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题研究意在构建“听说说写”的全语言学习环境,促进儿童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最终形成一套有利于儿童身心、智力、能力的协同发展的语文课程体系。
与我们课题研究相似的是国家督学李希贵在山东潍坊市进行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和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广东刘宪华老师和陆恕老师组织的“主题阅读”课题实验。前一个课题已经于2006年启动,如今走过了六个年头,并编写了一套配套苏版教材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他们进行大量阅读的尝试,也构建了单元整组教学的课型及教学模式。后一个课题也从2010年开始到如今他们也已经走过两个年头,他们围绕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单元主题编写了配套阅读教材,尝试了单元整组课型研究。我们省内也有很多学校进行“主题阅读”的实验,可见扩大课内阅读量,打通课内课外阅读的障碍已成为语文教育者的共识。
(2)处理好几个关系
海量与减负。让大量阅读进课堂。课堂学习时间课本内容占三分之一时间,课外补充内容占三分之二时间。单绝不是增加师生的负担,减去机械的作业和训练,让师生在快乐阅读中成长。
主体与主导。切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给学生创造机会读书,不要以讨论代替阅读。课堂上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还课堂为“学”堂而不是“教”堂。大阅读的实践主体是学生。
(2)探究科学的“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力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寻求在规定时间内的最有效的课内外阅读融合的课堂教学结构和组织形式。
(3)探究科学的“主题阅读”指导方法。努力探讨新的科学的阅读方法,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或是“一对一”结对式学习及学习单的有效使用。
(4)构建主题阅读下的课程评价体系。努力构建开放的评价系统,将分项评价与综合评价、过程性评价与形成评价、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手段综合使用的质量测评系统。充分发挥评价的检测、诊断、反馈与激励的作用。
文献研究法:搜集相关研究信息、研究资料,
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汇总研究成果,进行阶段小结、分析,总结得失,完善课程体系。
采用各类观察手段、现代多媒体技术等,记录、分析学生习作能力的变化,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整理成果集、撰写论文等。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本课程意在探求适合我校的“主题阅读”教学课程体系,它将改变我校语文教师的传统教学行为Hale Waihona Puke Baidu是一次教师教育生命状态的改变。
研究意义:
1.实践意义。
本课题立足于实践操作,运用行动研究法,边行动边研究,积累有形的教育经验,提高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
本课题树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生命成长服务的教育意识,意在充分打造儿童全语言学习环境,围绕某一主题单元进行一系列的诵读、阅读、习作等系列的阅读主题活动,调动儿童多种感官,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以促进儿童语文综合能力的生长与发展。
(3)主要研究阶段划分及阶段性重点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语文“主题阅读”实验课程的开发与实践(2013年度)
第二阶段:语文“主题阅读”实验课程的整合与修正(2014年度)
每个阶段的重点研究内容:
教学目标:不同年段的语文“主题阅读”课程目标制定、实践、
课程内容:不同年段语文“主题阅读”课程内容的筛选、确定、实施。
综上所述,“‘主题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就是指围绕某一主题选择多篇或多本语文学习材料,组织我校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海量阅读的课程实践研究。以期探索适合我校的“主题阅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与检测及课程实施策略等的研究。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国内外研究领域现状:
主题阅读实验在我国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最早涉及到“主题”一词的当属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语文主题教学研究,她从学生自身特点和学习现状、课程单元以及从教材自身出发,提炼教材的“主题词”,即与生命体验有关的属于“人生意义”的词语,以“积累、感悟、创造”为形式,由一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体系的“全身”,从而站在哲学的高度,进一步从生命的层次,全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的一种体系。
(3)改革集体备课形式。
改变过去分课进行,为现在的“单元整组”备课。每个年级的几位骨干教师先集体共同备一单元,而后分主备人分单元进行,每次备课就由主备人主讲,其他老师补充,这样达到教师人人锻炼,个个成长的目标,也分解了老师的备课负担,让老师们把精力放在带领学生读书上。
3.研究内容与重点:
(1)同一主题下的课程内容
操作策略:不同年段语文“主题阅读”课程的有效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方案等。
评价系统:不同年段语文“主题阅读”课程中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等。
(3)研究时间:2013年9月—2015年12月
3.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寻找研究课题,边实践边研究,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良教育现状,形成综合性习作课程体系的目的。
学生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动的主体,是课程建设服务的对象就是学生。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决定我们的研究应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整合为魂:本课题研究的特点要求课程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从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多层面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形成教学网络,体现语文“主题学习”教学的体系,以提升儿童综合语文素养。
儿童晨诵:秉持回归儿童,回归经典的课程理念,将选择适合儿童学习的古典诗词、国学经典、童谣、童诗等为课程内容,让儿童在诵读中积淀语感,陶冶性情,传承文化。
群文阅读:尽量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单元主题引领下,向课外选择同一主题的名家名篇或经典美文组成教学内容纳入课内阅读,力争将文学化的经典篇章带给儿童,让他们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吸收到最好的精神养料。(不排除对教材中主题的补充和调整)
2.理论意义:
从课程建设的意义上讲,本课题研究对改变过去课内阅读的单一性,丰富了课内阅读的内容,探索以“听说读写”为一体的语文“主题阅读”的大语文观下的课程体系,乃至最终形成语文主题学习的综合系统。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完善语文课程结构具有理论价值。
从语文教育理论上看,本课题对《新课标》中“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少做题,多读书” “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等理论进行实践验证,丰富课程标准的理论内涵。
2.实践目标:编订主题单元教材,构建“主题阅读”课程结构。
(1)确定主题单元,编订校本主题教材。形成在某一主题统领下以单元学习为单位的包括“经典晨诵”、“美文补充阅读”、“整本书跟进阅读”、“儿童说写”“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五种课程组合的教材体系。
(2)调整现有课程设置,构建“主题阅读”带动下的合理课程结构。创建和完善以“主题单元”为经,以课堂教学为纬,将晨诵、篇章、整本书及写作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原则,扩大阅读量,丰富语言积累,吸收中外优秀文化思想,使学生形成终身需要的语文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生命发展,全面提升其语文素养。
2.研究过程。
(1)研究原则:
发展为本。儿童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和发展,儿童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其心智的发展,关注儿童的发展是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根本。因此在实施中检测课程制定和实施效果的标准就是看是否适应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儿童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学习中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
以上各种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给本课题提供了研究基础,本课题研究与其有相似之处,但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整合、开发我校的课程资源,改变我校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一本书学半年的状态,改变语文课堂上教师无效的讲解和分析,切实使师生通过大量阅读体会语文学习的愉悦,构建一套适合我校学生语文学习的、适合我们学校的母语环境下以主题阅读为核心的集“晨诵、单篇、整本书、习作”为一体的阅读课程体系。并通过此课程改变师生语文学习的方式,改变教师的教育生活状态。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从实践到理论的探索,基本形成可操作的适合我校的语文主题阅读的课程体系。
为了丰富阅读教学理论,构建属于实验小学的大语文学习观下的“主题阅读”课程体系,本课程预计达成如下目标:
1.理论目标:探求主题阅读的教学规律,丰富阅读教学理论。
(1)以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完善和调整“听说读写”明确且可执行的培养目标,构建适合语文主题学习环境下的“主题阅读”的课程目标体系。
(2)研究的子课题:
低年级“主题阅读”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中年级“主题阅读”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高年级“主题阅读”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将遵循“理论先导——实践探索——理性提升——实践验证”的思路进行。
在新课改的阅读理念指导下,本实验拟从我校各年级中选择5个班级先行实践,其余班级随后跟进。我们以兄弟学校的实验经验为依托,立足于“大阅读”理念下,探寻“主题阅读”的校本研究路径,构建主题阅读教材、主题阅读课型和主题阅读教学策略,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赢在人生的未来。
实验方法:
以苏教版教材为依托,构建主题单元,大量充实阅读文本,实现课内阅读时间的价值最大化,形成主题阅读校本教材。
以课堂阅读实践的改革为基点,吸纳课外阅读,辐射听说、读、写课程,构建校本主题阅读课程体系。力争实现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教学形式,探寻主题阅读规律和特质,形成主题阅读理论体系,创建师生共读环境,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文化修养和实践能力。
整本书阅读:在同一主题指导下选择与单元教学主题相似、相近或相反的整本书跟进阅读。
说写活动:创建在同一主题下的延伸性说写活动。低年级说话写话、中高年级的习作活动,打造“听说读写”一体的“口头语文”与“书面语文”并重的全语言的学习方式与环境。
“综合实践活动” 在同一主题指导下开展与单元教学主题相似、相近的观察、调查、探究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生活积累,为阅读与表达提供人生经验与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基础与拓展。大量阅读不是放弃语文基础能力的学习和培养。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语文知识,培养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益的语文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写字能力、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教学保证目标。因此,课内阅读教学一定要精简目标,紧紧抓住“听说、读、写”三项训练“口头语文”和“书面语文”两大板块,积极创造学生学习和使用语言的机会。保证“一课一练,一练一得”。
本课题旨在改变改变当前语文教学的方式,改变一本教材学半年的现象,重视利用语文课堂的时间阅读,意在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通过增加课内阅读量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作为苏北最大的小学,我们的平行班级非常多,而且我校也是睢宁县小学教育教学领域的旗帜学校,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发挥示范作用,这样对于研究的有形成果就有大量的验证和推广的机会。
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主题阅读”这里的“主题”既可以指人文性的情感或思想主题,也可以指以围绕某表达形式组合的主题,或是围绕某作者组合的主题等。“主题阅读”就是通过围绕某一主题选择多篇和多本有利于儿童语文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并组织儿童进行的语文综合性阅读学习。目的是通过改变当前语文课堂只学一本书的现象,改变课外阅读在课外的现象,创建将课外阅读搬进课内的一种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全语言学习环境,打造适合儿童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做”综合的学习场,以促进儿童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高。
“校本”即“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这里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阅读培养目标而选择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所有与阅读学习相关的内容、目标、学习过程、学习评价与检测。“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