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DOC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熟练运用公式计算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立体图形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够观察并识别生活中各种立体图形,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1.加强对空间观念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形成更清晰的空间认知。
2.优化重点难点的讲解,通过实例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立体图形的计算方法。
3.在小组讨论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他们的问题分析能力。
4.针对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希望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能让我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帮助他们真正掌握立体图形的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立体图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解决实际问题时立体图形的识别与应用: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生活场景时,可能难以识别出立体图形,或不知如何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问题。
举例解释:在计算圆柱的体积时,学生需要理解圆柱体积公式(πr^2h)是由底面积(圆的面积)与高相乘得到的,而不仅仅是记住公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计算一个圆柱形水桶能装多少水,学生需要识别出圆柱的形状,并正确应用体积计算公式。
人教版(2024)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并描述其特征。
3.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摸一摸、滚一滚、搭一搭等活动,感受立体图形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及特征。
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立体图形。
2.教学难点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设想以生活中的实物为基础,通过直观感知、操作体验、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立体图形。
创设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四、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展示各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
2.操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摸一摸、滚一滚等操作活动,探究立体图形的特征。
3.小组合作法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准备1.各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如长方体的纸盒、正方体的魔方、圆柱的易拉罐、球等。
2.立体图形的模型。
3.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积木搭建的图片,展示各种形状的积木。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动画里看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二)认识长方体(10分钟)1.拿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让学生观察。
提问:“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它有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3.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感受其平面特征。
(三)认识正方体(10分钟)1.展示一个正方体的魔方。
提问:“这个和刚才的长方体有什么不同?”2.组织学生比较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面、棱等特征。
3.强调正方体的六个面都相同。
(四)认识圆柱(10分钟)1.拿出一个圆柱形的易拉罐。
提问:“这个物体又有什么特点?”2.让学生摸一摸圆柱的曲面,感受其与长方体、正方体面的不同。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是对小学阶段立体图形知识的一个总结和梳理。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立体图形的分类、特征以及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立体图形的初步知识,对一些基本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分类还不够清晰,空间想象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分类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立体图形的特点。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立体图形模型、图片、PPT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立体图形模型、练习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魔方、篮球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它们属于哪一类立体图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各种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的特点。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分类和特征。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最新14篇)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最新14篇)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篇一第一课时: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质疑激情: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
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1. 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
-教学黑板
-彩色粉笔
-立体图形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学生用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练习册
-剪刀
-胶棒
-彩色纸张
课程平台:
-班级微信群
-学校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
-教学PPT
-教学视频(立体图形的展示和制作过程)
-教学图片(各种立体图形的图片)
教学手段:
-讲授法
-问答法
-观察法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材分析
《认识立体图形》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四单元,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二个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基本的立体图形,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正确地辨认和命名这些图形,并且能够说出它们的基本组成。此外,本节课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用积木等材料搭建出这些立体图形,增强他们对这些图形的直观感受和认识。
2.请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书本、魔方等,并记录下它们的特征和数量。
3.请学生尝试用积木搭建一个自己设计的立体图形,并画出搭建步骤。
作业反馈:
1.及时批改学生制作的立体图形,指出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边角不整齐、形状不准确等,并提供改进建议。
立体图形初步认识教案
立体图形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本篇教案旨在使学生们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并通过参与活动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感受,最终能够自行创造和识别立体图形。
二、教学内容1.立体图形的概念介绍2.立体图形的种类及表示方法3.立体图形的构建原理4.立体图形的变换三、教学方法1.由简到难逐步讲解2.图像展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3.学生参与互动四、教学过程1.立体图形的概念介绍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的语言描述,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强调立体图形的“立体”特性。
并让学生对身边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进行观察和感受,例如立方体、圆锥、圆柱等。
2.立体图形的种类及表示方法分别引导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种类和表示方法,如何通过平面图像或线条构建出立体图形。
并通过画图展示和实际操练,让学生亲自体验如何画出简单的立体图形。
3.立体图形的构建原理讲解立体图形的构建原理,强调立体图形由几何形体组合而成,需要考虑各个形体的位置、大小和角度等因素。
通过图示和活动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深化对立体图形构建原理的理解。
4.立体图形的变换讲解立体图形的变换,在三维空间中,简单的旋转、移动、镜像转换等操作会对立体图形造成怎样的影响。
同时,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体验,体会立体图形变换的过程和展现。
五、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互动情况2.学生能否掌握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3.教师的教学反馈以及后续的巩固和练习任务六、教学总结通过讲解、互动、实践,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立体图形概念及其构建方法,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立体图形相关的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属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激发学生对几何和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模型。
准备一些与立体图形相关的图片和实物。
准备一些与观察和实践活动相关的材料。
教学过程:
1. 观察立体图形:
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属性,例如面的个数、边的个数、顶点的个数等。
2. 实践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观察和实践活动相关的任务,例如拼装立体图形模型、制作立体图形的剪纸等,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3. 应用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识别立体图形,激发学生对几何和数学的兴趣。
通过《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的设计,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属性,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通过观察立体图形、实践活动和应用拓展,学生将能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属性,培养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为学生的几何学习和数学发展做出贡献。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立体图形,如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2. 使学生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如球体的圆形表面,圆柱体的两个圆形底面和侧面,正方体的六个正方形面等。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述立体图形。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立体图形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二、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
2. 常见立体图形的认识和命名,如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3. 立体图形的观察和描述,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描述其特征和变化。
4. 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比较,根据特征将立体图形进行分类,比较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立体图形,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2.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观察和描述,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并准确描述其特征和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立体图形的模型或图片,如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的立体图形模型或图片,用于观察和比较。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通过展示和描述不同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初步认识和命名立体图形。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描述其特征和变化。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比较,根据特征将立体图形进行分类,比较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
5.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观察,总结归纳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分类,强调重点和难点。
6. 应用拓展:通过一些练习题或实际应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其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认识立体图形》2. 内容: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常见立体图形的认识和命名,立体图形的观察和描述,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比较。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1.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教学和探究教学为主。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探究教学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来说,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实物展示:通过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等实物,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例如,通过观察实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通过操作模型,学生能够理解立体图形的空间结构;通过比较不同立体图形的特点,学生能够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此外,本节课还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能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立体图形的掌握情况。测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应用题,考察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和性质的理解。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问题,显示出对立体图形的良好掌握。
4.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表现出对立体图形学习的重视。通过作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紧密相连,旨在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图形的认知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通过学习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学生能够从实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的特征,理解立体图形的空间结构,并能够运用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图形》。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四节“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定义及其特征。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这四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并能够辨别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定义及其特征。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模型。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一个长方体、一个圆柱体和一个球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 知识点讲解:(1) 介绍正方体:六個面都是正方形,六个角都是直角。
(2) 介绍长方体:六个面都是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3) 介绍圆柱体:两个底面都是圆形,侧面是矩形。
(4) 介绍球体:表面是一个完美的圆形,从任何方向看上去都是一个圆。
3. 例题讲解:(1) 辨别和描述给出的立体图形的特征。
(2) 用实物操作,让学生感受立体图形的三维空间。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立体图形,用语言描述其特征。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立体图形的特征,加深学生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四种立体图形的定义及其特征。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纸板制作一个正方体、一个长方体、一个圆柱体和一个球体。
2. 请学生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份教案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它们是理解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让学生能够辨别和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的认识》单元说明:“认识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为了分散难点,这一单元只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二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是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
建议如下: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利用已有知识发现新知识;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4.重视对“成长小档案”中内容的研讨,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题名称】第1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7页--69页。
【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猜一猜、搭一搭等活动,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认这些图形,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2.经历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体会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一般形状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教具和图片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学具: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
教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玩一个猜谜语游戏(课件出示谜语)小小一个长方体,肚里装着尺和笔,小朋友们来上学,把它放进书包里。
打一学习用品,猜一猜是什么?学生:文具盒。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新编)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包括球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长方体。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触摸,理解并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立体图形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观察、分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识别并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理解其基本特征。
2.难点:区分相似立体图形(如圆柱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教具: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的实物模型。
多媒体资源:PPT演示文稿,包含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动画。
学生材料: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彩笔、橡皮泥、尺子等手工材料。
活动道具:图形分类盒、图形拼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图形王国”的故事,介绍各种立体图形作为王国的居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实物展示:展示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的实物模型,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立体图形的外观。
二、新知讲授(约15分钟)PPT演示:利用PPT展示各种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球体:圆圆的,没有平面,可以滚动。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不能滚动。
圆柱体:有两个平行的圆形底面,侧面是曲面,可以滚动。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不能滚动。
实物触摸:让学生分组轮流触摸实物模型,感受不同立体图形的质地和形状。
特征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每种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记录在黑板上。
三、动手操作(约25分钟,增强版)图形拼搭:基础拼搭:提供彩色卡纸和剪刀,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模型,如用纸板剪出正方形并粘贴成正方体,或剪出圆形并卷成圆柱体。
创意拼搭: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材料(如橡皮泥、纸板、彩笔等),创作一个包含多种立体图形的组合作品,如“图形城堡”、“动物乐园”等,并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若干个相同几何体的拼摆,初步体会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
2. 在拼、搭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得能力。
3. 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的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体会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相同的面才能进行拼组。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一、复习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的图形朋友。
还记得它们吗?快来看!这是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这些图形朋友一起玩个闯关游戏。
二、闯关激趣,动手探究(一)第一关首先进入第一关——合二为一。
用两个相同的图形拼一拼,可以拼成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你们准备选哪组图形呢?可以选择两个正方体,也可以选择两个长方体,也可以选择两个圆柱,还可以选择两个球。
选好就可以开始拼了!(时间条)学生作品一:学生作品二:学生作品三:有选球的吗?为什么没有人选球呢?生:球没有平平的面,没法拼。
我就改拼圆柱了。
师:看来你在选图形的时候是经过了思考的,这点特别好。
刚才同学们拼出了这么多我们学过的图形。
大家有什么收获啊?生1:拼的图形要有平平的面。
生2:这两个长方体能拼出3个不同的图形。
生3:可以前后拼、左右拼、上下拼。
你们太会学习了,能够边拼边思考。
恭喜大家,成功闯过了第一关!(二)第二关下面进入第二关——火眼金睛师:哪些形状是用4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在()里画“√”。
订正答案:同学们都认为第一个是对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为了方便数,我们把它转过来,1、2、3、4,果然是4个。
大家都认为这两个(第二个和第四个)不对,为什么呢?我们先看这个,1、2、3、4、5,它是由5个小正方体拼成的,果然不是。
再看这个,1、2、3,它是由3个小正方体拼成的,也不是。
最后我们一起来看这个意见不同的(第三个),有的同学认为它是由3个小正方体拼成的。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立体图形的认识》篇1青岛版教材培训《立体图性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知道他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
初步建立空间观察,发展学生想象能力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4、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设计:一、搭一搭1、师: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神秘的袋子,里面有什么呢?想知道吗?快打开看看吧。
这些物体在生活中经常见到,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怎么玩呢?听清要求:小组合作,动动你的小巧手。
用这些物体拼一拼,搭一搭,看看你们能拼搭出什么作品?2、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说?(有拼出汽车、有拼出高楼、有的拼出高楼)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
师:同学们,在刚才拼一拼的过程中,你们发现有形状相同的物体吗?二、分一分1、小组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分成两类。
2、小组汇报:为什么这样分?(1、有角的和有角的放在一起,没角的和没角的放在一起;2、能滚动的和能滚动的放在一起,不能滚动的和不能滚动的放在一起)3、同学们表现的真棒!现在小组合作,把每一类再分成两类4、小组合作,动手分三、认识名称1、每一类都有个共同的名字(教师出示物体),你知道吗?2、教师板书每类物体的名字四、观察物体的特点1、小组里拿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观察他们有什么不同?汇报交流(正方体所有的面都一样大,长方体不是所有的面都一样大)2、拿出一个球和圆柱,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同?汇报交流:(1、球向各个方向都能滚动;圆柱只能前后滚动;2、球摸起来是圆圆的,圆柱上下的面是平平的)3、教师出示物体,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名字五、抽象出物体图形同学们。
3.1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人教版(2024)数学一年级上册
滑一个样;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
学生根据描述说出球、正方体、圆柱、长方体。
(7)归纳总结。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再来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品是这些形状的。
【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完成课本第69页上面“做一做”第1题。
2.完成课本第69页上面“做一做”第2题。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学反思
本课时要求学生认识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
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丰富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学层次较清晰,主要通过观察、分类、命名等活动初步感知图形特点,培养学生的的观察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1《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1《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立体图形》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空间想象力较强,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尚浅。
他们在生活中接触到各种立体物体,但未必能准确地表达出它们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观察、操作、比较和分类,从而提高他们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识别和说出常见立体图形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分类,培养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识别和说出常见立体图形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特点。
2.难点:学生能运用立体图形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立体图形。
2.游戏教学法:教师设计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和巩固立体图形。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模型。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模型,其他立体图形模型若干。
3.课件: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动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各种立体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名称。
然后,教师揭晓答案,并简要介绍立体图形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立体模型,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触摸。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每种立体图形的特点。
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和巩固立体图形。
例如,教师说出一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学生要迅速找到相应的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第一课时:认识立体图形(教科书P32~P33的内容,练习五P36第2题.)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材的展开也注意了由创设情境、实物引入──操作感知──实际应用,三个层次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玩具,因此他们对形状有感知方面的经验,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就要把这些感知进一步抽象化,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在实际生活中能根据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几何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
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培养起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会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1、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学策略与学习方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新课标》指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为此笔者便创设了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情境,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认识事物并经历建构知识的过程。
以学生主动观察、感受图形特征及小组、全班交流的教学方式,在活动中建构知识并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及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各种形状的物体。
学具准备:8篮子学生准备的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实物引入,感性认知
A、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课件出示智慧爷爷)
师:今天智慧爷爷要带大家一起畅游数学王国,感兴趣吗?它还给每个小组带来了一篮子的礼物。
想知道是什么吗?拿起来看一下,你认识这些东西吗?把你认识的跟小组的同学说说。
B、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地说说你们小组的礼物(边说边举起实物)?其它小
朋友仔细听!
二、操作感知,揭示概念
1、分一分,揭示概念
a、师:首先,智慧爷爷想考验我们,敢接受挑战吗?
智慧爷爷:“小朋友你能把形状相同的放一块吗?(课件显示动态的智慧爷爷)
学生活动……
b、说一说。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想说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把哪些东西都放在了一起?
生答:我们把牙膏盒、牛奶瓶、墨水盒、纸巾……放在一起。
把皮球、弹弹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师:他们这样分,你们同意吗?(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首先向学生出示熟悉的实物图,由于学生已经具备许多这方面的早期经验,发扬民主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受物体的形状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描述形状特征,如“把长长的,又长又方的”放一块等等。
c、揭题。
师:原来智慧爷爷送给我们的这些礼物都是立体图形。
(板书题目:立体图形)
而且给形状相同的,还起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吗?我们一起打开课本P32,认识这几个朋友。
课件依次出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图。
(板书: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
d、师:认识了四个朋友的名字以后,你们还记不记得谁对谁啊?(记得)现在请你们举起长方体;师又举起粉笔盒等实物问“这是什么形状?”
e、让学生当当小老师,学生问,并请其它学生答。
f、抽象图片
刚才知道它们的名字,我们也想看看它们的大照片,我这就有几个,谁敢出来把它们的照片对号入座。
2、摸一摸,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分完以后,想记住它们的样子吗?(电脑显示摸长方体的动画)请大家拿起一个长方体,看一看,摸一摸它的面,然后说说你的发现。
(老师边说说示范摸)
学生活动。
师:谁能以最大的声音说说你的发现?
如果有学生能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有角、有棱等特征时,要及时表扬并让其他学生一起摸一摸,亲身体验体验。
b、同样方法感知其它图形的特征。
师:你还想认住什么立体图形,也拿起来摸一摸,看一看有什么新鲜的感觉?(动态课件)
学生自由摸喜欢的立体图形,然后交流。
c、质疑:你觉得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吗?
(老师要引导学生重点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说出异同,使学生知道有些方形物体是每个面都相同的,而有些不是,从而反它们看成不同的两类。
d、数一数
师:认住它们的样子后,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智慧狗是由什么组成的?
(教科书 P36练习五第2题)
e 、猜一猜游戏
让一个学生摸箱子里的礼物,然后描述礼物的特点,让其它学生猜是什么立体图形。
(注意老师要先示范玩)
三、联系实际
a、想一想,玩一玩。
师:请大家往后看,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把车轮子推到前面来。
b、说一说。
师:智慧爷爷又想考考大家:今天我们一起认识立体图形,你能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吗?
生答:易拉罐是圆柱形的,球都是球状的……
师补充,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图片。
师:你们看到什么立体图形,马上说出它的名字来。
师:立体图形在生活中帮了我们大忙,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让学生谈谈感受。
c、搭一搭,
师:你看人类这么聪明,会跟立体图形交朋友,那你们会不会也用你们的小巧手搭出好东西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