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备课教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教案纸
四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
四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一、第一章:我们周围的物质1.1 学习目标:了解物质的分类和特性,能够分辨不同的物质。
1.2 教学内容:1.3 教学活动:1.观察不同的物质,如水、盐、糖、沙等,分辨它们的特性。
2.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混合后的性质变化。
二、第二章:探究材料的性质2.1 学习目标: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质,能够根据材料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
2.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材料的性质,如金属、塑料、纸张、木材等。
2.3 教学活动:1.观察不同材料的物品,了解它们的性质。
2.进行实验,测试不同材料的性质,如强度、硬度、导电性等。
三、第三章:简单的机械3.1 学习目标:了解简单的机械,如杠杆、滑轮等,能够应用它们解决问题。
3.2 教学内容:介绍简单的机械,包括杠杆和滑轮。
3.3 教学活动:1.学习杠杆的原理,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2.学习滑轮的原理,进行实验,观察滑轮的作用。
四、第四章:我们的地球4.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
4.2 教学内容:介绍地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
4.3 教学活动:1.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
2.观察日历,了解地球的运动。
五、第五章:天气和季节5.1 学习目标:了解天气和季节的基本知识,能够描述天气和季节的变化。
5.2 教学内容:介绍天气和季节的基本知识,包括天气的变化和季节的形成。
5.3 教学活动:1.观察天气变化,记录天气情况。
2.观察季节变化,描述季节的特点。
六、第六章:生物与非生物6.1 学习目标: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认识常见的生物种类。
6.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生长繁殖等。
非生物则缺乏这些特征。
6.3 教学活动:1.观察不同物体,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七、第七章:植物的一生7.1 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各个器官。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物质1.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2 固体、液体和气体1.3 混合物与纯净物2. 第2章:力和运动2.1 力的初步认识2.2 运动的形式2.3 力与运动的关系3. 第3章:声音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2 声音的特征3.3 声音的应用与噪声防治4. 第4章:光和颜色4.1 光的传播4.2 颜色的形成4.3 光和颜色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物质的性质、力的作用、声音和光的传播等基本概念,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声音和光的传播、颜色的形成等概念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试管、酒精灯、天平、小车等)、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报告单、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重点、难点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代表性的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如“力的作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等。
2. 内容: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以提纲形式呈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生活中的三种固体、液体和气体。
请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请简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
请解释颜色的形成原理。
2. 答案:略略略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科学读物、科普视频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用纸张做科学实验教案
用纸张做科学实验教案科学实验教案:用纸张进行数学实验教案概述:本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使用纸张进行数学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学会使用纸张测量和绘制直线,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1.学会使用纸张测量和绘制直线;2.学会使用纸张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适用对象:本实验适用于中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
教学材料:1.纸张2.铅笔和直尺3.实验记录表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实验(10分钟)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几张纸张,然后让学生观察纸张的特点。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纸张的形状是什么样的?2.纸张有什么特点?3.为什么我们常常使用纸张?教师可以听取学生的回答,然后引导他们明白纸张是一个普遍使用的材料,因为它轻便、易携带、容易书写等。
第二步:测量纸张的长度和宽度(15分钟)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一张纸张,并要求他们使用直尺测量纸张的长度和宽度。
然后,学生可以记录它们在实验记录表上。
第三步:绘制直线(20分钟)接下来,教师可以教学生如何使用纸张和铅笔绘制直线。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将纸张平放在桌面上。
2.用直尺量好所需要的长度。
3.使用铅笔在纸张上沿直尺绘制一条直线。
教师可以示范并让学生模仿操作。
在学生完成绘制直线的实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心得,并指出纸张的两个边可以用来绘制直线。
第四步:解决实际问题(25分钟)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图形,并要求他们使用纸张绘制一个与给定图形相似的图形。
学生可以使用纸张测量给定图形的边长,并按比例在纸张上绘制相似的图形。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评估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他们的实验记录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23测量肺活量(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23测量肺活量(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测量肺活量(教案)引言:测量肺活量是科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实验。
本教案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了解肺活量的概念,并通过一系列实验活动,引导他们学习如何正确测量和记录肺活量的值。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会更好地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培养科学实验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一、目标:1. 了解肺活量的概念及其在健康中的重要性。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来测量和记录肺活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二、前期准备:1. 教师准备:肺活量计(或塑料瓶)、测量尺、纸笔、水桶或盆、几个大小适中的石头。
2. 学生准备:带有刻度的纸尺、笔、纸。
三、实验过程:1. 引入:a. 向学生介绍肺活量的概念,并解释它在健康中的重要性。
告诉学生,肺活量是指一个人一次能吸入和呼出的最大空气量,它直接关系到我们身体的健康和运动能力。
b.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些运动员的肺活量比一般人大呢?2. 实验操作:a. 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肺活量计(或塑料瓶)来测量肺活量。
教师示范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示例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b.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每组学生分别使用肺活量计(或塑料瓶)进行测量。
c.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
要求学生将测量值填入表格中,并思考和解释为什么不同同学的肺活量不同。
3. 探究与讨论:a.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表格中不同同学的肺活量数据。
可以提问学生:谁的肺活量最大?为什么?b. 引导学生讨论肺活量与年龄、性别、身高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验证。
4. 加强实验:a. 推动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锻炼来提高肺活量?b.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进行一项不同的锻炼活动,例如跑步、走楼梯等。
c. 学生进行锻炼后,再次测量肺活量,并记录实验结果。
d. 带领学生讨论:锻炼是否对提高肺活量有帮助?为什么?5. 总结:a. 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目标和过程,回顾实验结果。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及对环境的适应。
2. 第2章《动物的行为》:探讨动物的行为分类、适应性及影响因素。
3. 第3章《地球与宇宙》:介绍地球的结构、地形地貌以及太阳系的基本知识。
4. 第4章《电与磁》:学习电与磁的基本原理、现象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植物、动物、地球与宇宙、电与磁的基本知识,培养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地球与宇宙的关系、电与磁现象的解释。
2. 教学重点:观察、实验、探究方法的应用,科学思维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植物样本、动物模型、地球仪、磁铁、电路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等实际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详细讲解。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醒目、简洁,体现教学内容。
2. 内容:条理清晰,突出重点、难点,图文并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
(2)调查身边动物的行为,分析其适应性。
(3)绘制地球仪,标注重要地形地貌。
(4)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解释其工作原理。
2. 答案:提供详细答案,指导学生正确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网站等资源,鼓励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培养科学素养。
教科版小学最新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教学内容
听听声音
教学目的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实验器材
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
教学过程设计:
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2、轻拨和用力拨动刚尺进行比较,尺上下震动的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并作好记录。
3、重复实验,准确描述物体震动时,震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是什么关系。
实验结论:
声音强弱是由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
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学 生 实 验 教 案
教学内容
认识音高的变化
3、记下每次起止距离的时间。
实验结论: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大。
学 生 实 验 教 案
教学内容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目的
认识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
测力计、塑料袋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
教学过程设计:
1、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0”的位置
2、在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塑料袋
3、将要测物体放入袋中
学 生 实 验 教 案
教学内容
测量肺活量
教学目的
知道自己的肺活量
实验器材
肺活量测量器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
1、在水盆里装半盆水。
2、将肺活量计装满水,用小板盖住瓶口,然后倒扣入水盆中。记下此时气体的刻度。
3、将塑料软管的出气口置于瓶口内。
4、吸足气后对气口吹气,吹不动时,记下刻度数。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精品)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材料:钢直尺、音叉、锣、鼓、薄铁皮(尺寸尽量
大一些)、培养皿、豆子
适用学生:四年级(上)
实验步骤:
1.将直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端悬空,用手指拨直尺,
可以听到直尺发出的声音,看到直尺在振动。
用手按住直尺,
使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2.敲击悬挂的锣,听到锣声;用手
轻摸锣面,可以感到锣的振动。
用手按
住锣面,不使振动,锣声也就停止。
3.在鼓面上放 5 粒豆子,敲鼓,听
到鼓声,同时可以看到豆子在鼓面上跳
动,说明鼓皮在振动。
停止敲鼓,鼓皮停止振动,豆子停止
跳动,鼓声也就停止。
4.敲击音叉,可以听到音叉发出的嗡嗡声;用手轻摸音叉,可以感到音叉在振动。
音叉停止振动,嗡嗡声也就停止。
5.敲击音叉后,将音叉接触培养皿内的
水面,可以看到溅起水花,水
面出现水波。
如把培养皿放在投影仪上,可
以更清楚地看到上述现象。
6.将薄铁皮提在手中,由弱到强的抖动,可以观察到铁皮的振动,同时听到打雷般的声响。
实验结论:鼓面、钢尺和橡皮筋发声时都在振动。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完整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完整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和区别。
2. 能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并得到结论。
3. 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和流程1. 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和区别(1)教师引入:你们知道我们周围的物质有哪三种状态吗?(2)学生思考:请大家谈一谈。
(3)教师讲解:固体、液体、气体,是我们周围物质最基本的三种状态。
固体是物质最常见的状态,例如石头、木头、书本等。
液体是固体和气体之间的状态,例如水、牛奶、饮料等。
气体是物质最自由的状态,例如空气、氢气、氧气等。
(4)教师与学生互动:请问,固体、液体、气体它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5)学生思考和回答:固体和液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固体是定形的,液体可以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而气体则没有形状和体积,可以自由扩散。
2. 科学探究方法(1)教师引入:科学家们是怎么研究问题的呢?(2)学生思考:请大家谈一谈。
(3)教师讲解:科学家们研究问题一般都是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的。
这种方法就叫做科学探究方法。
(4)教师示范:我们现在来一起玩一个游戏,看谁能先猜到我手里拿的是什么。
我手里拿的是黄色的水果,表面光滑。
我再送你们几个提示:这个水果可以削皮食用,里面有一些小的黑子。
请问,这个水果是什么?(5)学生思考和回答:这是香蕉。
(6)教师与学生互动:这个游戏是怎么样进行的呢?(7)学生思考和回答:老师在手里拿物品后,可以由我们提出问题,然后老师再根据问题给出提示,最后我们再根据提示,得到答案。
(8)教师总结:科学探究方法就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周围的世界。
三、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和区别,了解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在实验活动中,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并得到结论,教师应该及时给学生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种子发芽等。
课时:4课时内容:植物生长的过程、植物繁殖的方式、种子发芽的实验等。
2. 第二章《动物的适应与进化》:探讨动物如何适应环境、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证据。
课时:4课时内容:动物的运动、感觉、保护色、进化原因和证据等。
3.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了解地球的结构、运动及宇宙的基本知识。
课时:4课时内容:地球的结构、自转与公转、季节变化、太阳系等。
4. 第四章《能量与机械》:学习简单机械、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课时:4课时内容:简单机械原理、能量转化、能量守恒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进化、地球运动、能量转化等抽象概念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过程、动物适应环境、简单机械原理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学习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
2.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5. 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教学思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2)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3)简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4)解释能量守恒定律。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教案(精品)
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实验材料:酒精灯1个、漏斗1个、剪刀1个、镊子1个、烧杯1个、酒精等
适用学生:四年级(上)
实验步骤:
1.将大桶里的酒精倒入烧杯中。
2.一手扶稳灯身(灯壶或灯体),另一手拿
下灯帽,灯帽口朝下倒扣在桌子上。
3.将灯芯管连同灯芯提起,向一边倾斜。
在
灯口处插入短颈漏斗的颈部。
4.用烧杯或瓶装酒精利用漏斗向酒精灯内添加
酒精。
添加酒精量不超其酒精灯容积的 2/3,也不能
少于 1/4。
5.放好灯芯管,检查灯芯。
若灯芯不齐或烧
焦都用剪刀修整为平头等长。
6.把灯帽盖好。
注: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2《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2《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气球驱动小车》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一个实验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到能量的转化和简单的机械原理。
教材以实验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简单的机械原理也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能量转化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理解能量的转化和简单的机械原理。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能量转化的概念。
2.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探索和发现能量转化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小车、气球、绳子、剪刀等。
2.教室环境布置:确保实验区域安全,桌椅摆放整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能量?能量可以转化吗?”2.呈现(5分钟)展示实验材料,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能量转化的规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能量转化还有哪些应用?”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能量转化实验,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能量转化的概念和简单机械原理。
本节课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能量转化的现象,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表格)
4.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5.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
课题
1.4风向和风速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2.学生能用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课后反思
课题
1.5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自然界中的材料金属材料纤维材料合成材料破坏性材料2. 动物与生态动物的特征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平衡3. 植物与生态植物的结构植物的生长植物与生态的关系绿色植物的意义4. 电电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安全用电电器的工作原理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不同材料的性质与用途,了解动物、植物与生态的关系,认识电的基本概念。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与食物网、安全用电等知识。
2. 教学重点:不同材料的性质与用途,动、植物与生态的关系,电路的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实验盒、材料包、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新课内容:(1)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物展示、模型、挂图等进行讲解;(2)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理解;(3)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4)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采用提纲式板书,清晰展示教学内容;2. 结合图表、图片等,形象直观地展示重点知识;3. 采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列举三种金属材料,并说明它们的用途;(2)简述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关系;(3)设计一个安全用电的提示标语。
2. 答案:(1)略;(2)食物链是食物网的基础,食物网是食物链的复杂化表现;(3)如:“请勿湿手触摸电器,防止触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手段的合理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材料、生态、电的知识;(2)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024年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
2024年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和安全规范。
2.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观察、记录、分析的科学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2.实验二:水的沸腾3.实验三:磁铁的性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分析数据2.教学难点:实验现象的解释、实验数据的分析四、教学过程(一)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1.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规律。
2.实验材料:激光笔、透明塑料板、白纸、直尺、三角板。
3.实验步骤:(1)将透明塑料板放在白纸上,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条直线。
(2)打开激光笔,将光线照射在透明塑料板上。
(3)观察光线在透明塑料板上的传播情况,并记录下来。
(4)改变激光笔的角度,观察光线传播的变化。
4.实验现象:光线在透明塑料板上沿直线传播,当改变激光笔角度时,光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5.实验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介质发生变化时,光线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二)实验二:水的沸腾1.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水的沸腾过程及温度变化。
2.实验材料: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火柴。
3.实验步骤:(1)将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入温度计。
(2)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温度的变化。
(3)记录水开始沸腾的时间及温度。
(4)继续加热,观察水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4.实验现象:水开始沸腾时,温度逐渐升高,达到100℃时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5.实验分析: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继续加热以维持沸腾。
(三)实验三:磁铁的性质1.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
2.实验材料:磁铁、铁钉、大头针、小磁铁。
3.实验步骤:(1)将磁铁放在铁钉上,观察铁钉是否被吸引。
(2)将磁铁放在大头针上,观察大头针是否被吸引。
(3)将两个小磁铁相互靠近,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4)将磁铁的一端靠近铁钉,观察铁钉被吸引的情况。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情感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做科学”中培养科学情感和态度。
2.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能力目标1.学会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想象、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查找、分析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2.通过制作地球仪初步了解地球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制作地球仪,观察体验地球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观察和发现地球仪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视频:地球各种自然现象谈话:关于地球,你想了解哪些事情?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我们的地球二.明确提出探究问题1.讲述:刚才同学们明确提出了很多关于地球的问题,那现在我们就来了解地球是什么样的?2.学生猜测地球的模样。
3.讲述:古代人对地球是怎样认识的呢?(CAI: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4.讨论: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如何发挥作用的?5.教师小结: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地球的作用三.制作地球仪,发现地球的基本特点。
1.谈话:要更清楚直观的了解地球的知识,你觉得有哪些方法?2.观察地球仪,说出自身的发现。
(经线、纬线、赤道、地轴)3.学生制作地球仪4.比较自制地球模型与地球仪。
5.自评,说出要做什么改善。
四.拓展:收集关于地球的资料1.谈话:你还有哪些途径获得地球的知识?2.把收集到地球资料整理制作成卡片。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想出多种使运动着的物体停下来的方法。
2.能设计实验证明自身的设想是否正确。
3.能实事求是地描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与其他同学交流想法。
2.能从不同角度看待摩擦力对人类的影响。
科学知识目标:1.能用实验说明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由运动变为静止。
2.能意识到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为阻力。
STSE目标:能举出3个以上的例子说明人们在生活生产中是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的。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教案(精品)
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材料:温度计、笔、记录表
适用学生:四年级(上)
实验步骤:
一、测量室内温度。
把温度计放在桌面(或手持于身前)两分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
注意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屏住呼吸不要用身体的温度影响所测定的温度。
二、测量室外温度。
1.到室外选取一处通风的地方。
2.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拿温度计的上端,
注意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测量时,温度计要离地面 1.5 米。
4.要把温度计放臵到到测量环境内 2-3 分钟,待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屏住呼吸不要用身体的温度影响所测定的温度。
5.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论: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了解当地的气温。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种子发芽、植物光合作用、开花结果等基本知识。
2. 第二章《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研究动物的行为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觅食、防御、繁殖等方面。
3. 第三章《岩石与矿物》:学习岩石的分类、特点及矿物的形成过程,培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 第四章《电的奥秘》:初步了解电路的组成、电流现象以及安全用电的常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册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生长、动物行为、岩石矿物和电的基础知识,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关爱生命、保护环境、安全用电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动物行为与适应的关系、岩石矿物的辨别、电路的组成与应用。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动物行为的观察与分析、岩石矿物的特点与分类、安全用电的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行为视频、岩石矿物标本、电路实验箱等。
2. 学具:放大镜、显微镜、实验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播放动物行为视频,引发学生对本册内容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植物生长过程、动物行为特点、岩石矿物分类及电路原理。
3. 实践:分组进行观察、实验,如观察种子发芽、制作简单的电路等。
4. 课堂讲解: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结合实践情景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生长过程图解2. 动物行为特点表格3. 岩石矿物分类图4. 电路原理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种子发芽的过程。
(2)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材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2课《力的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力的方向和大小、以及力的作用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了解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力的作用及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
难点: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演示用小车、滑轮组、绳子、粉笔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小车、滑轮组、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演示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力”字,让学生观察粉笔与黑板之间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
2. 教学新课(1)力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力的概念。
(2)力的作用效果: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测量:教师演示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讲解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力的作用2. 内容:(1)力的概念(2)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测量(4)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什么是力?请举例说明。
(2)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有什么影响?(3)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2. 答案:(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例如:拉力、推力、摩擦力等。
(2)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3-3 温度和气温探究活动分析:1.温度计的使用在三年级已经学过。
在前两课中,学生实际上已经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2.每个小组或每个同学都将再次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中。
3.为了提高学生们测量的准确性,有必要在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进行指导:1、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
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
4.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5.对测量的气温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并指导学生把测得的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上。
6.利用收集的数据制成“温度填充图”,分析每天选择同一时间测量气温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科学教案四年级上册教科版(6篇)
最新科学级上册教案科学教案四年级上册教科版(6篇)科学级上册教案科学教案四年级上册教科版篇一1.能交流搜集到的植物资料按问题进展讨论。
2.引导学生观察叶的蒸腾实验。
3.能概括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做植物蒸腾实验,能解释实验中的现象,理解叶的蒸腾作用。
教学难点:概括植物的共同特点。
一盆植物。
一个透明的大塑料袋。
老师为学生准备一些如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课前通知学生带这类书。
师:“上节课前大家搜集了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植物,以及植物的有关资料,让我们这节课继续研究植物。
”〔1〕聚集学生带来的各种植物、植物书、有关植物的资料,把学生所说的各种植物的名称一一列在黑板上。
〔2〕把有关书籍分配到各小组供学生研究和查阅。
〔1〕阅读教材中所列的凤仙花的五个特征。
〔2〕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方面观察植物和查阅资料,答复:生长发育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要涉及植物的变化,植物有生长的阶段,也有死亡的阶段〕。
繁殖后代。
身体构造。
生长环境。
运动与反响。
〔注意要求学生列举与凤仙花一样和不同的植物,到达理解植物多样性和具有共同特点目的。
〕〔1〕做实验,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2〕“别的植物也是这样吗?”——推广到所有的植物。
〔3〕说说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气候、对其他生物和对人有什么作用。
〔1〕师:“你能说说形形色色的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吗?”〔2〕师:“在观察和理解了许多植物之后,我们知道植物的共同特点了吗?请你写写植物的共同特点。
”你能寻找出动物和植物有哪些一样点和不同点吗?科学级上册教案科学教案四年级上册教科版篇二1、可以根据云量的多少,把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知道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降临。
2、用图示法说明云的种类,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3、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重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 名称
连接简单电路
实验目的
1、正确连接电路,认清电池正、负极。
2、放置电路短路或者断路。
实验器材
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 验 过 程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实验现象
1号馒头先发霉,接着2号、3号依次发霉,4号最后发霉。即:温暖潮湿的环境馒头先出现了霉点。
实验结论
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的馒头最容易发霉。
实验 名称
观察一朵油菜花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知道花的各部分名称
实验器材
油菜花1朵、镊子1把、放大镜1个、白纸1小张
实 验 过 程
1、用放大镜观察1朵油菜花。
2、把油菜花放在白纸上,用镊子解剖观察。
实验现象
一朵油菜花是由4个萼片、4个花瓣、1个雌蕊、6个雄蕊组成。
实验结论
油菜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台江县报效小学实验教案纸
实验 名称
检测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目的
检测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实验器材
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
实 验 过 程
1、从以上物品中选择6种检测。
2、检查电路检测器。
3、检测每种物品,观察现象:使小灯泡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容易导电;小灯泡不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注意要重复检测)。
实验现象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途径只有一条,流过一个用电器的电流也流经别的用电器,整个电路只需一个开关控制,开关所在位置对电路控制没有影响。在并联电路中,电流途径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本去路,各支路可以独立工作。
实验结论
串联电路电流途径只有一条,一个开关;并联电路电流途径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多个开关。
台江县报效小学实验教案纸
实验 名称
馒头发霉了
实验目的
在什么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实验Biblioteka 材馒头、塑料袋、水、电冰箱
实 验 过 程
1.选择四块大小相同的馒头,分别放在1号:温暖、潮湿,2号:温暖、干燥,3号:寒冷、潮湿,4号:寒冷,干燥的四种环境条件下。
2.经过一定时间,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馒头发霉的先后。
浸泡过一天的大豆和玉米种子、放大镜、解剖刀、镊子、白瓷盘、碘液。
实 验 过 程
1.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1)取一粒吸足水分的大豆放在白瓷盘中,观察种子的外形。种子的一侧的瘢痕叫种脐,使脱离母体留下的;(2)用镊子夹住豆粒,在种脐的对侧用解剖刀轻轻地划开一个小口,将种皮剥离下来,露出里面的胚;(3)掰开两片肥大的子叶,从连接胚轴的部位切下一片子叶。然后,用放大镜观察胚根、胚芽、胚轴等各个部分的形态、位置和连接关系;(4)绘出大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1)取一粒浸泡过的玉米放在白瓷盘中,观察玉米种子的外形。在玉米种子的一侧,透过厚皮可以隐约看到里面的胚;(2)用镊子夹住玉米种子,沿正中线用解剖刀纵向切开,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玉米种子纵剖面,识别胚与胚乳之间的界限;(3)将一滴碘液滴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胚乳部分呈现深蓝色。再用放大镜观察玉米种子各部分的结构,其界限更加分明;(4)绘制玉米种子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实验现象
小灯泡亮起来了
实验结论
简单电路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和电路原件组成的。
台江县报效小学实验教案纸
实验 名称
观察种子的结构
实验目的
1.解剖和观察大豆、玉米等种子,识别种子的基本结构;
2.学会处理和解剖种子的方法,掌握观察种子结构的程序。
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植物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里面还包含更多东西。
实验结论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胚都包含了:胚根、胚芽、胚轴、子叶。
台江县报效小学实验教案纸
实验 名称
酒精灯的使用
实验目的
了解酒精灯的构造,正确使用酒精灯
实验器材
酒精灯、火柴。
实 验 过 程
1、认识酒精灯的构造;
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4、能说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将被检测物品正确的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组。
5、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
在我们选取的材料中,回形针、钥匙、铅笔、铜丝、铁钉、铝片是导体;木片、塑料片、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是绝缘体。
实验结论
能使电路检测器中灯泡亮起来的物体是导体,亮不起来的则是绝缘体。
台江县报效小学实验教案纸
3、给酒精灯熄火时,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重复盖一次;
4、不能用嘴吹灭火。
实验现象
1、点燃酒精灯时,为什么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2、酒精灯盖灭后为什么需重复盖一次?
实验结论
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给酒精灯熄火时,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重复盖一次;不能用嘴吹灭火。
台江县报效小学实验教案纸
实验 名称
研究并、窜联电路
实验目的
1、学会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一般规律。
实验器材
小灯泡2只,灯座2个、电池组,开关3个,导线若干。
实 验 过 程
一、电路连接的注意点:1、2、3、
二、练一练:组装简单电路
三、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1、断开开关,按照图1电路图连接电路。2、经检查(亦可以生生互检或由老师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开关控制两只灯泡的发光情况记录在下表中。1教师批阅:四、体会开关反向控制的应用1、闭合S1时,亮,再闭合S2时,亮,不亮。2、根据实验归纳得到串联电路的特点:②教师批阅:五、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1、断开开关,按照图2电路图连接电路。2、经检查(亦可以生生互检或由老师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和断开2开关,观察开关控制两只灯泡的发光情况记录在下表中。教师批阅:(4)体会短路的后果1、闭合S1,则亮,闭合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