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苏教版)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8)古代诗歌阅读·词 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8)古代诗歌阅读·词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8ded790722192e4536f6fc.png)
古代诗歌阅读·词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①【南宋】姜夔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②边,拟共天随③住。
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①丁未:即公元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
吴松:即今吴江市。
②第四桥:城外的甘泉桥。
③天随:陆龟蒙自号天随子,身处晚唐末世,举进士不第,只好退隐江湖。
1.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一二两句写鸿雁南飞,随云而去,自由自在,反衬词人漂泊江湖,身不由己的凄冷、苦楚。
B.下片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心愿,他十分向往陆龟蒙浮游于江湖上自得其乐的闲居生活。
C.“今何许?”一句是反问。
诗人正是在这反问中,表达了怀念故人、伤时忧世的情怀,也寄寓了自己不得志的身世之感。
D.最后一句描写词人凭栏怀古,吹凄凄冷风,看残柳飞舞,一派参差凌乱、凄冷萧索景象,以景结情,表达出词人感慨身世、忧心国家的复杂感情。
2.请简要赏析“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两句。
2、古代诗歌阅读浣溪沙·和无咎韵【注】陆游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
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
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①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
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
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惜别严仁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拖②转牙樯③。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苏教版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苏教版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作业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49d5d7e009581b6bd9eb49.png)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与一只狐狸的博弈祖克慰①1981年的初冬,下过一场大雪,村里出了一桩怪事。
一只狐狸,火一样的狐狸,在村子里出没。
火狐额头上有一片白色的毛,村里人说:“那是妖狐。
”②那只狐狸出现在谁家,谁家就要出点事。
狐狸最先出现在老张家,傍晚时分,刚刚点上的煤油灯被狐狸撞翻,张家的三间草房眨眼间被烧个精光。
两天后,狐狸又去了乔家,乔家老太太在院子里晒太阳,看见狐狸一溜火红,眼一黑,蹬蹬腿,没了气。
③乔老太有个孙子,叫乔顺风,是村里有名的猎手,玩土枪,百发百中。
奶奶的死让乔顺风很悲痛,站在奶奶的棺材前,抹着眼泪说:奶奶,等我逮到那只狐狸,一定到您的坟前,用狐狸的血祭奠您。
④乔老太死后,白额火狐像隐了身,没了影踪。
村庄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人们逐渐淡忘了那只妖狐,只有乔顺风没有忘记。
⑤张家的张九说,村子出事之前,多次看到那只狐狸在村后紧靠河边的一个小山洞里出没。
那个狐狸洞,后来乔顺风和张九去过,看那洞口,有动物出没的痕迹,乔顺风对着洞口闻了闻,就让张九点燃麦秸熏洞,他掂支枪封着洞口,只要狐狸出来,必死无疑。
可熏了半天,连一只老鼠也没熏出来。
⑥乔顺风没有找到狐狸,狐狸却回到了村子里,在村东边刘家拖走了一只鸡,一晃就没有了影子。
刘哈巴说:像一溜火,哧溜就进了树林。
人们跑过去时,啥也没看见,只有那些稀稀疏疏的槐树。
但乔顺风不愧是个好猎手,没过几天就找到了那只狐狸。
⑦原来,它就在一棵大槐树的洞穴内,洞口在树根下,被落叶覆盖着。
他在那里瞄了两天,狐狸终于从树下钻了出来。
他端起枪刚要开火,正在奔跑的狐狸突然转过身站在那里,看着他手中的枪,脸上带着绝望的表情。
⑧乔顺风看着狐狸,额头正中有一个白色的圆点。
妖狐,乔顺风一慌神枪就响了。
随着枪声,狐狸倒下了,在地上翻了几个滚,一动不动。
乔顺风走过去,刚要弯腰去捡,躺在地上的狐狸忽然一个翻身跃起,从他的胯下蹿了出去。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跟踪训练19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跟踪训练19](https://img.taocdn.com/s3/m/cbf5c07f0066f5335a812178.png)
一、专项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
又邀阍闼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
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
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
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
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选自《新唐书·张建封传》)(1)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宦官主持宫市,没有诏文验证,只要说是宫市,就没有人敢盘问,大致给的钱不抵原价的十分之一。
(2)残余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肯定没有办法再收回的,即使免除,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好处。
[参考译文]当时,宦官主持宫市,没有诏文验证,只要说是宫市,就没有人敢盘问,大致给的钱不抵原价的十分之一。
又要索取宫门进俸和脚力钱,甚至有满载货物来到市集结果空手而回的。
有农夫卖一驴车柴,宦官用数尺帛交换,又索要其他费用,并且赶驴入宫,农夫交出柴而不收帛,想赶紧离去,宦官不允许,农夫发怒道:“只有死路一条了。
”于是痛殴宦官。
有关部门拘捕了农夫上奏,皇帝罢免了宦官,赐给农夫十匹帛,然而宫市并没有废除。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课时达标22古代文化常识(二)(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课时达标22古代文化常识(二)(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eea94f866fb84ae45c8df6.png)
古代文化常识(二)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
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分别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B.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C.《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成书于秦汉之际。
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有百家。
D.擢,提升官职,其他如“除”“拔”“拜”也指官职的提升。
“改”“徙”“知”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入”则指入京为官。
解析“除”“拜”只指任命官职,不用来表示官职升迁。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A.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B.笞刑,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腿、背的刑罚,隋代定为五刑之一。
C.古代根据天色的变化将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称为平旦、晡时、黄昏、人定等。
按时间先后来说,“人定”在“黄昏”之前。
D.庐冢,也叫庐墓,指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解析“黄昏”是现代时间的19点~21点,“人定”则是21点~23点,所以“人定”应在“黄昏”之后。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A.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
B.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亲属。
如令堂,是对对方的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的母亲的尊称。
C.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
解析“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A.布衣是对百姓的称呼,与之类似的还有“黎民、庶民、苍生”等。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43427a33687e21af45a94f.png)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29分)女弟素文传枚第三妹曰机,字素文,皙而长,端丽为女兄弟冠。
年幼好读书,既长,益习于诵。
针衽之旁,缥缃庋积。
雍正元年..客吴中,闻衡阳令高君清卒,库亏,妻子狱系.,叹..,先君曰:“我高公幕下客也。
非我往,则难不解。
”遂治装,历洞庭而南,告其弟高八曰:“曩.而兄倾库供上官,吾尝止之,而兄不可;则劝其簿籍而加印焉,亦知正为今日计乎?”高大悟,检箧得印簿,诉制军。
制军者,大学士...迈柱也;素善先君,兼知高公之冤,为平其事。
当是时,簿中贵人隐探高氏孤稚无能为,使人具三千金,啖先君。
先君怒而叱之。
高八益感谢。
临别泣曰:“无以报,闻先生第三女未婚,某妻方妊,幸而男也,愿为公婿。
”已而果然。
因寄金锁为礼。
时妹未周晬.,枚长妹四岁,代系金锁饰项者数年。
乾隆七年,高八执讯来曰:“某子病,不可以婚;愿以前言为戏。
”先君犹豫,妹侍侧,持金锁而泣,不食;先君亦泣,亦不食。
以其意复高氏。
高之族人惊,欢传高氏得贞妇。
高八殁,其兄子继祖来曰:“婿非疾也。
有禽兽行,叔杖死而苏;恐以怨报德,故言辞婚。
贤女无自苦。
”妹闻如不闻,竟适高氏。
高渺小,偻而斜视,躁戾佻险,非人所为。
见书卷怒,妹自此不作诗;见女工..又怒,妹自此不持针黹。
索奁具为狎邪费,不得则手掐足踆,烧灼之毒毕具。
姑救之,殴姑折齿。
输博者钱,将负妹而鬻。
妹见耳目非是,告先君。
先君大怒,讼之官而绝之。
妹归侍母。
母体微不适,妹彻夜立,持粥饮而匕箸进之。
长斋,衣不纯彩,不髲剃,不闻乐,有病不治;遇风辰花朝,辄背人而泣。
如皋人至,必出问堂上姑安否,寄赠服食甚谨。
前一年,高氏子死,妹亦病,以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死,年四十。
枚在扬州,闻病奔归,气已绝矣,目犹瞠.也,抚之乃瞑。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库亏,妻子狱系.系:牵连B.曩.而兄倾库供上官曩:从前C.时妹未周晬.晬:婴儿满一周岁D.目犹瞠.也瞠:瞪着眼睛直视解析:选A 系:拘囚。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10)默写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10)默写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0f8be34a300a6c30c229fbc.png)
(1) 在《饮酒》(其五)中,表明作者本想把人生的真义说明白,却又突然感到不可言传的诗句是
“
,
”。
(2) 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上阕中, 以“
”一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
同时又以“
”一句引出下阕对风流人物的追念。
(3) 韩愈在《师说》中抨击了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
及诗人内心难言的悲慨。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韩愈在《师说》中阐明择师方面不分地位高低和年长年少的原则:“
_____________ ”,无论年长
年少,“_____________ ”,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诸葛亮在《出师表》 中回顾汉代历史 , 总结其兴衰的原因 : 亲近贤臣 , 疏远小人 , “___________”;
而亲近小人 , 疏远贤臣 , “__________”.
2. 在《逍遥游》中 , 庄子认为 , 即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宋荣子 , 也依然没
庄子认为山野中的雾气和空气中的尘埃的形成原因是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______ 。
1. 《卫风·氓》里,女主人公想与“氓”白头到老结果心生怨恨,以“
,
”来
比喻凡事都有边际,愁苦也该有个尽头。
2. 荀子在《劝学》中,用“
,
”这两句话告诫人们整日空想不如踏实学习收获更
慎追击的直接原因则是“ _______”。 ( 2)《庄子·逍遥游》中写到,只有拥有强有力的背与翼,大鹏才得以“ ____,____”,然后乘着 六月的风离开北冥,并生发出观雾如马、问天正色的豪情。 ( 3)杜甫《登高》中“ ____,____”两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如建瓴走坂、百川东 注,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 文言文阅读 作业 (10)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 文言文阅读 作业 (10)](https://img.taocdn.com/s3/m/de5bf0b0a0116c175f0e48bb.png)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8分)重修忠肃于公①墓记[明]陈继儒万历甲寅,武陵杨公,以御史奉命理两浙盐筴,下车武林,首谒于忠肃公墓下,见公祠宇如陋巷矮屋,无论谒者伛偻..几筵。
于是捐俸,命仁和令乔君,纠聚工料,式增廓之,公属陈子碑而记之。
大抵忠臣为国,不惜.死,亦不惜名。
昔土木之变,裕陵北狩②,公痛哭抗疏,止南迁之议,召勤王之师。
虏拥帝至大同,至宣府,至京城下,皆登城谢.曰:“赖天地宗社之灵,国有君矣。
”此一见《左传》,楚人仗兵车,执宋公以伐宋,公子目夷令宋人应之曰:“赖社稷之神灵,吾国已有君矣。
”楚人知虽执宋公,犹不得宋国,于是释宋公。
又一见《廉颇传》,秦王逼赵王会渑池,廉颇送至境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又再见《王旦传》,契丹犯边,帝幸澶州,旦曰:“十日之内,未有捷报,当如何?”帝默默良久,曰:“立皇太子。
”由前言之,公为宋之目夷;由后言之,公为廉颇、王旦,何也?呜呼!茂陵③之立而复废,废而复立,谁不知之?盖公相时度势,有不当言,有不必言者。
当裕陵在虏,茂陵在储,战不可,和不可,无一而可为制虏地也:此不当言也。
公在则裕陵安,而茂陵亦安。
公虽欲调都王④之兄弟,而实密护吾君之父子;乃知回銮,公功也;其他日得以复辟,公功也;复储,亦公功也。
人能见所见,而不能见所不见。
公真古大臣之用心也哉!窃尝谓裕陵之返国,忠肃以谗死,报何居?夫使公功成身退,亦老死故乡耳。
风波之狱构,而岳庙尊;迎立外藩之冤酷,而于墓惨。
公至是一腔热血,始真有洒处矣!今湖山之上,古冢累累,身死名灭,不可胜计。
而东西往来于公之庙门者,登故垄,扫枯松,禁樵牧,哭英雄,又非独侍御杨公一人而已。
特侍御倡俸修墓,毖.勒楹宇,垂百年余,而表章忠贤之典始备,是不可以无记。
(选自《文史合璧明清卷》,有删改) [注] ①忠肃于公:于谦,明浙江钱塘人。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七) 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七)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5b7ae528ea81c759f57815.png)
专题检测(七)1.水库中学星星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作报告。
下面是张田甜社长开场白中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几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5分)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杨笑天先生来作报告,前几天,我们两位已把大家的作品送给杨先生,他也都拜读了,下面杨先生会针对我们大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我相信他的抛砖引玉一定会让我们受益匪浅的。
答:答案:(示例)①“两位”删去,或改为“二人”或“两人”或“两个”;②“他”改为“杨先生”;③“拜读”改为“看”;④“大作”改为“作品”;⑤“抛砖引玉”改为“真知灼见”。
2.下面是从一封信中摘取的一段话,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5分)您的信已收到,寄来的特产我就笑纳了,看到这些家乡特产,我又忆及您对我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不胜感激。
至于您托我为您的犬子毕业联系工作一事,我定会鼎力相助,请您放心。
俗语云:“来而不往非礼也。
”过几日,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相信您会喜欢。
答:答案:(示例)①“笑纳”改为“接受”;②“爱戴”改为“爱护”;③“您的犬子”改为“令郎”;④“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⑤“惠赠”改为“敬赠”。
3.下面是一个求职人员在参加面试时说的一段话,语言表达上有多处存在问题,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5分)尊敬的经理,您好!贵公司有着先进的经营理念,经济效益显著,管理制度健全,社会影响很好,是我梦寐以求的工作单位。
今天我申请这个职位,非常适合我的专业和兴趣。
我喜欢做销售,觉得推销成功以后很有成就感。
在大学读书时我卖过手机卡,推销过《李阳疯狂英语教程》等书籍,我觉得自己具备一个优秀销售员的潜质,非常适合这个职位的要求。
此外,我爸爸是一名出色的教练员,我从小就特别喜欢体育运动。
请您给我一个机会,不然我会感到非常遗憾,贵公司以后也一定会后悔的。
谢谢!答:答案:(示例)①“有着先进的经营理念”改为“经营理念先进”,与后面句式一致;②“经济效益显著”和“管理制度健全”调换位置;③“今天我申请这个职位”应改为“今天我申请的这个职位”;④“此外,我爸爸是一名出色的教练员,我从小就特别喜欢体育运动”一句游离主题,删除;⑤“不然我会感到非常遗憾,贵公司以后也一定会后悔的”不得体,应该删除。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6)文言翻译 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6)文言翻译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654f5bcc175527072208fd.png)
文言翻译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
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为尚急于弹雀。
”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
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邪?”对曰: “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
”上悦,赐金帛慰劳之。
(选自《涑水记闻》,有删改)1.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
2.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注]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
和乃抱其墣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 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墣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有删改) [注]刖:砍掉。
1.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2.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 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屈于不知己而伸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改)1.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1)《二十四史》选篇1(附答案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1)《二十四史》选篇1(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20bd37f78a6529657d531d.png)
《二十四史》选篇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
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
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
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
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无子。
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
子楚为秦质子于赵。
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
”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
”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
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
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適嗣者,独华阳夫人耳。
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
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
”子楚曰:“然。
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
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適嗣。
”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
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
夫人大喜。
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
华阳夫人以为然,承太子间,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
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適嗣,以托妾身。
”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適嗣。
(节选自《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B.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C.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 作业 (3)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 作业 (3)](https://img.taocdn.com/s3/m/7487287a33687e21ae45a903.png)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20分)与人论谏书[唐]杜牧某疏愚于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
每见君臣治乱之间,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
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
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
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
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
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
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果食之,必死。
”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
此乃.常人之情。
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
”上不说。
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
”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
近者宝历中,敬宗皇帝欲幸.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
拾遗张权輿伏紫宸殿下,叩头谏曰:“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
”帝曰:“骊山若此之凶邪?我宜一往,以验彼言。
”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今人平居无事,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
况于.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有删减)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千百辈,不可悉数.数:计算,查点B.以卑凌尊,以下干.上干:冒犯,干犯C.晓.人不当如是邪晓:知道,明白D.敬宗皇帝欲幸.骊山幸:君王到某地游玩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纳谏而.悔过行道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C.此乃.常人之情而后乃.今将图南D.况于.君臣尊卑之间以老于.户牖之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历史上进谏的人多,而纳谏的人少,原因是进谏者给人以“以卑凌尊,以下干上”之感,不仅被谏者难以接受,进谏者也往往遭受不幸。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Word版含答案(9)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Word版含答案(9)](https://img.taocdn.com/s3/m/6ddaa562312b3169a451a44f.png)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8分)亡友方思曾墓表归有光予友方思曾之殁,适岛夷来寇,权厝.于某地。
已而其父长史公官四方,子昇幼,不克葬。
某年月日,始祔于其祖侍御府君之墓,来请其墓上之文。
思曾少负奇逸之姿,年二十余,以《礼经》为京闱首荐。
既一再试春官不利,则自叱而疑曰:“吾所为,以为至矣,而又不得。
彼必有出于吾术之外者!”则使人具书币.走四方,求尝已得高第者,与夫邑里之彦,悉致之于家而馆饩之。
其人亦有为显官以去者。
然思曾自负其材,顾彼之术,实不能有加于吾,亦遂厌弃不能以久。
方其试而未得也,则愤憾而有不屑之志。
其后每偕计吏行,时时绝大江,徘徊北岸,辄返棹.登金、焦二山,徜徉以归。
与其客饮酒放歌,绝不与豪贵人通。
间与之相涉,视其龌龊,必以气陵之。
闻为佛之学于临安者,思曾往师之,作礼赞叹,求其解说。
而人遂以思曾果溺于佛之说,不知其有所不得志而肆意于此。
以是知古之毁服童.发,逃山林而不处,未必皆精志于其教,亦有所愤而为之者耶!以思曾之材,有以置之,使之无愤憾之气,其果出于是耶?然使假之以年,以至于今,又安知其愤憾不益甚,而将不出于是耶?此吾所以叹天之成材为难也。
思曾少善余,余与今李中丞廉甫晚步城外隍桥,每望其庐,怅然而返。
其相爱慕如此。
后予同为文会,又同举于乡。
思曾治园亭田野中,至梅花开时,辄使人相召,予多不至。
而思曾时乘肩舆过安亭江上,必尽醉而归。
尝以予文示上海陆詹事子渊,有过奖之语,思曾凌晓,乘船来告。
予独痛思曾之材,使不得尽其所至,亦为之致憾于天而已矣。
(选自《震川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权厝.于某地厝:停柩待葬B.则使人具书币.走四方币:钱财C.辄返棹.登金、焦二山棹:船桨,代指船D.以是知古之毁服童.发童:未成年的解析:选D 童:秃,此处是使动用法,“使……变秃”。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思曾年少有才,但经历一次次的考试失利后,对自己的才能产生了怀疑,认为自己技不如人,于是延请有才之士想要向他们学习。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9)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附答案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9)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8511a5aeaad1f346933fa4.png)
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赠蜀府将唐•温庭筠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B.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
C.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
D.尾联与首联相呼应,并运用典故、对比手法,直接表达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2.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中女子虽出身贫寒,却也想着托个媒人找个好归宿,但又知道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面前只会自取其辱。
B.颔联写了人们只知道追逐时髦的梳妆打扮,没有人喜爱高尚的风格和情调。
C.颈联,描写贫女的才能,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双眉与画卷比美,让人对贫女印象深刻。
D.诗歌句句写贫女,也似句句在写作者自己,贫女形象与贫士形象融为一体,这是诗歌的高明之处。
E.全诗没有典故,不用比拟,语言风格凄婉柔丽,以深刻的内涵使诗作蕴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2.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观刘麦》分别塑造了“贫女”和“贫妇”形象,请简析它们各自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个题。
送张舍人之江东李白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7)古代诗歌阅读·诗(附答案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7)古代诗歌阅读·诗(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4f17b4d0d233d4b04e691d.png)
古代诗歌阅读·诗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荦确[ luò què ] 指怪石嶙峋貌,或者坚硬貌。
铿然:声音响亮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A.“东坡”本是一片菜地,作者被贬到黄州后,不仅躬耕于此,还自称东坡居士,可见作者甚喜欢此地。
B.首句着—“洗”—“清”,凸显了此时东坡之上,月光皎洁,碧空无尘,雨后一片澄澈,让人欢喜的情境。
C.“野人”一般泛指村野之人;农夫。
诗中的“野人”和“几树垂柳官道斜,不成村落野人家。
”中的“野人”意思相同。
D.这首诗句句是言景,又无句不是言情,寓情于景,诗人将他对待仕途挫折的态度融入到了客观风物之中。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曹邺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③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注释: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代。
②上国:指京城。
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
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1.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了夕阳下的一幅送别图。
夕阳斜照,几片红霞,诗人和朋友,手挽着手,饮酒送别。
在轻快明丽的景色衬托下,友朋宴别的感情显得深情而明朗。
B.颔联中“每年春草芳”承接前句“行人莫叹”,用借代手法,诗意委婉含蓄,代指京中每年都举行科举考试,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C.颈联对仗工整,情意深长。
蓝关、湘浦是友人前往南海的必经之地。
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D.古人送别诗,多是渲染别情的孤楚、悲苦,本诗没有像一般送别诗悲叹、沉浸于别离的凄苦,而是意境鲜明,语气亲切委婉,格调清新明丽,别具一格。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系统训练(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系统训练(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5c185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0.png)
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苏秦既死反间,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
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
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
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故事。
曰:“臣,东周之鄙人也。
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
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臣窃负其志。
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
”燕王曰:“奚以谓吾明王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
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
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
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
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亡齐已。
”燕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
”燕乃使一子质于齐。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
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曰:“不能。
”曰:“何也?”曰:“不信其臣。
”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
齐伐燕,杀王哙、子之。
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待之。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
后出之。
代之宋,宋善待之。
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
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湣王出走。
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
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节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B.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C.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D.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衡,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各大国为拉拢各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9)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9)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f900d7172ded630b1cb67e.png)
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赠蜀府将唐•温庭筠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B.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
C.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
D.尾联与首联相呼应,并运用典故、对比手法,直接表达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2.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中女子虽出身贫寒,却也想着托个媒人找个好归宿,但又知道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面前只会自取其辱。
B.颔联写了人们只知道追逐时髦的梳妆打扮,没有人喜爱高尚的风格和情调。
C.颈联,描写贫女的才能,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双眉与画卷比美,让人对贫女印象深刻。
D.诗歌句句写贫女,也似句句在写作者自己,贫女形象与贫士形象融为一体,这是诗歌的高明之处。
E.全诗没有典故,不用比拟,语言风格凄婉柔丽,以深刻的内涵使诗作蕴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2.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观刘麦》分别塑造了“贫女”和“贫妇”形象,请简析它们各自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个题。
送张舍人之江东李白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 文言文阅读 作业 (8)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 文言文阅读 作业 (8)](https://img.taocdn.com/s3/m/50baee71f7ec4afe04a1dfb9.png)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
(20分)冉氏烹狗记[清]崔述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
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
如是者数矣。
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
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面吠焉。
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
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
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
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
居数日,冉氏之邻至。
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
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
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
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或窜名..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行于市,人皆遥避之;怒则呼其群,持械圜斫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士然。
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廨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幸而出,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
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
其震惧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
”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单,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之,庸可留乎!石勒欲杀石虎,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
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今古同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针对训练(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针对训练(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ae69b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1.png)
文言虚词一、语段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
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
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
”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
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
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
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
”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
还,复职,加光禄大夫。
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深。
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
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
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
”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
”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
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
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
”俭行,军遂不利。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乃.以臻为征蜀将军乃:(2)帝方隆意于.殿舍于:(3)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之:(4)非王者之事也.也: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以.臻为征蜀将军②不然,籍何以.至此B.①臻奏案之.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C.①殿舍不成,吾所.留心②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D.①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的虚词。
(1)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
译文:(2)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
译文:(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4~6题。
高郢,字公楚,其先渤海蓚人。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0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时作业(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0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时作业(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9324a984254b35effd3410.png)
专题十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内虚词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承,那么)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表假设,如果)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并列,并且)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转折,可是)解析:“而”主要可用作代词、连词,常常考查对其用作连词时的各个义项的理解。
本题C项为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意为“并且、而且”。
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解析:①⑥为转折连词;②④为修饰连词;③⑦为顺承连词;⑤⑧为递进连词。
答案:C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②曰:“壮士!能复饮乎.?”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解析:①介词,比;②助词,表疑问语气;③助词,表揣测语气;④形容词词尾。
答案:D例句:幽独处乎.山中A.噫吁嚱,危乎.高哉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相与枕藉乎.舟中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解析:例句的“乎”作介词,“于”。
A项,语气助词,表感叹,“啊”。
B项,副词,用于形容词或副词之后,译为“……的样子”。
C项,与例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D项,介词,“比”。
答案:C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D.今日之事何.如解析:例句的“何”作副词,放在形容词之前,加强程度,“多么”。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 作业 (3)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 作业 (3)](https://img.taocdn.com/s3/m/32717fff0c22590102029dab.png)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20分)鲍竹溪先生传袁枚乾隆乙未,余过真州,同年沈椒园廉使以所撰《同老会序》示余。
同老者,六老人同庚,为会以聊昆季之欢也。
会主为鲍竹溪先生,余心钦迟之,未由修士相见礼。
今岁乙卯矣,余小住邗江,先生之子志道以先生《行状》乞传。
余不禁谡然敛袂而起,曰:“有是哉!二十年前思见之人,不可得见;今因交其子得见其事状,是不见先生,犹见先生也。
奋吾笔以永其人,旧史官①其奚辞?”先生讳宜瑗,号景玉,一字竹溪,新安棠樾村人。
世为望族,幼习《四字书》,听人讲解,憬然夙悟。
侍母疾,穷昼夜不出。
塾师疑其惮.于勤,诇知其故,乃异目视之。
亡何,生母不禄,太公与继妣在堂,家贫甚。
先生出贾于外,岁终必冲风雪归,具甘旨为堂上欢。
晚年,子志道善经纪,家业渐裕,先生益得行其志。
凡有裨.于乡党戚里者,赴之若嗜欲之切于身。
先是,宋元鼎革间,族祖宗岩、寿孙路遇贼劫,父子争死,贼义而两释之。
又有名邦灿者,亦以孝称。
村故有二坊:曰慈孝,曰孝子。
岁久倾夷,先生葺治如初。
里中大母堨②,畜水溉田,亦渐淤圮,先生并无升种在焉,而亦为之疏滞、宣流,岁以大稔.。
常曰:“为善最乐,安得仿古人置书院以育人才,置义田以赡宗族乎?”先生卒时年六十五。
恭人郑氏未笄来归.,值先生未得志时,拔钗市谷,勤针黹以养尊章③,安行仁义。
送子读书,必以一师,曰:“吾欲其教之专也。
”先生子二,女一,以子志道贵,与恭人同受诰赠如其官。
论者谓志道才流经通,为上游所器重,故能恢宏其声光,而不知皆先生之积善贻谋有以基之也。
闻志道业已饶益,而先生俭约如初,犹时时以训词相勖毖。
可谓大行不加之君子矣。
(有删节) [注] ①旧史官:作者的谦称。
②堨(è):拦水的土堰。
③尊章:对公婆的敬称。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塾师疑其惮.于勤惮:敬畏B.凡有裨.于乡党戚里者裨:益处C.岁以大稔.稔:成熟D.恭人郑氏未笄来归.归:出嫁解析:选A 惮:害怕,畏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20分)与人论谏书[唐]杜牧某疏愚于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
每见君臣治乱之间,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
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
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
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
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
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
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果食之,必死。
”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
此乃.常人之情。
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
”上不说。
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
”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
近者宝历中,敬宗皇帝欲幸.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
拾遗张权輿伏紫宸殿下,叩头谏曰:“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
”帝曰:“骊山若此之凶邪?我宜一往,以验彼言。
”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今人平居无事,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
况于.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有删减)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千百辈,不可悉数.数:计算,查点B.以卑凌尊,以下干.上干:冒犯,干犯C.晓.人不当如是邪晓:知道,明白D.敬宗皇帝欲幸.骊山幸:君王到某地游玩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纳谏而.悔过行道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C.此乃.常人之情而后乃.今将图南D.况于.君臣尊卑之间以老于.户牖之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历史上进谏的人多,而纳谏的人少,原因是进谏者给人以“以卑凌尊,以下干上”之感,不仅被谏者难以接受,进谏者也往往遭受不幸。
B.作者借用甲乙之间对话来阐明,进谏“循常”易于接受,进谏“迂险”易遭抵触。
这个平易、生活化的设例幽默风趣,通俗易懂。
C.汉成帝从桥上过,是因为张猛的说法比薛广德的容易让人接受;唐敬宗去骊山,是因为张权舆的进谏激起了他的好奇与兴趣。
D.本文论证手法多样,讲道理与摆事实结合,使得文章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清晰,最后得出结论“直谏为下”,使人信服。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4分)(2)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4分)【答案】1.C2.D3.C4.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参照高考评分标准,每对两处得1分,每错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
】5.(1)都因为进谏的话迂腐、耸人听闻,抨击缺点、弊端,(从而)造成这个样子。
(2)因此因进谏却发生政乱的情况,比比皆是啊。
(“以”1分,“迂险”1分,“指射”1分,语言通顺1分)(“是以”1分,“而”1分,“累累”1分,语言通顺1分)【试题解读】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本题中,D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在。
A项,“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中“而”是连词,表承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中“而”是连词,表转折。
B项,“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中“以”是介词,因为、由于;“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中“以”是介词,用。
C项,“此乃常人之情”中“乃”是判断词,是;“而后乃今将图南”中“乃”是副词,才。
故选D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本题中,C项,“是因为张权舆的进谏激起了他的好奇与兴趣”中“好奇与兴趣”的说法错误,从文中来看,唐敬宗本就想要去骊山,并非是张权舆的话激起唐敬宗的兴趣。
故选C项。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如本题中,“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这段话是说“甲如果对乙说:‘你喜欢吃某种食物,最好少吃,如果多吃的话肯定会生病。
’乙必定因而感谢他,减少进食”,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甲”“乙”“汝”“某物”等,然后借助表对话的词语“曰”断开一处,“食”意思是“吃”,是谓语,“某物”是宾语,故可以在“物”后断开,“苟”意思是“如果”,这是紧承前面的建议“少食”而假设“多食”的情况,“必”是假设多吃会出现的后果,前面都是甲对乙所说的话,“乙”的反应是“谢之”,然后“减食”。
【参考译文】我因懒散,才识粗浅、为人愚笨,不懂治世的机巧之心,只是喜欢读书,读了很多书。
每每读到君王与大臣、太平与动荡间,进谏的方式,(就)遥想那些进谏的人,对着墨舔着笔(书写谏言),希望君主能一下子醒悟从而达到天下太平,(如果君主)不醒悟就(情愿)自己被杀,家族被灭,只有这两种(方式),不思考折中的办法。
自秦、汉以来,大概有成百上千的人,不能全部计算。
然而激切进谏从而激发政乱、发生灾祸的情况,比比皆是,接受进谏从而悔改、奉行正道的,不能达到百分之一。
为什么呢?都因为进谏的话迂腐、耸人听闻,抨击缺点、弊端,(从而)造成这个样子。
迂腐、耸人听闻的话,接近荒诞狂妄;抨击缺点、弊端的话,能够激起人的愤怒。
那些荒誕狂妄、激怒别人的话,(让)地位卑微的人凌辱地位尊贵的人,下级冒犯上级。
因此,进谏不要杀人,杀人更多;进谏不要打猎,打猎的情况更盛;进谏不要大修宫室,宫室修得更加高大;进谏不要任用小人,小人更加得宠。
看在位者的意图,(似乎)想要和进谏者一争谁对谁错,一争脾气谁大谁小,其他方面就不管了。
现今有两个人,甲对乙说:“你爱吃某种食物,注意不要吃了,真的吃的话,一定会死。
”乙一定说:“我吃它很久了,你说我死,(我)一定要加倍吃它了。
”甲如果对乙说:“你喜欢吃某种食物,最好少吃,如果多吃的话肯定会生病。
”乙必定因而感谢他,减少进食。
为什么呢?迂腐、耸人听闻的话,就(让人)想抵触它;遵循常理的话,就必定相信它。
这是大家的心理。
因此因进谏却发生政乱的情况,比比皆是啊。
汉成帝想乘大船通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进谏说:“应该从桥上过,陛下不答应的话,我自杀用鲜血来溅你的车轮,陛下就不得入庙祭拜祖先。
”皇上不高兴。
张猛说:“我听说皇上圣明大臣就忠直,乘船危险,走桥安全,圣明君主也不该冒危险,御史大夫的话可以听取。
”皇上说:“开导人不应当像这样吗?”于是从桥上走。
较近的宝历中,敬宗皇帝想要到骊山去游玩,当时进谏的人很多,皇上主意没定,拾遣张权輿跪拜在紫宸殿下,磕头进谏说:“以前周幽王到骊山游玩,被犬戎或杀害;秦始皇埋葬在骊山,国家灭亡;玄宗皇帝在骊山修建宫室,从而安禄山叛乱;前皇帝游玩骊山,寿命不长。
”皇帝说:“骊山有像这样危险吗?我应该前往一次,来验证他的话。
”数天后,皇帝从骊山回来,告诉自己的身边亲近宠幸的人:“叩头人(张权輿)的话,哪里值得相信!”如今人们平常相处没有纷争,朋友亲人讨论规劝教诲时,还应该从侧面引导委婉解释,让人乐于抛弃他不好的方面,并且乐于发扬他好的方面。
更何况在君与臣、尊与卑之间,想要通过激切、率直的谏言,(从而)希望大道施行、国家太平吗?所以,《礼》中谈到五种进谏的方式,直谏是下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20分)说琴明·何景明何子有琴,三年不张。
从其游者戴仲鹖,取而绳以弦,进而求操焉。
何子御之,三叩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
徐察其音,莫知病端。
仲鹖曰:“是病于.材也。
予观其黟然黑,邪然腐也。
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
”何子曰:“噫!非材之罪也。
吾将尤.夫攻之者也。
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
其器有四:弦、轸、徽、越①。
弦以被音,轸以机弦②,徽以比度③,越以亮节④。
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比度则细大弗逾,亮节则声应不伏。
故弦取其韧密也,轸取其栝⑤圆也,徽取其数次⑥也,越取其中疏⑦也。
今是琴弦之韧疏,轸之栝滞,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
疏故清浊弗能具,滞故高下弗能通,失钧故细大相逾,浅以.隘故声应沉伏。
是以宫商..不诚职,而律吕叛度。
虽使伶伦钩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
“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
始桐之生邃谷,据盘石,风雨之所化,云烟之所蒸,不为不良也。
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
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设大廷,合神纳宾,赞实出伏,畅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宜气养德,道.情和志。
何至黟然邪然,为腐材置物耶?”“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
如常以求固执,缚柱以求张驰,自混而欲别物,自褊而欲求多,几何不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
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
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
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
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
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仲鹖怃然离席曰:“信取于弦乎?知取于轸乎?义取于徽乎?谦取于越乎?一物而众理备焉。
予不敏,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
”(《古文鉴赏大辞典》,有删节)【注】①机弦;控制琴弦。
②比度:排比音节的高低度数。
③亮节:加大、节制琴的音量。
④栝(guā):琴弦插入琴体的一端。
⑤数次;数,琴徽的度数;次,合乎次序,位置正确。
⑥中疏:指琴体中间空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吾将尤.夫攻之者也尤:怒,怪罪。
B. 是以宫商..不诚职宫商:古代五声音阶的第一、二个音阶,此指音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