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货币替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121班施万雄学号:5400112133
浅谈货币替代
内涵
货币替代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内公众对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国货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发生的货币兑换、并进而发生外币在本国境内流通和本国资金外流的一种现象。当一国的通货膨胀水平较高时,本国法偿货币发挥价值储藏、记账单位和交易媒介的功能就会被严重削弱。对于一种其价值经常以不可预见的方式不时下降的货币而言,它不适于作为价值储藏的手段,用作记账单位也很不便,当然,公众也不愿接受其作为交换媒介。
货币替代显然是在货币可兑换的基础上来讨论的,它也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本国居民对外币的需求。在某种情况下,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同时持有本币和外币;但也有一种情况,即并不存在外国居民对本国货币的需求而只有本国居民对外币的需求。前者可以称之为对称性的货币替代,这种货币替代一般发生于发达国家之间;后者可以视为不对称性的货币替代。经常讨论的发生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替代就是属于这后一种。
产生原因
一般地说,货币替代取决于财富水平、制度因素、市场因素以及本币和外币的预期实际收益率的差距。制度因素是指
外币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被接受的程度以及两个市场之间的自由连通程度。市场因素是指外币的交易性需求、本国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以及外币交易的成本等。首先,国内国际性的交易形成了对外币的客观需求;其次,资本市场的不足把财富限定在商品、本币和外币等有限的范围内,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国内缺乏投资机会,从而形成了不对称的货币替代;最后,只要没有严厉的管制,如果本币与外币的交易成本低于本币与商品之间的交易成本,那么从保值的角度看,就会产生持有外币的倾向。但是本国居民产生外币需求最关键的原因还是两种货币之间实际收益率的差异,这可以用本币的预期贬值率来近似地表现出来。因此外汇风险会极大地影响货币替代水平,长期贬值或剧烈浮动的汇率都会增加持有本币的风险,从而加剧货币替代。同时,如果两国的利率完全是由市场决定的,那么利率的差异可以视为汇率的预期变化或它的某种函数;如果一国的利率完全是由政策决定的,比如某些发展中国家名义利率长期固定,与通货膨胀率无关,那么负的实际利率会加速货币替代。
可以由两种货币的需求函数来说明货币替代。本币、外币的需求函数为:
Md/P=Ld(rd,rf, r,θ,w)=A(wd)exp*a1(rd-rf)+a2(rd-r)-a3θ+
Mf/P=Ld(rd,rf, r,θ,w)=A(wf)exp*a1(rf-rd)+a2(rf-r)-a3θ+
式中Md/P和Mf/P等于本币和外币的实际货币需求,rd
为本币的实际收益水平。rf为外币的实际收益水平,r为其他金融资产的实际收益水平,θ代表外汇风险。由此可以看出货币替代的水平取决于两种货币的实际收益水平的差距和外汇风险水平。当外币实际收益率大于本币的实际收益率时,则会引发或加剧货币替代。同时本币的汇率水平浮动越剧烈,越会扩大对外币的需求。这一方程还具有极强的实证意义,其中Mf/Md可以用外币和本币的活期存款比率代替,而外币和本币的实际收益率差异可以用预期汇率贬值率来代替。后者可以由外汇远期或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差或官方价格与市场价格之差来估算。外汇风险则可以由本币名义汇率与它的长期趋势之间的差来代替。
对替代国经济的影响
货币替代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将对一国的经济政策产生重要影响。首先,货币替代可能使汇率水平不稳定;其次, 货币替代将使一国的货币量变得难以估计, 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再次,在货币替代过程中,资金由本币向外币流动将削弱政府的通货膨胀税税基。
(一)货币替代与汇率为了分析货币替代与汇率的关系, 这里建立一个两国汇率模型。两国的货币需求方程为: ( 1)Md/Pd= Ld( rd, rf, r, w) = A(w d) exp [ a1 ( rd- rf) + a2 ( rd- r) ] ( 2)M f/ Pf= Lf ( rd, rf, r, w) = A ( w f) exp [ a1 ( rf- rd) + a2 ( rf- r) ] 其中变量同前, 只是不考虑汇率风险。假定Md、Mf、r、w 是
外生变量, 并且两国完全对称, a2 表示两种货币与非货币资产之间的替代关系, a1 则代表两种货币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a1 越大表示货币替代程度越高。由上式可以得到:
ln ( Pd/ Pf) = ln [ M dA ( w f) / M fA ( w d) ] - ( 2a1+ a2) ( rd- rf)在汇率是由购买力平价决定的假定下, 汇率水平E= Pd/ Pf。一般认为货币实际收益率等于名义利率减通货膨胀率, 因此两国货币实际收益的差异可以由名义利率差异( id- if) 与通货膨胀率的差异z来表示, 即rd- rf= id- if- z 因此有:
ln (E)=ln[ MdA (wf)/MfA (wd) ] -(2a1+ a2) ( id- if)+(2a1+ a2) z 可以看出汇率水平取决于两国的货币供给、财富水平、名义利率差异和。
(二)货币替代与货币政策效果传统理论认为浮动汇率制有助于一国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因为在固定汇率制下, 货币当局为了维护汇率水平不变, 不得不改变货币供应, 因此在供给方外币成为本币的完全替代品, 同时本国的货币过度供给效应会通过国际收支传递到国外。而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总是趋于平衡, 不存在两国之间货币的净流动, 货币当局也无需干预市场以保证币值,因此浮动汇率制使得两国货币在供给方是完全不替代的。但是浮动汇率制使得货币政策完全独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各国货币在需求方也是不替代的,也就是说一国居民只持有本国货币。显然, 在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中, 这一前提是不成立的。各国居民由于种
种原因都会持有外币。比如跨国公司为了便于经营会持有多种货币, 私人由于保值、投机等目的也会持有外币, 进口商、出口商、旅游者等都可能持有外币。如果存在不同货币间的资产组合, 那么各种货币的持有量将与其机会成本呈负相关。在各国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下,当本国货币当局非预期地一次性增加本币供应量时,本国货币资产的数量相对于其它资产将会增加,因而本币的借贷成本降低。此时, 如果外币的供应量及机会成本不变, 对本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但是对本币的需求量并不只在本国增大, 在其它国家, 该币的机会成本降低都会引起对其需求的扩大。为了使货币供给等于需求, 本国的价格水平将上涨以消除本币的过度供给。但在货币替代的前提下本币供给的一次性增加将引起本币向国外流动, 使得对该币的需求分散到其它国家, 因此本国价格的上涨比没有货币替代时要低。当本国货币当局持续性地扩大货币供给时, 将产生通货膨胀预期,导致持有本币的机会成本上升, 因此各国居民都会减少该币持有量。在货币扩张的初期, 本国价格水平会像一次性货币扩张一样较少上升, 并引起本币向国外流动。但是随后的通胀预期将减少本币持有量, 从而抑制本币的进一步流动。当居民的资产组合根据通货膨胀预期进行调整之后, 再次的货币供给增加将使本国价格不断上升以维持调整后的实际货币持有量。通过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 当把货币需求方引入货币替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