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乡》优秀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是一个勤劳善良,质朴老实,痛 闰土: 苦麻木,但不觉悟的农民形象。
作者对其态度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塑造其目的 揭示帝国主义、封建社会给中 国人民带来的灾害。
第一部分(1-5)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 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 目的。 第二部分(6——77)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 感受。 第三部分(78——88)写“我” 离开故乡时 种种感触和矛盾心情。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5)回故乡: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 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 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6-77)在故乡:写“我”回故乡的 见闻与感受。
分析人物形象
闰土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作 者运用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写了 他的变化。请细读课文,看看闰土 二十多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 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西瓜田里的少年闰土
捕鸟的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称 我 老 爷 的 中 年 闰 土
少年闰土
外 貌
动作 语态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 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 圆实的手——健康、壮实 手捏钢叉 向猹尽力刺去 很高兴 说话脱口而出 滔 滔不绝——活泼机智
huì ) 獾 ( ) chá huái chī
) wǎng
祭祀( sì )
寒噤(
) jìn 廿(
)
niàn
思考:
1、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
以“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以时间为序
2、依据小说的线索,可以把小说分为 三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一)回故乡 (二)在故乡 (三)离故乡
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在故乡的见 闻感受为线索,依据这个线索可以分为 “回故乡 ——在故乡——离故乡”三个 部分。
谈谈小说
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 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长篇 按篇幅长短 小说分类: 中篇 短篇 小说三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物形象(外貌、语言、动来自百度文库、
故事情节
小说以“我”的行踪(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为经,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纬,逐步展开情节。
开 端 发 展 与 高 潮 结 局 回故乡
1-5自然段
回乡时间: 严寒的冬天 回乡原因: 卖屋、搬家 所见景象及心情: 萧索、悲凉 母子见面 到家那天: 回忆少年闰土 见到杨二嫂 过了三四天: 见到了闰土 又过了九天: 动身启程 船上谈话 “我”的感受
对生活 的态度
热爱生活,农村生活知识 丰富——无忧无虑,快乐 纯真
要一副香炉和烛台——悲苦无奈,
寄希望于神灵
少年闰土
闰土的变化 (一)
中年闰土
少年闰土
(二)
中年闰土
纯真活泼 懂得很多生产知识 简直是个小英雄
麻木迟钝、善良忠厚 勤劳朴实
闰土二十多年来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生气勃勃热情 开朗勇敢善良 小英雄
第一层(6-8)写老屋的寂寥,更使“我”沉浸在深深 的悲凉之中;还写与母亲商定搬家的事情。 第二层(9-33)“我”回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 第三层(34-52)“我”见到了圆规杨二嫂。 第四层(53-77)写“我”见到了中年闰土。
第三部分(78——88)离故乡:写“我”怀着 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 此消沉、悲观,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和下一代。
第一段中的“冒着严寒”说明什么? 开篇点题回故乡。“严寒”写回故乡的
季节;“二千余里”写“我”与故乡相隔之
远;“二十余年”写“我”与故乡分别之久。
第1段写出我回故乡急切心情。
如何理解第3段的含义?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 用
先用一个感叹句“阿!”再用一个否定 的疑问句。这样写是因为故乡的景象出乎 “我”的意料,因而产生怀疑,但又的确是 “我”的故乡。对怀疑加以否定,反映“我” 的复杂思绪,沉重的心情,为下文作铺垫。 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分)
答:第2段的自然环境描写渲染出 一种悲凉的气氛(2分),烘托出我对现实 故乡的失望之情(2分)。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重点学习) 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作用
①渲染营造氛围 ②烘托人物形象(衬托人物心情) ③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 ④暗示社会环境(交代活动场所) ⑤深化作品主题
三、品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有几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①第2自然段是景物描写。其作用是渲染了沉 寂、荒凉的气氛,衬托出“我”的悲凉心情。 ②第12自然段描写的少年闰土月夜瓜地刺猹图。 段是景物描写。景物色彩明快、艳丽。人物英俊、 活泼,二者相映成辉。 其作用是展现了20年前故乡的太平景象。表明 帝国主义的势力还没来得及渗透到南方农村。 ③结尾段再现海边奇异的图画是景物描写。 其作用是表明“我”对新的希望的想象、憧憬。
在故乡
6-77自然段
离故乡
78段-结尾
探究:
1、我在什么时节回故乡?故乡是怎样的景
象?我有何感觉? 严寒的深冬。 萧索(荒凉、冷落)衰败。 心禁不住悲凉、没有什么好心绪。
2.以下文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第2段)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 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 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 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紧扣“变”字,把握主题
神异的图画
萧索的荒村
思考
1、故乡除了景物的变化外,还
有什么变化?
(人的变化)
思考:
1、小说刻画了哪几个 人物形象?
闰 土 杨 二 嫂
“ 我 ”
2、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 形象?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阅读第二部分,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文中语句,简要概括闰土这个人 物形象 2、分析文中语句,简要概括杨二嫂这个 人物形象 3、分析文中“我”的形象。
5、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6、“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 折了本……” 7、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 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 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 默的吸烟了。 8、下午,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 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
1、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动着嘴唇,却没有做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 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
怎样理解“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 进步,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凉”?
眼前萧索的景象与“我”记忆中的故乡造 成很大的反差,心中疑惑既而感到悲凉,只得 自我安慰,实则流露出一种忧愤之情。
3.从写法上讲,这几段用了什么写法?
环境描写
对比手法
4.第4段为什么作者有“故乡全不如此”,“仿佛
(提示:不矛盾。一种是眼见的现实,一 种是心里想法。)
木偶人 苍老贫困因循 守旧麻木迟钝
闰土变化的原因
表面原因:
1、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2、社会落后愚昧。
深层原因:
帝国主义侵略、封建社会制度
闰土的遭遇正是当时广大受压迫、 受剥削农民的具体写照。作者塑造这一 形象的目的,也就在于揭示帝国主义、 封建社会双重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 害。
联系课文,体会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1、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 情;动着嘴唇,却没有做声。他的态度终于 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 2、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 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3、“……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 不懂事……” 4、“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点干青豆 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
秕谷( bǐ) 鹁鸪( ) 颧骨( bó gū 潺潺(shé ) 阴晦( ) chán
zì suī 伶仃(líng dīng ) 恣睢( ) 猹( 弶( huān ) 脚踝( jiàng ) 髀( bì) 瑟缩( sè ) 愕然( 黛( ) 嗤笑 è ( ) dài 惘然( )
) quán 折本(
在初中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 选自《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社戏》
选自《呐喊》
《阿长与《山海经》》 选自《朝花夕拾》
《风筝》
选自《野草》
1、小说集两部:《呐喊》(1918—1922);
《彷徨》(1924—1926)
2、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编》(1922— 1935) 3、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 (1928 原名《旧事重提》) 4、散文诗集一部:《野草》(1927) 5、翻译作品: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 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等 6、杂文集十六部
2.以下文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第2段)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 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 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没有一些活气。
答: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故乡荒凉冷 落的特点,衬托了“我”悲凉的心情,也 为后文写闰土和杨二嫂的悲惨可怜作了铺 垫。
5、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达故乡留给我 的印象,那就是:
变
物 人
记忆中的故乡是什么样的呢?
第12自然段描写的少年闰土月夜瓜地刺猹图。 景物色彩明快、艳丽。人物英俊、活泼,二者相映 成辉。 其作用是展现了20年前故乡的太平景象。表明 帝国主义的势力还没来得及渗透到南方农村。
萧 索 的 荒 村
神 异 的 图 画
答:不矛盾。因为眼前所见的故乡是萧索(荒 凉、衰败)的景象,但在“我”记忆中的故乡本 是“美丽”的,所以说“故乡全不如此”;而故 乡明明已衰败不堪,却说“仿佛也如此”,“本也 如此”,这是“我”的心里想法,是自我解嘲, 自我安慰。 也如此”,“本也如此”这样的说法,不矛盾吗?为 什么?
课文第2段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2
3、“……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 不懂事……” 事:中国传统的一套封建礼法关系,以 及这种礼法关系所维系着的封建等级观念。 人与人平等相待就不成规矩,可见受封建思 想、等级观念毒害之深。不仅经济生活上困 苦不堪,精神上也被严重摧残。
4、“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点干青豆倒 是自家晒在那里的……” 缺吃少穿的情况下还送来干青豆体现他 的善良和淳朴。
欢喜:见到童年好友。 凄凉:二十几年的世态炎凉使他感到痛苦、难堪 恭敬、老爷:写出闰土在封建等级制度下所受的 精神压迫和痛苦,也刻画出了农民闰土与知识分子 “我”之间关系的隔膜。
2、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
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打了一个寒噤: 闰土居然叫我“老爷”使 “我”感到惊异,少年时的纯真友情,完全被 封建等级制度观念所代替。 厚障壁:比喻因等级观念而产生的深深的 思想隔阂。
中年闰土
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头戴破毡 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 而且开裂——饱经风霜 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只是摇头 默默地吸烟 说话吞吞吐吐 断断续 续——苦不堪言、麻木迟钝
只是不怕“我” 不到半日, 态度恭敬,称“我”为“老爷”— 便熟识了 告诉我许多稀奇 对“我” 的态度 事 分别时躲到厨房哭着不 —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肯出门 送“我”贝壳和很 好看的羽毛——建立了淳朴 的友谊
神态——生动形象) 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悬念迭 起——引人入胜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 境——渲染烘托)
(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
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自第一篇小 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 拾》《呐喊》、《彷徨》《华盖集》、 《坟》等。
主要作品集
时代背景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 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 目睹了在现实社会生活 的重压下失去了精神生 命力的故乡的人和事, 十分悲愤, 1921年1月便
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
材,写了这篇小说。
解题: “故乡”这个题目,既交代 了事情发生和发展的具体地点, 又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场 所和环境。
5、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
6、 “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 折了本……”
说明官税繁重。
7、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 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 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 烟了。 表现他内心不平,又无力反抗,更不知 如何改变现状。 8、下午,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 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 反映出闰土的麻木与迟钝,把改变现实 的希望寄托在对神灵的祈求、祷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