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安徽经济发展的因素
基于Eviews的安徽省旅游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Eviews的安徽省旅游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68bd7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a.png)
基于Eviews的安徽省旅游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Eviews的安徽省旅游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了安徽省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生活方式。
旅游业的繁荣对于安徽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运用Eviews软件对安徽省旅游业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深入了解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为政府和旅游从业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首先,通过Eviews软件导入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相关数据,包括旅游收入、旅游就业人数、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景区数量等指标。
对于这些指标,我们将其作为因变量,以安徽省的人均GDP、外来游客数量、旅游基础设施投资、旅游宣传力度等多个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得出旅游业发展与这些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于旅游业经济影响的定量化结果。
然后,我们将对旅游收入作为依赖变量,对多个可能的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通过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因素对于旅游收入具有显著影响,找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同时,通过分析旅游收入与就业人数以及旅游接待人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评估旅游业对于就业和经济增长的贡献。
此外,为了探讨旅游业的发展是否会增加经济负担,我们还可以分析旅游业发展与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
通过比较旅游基础设施投资与财政收入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可以得出旅游投资对财政的积极影响,同时也能够评估旅游业发展对财政的支撑能力。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外来游客数量与旅游宣传力度之间的分析,评估旅游宣传对于吸引外来游客的效果。
通过对各个自变量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安徽省旅游业提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通过Eviews软件对安徽省旅游业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为政府决策和旅游从业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深入了解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因素,我们可以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旅游发展策略,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通过对安徽省旅游业经济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旅游业收入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旅游接待人数、就业人数和旅游宣传力度等。
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659b7505a8102d276a22fa7.png)
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彭志胜杨敏
(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 徽 合 肥 230601)
摘 要 :安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加大,研究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对安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相关 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针对安徽省各市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差异,分析演进的时间特点和空间格局,并实证分析其 形 成 的 原 因 ,得 出 影 响 安 徽 省 经 济 增 长 差 异 的 关 键 因 素 。最 后 ,提 出 促 进 安 徽 省 区 域 经 济 均 衡 发 展 的 政 策 建 议 。
1 . 时间特点
变大趋势先快后慢。
(1)
绝对差异。由 图 1 极差变化可知,2000年 〜 2014年 2 . 空间格局
安 徽 省 各 市 人 均 G D P 的差 异 不 断 扩 大 ,2 0 1 5 年 明 显 降 低 ,
(1)各 市 空 间 差 异 的 对 比 。由 表 中 离 差 和 比 率 可 知 ,
90000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n
2000
V
AIT
2005
2010
_ onnnn
A ■25000
- oznununu un ■15000 - Jin.UnUnUnU ■5000
. n,
2015
量 分 析 ,发 现 东 部 与 中 西 部 差 距 变 大 [4];龙 海 明 ,凌炼等利用 T h e i l 指 数 研 究 了 中 国 城 乡 收 入 的 区 域 差 异 性 ,发 现 城 乡 收 入 差 距 不 断 扩 大 [5]。综 上 所 述 ,研 究 区 域 经 济 增 长 差 异 的 文
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e30c77fb84ae45c3b358c32.png)
求 。文章通 过安徽 省 开 放 型经 济 发 展 指标 分 析 , 探 降 1 . 5% ; 对外投资依存度 0 . 2 %, 全年新批境外企 讨安徽 省 开放型经 济 发展 面 临 的制 约 因素 , 构建 促 业 ( 机构 ) 5 6个 , 实际对外投资 5 . 5 亿美元 ; 国际旅 . 5 7 %, 全年人 境旅游人 数 3 3 1 . 5万 人 进开 放型 经济发展 的对 策 , 为政府、 园区、 企业 参 与 游 依存 度 0
次, 旅游外汇收入 1 5 . 6 亿美元 ; 对外经济合作依存 安 徽省 开放型 经 济现状 度5 . 3 2 %, 外 商及 港澳 台投 资企 业 规 模 以上 工业 增 1 7 . 4亿元 , 比上 年增 长 1 0 . 7 % 。三 是 2 O世纪 9 0年 代 以来 , 安徽 大 力 推 进 皖 江 开 发 加值 绝对 数 9 出 口商 品结 构 单 一 , 竞 争 力 不 强 。 出 口商 品 以机 开放和东 向发 展 战 略 , 实现了厚积薄发 , 区 域 内经 济实力不 断 提 升 , 综合环境不 断改善, 区位 优 势 日 电、 服 装及 农 产 品为 主 , 全 年 机 电产 品 出 口 占 出 口 益 突出 。 总额 的 4 2 %, 主要是 汽 车及零 部 件 ; 加 工 贸易 额低 ,
及发展开放 型经济面临的制约 因素 , 并在 实践上提 出加快开放 型经济发展 的对 策: 强化开放 态势 , 培 育竞争主体 , 促
进转型升级 , 提 升 人 才 引领 , 发 挥要 素优 势 , 突 出环 境 建设 。
关键词 : 安徽 ; 开放 型经济 ; 制约 因素 ; 对 策研 究
中图分类号 : F 2 0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4 3 1 0 ( 2 0 1 4 ) 0 3— 0 0 7 1— 0 3
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影响因素
![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27c886c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c.png)
安徽省推出旅游投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推动旅游业 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旅游税收政策
安徽省实行旅游税收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降 低企业税负,提高企业竞争力。
法律法规
旅游法
01
安徽省根据国家旅游法,制定和完善相关地方法规,规范旅游
市场秩序,保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环境保护法
02
安徽省加强环境保护法规的执行,确保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相协调,推动绿色旅游发展。
土地管理法
03
安徽省在土地管理方面制定相关法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支
持旅游业的发展。
政策法规对旅游业的影响
促进旅游业发展
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旅游 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利 于吸引投资、扩大市场、提升
服务水平。
市场需求对旅游业的影响
市场需求对旅游产品和服 务的影响
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个性化需求的发展,推动 安徽省旅游业不断创新和优化旅游产品和服 务。
市场需求对旅游业竞争力 的影响
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 的质量,有助于提高安徽省旅游业的竞争力
和市场份额。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安徽省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山水景观、湖泊、河流、森林等。这些 资源为游客提供了观光、探险、休闲等多种旅游体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 游和消费,从而促进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人文旅游资源
总结词
人文旅游资源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历史、文化、民俗等元素对游 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安徽省的公路交通建设不断完善,提 高了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为区域 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安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
![安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11ca20cf8c75fbfc77db2e6.png)
安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作者:黄雪婷来源:《山西农经》 2018年第2期摘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由于地理位置、历史人文、资源禀赋、开发程度、产业基础、科技水平等因素,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形成了皖北、皖西、皖江经济区、皖南四大差异极大的经济发展板块。
笔者认为持续提升各级政府宏观调控的实效性、制定符合各区域资源禀赋的产业规划、不断完善安徽省的区域发展保障制度是解决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安徽;区域经济;不平衡;现状与原因;解决对策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2-004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129.9 文献标志码:A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19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目标主要是要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
安徽作为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层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安徽省形成了皖北(淮北、宿州、亳州、阜阳、蚌埠、淮南)、皖西(六安)、皖江经济区(合肥、安庆、芜湖、马鞍山、滁州)、皖南(池州、宣城、黄山)四大发展差异极大的板块。
本文以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为研究对象,概述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分析形成这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最终结合安徽省的省情、企情及民情,提出对策建议,促使安徽经济在“十三五”期间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1 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分析1.1 安徽省区域经济总量不平衡在经济总量方面,安徽省区域经济总量不平衡现象比较明显,以2016年各市的GDP数据来分析,皖北地区(淮北、宿州、亳州、阜阳、蚌埠、淮南)没有一个市GDP总额超过1 500亿,最低的淮北、淮南GDP总额不到1 000亿,皖北地区6市的GDP总额仅仅与合肥的GDP总额相当;皖西(六安)为1 108.1亿,刚刚超过1 000亿大关;皖江经济区(合肥、安庆、芜湖、马鞍山、铜陵、滁州)除铜陵GDP在960亿外,其他均在1 400亿以上;皖南(池州、宣城、黄山)地区三地的GDP总合还不及芜湖一市,由此可见安徽省地区经济差异之大。
新时代安徽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新时代安徽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制约因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d2ff3fe76c66137ef0619c8.png)
新时代安徽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新时代安徽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是推进安徽经济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此,本文在阐述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安徽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探究,最后为安徽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探索性地提出对策,期望对安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标签:安徽;开放型经济;制约因素;对策一、前言开放型经济中,主张把国内经济和外部世界经济联系起来,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从而实现全球资源最优配置。
新时代下,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成为安徽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安徽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核心位置,又凭借着沿江近海、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地理优势,要把握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加快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步伐。
二、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安徽志在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充分利用外资,大力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对安徽提升经济实力、改善综合环境、实现技术进步等都起到积极作用。
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开放型经济总量不断攀升近年来,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尤其在“十二五”期间,安徽进出口总额从2011年的313亿美元上升到2015年的48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从74.8亿美元增长到136.2亿美元。
GDP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16年安徽GDP达到2440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
2.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总体来说,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
以2016年为例,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47.7亿美元,虽比上年增长8.4%,但其规模远远低于周边先进省市,尚不及江苏省上海市185.1亿美元的实际利用外资总额。
安徽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国总额的1.2%,远不及安徽人口占全国份额的5.1%。
3.结构比例差异显著首先,进出口规模不均衡。
2015年和2016年安徽进口总额分别为155.7亿美元、159.7亿美元,出口总额分别为322.7亿美元、284.5亿美元,出口总额约为进口总额的二倍。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制约因素分析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制约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65841c14791711cc791784.png)
点 ;县 域 工 业 增 加 值 占全 省 份 额 由 上 年 的 3. 提 高到 4% 4 3. , 县域 G 75 对 % DP增 长 的 贡 献 率 达 4 . , 42 比上 年 提 高 0 % . 4 个 百 分点 ; 域 工 业 化 率 达 到 2 ./, 上 年 提 高 3 县 80 比 9o . 百分 3个 点, 当年 县 域 工 业 化 率 提 升 幅 度 比全 省 高 1 . 百分点 。 6个 3 园 区 载 体 功 能 进 一 步 突 出 。2 0 . 0 6年 ,全 省 6 1个 县 ( ) 的4 市 中 9个 已建 开 发 区 , 完 成 固定 资 产 投 资 2 7 亿 共 44 元 , 长 7 . ; 年 新 批 入 区 内 资 项 目 9 5个 , 际利 用 省 增 2% 当 9 6 实 外境 内资 金 17 2. 元 , 际 利用 省 内资金 9. 元 , 者 8亿 实 3 7亿 三 比 上 年 分 别 增 长 7 . 、2 %和 7 % : 批 入 区 外 资 项 目 9 7 % 8. 4 7 4 新 9 个 ,实际 利用 外 商直 接 投 资 1 . 美 元 ,比上年 分别 增长 5亿 6. 2 %和 6 .% ;县 域 开 发 区全 年 实 现 经 营 收 入 6 88亿 元 , 3 2 9 7. 增 长 3. , 成 工 业增 加值 11 89 完 % 6. 元 , 长 4 %, 全部 7亿 增 3 占 县 域 的 3 .% ; 现 财 政 收 入 3 . 元 , 长 5 . , 全 部 0 6 实 6 8亿 增 1% 占 8 县 域 的 2 。2 0 % 0 0 6年 , 省 有 1 全 8个 县经 批 准 新 建 开 发 区 , 当 年 完 成 固定 资产 投 资 3 . 7 8亿 元 , 新 批 入 区 内 资 企 业 1 2 4 5
安徽省地区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安徽省地区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f11ff85cc22bcd127ff0c00.png)
man y d p n e n t ef c o so d sraia in lv l r a i t n,t eh ma a i l swel st efx d a s t n e t n .Th r . i l e e d d o h a t r f n u t il to e e ,u b n z i i z ao h u n c p t l a h i e s e v me t aa i s e e f r ,t es rt g frg o o r ia e e eo me t h ud p i r y r d c h i e e c e we n t e et r er go s n k o - o e h ta e yo e in c o d n t d d v lp n o l rma i e u et ed f r n eb t e h s h e e in ,a d ma ec n s l f
的 主体 部 分 正是 这 种 不 同 经 济 类 型 区 之 间 的 差 异 , 地 区 间 经 济 差 异 有 逐 渐 扩 大 的趋 势 , 进 一步 找 出 了安 徽 省 经 且 并 济 发展 主要 依 赖 工 业 化 水 平 、 市 化 、 力 资 本 以及 固定 资 产 投 资 率 因 素 。为 此 , 区 域 协 调 发 展 战 略 应 以缩 小 这 城 人 其 三 大地 带之 间 的 差 异 为 主 , 主 要 从 工 业 化 水 平 、 市 化 、 力 资 本 以 及 固 定 资 产 投 资率 等 方 面 制 定 其 具 体 政 策 。 并 城 人 [ 键 词 ]地 区 经 济 差 异 ; 证 研 究 ; 济 增 长 关 实 经 [ 图分 类 号 ]F 6 . [ 献 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 ]1 7 中 015 文 文 6 3—5 0 9—0 7
基于计量模型的安徽省GDP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基于计量模型的安徽省GDP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715c7bb7360b4c2e3f64ec.png)
District economy | 区域经济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18基于计量模型的安徽省GDP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吴琼 刘永超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安徽蚌埠 233000摘要:21世纪以来,经济上处于中部的安徽地区实现着经济的稳健增长。
2016年安徽地区生产总值达24771.89亿元,较1990年增长了近24(23.254)倍。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深度解析影响安徽地区生产总值的因素将更加有利于促进安徽省经济的发展。
本文应用金融计量学以及宏观经济学所学知识,根据经济理论选取影响安徽地区生产总值的四个主要因素建立回归模型,利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分析、检验、修正,使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诸多因素如何影响安徽地区生产总值,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EVIEWS8.0;计量经济学模型一、引出问题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关于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国内很多学者进行过相应的研究论述。
李春红,韦泽多,卢桂玉(2012)建立多层线性模型,从纵向角度分析科技投入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提出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经费利用率的看法。
姚玉臣(2014)根据定量分析研究,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组合预测等数理统计方法,利用SPSS1、EVIEWS6.0对GDP显著影响因素及显著因果关系做了系统的分析。
胡鹏,武墨(2016)选取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我国GDP数据,基于EVIEWS模型对其进行分析整理,最后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议。
左盛威(2011)运用统计和计量方法,得到国内生产总值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
王鼎立(2017)在左盛威(2011)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我国GDP影响因素做出更进一步的分析,提出了积极财政货币政策的建议,促进经济持续以中高速发展。
安徽省经济发展和条件分析
![安徽省经济发展和条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4d3d156edb6f1aff001f83.png)
安徽省经济发展和条件分析(1020130235)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院马乾愉1、安徽概况安徽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份,地处华东、长江三角洲腹地。
横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
省会为合肥。
安徽地域多元,兼有南北色彩。
安徽清初属江南省,康熙6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
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
1.1区位地形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是中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境内山河秀丽、物产丰富、稻香鱼肥、江河密布。
五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洪泽湖在此横卧,素为长江下游、淮河两岸的“鱼米之乡”。
安徽省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以长江、淮河为界,形成了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地域。
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全省面积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
其中:淮河流域6.7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6.6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万平方公里。
安徽地形呈现多样性,全省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以及皖南山区。
长江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境内全长240公里。
1.2、行政区划安徽省会合肥市,共有17地级市,5县级市,44市辖区,56县。
截止2009年底,乡镇级区划单位供计905个镇,357个乡,258个街道办事处。
安徽于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始建省(由原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两省),因最初江南左布政使司地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七府,及滁、和、广(德)三州,官方文书便简称为“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其后又成为“安徽布政使司”,最后从安庆[1]、徽州[2]各取两个首字,简称“安徽”。
安徽地名由此出。
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皖”为“美好”之意,“皖山皖水”意为“锦绣河山”,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
1.3、安徽气候安徽地处中纬度地带,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综合影响下,安徽兼具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
影响安徽经济发展的因素
![影响安徽经济发展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0e6c324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8.png)
影响安徽经济发展的因素安徽是中国的人口大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徽省的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影响安徽经济发展的因素包括政策环境、产业结构、人力资源、科技创新等方面。
首先,政策环境是影响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政策对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在过去的几年里,安徽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比如税收优惠、土地使用权出让、财政补贴等方面。
这些政策对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技术创新、吸引外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也是影响安徽经济发展的关键。
安徽省过去以农业为主,传统产业占据比重较大。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以及新兴产业的崛起,安徽省面临着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重大任务。
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智能制造、高技术服务等产业,是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同时,要注重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如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再次,人力资源是安徽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安徽省的人力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口素质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培养适应新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是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此外,科技创新也是推动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培育和发展一批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引进,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和项目,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最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也对安徽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安徽省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动可持续发展。
同时,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严惩环境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投资和营商环境。
总之,安徽经济发展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和问题,需要在政策环境、产业结构、人力资源、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施策。
安徽省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安徽省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742820647d27284a735102.png)
安徽省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赵玉(阜阳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安徽阜阳,236037)[摘要]简要回顾了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因素的主要观点,综合各经济学派的观点选取劳动力投入、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等变量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结合安徽省1990-2010年经济增长数据,运用Eviews 计量软件把上述各因素对安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
计量结果显示劳动力投入、物质资本投入是推动安徽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弱,制度变量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劳动力;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中图分类号]F019.6[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2008年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项目“外出农民工培训机制研究”(2008jqw107)[作者简介]赵玉(1976-),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本。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安徽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 )由1990年的658亿元增加到2010的12359.33亿元。
期间名义GDP 年均增长率为16.69%,可是按不变价格计算GDP 年均增长率只有3.98%,同期全国名义GDP 年均增长率为17.52%,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同期全国GDP 年均增长率为6%。
安徽经济增长速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和沿海发达省份差距更大。
为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乃至沿海发达省份的经济增长速度,安徽省必须实现更加快速、稳定的经济增长。
因此研究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各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厘清安徽经济增长的源泉,充分利用中部崛起的大好机遇,制订和实施有针对性的策略与举措,对加快安徽经济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各经济学派关于经济增长因素的概述早在18世纪,古典经济学家斯密(1776)及其后的古典经济学派经济学家,陆续研究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源泉,探寻经济增长的原始动力。
安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现象
![安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9d9c5b7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f.png)
安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现象安徽作为一个中心城市和环杀经济发展地区,近年来发展迅猛,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和现象。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安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现象。
一、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安徽的城市空间结构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大城市与小城镇之间的关系不够互动和协调,小城镇的发展受到限制。
同时,由于大城市的过度繁荣,也会导致城市扩张不平衡,区域之间的差距越发明显。
二、产业发展不均衡安徽拥有多个主要产业,但是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平衡不足,导致一些产业发展明显滞后,影响了整个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
同时,农村产业经济发展能力较弱,只能依赖外部资金。
三、人才流动难题安徽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人才流失的问题,尤其是一些高质量人才前往开发经济更加发达的地区。
这一现象导致了安徽人才储备不足,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此外,由于一些城市和地区受制于经济发展和环境等问题,难以赢得人才回流的战役,也影响了其发展。
四、城市规划不足和环境质量差面对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规划也凸显了一些问题。
比如,城市中心区域过于繁华而较少发展居住区;同时市区的道路交通也存在很多问题。
此外,安徽在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也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如果不能在环境保护上下功夫,总体社会质量将会受到影响。
五、工业品质不高安徽的重点产业中,一些企业的工业品质较低。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全面竞争力提升,也难以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
总之,安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现象。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全面建立起一个长效的投资体制,完善规划,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加强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保护,发挥每一个人的人才优势和创新能力。
当这些措施有效地实施,我们相信安徽的经济就能更稳定地发展。
影响安徽经济发展的因素
![影响安徽经济发展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c574c4a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e.png)
影响安徽经济发展的因素
安徽是中国的一个地级行政单位,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近年来,安徽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以下是影响安徽经济发展的几个因素:
一、政策因素: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均衡。
安徽省得到了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优惠,通过实施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减税降费、优惠贷款、吸引外资等,促进了安徽的经济繁荣。
二、地理因素:
安徽位于中国东部,地处沿海经济带与内地经济带的交汇处,具有较为有利的地理位置。
同时,安徽地处中华文明发源地的黄土高原与江淮平原相交的地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交通因素:
四、产业因素:
安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产业基础。
农业是安徽的重要支柱产业,安徽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大省之一,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棉花、油菜种植基地。
此外,安徽还发展了一系列现代产业,如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五、人力资源因素:
安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
安徽是中国人口大省之一,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同时,安徽也注重教育和人力资源培养,建立了一批高校和
职业培训机构,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工人和专业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
实的人力支持。
综上所述,政策因素、地理因素、交通因素、产业因素和人力资源因
素是影响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未来,安徽将继续加强自身的优势,
以实施更加积极的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继续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安徽的经济实力。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协调发展问题的分析研究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协调发展问题的分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3ab291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4.png)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协调发展问题的分析研究一、引言安徽省是中国东部的一个省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安徽省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旨在分析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促进协调发展的建议。
二、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分析1.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根据最新的数据,安徽省的经济总量以及人均GDP在各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主要经济中心城市,如合肥和芜湖,拥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水平,而一些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 产业结构差异安徽省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主要经济中心城市以创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而农业和传统创造业在一些偏远地区仍然占领重要地位。
这导致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潜力存在差异。
3. 城乡发展差异安徽省城乡发展差异也是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方面。
城市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高,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薄弱。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三、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分析1. 地理位置因素安徽省地处中国东部,与沿海发达地区相对较远,交通和物流成本较高,这对经济发展造成为了一定的制约。
2. 政策因素不同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存在差异,一些经济中心城市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投资,而偏远地区则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 教育和人材因素一些经济中心城市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和人材储备,吸引了更多的高素质人材和创新资源。
而一些偏远地区的教育水平和人材储备相对较低,限制了经济发展的潜力。
四、促进安徽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和物流的便利性,降低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2. 优化产业结构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偏远地区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潜力。
3. 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安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现象
![安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f082685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3.png)
安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现象安徽省作为中国的中西部省份之一,经济发展面临以下问题和现象:1. 发展不平衡:安徽省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与农村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一些城市如合肥、芜湖等经济发展较快,而农村地区经济相对滞后。
2. 产业结构不合理:安徽省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缺乏高端制造和创新性产业。
同时,一些企业存在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问题。
3. 内外市场需求不平衡: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市场需求,如果外部市场出现波动,安徽省的经济将受到较大的影响。
此外,内需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无法完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4. 人才流失:安徽省的高端人才流失严重,很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到一线城市或发达地区就业,导致了安徽省在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缺失。
5. 环境污染:安徽省的一些地区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工业污染和农业排污。
这不仅对人民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也影响了安徽省的可持续发展。
为应对这些问题和现象,安徽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和创新型产业转型,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加对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投资。
2. 加大技术创新和科研力度:增加科研经费投入,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同时,建立人才引进和留用机制,吸引高端人才返回安徽省。
3. 加强环境保护: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工业和农业污染防治,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
4. 加强农村经济发展:通过扶持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创业,减少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5. 发展内需市场: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市场规模,培育壮大消费市场,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总之,安徽省在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调结构、创新、环保等多方面的努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安徽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安徽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f6d8b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f.png)
安徽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一、安徽省经济增长历史概述
安徽省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先后改写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历史。
作为长三角经济区重要的一员,安徽省在近几十年以来一直处于中国的经
济发展的前列。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安徽省的地区生产总值突
破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2%,显著超过全国增速1.6个百分点,是
中国最受欢迎的发展地区之一
1、政策环境及金融支持环境的改善
安徽省政府一直以来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优先政策,加快了国际经济结
构升级,扩大开放,促进了资本市场发展,为经济企业投资和技术创新提
供了更好的政策环境。
此外,安徽省也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金融环境,以
及财政部门和财务机构的支持,改善了经济发展的财务基础。
2、优质资源的開發利用
安徽省是一個資源豐富的省份,特別是它所擁有的水資源。
作為一個
河流和湖泊的大省,安徽省擁有廣大的水資源,擁有全中國最多的水資源。
此外,安徽省還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农业資源和人力資源,這些資源的
開發利用是促進安徽省經濟增長的重要條件。
3、科技创新的大力开展
安徽省多年来积极推行科技创新战略。
安徽省“十一五”经济增长制约因素
![安徽省“十一五”经济增长制约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9148576458fafab069dc0265.png)
全 国平 均 水 平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居 全 国
中上 游 行 列 .提 前 实 现 全 面 小 康 社 会
关 于 现 代 化 .一 种 很 流 行 的 定 义 和 服 务 业 的从 业 人 员增 长 却 低 于 全 国
的宏 伟 目标 。 一 幅 美 好 的蓝 图展 现 在 就 是 将 其 等 同 于 工 业 化 与城 市 化 , 发 平 均 水 平 。这 说 明安 徽 省 工 业 和 服 务
维普资讯
制 约 因素
华小全 李 雪
《 徽 省 国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第 6 0 安 0 0多 万 江 淮 儿 女 期 盼 已久 的 共 同 也 就 是 工 业 化 与城 市 化 的历 史 。 对 工
十 一个 五年 规 划》 出 : 十 一 五” 期 理 想 ,但 面 对 机 遇 的 同 时更 多地 是 面 业 化 与城 市 化 的通 俗 理 解 就 是 工 业在 提 “ 时 全 省 经 济社 会 发展 的 目标 是 。 国 民 经 临挑 战 . 力 总是 伴 随着 压 力 而存 在 . 国 民经 济 中 的 比重 逐 步提 高 .城 市 人 动
总 值 比 20 0 0年 翻 一 番 半 以 上 :确 保 效 果 。
地 处 黄 淮 海平 原地 区,具 有 农 业机 械
22 0 0年 以 前 , 省 人 均 生 产 总值 达 到 全
工 业 化 与 城 市 化
化耕 作 的 比较 优 势 .使 得 安 徽 省 农 业 就 业 人 口有 较 大 幅 度 的减 少 .但 工 业
全 省 人 民 面前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业 在 解 决 就 业 方 面 的薄 弱 。 大 量 的 劳
维普资讯
安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现象
![安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e407c88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8.png)
安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现象引言近年来,安徽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提供了巨大的改善,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和现象。
本文将对安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和现象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问题一:产业结构单一化安徽省过去主要依赖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的发展,导致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对外部经济波动敏感,缺乏韧性。
目前,安徽省正面临着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化带来的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煤炭行业的衰退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安徽省煤炭行业面临压力。
大量煤矿停产,煤炭产量下降,造成就业问题和经济发展滞后。
2. 钢铁行业的困境由于过度产能和市场需求疲软,安徽省的钢铁行业状况不容乐观。
一些钢铁企业面临着亏损、倒闭甚至裁员等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问题二:城乡发展不平衡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村贫困问题部分农村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较低,贫困问题突出。
这些地区缺乏有效的产业扶持和就业机会,导致居民生活质量低下。
2. 城市聚集效应安徽省的经济增长主要集中在省会合肥等一线城市,导致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一些县市的经济发展滞后,人口外流严重,形成了“城市聚集效应”。
解决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和现象,我们提出以下一些解决措施:1. 多元化产业发展战略安徽省应制定多元化产业发展战略,通过引导资金和人才向新兴产业领域倾斜,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例如,发展高技术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等。
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安徽省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供更好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3. 促进城市间协调发展安徽省应加强城市间的协调发展,通过引导人口和资金向经济发展落后的县市倾斜,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建立健全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提高县市间的经济协同性。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建议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2cb7704a33687e21ae45a903.png)
思想观念决定着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 ,影响着具体
政策 的实施效 果 。 思想保守 制约着 一些县域 的发展 。 就霍 邱县来 说 , 该县 境 内已探 明铁 、 磷、 石煤 、 大 理石 、 石灰 石 、
理体制的不完善 , 会影响其功能的发挥 , 不利于县域工业 发展。 如霍邱县经济开发区采用的还是铁矿局体制 , 机构 和人员不足 , 财政体制采取的不是一级财政; 寿县工业 园
区与农 场合 作体 制未能 完全理顺 ,行 政管理 体制 一直滞 后 园区 的发 展 , 园 区 自主经 营体制 未建立 , 未 能形 成 自 我 造血 功能 , 影 响 了园 区的发 展速 度; 临泉县 工业 园 区的事 权 与人权不 能分离 , 办事 效率低 。
白云岩等 2 0 多个矿种, 具有理想的开采价值, 特别是周集 铁矿储量丰富, 达2 0 亿吨, 居全国第五位, 被国家列为大型 铁矿石基地 ; 霍邱县一直想上钢厂 , 提高附加值 , 延长产
满足工业用地的需求 。同时, 土地的利用率不高现象较为 普遍, 土地浪费严重 。 此外, 土地报批时, 审批程序多, 速度
慢, 历 时长 , 费用成本 高 , 影 响企业 的投入 运营 。
“ 全国百强县” 。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 8 1 6 4家, 其 中肥西 、 长丰、 芜湖和肥东企业数量突破 3 0 0 家。但与江 苏、 浙江等县域经济大省相比, 安徽存在很大的差距。在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 的制约 因素及建议
段 金 萍
( 安徽 省社 会科学 院 【 摘 当代 所 , 安徽 合肥 2 3 0 0 5 1 )
要】 近 年 来 , 安徽 县 域 经济发 展 较快 , 但 与 江 苏、 浙 江等县 域 经济 大省 相 比 , 还存 在很 大差 距 。 目前 , 在 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安徽经济发展的因素
安徽经济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是较落后但是发展势头较好,这里除了一些历史问题外,我认为还有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有利因素:
一是:地理位置优越。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东连江苏,南邻浙江、江西,西靠湖北、河南,北接山东,居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过渡地带。
附近有许多经济较好的城市和省份可以帮助安徽发展。
二是:交通发达。
安徽交通发达,水网密布,公路密度居全国前列。
公路客车营运班线14857条,其中跨省班线1714条,跨区班线2567条,总营运里程271.671万公里。
高速公路客运异军突起,零担和大件、集装箱货运满足了不同的运输需求。
以合肥为中心,城市为枢纽,内联乡村,外联省际的客货运输网络初步形成。
集装箱货运量逐年增长,大件运输生产初具规模。
客运铁路:主要有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青阜线、阜淮线、淮南线、宣杭线、皖赣线、宁西线、沪蓉线等。
高铁线路:主要有:京沪高铁、宁安城际铁路、合安城际(规划中)、合福铁路、合蚌客运专线、商杭客运专线(规划中)、合武高铁、沪宁高铁等。
其中,京沪高铁与合蚌客运专线、合福铁路组成京福快速通道;沪宁、合宁、合武共同组成了沪蓉快速通道的一部分。
水路交通:淮河流域:一级港口:蚌埠港、淮南港、阜阳港,二级港口:凤阳港、凤台港、利辛港,三级港口:怀远港、五河港、寿县港。
长江流域:
一级港口:芜湖港、马鞍山港、安庆港,二级港口:铜陵港,三级港口:池州港。
空运:合肥骆岗国际机场,安庆天柱山机场,黄山机场,阜阳西关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池州九华山机场。
管道运输:配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西气东输主管道安徽段,同步建设省内支线管道,实现安徽省管道运输“零”的突破。
根据安庆石化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南京—安庆输油管道的前期工作。
三是:资源丰富。
安徽拥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
矿产资源:安徽省的成矿地质条件得天独厚,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生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建国后40多年来,全省累计发现各类矿产96种,矿产地2000多处,已探明工业储量的矿产有67种,矿区711处。
其中以煤、铁、铜、硫铁矿、水泥用灰岩和明矾石的探明储量居多,除煤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7外,其余5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均居全国前5位,是安徽省的优势矿产。
能源矿产已发现7种,有煤、石煤、石油、天然气、地热、铀、钍等。
已探明工业储量的有煤、石煤、石油3种。
其中煤炭尤为丰富,保有储量246亿吨,居全国第7位,华东第1位。
黑色金属矿产已发现的矿产有铁、钒、钛、锰、铬等5种。
除铬之外,其余4种均有探明工业储量。
其中铁矿保有储量30亿吨,居全国第5位。
有色金属矿产已发现的矿产有铜、锌、钼、钴、锑、铝、镍、锡,钦、镁等。
其中的铜、铅、锌、钴、钨、钼、锑已有探明工业储量。
铜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5位。
贵金属矿产已发现的矿产有金、银、铂族(铂、钯、锇、钉、铑、铱)等。
已探明工业储量的只有金、银2种。
金矿保有储量150吨(含伴生金),居全国第10位。
二是:旅游资源。
安徽历史悠久,文化渊源。
自然而风景优美。
安徽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多元。
由于历史地理因素导致安徽全省分为若干不同的文化区域。
皖东地区,皖中地区属于江淮文化淮右区。
皖南其他地方则是江南文化和浙、赣文化的相互融合。
皖北地区由于历史上是北方人南迁的聚居区,文化上保留了古淮河文化,同时又融入了中原文化和齐鲁文化。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
产生于淮河流域的老庄道家学派,与儒家学说一起构成我国传统文化两大支柱。
春秋战国时代的吴越文化和楚文化都在安徽大地上熠熠生辉。
徽州文化是安徽文化的代表,也是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文化流派,有力地诠释了儒家文化与经商之道的结合真谛,开创了“儒商”典范。
徽商纵横华夏,徽州文化更是广播万里,形成了著名的桐城学派。
徽州地区培养出的状元、进士更是数不胜数。
如今,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称当代中国三大地方学。
徽剧是京剧的主要源流之一,黄梅戏是中国四大戏曲门类之一,淮河两岸流行的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
黄山风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全国十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九华山风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地藏菩萨道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天柱山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
齐云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古称白岳。
西递宏村:画里水乡—徽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
徽州古城:国家AAAA级景区,徽州古城——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城。
太平湖:太平湖是皖南旅游区的重点风景区之一,位于合肥至黄山黄金旅游线上。
巢湖:巢湖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太极洞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相山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皇藏峪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历史文化遗产。
方特欢乐世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包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龙子湖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采石矶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天井湖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八里河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
天堂寨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金孔雀温泉旅游度假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古井酒文化博览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花戏楼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八公山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
不利因素:
一是观念。
小富即安,缺乏谋求大发展的雄心和闯荡大市场的勇气。
在家庭承包责任制阶段,安徽的农业优势在体制转换中得到释放,全省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发展很快。
农民也从长期缺吃少穿一下子步入温饱。
但是在1985年以后,由体制转换所释放出来的优势来逐步释放殆尽,又没有形成新的增长点。
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无法就地转化,本地区的经济资源变成了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但东部农民在完成农业体制改革后,迅速发展乡镇企业,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形成集体和个人财富的积累,反过来推动城镇化建设。
二是体制。
在完成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长期以来都是一家一户式生产,没有及时进行土地使用权属的流动,无法采用先进的劳动工具,刀耕火种,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行不成规模经营效益。
三是思路。
单纯就农业抓农业,没有对于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
或就地转化,长期只向市场只能提供初级产品,附加价值低,经济效益差。
也没有适时发展乡镇企业,致使大量的劳动力无法就地转移,劳动力资源优势变成经济发展的包袱和经济发展的劣势。
浙江省在改革开放之初,与安徽的经济规模大致相当,但是由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特别是培育了一批向鲁冠球那样一批乡镇企业家,使浙江省的经济总量快速提升,并且已经建成杭州、宁波这样的千亿元的城市,今天的经济实力已经数倍于安徽。
四是措施。
主要是在经济发展上,自我束缚的过多,发展步子迈的不大。
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国有经济发展没有及时转变思路,机制僵化,面对市场办法不多,缺乏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缺乏对民营经济以足够认识,发展民营经济步子滞后。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安徽经济发展更快更好,人们的生活水平会大幅提高,生活会变得越来越美好,为我们美好的明天一起奋斗、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