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变态心理学案例解析(精华版)

变态心理学案例解析(精华版)

变态心理学案例解析(精华版)案例举例(仅供参考)一、章某,男,16岁。

小时候由于双手患有严重的湿疹,为了防止传染所以一直戴手套。

一年前湿疹好转了,就不戴了。

但从那时开始,他就开始拼命洗手,而且越洗越频繁,洗一次手约半小时左右。

如果催促他的话,时间可略微缩短。

洗手时,需要先用水冲,再擦肥皂,一直要擦洗到肘关节处。

他自己也感到不合理,希望能够改变。

案例中章某表现出的症状是强迫行为。

具体体现在有一些屈从性强迫行为的症状“他开始拼命洗手,而且越来越频繁,洗手一次约半小时左右……”以及一些强迫性仪式动作“洗手时,需要先用水冲,再擦肥皂,一直要擦洗到肘关节处”是否可以诊断为强迫症,还应当参考强迫症状出现时,章某本人的情绪体验,例如是否会有严重的内心冲突或者焦虑、痛苦等。

根据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诊断为强迫症: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①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②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③上述的混合形式;2、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3、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

案例中仅说“他自己也感到不合理,希望能够改变”,因此还应当进一步探究,如果有前面所提及的那些情绪体验则可以诊断为强迫症。

根据案例中的描述“小时候由于双手患有严重的湿疹,为了防止传染所以一直戴手套。

一年前湿疹好转了,就不戴了。

但从那时开始,他就开始拼命洗手”,因此章某的洗手行为可能是因为害怕湿疹而引起的,在咨询中可以考虑采取一些行为疗法:1:采用松弛治疗,尽量制止章某洗手的次数,同时在章某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放一些比较舒缓的音乐,或者让章某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来代替洗手,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要控制章某洗手的次数,让章某在不洗手的同时情绪能够放松,缓解其对湿疹的恐惧。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案例描述】小明,一名大二的大学生,今年18岁。

他来自农村,被其家庭和老师寄予厚望,希望他能通过大学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

小明成绩一直很好,高中时就是班上的尖子生,进入大学后也顺利考取了奖学金。

然而,从入学之后,小明的成绩开始下滑,他变得越来越消沉,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经常感到焦虑和沮丧。

【分析】1. 成长环境:小明来自农村家庭,可能面临变量繁多的过渡困难,包括适应城市生活、适应大学的学习和人际环境等。

2. 学业压力:小明在高中时表现优异,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这种期望可能给他带来很大的压力,对他来说,上大学是一种严肃、严格的事情,他可能感受到了压力的增加。

3. 自我价值感:小明原本是班上的尖子生,却在大学里感受到了自己成绩下滑、失去兴趣的问题。

这可能导致他的自我价值感下降,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产生怀疑,进而影响到他的学习动力和情绪。

4. 应对策略:小明可能缺乏面对困难和压力的应对策略,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消沉、焦虑和沮丧,也不清楚应该向谁求助。

这可能使他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

【解决方案】1. 提供情绪支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小明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提供支持和倾听。

重要的是让他感到自己的感受被认可和理解。

2. 积极塑造自我认知:帮助小明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期望,认识到成绩的重要性,并促使他尽可能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通过与他沟通,重建他的学习动力和信心。

3. 学习技巧指导:为小明提供学习技巧指导,帮助他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计划,以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与他一起探讨如何处理学习中的困难和压力,增加他的学习乐趣。

4. 建立支持系统:帮助小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从而获得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可以鼓励他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课外兴趣班等,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总结】学生心理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从多个方面解决问题,是有效帮助他们克服困境的关键。

成年人心理问题案例分析报告

成年人心理问题案例分析报告

成年人心理问题案例分析报告1. 简介本报告旨在通过分析一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案例,探讨该案例涉及的心理问题及相关因素,并提供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2. 案例描述该案例涉及一位名为张华的30岁男性。

他有着稳定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但最近几个月他经历了一些心理困扰。

张华表示他感到焦虑、失落和缺乏动力。

他开始感到对工作失去兴趣,经常感到疲惫不堪和精神压力。

他还表示最近的睡眠质量也下降了,经常失眠或睡眠不深。

3. 心理问题分析根据张华提供的信息,可以分析他可能存在以下心理问题:3.1 焦虑障碍张华表现出焦虑情绪和对日常生活失去兴趣,这可能是焦虑障碍的表现。

焦虑障碍可能导致持续的担忧和不安感,以及身体上的症状,如失眠和肌肉紧张等。

3.2 抑郁症状张华经历的心理困扰也与抑郁症状相关。

他感到失落、缺乏动力和疲倦,这些都是抑郁症状的常见体验。

他的睡眠问题也可能与抑郁症状有关。

3.3 工作压力虽然案例中未提及具体的工作细节,但张华表达了对工作失去兴趣和厌倦感。

这可能是由于工作压力过大或工作环境不利于心理健康所导致的。

4. 建议和解决方案针对上述分析,我们提供以下建议和解决方案给张华:4.1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建议张华尽快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通过咨询,他可以获得专业的支持和指导,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并研究应对策略。

4.2 心理健康自我照顾建议张华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心理健康的自我照顾。

这包括保持良好的睡眠惯、均衡的饮食、定期锻炼和寻找放松的活动。

4.3 解决工作压力张华应该与上司或人力资源部门沟通,寻求解决工作压力的方法。

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工作重组、研究压力管理技巧或寻找工作环境更好的机会。

5. 结论本文通过对一个成年人心理问题案例的分析,探讨了焦虑障碍、抑郁症状和工作压力等心理问题。

为了改善心理健康,建议张华寻求专业咨询,注重心理健康自我照顾,并积极解决工作压力。

关于心理疾病与极端心理自杀案例

关于心理疾病与极端心理自杀案例

关于心理疾病与极端心理自杀案例摘要心理疾病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问题,严重的心理疾病可能导致患者产生极端心理自杀的念头。

本文通过分析几个实际案例,探讨了心理疾病与极端心理自杀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增强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提供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

引言心理疾病是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陷入心理困境,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

在某些情况下,心理疾病可能导致患者产生极端心理自杀的念头,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案例分析案例一:___,抑郁症患者___是一个年轻的职场人士,在工作和生活中承受巨大的压力。

长时间的工作加班和与同事的冲突让他逐渐产生抑郁症症状。

他常常感到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并且经常有自杀的想法。

最终,他在一次情绪崩溃的时候选择了跳楼自杀。

案例二:___,焦虑症患者___是一位大学生,面临着严重的焦虑症问题。

她在研究和社交方面都感到极度的不安和恐惧,甚至出现了恐慌发作的症状。

在经历了多次治疗无果后,她感到无助和绝望,最终选择了过量服药自杀。

案例三:___,精神分裂症患者___是一名年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他常常经历幻听和幻觉的困扰。

他无法正常与周围人交流,感到与世隔绝。

这种孤独感和无助感逐渐导致了他产生自杀的念头。

幸运的是,他的家人及时发现了他的异常,并向他提供了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治疗。

分析和讨论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心理疾病和极端心理自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心理疾病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无助感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使得他们产生了极端的选择。

为了预防心理疾病和极端心理自杀的发生,我们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

教育机构、工作单位和家庭应该提供合适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个体学会应对压力、疏解情绪,并提高自身的心理抗压能力。

此外,社会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增强大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了解,减少对心理疾病的歧视和偏见,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般资料 ( ) 口学 资 料 一 人 王某 , ,9岁 , 职业 院校 的大 二 年 级 学 生 , 高 18厘 米 , 重 男 l 某 身 7 无



( ) 人 反 映 二 他
1 友 反 映 . 舍
大躯体疾病 , 求学过程 比较顺利 。 父亲是一名建筑 工人 , 母亲在家务农 , 从小跟 随父母生活。经详细询问 、 调查 , 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 父母
上 同学 疏 远 , 老 师 、 与 同学 说 话 较 少 , 跟 班 里 女 同 学 说 话 , 不 做 作 不 也
王某出生在一个经 济条件一般 的家庭 , 中姐 弟三人 , 为家中最 家筑工人 ,
英 俊 挺 拔 、 格 暴 躁 , 亲在 家务 农 , 材 瘦 弱 、 格 温和 内 向 。王 某 小 性 母 身 性 时侯长相随父亲, 常被 周 围人 夸 长 得 帅 并 深 得 长 辈 、 师 喜 欢 。上 小 学 老 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 老师都喜爱他 , 小学 阶段各方 面表现 良好 。由于 父 亲忙于工作 , 母亲忙 于农活 , 加之家 中孩子多 , 以父母无暇顾及 自 所
关键词抑郁情绪严重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一一般资料二他人反映一人口学资料王某男19岁某职业院校的大二年级学生身高178厘米无重我们宿舍同学关系一直很好近两个多月来王某与我们很少大躯体疾病求学过程比较顺利
科技信息

职教 与成教
例 严 重 心理 问题 硇 案 例 分析 报 告
德 州科技 职业 学 院 王 丽梅
3 . 自评量 ̄ S S: 焦虑 A) 标准分 5 分 , 3 提示有轻度焦虑。
二 、 诉 与 个 人 陈述 主 ( ) 一 主诉
( 认知原因 : 1 ) 非常在意别人对 自己的评价 , 存在 以偏概全的思维模 式, 夸大 自己的不足或缺陷。 ( 个性 因素 : 2 ) 被烦恼 、 焦虑 、 抑郁情绪所 困忧 , 性格内向, 身缺乏有 自 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 ( ) 断 : 重心理问题。 二 诊 严 ( ) 三 诊断依据如下 : 1 . 该求助者的“ 严重心理 问题” 由现实中 比较强烈 的, 是 对个体威胁 较 大的刺激引起 ; 2该求助者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 , . 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的持续两 个 月 以上 , 年 以 下 , 能 自行 化 解 ; 半 不 3该求助者痛苦情绪反应会短暂 的失去 理性控制 , . 对生活 、 习和 学 社 会 交 往 有 一 定 程 度 的影 响 ; 4该 求 助 者 的痛 苦 情 绪 不 但 能 被 最 初 的 刺激 引起 , 且 与 最 初 刺激 . 而 相类似 、 相关联 的刺激 , 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 。 ( ) 四 鉴别诊 断

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心理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凸显,人们在面对各种生活压力和挑战时,往往会
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真实的案例,来探讨心理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

小明是一名高中生,最近他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学习方面,他
感到压力很大,经常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也开始下滑。

在家庭方面,他和父母的关系也变得紧张,经常发生争吵。

在社交方面,他感到孤独和无助,没有朋友可以倾诉。

首先,我们来分析小明心理问题的成因。

在学习方面,小明可能因为学习压力
过大,导致焦虑和失眠。

在家庭方面,可能是因为与父母沟通不畅,导致了关系紧张。

在社交方面,可能是因为缺乏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导致了孤独感和无助感。

针对小明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首先,在学习方面,可以
通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增加休息和放松的时间,来减轻学习压力。

其次,在家庭方面,可以尝试和父母进行坦诚的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寻求理解和支持。

最后,在社交方面,可以尝试参加一些兴趣班或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通过以上分析和解决方法,我们可以看到,心理问题并非不可解决。

只要我们
能够认识到问题的成因,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就能够有效地缓解心理问题,重拾自信和快乐的生活。

总之,心理问题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并及时解决。

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我们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心理问题的重视,帮助更多的人走出心理困境,迎接美好的未来。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慌, 的情 况 求助者是 自己单 独过来咨询 的, 举止得体 , 衣着整洁 , 说 话温
的。 小学 时期父母关系 良好 , 她认为那时候家庭很温暖。在初二时 柔 , 主动吐露 自己半年来 学习时候遇到 的压力 , 表现 出了明显 的改 期, 她意外 发现父 亲与邻居 的阿姨关系暖昧 , 后未告 知其他人 。过 变动机。 同时也不避讳地谈论 自己的一些焦虑性行为。 坦然的态度
2 0 1 3 一 O 8
和 谐 校 园

例 严重 心理 问题 白 I l 亲 例 析
文/ 徐 阳

要: 一则使用认 知行 为疗法解决严重心理 问题的案例 , 咨询 中综合使 用各种技术方 法, 对求助者 心理 与行为 问题形成 与发展
的原 因进行 了探讨 , 使 其认识到 自己的不合理认知 , 进而塑造新 的行为模式 以合理 的信念 , 同时, 协助 求助者对 咨询效果进行 巩固 , 并
张某 , 女, 2 0岁 , 汉族 , 经济 管理 系会 计专 业大三年级学生 , 无
宗教信仰 。
2 . 个人成长史
求 助者性格 内向、 文静。家中还有三个妹妹 , 后有一妹妹被送 高 , 自己没有办法学下去还强迫 自己使 劲去看书 , 头很痛 , 另外 , 害 给他人。她是 家中的第一个孩子 , 母 亲身体健康 , 孕产及哺乳期未 怕别人超过 自己。 终 日无精打采 , 什么也干不了 , 整夜睡不着觉 , 大 服用任何 特殊 药物 , 足月顺产。6岁上小学 , 小学成绩优秀 , 深得老 脑 浑浑噩噩 , 复习也不安心 , 上课效果也不好 , 思维不连贯 , 非常影 师和学生的好评 。从初二开始成绩急剧 下滑 ,高 中上 的是寄宿学 响学 习。宿舍 的其他人都在找工作 , 好几个 找的都不错 , 我也接到 校, 高 中成 绩一般 , 高考后成绩 不理想 , 想复读 , 父母不允许 复读 , 了一个不错企业 的面试邀 请 , 听到消息后 , 我 更是紧张害怕 , 犹豫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摘要:此文为心理咨询二级论文[案例分析]。

一个大二女学生小敏,因失恋了,便悄悄的离开学校去找前男友了。

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小敏的基本资料,对小敏制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咨询师主要运用催眠疗法让小敏放松说出心理的痛苦,用心理剧帮助她走出心魔,用认知疗法帮助小敏调整认知观念,解除她对失恋这件事情的适应不良情绪和行为,咨询效果明显。

一、一般资料求助者:小敏,女,19岁,大专二年级学生,住校。

父母为农民,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为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行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据寝室同学讲,小敏在大学二年级开始的时候在老乡会认识一个男孩,男孩比小敏大3岁,从小随父母到了沈阳,高中毕业后就工作了。

小敏和男孩认识没多久确定了恋爱关系。

男孩辞去了工作回到了重庆,决定在重庆开始新的工作,那段时间他们同居了。

大概过了4个月左右,男孩提出了分手。

分手后男孩回到了沈阳,小敏还和男孩保持着电话联系。

一天晚上小敏写好了遗书后准备割腕,被寝室同学发现并制止了。

听寝室的同学说,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很多回。

男孩也在电话里劝说过,但都没有用。

后来男孩有了新的女友,小敏知道后决定去沈阳找他。

一天小敏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坐上了去沈阳的火车。

寝室同学多次劝说无效。

二、个人成长史家中大女儿,有一个弟弟,比小敏小4岁。

父母都是农民在家务农,母亲在小敏5岁的时候自杀身亡,父亲为了养活两个孩子选择了外出打工。

年幼的小敏和弟弟就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

在小敏8岁的时候,父亲再婚了。

小敏和弟弟和继母一起生活,继母家有一个男孩,他比小敏大2岁,小敏叫他哥哥。

小敏和继母关系一般,在家时小敏喜欢一个人关在自己的小屋,很继母很少说话。

但小敏和哥哥的关系很好,很多时候小敏愿意和哥哥说话。

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对小敏只能是提供物质上的关心。

上学后小敏的成绩平平,性格内向,话不多,各方面来看都很好,没有被老师批评过。

小敏初中的时候哥哥也外出打工,继母留在家务农,可以照顾孩子和老人。

心理诊断技能案例分析

心理诊断技能案例分析

案例1-严重心理问题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7岁,离异,本科毕业,公务员。

求助者主述:半年多来我一直情绪不高,内心很乱、很烦、对什么事物都不感兴趣,白天无精打采,晚上睡不着,体重下降了30多斤。

求助者自述: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工作上应该说是很顺利的,35岁就当处长了,人际关系也不错,我对工作是很负责的,可以说是兢兢业业,领导、同事都看好我。

收入比较稳定,已经购买了经济适用房。

孩子很听话、很懂事。

大约在春节左右,我偶然収现我妻子和一个男性网友来往非常密切,我很生气,要她不再和网友联系,可我妻子辩解说他们乊间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居然还继续交住。

我特别生气,一男一女来往的那么密切,能没有问题?和她吵了几次,她就是不改。

我一气乊下,提出离婚,她不同意,我就去法院打官司,最终判了离婚。

后来我开始寻找自己的伴侣,但谈了几个,不是我看不上别人,就是别人看不上我。

家里人都劝我复婚算了,我很矛盾,是复婚还是再找一个?其实我离婚后也挺后悔的,我和妻子是大学同学,还是有感情基础的,冴且还有一个孩子,想到这些我有了和妻子复婚的想法.可一想到她和网友的事,而且还那么不听话,就想干脆再找一个算了。

就在这时,没想到她原来不同意离婚的,听说我有复婚的想法后,居然很快找了一个人结婚了。

这可把我气死了。

后来听说她不是嫁给原来那个网友,我又后悔,觉得可能是错怪她了。

我恨自己犹豫不决,耽误了时间,觉得特别窝囊和委屈,真难受。

我心烦,我生她的气,更生自己的气,为此情绪不高,没兴趣干工作,一天到晚打不起精神,没什么胃口,晚上睡不着,有时折腾到夜里三四点才睡,经常头昏脑胀的,注意力总集中不起来,特别爱对人収脾气。

现在我不愿意出门见人,各种各样的应酬都推掉了。

这事让我很苦恼。

我们领导说心理咨询能帮我解除痛苦,我希望您能帮帮我。

咨询师的观察与了解:求助者仍小做事情就要求做好,性栺较内向,仍小到大学习和生活比较顺利。

大学毕业后迚入机关工作,自我要求严栺,工作踏实努力,人际关系良好,因婚姻问题苦恼。

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 例3:某女,27岁,因与丈夫一起游泳时,丈夫溺水而死。 公安部门已经做出死亡鉴定,排除他杀,证明自己清白。 但公婆不依不饶,索要“赔偿金”,自己承受巨大的压力 和痛苦,终日以泪洗面。现在一切后事都已经处理完毕, 情绪稍微稳定。为了解除痛苦而上网,与一位离异的异性 网友谈得很投机,对方有意与自己进一步发展,但自己有 些怀疑,来咨询求助。 • 分析:该例虽然情绪反应比较强烈,但其表现和事件发生 的突然性和强烈程度有关,是可以理解的。且时过境迁, 情绪已趋于稳定,症状未泛化,故仍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从小性格较内向,听 话,在大人眼中是个乖孩子,没有什么过错让父母担心。但父 母要求较严格,从小到大学习和生活一帆风顺。24岁时与现在 的丈夫自由恋爱结婚,婚后夫妻感情一直很融洽,感觉很幸福。 3 个月前她突然发现丈夫与一年轻女子有不正当关系,感觉天 要塌下来,非常气愤,悔恨交加,与丈夫大吵了一场。虽然丈 夫一直表示悔改,但自己就是不能原谅他。曾想到离婚,但顾 虑重重,离婚吧,自己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别人会怎么看自己; 不离吧,自己又不愿再这样生活下去,在这种矛盾冲突下,日 渐憔悴,情绪低落,脾气变得暴躁。遇到别人谈论婚姻问题时, 就特别敏感、脆弱,后来甚至看到年轻人谈恋爱都感到受不了。 虽然还能坚持工作,主动性降低,生活的兴趣也大不如此前。 想通过一些途径改变现状,如向朋友倾诉,寻求帮助,却难以 解脱,故前来进行心理咨询。
一般心理问题案例
• 例1:某女,24岁,已经与未婚夫登记,订于下月结婚, 但现在有悔婚之意,十分痛苦不安并有失眠、心慌等症状。 经过咨询得知是最近见到了当年上大学时心目中的白马王 子,当时未敢表露心意,此时相遇后对方因为择偶谨慎,一误再误,两个月前 勉强与一位男同事结婚。婚后丈夫大男子主义暴露无疑, 性生活不尊重自己,劝说无效,悔恨不已,想离婚又怕遭 家人反对,同事耻笑。痛苦、焦虑、不安。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在心理学的领域中,变态心理学关注的是那些偏离正常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的现象。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以下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变态心理学案例。

_____是一位 30 岁左右的男性,他的日常生活被一种强烈而无法控制的恐惧所笼罩。

这种恐惧并非针对现实中的具体事物,而是一种对未知和不确定性的极度焦虑。

他总是担心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哪怕只是出门买个东西,也会反复设想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场景。

这种过度的担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的正常生活,他几乎不敢离开家门,与外界的社交也变得极为有限。

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_____的症状符合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特征。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通常会表现出过度的、难以控制的担忧和焦虑,这种担忧不仅频繁而且持久,常常伴随着身体上的症状,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紧张等。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_____出现这样的心理问题呢?通过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发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_____在童年时期经历了较为不稳定的家庭环境,父母经常争吵,家庭氛围紧张。

这种不稳定的成长环境使得他从小就缺乏安全感,对未来充满了担忧和恐惧。

其次,_____的性格较为内向和敏感,他对周围的事物和他人的评价过度在意,这使得他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时,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此外,工作上的巨大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他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缺乏足够的休息和放松,心理压力不断累积,最终导致了焦虑障碍的爆发。

对于_____的治疗,采取了综合的方法。

心理治疗方面,认知行为疗法被应用其中。

治疗师帮助_____认识到他的过度担忧是不合理的,并引导他改变那些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例如,当_____出现担忧的想法时,治疗师会教他如何通过深呼吸和放松训练来缓解焦虑情绪,同时鼓励他逐步挑战自己的恐惧,增加外出和社交的频率。

药物治疗也是治疗方案的一部分。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青少年心理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背景、原因以及解决方法,旨在加深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关注。

案例一:学习焦虑的小明小明是一个初中生,自从升入初中后,他逐渐表现出明显的学习焦虑症状。

他总是感到压力巨大,害怕考试失败,过度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

这种焦虑状态严重影响了小明的学习动力和生活质量。

背景分析:小明在家庭中是独生子女,家人对他的期望值较高,经常要求他取得优异的成绩。

同时,小明所处的学校环境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同学之间互相攀比,相互比较成绩,这加重了小明的学习焦虑。

原因分析:小明的学习焦虑有多方面原因导致。

首先,家庭的高期望和过度保护使得小明对学业的压力倍增。

其次,学校环境的竞争加剧了他的焦虑感。

此外,小明可能存在自身对于自己能力的怀疑,对自己的不自信也加重了他的焦虑情绪。

解决方法:针对小明的学习焦虑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帮助。

对于家庭来说,家长应适度调整自己的期望,鼓励小明努力而不是只关注成绩。

同时,家庭应提供良好的支持和鼓励,通过和小明的交流,了解他的困惑和压力,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对于学校来说,学校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缓解焦虑。

此外,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也是解决学习焦虑的有效途径。

最重要的是,学生本身也需要调整对待学习的态度,树立积极的心态,并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其他乐趣,放松紧绷的心情。

案例二:自卑与沉默的小红小红是一个中学生,她总是显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和同学交流和参与集体活动,整天低着头默默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

她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能力和外貌都持怀疑态度,这给她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背景分析:小红在对外界的认知和接触上相对较少,她很少参与社交活动,一直处于孤独的状态。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导读:本文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作者/ 徐阳摘要:一则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解决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咨询中综合使用各种技术方法,对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形成与发展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认知,进而塑造新的行为模式以合理的信念,同时,协助求助者对咨询效果进行巩固,并鼓励求助者将治疗中获得的自我调节运用于实际生活。

结束阶段求助者焦虑与强迫情绪有很大改善,人际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均有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完善了人格。

关键词:严重心理问题;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大学生一、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张某,女,20岁,汉族,经济管理系会计专业大三年级学生,无宗教信仰。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性格内向、文静。

家中还有三个妹妹,后有一妹妹被送给他人。

她是家中的第一个孩子,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任何特殊药物,足月顺产。

6岁上小学,小学成绩优秀,深得老师和学生的好评。

从初二开始成绩急剧下滑,高中上的是寄宿学校,高中成绩一般,高考后成绩不理想,想复读,父母不允许复读,后进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习。

与父母同住,父亲为本科学历,母亲为高中学历,父亲是位海员,工作较忙,一工作就连着几个月,对子女缺乏管教。

母亲是位小学教师,对孩子管理非常严格,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经调查询问,父母无人格障碍或其他神经症障碍,家族无精神病史。

母亲生她的时候,父亲正在大学上学,生活较为艰难。

母亲对她经常动不动就打。

据求助者说,邻居甚至怀疑她不是母亲亲生的。

小学时期父母关系良好,她认为那时候家庭很温暖。

在初二时期,她意外发现父亲与邻居的阿姨关系暧昧,后未告知其他人。

过段时间后母亲也发生了外遇,父母之间互知此事,但未离婚,仍居住在一起。

求助者无异性朋友,认为异性朋友都不可靠。

首次来访时精神行为状况:来访者面貌清秀,衣着干净整齐,头发梳理少见凌乱,低头含胸,精神萎靡;声音比常人略小,善言谈,言语符合逻辑,精神状态良好。

心理学案例分析

心理学案例分析

心理学案例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理学的原理和现象无处不在。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讨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学案例。

案例一: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姓名是一位年轻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感到极度的焦虑和不安。

每当需要在公众场合发言、参加社交活动或者与陌生人交流时,他都会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甚至出现头晕、恶心等身体症状。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导致他尽量避免参加任何可能需要与人互动的场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患者姓名的症状符合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

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形成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

首先,遗传因素可能在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研究表明,如果家族中有成员患有焦虑障碍,个体患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其次,个人的成长经历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在童年时期经历过过度的批评、嘲笑或者社交挫折,可能导致个体对社交场合产生恐惧和回避的心理。

此外,个体的认知方式也会影响其对社交情境的感受和反应。

如果一个人总是过分关注自己的表现是否完美,担心他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就容易产生社交焦虑。

对于患者姓名的治疗,心理治疗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CBT)可以帮助他识别和改变那些负面的、不合理的思维模式,例如“我一定会出丑”“别人都会嘲笑我”等。

通过逐步暴露于社交情境中,并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积极的应对练习,他可以逐渐减少焦虑反应,提高社交技能和自信心。

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会被考虑,特别是当症状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且心理治疗效果不显著时。

案例二:抑郁症患者姓名是一位中年女性,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她一直感到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疲劳无力,并且经常出现失眠和食欲不振的症状。

她对自己的未来感到绝望,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其症状不仅仅是情绪上的低落,还包括身体和认知方面的改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心理案例及分析

心理案例及分析

心理案例及分析心理案例一:焦虑的小明小明是一个十分敏感和胆怯的孩子。

在公共场合,他总是感到紧张,脸色发红并出汗。

为了避免尴尬,他常常选择回避社交活动,宁愿独自待在家里。

无论是学校的演讲比赛还是班级聚会,他都会因为过度的紧张而表现得惨不忍睹。

这种焦虑症状让小明的学业和社交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分析:小明展现出的特征是社交焦虑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这种焦虑症通常表现为对社交场合的过度恐惧,担心自己会出现尴尬或被别人评价。

小明的回避和逃避行为是为了避免可能的负面评价和尴尬情境,但同时也限制了他的成长和发展。

心理案例二:抑郁的小红小红是一个聪明而优秀的学生,但最近她却变得沉默寡言,表情呆滞,对周围的事物似乎漠不关心。

她开始放弃参加学校活动,并经常缺席课程。

即使在学校,她也总是独自一个人,很少与同学交流。

她的成绩也逐渐下降,老师和家长都对她的变化感到担忧。

分析:小红的症状与抑郁症(depression)相关。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特征包括长期的低落情绪、对活动的丧失兴趣、自我价值感降低、睡眠和食欲的改变等。

小红的孤立和消极行为可能是她无法适应或处理面临的压力和困境所导致的。

心理案例三:强迫症的小刚小刚是一个十分整洁和有条理的人。

他要求自己每天按照特定的顺序做事,不可忽略或打乱。

在实施某些动作时,例如洗手、关门等,他会反复检查并重复执行动作,直到感到安心为止。

如果遇到突发情况,他会感到极度不安和不安全。

这些强迫症状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使得他花费大量时间在无谓的重复行为上。

分析:小刚的表现符合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的特征。

强迫症是一种焦虑障碍,表现为反复出现的不必要或固定的思维、冲动或想法(强迫观念),以及为避免或减轻与这些思维相关的恐惧而进行的重复行为(强迫行为)。

小刚的强迫行为是为了消除他内心的不安全感,但却增加了他的焦虑和压力。

心理问题案例

心理问题案例

心理问题案例近年来,心理问题在社会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压力的增加,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下面我将以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探讨心理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工作压力导致的焦虑和抑郁。

在现代社会,工作压力是很多人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比如,小张在一家公司担任高管,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让他感到非常焦虑和沮丧。

这种情况下,小张可以通过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学习一些放松自己的方法,比如冥想、呼吸练习等,同时也可以调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减少工作压力,增加自己的娱乐和休闲时间。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人际关系问题导致的心理困扰。

在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复杂,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人际问题。

比如,小王在公司里遇到了同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导致他感到压力很大,心情不好。

这时,小王可以通过学习一些人际关系沟通技巧,提高自己的情商,增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倾诉自己的困扰,寻求专业的建议和支持。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家庭问题导致的心理困扰。

在现代社会,家庭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问题。

比如,小李在家庭中经常和父母发生矛盾,导致他感到很沮丧和无助。

这时,小李可以通过和家人进行沟通,解决家庭矛盾,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同时,也可以通过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学习一些处理家庭问题的方法,增强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

总的来说,心理问题是现代社会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人们在面对各种心理困扰时,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增强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获得专业的支持和建议。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享受幸福美好的生活。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案例报告摘要:初三女生小红,因被栽赃当众出丑,使来访者受到极大精神伤害,出现哭泣,烦躁,焦虑,失眠,拒绝上学,不愿与人接触。

心理咨询师通过收集小红的基本资料,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验,与小红及其母亲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来访者调整认知观念,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了小红的负性情绪和不适应行为,使来访者重返校园,咨询效果明显。

一、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小红,女,15岁,初三学生。

父母均为小学教师,经详细询问,父母均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病史。

2、个人成长史小红系独生女,出身于教师家庭。

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足月顺产。

3岁时上幼儿园,成长顺利,性格内向,对容貌有些自卑,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上游水平,追求完美,自我要求较高,被老师批评过。

父母关系较好,家教管理较严。

3、精神状态:着装整洁,与年龄相称,意识清晰,情绪低落,交谈合作,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提起被“被栽赃”的事,来访者很快就流下泪水,气愤,双手颤抖,自知力完整,有求助要求。

4、身体状态来访者身体健康,未患过重病,睡眠差,多梦,经常在梦中惊醒,去医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

5、社会功能:无法正常上学,不愿出门见人,担心别人说三道四,现只能在家请家教老师上门补习,与亲友交往基本正常。

6、心理测验结果与分析:(1)、SCL-90测试总分193,阳性因子有:人际敏感2.6,抑郁2.4,焦虑3.0,恐怖2.3。

(2)、抑郁自评量表(SDS)分:粗分45 分,标准分56分,提示有轻度抑郁。

(3)、焦虑自评量表(SAS)分:粗分52分,标准分65 分,提示有中度焦虑。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一个多月前,某同学的手机放在书包里丢了了,寻找未果后报告了老师。

当时正值自由活动期间,老师将全班同学集中起来,追查此事。

老师让同学们都在自己的课桌和书包里找一找,我觉得跟自己无关,也就没有当回事,未检查自己的课桌和书包。

2014年一例严重心理报告

2014年一例严重心理报告

严重心理问题案例分析报告———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摘要:某求助者,男性,19岁,公司新员工,三个月来,因对工作环境人事不适应,而产生焦虑情绪。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咨询师与求助者商议后,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特点,采用了系统脱敏法来对抗焦虑情绪,进过3个月12次的咨询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半年后随访,求助者的焦虑症状缓解,能正常地工作和人际交往。

关键词:严重心理问题系统脱敏放松训练一、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求助者,男性,19岁,汉族,高中文化,公司职员,住单位集体宿舍,父母双方家族无精神病史,本人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

2、个人成长史:出生在农村,父母均务农,家中姐弟三人,排行最小,受父母宠爱,自小学习成绩优异。

直到3个月前正准备迎接高考之际,却传来了哥哥因公殉职的噩耗,全家悲痛万分,公司考虑其家庭实际情况,提出让其顶班的建议,虽然本人不是太愿意,最终还是听从了公司的建议和父母的意愿来到公司上班。

3.精神状态:意识清醒,思维正常,人格稳定,情绪低落,神情疲乏,紧张、不安、焦虑。

4.身体状态:三个月来睡眠较差。

5.社会功能:不愿与人交流。

6.心理测验结果::E 36 N 62 P 33 L 26,人格内向不稳定,温和。

SCL-90:总分148 分,强迫症状2.0 抑郁2.4 焦虑2.5 人际关系2.3 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2。

以抑郁和焦虑症状为主。

SDS 标准分:59分,有轻度抑郁。

SAS 标准分:63分,有中度的焦虑。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可排除重性精神病;根据引发症状的冲突为常态冲突,可排除神经症。

根据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内心痛苦程度、病程不足3个月、社会功能无明显损坏,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经和求助者商量后决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疗法,使求助者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思维方式有所认识, 逐步引导求助者实施自我行为训练,缓解抑郁、焦虑的消极情绪, 最终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促进了求助者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心理问题学生案例一、案例介绍邓某是我以前教过的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二、案例分析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2.家庭因素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邓某同学出现这种情况,极可能是因为她的心理有一定问题;如何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这个阴影呢三、辅导策略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为了去除邓某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邓某闲谈,让她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记得有一次班级举行小组间的演讲比赛,作为胆小的邓某被所在小组选上了,我知道这是小组成员给她的机会,我就发动她的好朋友动员,并让他们一起上;开始她不愿意,最后加上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她上了;而且表现得还不错;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她为典型进行了表扬;从此她变了好多;对好多课似乎也有了一定兴趣;经过不断鼓励,巩固,她真的进步了;3.重视家庭,提高能力;邓某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把她的父母请来,详细地分析了邓某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我们要为自卑的同学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表扬;4.参与管理,自信自强;在班级中我推出了各项管理岗位,让学生充分自主,不断自律、自信、自强;在经过一番激励之后,邓某也积极投入到各项自主管理中来,从班级的小组长开始,她对自己、对同学、对事情的看法有了明显的变化,她不再沉沦在自卑之中,更多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自信、自强;在管理中,邓某发现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通过与老师交流、与同学协作,她所在的小组不但各项评价合格,而且在班级中也名列前茅,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邓某脸上露出了笑容,从此她行为更自律,态度更积极,学习更自信;四、辅导效果通过辅导,通过我们慢慢地去关心她帮助她,她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邓某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学校模拟考试总分班级第六名,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上课能举手发言且声音较大声;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五、结论会自卑,往往是因为缺少了自信,或对于自己的某个地方不满意而感到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信心是自己的,一旦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了,但是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有自卑的人,我们要多关心她们,让她们感到家的温暖面对邓某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邓某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关于小琴的心理困扰,产生原因以及解决问题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关于小琴的心理困扰,产生原因以及解决问题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关于小琴的心理困扰,产生原因以及解决问题高一女生小琴,身体一向不太好,上体育课经常请假。

有一天她写了请假条给体育老师,可是体育老师说没有班主任的签字不能准假,然后她就一个人跑到山坡上去哭,缺了好几节课。

她的朋友们总结了她的四个问题:爱哭、自言自语、敏感、幼稚。

心理辅导老师找她谈心,她说自己哭泣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而且哭完之后心里也不觉得很舒服。

另外,她觉得自言自语其实是在和自己交流,不仅可以帮助自己理清学习和生活的思路,还似乎能寻找到乐趣。

心理辅导老师了解到她的父母很疼爱她,无论是学习和生活都尽量迁就她。

老师问她:“你觉得长大的感觉好吗?”“不好,我觉得长大不好。

”她低着头,似乎是有所触动。

“长大要面临一些变化,是吗?”“嗯,小孩子多好,什么都不用想、不用管,想哭就哭,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别人也不会介意。

长大之后,麻烦多了很多。

”“你说说看,多了哪些麻烦呢?”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反正就是很多……”人在青春期时,生理上有一些变化,而心理上的发展又滞后于生理的变化,于是出现落差,一些青少年便用退行的方式来逃避成长的阵痛。

成人在惊喜孩子的成长、聪慧与活力时,也常常对他们的问题感到沮丧。

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同一性理论为我们认识、研究青少年问题打开了一扇窗户。

自我同一性问题,关系到青少年发展的方方面面。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较好地适应社会和实现自身的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

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涉及个体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就意味着个体对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自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X用锋XX星耀生物制品XX摘要:本文是一例关于焦虑情绪问题的心理咨询个案。

咨询者主要运用认知情绪疗法对一小型个体美容店业主的焦虑情绪进行咨询,其过程包括来访者的一般资料的搜集、评估与诊断、咨询目标与方案制定,咨询过程与效果的评估。

咨询后,来访者的焦虑情绪有了缓解。

关键词:焦虑;严重心理问题;认知疗法;一、一般资料陈某某,女,39岁,某小型个体美容店业主。

身高168厘米,体重45公斤,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高中文化。

家庭和睦,有一儿子,今年5岁。

现与父亲同住。

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陈某某于1973年生于XX,祖籍为XX,出生时,父亲在某林场工作,母亲无业,跟随父亲一起生活,陈某上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均跟随父亲一起生活。

2岁时,父亲将陈某三兄妹及其母亲送回XX 老家生活,父亲单独一人继续在XX工作。

陈某的童年具有不幸的经历。

回XX老家农村后,由于是一个妇女带着三个孩子,所以经常受村里同族长辈的欺负。

据其回忆,从她记事起,她家每一星期就会与同族的伯母或阿姨打架的经历。

这种打架的经历一直持续到她18岁去东北。

在放学的时候,只要在回家的路上听到有打架的声音,她就知道是她家在打架。

每次打架,她都感觉很害怕,心里总会突突的跳,由于当时还小,她总是悄悄的躲藏在一边,等到打架结束时才出来。

问及是由于何种原因导致经常性的家庭冲突时,陈某称,当时她们家族很庞大,有大约上百口人,男性说了算,妇女在家族中没有地位。

而她家从小在东北生活,直至她妈妈带着3个孩子回到老家。

当时整个家族都很穷,她们回家后,无异是和同族中其她叔叔伯伯们争夺了生存空间,并且她母亲很能干,不服同族中男性的管教,因此,导致经常性的家庭冲突时时发生。

不过在陈某长大以后,冲突逐渐减少,并且,遇到家庭冲突后,能主动找村长协调解决。

陈某从小自卑。

认为自己没其她小朋友好,不如人家家庭幸福,不如人家不受欺负,自己无论各个方面都比不上其她小朋友。

在上小学生,情况缓解,在学校担任班长,能和大多数同学合得来,大多同学都比较认可她,能听她的话。

在XX老家生活期间,她父亲平均每年回老家一次,每次大约10多天的时间。

虽然她父亲和母亲每年只有仅仅这么短暂的见面,但是只要见面就是争吵,几乎是天天争吵。

她父亲脾气暴躁,母亲倔强,往往只是为鸡毛蒜皮的事,就会吵架,甚至动手打人。

每次父母吵架,她都会感到极度痛苦。

18岁时,她去XX上学,两年中专。

这两年她没有在家住,住校学习。

这两年带给她的是愉快的回忆。

20岁时,她到XX打工,刚开始干过推销员,送报工等职业。

24岁时,开始学习美容技术,半年后开始专门从事美容,当时也嫌丢人,但是,为了生存,也就不管那么多了。

于是从事美容工作至今。

2002年,经别人介绍,她认识了现在的老公,经过半年多的恋爱后结婚,婚后,家庭生活美满,夫妻关系和睦。

据陈说,她丈夫对她非常好,经常开导她,这是她最大的欣慰。

2006年初,陈某拿出多年的积蓄6万元,再加上四处借款5万元终于交了首付款,买了一处房屋,月供需2900元,30年还清。

与此同时,在小区内租了一间门市房,开了一家个体美容店,陈某又当老板,又当员工,一天到晚有时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

2011年秋,陈某父亲突然因眼部疾病来XX住院,医生说要做手术,否则可能要失明,做手术大约需要2-3万元。

无奈,陈某一边照顾美容店,一边照顾父亲。

想起贷款那么多,美容店刚开业时间不长,生意也不是太好,于是很焦虑,烦躁不安,睡眠困难,神情抑郁寡欢,至今已有八月有余。

二、主诉及个人自述陈某某称,“最近因为有愁心事,经常发愁,睡不好觉,已一个多月了”;“刚开了一个美容店没多久,客人也不多,正需要我全心投入的时候,我父亲又突然生了眼病,需要做手术,可能要花很多钱,而且我还得在美容店和医院之间跑来跑去,十分劳累,刚货款买了房子,每月都要还债,”;“现在美容店不景气,父亲还需要花钱,房子还要还贷款,我的压力很大,每一想起这些事,我都很发愁,烦恼。

她也曾找过心理咨询老师,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去医院做了检查,并且开了一些帮助睡眠和抗焦虑的药,老师也定期的给我疏导,但效果并不稳定。

我很担心长此下去会影响到我的前途,所以让老公陪着前来就诊,希望自己能尽快好起来。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及她人反应1、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高挑,身材较为纤瘦,衣着合体,但是妆容有些浓重,走进咨询室时步态稳重,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就座以后可以自然略显严肃的看着咨询师,主动讲述自己的情况,情绪偶尔激动,表现出自卑和求治的愿望。

未见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

2、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1)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无重大的器质性病史,无手术史,无传染病史,无输血过敏史,无高热抽搐及外伤昏迷史。

来前曾在综合医院做过CT、神经功能测定、心电图等检查,并未发现躯体疾病。

(2)个人史:双亲家庭,性格较内向、敏感,朋友不多。

3、她人反应老公叙说:陈某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女孩,自身条件也不错,有几次她主动找我谈话,我发现她其实是一个情感细腻,较为敏感的老婆。

而且从小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影响很大。

我发现她的情绪变得低落,也不是那么的合群。

老公也反映陈某自身的条件很好,而且小时候学过一些特长,这对于工作也是很有帮助的,学习上应该比较轻松。

刚结婚时大家相处的不错,后来慢慢的发觉她不是很愿意与我们靠近,做事非常的谨慎,而且有时过于的敏感,总是认为别人在背后议论她,与别人发生过几次冲突,虽然双方都有过错,但是大家都觉得她有点过于敏感了。

四、心理测验结果1、EPQ: E: 37 ;P: 53 ;N: 68 ;L: 48。

2、SCL-90:总分:187 焦虑:2.8 抑郁:2.03、SAS: 标准分为634、SDS: 标准分为565、对该求助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得出该求助者产生问题的原因是:(1)生理原因:女性,39岁(2)社会原因:①存在负性生活事件,童年父母分开,挚爱的亲人相继过世。

②朋友少,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帮助。

(3)心理原因①存在认知错误:认为周围人的谈笑及一些行为都是指向自己。

②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在有矛盾时无法有效沟通和控制情绪。

③性格敏感、自卑。

五、评估与诊断1、综合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严重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如下:(1)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

人格相对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

能主动求医,无逻辑混乱、幻觉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2)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焦虑和轻微的抑郁。

其程度与其个人经历和处境相符合,内心冲突为常形,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3)该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泛化,对学习与人际交往造成影响,症状持续达半年以上。

3、鉴别诊断如下:(1)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该求助者是以焦虑为主导症状,但内心冲突为常形,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2)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抑郁症神经症在症状上主要是抑郁,病程在2年以上,而该求助者抑郁状态是伴发症状,且持续不到1年,因此可以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过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的咨询目标:1、近期目标:(1)在良好的咨询关系基础上,引导求助者改变不适应的认识方式。

(2)降低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及缓解抑郁情结。

2、远期目标:在达到上述具体的目标的基础上,最终达到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的目标。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1、针对本案例,计划采用的咨询方法及咨询原理如下:(1)咨询方法:采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进行治疗,具体有七个步骤:①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咨询师扮演诊断者和教育者双重身份,以求对求助者进行诊断并引导其主动再学习。

②确定咨询目标: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

③确定问题,接触求助者的认知过程及认知观念,发现求助者行为问题背后的不正确的认知观念。

A. 提问:由咨询师提出某些特定问题,把求助者的注意力导向与她的情绪和行为密切相关的方面。

B. 自我审查:鼓励求助者说出她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这些看法进行体验和反省。

④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和模仿表层错误观念就是指求助者对自己的不适应行为的一种直接、具体的解释。

A. 建议:进行一项与她对自己问题的解释有关的活动,用以检验自己原来的解释是否正确。

B. 演示:鼓励求助者进入一种现实的或者想象的情境,使她能够对其错误观念的作用方式及过程进行观察。

C .模仿:让求助者先观察一个模特完成某种活动,然后要求求助者通过想象或模仿来完成同样的活动。

⑤纠正核心错误概念:语义分析技术⑥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⑦巩固新观念:认知复习(2)咨询原理:认知疗法是由贝克与雷米提出的,这种方法认为导致不适应行为和情绪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认知过程和观念。

治疗的目标包括缓解症状,帮助求助者解决她们最紧迫的问题,以及教给求助者防止复发的方法。

咨询师在治疗过程中扮演诊断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分析,层层的深入剖析,然后引导求助者意识到自己认知中的错误,从而慢慢的纠正不适应的行为和情绪,以达到康复。

2、向该求助者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如下:(1)求助者的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材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求助者的权利: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利选择或者更换合适的咨询师;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对咨询方案和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者的义务:遵循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4)咨询师的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地遵守XX原则,并说明XX例外。

(5)咨询师的权利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本着对求助者负责任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者终止咨询。

(6)咨询师的义务:向求助者说明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个方面的内容;尊重来访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左右。

4、咨询收费:每次100元人民币。

5、测量收费:EPQ为30元,SCL-90为50元,SAS为20元,SDS 为20元。

八、咨询过程1、咨询阶段大致分为:(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2、具体的咨询过程:(1)第一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1-2次)①目的:A. 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