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说课稿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别康桥》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篇目——《再别康桥》。(课件展示题目)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说教学板书四个方面向各位老师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特点
《再别康桥》是处于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模块的一首现代诗歌。在高中阶段文学鉴赏的初始,学习这首诗歌对整个文学鉴赏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再别康桥》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鉴赏其他现代新诗的基础。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契合了新课标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诗歌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可以说是诗坛的一棵常青树,因为它始终回荡着美的旋律。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形象和意境,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象和意境、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以上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本文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独特意象和意境。
(2)、能力目标:
掌握诵读技巧。初步学习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3)、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3、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确立为: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领悟诗情,赏析诗歌画面、诗意美。
教学难点:
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三、说教法与学法
由于高一年级学生对诗歌鉴赏尚处起步阶段,因而在课堂上,老师应将鉴赏搞得生动活泼,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愿听爱读,积极主动地鉴赏作品的习惯。加上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
1、诵读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诗歌的语言是独特的、精练的、优美的,反复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2、问答欣赏法。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对《再别康桥》中康桥美景进行赏析并对重要意象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画面美,从而进行审美体验。
3、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对《再别康桥》体现的作者情感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4、多媒体演示法。通过它音形色兼具的特点,创设情景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以利于学生形象直观地把握课堂内容。
学法:
反复诵读品语言,联想想象赏画面,知人论世悟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指导学,为了学,服务于学”的指导思想,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步骤来完成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徐志摩说: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康桥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触摸康桥,触摸作者的情感之乡。
(设计意图:用徐志摩的名言,同时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这样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设计:
1、一读文本,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再欣赏配乐朗诵《再别康桥》,能让学生从中找出差距;然后教师范读,并进行诵读指导。(注意音节、重音、基调)再让学生伴随优美的乐曲进行诵读,从而感受诗歌的音乐魅力。反复诵读,是学生学习诗歌的基础,同时,也契合了大纲中重视感悟、熏陶和语感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①疏通字词。荇篙溯
②读完之后你对这首诗歌有什么感受?用两个字或者三个字回答。
(很美或者不美。喜欢或者不喜欢。依恋或者惆怅。好或者不好。没感觉。读不懂。)
2、再读文本,学会赏析。
①你觉得这首诗美在哪里?整体还是局部?试分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诗歌,实现感知诗歌音乐美和建筑美的教学目标,简单的绘画美教学目标。)
②我也觉得很美,于是试着做了一下赏析。展示屏幕。鉴赏第二节。
(作者选择了意象——柳,表明留的意义,仿佛柳树也动了情要挽留作者,实写作者的惜别之情。
作者运用了词汇——金、艳等修饰词,柳是金色的柳,让人想象到夕阳中的柳树仿佛镀上一层金色,明艳,美丽。艳字,让人感觉到柳树影子的鲜艳,美丽,依依作别的样子跃然纸上。
作者运用了手法——比喻的修辞,把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新娘是美丽的,华丽的,娇艳的,又是羞涩的,突出表现了康桥的柳的娇媚,娇羞。
作者表达了情感——留恋,喜爱。如果说康桥的柳是新娘,那么谁是新郎?新郎新娘新婚之夜新婚燕尔,却做着别离,你能体会到作者是什么样的情感吗?)
(设计意图:教师抓住诗中的重要意象,关键词(动作性很强的词、融入强烈情感的词)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借此指导学生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③请同学们也仿照我的鉴赏方法,自选角度,任选一节进行鉴赏。展示。
(明确答案:画面美的特点——意象美,选词美,手法美,情感美,动感美,着色美。进行总结:新月诗派——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新月诗派是新诗史上极为重视形式美的一个流派。通过学习《再别康桥》,可以从中体会到新诗的“三美”,即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也使学生对诗词格律的认识有了更多的了解。)
(设计意图:学会鉴赏诗歌,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鉴赏。)
3、三读文本,深度体味。
①整体诵读诗歌,进一步体味诗歌的三美,体味作者的情感。
展示作者经历以及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力求创新,突破传统的开篇介绍作者方式,用所谓“知人论世”的背景介绍,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②试着背诵这首诗歌。
4、再读文本,妙笔生花。
请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用你手中的笔描绘一下“我心中的康桥”,让我们再度感受徐志摩笔下的康桥,引起我们心灵的共振。
(例文明确:弯弯曲曲的清澈见底的河水,河水里飘着长长的青草,两岸四季长青的绿茵茵的草坪,斜依在桥的两端的棵棵垂柳,矗立于岸边的宏伟的教堂,庄严秀丽的各学院的建筑群……这就是徐志摩的精神之乡,他非常喜欢这个地方,他为这优雅、秀丽、宁静、和谐的大自然所陶醉。我的脑海中仿佛浮现出如画的美景:清晨,或傍晚,他常常在织锦一般的草地上读书,有时俯身观看康河里的流水,有时仰头眺望天上的行云,有时撑一只长篙在康河里划船,有时则在夕阳西下的晚景里,骑上一辆自行车,独自去追赶天边阔大的太阳……)
(三)结束新课,布置作业。
课下寻找徐志摩的代表作《沙扬娜拉》进行比较阅读,找准比较点,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一篇优美的板书设计有“微型教案”之称,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也易于学生学习。根据求实、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再别康桥
徐志摩
音乐美——音节(押韵)
建筑美——匀称(句式)
绘画美——辞藻(意象)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过程,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