刹车时间为t , 刹车位移为x ,根据这些测量结果,可以求出 ( ).A .汽车刹车过程的初速度B .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C .汽车刹车过程的平均速度D .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解析 因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有x =12at 2=v -t ,可以求出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a 、平均速度v -,B 、C 正确;又v =at ,可求出汽车刹车过程的初速度,A 正确;因不知道汽车的质量,无法求出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D 错误.答案 ABC4.(多选)一汽车在公路上以54 km/h 的速度行驶,突然发现前方30 m 处有一障碍物,为使 汽车不撞上障碍物,驾驶员立刻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6 m/s 2,则驾驶员允许的反应时 间可以为 ( ).A . sB . sC . sD . s解析 汽车在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题意和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v 0t +v 202a≤l ,代入数据解得t ≤ s.答案 AB 5.某驾驶员以3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发现前方70 m 处车辆突然停止,如果驾驶员看到 前方车辆停止时的反应时间为 s ,该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已知该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 大小为 m/s 2.解析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x 1=vt =30× m=15 m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 2=0-v 22a =-3022×-m =60 m 汽车停下来的实际位移为:x =x 1+x 2=15 m +60 m =75 m由于前方距离只有70 m ,所以会有安全问题.答案 有安全问题6.一辆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90 km/h ,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求:(1)汽车刹车开始后10 s 内滑行的距离x 0;(2)从开始刹车到汽车位移为30 m 时所经历的时间t ;(3)汽车静止前1 s 内滑行的距离x ′.解析 (1)判断汽车刹车所经历的时间由0=v 0+at 0及a =-10 m/s 2,v 0=90 km/h =25 m/s 得:t 0=-v 0a =2510s = s<10 s 汽车刹车后经过 s 停下来,因此10 s 内汽车的位移只是 s 内的位移根据v 21-v 20=2ax 0得x 0=v 21-v 202a =0-2522×-10m = m. (2)根据x =v 0t +12at 2 解得:t 1=2 s ,t 2=3 s> s(舍去).(3)把汽车减速到速度为零的过程,看作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求出汽车以10 m/s2的加速度经过1 s的位移,即:x′=12(-a)t′2=12×10×12m=5 m.答案(1) m (2)2 s (3)5 m7.图是《驾驶员守则》中的安全距离图示和部分安全距离表格.(1)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一定,请在表格中填上A的数据;(2)如果路面情况相同,请在表格中填上B、C的数据;(3)如果路面情况相同,一名喝了酒的驾驶员发现前面50 m处有一队学生正在横穿马路,此时他的车速为72 km/h,而他的反应时间比正常时慢了 s,请问他能在50 m内停下来吗?解析(1)反应时间为t=s1v1= s,A=vt=20 m.(2)加速度a=v22x刹车=50081m/s2,B=v22a=40 m,所以C=60 m.(3)司机的反应距离为x1=vt=20×+m=20 m司机的刹车距离为x2=v22a=2022×1 000162m= m,x=x1+x2= m>50 m,故不能.答案(1)20 m (2)40 m 60 m (3)不能微专题训练3 追及、相遇问题1.(多选)如图1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图1A.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 m B.在0~10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C.在10~25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D.两物体在10 s时相距最远,在25 s时相遇解析在0~10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纵坐标的差值逐渐增大,说明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在10~25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纵坐标的差值逐渐减小,说明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因此,两物体在10 s时相距最远;在25 s时,两图线相交,两物体纵坐标相等,说明它们到达同一位置而相遇.选项B、C、D正确.答案BCD2.(多选)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三个物体的x­t图象如图2所示,图象c是一条抛物线,坐标原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B.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在0~5 s内,当t=5 s时,a、b两个物体相距最近D.物体c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解析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错、B正确;在0~5 s内,当t=5 s时,a、b两个物体相距最远x=20 m,C错;根据x­t图象的斜率可判断D选项是正确的.答案BD3.(单选)A、B两物体相距s=7 m,物体A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正以v A=4 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此时在摩擦力作用下正以v B=10 m/s的速度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2 m/s2,则A追上B所经历的时间是( ).图3A.7 s B.8 s C.9 s D.10 s解析t=5 s时,物体B的速度减为零,位移大小x B=12at2=25 m,此时A的位移xA=v A t=20 m,A、B两物体相距Δs=s+x B-x A=7 m+25 m-20 m=12 m,再经过Δt=Δs/v A=3 s,A追上B,所以A追上B所经历的时间是5 s+3 s=8 s,选项B正确.答案B 4.(2013·商丘二模)(单选)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同时做直线运动,其v­t 图象如图4所示,则( ).图4A.1 s时甲和乙相遇 B.0~6 s内甲乙相距最大距离为1 mC.2~6 s内甲相对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D.4 s时乙的加速度方向反向解析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t=1 s之前乙的速度一直大于甲的速度,故两物体在t=1 s 时不会相遇,A错误;在0~6 s内,在t=6 s时两物体间距最大,最大距离为8 m,B错误;因2~6 s内甲、乙两物体减速的加速度相同,故v甲-v乙恒定不变,即甲相对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正确,D错误.答案C5.(单选)汽车A在红灯前停住,绿灯亮时启动,以0.4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30 s 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以8 m/s的速度从A车旁边驶过,且一直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A车相同,则从绿灯亮时开始( ).A.A车在加速过程中与B车相遇B.A、B相遇时速度相同C.相遇时A车做匀速运动D.两车不可能相遇解析作出A、B两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v­t图象所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经过30 s时,两车运动图象所围面积并不相等,所以在A车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两车并未相遇,所以选项A错误;30 s后A车以1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随着图象所围“面积”越来越大,可以判断在30 s后某时刻两车图象所围面积会相等,即两车会相遇,此时A车的速度要大于B车的速度,所以两车不可能再次相遇,选项C正确,选项B、D错误.答案C6.现有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 A=10 m/s,B车速度v B=30 m/s.因大雾能见度低,B车在距A车600 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此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减速1 800 m才能够停止.(1)B车刹车后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多大?(2)若B车刹车8 s后,A车以加速度a1=0.5 m/s2加速前进,问能否避免事故?若能够避免则两车最近时相距多远?解析(1)设B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有0-v2B=-2ax1,解得:a=0.25 m/s2.(2)设B车减速t秒时两车的速度相同,有vB-at=v A+a1(t-Δt)代入数值解得t=32 s,在此过程中B车前进的位移为x B=v B t-at22=832 mA车前进的位移为xA =v AΔt+v A(t-Δt)+12a1(t-Δt)2=464 m,因x A+x>x B,故不会发生撞车事故,此时Δx=x A+x-x B=232 m.答案(1)0.25 m/s2(2)可以避免事故232 m7.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比赛,某一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L1=11 m处,乙车速度v乙=60 m/s,甲车速度v甲=50 m/s,此时乙车离终点线尚有L2=600 m,如图5所示.若甲车加速运动,加速度a=2 m/s2,乙车速度不变,不计车长.求:图5(1)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两车间距离最大,最大距离是多少?(2)到达终点时甲车能否超过乙车?解析(1)当甲、乙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距离最大,即v甲+at1=v乙,得t1=v乙-v甲a=60-502s=5 s;甲车位移x甲=v甲t1+12at21=275 m,乙车位移x乙=v乙t1=60×5 m=300 m,此时两车间距离Δx=x乙+L1-x甲=36 m(2)甲车追上乙车时,位移关系x甲′=x乙′+L1甲车位移x甲′=v甲t2+12at22,乙车位移x乙′=v乙t2,将x甲′、x乙′代入位移关系,得v甲t2+12at22=v乙t2+L1,代入数值并整理得t22-10t2-11=0,解得t2=-1 s(舍去)或t2=11 s,此时乙车位移x乙′=v乙t2=660 m,因x乙′>L2,故乙车已冲过终点线,即到达终点时甲车不能追上乙车.答案(1)5 s 36 m (2)不能微专题训练4 “滑轮”模型和“死结”模型问题) 1.(单选)如图1所示,杆BC的B端用铰链接在竖直墙上,另一端C为一滑轮.重物G上系一绳经过滑轮固定于墙上A点处,杆恰好平衡.若将绳的A端沿墙缓慢向下移(BC杆、滑轮、绳的质量及摩擦均不计),则( ).图1A.绳的拉力增大,BC杆受绳的压力增大B.绳的拉力不变,BC杆受绳的压力增大C.绳的拉力不变,BC杆受绳的压力减小D.绳的拉力不变,BC杆受绳的压力不变解析选取绳子与滑轮的接触点为研究对象,对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绳中的弹力大小相等,即T1=T2=G,C点处于三力平衡状态,将三个力的示意图平移可以组成闭合三角形,如图中虚线所示,设AC段绳子与竖直墙壁间的夹角为θ,则根据几何知识可知F=2G sin θ2,当绳的A端沿墙缓慢向下移时,绳的拉力不变,θ增大,F也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BC杆受绳的压力增大,B正确.答案B2.(单选)如图2所示,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物体A、B,A悬挂起来,B穿在一根竖直杆上,两物体均保持静止,不计绳与滑轮、B与竖直杆间的摩擦,已知绳与竖直杆间的夹角θ,则物体A、B的质量之比mA∶m B等于( ).图2A.cos θ∶1 B.1∶cos θC.tan θ∶1 D.1∶sin θ解析由物体A平衡可知,绳中张力F=m A g,物体B平衡,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则有F cos θ=m B g,故得:m A∶m B=1∶cos θ,B正确.答案B图33.(2013·扬州调研)(单选)两物体M、m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相连,如图3所示,OA、OB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30°、60°,M、m均处于静止状态.则( ).A.绳OA对M的拉力大小大于绳OB对M的拉力B.绳OA对M的拉力大小等于绳OB对M的拉力C.m受到水平面的静摩擦力大小为零D.m受到水平面的静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解析设绳OA对M的拉力为F A,绳OB对M的拉力为F B,由O点合力为零可得:F A·cos 30°=F B·cos 60°即3F A=F B.故A、B均错误;因F B>F A,物体m有向右滑动的趋势,m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D正确,C错误.答案D4.(单选)在如图4所示的四幅图中,AB、BC均为轻质杆,各图中杆的A、C端都通过铰链与墙连接,两杆都在B处由铰链相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图中的AB杆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的有甲、乙B.图中的AB杆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的有甲、丙、丁C.图中的BC杆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的有乙、丙D.图中的BC杆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的有乙、丁解析如果杆端受拉力作用,则可用等长的轻绳代替,若杆端受到沿杆的压力作用,则杆不可用等长的轻绳代替,如图甲、丙、丁中的AB杆受拉力作用,而甲、乙、丁中的BC杆均受沿杆的压力作用,故A、C、D均错误,只有B正确.答案B5.如图5所示,轻绳AD跨过固定在水平横梁BC右端的定滑轮挂住一个质量为10 kg的物体,∠ACB=30°,g取10 m/s2,求:图5(1)轻绳AC段的张力F AC的大小; (2)横梁BC对C端的支持力大小及方向.解析物体M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可判断,与物体相连的轻绳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取C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1)图中轻绳AD跨过定滑轮拉住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绳AC段的拉力大小为:F=F CD=Mg=10×10 N=100 NAC(2)由几何关系得:F C=F AC=Mg=100 N 方向和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答案(1)100 N(2)100 N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6.若上题中横梁BC换为水平轻杆,且B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如图6所示,轻绳AD拴接在C端,求:图6(1)轻绳AC段的张力F AC的大小;(2)轻杆BC对C端的支持力.解析物体M处于平衡状态,与物体相连的轻绳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取C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1)由F AC sin 30°=F CD=Mg得;F AC=2Mg=2×10×10 N=200 N(2)由平衡方程得:F AC cos 30°-F C=0解得:F C=2Mg cos 30°=3Mg≈173 N方向水平向右.答案(1)200 N(2)173 N,方向水平向右微专题训练5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1.(单选)如图1所示,在绳下端挂一物体,用力F拉物体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且保持其平衡.保持α不变,当拉力F有最小值时,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应是( ).图1A.0 C.αD.2α解析由题图可知当F与倾斜绳子垂直时具有最小值,所以β=α. 答案C2.(多选)如图2甲所示,一物块在粗糙斜面上,在平行斜面向上的外力F作用下,斜面和物块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当外力F按照图乙所示规律变化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B.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物块对斜面的摩擦力可能一直增大D.物块对斜面的摩擦力可能一直减小解析设斜面的倾角为θ,物块和斜面均处于平衡状态,以物块和斜面作为整体研究,在水平方向上有F f=F cos θ,外力不断减小,故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不断减小,故A正确、B错误.对于物块m,沿斜面方向:(1)若F0>mg sin θ,随外力F不断减小,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先沿斜面向下减小为零,再沿斜面向上逐渐增大;(2)若F0≤mg sin θ,随外力F不断减小,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不断增大,故C正确、D错误.答案AC3.(单选)如图3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为30°,轻绳通过两个滑轮与A相连,轻绳的另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不计轻绳与滑轮的摩擦.物块A的质量为m,不计滑轮的质量,挂上物块B后,当动滑轮两边轻绳的夹角为90°时,A、B恰能保持静止,则物块B的质量为( ).图3m m C.m D.2m解析先以A为研究对象,由A物块受力及平衡条件可得绳中张力F T=mg sin 30°.再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并由平衡条件有m B g=2F T cos 45°=2F T,解得m B=22m,A正确.答案A4.(单选)如图4所示,质量为m的球放在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上,用挡板AO将球挡住,使球处于静止状态,若挡板与斜面间的夹角为β,则( ).图4A.当β=30°时,挡板AO所受压力最小,最小值为mg sin αB.当β=60°时,挡板AO所受压力最小,最小值为mg cos αC.当β=60°时,挡板AO所受压力最小,最小值为mg sin αD.当β=90°时,挡板AO所受压力最小,最小值为mg sin α解析以球为研究对象,球所受重力产生的效果有两个:对斜面产生的压力F N1、对挡板产生的压力F N2,根据重力产生的效果将重力分解,如图所示.当挡板与斜面的夹角β由图示位置变化时,F N 1大小改变但方向不变,始终与斜面垂直,F N 2的大小和方向均改变,由图可看出当挡板AO 与斜面垂直,即β=90°时,挡板AO 所受压力最小,最小压力F N2min =mg sin α,D 项正确.答案 D5.(单选)如图5所示,三根长度均为l 的轻绳分别连接于C 、D 两点,A 、B 两端被悬挂在 水平天花板上,相距为2l .现在C 点上悬挂一个质量为m 的重物,为使CD 绳保持水平,在 D 点上可施加的力的最小值为 ( ).图5A .mg mg mg mg解析如图所示,对C 点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知,绳CD 对C 点的拉力F CD =mg tan 30°;对D 点进行受力分析,绳CD 对D 点的拉力F 2=F CD =mg tan 30°,F 1方向一定,则当F 3垂直于绳BD 时,F 3最小,由几何关系可知,F 3=F 2sin 60°=12mg .答案 C6.如图6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球,重力大小均为G ,两球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 μ,且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一根轻绳两端固结在两个球上,在绳的中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当绳被拉直后,两段绳间的夹角为α.问当F 至少为多大时,两球将会 发生滑动?解析 对结点O 受力分析如图(a)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 1=F 2=F2cos α2对任一球(如右球)受力分析如图(b)所示,球发生滑动的临界条件是:F 2′sin α2=μF N . 又F 2′cos α2+F N =′=F 2 联立解得:F =2μG μ+tan α2.答案 2μG μ+tan α2微专题训练6 含弹簧的平衡问题1.(单选)如图1所示,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 的A 、B 两球,用两根等长的细线悬挂在O 点,两球之间夹着一根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静止不动时,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两根细线 之间的夹角为θ,则弹簧的长度被压缩了( ). θ,k ) θ,k ) θ2,k ) θ2,k ) 解析 对A 受力分析可知,A 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mg 、沿着细线方向的拉力F T 以及水平向左的弹簧弹力F ,由正交分解法可得水平方向F T sin θ2=F =k Δx ,竖直方向F T cos θ2=mg ,解得Δx =mg tan θ2k,C 正确.答案 C 2.(多选)如图2所示,A 、B 、C 、D 是四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在图甲中,水平力F 作用于B 上,A 、B 处于静止状态,图乙中,竖直弹簧作用于D 上,C 、D 处于静止状态,则关于A 、B 、C 、D 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 .图甲中A 受五个力,图乙中C 受三个力B .图乙中墙对C 可能有摩擦力C .图甲中墙对A 一定没有摩擦力D .图乙中D 对C 一定有向右上方的摩擦力解析 在图甲中,A 受重力、墙的支持力、B 的支持力、墙的摩擦力(向上),B 的摩擦力(左下方),共五个力,而图乙中,墙对C 没有摩擦力和支持力,A 正确,B 错误;选整体为研究对象,可知图甲中,墙对A 一定有向上的摩擦力,C 错误;而图乙中,C 处于静止状态,一定受到D 对其向右上方的摩擦力,D 正确.答案 AD3.(单选)如图3所示,在水平传送带上有三个质量分别为m 1、m 2、m 3的木块1、2、3,1和2及2和3间分别用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水平细绳将木块1固定在左边的墙上,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动,当三个木块达到平衡后,1、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图3A .2L +μm 2+m 3g kB .2L +μm 2+2m 3g kC .2L +μm 1+m 2+m 3g kD .2L +μm 3g k解析 先以2、3为整体分析,设1、2间弹簧的伸长量为x 1,有kx 1=μ(m 2+m 3)g ;再以3为研究对象,设2、3间弹簧伸长量为x 2.有kx 2=μm 3g ,所以1、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为2L +x 1+x 2,故选B. 答案 B4.(单选)如图4所示,A 、B 两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物体质量m =20 kg ,B 物体质量 M =30 kg.处于水平位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于墙壁,另一端与A 物体相连,弹簧处于自然状 态,其劲度系数为250 N/m ,A 与B 之间、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有一 水平推力F 作用于物体B 上缓慢地向墙壁移动,当移动0.2 m 时,水平推力F 的大小为(g 取10 m/s 2)( ).图4A .350 NB .300 NC .250 ND .200 N解析 由题意可知f A max =μmg =100 N .当A 向左移动0.2 m 时,F 弹=k Δx =50 N ,F 弹<f A max ,即A 、B 间未出现相对滑动,对整体受力分析可知,F =f B +F 弹=μ(m +M )g +k Δx =300 N ,B选项正确.答案 B5.(单选)如图5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弹簧水平连接一斜面体,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 上,一玩具遥控小车放在斜面上,系统静止不动.用遥控启动小车,小车沿斜面加速上升, 则( ).图5A .系统静止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B .小车加速时弹簧处于原长C .小车加速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D .小车加速时可将弹簧换成细绳解析 系统静止时,其合力为零,对系统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弹簧的作用力,即弹簧处于原长状态,A 错误;当小车沿斜面加速上升时,仍对系统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图中关系可知:弹簧对斜面体有水平向右的拉力,即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可以将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训练1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1.(单选)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A.保持不变B.不断增大C.不断减小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解析设第1粒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s,则第2粒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1)s,两粒石子间的距离为Δh=12gt2-12g(t-1)2=gt-12g,可见,两粒石子间的距离随t的增大而增大,故B正确.答案B2.(多选)从水平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到最后又落回地面.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条件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与物体下落阶段的加速度相同B.物体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与物体下落阶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物体上升过程经历的时间等于物体下落过程经历的时间D.物体上升过程经历的时间小于物体下落过程经历的时间解析物体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只受重力,则物体上升和下降阶段加速度相同,大小为g,方向向下,A正确,B错误;上升和下落阶段位移大小相等,加速度大小相等,所以上升和下落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相等,C正确,D错误.答案AC3.(单选)取一根长2 m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的一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 cm再系一个,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 cm、60 cm、84 cm,如图1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另一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面上的金属盘内.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各垫圈().图1A.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B.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C.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3∶2D.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2-1)∶(3-2)∶(2-3)解析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2 cm、36 cm、60 cm、84 cm,满足1∶3∶5∶7的关系,因此时间间隔相等,A项错误,B项正确.垫圈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3∶4∶…,垫圈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2∶3∶4∶…,C、D项错误.答案B4.(单选)一物体自空中的A点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1 s后物体的速率变为10 m/s,则此时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方向可能是(不计空气阻力,g=10 m/s2)().A.在A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下B.在A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上C.正在A点,速度方向向下D.在A点下方,速度方向向下解析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要先后经过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若1 s后物体处在下降阶段,即速度方向向下,速度大小为10 m/s,那么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0,这显然与题中“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不符,所以1 s 后物体只能处在上升阶段,即此时物体正在A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上.答案B5.(单选)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的点a的时间间隔是T a ,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 的时间间隔是T b ,则a 、b 之间的距离为( ). A.18g (T 2a -T 2b ) B.14g (T 2a -T 2b ) C.12g (T 2a -T 2b ) D.12g (T a -T b ) 解析 根据时间的对称性,物体从a 点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 a 2,从b 点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 b 2,所以a 点到最高点的距离h a =12g ⎝ ⎛⎭⎪⎫T a 22=gT 2a 8,b 点到最高点的距离h b =12g ⎝ ⎛⎭⎪⎫T b 22=gT 2b 8,故a 、b 之间的距离为h a -h b =18g (T 2a -T 2b ),故选A. 答案 A6.(2013·淮阴模拟)(单选)如图2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2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 ,每块砖的厚度为d .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图2A .位置“1”是小球的初始位置B .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 T 2D .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7d 2T解析 由题图可知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相等都为d ,B 对;由Δx =aT 2=d 可知C 对;位置“3”是小球从位置“2”到位置“4”的中间时刻,据推论有v 3=3d +4d 2T =7d 2T ,D 对;位置“1”到位置“2”的距离与位置“2”到位置“3”的距离之比为2∶3,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故选A.答案 A7.(单选)小球从空中某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碰撞后上升到空中某一高度,此过程中小球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3所示,则 ( ).图3A .在下落和上升两个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不同B .小球开始下落处离地面的高度为0.8 mC .整个过程中小球的位移为1.0 mD .整个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 m/s解析 v ­t 图象斜率相同,即加速度相同,A 选项不正确;0~0.4 s 内小球做自由落体过程,通过的位移即为高度0.8 m ,B 选项正确;前0.4 s 小球自由下落0.8 m ,后0.2 s 反弹向上运动0.2 m ,所以整个过程中小球的位移为0.6 m ,C 选项不正确;整个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m/s ,D 选项不正确. 答案 B8.李煜课外活动小组自制一枚火箭,火箭从地面发射后,始终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运动,火箭点火后可认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 s 到达离地面40 m 高处时燃料恰好用完,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 m/s 2,求:(1)燃料恰好用完时火箭的速度;(2)火箭离地面的最大高度;(3)火箭从发射到残骸落回地面过程的总时间.解析 (1)设火箭的速度为v则12v t =h ,所以v =20 m/s(2)最大高度h m =40 m +v 22g =60 m(3)t 1=4 s ,t 2=v g =2 s ,t 3=2h m g =23st =t 1+t 2+t 3=(6+23)s =9.46 s答案 (1)20 m/s (2)60 m (3)9.46 s微专题训练2 汽车的“刹车”问题1.(单选)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 m/s 匀减速至零,需用时间1 s ,按规定速率为8 m/s 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路程不得超过5.9 m ,那么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是否符合规定( ).A .拖行路程为8 m ,符合规定B .拖行路程为8 m ,不符合规定C .拖行路程为4 m ,符合规定D .拖行路程为4 m ,不符合规定解析 由x =v 02t 可得:汽车刹车后的拖行路程为x =82×1 m =4 m<5.9 m ,所以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符合规定,C 正确.答案 C2.(单选)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s 内和第2 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 和7 m .则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是( ).A .20 mB .24 mC .25 mD .75 m 解析 由Δx =aT 2得:a =-2 m/s 2,由v 0T +12aT 2=x 1得:v 0=10 m/s ,汽车刹车时间t =0-v 0a =5 s<6 s ,故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为x =0-v 202a =25 m ,C 正确.答案 C3.(多选)匀速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若测得刹车时间为t ,刹车位移为x ,根据这些测量结果,可以求出( ).A .汽车刹车过程的初速度B .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C .汽车刹车过程的平均速度D .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 解析 因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有x =12at 2=v -t ,可以求出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a 、平均速度v -,B 、C 正确;又v =at ,可求出汽车刹车过程的初速度,A 正确;因不知道汽车的质量,无法求出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D 错误.答案 ABC4.(多选)一汽车在公路上以54 km/h 的速度行驶,突然发现前方30 m 处有一障碍物,为使汽车不撞上障碍物,驾驶员立刻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6 m/s 2,则驾驶员允许的反应时间可以为( ). A .0.5 sB .0.7 sC .0.8 sD .0.9 s解析 汽车在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题意和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v 0t +v 202a ≤l ,代入数据解得t ≤0.75 s.答案 AB5.某驾驶员以3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发现前方70 m 处车辆突然停止,如果驾驶员看到前方车辆停止时的反应时间为0.5 s ,该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已知该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7.5 m/s 2.解析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x 1=v t =30×0.5 m =15 m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 2=0-v 22a =-3022×(-7.5)m =60 m 汽车停下来的实际位移为:x =x 1+x 2=15 m +60 m =75 m由于前方距离只有70 m ,所以会有安全问题.答案 有安全问题6.一辆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90 km/h ,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求:(1)汽车刹车开始后10 s 内滑行的距离x 0;(2)从开始刹车到汽车位移为30 m 时所经历的时间t ;(3)汽车静止前1 s 内滑行的距离x ′.解析 (1)判断汽车刹车所经历的时间由0=v 0+at 0及a =-10 m/s 2,v 0=90 km/h =25 m/s 得:t 0=-v 0a =2510 s =2.5 s<10 s汽车刹车后经过2.5 s 停下来,因此10 s 内汽车的位移只是2.5 s 内的位移 根据v 21-v 20=2ax 0得x 0=v 21-v 202a =0-2522×(-10)m =31.25 m. (2)根据x =v 0t +12at 2解得:t 1=2 s ,t 2=3 s>2.5 s(舍去).(3)把汽车减速到速度为零的过程,看作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求出汽车以10 m/s 2的加速度经过1 s 的位移,即:x ′=12(-a )t ′2=12×10×12m =5 m.答案 (1)31.25 m (2)2 s (3)5 m7.图是《驾驶员守则》中的安全距离图示和部分安全距离表格.(1)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一定,请在表格中填上A的数据;(2)如果路面情况相同,请在表格中填上B、C的数据;(3)如果路面情况相同,一名喝了酒的驾驶员发现前面50 m处有一队学生正在横穿马路,此时他的车速为72 km/h,而他的反应时间比正常时慢了0.1 s,请问他能在50 m内停下来吗?解析(1)反应时间为t=s1v1=0.9 s,A=v t=20 m.(2)加速度a=v22x刹车=50081m/s2,B=v22a=40 m,所以C=60 m.(3)司机的反应距离为x1=v t=20×(0.9+0.1)m=20 m司机的刹车距离为x2=v22a=2022×1 000162m=32.4 m,x=x1+x2=52.4 m>50 m,故不能.答案(1)20 m(2)40 m60 m(3)不能微专题训练3追及、相遇问题1.(多选)如图1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图1A.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 mB.在0~10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C.在10~25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D.两物体在10 s时相距最远,在25 s时相遇解析在0~10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纵坐标的差值逐渐增大,说明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在10~25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纵坐标的差值逐渐减小,说明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因此,两物体在10 s时相距最远;在25 s时,两图线相交,两物体纵坐标相等,说明它们到达同一位置而相遇.选项B、C、D正确.答案BCD2.(多选)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三个物体的x ­t图象如图2所示,图象c是一条抛物线,坐标原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A.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B.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在0~5 s内,当t=5 s时,a、b两个物体相距最近D.物体c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解析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错、B正确;在0~5 s内,当t=5 s时,a、b两个物体相距最远x=20 m,C错;根据x ­t图象的斜率可判断D选项是正确的.答案BD3.(单选)A、B两物体相距s=7 m,物体A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正以v A=4 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此时在摩擦力作用下正以v B=10 m/s的速度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2 m/s2,则A追上B所经历的时间是().图3A.7 s B.8 sC.9 s D.10 s解析t=5 s时,物体B的速度减为零,位移大小x B=12at2=25 m,此时A的位移x A=v A t=20 m,A、B两物体相距Δs=s+x B-x A=7 m+25 m-20 m =12 m,再经过Δt=Δs/v A=3 s,A追上B,所以A追上B所经历的时间是5 s+3 s=8 s,选项B正确.答案B4.(2013·商丘二模)(单选)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同时做直线运动,其v ­t图象如图4所示,则().图4A.1 s时甲和乙相遇B.0~6 s内甲乙相距最大距离为1 mC.2~6 s内甲相对乙做匀速直线运动D.4 s时乙的加速度方向反向解析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t=1 s之前乙的速度一直大于甲的速度,故两物体在t=1 s时不会相遇,A错误;在0~6 s内,在t=6 s时两物体间距最大,最大距离为8 m,B错误;因2~6 s内甲、乙两物体减速的加速度相同,故v甲-v乙恒定不变,即甲相对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正确,D错误.答案C5.(单选)汽车A在红灯前停住,绿灯亮时启动,以0.4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30 s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以8 m/s的速度从A车旁边驶过,且一直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A车相同,则从绿灯亮时开始().A.A车在加速过程中与B车相遇B.A、B相遇时速度相同C.相遇时A车做匀速运动D.两车不可能相遇解析作出A、B两车运动的v ­t图象如图所示,v ­t图象所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经过30 s时,两车运动图象所围面积并不相等,所以在A车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两车并未相遇,所以选项A错误;30 s后A车以1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随着图象所围“面积”越来越大,可以判断在30 s后某时刻两车图象所围面积会相等,即两车会相遇,此时A车的速度要大于B 车的速度,所以两车不可能再次相遇,选项C正确,选项B、D错误.答案C6.现有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 A=10 m/s,B车速度v B=30 m/s.因大雾能见度低,B车在距A车600 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此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减速1 800 m才能够停止.(1)B车刹车后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多大?(2)若B车刹车8 s后,A车以加速度a1=0.5 m/s2加速前进,问能否避免事故?若能够避免则两车最近时相距多远?解析(1)设B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有0-v2B=-2ax1,解得:a=0.25 m/s2.(2)设B车减速t秒时两车的速度相同,有v B-at=v A+a1(t-Δt)代入数值解得t=32 s,在此过程中B车前进的位移为x B=v B t-at22=832 mA 车前进的位移为x A =v A Δt +v A (t -Δt )+12a 1(t -Δt )2=464 m ,因x A +x >x B ,故不会发生撞车事故,此时Δx =x A +x -x B =232 m.答案 (1)0.25 m/s 2 (2)可以避免事故 232 m7.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比赛,某一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L 1=11 m 处,乙车速度v 乙=60 m/s ,甲车速度v 甲=50 m/s ,此时乙车离终点线尚有L 2=600 m ,如图5所示.若甲车加速运动,加速度a =2 m/s 2,乙车速度不变,不计车长.求:图5(1)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两车间距离最大,最大距离是多少?(2)到达终点时甲车能否超过乙车?解析 (1)当甲、乙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距离最大,即v 甲+at 1=v 乙,得t 1=v 乙-v 甲a =60-502s =5 s ; 甲车位移x 甲=v 甲t 1+12at 21=275 m ,乙车位移x 乙=v 乙t 1=60×5 m =300 m ,此时两车间距离Δx =x 乙+L 1-x 甲=36 m(2)甲车追上乙车时,位移关系x 甲′=x 乙′+L 1甲车位移x 甲′=v 甲t 2+12at 22,乙车位移x 乙′=v 乙t 2,将x 甲′、x 乙′代入位移关系,得v 甲t 2+12at 22=v 乙t 2+L 1, 代入数值并整理得t 22-10t 2-11=0,解得t 2=-1 s(舍去)或t 2=11 s ,此时乙车位移x 乙′=v 乙t 2=660 m ,因x 乙′>L 2,故乙车已冲过终点线,即到达终点时甲车不能追上乙车. 答案 (1)5 s 36 m (2)不能微专题训练4“滑轮”模型和“死结”模型问题) 1.(单选)如图1所示,杆BC的B端用铰链接在竖直墙上,另一端C为一滑轮.重物G上系一绳经过滑轮固定于墙上A点处,杆恰好平衡.若将绳的A端沿墙缓慢向下移(BC杆、滑轮、绳的质量及摩擦均不计),则().图1A.绳的拉力增大,BC杆受绳的压力增大B.绳的拉力不变,BC杆受绳的压力增大C.绳的拉力不变,BC杆受绳的压力减小D.绳的拉力不变,BC杆受绳的压力不变解析选取绳子与滑轮的接触点为研究对象,对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绳中的弹力大小相等,即T1=T2=G,C点处于三力平衡状态,将三个力的示意图平移可以组成闭合三角形,如图中虚线所示,设AC段绳子与竖直墙壁间的夹角为θ,则根据几何知识可知F=2G sin θ2,当绳的A端沿墙缓慢向下移时,绳的拉力不变,θ增大,F也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BC杆受绳的压力增大,B正确.答案B2.(单选)如图2所示,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物体A、B,A悬挂起来,B穿在一根竖直杆上,两物体均保持静止,不计绳与滑轮、B与竖直杆间的摩擦,已知绳与竖直杆间的夹角θ,则物体A、B的质量之比m A∶m B等于().图2A.cos θ∶1B.1∶cos θC.tan θ∶1D.1∶sin θ解析由物体A平衡可知,绳中张力F=m A g,物体B平衡,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则有F cos θ=m B g,故得:m A∶m B=1∶cos θ,B正确.答案B图33.(2013·扬州调研)(单选)两物体M、m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相连,如图3所示,OA、OB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30°、60°,M、m均处于静止状态.则().A.绳OA对M的拉力大小大于绳OB对M的拉力B.绳OA对M的拉力大小等于绳OB对M的拉力C.m受到水平面的静摩擦力大小为零D.m受到水平面的静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解析设绳OA对M的拉力为F A,绳OB对M的拉力为F B,由O点合力为零可得:F A·cos 30°=F B·cos 60°即3F A=F B.故A、B均错误;因F B>F A,物体m有向右滑动的趋势,m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D正确,C错误.答案D4.(单选)在如图4所示的四幅图中,AB、BC均为轻质杆,各图中杆的A、C端都通过铰链与墙连接,两杆都在B处由铰链相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4A.图中的AB杆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的有甲、乙B.图中的AB杆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的有甲、丙、丁C.图中的BC杆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的有乙、丙D.图中的BC杆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的有乙、丁解析如果杆端受拉力作用,则可用等长的轻绳代替,若杆端受到沿杆的压力作用,则杆不可用等长的轻绳代替,如图甲、丙、丁中的AB杆受拉力作用,而甲、乙、丁中的BC杆均受沿杆的压力作用,故A、C、D均错误,只有B正确.答案B5.如图5所示,轻绳AD跨过固定在水平横梁BC右端的定滑轮挂住一个质量为10 kg的物体,∠ACB=30°,g取10 m/s2,求:图5(1)轻绳AC段的张力F AC的大小;(2)横梁BC对C端的支持力大小及方向.解析物体M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可判断,与物体相连的轻绳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取C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1)图中轻绳AD跨过定滑轮拉住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绳AC段的拉力大小为:F AC=F CD=Mg=10×10 N=100 N(2)由几何关系得:F C=F AC=Mg=100 N方向和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答案(1)100 N(2)100 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6.若上题中横梁BC换为水平轻杆,且B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如图6所示,轻绳AD拴接在C端,求:图6(1)轻绳AC段的张力F AC的大小;(2)轻杆BC对C端的支持力.解析物体M处于平衡状态,与物体相连的轻绳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取C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1)由F AC sin 30°=F CD=Mg得;F AC=2Mg=2×10×10 N=200 N(2)由平衡方程得:F AC cos 30°-F C=0解得:F C=2Mg cos 30°=3Mg≈173 N方向水平向右.答案(1)200 N(2)173 N,方向水平向右微专题训练5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1.(单选)如图1所示,在绳下端挂一物体,用力F拉物体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且保持其平衡.保持α不变,当拉力F有最小值时,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应是().图1A.0 B.π2C.αD.2α解析由题图可知当F与倾斜绳子垂直时具有最小值,所以β=α.答案C2.(多选)如图2甲所示,一物块在粗糙斜面上,在平行斜面向上的外力F作用下,斜面和物块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当外力F按照图乙所示规律变化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逐渐减小B.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物块对斜面的摩擦力可能一直增大D.物块对斜面的摩擦力可能一直减小解析设斜面的倾角为θ,物块和斜面均处于平衡状态,以物块和斜面作为整体研究,在水平方向上有F f=F cos θ,外力不断减小,故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不断减小,故A正确、B错误.对于物块m,沿斜面方向:(1)若F0>mg sin θ,随外力F不断减小,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先沿斜面向下减小为零,再沿斜面向上逐渐增大;(2)若F0≤mg sin θ,随外力F不断减小,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不断增大,故C正确、D错误.答案AC3.(单选)如图3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为30°,轻绳通过两个滑轮与A相连,轻绳的另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不计轻绳与滑轮的摩擦.物块A的质量为m,不计滑轮的质量,挂上物块B后,当动滑轮两边轻绳的夹角为90°时,A、B 恰能保持静止,则物块B的质量为().图3A.22m B.2mC.m D.2m解析先以A为研究对象,由A物块受力及平衡条件可得绳中张力F T=mg sin 30°.再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并由平衡条件有m B g=2F T cos 45°=2F T,解得m B=22m,A正确.答案A4.(单选)如图4所示,质量为m的球放在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上,用挡板AO 将球挡住,使球处于静止状态,若挡板与斜面间的夹角为β,则().图4A.当β=30°时,挡板AO所受压力最小,最小值为mg sin αB.当β=60°时,挡板AO所受压力最小,最小值为mg cos αC.当β=60°时,挡板AO所受压力最小,最小值为mg sin αD.当β=90°时,挡板AO所受压力最小,最小值为mg sin α解析以球为研究对象,球所受重力产生的效果有两个:对斜面产生的压力F N1、对挡板产生的压力F N2,根据重力产生的效果将重力分解,如图所示.当挡板与斜面的夹角β由图示位置变化时,F N1大小改变但方向不变,始终与斜面垂直,F N2的大小和方向均改变,由图可看出当挡板AO与斜面垂直,即β=90°时,挡板AO所受压力最小,最小压力F N2min=mg sin α,D项正确.答案D5.(单选)如图5所示,三根长度均为l的轻绳分别连接于C、D两点,A、B两端被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为2l.现在C点上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为使CD绳保持水平,在D点上可施加的力的最小值为().图5A.mg B.33mgC.12mg D.14mg解析如图所示,对C点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知,绳CD对C点的拉力F CD =mg tan 30°;对D点进行受力分析,绳CD对D点的拉力F2=F CD=mg tan 30°,F1方向一定,则当F3垂直于绳BD时,F3最小,由几何关系可知,F3=F2sin60°=12mg.答案C6.如图6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球,重力大小均为G,两球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且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一根轻绳两端固结在两个球上,在绳的中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当绳被拉直后,两段绳间的夹角为α.问当F至少为多大时,两球将会发生滑动?图6解析对结点O受力分析如图(a)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1=F2=F2cos α2对任一球(如右球)受力分析如图(b)所示,球发生滑动的临界条件是:F 2′sin α2=μF N .又F 2′cos α2+F N =G .F 2′=F 2联立解得:F =2μGμ+tan α2.答案 2μG μ+tan α2微专题训练6 含弹簧的平衡问题 1.(单选)如图1所示,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 的A 、B 两球,用两根等长的细线悬挂在O 点,两球之间夹着一根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静止不动时,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为θ,则弹簧的长度被压缩了( ).图1A.mg tan θkB.2mg tan θkC.mg tan θ2kD.2mg tan θ2k解析 对A 受力分析可知,A 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mg 、沿着细线方向的拉力F T 以及水平向左的弹簧弹力F ,由正交分解法可得水平方向F T sin θ2=F =k Δx ,竖直方向F T cos θ2=mg ,解得Δx =mg tan θ2k ,C 正确.答案 C2.(多选)如图2所示,A 、B 、C 、D是四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在图甲中,水平力F作用于B上,A、B处于静止状态,图乙中,竖直弹簧作用于D上,C、D 处于静止状态,则关于A、B、C、D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图甲中A受五个力,图乙中C受三个力B.图乙中墙对C可能有摩擦力C.图甲中墙对A一定没有摩擦力D.图乙中D对C一定有向右上方的摩擦力解析在图甲中,A受重力、墙的支持力、B的支持力、墙的摩擦力(向上),B的摩擦力(左下方),共五个力,而图乙中,墙对C没有摩擦力和支持力,A 正确,B错误;选整体为研究对象,可知图甲中,墙对A一定有向上的摩擦力,C错误;而图乙中,C处于静止状态,一定受到D对其向右上方的摩擦力,D正确.答案AD3.(单选)如图3所示,在水平传送带上有三个质量分别为m1、m2、m3的木块1、2、3,1和2及2和3间分别用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水平细绳将木块1固定在左边的墙上,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动,当三个木块达到平衡后,1、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图3A.2L+μ(m2+m3)gkB .2L +μ(m 2+2m 3)g kC .2L +μ(m 1+m 2+m 3)g kD .2L +μm 3g k解析 先以2、3为整体分析,设1、2间弹簧的伸长量为x 1,有kx 1=μ(m 2+m 3)g ;再以3为研究对象,设2、3间弹簧伸长量为x 2.有kx 2=μm 3g ,所以1、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为2L +x 1+x 2,故选B.答案 B4.(单选)如图4所示,A 、B 两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物体质量m =20 kg ,B 物体质量M =30 kg.处于水平位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于墙壁,另一端与A 物体相连,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其劲度系数为250 N/m ,A 与B 之间、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现有一水平推力F 作用于物体B 上缓慢地向墙壁移动,当移动0.2 m 时,水平推力F 的大小为(g 取10 m/s 2)( ).图4A .350 NB .300 NC .250 ND .200 N解析 由题意可知f A max =μmg =100 N .当A 向左移动0.2 m 时,F 弹=k Δx =50 N ,F 弹<f A max ,即A 、B 间未出现相对滑动,对整体受力分析可知,F =f B +F 弹=μ(m +M )g +k Δx =300 N ,B 选项正确.答案 B5.(单选)如图5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弹簧水平连接一斜面体,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一玩具遥控小车放在斜面上,系统静止不动.用遥控启动小车,小车沿斜面加速上升,则( ).图5A.系统静止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B.小车加速时弹簧处于原长C.小车加速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D.小车加速时可将弹簧换成细绳解析系统静止时,其合力为零,对系统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弹簧的作用力,即弹簧处于原长状态,A错误;当小车沿斜面加速上升时,仍对系统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图中关系可知:弹簧对斜面体有水平向右的拉力,即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可以将弹簧换成细绳,B、C错误,D 正确.答案D6.(单选)三个质量均为1 kg的相同木块a、b、c和两个劲度系数均为500 N/m 的相同轻弹簧p、q用轻绳连接如图6,其中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开始时p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力缓慢地向左拉p弹簧的左端,直到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为止,g取10 m/s2.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是().图6A.4 cm B.6 cmC.8 cm D.10 cm解析开始时q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由胡克定律可知,弹簧压缩了2 cm.木块c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轻弹簧q中拉力为10 N,故其伸长了2 cm.轻弹簧p 中拉力为20 N时,伸长了4 cm;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是2 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