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规范同位素实验室2..

合集下载

科学实验建筑设计规范JGJ91

科学实验建筑设计规范JGJ91

科学实验建筑设计规范JGJ91-93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使科学实验建筑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工业企业、大专院校等以通用实验室为主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科学实验建筑设计。

其它类同的科学实验建筑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科学实验建筑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确保质量、节省能源和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1.0.4条科学实验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3章基地选择和总平面设计3.1 基地选择第3.1.1条基地选择必须符合当地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应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良田。

第3.1.2条基地应满足科学实验工作的要求,并应具有水源、能源、信息交换和协作条件,交通方便。

第3.1.3条基地选择应满足建筑用地、实验用地、绿化用地和环境净化的需要,并应留有发展用地。

第3.1.4条基地与易燃、易爆品生产及储存区之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

第3.1.5条基地应避开噪声、振动、电磁干扰和其它污染源,或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对科学实验工作自身产生的上述危害,亦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第3.1.6条基地应有相应的安全消防保障条件及措施。

3.2 总平面设计第3.2.1条总平面设计应符合科学实验工作的要求,规划面积指标应按《科研建筑工程规划面积指标》的规定执行。

第3.2.2条总平面设计应包括各类用房、室外实验场地和道路的平面布置及竖向设计、公用设施管网的综合设计及环境设计等。

第3.2.3条总平面设计应合理利用基地的原有地形、地貌、地物、水面和空间以及现有的公用设施等。

第3.2.4条各类用房宜集中布置,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且留有发展余地。

第3.2.5条住宅不宜建在科学实验区内。

当建在同一区域内时,则应相互分隔,另设出入口,并应符合防止污染及干扰的有关规定。

医院检验科完整SOP程序文件

医院检验科完整SOP程序文件

科室管理诊疗规范文件版序:A/O生效日期:2004年5月30日责任部门:检验科页码:第 10 页共275页3、科室平面图科室管理诊疗规范文件版序:A/O生效日期:2004年5月30日责任部门:检验科页码:第 11 页共275页科室管理诊疗规范文件版序:A/O生效日期:2004年5月30日责任部门:检验科页码:第 12 页共275页科室管理诊疗规范文件版序:A/O生效日期:2004年5月30日责任部门:检验科页码:第 18 页共275页(二)检验中心各实验室工作职责1、临检室人员岗位职责(1)、体液岗位职责1)每天早上7:30到岗负责把各种检验仪器启动待用,然后处理病房尿液样本。

2)待准备工作完毕,按室各项操作规程对每台尿液分析仪进行工作前的质控工作。

如通过则进入日常样本的检验,如失控,则重做并检查失控原因,向室主任汇报作好记录工作。

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动仪器的各种内参数,及时做好各种试剂的更换工作。

3) 体液岗位负责尿液、大便、白带、胸腹水、脑脊液、精液、关节液等各类体液的常规检验。

严格按卫生部操作规程进行,如遇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应逐级向上反映解决,不得擅作主张,否则责任自负。

沉渣分析复检率按省临检中心2000(6)文件.4) 按三乙医院标准做好窗口文明服务工作,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杜绝和病人争吵.5)每天做好各类仪器质控及工作状态的记录,各种特殊样本的交接班,处理及急诊检验结果均有书面记录备查,所有急诊项目均优先检验并及时发出报告.6)工作结束后,做好每日卫生及次日工作准备,保持实验室整洁、美观。

(2)、血常规岗位职责1)按时到岗上班,启动各类血球分析仪,并做好工作前的准备工作,质控工作,且做好书面记录。

2)如质控正常即按室规定进行样本检验,做好各样本的核对工作,尤其是血型鉴定,严格按室规定进行,杜绝差错发生。

记录工作应清淅,详细。

3)血常规镜检按省临检中心2000(6)文件,复检有明确标示,并做好登记.4)每天做好各类血球分析仪的质控及工作状态登记,特殊样本的交接保存及处理。

SICOLAB科研实验建筑设计规范

SICOLAB科研实验建筑设计规范

SICOLAB科研实验建筑设计规范一、基本规定:1 通用实验室、专用实验室、研究工作室宜采用模数化、标准实验单元组合设计,其结构选型及荷载、柱网、机电设备布局应满足实验工作近远期变化的需求,具有适宜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2 窗应符合下列规定:1)实验室外窗应采取防止节肢动物及防啮齿动物进入的措施;2)东、南、西向外窗宜设遮阳措施。

3 门应符合下列规定:1)由1/2个标准单元组成的实验室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m,高度不应小于2.10m。

由一个及以上标准单元组成的实验室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20m,高度不应小于2.10m;2)实验室的门扇应设观察窗、闭门器及门锁,门锁及门的开启方向应不妨碍室内人员逃生,并满足相对应实验环境的防火、防爆及防盗要求;3)外门应采取防止节肢动物及防啮齿动物进入的措施。

4 走道最小净宽不宜小于表1的规定。

疏散走道需满足消防需要。

表1走道最小净宽5 更衣间、淋浴室应符合下列规定:1)科学实验建筑应设更衣间、淋浴室。

更衣间,每人使用面积不宜小于0.6m2,且应设更衣柜及换鞋柜;2)更衣间、淋浴室可采用集中式、分散式或两者结合的布置方式。

6 科研实验建筑应设置灵活适用的非实验用储物空间。

7 隔声应符合下列规定:1)除特殊实验室外、科研实验建筑室内声环境,按现行《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的6.4条执行;2)产生噪声的公用设施、实验室等用房不宜与其他实验室、研究工作室、学术活动室及阅览室贴邻,否则应采取隔声及消声措施。

8 隔振应符合下列规定:1)产生振动的公用设施、实验室等用房不宜与实验室、研究工作室、学术活动室及阅览室贴邻,且宜设在底层或地下室内,其设备基础等应采取隔振措施;2)设在楼层或顶层的空调机房、排风机房等,其设备基础等应采取隔振措施。

9 室内净高应符合下列规定:1)通用实验室和研究工作室的室内净高:当不设置空气调节时,不宜低于2.80m;设置空气调节时,不应低于2.50m;2)专用实验室的室内净高应按实验仪器设备尺寸、安装及检修的要求确定;3)走道净高不应低于2.40m。

学术规范同位素实验室2

学术规范同位素实验室2

• 探头
电子学分析加工记录
• 探头(探测器):主要为闪烁体,将辐射能转换为光能, 分为无机晶体(医学上多用NaI,γ 射线 测量),有机晶体 和塑料闪烁体(多β 射线测量)。
2 影响测量效率的因素
• ①几何位置:即源与探测器间的相对位置 • ②样品体积:容器的形状,性状 • ③射线的能量: γ 射线 能量愈高穿透力愈强, 产生光子几率低,计数效率低。 • ④本底:宇宙射线、环境中的天然放射性、仪 器的热电子和元件的天然放射性、仪器污染、 测量场所周围的放射性。 • ⑤仪器效率。
有效半衰期:λ
E=λ

b
• 几种常用同位素半衰期: 14C 5730a • 3H 12.33a 35S 87.4d • 32P 14.28d 51Cr 27.70d • 45Ca 165d 125I • 60Co 5.271a 60.2d 137Cs 30.17a • 131I 8.04d
(五) 常用放射性单位
同位素实验室 安全教育
第一部分
同位素实验的安全 规范

一、实验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质:

二、实验室规章制度。
• 第1条 放射性同位素的订购、登记、保管。
• 1.放射性同位素的订购必需具备《辐射安全许可证》。 • 2.学校具备放射性同位素使用资质的专门单位负责全 校放射性同位素的订购、保管和使用登记。 • 3.严禁将放射性同位素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储 存在同一场所,储存场所必须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 防泄漏等安全防护措施,并有专人负责保管。 • 4.严禁将各类放射自显影的感光材料、自显影的标本 与放射性物质保存在同一实验室。 • 5.电离辐射警示标志使用 在保存放射性同位素包括存 放放射性废物的场所应悬挂专用电离辐射标志,高活区 域必须安装防护安全联锁及报警装置或工作信号。

科学研究各阶段的学术规范

科学研究各阶段的学术规范

机电学院魏威2120130268科学研究各阶段的学术规范学术规范是学术共同体成员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保障学术共同科学、高效、公正运行的条件。

科研规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诚实原则。

在项目设计、数据资料采集分析、公布科研成果,以及确认同事、合作者及其他人员对科研工作的直接或间接贡献等方面,必须实事求是。

科研人员有责任保证所收集和发表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 公开原则。

在保守国家秘密和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公开科研过程和结果相关信息,追求科研活动社会利益最大化。

在合作研究和讨论科研问题中要共享信息,提供数据和资料。

在向公众介绍研究成果时,要实事求是。

3.公正原则。

对竞争者和合作者做出的贡献,应给予恰当的认同和评价。

、进行谈论和学术争论时,要坦诚直率,科学公正。

对研究成果中的失误和错误应以恰当的方式承认。

不得以各种不道德和非法手钻竞争对手的科研工作,包括毁坏竞争对手的实验设备和实验结果,故意延误考察和评审时间,利用职权将未公开的科研成果和信息转告他人等。

4.尊重知识产权。

在研究成果发表时,做出创造性贡献且能对有关部分负责的人员享有署名权,未经上述人员书面同意,不得将其排除在作者名单之外。

对参与一般数据收集的助手、对科研团队进行过支持和帮助的人员和提供设施的单位,可在出版物中表示感谢。

不得剽窃、抄袭他人成果,不得在未参与的工作研究成果中署名,反对任何以不正当收单谋取利益的行为。

5.声明与回避原则。

在研究、调查、出版、向媒体发布、提供材料和设施、资助和申请、聘用和提职等活动中可能发生利益冲突时,所有有关人员有义务声明与其有直接、间接和潜在利益关系的组织和个人,包括在这些利益冲突中可能对其他人的利益造成影响,必要时应当回避。

一、论文撰写应该遵循的学术规范进行论文撰写时,首先要进行文献调研,在调研中我们该做到:①文献可以准确的回溯到原始出处;②对文献作分类研究;③引用、翻译和归纳文献观点,包括引用电子资源,也必须注意规范使用。

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简介

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简介

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简介1简介同位素地球化学包括同位素示踪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地球物质组成、来源与形成时代,是现代地球科学发展的重要生长点和支柱学科之一。

发展同位素地球化学对于占领固体地球科学学科制高点,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满足国家资源供给和环境保障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科学院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是奠定我国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基础的第一个稀有元素矿物化学实验室(1956年)和第一个同位素绝对年龄实验室(1960年)。

实验室依托“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和“环境科学”等4个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定位于基础研究,致力于发展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理论和技术方法,揭示地球内部和浅表地质体的物质组成及演变规律,深化对地球形成演化、地球各层圈相互作用以及各种地质过程的认识,阐明其对矿产资源形成和环境变化的制约,为解决资源环境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近年来,实验室在研究方向凝练、重大项目申请、人才队伍建设、技术研发和平台建设,以及创新成果产出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连续两次(2004年和2009年)在中国科学院地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名列第一。

实验室拥有一支年轻、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研究队伍,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创新团队1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7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中国地质学会“金锤奖”1人,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侯德封奖”8人,孙贤鉥奖2人,入选美国信息研究所基本科学指数(ESI)地学高引用率科学家名录10人,6人次在国际重要学术组织和期刊任职。

实验室组建了具有国际水准的地球化学分析平台和技术支撑系统,拥有独立的实验大楼,实验和办公面积逾3300平方米,配备了多种先进的元素和同位素分析仪器(总值超过6500万元),建立了化学前处理、元素分析、原位微区分析、同位素定年和示踪、高温高压模拟等实验系统。

大学化学学习及实验学术规范-2-2

大学化学学习及实验学术规范-2-2

第二节坚持客观性与克服偏见一、科学共同体对客观性的坚持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建制。

在科学的社会建制的形成过程中,科学研究的参与者为了共同的研究兴趣和目标而相互协作与交流,形成了各种有形或无形的科学共同体。

19世纪后期以来,随着大科学时代的来临,科学共同体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为“在大社会底下进行运作的小社会”。

不论是由产业、政府和基金会主导的研究资助渠道,由《科学》、《自然》及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等构成的权威性的论文发表与索引体系,还是诺贝尔奖等国际性专业奖励机制,均建立在同行交流与评议之上。

在这一进程中,科学共同体明确意识到,科学研究必须尽可能地坚持客观性和克服偏见,才可能获得较为可靠的知识,使科学共同体通过共享可以信赖的知识,进一步有序地展开新知识的生产,使整个科学知识体系和科研活动建立在较为可靠的基础之上。

科学研究是由科学共同体执行的,科学共同体所能寻求的是科学研究中受到现实条件制约的相对的客观性,而非与具体条件无关的绝对的客观性。

不应该简单地将某种科学理论上升为终极或绝对真理,再以此裁判其他科学理论乃至非科学文化和知识。

在科学的广泛有效性得到公认的今天,应该超越这种可能导致唯科学主义的观念。

科学是可错的,科学研究是一个在不断试错中改进的过程。

由认识的历史局限性导致的错误往往是诚实的错误,它们首先是知识和认知上的差错,而不一定是伦理道德上的不当行为;即便一个学说是错误的,在伦理道德或政治上也未必不可原谅。

从这一角度来说,科学家有犯错误的权利,科学共同体和整个社会也应该宽容错误和失败,但其前提是科学家与工程师必须担负尽量避免错误和减少偏见的专业责任,这是维护科学研究中的客观性的基本保证。

科学研究中的客观性建立在保持研究对象的客观性之上。

科学研究是一个探究世界奥秘和解决现实难题的过程。

在科学研究中,研究对象不可能绝对保持客观性,很多科学研究必然涉及到对研究对象的干预,科学观察往往建立在理论假设之上,还可能受到某些潜在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

PCR实验室人员配置及管理守则

PCR实验室人员配置及管理守则

PCR实验室人员配置及管理守则时间:2009-1-7 15:06:07,点击:975 1.目的:保证实验室有足够数量的合格的具备开展该类实验能力的实验人员。

2.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人员配置、管理、培训及考核。

3.负责人:4.细则:4.1 人员要求4.1.1 本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为医学检验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专科以上学历。

4.1.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参加卫生部或省临检中心举办的PCR技术培训,并取得合格证。

4.1.3 对于新进入本室的人员,如尚未取得PCR技术培训合格证,应在实验室有培训合格证的上级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工作,实验报告由有资格人员出具,并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上岗培训合格证。

4.2 人员配置4.2.1 实验室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目前实验室有主管技师2人、技师1人,3人都已获得培训合格证,视工作量的增加和业务发展需要,会适当增加工作人员。

4.2.2 各级技术人员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

4.3 人员培训及考核4.3.1 实验室负责人或负责人指定人员参加每年卫生部PCR室间质评总结会。

4.3.2 实验室工作人员每1~2年至少参加1次PCR技术的省级或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参加相关学术交流会议。

4.3.3 安排未取得上岗培训合格证的工作人员在合适的时间内参加技术培训。

4.3.4 科室不定期组织实验室内部实验人员学习、更新核酸扩增方面的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理论学习水平。

特别是在标本接收区采血、接收标本的人员,需定期对其进行有关核酸扩增技术,标本采集、保存、运输等知识的培训。

一些科室的送检标本由该科室的人员送到标本接收区,对这些临床医护人员也要定期进行有关核酸扩增技术,标本采集、保存、运输等知识的培训。

4.3.5 本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年进行考核一次,考核内容:a)日常工作质量b)室内质控测评c)室间质控测评d)在抱怨处理中的表现4.3.6 本实验室工作人员实行严格奖惩制度,有下列表现者可受奖:a)工作质量高,质控测评成绩优秀者b)有科研能力,并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论文发表c)有独创性工作成果,经鉴定认可者d)受到有关部门或群众嘉奖者有下列情况者将受到惩处:a)工作质量问题较多,质控测评成绩不合格;b)不遵守规章制度并造成一定影响;c)不求上进。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通知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通知

赵志东.等:稳定性同位素质谱技术在微t t 物证检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table Isotope MassSpectrometry in Trace Physical Evidence AnalysisZHAO Zhidong1 , MENG Jiao1 . GONG Jinghui1, WANG Xiaohui3. ZHANG Xianqiang1(1. Center o f Laboratory j Guizhou Police College Guizhou 550005* China;2. Department o f Lau.'% Guizhou Police College* Guizhou 550005» China;3. Departmejit o f C rim inal Tech/iology * (juizhou Police College ^ Guizhou 550005» China)Abstract : Researchprogr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stable isotope mass spectrometry techniques includingelemental analysis-stable 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 (E A IRMS) and gas chromatography-stable 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 (G C -IR M S)] in the analysis of trace material evidence (i.e.. combustion improver, explosive» paint ,soil ,fiber ,tape ,plastic* paper, etc.) in forensic science» was reviewed. Main applications involved the sample identification, origin traceability and identical authentication for trace material evidence (54 references cited).Keywords : stable isotope mass spectrometry ; trace material evidence ; differentiation ; identification ; tracea­bility《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通知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抵 制学术不端行为,端正学风,维护风清气正的良好学 术生态环境,重申和明确科技工作者在发表学术论 文过程中的科学道德行为规范,中国科协、教育部、 科技部、卫生计生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 会于2015年12月9日,印发了科协发组字〔2015〕98号《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通知。

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一篇文章足矣!

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一篇文章足矣!

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一篇文章足矣!实验室建设是普及实验教学的硬件,是开展实验的重要物质条件。

而且实验室的建设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建设实验室时必须掌握其建筑设计的要求和规范。

先来看看实验室建筑设计总则吧!1.为使科学实验建筑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2.本规范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工业企业、大专院校等以通用实验室为主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科学实验建筑设计。

其它类同的科学实验建筑设计可参照执行;3.科学实验建筑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确保质量、节省能源和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4.科学实验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了解一下相关术语1.科学实验建筑:用于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的建筑,包括:实验用房、辅助用房、公用设施等用房。

2.实验用房:直接用于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的用房,包括:通用实验室、专用实验室和研究工作室。

3.辅助用房:为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提供服务的用房,包括:学术活动室、图书资料室、实验动物房、温室、标本室、附属加工厂、器材库等。

4.公用设施用房:为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提供所需环境及其它条件保证的用房,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制冷、给水、排水、软化水、煤气、特殊气体、压缩空气、真空、照明、供配电、电讯等设施的用房。

5.通用实验室:适用于多学科的以实验台规模进行经常性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的实验室。

6.专用实验室:有特定环境要求(如,恒温、恒湿、洁净、无菌、防振、防辐射、防电磁干扰等)或以精密、大型、特殊实验装置为主(如:电子显微镜、高精度天平、谱仪等)的实验室。

7.研究工作室:用于科研实验人员从事理论研究、准备实验资料、查阅文献、整理实验数据、编写成果报告等的用房。

8.标准单元组合设计:为保证实验用房具有适应性的设计原则,即,从当前和长远科学实验工作内容、仪器设备及人员的发展变化出发,综合考虑确定实验用房的三维空间尺寸、实验室建筑设备及实验仪器设备的布置、建筑结构选型、公用设施供应方式等。

科学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

科学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

科学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科学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使科学实验建筑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2章术语第3章基地选择和总平面设计3.1基地选择3.2总平面设计第4章建筑设计4.1一般规定1m,高度不应小于2.10m。

由一个及以上标准单元组成的实验室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20m,高度不应小于2.10m。

0.28m,高度不应大于0.17m。

50m。

0.60m长度相当一具小便器计算),且大便器和小便各不宜少于两具。

女厕所每15人设大便器一具,且不宜少于两具。

0.60m2,且应设更衣柜及换鞋柜。

2.80m;设置空气调节时,不应低于2.40m。

2.20m。

0.05m的半圆角。

室内应减少突出的建筑构配件及明露管道。

4.2通用实验室6.60m。

?6.60m;无通风柜时,不宜小于5.70m。

1.60m。

当靠一侧墙改为布置通风柜或实验仪器设备时,其与另一侧实验台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50m。

?1.60m。

当靠侧墙或房间中间改为布置通风柜或实验仪器设备时,其与实验台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50m。

岛式实验台端部与外墙之间的净距不应小6.60m。

?0.10m。

?1m。

?1.30m。

1.20m。

中央实验台的端部与走道墙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当实验室设置向室内退进的门斗时,则实验台端部与退进门斗的墙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1.20m。

4.3专用实验室8m2,前室内应设家庭服和工作服分开的更衣柜和换鞋柜。

6m2的前室,并可兼作更衣换鞋间。

天平室宜布置在北向,外窗宜做双层密闭窗并设窗帘。

6m2,且应设更衣柜及换鞋柜。

6m2,且应设更衣柜及换鞋柜。

(1)开放型放射工作单位按其所使用放射性核素的等效年用量分为三类,即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

各类工作单位的等效年用量应符合现行的《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的规定。

科研中的学术规范标准[详]

科研中的学术规范标准[详]

科研中的学术规范标准[详]科研中的学术规范一、研究计划制定中的规范一个好的研究,首先需要做好文献调研。

做好充分的文献调研,不仅能够保证研究课题的创新性,同时能够避免重复的工作对研究资源的浪费以及雷同的研究结果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文献调研阶段需要遵循的规范:①文献应可以准确地回溯到原始出处,以符合引用的规范。

②对文献做分类研究并做出综述,当自己的论文被提出质疑时,这些研究可以有助于解疑释惑。

③引用、翻译和归纳文献观点,包括引用电子资源时,也必须注意规范使用。

其次,在选题阶段,通常要遵循四个方面的规范:①首先要有科学依据,即使由于受到人类认识能力的限制,这些依据并不一定全面和彻底。

②科学研究应有创新性,包括学术的创新和现实的创新。

③科研人员应当对科研活动中涉及伦理的问题自行进行评估,不符合伦理规范原则的就放弃研究。

对自己不能确定的,需要向有关部门申请,不能擅自开展研究。

④选题必须是能够开展的,必须基于现有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进行。

第三,在研究方案的设计阶段,我们需要注意以下行为规范:①对活体试验中的试验对象给予充分保护和尊重。

②选用适当的研究方法。

③设计可行的研究步骤。

④研究条件的安排应当实事求是。

二、课题申请中的规范在课题申请中,首先应确保申请材料的真实性。

(1)申请人在项目申请之前要全面地了解所要申请课题的相关政策,认真阅读基金申请指南和申请通告,判断自己是否符合条件,以及自己目前的各项研究状况是否适合申请这一课题。

(2)申请人应注意自己和合作者的工作时间安排,不应超负荷申请。

有的科技工作者同时参与了多个课题,应保证每年所有课题的时间加总之和不能超过12个月。

(3)申请人不应将相同或相似研究内容进行多项资助申请。

(4)申请人必须独立自行填写申请书,而不是抄袭申请同类课题的其他申请书。

(5)申请人不得故意夸大项目的学术价值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关个人以及研究积累等方面的虚假的信息。

(6)申请人在申请、评议和公示期间,不得私自接触评审人、项目管理人等,不得以任何方式拉拢、贿赂、威胁评审人、项目管理人等。

科研中的学术规范

科研中的学术规范

科研中的学术规范一、研究计划制定中的规范一个好的研究,首先需要做好文献调研。

做好充分的文献调研,不仅能够保证研究课题的创新性,同时能够避免重复的工作对研究资源的浪费以及雷同的研究结果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文献调研阶段需要遵循的规范:①文献应可以准确地回溯到原始出处,以符合引用的规范。

②对文献做分类研究并做出综述,当自己的论文被提出质疑时,这些研究可以有助于解疑释惑。

③引用、翻译和归纳文献观点,包括引用电子资源时,也必须注意规范使用。

其次,在选题阶段,通常要遵循四个方面的规范:①首先要有科学依据,即使由于受到人类认识能力的限制,这些依据并不一定全面和彻底。

②科学研究应有创新性,包括学术的创新和现实的创新。

③科研人员应当对科研活动中涉及伦理的问题自行进行评估,不符合伦理规范原则的就放弃研究。

对自己不能确定的,需要向有关部门申请,不能擅自开展研究。

④选题必须是能够开展的,必须基于现有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进行。

第三,在研究方案的设计阶段,我们需要注意以下行为规范:①对活体试验中的试验对象给予充分保护和尊重。

②选用适当的研究方法。

③设计可行的研究步骤。

④研究条件的安排应当实事求是。

二、课题申请中的规范在课题申请中,首先应确保申请材料的真实性。

(1)申请人在项目申请之前要全面地了解所要申请课题的相关政策,认真阅读基金申请指南和申请通告,判断自己是否符合条件,以及自己目前的各项研究状况是否适合申请这一课题。

(2)申请人应注意自己和合作者的工作时间安排,不应超负荷申请。

有的科技工作者同时参与了多个课题,应保证每年所有课题的时间加总之和不能超过12个月。

(3)申请人不应将相同或相似研究内容进行多项资助申请。

(4)申请人必须独立自行填写申请书,而不是抄袭申请同类课题的其他申请书。

(5)申请人不得故意夸大项目的学术价值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关个人以及研究积累等方面的虚假的信息。

(6)申请人在申请、评议和公示期间,不得私自接触评审人、项目管理人等,不得以任何方式拉拢、贿赂、威胁评审人、项目管理人等。

科研中的学术规范

科研中的学术规范

科研中的学术规范一、研究计划制定中的规范一个好的研究,首先需要做好文献调研。

做好充分的文献调研,不仅能够保证研究课题的创新性,同时能够避免重复的工作对研究资源的浪费以及雷同的研究结果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文献调研阶段需要遵循的规范:①文献应可以准确地回溯到原始出处,以符合引用的规范。

②对文献做分类研究并做出综述,当自己的论文被提出质疑时,这些研究可以有助于解疑释惑。

③引用、翻译和归纳文献观点,包括引用电子资源时,也必须注意规范使用。

其次,在选题阶段,通常要遵循四个方面的规范:①首先要有科学依据,即使由于受到人类认识能力的限制,这些依据并不一定全面和彻底。

②科学研究应有创新性,包括学术的创新和现实的创新。

③科研人员应当对科研活动中涉及伦理的问题自行进行评估,不符合伦理规范原则的就放弃研究。

对自己不能确定的,需要向有关部门申请,不能擅自开展研究。

④选题必须是能够开展的,必须基于现有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进行。

第三,在研究方案的设计阶段,我们需要注意以下行为规范:①对活体试验中的试验对象给予充分保护和尊重。

②选用适当的研究方法。

③设计可行的研究步骤。

④研究条件的安排应当实事求是。

二、课题申请中的规范在课题申请中,首先应确保申请材料的真实性。

(1)申请人在项目申请之前要全面地了解所要申请课题的相关政策,认真阅读基金申请指南和申请通告,判断自己是否符合条件,以及自己目前的各项研究状况是否适合申请这一课题。

(2)申请人应注意自己和合作者的工作时间安排,不应超负荷申请。

有的科技工作者同时参与了多个课题,应保证每年所有课题的时间加总之和不能超过12个月。

(3)申请人不应将相同或相似研究内容进行多项资助申请。

(4)申请人必须独立自行填写申请书,而不是抄袭申请同类课题的其他申请书。

(5)申请人不得故意夸大项目的学术价值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关个人以及研究积累等方面的虚假的信息。

(6)申请人在申请、评议和公示期间,不得私自接触评审人、项目管理人等,不得以任何方式拉拢、贿赂、威胁评审人、项目管理人等。

科研中的学术规范

科研中的学术规范

科研中的学术规范一、研究计划制定中的规范一个好的研究,首先需要做好文献调研。

做好充分的文献调研,不仅能够保证研究课题的创新性,同时能够避免重复的工作对研究资源的浪费以及雷同的研究结果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文献调研阶段需要遵循的规范:①文献应可以准确地回溯到原始出处,以符合引用的规范。

②对文献做分类研究并做出综述,当自己的论文被提出质疑时,这些研究可以有助于解疑释惑。

③引用、翻译和归纳文献观点,包括引用电子资源时,也必须注意规范使用。

其次,在选题阶段,通常要遵循四个方面的规范:①首先要有科学依据,即使由于受到人类认识能力的限制,这些依据并不一定全面和彻底。

②科学研究应有创新性,包括学术的创新和现实的创新。

③科研人员应当对科研活动中涉及伦理的问题自行进行评估,不符合伦理规范原则的就放弃研究。

对自己不能确定的,需要向有关部门申请,不能擅自开展研究。

④选题必须是能够开展的,必须基于现有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进行。

第三,在研究方案的设计阶段,我们需要注意以下行为规范:①对活体试验中的试验对象给予充分保护和尊重。

②选用适当的研究方法。

③设计可行的研究步骤。

④研究条件的安排应当实事求是。

二、课题申请中的规范在课题申请中,首先应确保申请材料的真实性。

(1)申请人在项目申请之前要全面地了解所要申请课题的相关政策,认真阅读基金申请指南和申请通告,判断自己是否符合条件,以及自己目前的各项研究状况是否适合申请这一课题。

(2)申请人应注意自己和合作者的工作时间安排,不应超负荷申请。

有的科技工作者同时参与了多个课题,应保证每年所有课题的时间加总之和不能超过12个月。

(3)申请人不应将相同或相似研究内容进行多项资助申请。

(4)申请人必须独立自行填写申请书,而不是抄袭申请同类课题的其他申请书。

(5)申请人不得故意夸大项目的学术价值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关个人以及研究积累等方面的虚假的信息。

(6)申请人在申请、评议和公示期间,不得私自接触评审人、项目管理人等,不得以任何方式拉拢、贿赂、威胁评审人、项目管理人等。

科研中的学术规范

科研中的学术规范

科研中的学术规范一、研究计划制定中的规范一个好的研究,首先需要做好文献调研。

做好充分的文献调研,不仅能够保证研究课题的创新性,同时能够避免重复的工作对研究资源的浪费以及雷同的研究结果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文献调研阶段需要遵循的规范:①文献应可以准确地回溯到原始出处,以符合引用的规范。

②对文献做分类研究并做出综述,当自己的论文被提出质疑时,这些研究可以有助于解疑释惑。

③引用、翻译和归纳文献观点,包括引用电子资源时,也必须注意规范使用。

其次,在选题阶段,通常要遵循四个方面的规范:①首先要有科学依据,即使由于受到人类认识能力的限制,这些依据并不一定全面和彻底。

②科学研究应有创新性,包括学术的创新和现实的创新。

③科研人员应当对科研活动中涉及伦理的问题自行进行评估,不符合伦理规范原则的就放弃研究。

对自己不能确定的,需要向有关部门申请,不能擅自开展研究。

④选题必须是能够开展的,必须基于现有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进行。

第三,在研究方案的设计阶段,我们需要注意以下行为规范:①对活体试验中的试验对象给予充分保护和尊重。

②选用适当的研究方法。

③设计可行的研究步骤。

④研究条件的安排应当实事求是。

二、课题申请中的规范在课题申请中,首先应确保申请材料的真实性。

(1)申请人在项目申请之前要全面地了解所要申请课题的相关政策,认真阅读基金申请指南和申请通告,判断自己是否符合条件,以及自己目前的各项研究状况是否适合申请这一课题。

(2)申请人应注意自己和合作者的工作时间安排,不应超负荷申请。

有的科技工作者同时参与了多个课题,应保证每年所有课题的时间加总之和不能超过12个月。

(3)申请人不应将相同或相似研究内容进行多项资助申请。

(4)申请人必须独立自行填写申请书,而不是抄袭申请同类课题的其他申请书。

(5)申请人不得故意夸大项目的学术价值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关个人以及研究积累等方面的虚假的信息。

(6)申请人在申请、评议和公示期间,不得私自接触评审人、项目管理人等,不得以任何方式拉拢、贿赂、威胁评审人、项目管理人等。

科研中的学术规范

科研中的学术规范

科研中的学术规范一、研究计划制定中的规范一个好的研究首先需要做好文献研究。

充分的文献研究不仅可以保证研究课题的创新,还可以避免重复工作造成的研究资源浪费,以及类似研究成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文献研究阶段应遵循的规范:① 文献应能准确追溯到原始来源,以符合引用规范。

② 对文献进行分类和总结。

当他们的论文受到质疑时,这些研究可以帮助消除疑虑。

③ 在引用、翻译和总结包括电子资源在内的文献观点时,我们还必须注意规范使用。

其次,在选题阶段,应遵循四个准则:① 首先,要有科学依据。

即使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这些基础也不一定是全面和彻底的。

② 科学研究要创新,包括学术创新和实践创新。

③ 科研人员应当自行评估科研活动中涉及的伦理问题,不符合伦理规范原则的,应当放弃研究。

如果您不确定,您需要向相关部门申请,未经授权不得进行研究。

④ 选题必须能够进行,并且必须基于现有的主客观条件。

第三,在研究方案的设计阶段,我们需要注意以下行为规范:①对活体试验中的试验对象给予充分保护和尊重。

②选用适当的研究方法。

③设计可行的研究步骤。

④研究条件的安排应当实事求是。

二、学科应用规范在课题申请中,首先应确保申请材料的真实性。

(1)申请项目前,申请人应充分了解申请课题的相关政策,仔细阅读《基金申请指南》和《申请通知书》,判断是否符合条件,目前的研究状况是否适合申请该课题。

(2)申请人应注意自己和伴侣的工作时间安排,不得超负荷申请。

一些科技工作者同时参与了多个项目。

应确保每年所有项目的总时间不超过12个月。

(3)申请人不应为相同或类似的研究内容申请多项资助。

(4)申请人必须独立自行填写申请书,而不是抄袭申请同类课题的其他申请书。

(5)申请人不得故意夸大项目的学术价值和经济效益,不得提供有关个人和研究积累的虚假信息。

(6)申请人在申请、评议和公示期间,不得私自接触评审人、项目管理人等,不得以任何方式拉拢、贿赂、威胁评审人、项目管理人等。

其次,要在申请材料中要注意引文规范:(1)论文应注明作者、标题、标题、年份、卷(期)和页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裂变和核聚变
• 原子组成示意图
• (一)元素,同位素(稳定和不稳定),核素,同质异能 素 • 原子核状态决定原子的特性 • ——————————————————————— • 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能态m 实例 • ——————————————————————— • 元素 相同 不同 不同 I • ——————————————————————— • 同位素 相同 不同 不同 125I与131I • 核 素 相同 相同 相同 125I 或131I • 同质异能素 相同 相同 不同 113mIn与113In
• 探头
电子学分析加工记录
• 探头(探测器):主要为闪烁体,将辐射能转换为光能, 分为无机晶体(医学上多用NaI,γ 射线 测量),有机晶体 和塑料闪烁体(多β 射线测量)。
2 影响测量效率的因素
• ①几何位置:即源与探测器间的相对位置 • ②样品体积:容器的形状,性状 • ③射线的能量: γ 射线 能量愈高穿透力愈强, 产生光子几率低,计数效率低。 • ④本底:宇宙射线、环境中的天然放射性、仪 器的热电子和元件的天然放射性、仪器污染、 测量场所周围的放射性。 • ⑤仪器效率。
4 电子俘获衰变
• 缺中子的核从核外电子俘获一个轨道电子,使核内一 个质子变为中子同时放出中微子,俘获多发生在K层。 产生的空位由处于较高能量的壳层电子填补,多余的 能量以标识X线形式释放或使更外层的电子成为自由电 子(俄歇电子)。
• 由于壳层电子的变化, 子核产生特征X射线 (补缺)或俄歇电子 (能量传给另一电 子),它们均来自核 外次级辐射。
电离辐射来源
• 天然辐射照射
– 宇宙射线 – 地球辐射 – 增加的天然照射
• 人工辐射照射
– 医用(最大的人工照 射) – 军事应用 – 核电站 – 工农业应用 – 科研 – 其他
辐射生物效应: 研究辐射能量在生物体内传递所引 起的变化和反应。 核心问题是辐射量-效应关系。 **辐射量是专用的物理量。不同概念的剂量,单位 不同。 效应的特点: 1 辐射作用时间极短(10-18~10-16秒),但其效应 的发生 和发展持续相当长。效应在机体内呈链锁反 应,具有 潜伏期(效应累积)。 2 低能量高效应(有体内辐射量-效的加强机制)。 3 辐射效应十分广泛,效应呈现特殊性和多样性。 •
二 放射性测量
• • • • (一)测量的目的: 定性 定量 定位 • (二)依据:
•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各种射线与物质间都具有 相同的机理——能量传递, 都能引起相同的结果,即 使物质电离和激发,但它 们相互作用的形式和过程 不同。
(三)固体闪烁探测器
• 1 结构:
NaI PM 放大——脉冲分析——计数微机处理
• 第6条 放射性同位素废物处理 • 1.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根据半衰期长短、毒性大小、 废物性状(固体、液体、气体),不同废物要严格 区分处理。 • 2.长半衰期放射性废物要在指定单位和地点存放, 严禁将放射性废物如闪烁液、实验动物尸体和排泄 物等倾倒在下水道或丢弃。 • 3.短半衰期放射性废物,如32P、51Cr、131I、125I、 45Ca等的固体、液体、动物尸体等可在贮存8~10 个半衰期后按一般废物处理。 • 4.长半衰期废物或毒性大的放射性废物,如3H、 14C、等不论是固体或液体如闪烁液或动物尸体 (动物尸体应先用福尔马林固定)都必须用容器密 封、作好标记置于废物贮存室保管,由专业放射性 废物处理机构定期清运处理。
• • • • • •
(二)原子核稳定性与放射性 原子核稳定三要素 1 质子数小于83 2 P:N=1~1.54 3 能态:基态 核素按其稳定程度分为:稳定性核素和放射性核 素。 • 核自发的按一定规律发生变化,放出粒子和能量, 形成新的核素,称为放射性衰变(核衰变),该 特性称为放射性。 • 放射能的来源,单位 ev,特征:连续 固定值
• 2γ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 作用: • 光电效应,康普顿效 应,电子对生成。
• γ 射线通过物质时产生的效应, 部分能量转移给次级电子,部 分能量给低能光子(如散射光 子,特征X线),其中次级电子 的能量只有一部分使物质电离 和激发,另一部分以轫致辐射 形式释放,只有用于电离和激 发的能量才能真正被物质吸收。
衰变后生成的子核质量数减少4,原 子序数减少2。
2 -衰变
• 实质:由核内产生向外发射的负电子。 • 核内中子相对过多,一个中子变为一个质子和一 个电子,同时产生一个反中微子的过程。
3 +衰变
• 核内中子数相对缺少,核内一个质子变 为一个中子,同时释放出一个中微子和 一个正电子的过程。
• 第2条 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 • 1.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必须在上级部门批准认可 的具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实验核医学楼设有各 类放射性同位素实验的专用实验室。各实验室实 行责任人制,由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指导。 • 2.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必需严格按相应标准进行 建设,包括高活性区(标记实验、放射性核素发 生器存放)、低活性区、β、γ射线实验室、体外 分析实验室、放射自显影实验室、教学实验室、 仪器测量室等,各类放射性实验必须在相应实验 室进行
第二部分
同位素基础知识

一、电离辐射基础知识
• 原子是物质组成基本要素,包括原子能核和核外电子; • 电子在核外按规律成层排列; • 每个电子在各自的壳层轨道上运行,具有一定的能量,越 靠近原子核的电子能量越低,受原子核的束缚力越大; • 原子核中的核子(质子、中子等)在核力作用下,紧密地结 合在一起,原子核分裂需要很大的功,原子核一旦分裂, 则能释放巨大能量,即核能。
溶剂 烷基苯类溶剂甲苯和二甲苯应用最为广泛, 因它们具有较高能量传递效率,价廉易得。 一般溶剂(醚类溶剂)醚类溶剂能量传递效率比 烷基苯类差。 闪烁剂 闪烁剂的基本作用是从受激溶剂分子 中吸收能量,在退激时发射特征光谱的光子。 有第一闪烁剂和第二闪烁剂。 测量瓶一般由玻璃和塑料制成
• 4、样品的测量方法分均相和非均相测量。
2 比活度S.A
• • • • 单位质量放射性物质的活度。 1、元素中某种核素的比活度MBq/mg 理论比活度:A(理论)=λ ×N 2、标记化合物中某种核素的比活度 MBq/mmol 。
(六)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作用: • 电离 激发 吸收 散射 轫致辐射 湮没辐射 契仑科;λ
b
• 几种常用同位素半衰期: 14C 5730a • 3H 12.33a 35S 87.4d • 32P 14.28d 51Cr 27.70d • 45Ca 165d 125I • 60Co 5.271a 60.2d 137Cs 30.17a • 131I 8.04d
(五) 常用放射性单位
• 均相测量指样品溶解于闪烁液中以真溶液形式 测量 • 非均相测量指测量瓶中有两个相系,闪烁体和 样品各存在于一相中,又可分为固相测量和乳 状液测量。
测量仪器介绍
• 613 γ 计数器
Micbeta液体闪烁计数器
WALLAC 1414 液闪仪
三、放射防护
• 防护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实践、源、照射、干预。 本标准特点: 1、涵盖面广,实用性强。 2、既与国际接轨又有中国特色。 3、把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并重。 4、放射防护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并重。
1 活度:单位时间内衰变的次数,旧的单位 Ci,dps,dpm
新的单位Bq 1Ci=3.7X1010dps=3.7X 1010Bq=37G Bq 1uCi=37K Bq 1mCi=37M Bq
Bq相同只表示它们在单位时间内核衰变数相同(速度), 并不表示每次发射的粒子种类或数相同也不涉及引起粒 子的能量或生物效应。
• (三)核衰变的方式 • 核衰变的方式、速率、射线的种类及能 量等都是每种核素固有的物理特征,不 受周围环境如温度、压强、PH等影响。 但仍遵循能量守恒、质量守恒、动量守 恒等自然界普遍遵循的守恒规律。
• 最常见的四种衰变方式:


衰变 +衰变
-衰变 电子俘获衰变
1
衰变
• 原子核自发发射 粒子变成另一种核素。 • 实质: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 • 核内质子数过多 的重核核素 Z > 82
同位素实验室 安全教育
第一部分
同位素实验的安全 规范

一、实验室资质:

二、实验室规章制度。
• 第1条 放射性同位素的订购、登记、保管。
• 1.放射性同位素的订购必需具备《辐射安全许可证》。 • 2.学校具备放射性同位素使用资质的专门单位负责全 校放射性同位素的订购、保管和使用登记。 • 3.严禁将放射性同位素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储 存在同一场所,储存场所必须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 防泄漏等安全防护措施,并有专人负责保管。 • 4.严禁将各类放射自显影的感光材料、自显影的标本 与放射性物质保存在同一实验室。 • 5.电离辐射警示标志使用 在保存放射性同位素包括存 放放射性废物的场所应悬挂专用电离辐射标志,高活区 域必须安装防护安全联锁及报警装置或工作信号。
5 γ 跃迁和同质异能跃迁
• 衰变过程中,子核受激发,当回到基态时伴生γ 光子,若能量转给外层电子时,形成并伴发内转 换电子。
核衰变过程比较复杂,对于放射性核 素的单个核而言,只能以一种形式进 行衰变,但对大量的原子可以以一种 方式进行衰变,如32P,也可以以几种 方式进行,但他们之间的比例是一定 的,如64Cu,β - 衰变占31%,β +衰 变占15%,Ec占54%。
• 3.放射性同位素的实验室使用操作规程 • ① 工作期间必须穿着工作服,戴手套等,在相应的防护条 件下操作; • ② 放射性核素操作需在盛有吸水纸的托盘上进行; • ③ 使用挥发性试剂要在通风橱内进行; • ④ 操作不同放射性核素在相应的实验室内进行; • ⑤ 实验过程中不得在无关实验室间随意走动; • ⑥ 严禁在实验室内饮水、进食、吸烟、任何口吸法操作或 鼻嗅放射性制剂; • ⑦ 穿戴工作手套切勿触碰与实验无关的物件,防止污染; • ⑧ 发生放射性污染要及时向实验室责任人报告,并及时清 理去污; • ⑨ 严格区分放射性与非放射性用具及设备,不得将不同污 染器皿放置同一清洁池内; • ⑩ 实验完毕,清理实验用品,处理放射性废物,清除放射 性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