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检验
粪便检验临床检验学基础
每个视野中细胞满视 野,难以计数
满视野(+++~ ++++)
l 食物残渣 脂肪
用苏丹Ⅲ染色(Sudan Ⅲ stain)可将粪便中旳脂肪区提
成3种。 1.中性脂肪:朱红色或橘红
色。
2.游离脂肪酸 呈片状旳为橘 黄色、针束状结晶不染色。
3.结合脂肪酸 呈黄色不规则
正常成人摄入旳脂肪95%以上被吸收 脂肪泻(脂肪排泄量>6g/d):急、慢性 胰腺炎、胰头癌、吸收不良综合征、小朋 友腹泻、阻塞性黄疸、蓝氏贾第鞭毛虫感 染。 慢性胰腺炎。
隐孢子虫及包囊体 鞭毛虫(flagellate) 纤毛虫(ciliate)及包囊体
措施学评价 1.蠕虫寄生虫卵旳检验 直接镜检法:简朴、快捷,阳性率不高 集卵法:检出率较高。 饱和盐水漂浮法:尤适合检出钩虫卵。 免疫学:间接血凝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等措施检测虫体抗体
2.肠寄生原虫 (1)阿米巴检验 滋养体:主要特征为内质具有被吞噬旳红 细胞等。 包囊:用碘染色,被染成淡黄绿色、有折 光性囊壁薄而透明。
粪便检验临床检验学 基础
消化系统
•粪便(feces,stool)检验主要用于: 肠道感染性疾病 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 肠道寄生虫感染 消化道出血鉴别与肿瘤筛检 了解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 黄疸旳鉴别诊疗
l 粪便标本采集和处理 标本容器 清洁、干燥、有盖,无吸水和渗漏。
标本采集 1.常规检验标本 选用新鲜标本异常成份粪便:含粘 液、脓、血等病变成份旳标本。 粪便标本应防止混有尿液、消毒剂 及污水等杂物。
寄生虫 蛔虫、蛲虫、绦虫、钩虫等虫体。
结石 胆石、粪石、胰石 肠砂:肠道受损后形成固化粘液颗粒。
粪便检查
②化学法的干扰因素: 标本因素 食物因素 药物因素 器材和试剂 操作过程
均可引起假阳性和假阴性
(2)免疫学方法 免疫胶体金法的优、缺点。 优点: 胶体金性质稳定,能呈色 胶体金与单克隆抗体结合稳定性好,可 定性和半定量;判断结果准确。 灵敏度高,检测便捷、特异,不受食物 影响和辣根过氧化酶干扰。
(3). 病原微生物有:霍乱弧菌、幽门螺杆 菌、真菌.
第三节 粪便分析工作站
粪便分析工作站
工作原理
根据动力管道产生吸力的原理,在 微电脑控制下,自动吸样,在蠕动泵的 作用下,自动吸入沉淀物、染色、混匀、 重悬浮,在光学流动管标准流动计数室 内计数。 工作站内置数码相差显微镜和成像 系统,根据光学原理提供相差和平场光 2种视场,来观察粪便有形成分的立体 结构和平面结构。
形成粪便
直肠
肛门
体外
(二)粪便的主要成分
1.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 2.已被消化但未被吸收的食糜 3.消化道的分泌物 4.分解产物 5.肠壁脱落的上皮细胞 6.细菌
二.粪便检验的内容
(一)在病理情况下,可见成分 (二)粪便检验的主要目的是协助诊断消 化道疾病 (三)粪便检验具体内容 1.理学检查 2.化学检查 3.显微镜检查
三.通过本章学习需掌握的问题
1.粪便检验标本的采集要求 2.粪便标本颜色、性状的临床意义. 3.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的原理 4.免疫胶体金法隐血试验的原理
5.比较两种隐血试验的优缺点 6.粪便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 7.何谓脂肪泻?粪便脂肪检查的临床意义 8.粪便出现红细胞、白细胞主要有何临床 意义 9.粪便检验可常见哪些寄生虫卵?有哪些 主要检查方法
粪 便 检 验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彭怀燕
概述
粪便化学检查
粪便化学检查粪便化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通过分析粪便中的化学成份和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匡助医生诊断和监测多种疾病,如消化道出血、感染、肠道肿瘤等。
一、检查目的:粪便化学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匡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
二、检查方法:1. 采集样本:患者需要在特定的容器中采集新鲜、干净的粪便样本。
为了保证准确性,患者应避免使用任何药物或者补充剂,特殊是含有铁、维生素C等的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干扰检查结果。
2. 样本送检:采集好的粪便样本需要尽快送到医疗机构的实验室进行检查。
在送检前,应确保样本的密封性和标识清晰,以避免交叉感染或者混淆样本。
3.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技术人员将对粪便样本进行化学分析,包括pH值、隐血、脂肪含量、糖含量、酶活性等。
这些检测指标可以提供有关消化系统功能和疾病状态的信息。
三、检查指标及其意义:1. pH值:正常粪便的pH值通常在5.5-7.0之间。
异常的pH值可能表明胃肠道的酸碱平衡失调,如胃酸分泌异常、肠道感染等。
2. 隐血:隐血检测是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微量血液的方法。
阳性结果可能表明消化道出血,如胃溃疡、结肠肿瘤等。
阴性结果并不彻底排除出血病变,因为出血量较少时可能无法检测到。
3. 脂肪含量:粪便中脂肪的含量可以反映脂肪的吸收和代谢情况。
异常的脂肪含量可能表明胰脏功能异常、肠道吸收不良等问题。
4. 糖含量:糖在粪便中的检测可以匡助评估胃肠道对糖的吸收情况。
异常的糖含量可能与糖尿病、肠道感染等相关。
5. 酶活性:粪便中的酶活性可以反映胃肠道消化功能的状态。
常见的酶活性检测包括胰脂酶、胆汁酶等。
异常的酶活性可能与胰腺炎、胆道疾病等相关。
四、注意事项:1. 采集样本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污染。
2. 采集样本前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停用可能干扰检查结果的药物。
3. 送检前样本应密封和标识清晰,以避免交叉感染或者混淆样本。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引言概述:粪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对粪便样本进行分析,可以提供有关消化系统健康和疾病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粪便常规检查的意义和应用。
正文内容:1. 粪便常规检查的基本原理1.1 粪便样本采集:介绍如何正确采集粪便样本,保证样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 外观和质地:通过观察粪便的外观和质地,可以初步判断消化系统的功能和病理情况。
1.3 pH值和酸碱度:测定粪便的pH值和酸碱度,可以了解肠道内的酸碱平衡情况,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4 隐血检测:通过检测粪便中的隐血,可以发现消化道出血等疾病。
1.5 粪便颜色:不同颜色的粪便可能与不同的疾病有关,通过观察粪便颜色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类型。
2. 粪便常规检查的临床应用2.1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通过粪便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消化系统是否存在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道感染等。
2.2 肠道菌群的评估:通过检测粪便中的菌群数量和种类,可以评估肠道菌群的健康状况,对肠道功能和免疫系统有重要影响。
2.3 肠道消化功能的评估:通过观察粪便的外观和质地,可以初步了解肠道消化功能是否正常,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2.4 肠道吸收功能的评估:通过检测粪便中的脂肪、糖类等物质的含量,可以评估肠道吸收功能的健康状况。
2.5 肠道炎症的评估:通过检测粪便中的炎症标志物,可以评估肠道炎症的程度和活动性,对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3. 粪便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3.1 样本采集:正确采集粪便样本,避免污染和误差。
3.2 检测时间: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检测,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3 饮食和药物干扰:某些食物和药物可以影响粪便的外观和化学成份,应在检测前避免相关干扰。
总结:粪便常规检查是一种简便、经济且有效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对粪便样本的分析,可以提供有关消化系统健康和疾病的重要信息。
粪便检查实验报告
粪便检查实验报告粪便检查实验报告粪便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对粪便样本的分析,可以获取有关消化系统健康状况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粪便检查的意义、常见的检测项目以及一份实验报告的解读。
一、粪便检查的意义粪便检查是评估消化系统功能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检查粪便样本,医生可以判断肠道是否存在炎症、感染、消化不良等问题。
此外,粪便检查还可以帮助发现肠道肿瘤、寄生虫感染等疾病,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方案的依据。
二、常见的粪便检测项目1. 外观与性状:粪便的外观和性状可以反映消化系统的功能。
正常粪便应呈棕色,形状柔软,无明显异味。
异常的外观和性状可能暗示消化问题或疾病存在。
2. 隐血检测:隐血检测是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潜在的出血情况。
出血可能是消化道溃疡、肠道肿瘤等疾病的表现。
隐血检测可以通过化学试剂或免疫学方法进行。
3. 寄生虫检测:肠道寄生虫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
通过检测粪便样本中的寄生虫卵或幼虫,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4. 脂肪检测:脂肪检测可以评估胰腺功能和脂肪吸收情况。
异常的脂肪检测结果可能暗示胰腺疾病或胃肠道问题。
5. 菌群分析:菌群分析可以评估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异常的菌群可能导致肠道问题和免疫系统紊乱。
三、实验报告解读下面是一份粪便检查的实验报告,我们将对其进行解读。
1. 外观与性状:粪便呈棕色,形状柔软,无明显异味,符合正常范围。
2. 隐血检测:阴性。
未检测到粪便中的隐血,排除了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
3. 寄生虫检测:阴性。
未检测到寄生虫卵或幼虫,排除了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
4. 脂肪检测:正常。
脂肪含量在正常范围内,暗示胰腺功能和脂肪吸收情况良好。
5. 菌群分析:菌群失衡。
检测结果显示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异常,可能存在肠道微生物失调的问题。
根据以上检测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该患者消化系统功能正常,无明显的炎症、感染或肿瘤等问题。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通过检查粪便样本中的各种指标,可以匡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本文将从样本采集、检查指标、结果解读和注意事项四个方面详细介绍粪便常规检查的相关内容。
一、样本采集1.1 采集器具选择:在进行粪便常规检查时,应选择干净、无菌的容器,最好是带有密封盖的容器,以避免样本的污染和挥发。
1.2 采集方法:在排便后,用清洁的勺子或者专用的采集棒将粪便样本取出,并将样本放入容器中。
为了保证样本的准确性,应避免将尿液、纸巾等杂质混入样本中。
1.3 保存方式:采集好的粪便样本应尽快送到医院或者检验中心,如果不能即将送检,可以将样本放入冰箱中保存,但不宜超过24小时。
二、检查指标2.1 外观和性状:粪便样本的外观和性状可以提供一些实用的信息,如颜色、质地、气味等。
异常的外观和性状可能与消化系统疾病相关。
2.2 酸碱度和pH值:粪便的酸碱度和pH值可以反映肠道内菌群的平衡情况,异常的酸碱度和pH值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2.3 隐血试验:通过检测粪便中的隐血情况,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的情况。
这对于早期发现肠道肿瘤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果解读3.1 正常值范围:根据不同的检测指标,粪便常规检查有不同的正常值范围。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3.2 异常结果的意义:如果检查结果超出了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消化系统存在某种异常情况,如消化不良、炎症、感染等。
根据异常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3.3 结果解读的限制:粪便常规检查虽然可以提供一些实用的信息,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些疾病可能不会在粪便中表现出明显的异常,因此,综合其他检查结果和患者的症状是十分重要的。
四、注意事项4.1 饮食和药物的影响:在进行粪便常规检查前,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食用影响检查结果的食物,如红肉、某些蔬菜等。
三大常规-粪便检查
7.隐血试验化学法 素食三天,禁服VitC及铁剂等干扰试验的 药品
第二节 粪便理学检验
一、量 二、性状 三、颜色 四、气味 五、寄生虫 六、结石
一、量
粪便量的多少与人体的进食量、食物的种 类及消化器官的功能状态有直接的关系。
进食粗粮及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粪便量相对 较多;反之,则相对较少。
第四节 粪便显微镜检查
一、细胞 二、食物残渣 三、结晶 四、病原生物 五、粪便分析工作站
最常用的方法:生理盐水涂片法
镜检方法:
低倍镜浏览全片:注意观察有无寄生虫卵、原 虫及其包囊等
高倍镜:寻找、观察和鉴定病理性成分的形态 结构。要观察10个以上的高倍视野
一、细胞
1、白细胞 2、红细胞 3、巨噬细胞 4、肠黏液上皮细胞 5、肿瘤细胞
第五节 临床应用
1、肠道感染性疾病: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 痢疾、霍乱、假膜性肠炎、肠伤寒等;
2、肠道寄生虫病: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蛲 虫病、姜片虫病、绦虫病、血吸虫病等;
3、消化吸收功能过筛试验 4、消化道肿瘤过筛试验 5、黄疸的鉴别诊断
水分吸收过多
力者和儿童巨结肠症
黏液便
鲜血便
脓便及 脓血便
肠道受刺激、炎症或 各种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
过敏反应
疾和急性血吸虫病等
下消化道出血
肛裂、痔疮、直肠息肉、直肠癌及 结肠癌等
炎症,寄生虫感染 恶性肿瘤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 结肠炎、局限性肠炎、肠结核、结 肠癌或直肠癌和急性血吸虫病
粪便检查
the examination of feces/stool
粪便组成
¾ 是水 ¼ 是固体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
通过对粪便样本的分析,可以获得关于消化道功能、营养吸收、肠道菌群、消化道疾病等方面的信息。
下面将详细介绍粪便常规检查的步骤、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检查步骤:1.样本采集:在收集粪便样本前,首先要保持排便习惯的正常,不要使用泻药或其他影响排便的药物。
使用一次性容器收集新鲜的粪便样本,避免尿液或水污染。
2.样本处理:将收集到的粪便样本转移到干燥、无菌的容器中,并密封好。
如果需要进行多项检查,可以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样本分装。
3.送检:将样本送到医疗机构的检验科室,确保样本的及时送达,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二、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外观:包括颜色、形状、质地等方面的观察。
正常粪便的颜色为黄褐色,形状为柔软的细长条状,质地较软。
异常的外观可能与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营养不良等疾病有关。
2.气味:正常粪便具有特殊的气味,但不应过于恶臭。
异常的气味可能与消化道感染、肠道菌群失调等疾病有关。
3.便色:正常粪便的颜色主要由胆色素和胆红素决定,异常的颜色可能与胆道疾病、肝病、胃肠道出血等有关。
4.便血:通过观察粪便中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掺杂物,可以评估消化道出血的情况,有助于诊断肠道疾病。
5.隐血试验:通过检测粪便中的潜血反应,可以发现微量出血,有助于早期发现肠道肿瘤、息肉等疾病。
6.粪便常规:包括粪便的pH值、水分含量、粪便中的纤维素、脂肪、淀粉等成分的检测。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胃肠道功能、营养吸收等情况,对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7.寄生虫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样本中是否有寄生虫卵或成虫,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
三、注意事项:1.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正确的方法采集粪便样本,并及时送检。
2.在收集粪便样本前,避免使用泻药或其他影响排便的药物。
3.避免样本受到污染,使用一次性容器,并密封好。
4.在送检前,咨询医生了解是否需要空腹采样或其他特殊要求。
粪便常规检验项目 解读
粪便常规检验项目解读粪便常规检验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
通过分析粪便样本中的各种成分和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肠道功能、消化吸收能力和消化系统的病理变化。
这项检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项目:1. 外观和性状:外观和性状是评估粪便健康的重要指标。
正常粪便应具有棕色或深棕色,软质但不稀薄,形状规则,不含未消化的食物颗粒。
任何与正常粪便外观和性状不符的异常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2. 酸碱度(pH值):粪便样本的pH值反映了肠道内的酸碱平衡情况。
正常情况下,粪便的pH值应在5.5至7.5之间。
异常的pH值可能暗示着某些肠道功能或消化系统疾病的存在。
3. 隐血检测:隐血检测用于检测粪便中是否有不肉眼可见的隐血存在。
这可能是肠道出血的迹象,需要进一步评估。
隐血检测通常采用化学方法或免疫学方法进行。
4. 病原体检测:粪便样本还可以通过病原体检测来检查是否存在细菌、寄生虫或病毒感染。
这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肠道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 常规化学检测:常规化学检测用于评估粪便中的各种成分,如脂肪、蛋白质和糖类。
异常的化学指标可能暗示肠道吸收功能异常或其他疾病存在。
通过粪便常规检验,医生可以了解肠道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的消化系统问题或疾病。
然而,仅仅通过粪便常规检验结果不能做出最终诊断,医生还需要综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请注意,以上仅为常见的粪便常规检验项目解读,具体的项目和解读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医生的指导进行。
如果您有相关问题或需要更详细的解读,请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机构。
粪便化学检查
粪便化学检查粪便化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和诊断相关疾病。
该检查通过分析粪便中的化学成分,包括颜色、质地、pH值、脂肪含量、消化酶活性、隐血、白细胞等指标,来获取有关消化系统功能和疾病的信息。
一、检查目的粪便化学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和诊断相关疾病。
通过检查粪便的化学成分,可以了解消化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消化不良、吸收障碍、肠道感染等问题。
此外,粪便化学检查还可以帮助排除消化道出血、炎症性肠病、胰腺疾病等疾病。
二、检查方法粪便化学检查一般需要搜集新鲜的粪便样本。
为了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患者需要在搜集粪便样本前进行一些准备工作:1. 避免使用含有染色剂的食物和药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 避免使用含有大量纤维的食物,以免影响粪便样本的质地和颜色。
3. 在搜集粪便样本前,清洁肛门,以避免外部污染。
搜集粪便样本时,可以使用专用的容器或者塑料袋。
在搜集样本时,应尽量避免将尿液和水混入样本中。
搜集完样本后,将容器密封,并在容器上标明姓名、年龄、性别、搜集时间等信息。
三、检查项目粪便化学检查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颜色和质地:通过观察粪便的颜色和质地,可以初步了解消化系统的功能和疾病情况。
正常情况下,粪便呈黄褐色,质地软但不稀烂。
2. pH值:粪便的pH值可以反映肠道内的酸碱平衡情况。
正常情况下,粪便的pH值在5.5-7.5之间。
3. 脂肪含量:通过检测粪便中的脂肪含量,可以评估胰腺功能和脂肪吸收情况。
正常情况下,粪便中的脂肪含量应该很低。
4. 消化酶活性:检测粪便中的消化酶活性可以评估胰腺和肠道的消化功能。
常见的消化酶包括胰脂酶、胰蛋白酶等。
5. 隐血:通过检测粪便中的隐血情况,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
隐血阳性可能是消化道溃疡、肿瘤等疾病的表现。
6. 白细胞:粪便中的白细胞增多可能是肠道感染的表现。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粪便化学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患者应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准备。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粪便常规检查的标准格式,包括样本采集、检验项目、结果解读等内容。
一、样本采集1. 准备工具:手套、塑料容器、洁净的马桶、纸巾等。
2. 选择合适的时间:最好在早晨起床后进行采集,避免饮食对结果的影响。
3. 保持卫生:先清洁外生殖器,然后用纸巾遮盖马桶,以防止污染。
4. 采集样本:用手套取适量的粪便样本,放入塑料容器中,尽量避免污染。
二、检验项目1. 外观检查:观察粪便的颜色、形状、质地等特征,如颜色偏黑可能表示出血,形状异常可能与消化问题有关。
2. 臭气检查:评估粪便的气味,异常臭气可能与消化不良、感染等有关。
3. 隐血检查:使用试纸或化学方法检测粪便中是否含有隐血,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消化道出血。
4. 寄生虫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样本中是否存在寄生虫卵或寄生虫体,以评估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5. 糖类检查: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糖类物质,如乳糖不耐受可能导致粪便中乳糖含量增加。
6. 脂肪检查:评估粪便中脂肪含量,异常结果可能与脂肪吸收问题有关。
7. 炎症标志物检查:检测粪便中的炎症标志物,如白细胞、粪便潜血等,以评估是否存在消化道炎症。
三、结果解读1. 外观和臭气:正常粪便应为棕色,形状成型,质地软硬适中,无特殊臭气。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消化问题或疾病存在。
2. 隐血检查: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消化道出血,需要进一步检查确定原因。
3. 寄生虫检查: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消化道寄生虫感染,需进行相应的治疗。
4. 糖类检查:阳性结果可能表示糖类吸收问题,如乳糖不耐受,需要调整饮食。
5. 脂肪检查:异常结果可能表示脂肪吸收问题,可能与胰脏功能异常相关。
6. 炎症标志物检查: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消化道炎症,需进一步检查确定炎症的原因。
综上所述,粪便常规检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观察粪便的外观、臭气以及进行隐血、寄生虫、糖类、脂肪和炎症标志物的检测,可以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粪便检验能查出什么问题?
粪便检验能查出什么问题?发布时间:2023-06-12T06:13:01.255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2月4期作者:刘杨[导读]粪便检验能查出什么问题?刘杨(成都市郫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粪便检查也称为大便常规,通过粪便检查可以比较直观的了解消化道的具体情况,从而间接的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的功能状态。
粪便检查该根据哪些指标诊断?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粪便常规检查内容(1) 粪便性状:正常的大便不会太干也不会太稀,呈现长条形状,如果大便过稀,有可能是肠炎所引起,如果大便太干,则有可能是便秘,或者胃肠功能蠕动过差导致的。
(2) 粪便颜色:成人多为黄褐色,婴儿多为金黄色,如果为苍白色、浅灰色、红色、深褐色、黑色,说明存在异常。
(3) 粪便白细胞:正常的粪便当中不会看到白细胞或者偶尔见到白细胞,肠道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它的数量的多少与炎症的轻重程度和部位有关,小肠的炎症发生时,白细胞数量每高倍视野下一般小于15个,然而细菌性痢疾可以看到大量的白细胞、脓细胞或者吞噬细胞,过敏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寄生虫病患者的粪便检查中,可以看到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
若存在消化道感染,有时也会出现大便里化验出白细胞的情况,临床常见于部分消化道特异性感染,包括肠结核等病变。
此外,要考虑消化道息肉、肿瘤,常见由于病变组织对肠道黏膜产生侵害,使黏膜出现相应炎症反应,也可以使大便里出现白细胞,通常情况下,白细胞的数值越高,炎症的严重程度越重,大便常规检查时,白细胞阳性可以明确细菌感染,此时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也是升高的。
(4) 粪便红细胞:粪便检查红细胞阳性说明肠道内有红细胞,正常人粪便中没有红细胞,如果在粪便中发现了红细胞,可能是肠道病变引起的下消化道出血,可能是痔疮、肛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息肉等疾病导致,其中以痔疮和肛裂为多见,痔疮是由于不良排便习惯,导致肛门和直肠处的静脉压力升高,形成痔疮,容易出现肛门疼痛、瘙痒、肿胀等症状,甚至会出现出血的情况,导致大便中有红细胞。
粪便化学检查
粪便化学检查粪便化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和诊断相关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粪便化学检查的目的、步骤、参考范围以及结果解读等内容。
一、目的:粪便化学检查旨在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相关疾病,如消化道出血、感染、肠道炎症以及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
二、步骤:1. 收集样本:患者在排便后,使用无菌容器收集新鲜的粪便样本。
2. 样本处理:将粪便样本送至临床化验室,经过处理后进行检测。
3. 化学检测:常见的粪便化学检测项目包括隐血试验、白细胞酯酶试验、红细胞计数、脂肪检测等。
4. 结果记录:将检测结果记录在病历中,供医生参考。
三、参考范围:1. 隐血试验:阴性为正常,阳性可能表示消化道出血。
2. 白细胞酯酶试验:阴性为正常,阳性可能表示肠道炎症。
3. 红细胞计数:正常值为0-2个/HPF(高倍视野)。
4. 脂肪检测:正常值为阴性,阳性可能表示脂肪吸收不良。
四、结果解读:1. 隐血试验阳性:可能表示消化道出血,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出血部位和原因。
2. 白细胞酯酶试验阳性:可能表示肠道炎症,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炎症的性质和程度。
3. 红细胞计数增高:可能表示消化道出血、肠道肿瘤等病理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原因。
4. 脂肪检测阳性:可能表示脂肪吸收不良,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原因,如胰腺功能不全等。
总结:粪便化学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的临床检验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和诊断相关疾病。
通过检测隐血、白细胞酯酶、红细胞计数和脂肪等指标,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供医生参考。
然而,粪便化学检查结果仅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确定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粪便检验ppt课件
(1)白细胞:主要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见于肠炎、 结肠炎(细菌性痢疾)。在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寄生 虫病时,有嗜酸性粒细胞,可伴有夏科-莱登结晶。
16
(2)红细胞:见于肠道下段炎症或出血。细菌性 痢疾时红细胞少于白细胞,多分散存在且形态正常; 阿米巴痢疾者红细胞多于白细胞,多成堆存在并有 残碎现象。
42
2.清水沉淀法 【操作】 取粪便置小搪瓷杯中,加水少许,并用竹 签捣碎使成糊状。用铁筛或纱布过滤,除去粗糙粪 质,滤入三角烧瓶内,再加入清水约500ml,静置20 min~30min,小心倾去上面3/4的液体。重复上步 两次,留下底部沉淀,混合后用吸管取沉淀镜检。
43Βιβλιοθήκη 3.原虫及包囊碘液染色法 【操作】 用生理盐水涂布粪便于载玻片上,滴加碘 液1滴~2滴混匀,覆以盖片。病理粪便查滋养体时, 应尽可能在15min内检查完毕。包囊染色后,包囊 壁、包涵体、细胞核均清楚可见。
31
正常粪便球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约 为1:10。 若比值显著增大,革兰阴性杆菌严重减少,甚至消 失,而葡萄球菌或真菌等明显增多,常提示有肠道 菌群紊乱或发生二重感染(伪膜性肠炎)。
32
健康青年粪便涂片,革 兰阳性杆菌明显多于革 兰阴性杆菌。
100d幼儿正常便涂 片。革兰阳性杆菌占 99%以上,多为双歧 杆菌。
40
(二)粪便分离培养检查 1.一些致病菌分离培养:举例? 2.粪便的病毒检验:轮状病毒和甲型肝炎病毒等。 从粪便中捡出轮状病毒是轮状病毒腹泻的重要的诊 断依据。而粪便中甲肝病毒的检出则是该患者具有 传染性的可靠依据。方法有:血清学方法、电镜观 察与分离培养等。快速诊断可用免疫学方法。
41
(三)虫卵及包囊浓缩检查 1.漂浮法 适用于钩虫卵等线虫虫卵。 【操作】 取粪便放于大号青霉素瓶或小酒杯内,先加入少 量饱和盐水,用玻棒将粪便充分混合,再加入饱和盐水至瓶 口。也可用硫酸镁浮聚液,用洁净载玻片覆盖瓶口,静置 30min~40min后,平执载玻片向上提拿,翻转后镜检。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该检查可以提供有关消化道疾病、营养吸收问题和感染性疾病的信息。
下面将详细介绍粪便常规检查的目的、方法、结果解读以及注意事项。
一、目的:粪便常规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检测消化道疾病:通过观察粪便的颜色、形状、气味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消化道疾病,如消化不良、炎症性肠病等。
2. 评估营养吸收问题:通过检测粪便中的脂肪、蛋白质、糖等物质的含量,可以评估营养吸收是否正常。
3. 检测感染性疾病:通过检测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二、方法:粪便常规检查的方法相对简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采集粪便样本:使用专用的容器采集新鲜的粪便样本,一般需要采集一定量的样本,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2. 样本处理:将采集到的粪便样本进行处理,包括稀释、搅拌等步骤,以获得均匀的样本。
3. 检测项目: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检测项目,常见的包括颜色、形状、气味、pH值、隐血、脂肪、蛋白质、糖等。
4. 结果记录:将检测结果记录在检测报告中,包括每个检测项目的结果和参考范围。
三、结果解读:粪便常规检查的结果需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解读,以下是常见的结果解读:1. 颜色:正常粪便的颜色为棕色,如果出现明显的颜色改变,如黑色、红色等,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或其他疾病。
2. 形状:正常粪便的形状为柔软的长条状,如果出现硬结、稀糊状等异常形状,可能提示消化不良或肠道疾病。
3. 气味:正常粪便具有一定的气味,但如果出现恶臭、腐败气味等异常气味,可能提示消化问题或感染性疾病。
4. pH值:正常粪便的pH值一般在5.5-7.0之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可能提示胃肠道功能异常。
5. 隐血:正常情况下,粪便中不应含有隐血,如果出现阳性结果,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或其他疾病。
6. 脂肪、蛋白质、糖:正常情况下,粪便中的脂肪、蛋白质、糖含量较低,如果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营养吸收问题或其他疾病。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
该检查可以提供有关消化系统功能、肠道细菌群落、营养吸收情况以及某些疾病的线索。
下面是关于粪便常规检查的详细介绍。
一、检查目的:粪便常规检查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 评估消化系统功能:通过观察粪便的外观、质地、颜色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消化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
2. 检测肠道感染:通过检查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可以确定是否存在肠道感染。
3. 评估肠道细菌群落:通过分析粪便中的菌群组成,可以了解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评估肠道微生态的健康状况。
4. 评估营养吸收情况:通过检测粪便中的脂肪、淀粉等物质的含量,可以初步评估营养吸收情况。
5. 诊断某些疾病:某些疾病的诊断离不开粪便常规检查,如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等。
二、检查方法:粪便常规检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外观检查:观察粪便的颜色、质地、形状等指标,如颜色偏黑可能提示出血,质地偏硬可能提示便秘等。
2. 隐血试验:通过检测粪便中的潜血,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
3. 糖试验:通过检测粪便中的糖含量,可以评估糖的吸收情况,有助于诊断糖吸收不良等疾病。
4. 脂肪试验:通过检测粪便中的脂肪含量,可以评估脂肪的吸收情况,有助于诊断脂肪吸收不良等疾病。
5. 细菌培养:将粪便样本进行培养,可以检测肠道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有助于评估肠道微生态的健康状况。
6. 寄生虫检查:通过检测粪便中的寄生虫卵或成虫,可以确定是否存在肠道寄生虫感染。
三、检查结果解读:根据粪便常规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消化系统功能正常:粪便外观正常,颜色适中,质地软硬适中。
2. 肠道感染:检测到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提示存在肠道感染,需要进一步治疗。
3. 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异常,提示肠道微生态失衡,需要进行调整。
4. 营养吸收不良:脂肪、糖等物质含量异常,提示存在营养吸收不良,需要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粪便检查注意事项
粪便检查注意事项粪便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以下是粪便检查的注意事项:1. 采集样本:- 粪便样本应该是新鲜的,最好在排便后30分钟内采集。
- 采集时应避免将尿液、纸巾或水混入样本中,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 采集时应使用干净、无菌的容器,最好是医用容器,以确保样本的质量。
- 采集样本的量应足够,一般建议采集直径约为2-3厘米的团块或约为10-20毫升的液态样本。
2. 饮食和药物的限制:- 在进行粪便检查之前24小时内,应避免食用含有染色剂的食物,如罗宋汤、甜点等,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 如果正在接受治疗,特别是抗生素或其他药物治疗,应在采集样本之前告知医生或实验室技师,以便他们做出相应的调整。
3. 储存和送检:- 采集完样本后,应及时将样本送到临床检验室进行检测。
最好在采集后2小时内送检,以避免样本的质量受到影响。
- 如果无法立即送检,可以将样本放入冰箱中冷藏,但不要冷冻,以免导致样本的物理性质改变。
- 在送检之前,应填写完整的样本信息表,并确保样本瓶盖紧密关闭,避免泄露或污染。
4. 个人卫生:- 采集样本之前,应以肥皂和温水彻底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 在采集样本时,不要将手指直接接触粪便,以免交叉污染。
- 采集完样本后,应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清洗双手,以避免传播病原体。
5. 保护隐私:- 在采集粪便样本时,应确保隐私受到保护,避免在公共场所或他人面前进行。
- 采集完样本后,应将容器尽快密封,以确保样本的隐私性。
6. 跟踪结果:- 在完成粪便检查后,应及时向主诊医生咨询检测结果,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或进一步检查。
- 需要注意,粪便检查结果的解释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不要自己做出诊断或判断。
总之,粪便检查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验方法,但在进行粪便采集和检验前,有许多注意事项需要遵循。
准确采集和储存样本,遵循个人卫生原则以及保护隐私是进行粪便检查的关键。
对于粪便检查结果的解读和处理,应该寻求专业人员的意见和指导。
兽医实验室检查—粪便检验
二、粪便化学检验
(一)粪便酸碱度测定 一般是用pH试纸测定粪便的pH。粪便酸碱度
与饲料成分及肠内容物的发酵或腐败过程有关。 当肠管内糖类发酵过程旺盛时,粪便的酸度增加, 当蛋白质腐败分解过程旺盛时,粪便的碱度增加, 见于胃肠炎等。
(二)粪便潜血检验
1.取少量粪便涂于干净载玻片上(约二分硬币大)
2.将玻片在酒精灯上缓慢通过数次,以破坏粪中的酶类
(二)粪便的颜色和气味
在排除由于饲料成分等因素影响外,应注意 犊牛和仔猪下痢时,粪便呈灰白色或黄白色;便 秘时粪便色深;机械性黄疽的病畜粪便可呈淡粘 土色;肠道出血时,粪便呈红色(后部肠管出血) 乃至黑色(胃及前部肠管出血)。
肠卡他、胃肠炎时,由于内容物的发酵和腐 败,粪便呈酸臭味。
(三)粪便的异常混有物
— + ++ +++ ++++
(三)诊断意义 检验呈现阳性,表明尿中或粪中有肉眼看不出的少量血 液,见于泌尿器管或消化道有出血性病变。
项目九 粪便检查
一、粪便的感观检查
(一)粪便的数量、形状和硬度 不同种属动物,其粪便的正常形状各异。在观
察粪便的数量和形状、硬度时,应注意排除动物 采食饲料的数量、种类、质量和含水量等因素的 影响。一般在腹泻时(尤其是初期)粪便量多而稀 薄,且不呈固有的形状;便秘时,由于水分为肠 壁吸收,粪便少而干硬。病程经过较长的便秘, 粪便可呈算盘珠子状。
粪便中混有物和性状的变化,对于区别胃肠炎的种类 和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卡他性胃肠炎时二,、粪粪便便稀化软学,检并验有黏液;急性、重度 的肠炎,粪便呈粥样或水样;粪便中混有血液或呈黑色, 则为出血性炎症(如犬的细小病毒性肠炎时)。如血液只附 于粪球外部表面,并呈鲜红色时,是后部肠管出血的特征, 而均匀混于粪便中,并呈黑色时,说明出血部位在胃及前 段肠道。粪便中混有脓液是化脓性炎症的标志;如粪便中 混有脱落的肠黏膜,则为伪膜性与坏死性炎症的特征
粪便常规检验操作
粪便常规检验操作1.采样准备2.采集样本患者在排便后使用一次性手套,使用取样勺将新鲜的粪便样本取出约2-3克,放入塑料收集盒中。
注意避免外界污染,尽量只取粪便的一小部分,避免混入尿液、纸巾等。
3.样本标识4.送样到实验室将采集好的粪便样本放入密封袋中,并将样本袋和相关资料一起送到医院实验室。
注意在送样之前,避免样本的外观发生变化,如干燥或液化。
5.实验室操作实验室技术人员在接收到样本后,首先进行外观检查。
他们会观察样本的颜色、形状、气味等,以了解样本的特征。
然后,将样本放在实验台上,准备进行进一步的常规检验。
6.常规检验项目常规检验项目通常包括外观检查、pH值测定、潜血试验、隐血试验等。
这些项目有助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并检测相关疾病。
外观检查可以通过观察粪便的颜色、形状、气味等特征,来评估患者的排便情况。
健康人的粪便一般为棕色,形状软硬适中,没有明显的异味。
pH值测定是用来检测粪便的酸碱度,通过将粪便样本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来判断。
正常粪便的pH值一般在5-8之间。
潜血试验是用来检测粪便中是否有隐血存在,是早期发现许多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大肠癌等)的重要指标。
常用试剂有潜血试纸、酮胆红素试纸等。
隐血试验是一种比较敏感的检测手段,通过使用特定试剂将潜血与试剂反应,观察是否产生颜色变化。
阳性结果可能提示消化系统出血的存在。
7.结果判读检测完成后,实验室技术人员根据不同项目的结果进行评估和判读。
根据试验结果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数据,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症状,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8.结果记录与报告实验室人员将检测结果记录在病历中,并根据需要生成相应的报告。
报告应准确、清晰地呈现患者的检测结果,并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诊断建议。
总结而言,粪便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粪便样本进行外观观察和不同项目的检测,可以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检测相关疾病。
操作流程包括采集样本、送样到实验室、实验室操作、常规检验项目、结果判读以及结果记录与报告等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脓性及脓血便: 当肠道下段有病变,如 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肠 或直肠癌常表现为脓性及脓血便,脓或血 的多少取决于炎症类型及其程度,阿米巴 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呈暗红色稀果
酱样,细菌性痢疾则以粘液及脓为主,脓
中带血。
(4)胨状便: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常在腹部
绞痛后排出粘胨状、膜状或纽带状物,某
• 胆色素检查
粪胆色素测定多用于黄疸类
型的鉴别(常规检查一般都不开展)。
微生物学检查
人类的肠道中有大量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其中绝 大部分是不致病的如:各种厌氧菌、大肠埃希氏 菌和肠球菌等,只有少部分为致病微生物。大便 的细菌学检验常规的目的就是从这些大量的微生
物中分离出致病菌。
1.霍乱弧菌检验。霍乱在我国《急性传染 病管理条例》中列为“甲类”,其发病急, 病程进展快,因此要求快速、准确报告。 临床上往往根据霍乱弧菌在革兰氏染色中 的形态及特殊的“鱼群样”排列,在暗视 野下的快速运动及相应抗血清的制动实验 等进行快速的初步报告,再进行分离培养、 鉴定来确诊。
示直肠狭窄,多见于直肠癌。
(10) 羊粪样便 : 粪便干结坚硬呈圆球状或羊 粪状,有时粪球积成便条状便。常因习惯 性便秘,粪便在结肠内停留过本; 水分被过 度吸收所致,多见于老年人及经产妇排便 无力者。 (11) 乳凝块 : 乳儿粪便中见有黄白色乳凝块, 亦可见蛋花汤样便,提示脂肪或酪蛋白消 化不全,常见于婴儿消化不良、婴儿腹泻。
• 潜血试验不能区分上消化道出血或下消化 道出血。当服用铁剂或食用动物血﹑瘦肉 或大量绿叶蔬菜时﹐可出现假阳性反应。 因此﹐为了排除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在 作潜血试验前﹐最好禁食上述食物3天。
〔2〕免疫胶体法 此法能够真实地反映到消 化道出血与否,特异性高,灵敏度高,不 受其他药物及铁剂、动物血等干扰,只特 异性地结合人血红蛋白抗原,对人体亦无 害,且不受饮食限制,简便、快速,是目 前早期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一个首选 的好方法。但易出现后带现象造成假阴性。
细小颗粒,仅可偶见淀粉颗粒和脂肪小滴
等未及充分消化的食物残渣。
㈠ 、 淀粉颗粒意义 正常粪便可有少量淀
粉颗粒。腹泻、慢性胰腺炎、胰腺功能不
全时增多。
㈡、脂肪滴意义 正常粪便无或少见脂肪滴。
腹泻、胰腺功能不全,尤其是脂肪消化吸
收不良时大量出现。
㈢、肌肉纤维意义 腹泻、胰腺外分泌功能
减退时可增多。
㈡、粪红细胞意义
正常粪便无红细胞。
肠道下段炎症、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
肠癌、肠息肉、痔疮、肛裂等可见不同程
度的红细胞。
㈢、粪吞噬细胞意义 正常粪便无吞噬细
胞。见于细菌性痢疾及直肠炎症。
㈣、粪上皮细胞意义 正常粪便无上皮细
胞。肠道炎症时可增多。
(五)、肠粘膜上皮细胞 (六)、肿瘤细胞
食物残渣
正常粪便中的食物残渣系已消化的无定形
6 做化学法隐血试验时,应于前三日禁食肉类及
含有动物血的食物,并禁服铁剂及维生素C,否
则易出现假阳性。
7 无粪便而又必须检查时,可经肛门指诊采集粪
便,灌肠或服油类泻剂的粪便因过稀或混有油滴
而不适合作检查标本。
二、检验项目
一般性状检查
1 .量
正常人大多每天排便一次,量约为 100 一 300g ,随进食量、食物种类及消化 器官功能状态而异。摄食细粮及以肉食为 主者,粪便细腻而量少,进食粗粮及多食 蔬菜者,因纤维素多使粪便量增加。胃、 肠、胰腺有炎症或功能紊乱时,因炎症渗 出、分泌增多、肠蠕动亢进及消化吸收不 良使粪便量增加。
些慢性菌痢病人也可排出胨状便。 (5)鲜血便:直肠息肉、直肠癌、肛裂及痔疮 等均可见鲜血便。痔疮时常在排便之后有 鲜血滴落,而其他疾患则鲜血附着于粪便 表面。
(6)黑便及柏油样便:见于消化道出血,红细 胞被胃肠液消化破坏后变为正铁血红素、 卟啉及硫化铁,后者刺激小肠分泌过多粘 液。上消化道出血50一75ml可出现黑便, 隐血试验呈强阳性反应;如为柏油样便且持 续2~3天,说明出血量至少为500ml。服 活性炭、口服铁剂或食用较多动物血、肝 等等之后也可排出黑便,但无光泽,隐血 试验有时亦可阳性,应注意鉴别。
(2) 粘液便:正常粪便中的少量粘液因与粪便 均匀混合不易察觉。若有肉眼可见粘液说 明其量增多。小肠炎症时增多的粘液均匀 的混于粪便之中 ; 大肠病变时因粪便已逐渐 形成,粘液不易与粪便混合 ;来自直肠的粘 液则附着于粪便的表面。单纯粘液便的粘 液无色透明,稍粘稠,脓性粘液便则呈黄 白色不透明,见于各类肠炎、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等。
㈣、结缔组织意义 正常粪便可见少量结缔 组织。胃液缺乏蛋白酶时增多。
粪结晶意义
正常粪便可见少量结晶。夏科-雷登结晶多
见于阿米巴痢疾及过敏性肠炎;血晶可见
于胃肠道出血。
寄生虫和寄生虫卵
• 肠道寄生虫病的诊断主要靠镜检找虫卵、原虫滋 养体及其包囊。粪便中常见寄生虫卵有蛔虫卵、 钩虫卵、鞭虫卵、蛲虫卵、华支睾吸虫卵、血吸 虫卵、姜片虫卵及带绦虫卵等。 • 目前粪检中虫卵检出率低,为提高检出率,需进 行各种集卵法如水洗粪便沉淀法或离心沉淀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此外检查血吸虫毛蚴还可应用 毛蚴孵化法。 • 粪便中有意义的原虫类主要是阿米巴滋养体及其 包囊。
粪便标本的采集方法直接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 性,通常采用自然排出的粪便,标本采集时应 注意以下事项: 1 粪便标本务必新鲜,不可混入尿液,盛器应洁 净干燥,如作粪便细菌学检查应采集于消毒的 容器内。 2 采集标本时应用干净竹签挑取粪便含有粘液或 脓血部分,外观无异常的粪便应从粪便的表面 不同部位、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
• 粪便基因筛检
• 基因芯片技术
• 色、质谱分析
• 总的来说,大便检验的很多方法都已经很
成熟和规范化、规程化。免疫学、分子生
物学等新技术的引入给粪便检验带来了崭
新的检验手段,这使得临床粪便检验技术
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希望诸位在学习的同
时,积极发挥聪明才智,共同创造出检验
技术的辉煌。
2. 颜色与性状
正常成人的粪便排出时为
黄褐色圆柱形软便,婴儿粪便呈黄色或金 黄色糊状便。久置后由于粪便中胆色素原 被氧化可致颜色加深,病理情况可见如下 改变:
(1)稀糊状或水样便:常因肠蠕动亢进或肠粘 膜分泌过多所致。见于各种感染性和非感 染性腹泻,尤其是急性肠炎、服导泻药及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小儿肠炎时由于肠 蠕动加快,粪便呈绿色稀糊状。大量黄绿 色稀汁样便(3000m1或更多),并含有膜状 物时见于伪膜性肠炎。艾滋病患者伴发肠 道隐胞子虫感染时可排出大量稀水样粪便。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排出洗肉水样便。 出血坏死性肠炎排出红豆汤样便。
粪 便 检 验
(英德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廖志玲) 2009年11月12日
目前临床三大常规检查中,粪便检验最不 受检验人员的重视,容易忽略的问题也较 多。但是粪便检查对了解消化道及与消化 道相通的肝、胆、胰等器官有无炎症、出 血、寄生虫感染等疾患,了解胰腺及肝胆 系统的消化与吸收功能状况有重要价值。
一、标本采集
3.气味 正常粪便因含蛋白质分解产物, 如吲哚、粪臭素、硫醇、硫化氢等而有臭 味,肉食者味重,素食者味轻。患慢性肠 炎、胰腺疾病、结肠或直肠癌溃烂时有恶 臭。阿米巴肠炎粪便呈血腥臭味。脂肪及
糖类消化或吸收不良时粪便呈酸臭味。
4.寄生虫体 蛔虫、蛲虫及绦虫等较大生 体或其片段肉眼即可分辨,钩虫虫体须将 粪便冲洗过筛方可见到。服驱虫剂后应查 粪便中有无虫体,驱绦虫后应仔细寻找其 头节。
5.结石 粪便中可见到胆石、胰石、胃石、 粪石等,最重要且最常见的是胆石,常见 于应用排石药物或碎石术后。
显微镜检查
• 一般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查阿米巴包囊时可加 做碘液法,涂片后覆以盖玻片镜检,仔细寻找细 胞、寄生虫卵、细菌、原虫,并观察各种食物残 渣以了解消化吸收功能。
粪细胞
㈠、粪白细胞意义 正常粪便无或偶见白细胞。肠 炎、菌痢患者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过敏性肠炎、 肠道寄生虫者可找到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数量 多少与炎症轻重及部位有关。
2.其他致病菌分离培养。 目前已认识到的
能从粪便中发现的病原微生物达数十种之 多,如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酵母菌 以及致病性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等。要从 大便标本的大量菌群中分离这几十种致病 菌,检验科一般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如SS琼 脂、GN增菌液、麦康凯琼脂等。
粪便检验的其他进展研究
• 粪便病毒检查
(7)白陶土样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管阻 塞,使进入肠道的胆红素减少或缺如,以 致粪胆素相应减少或缺如。行钡餐胃肠造 影术后,可因排出硫酸钡使粪便呈白色或
黄白色。
(8) 米泔样便 : 粪便呈白色淘米水样,内含有
粘液片块,量大、稀水样,见于重症霍乱、
副或扁片状粪便,提
3 一般检查留取少量粪便即可,但至少须花 生仁大小,如作集卵检查留须取鸡蛋大小 粪便,如孵化血吸虫毛蚴最好留全部粪便。 4 检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应于排便后立即送 检,从脓血和稀软部分取材,寒冷季节标 本送验及检查时均需保温。
5 检查挠虫卵时需用透明薄膜拭子于清晨排 便前向肛门周围皱壁处拭取并立即送检。
三、粪便的化学检查
• 常规的粪便化学检验主要包括粪便隐血实验和胆 红素及其衍生物检验,其次还有酸碱度(ph)测定、 脂肪检查。 • 隐血实验主要用于消化道出血的诊断。胆红素及 其衍生物检验可用于严重腹泻、消化道菌群大量 抑制、胆道梗阻以及溶血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实验。
潜血试验
消化道出血量较少时﹐粪便的外观可无明 显异常﹐肉眼和显微镜下观察均不能辨认 ﹐须用其他间接方法才能检测出来。 〔1〕化学法原理 血红蛋白有过氧化物酶的 作用﹐能将过氧化氢分解而释放出氧气﹐ 后者将联苯胺或愈创木氧化而显蓝色﹐显 色越快越深﹐提示粪便内含血量越多。推 荐方法为邻甲苯胺法 ,但易出现假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