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学课程论文选题
动物行为学论文_1
动物行为学论文_1动物行为学论文动物行为学论文动物行为学论文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通信111齐利刚20111320711动物行为学论文通过将近一学期对动物行为学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
首先,我更进一步对动物有了了解,其次,动物的行为很神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最后,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我们要与动物和谐相处,懂得保护人类的朋友~一、那什么是动物行为学呢,书上是这样定义的: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互动等问题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
二、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历史又是怎样的呢,20世纪以前是动物行为学的萌芽时期,是动物行为学经历的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
早在旧10500年前),人们开始注意观察周围的动物,随着动物家养的开始,人石器时代(34000,类也需要了解动物的生活周期和行为。
17、18世纪,研究动物行为的人更多了,开始了比较不同物种行为的研究和行为的理论探讨。
如德国人约翰研究了不同鸟的行为差异,涉及取食地、社会行为、筑巢、领地、季节性羽毛色彩变化、迁徙、鸣叫和育雏等方面。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发表,对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人类的由来》(1871)一书研究比较了人与动物,及本能行为。
19世纪末,人们使用迷宫,研究老鼠的学习行为。
2动物行为学论文1906年,动物学家詹宁斯对原生动物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写出了《原生动物的行为》一书,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动物行为的著作。
柏林的海因罗特在1871年至1945年间,详尽研究了多种鸭、鹅,比较了它们的运动方式、解剖学特征、社会行为、鸣叫及繁殖行为,并且发现了灰雁从孵卵箱中孵出后的印记行为。
他独自阐述的同源性学说,现在还被许多人认为是行为学真正诞生的标志之一近年来,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主要是把动物行为与生命科学中许多其它的许多分支学科相互渗透在一起,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完整、系统地阐述动物行为的原因、机制、发生或发育。
动物医学毕业论文8000字左右范文
论文题目:宠物行为问题的诊断与处理摘要本论文主要探讨了宠物行为问题的诊断与处理。
首先介绍了宠物行为问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定义和分类了宠物行为问题,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然后,阐述了动物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行为的遗传与进化、学习理论及其在宠物行为中的应用以及心理状态对宠物行为的影响。
接下来,详细讨论了宠物行为问题的诊断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和测试法,并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和结果解释。
针对宠物行为问题,提出了预防措施和行为矫正策略,包括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正确的驯养方式、行为训练、药物治疗和环境调整。
通过实证研究,选择了符合标准的案例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并制定了处理方案及效果评估。
最后,展望了宠物行为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科技进步和社会观念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并指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宠物行为问题;诊断方法;处理策略;行为矫正;实证研究;未来展望目录第1章绪论 (1)1.1 宠物行为问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1 宠物行为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1)1.1.2 宠物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 (1)第2章宠物行为问题的理论基础 (2)2.1 动物行为学基本理论 (2)2.1.1 行为的遗传与进化 (2)2.1.2 学习理论及其在宠物行为中的应用 (2)2.1.3 心理状态对宠物行为的影响 (2)第3章宠物行为问题的诊断方法 (3)3.1 观察法 (3)3.1.1 主观观察 (3)3.1.2 客观记录与分析 (3)3.2 访谈法 (3)3.2.1 对主人的访谈 (3)3.2.2 对兽医师的访谈 (3)3.3 测试法 (3)3.3.1 行为测试的设计与实施 (3)3.3.2 测试结果的解释 (3)第4章宠物行为问题的处理策略 (4)4.1 预防措施 (4)4.1.1 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4)4.1.2 正确的驯养方式 (4)4.2 行为矫正 (4)4.2.1 行为训练 (4)4.2.2 药物治疗 (4)4.2.3 环境调整 (4)第5章实证研究:案例分析 (5)5.1 案例选择标准 (5)5.2 案例描述与分析 (5)5.3 处理方案及效果评估 (5)第6章宠物行为问题的未来展望 (6)6.1 科技进步对宠物行为问题的影响 (6)6.2 社会观念的变化对宠物行为问题的影响 (6)6.3 未来研究方向 (6)致谢 (7)第1章绪论1.1 宠物行为问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宠物行为问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饲养宠物,并将宠物视为家庭的一部分。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学号:222012314011030姓名: 计爱霞关键字:生态环境蚂蚁搬家保护摘要(1)奇妙的蚂蚁社会蚂蚁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类社会性昆虫,小小的蚂蚁早在一亿多年前就已经居住在地球上了,与恐龙为同一时代。
随著地球环境的变迁,躯体庞大的恐龙早已灭绝,而身躯细小的蚂蚁却仍活跃在地球上。
它们依靠群体的力量取得食物、生长、发育及繁衍后代,它们成功地适应了地球上各种恶劣的环境,造就了繁荣鼎盛的蚂蚁王国,全世界的蚂蚁共有260属、16000种,其数量在一百多万种陆生动物中首屈一指。
(2)蚂蚁搬家1.与其它许多动物一样,蚂蚁也是一种需要抢占并保护自己地盘的动物,当蚂蚁窝附近出现别的蚁群时,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两个蚁群之间就有可能发生激烈的冲突,其结果是失败者失去自己原来的家园,到“远方”避难。
2.某些种类的蚂蚁本身就有建立多个蚁窝的习惯,当其种群数量较大时,就会本能地开始建立新的蚁窝,以便分流出去一部分蚂蚁。
.3.由于蚁群数量增加造成在蚂蚁窝附近的食物短缺,需要寻找新的食物来经过工蚁们充分的考察、准备,终于发现了一处食物更加丰富的地域,于是,蚂蚁们通过发出某种特定的气味信息,就开始了举家大搬迁行动。
(3)蚂蚁群体的建立蚂蚁建立群体是以雌蚁与雄蚁通过婚飞方式相识交尾为起始点,在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下,带翅膀的年轻雌蚁从蚁巢飞向空中,吸引了许许多多雄蚁的奋力追赶,只有那身强力壮的雄蚁捷足先登,有幸在飞行中或飞行后与雌蚁交配,”新郎”在交配后不久就死亡,留下遗孀蚁后独自过著孤单的生活。
受精后的雌蚁脱落翅膀,在地上选择适宜的土质和场所筑巢,产下第一批受精卵。
蚂蚁为完全变态类昆虫,它们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发育阶段。
第一批受精卵孵化后,蚁后就忙碌起来,每只幼蚁的食物都由它嘴对嘴地餵给,直到这些幼蚁发育成成蚁,且可独立生活为止。
当第一批工蚁长大后,就会开始任劳任怨地接替抚养幼蚁的任务,它们采集食物、扩建蚁巢、打扫卫生、保卫家园及赡养蚁后等。
《动物行为趣谈》课程论文
dongwu162@163163《动物行为趣谈》课程论文学号:201012921120班级:海洋科学1101姓名:邵亚奇指导老师:苏瑛成绩:时间:论文题目(下列5个小标题中任选一题)(1)动物学习行为与人类的学习行为(2)动物行为与环境(3)动物行为与自然和谐(4)动物行为与动物福利(5)动物行为与动物保护要求纪律要求:第15周完成论文写作。
报告书要求:1、论点突出,论据充实,论证符合逻辑,语言通顺。
2、联系实际3、字数不少于2000字4、参考文献不少于3篇5、论文采用小四号宋体6、第十五周(6.9日)上课交(不得随意抄袭和黏贴网上资料和他人文章,一经发现取消该课程成绩)动物行为与动物保护海洋与气象学院海洋科学1101 邵亚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地球上现存的100多万种动物都是强者。
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是奇迹,自然界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各种各样奇迹的神秘空间。
走进这些奇迹,你会发现奇迹之所以可以持续上演几千几万年,和动物本身的行为有很大关系,无论是低等的水母,还是高等的人类;无论是小小的蚂蚁,还是庞大的蓝鲸;无论是弱小的蜗牛,还是凶猛的老虎,它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防御行为在生态系统中,生物间最普遍的联系,便是食物链。
每个动物都可能是捕食者的同时又是被捕食者,所以防御行为是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生存最明显的方式。
防御行为可区分为初级防御和次级防御。
初级防御是指不管捕食动物是否出现均在起作用,它有助于减少与捕食动物相遇的可能性,有四种类型,即:穴居、隐蔽、拟态和警戒色。
穴居:老鼠是典型的营穴居生活的动物,我们知道“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如果老鼠不是终生生活在洞里,肯定会遭遇太多“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状况。
白天隐藏在洞里,夜晚出动觅食,这种习性很好的保证了老鼠的生存繁衍。
隐藏:很多动物的体色与环境背景色很相似,因此不易被捕食动物发现。
变色龙我们都知道,他是自然界的隐藏高手,能够随周围环境而变化出相类似的颜色,让捕食者难以发现。
动物科学毕业论文题目精选
动物科学毕业论文题目精选动物科学专业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基本任务是在认识和掌握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繁殖消化代谢等生命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质优量多的动物产品。
希望以下动物科学毕业论文题目对你有所帮助。
动物科学毕业论文题目一:1、谷氨酰胺对断奶仔猪肠黏膜形态和细胞能量合成的影响2、颈交感神经不同功能状态对周围神经慢性卡压伤的影响3、高压氧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4、中国部分动物园灵长类动物胃肠道寄生虫与大肠杆菌的调查研究5、成年藏獒犬蛋白质需要量及对常规饲料消化代谢的研究6、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7、主动免疫重组绵羊β_2-肾上腺素受体对大鼠生长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8、地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管理工作水平评价研究9、善待实验动物的伦理学思考10、猪12号染色体上四个新基因的分离、鉴定与物理定位11、我国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的思路、模式和优先支持研究领域12、实验型封闭群新西兰白兔与应用有关的生物学特性研究13、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模式的分析与研究14、SPF鸡生产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15、青贮香蕉茎叶饲喂条件下的云南黄牛屠宰性能与肉品质研究16、基于ESI和InCites数据库对我国科研论文产出力和学术影响力的统计分析17、高等农业院校产学研结合基地建设的研究18、吉林省东鳌鹿业集团发展战略研究19、GLP实验动物设施屏障环境消毒方法的研究20、动物科学国际期刊论文的被动语态研究21、农学类本科生专业认同研究22、用微卫星DNA标记技术建立猕猴遗传检测方法及对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分析23、全国实验动物行业现状调查和发展对策研究24、PCR法鉴定牛早期胚胎性别的研究25、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下高等农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26、湖北省实验动物生产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27、成都PA动物繁育研究基地的发展模式研究28、地方院校与县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分析29、实验动物生理信号的采集与处理30、利用胚胎移植及相关技术培育实验用SPF小型猪31、实验小鼠精子低温保存及体外受精的研究32、农科本科生专业技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33、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生物学特性及实验动物化研究34、沙葱和油料籽实对绵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35、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生物学模型的制作及相关指标的测定动物科学毕业论文题目二:36、长爪沙鼠微卫星DNA、RAPD位点筛选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37、慢性冷热应激对荷斯坦奶牛维持行为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38、仔猪水肿病病原分离鉴定及免疫防制研究39、农科本科生专业课程学习成绩评价研究40、二十一世纪初农科本科专业调整研究123下一页。
动物行为生态学论文
动物行为生态学论文题目:关于蜗牛的观察及实验姓名:学号: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电话:通讯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建设路 46号E - mail :任课教师:牛瑶2011年10月摘要: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
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腹足纲;取食腐烂植物质,产卵于土中。
在热带岛屿最常见,但也见于寒冷地区。
树栖种类的色泽鲜艳,而地栖的通常单色。
蜗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从《自然科学》书中认识了它;对蜗牛摆动长触角﹑背着壳爬行﹑分泌黏液的现象发生兴趣,好奇使我留意地观察它,随着观察产生了一些疑惑:蜗牛为什么不放弃壳爬行?蜗牛的黏液起什么作用?蜗牛对人类有价值吗?……蜗牛容易捕捉,易于饲养,有助于我对它观察和探究。
关键词:蜗牛外形特征腹足粘液夏眠引言:蜗牛的生存能力强,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蜗牛;春季或秋季,如果下一场小雨,在墙角、树下、叶子上以及草地里,常常能发现蜗牛的身影——竖着长触角背着壳缓慢地爬行……从大山捉来几只蜗牛,准备了透明大瓶子,为它建了一个“家”,用放大镜观察起蜗牛。
通过每天观察﹑写日记,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探究→收集资料→再进行实验→推理得出结论;一步一步地认识蜗牛,一点一点地揭开蜗牛的秘密,经过近半年的时间,我对蜗牛有比较完整地了解。
1﹑通过书本,了解到:蜗牛原本生活水里,后为适应环境登陆,其腮演变了“肺”﹙外套膜﹚,进化成陆地软体动物肺螺类。
蜗牛在陆地分布广,世界各地有蜗牛四万多种,虽然蜗牛品种多样,但内外结构大体相同。
﹙附蜗牛内﹑外结构图﹚其外行特征:两对触角﹑腹足﹑螺旋型贝壳。
蜗牛具有很高食用价值,并有一定的医疗﹑保健﹑美容的成效。
2.通过观察,直接发现:蜗牛的头部﹙眼﹑鼻﹑嘴﹑舌﹚﹑颈部皮肤﹑呼吸孔﹑腹足的蠕动﹑分泌的黏液﹑排泄物﹑排泄口﹑螺旋型贝壳﹙右旋﹚﹑尾部。
3﹑通过观察,推理发现:蜗牛的味觉﹑颈部靠近壳口能分泌粘液﹑腹足能吸收水份﹑蜗牛壳的作用﹑自我修复能力。
动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动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参考一、《家畜繁殖管理与优化》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家畜繁殖管理的重要性和现状,探讨了如何优化家畜繁殖管理,提高繁殖效率和质量。
首先,介绍了家畜繁殖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其次,分析了当前家畜繁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然后,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繁殖管理策略和技术;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这些策略和技术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本研究旨在为改善家畜养殖业的发展和提高养殖者的收入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动物行为与动物福利》摘要:本文以动物科学专业为背景,研究动物行为与动物福利的关系。
首先,介绍了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其次,探讨了动物行为与动物福利之间的密切联系;然后,分析了不同环境因素对动物行为和福利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动物福利的措施和方法,并结合实际调查和实验数据,证明这些措施和方法的有效性。
本论文旨在为推动动物福利法规的制定和动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三、《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首先,介绍了动物营养和饲料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其次,概述了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然后,详细分析了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对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最后,探讨了未来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的热点领域和挑战。
本论文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动物营养与饲料的认识,促进动物畜禽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动物疾病防控与诊断技术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动物疾病防控与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首先,介绍了动物疾病防控和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其次,分析了当前动物疾病防控和诊断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然后,介绍了一些新兴的疾病预防和诊断技术,如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生物传感器技术;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这些技术在动物疾病防控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本研究旨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动物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五、《动物育种与遗传改良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动物育种和遗传改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结课论文学院: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班级:自动化111班姓名:***学号:**********完成日期:2012年5月15日动物行为学结课论文你想知道猫和狗为什么一见面就打架吗?你想知道在非洲的乌干达,有一种老鼠为什么能吃猫吗?你想知道一些生活在非洲尼罗河上游的鳄鱼为什么对千鸟却相当“友好”吗?动物的世界和我们人类一样,动物也有它们的语言,行为,生活方式,作为人类——这个蔚蓝星球上的主宰,我们应该去了解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怎样的生活?怎样的繁衍生息?怎样的进化?这样我们可以和我们的朋友更好的相处,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它们,我们可以一同快乐的生活在这颗星球上。
因此在大一的公选课中,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动物行为学这门课程。
我希望我可以通过这门课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更好地了解动物的行为。
经过本次选修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动物的行为分为生境选择行为、觅食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节律行为、防御行为、定向行为、捕食与被捕食行为、信号与通信行为、利他行为和战斗行为等。
觅食行为是动物最常见的和最基本的行为,它是动物生存和繁殖所必需的。
自然界中的动物一般都能有效的获取食物,这是由于进化选择的压力,从长远看,自然选择将会保存那些具有最大适合度的动物个体,从短期看,取食效率越大,肯定会越有利于动物在生殖上获得成功。
觅食行为的也具有可变性。
食物资源的变动经常会对动物觅食行为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在食物资源稳定的条件下比在食物资源经常发生变动的条件下更容易促使物种发生食性的特化,而食物资源本身也受到各种捕食者之间相互关系得强烈影响。
总之,动物觅食行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个体发育阶段的不同和新情况的出现而不断发生适应性变化。
动物的繁殖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区、筑巢、求偶、交配、孵卵和育雏等。
繁殖行为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使后代得到亲代的良好照顾,提高动物幼体的成活率。
自然选择产生了各种机制包括繁殖行为,来保证繁殖的成功。
动物医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
动物医学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40个)★规模化养鸡场致病性大肠杆菌优势血清检测★规模化养鸡场致病性大肠杆菌体外药敏试验研究★规模化养鸡场大肠杆菌病的综合性诊治★规模化养猪场猪瘟抗体检测★饲料中赖氨酸含量对产蛋性能的影响★家禽的初产体重对产蛋日量的影响★产蛋后期改变饲料蛋白对产蛋性能的影响★饲料中蛋氨酸含量对产蛋性能的影响★饲料乳酸菌素的添加对家禽氮排泄量的影响★专业待写论纹请加Q扣一五六六贰零伍★家禽的初生重对开产日龄的影响★H5禽流感疫苗免疫蛋鸡的血清抗体监测★中药制剂对兔病毒性出血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长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对商品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球虫疫苗免疫研究★微生态制剂在肉鸡(或蛋鸡)饲养中应用效果的研究★麻醉药物鱼安定(MS-222)对黄鳝麻醉效果的研究★鱼安定(MS-222)对黄鳝催产效果的影响★鲢鱼细菌性出血病的防治技术研究★马杜拉霉素对家兔球虫病的防治效果及毒性试验★中草药奶牛增奶剂的研制及应用★肉鸡大肠杆菌对几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石蜡包埋组织中总RNA提取方法的建立★组织中总RNA提取效果的鉴定★肉鸡HSP70单抗的免疫组化研究★不同添加物对肉用仔鸡热应激的影响★不同添加物对缓和产蛋鸡热应激影响的研究★中药预防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的效果试验★目前农村养鸡户药物中毒的原因与对策★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效果观察★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临沂市基层动物检疫队伍建设状况及对策研究★中草药防治仔猪腹泻的研究开发★犬难产的治疗★非典型新城疫的综合诊断与防制★肉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治★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性细菌的分离与鉴定★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中药治疗实验★中药对奶牛子宫内膜炎免疫性能的影响★不同环境条件下饲料中霉菌生长情况的研究。
动物科学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动物科学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动物科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参考
对本选题参考的说明:
1、以下选题仅提供了写作的方向,可根据方向自拟题目,请学生自己根据写作重点确定论文题目。
题目应该简洁明了,直接反映出论文的主要内容。
2、本参考选题仅列出部分主要的研究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其他的题目。
1.试论我省畜牧产业结构调整中发展草食家畜的意义和途径
2.当前我市猪人工授精技术现状及展望(提高其水平的主要途径)
3.(当前)牧草业生产与奶牛养殖的关系和利用现状
4.种植牧草在退耕还林还草中的优越性(和现实意义)
5.(信息及电脑)计算机技术在畜牧业上的应用
6.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上中的应用
7.我国(或省地区)饲料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8.(某种)饲料加工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9.动物饲料与畜产品安全关系。
动物行为学考试试题
动物行为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以下哪种动物具有领域行为?()A 麻雀B 鲫鱼C 蚂蚁D 野兔2、动物的通讯方式不包括()A 声音B 气味C 表情D 激素3、下列哪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A 小狗算算术B 鹦鹉学舌C 蜘蛛织网D 猴子骑车4、蜜蜂通过哪种舞蹈来传递食物源的位置信息?()A 圆圈舞B 8 字舞C 摇摆舞D 波浪舞5、动物的防御行为不包括()A 拟态B 警戒色C 假死D 捕食6、候鸟的迁徙行为主要是受()因素的影响。
A 温度B 食物C 光照D 以上都是7、以下哪种动物的社会行为最为复杂?()A 蜜蜂B 蚂蚁C 狼D 蝗虫8、动物的学习行为能够使它们()A 更好地适应环境B 降低生存能力C 减少繁殖机会D 以上都不对9、孔雀开屏属于哪种行为?()A 求偶行为B 攻击行为C 防御行为D 节律行为10、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B 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C 动物的行为都是由神经系统控制的D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_____法和_____法。
2、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_____,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_。
3、动物的繁殖行为包括求偶、_____、_____等。
4、动物的节律行为分为_____节律、_____节律和_____节律。
5、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_____所决定的。
6、学习行为是在_____的基础上,通过_____的作用,由_____和_____而获得的行为。
7、动物的攻击行为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其意义在于_____。
8、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这种行为属于_____行为。
9、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觅食,这种行为属于_____行为。
10、动物通过各种行为来适应_____,从而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繁衍。
动物行为学课程论文选题
《动物行为学》选修课结业课程论文选题
一论文要求:
1. 从下列选题中任选一题(也看另外选相关题目)。
2. 字数在3000-5000之间
3. 论文要求有中英文摘要,以及参考文献。
4在第十六周前提交论文打印版本以及电子版本(发送到邮箱:zhujingchun@).hdgxc88@ 密码:zaq123
二参考论文选题:
1.《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2.《社会生物学》读后感
3 论述《进化稳定对策(ESS)》和博弈论在动物进化上的作用
4 论述动物觅食对策
5 论述动物婚配制度
6 论述动物性选择
7 论述动物的求偶行为
8 论述动物的领地行为
9 论述动物迁徙行为
10 论述动物通讯行为
11 论述动物学习行为
12 论述动物行为遗传
13 论述动物行为进化
14 论述动物利他行为
15 动物行为学研究方法
16. 动物行为学研究进展
17. 用社会生物学观点论述迷信,时尚
18 用社会生物学观点论述计较
19 用社会生物学观点论述人性
20 论述文化与基因的相互作用
21 论述动物的社会行为
22 论述动物社会的等级制度
23 论述动物的防御策略
24 论述动物的进攻策略
25 论述动物行为遗传的研究方法
26 论述动物的节律行为
27 论述达尔文主义。
动物行为学论文(无删减范文8篇)
动物行为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动物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互动等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 动物行为学也在不断发展, 并与行为学、生理学、进化论、遗传学等学科相互融合、渗透。
本文精选了8篇“动物行为学论文范文”,以供参考。
动物行为学论文(无删减范文8篇)之第一篇:动物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分析摘要:如何更好地研究动物行为学早在六十年代时就成为各国科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七十年代后, 随着社会市场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民群众逐渐明白研究动物行为的重要性。
文章主要介绍了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历史, 分析动物行为学的现代进展, 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感谢使用本套资料,希望本套资料能带给您一些思维上的灵感和帮助,个人建议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做适当修改和调整,以符合您自己的风格,不太建议完全照抄照搬哦。
---------------------------------------------------------------------------------------------------------------------------------------------关键词:动物行为学,研究历史,现代进展随着我国逐渐开始重视研究动物行为学, 相关的科研项目越来越多, 动物行为学成为构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查询资料发现, 动物行为学不仅能够研究动物行为, 还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 研究动物的个体发育以及进化史等多个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 动物行为学不断发展, 并且逐渐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 (行为学、生理学、进化论、遗传学以及社会学) 。
动物行为学课程论文选题
论述动物的行为节律摘要:动物的行为节律按节律期长短可区分为6种类型,即年节律、月节律、潮汐节律、圣夜节律、短期节律和间歇节律。
行为节律大都是由体内的生物钟调控的,但需靠外在的定时因素的作用,使动物的行为节律与环境的周期变化保持同步。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hythms of animal behavior rhythms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period length categories, namely years rhythms, months rhythms, tidal rhythms, o holy night rhythms, short-term rhythms and intermittent rhythms. Behavior rhythm is mostly by body biological clock control, but need to rely on external factors, the timing of that animal behavior rhythm and environmental cycle changes in sync.关键词:年节律月节律潮汐节律昼夜节律短周期节律间歇节律定时因素同步动物行为周期性地重复发生的现象称为行为节律,动物行为节律可分为年节律(circannualthythms)月节律(lunarrhythms)、潮汐节律(tidalthythms)、昼夜节律(eircadianthybhms)、短周期节律(Epieyelesthms)和间歇节律(intermittentthythms)。
1年节律气候的季节周期变化对动物的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动物常常靠迁移和冬眠躲过不利季节,而在有利季节进行生殖。
对有些动物来说,行为的年周期变化是由体内的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决定的。
动物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动物行为学中的社会认知研究
动物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动物行为学中的社会认知研究动物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动物行为学中的社会认知研究社会认知研究是动物行为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探索了动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表现。
本文将介绍社会认知的概念和研究方法,以及动物行为学中关于社会认知的研究成果和趋势。
第一部分:概述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对他人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它包括对他人的意向、情绪和信念的认知能力。
社会认知在动物行为学中被视为动物在社会互动中适应环境和取得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二部分:研究方法1. 行为观察法行为观察法是最常用的研究社会认知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观察动物在特定社会场景中的行为来揭示其社会认知能力。
例如,通过观察灵长类动物在协作任务中的行为表现,可以推测其对合作伙伴意图的理解能力。
2. 实验室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是一种控制环境的方法,研究者可以通过对动物进行训练和测试,来评估其社会认知能力。
例如,利用实验室条件,研究者可以让动物区分不同的表情或声音,并观察它们的反应,从而推测其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
3. 脑成像技术脑成像技术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等可以深入探究动物的社会认知机制。
通过记录动物在执行社会认知任务时的脑活动,可以了解大脑中与社会认知相关的神经回路和区域。
第三部分:研究成果和趋势1. 社会认知能力差异的个体差异研究研究者发现不同个体在社会认知能力上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个体的遗传背景、发育经历以及环境刺激等因素有关。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些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2. 社会认知的进化意义和适应价值社会认知在动物界的广泛存在表明其具有重要的生存和适应意义。
研究者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社会认知能力以及其环境条件,来揭示社会认知的进化过程和适应价值。
3. 动物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研究者通过将动物的社会认知模式应用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已取得一些有趣的结果。
动物科学论文题目
动物科学论文题目动物是生物界中的一大类。
一般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以有机物(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为食料,小编整理了动物科学论文题目,欢迎阅读!动物科学论文题目1.犊牛培育的技术要点2.育成牛饲养管理要点3.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4.泌乳盛期奶牛的饲养管理5.奶牛粗饲料的加工调制方法6.奶牛青贮饲料的调制方法7.我国乳业现状及发展趋势8.母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9.母牛卵巢疾病的成因及防治10.奶牛前胃弛缓的治疗体会11.奶牛酮血病的防治12.肉牛肥育技术13.奶牛产后瘫痪的防治14.奶牛场防疫体系的建立方法15.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治16.奶牛酸中毒的成因及其防治17.我国肉牛产业化的现状分析18.黑龙江省牛、羊肝片形吸虫感染情况调查19.牛乳房炎的研究现状及防制;20.牛结核病的研究进展及防制;21.奶牛胃肠变位的诊治体会;22.奶牛爬卧不起综合症的防治措施;23.牧区反刍动物疫病防治应注意的问题。
24.鲜乳收购中应注意的问题25.提高奶牛场经济效益的分析26.鲜乳的检验技术要求27.脱脂乳的加工工艺特点28.特色乳的加工特点29.黑龙江省乳业现状及发展趋势30.乳品机械的保养与维护动物科学论文温血动物与冷血动物的生存之谜如果你从今天起不再吃饭,那你绝不可能活过一个月,而鳄鱼不吃不喝却能活上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我们与鳄鱼之间的差别为什么如此之大呢?这是因为我们是温血动物,我们每天所吃食物产生的大部分能量都在调节体温的过程中消耗掉了;鳄鱼则是冷血动物(也称变温动物),它们只需要较少的能量就能维持体温和生理机能。
温血动物的体温调节(也称温血性或温血状态),是地球生命进化中最大的奥秘之一。
走近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在动物学上,温血动物指的是那些能够调节自身体温的动物,冷血动物则是指那些没有体内调温系统的动物。
除个别例外,哺乳动物和鸟类都是温血动物,爬行动物、昆虫、两栖动物和鱼类都是冷血动物。
动物之所以有温血与冷血之别,是因为动物血液的温度与动物的体温有着直接的联系。
动物行为研究讨论
动物行为研究讨论当然可以!以下是根据“动物行为研究讨论”这一主题设计的20道试题,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选择题:1. 动物行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A. 观察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B. 提高动物的生产力C. 改变动物的生活方式D. 促进动物的人工驯化2. 以下哪个方法对于研究动物行为影响较小?A. 野外观察B. 实验室环境C. 面对面访谈D. 问卷调查3. 动物行为的遗传基础研究主要关注:A. 个体行为的临时变化B. 行为的季节性变化C. 行为与基因之间的关系D. 社会环境对行为的影响4. 以下哪种动物不适合用于野外行为观察?A. 草食性动物B. 食肉性动物C. 混合食性动物D. 寄生性动物5. 动物行为的社会学研究重点包括:A. 个体的生理适应B. 群体之间的互动C. 繁殖行为的周期D. 食物资源的分配填空题:6. 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工具之一是__________。
7.野外行为观察时,研究人员通常使用__________技术记录数据。
8. 动物行为的季节性变化通常与__________有关。
9.动物行为的长期研究有助于了解__________对行为的影响。
10.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目标是理解__________在群体中的作用。
11.遗传基础研究的发展使得科学家能够研究__________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12.实验室环境通常被用来控制__________,以研究动物行为。
13.动物行为的生态学研究侧重于理解__________对行为的影响。
14. 在动物行为研究中,__________通常用来分析数据。
15. 问卷调查通常用于收集动物行为中的__________数据。
希望这些试题能够帮助到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动物的行为节律摘要:动物的行为节律按节律期长短可区分为6种类型,即年节律、月节律、潮汐节律、圣夜节律、短期节律和间歇节律。
行为节律大都是由体内的生物钟调控的,但需靠外在的定时因素的作用,使动物的行为节律与环境的周期变化保持同步。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hythms of animal behavior rhythms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period length categories, namely years rhythms, months rhythms, tidal rhythms, o holy night rhythms, short-term rhythms and intermittent rhythms. Behavior rhythm is mostly by body biological clock control, but need to rely on external factors, the timing of that animal behavior rhythm and environmental cycle changes in sync.关键词:年节律月节律潮汐节律昼夜节律短周期节律间歇节律定时因素同步动物行为周期性地重复发生的现象称为行为节律,动物行为节律可分为年节律(circannualthythms)月节律(lunarrhythms)、潮汐节律(tidalthythms)、昼夜节律(eircadianthybhms)、短周期节律(Epieyelesthms)和间歇节律(intermittentthythms)。
1年节律气候的季节周期变化对动物的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动物常常靠迁移和冬眠躲过不利季节,而在有利季节进行生殖。
对有些动物来说,行为的年周期变化是由体内的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决定的。
例如:庭园林莺(Sylvia borin)、亚高山林莺(S.cantillans)和暗绿柳莺(Phylloscopus)都进行长距离的迁飞,这些小形呜禽的体重、换羽、睾丸大小和食物选择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在欧洲进行繁殖的种群,通常总是飞越撒哈拉大沙漠到非洲南部越冬,如果把人工养大的个体放置在条件恒定的实验室内,它们仍然会表现出正常的季节迁飞行为,这表明与迁飞有关的生理和行为变化是由内在的年生物钟控制的。
对于鸟类生殖的季节性节律也曾作过很多研究,这些鸟类大都是在温带地区进行繁殖的,那里的有利季节和不利季节是互相交替出现的,因此这些鸟类的年生殖周期对于后代存活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但在热带地区,由于全年食物供应充足,气候的季节变化不明显,鸟类可全年进行繁殖,但有些热带地区的鸟类也表现有明显的生殖节律,但它与季节变化无关。
如乌燕鸥(Sterna fuscata)和褐鲤鸟(Sula leucog-aster),每隔8-10个月繁殖1次,这似乎表明没有哪一个特定的生殖季节对生殖更有利,但动物会从生殖节律存在本身得到好处,因为如果连续进行繁殖能量消耗太多,在生殖间隔期间进行换羽或其他活动也许更为有利。
少数哺乳动物也表现有内在的年活动节律,例如:刺猜(Erinaceus europarus)就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生理变化,这种变化也是属于内源性的。
金背黄鼠(Citellus lateralis)甚至在恒定的实验室条件下也表现出明显的年活动节律,这种小啮齿动物生活在海拔1500-3600m的高度,每年有3-4个月的冬眠期,在冬眠期间体重显下降,冬眠过后食量会很快增加,到中夏时节食量达到最大,体重则恢复到10月冬眠开始时的水平。
在环境因素尽可能保持不变的实验室内,上述动物的冬眠律仍可维持2年以上,这显然说明是内在的年生物钟起作用。
但在恒定条件下的年节律期通常会比人石牛图15只金黄限冬眠节律的4年记录出生后便置于黑暗条件下,但仍与在自然条件下一样按时进行冬眠自然条件下稍短一些,在正常情况下,生物钟与外部境节律的对时靠的是某些特定的定时因素(zeitgeber),如日照长度和温度等。
例如:花白早獭(Marmota monax)是一种具有明显冬眠节律的动物,在实验室内也表有脂肪积累的年节律周期现象,当把它从美国东部运到澳大利亚经受那里的自然光照和温度条件时,种动物在2年之内就改变了原来的节律而与当地的境条件保持同步了。
行为的年节律现象在动物界是普遍存在的,它使动物预先知道环境条件的季节变化并及时作好对的准备,这种机制显然有利于使动物的行为与环因素的周期变化保持同步,这对动物的迁移、冬眠生殖行为尤其重要。
2 月节律和潮汐节律很多动物的行为节律都与29.5d的月节律保一致,最知名的动物是矶沙蚕(Enuice),它只在每10月和1l月下弦月的小潮期间才进行生殖活动,时含有生殖器官的身体后部与前部分离,游至海洋面使卵受精,由于生殖同步,它们为鳖鱼和其他鱼提拱了丰富的食物,当地居民每年此时也象节日一驾船出海捕捞。
在实验室与外界隔绝的条件下,矶沙蚕也在相同时刻进行生殖,这说明与月节律有关的这种殖活动是由内在的生物钟控制的。
另外,软体动物兔(Aplysia)神经细胞的活动节律期刚好是月周期一半,淡水虹鳞(Poecilia reticulata)具有特别敏感的动节律,其节律期也和月周期相吻合。
陆生甲虫谷象(Calandra granaria)的趋光反应周期也与月周期保持同步。
在实验室内所进行的研究大都与动物的潮汐节有关。
潮汐现象是由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变化而引起,在1个月周期内要发生2次潮汐现象。
在新月和满时,地球、月球和太阳的位置是处在一条直线上,此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场彼此增强,形成所谓的大潮(图’)。
与此相反的是,在上弦月和下弦月时,月球和太阳的地球上弦月下弦月时,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场彼此成直角,导致形成所谓的小潮。
动物体内的.物钟能使其预知大潮和小潮到来的时间,因而使自的活动与潮汐变化保持同步。
由于地球是围绕太阳行的,所以年周期和月周期是叠加关系,每年春分和分时(大约是3月21日和9月21日,此时昼夜平)大潮最大,而在夏至和冬至时(大约是7月21日12月21日)大潮最小。
虽然潮汐节律的一般模式地球各地都是一样的,但常因地方条件的不同而有大变化。
很多海洋动物的行为节律都与潮汐周期保持同,而且在恒定的实验室条件下仍能维持很长时间。
有种叫北绷的鱼类,其游泳活动的节律期大约是12h,潮汐节律期相吻合。
招潮蟹(Vca)在低潮时出洞,活地进行觅食和求偶活动,每当潮水上涨前便又退回内,在恒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这种活动节律可维持约5周时间。
有大量证据证明,很多海洋动物的潮汐律是由内在的生物钟调控的。
在有些情况下,动物的为同时受着潮汐节律和24h昼夜节律的调控,例:滨蟹(Carcinus maenas)常常表现出昼夜活动节律与潮汐节律相互叠加的现象,2种节律叠加显然可使物适应于世界有些地方发生的高潮和低潮的无常化,例如在个别海岸地带,2次高潮之间的间隔期是13.80h,接下来的一个间隔期又是10.43h,两者互相交替,而潮间带的一种甲壳动物(Synchelidium)的活动规律则密切地与这一异常的潮汐格局相一致,而且在实验室内这一特殊的活动节律仍能维持好几天。
3 昼夜节律地球上的大多数动物都会经受昼夜条件的巨大变化,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变可直接影响动物的行为,而食物资源量和天敌数量的变化则能间接影响动物的行为。
这些因素的昼夜之差对动物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动物借助于行为在日夜间的不同安排来适应昼夜环境的巨大变化,科学家常在实验室内研究动物的昼夜节律,发现动物的昼夜律是受体内生物钟控制的,但生物钟可受外在因素的调节,使动物行为的昼夜节律严格地与当地条件保持同步。
例如:让晰蝎(Lacerta sicula)在日照长度各为16h和36h的人为条件下孵化,然后将其置于恒定不变的环境中,结果发现它的行为节律仍然保持正常的24h,这说明它24h的活动节律是内源性的,与个体是否经历过正常的昼夜周期无关。
但是在恒定的实验条件下,24h的活动周期性将会逐渐偏离正常值,在自然条件下,24h的节律是靠某些外在的定时因素维持的,它不断与动物体内的生物钟对时,以保持动物活动周期与环境变化周期严格同步。
温度和光照强度是昼夜变化最大的2个因素,在炎热的气候区,夜行性的生活方式对小形动物是有利的,这样可躲过白天的炎热,在寒冷的气候区,在夜晚温度低时进行活动对小哺乳动物来说也是有利的,因为低温正是这些动物的最大产热期,动物可利用此时的积极活动进行热量调节。
对其他动物来说则是在自天活动较为有利,特别是那些夜晚可以在温暖巢中睡觉的动物。
自然界大多数动物都具有活动与不活动(休息)相互交替的生活节律,这对动物有很多好处,只在自天才能视物的动物,夜晚对它们就很不利,因为此时它们不能进行觅食活动,而且容易遭到捕食,对这样的动物夜晚睡眠是最好的选择,睡眠不仅能节省能量,而且能躲避天敌。
环境的昼夜节律现象使得动物在1d的某些时段活动有利,而在另一些时段活动不利,因此已经适应了环境的动物,其昼夜活动安排通常都能使它各种活动的存活价值达到最大。
显然,动物的昼夜活动格局可以因学习而有所改变,并且也可在不同的季节以特定的方式发生变化,例如:像蝙蝠和鹿鼠(Pe-romyscus maniculotus)这样的夜行性动物总是在黄昏时开始活动,其总活动时间在冬季要比夏季长。
另一方面,昼行性动物冬季的活动时间要比夏季短。
但对寒鸦(Corvu,monedula)来说,与冬季相比,夏季反而是晚出早归,以减弱日照长度对其活动时间的季节影响。
大山雀(Paosmajor)也有办法补偿日照长度的季节和地理差异.生活在北纬68°大山雀停止活动的时间与生活在北纬52°的大山雀是一样的,尽管两地的日照长度是有差异的。
可见,北方鸟类在冬季有比较短的休息期,而且在弱光照条件下较为活跃,这种行为调整可保证动物在冬季也能获得足够的食物。
4 短周期节律很多动物都具有相对较短的活动节律期,包括取食节律、饮水节律和梳理行为节律等。
有人曾研究过一种斑鸠(Streptopelia risoria)、斑马雀(Taeniopygia gutta-ta)和云雀(Alauda arvensis)的短周期节律,它们的节律期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
有时可以明显看出,在所有短期节律中占主导地位的节律是取食节律,而其他活动(如饮水和梳理)则出现在两次取食活动之间。
通常取食节律的建立是靠饥饿感增强和减退的交替进行,饥饿感的增强会诱发动物的取食活动,而取食本身又反过来能消除动物的饥饿感。
动物的运动节律通常是由内在生理状态决定的,主要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如鱼鳍有节律的打动就是决定于内在因素,每个鳍都有自己的打动频率,但不同鳍的运动节律可以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