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合集下载

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

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

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一、导入观看视频:蔡伦改进造纸术设问:造纸术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有哪些新发展?二、造纸术的发明1.发明任务一:观察图片,梳理我国古代书写材料的演变,思考以下书写材料有何不便?2.蔡伦改进造纸术任务二:阅读教材,请你讲讲蔡伦改造纸的故事,改造后的纸有何优点?人物故事:蔡伦(?—121),桂阳人,年少时入皇宫做了宦官。

他聪明伶俐,受到皇帝的赏识,被委任主管皇室的手工作坊。

他监造的宝剑,坚实锋利又非常精巧。

蔡伦总结前人的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制造出既轻便又经济适用的纸。

他曾被封为“龙亭侯”,人们便把用蔡伦造纸法制成的纸称为“蔡侯纸”。

观频、思考问题梳理我国古代书写材料的演变极不方便,引出造纸术的发明讲人物故事,观看图片,思汉朝造纸工艺流程想象图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3.影响任务三:纸的发明对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蔡伦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纸的发明使书写材料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有利于书写和图书编辑,便利了典籍的流传;还为书法、绘画等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从而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此外,纸张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用途也是多方面的,如可用于包装、装饰、美化环境等。

4.传播任务四:识读地图,简述造纸术在世界的传播过程,对世界发展有何作用?考纸的优点概括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造纸术的传播传播:4世纪朝鲜半岛——7世纪日本——8世纪阿拉伯地区——12世纪非洲、欧洲——19世纪大洋洲点拨提升:造纸术的发明,对亚洲、欧洲等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三、医学、数学和农学的成就1.医学(1)张仲景任务一:阅读教材,请你为张仲景制作一张人物小卡片。

张仲景人物张仲景时期东汉身份名医代表作《伤寒杂病论》观图,简述造纸术的传播,理解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表格梳理张仲景的医学成就成就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多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明进步(教案)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明进步(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明进步(教案)教学目标本课将通过讲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明进步,使学生了解该时期的重要发明和进步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 丝绸的发明和丝绸之路的建立- 指南针的发明和对航海和陆地交通的重要作用- 造纸术的发明和对文化传播的贡献- 水力铁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和对冶铁业的推动2. 两汉时期的文明进步- 文化艺术的繁荣:诗词、音乐、舞蹈、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 学术思想的兴起:儒家、道家和墨家等思想流派的兴盛- 社会制度的改革:推行考试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明进步的好奇心。

2. 讲解:逐一介绍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明进步,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使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发明和进步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4. 总结: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探讨。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究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明进步。

教学资源- 图片和视频展示设备- 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教学评估-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任务中的表现- 学生对于科技和文明进步的理解程度扩展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制作相关的模型,加强对科技进步的理解。

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的电影和纪录片来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教师应定期进行评估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认识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科技史和文化史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强。

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运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认识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文化、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2.教学难点: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实例,深入剖析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特点。

4.互动交流:师生互动,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

3.网络资源:相关的历史文献、论文、新闻报道等。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汉时期会出现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的局面?2.呈现(10分钟)分别介绍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医药、天文、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五篇范文]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五篇范文]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西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学习难点】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本、所用的练习本、阅读的各种报刊、杂志等都离不开“纸”。

“纸”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吗?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造纸术的发明自主阅读课本P67~68内容,完成第1~2题。

1.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纸?谁在什么时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有什么特点?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是什么?西汉早期的麻纸。

东汉,蔡伦,特点: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纸发明之前,中国人写字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和纸相比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之处?书写材料:龟甲或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等。

成本高、贵重不方便携带、不易推广等缺点;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知识模块二张仲景与华佗自主阅读课本P69内容,完成第3题。

3.华佗和张仲景有哪些主要的医学成就?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编创“五禽戏”。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知识模块三历史巨著《史记》自主阅读课本P70内容,完成第4~5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含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含反思)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标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知识线索:一、造纸术的发明1.在纸张出现以前,人民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甲骨、青铜器、丝帛、竹简)2.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3.什么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西汉)4.东汉时,谁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宦官蔡伦)5.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二、张仲景和华佗1.张仲景:民族:汉族生活时代:东汉末年(今河南人)职业:医学家成就: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治未病”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2.华佗:民族:汉族生活时代:东汉末年职业:医学家成就: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

历史巨著《史记》作者:司马迁民族:汉族生活时代:西汉汉武帝时期家乡: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职业:史学家成就:编写了《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一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道教和佛教1.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

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2.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第 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

2.概括造纸术的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

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3.思考和概括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讨论探究等形式,掌握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的新成就,认识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造纸术、“麻沸散”、《伤寒杂病论》及农业生产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认识重大发明对社会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1、造纸术的改进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2、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

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科技与文化的新成就,商业和都市的新气象。

【自主预习】一.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有什么影响?1甘肃天水汉墓出土了一张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2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了劳动人民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蔡侯纸”。

二.张仲景和华佗1.华佗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还创制医疗体操,名为“五禽戏”。

2.东汉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后世尊称张仲景为“医圣”。

三.历史巨著《史记》《史记》叙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两三千年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

四.道教和佛教的起源?1.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进步。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两个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旨在让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繁荣和发展,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概念和术语不太熟悉,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来进行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

2.了解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就。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能够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进行评价和思考。

4.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能够将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与前后时期进行联系和对比。

四. 教学重难点1.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

2.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就。

3.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进行评价和思考。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阐述,引导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举例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两汉时期的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

3.小组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和教学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资料等。

2.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地图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汉时期的地理和政治情况。

3.教师准备一些历史道具和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两汉时期的文化。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两汉时期的图片和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和教学资料,呈现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以及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就。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课标要求】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参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学习目标】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

2.概括造纸术的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3.思考和概括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习重难点】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难点:1、造纸术的改进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2、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基础解读】一、造纸术的发明1、纸出现以前的书写载体。

2、造纸术的发明(视频展示)蔡伦改进造纸术历史人物档案卡3、论从史出‚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

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的《后汉书》①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②蔡伦制造的纸被称为什么?蔡侯纸③这种纸有什么优点?轻薄柔韧,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

4、蔡侯纸的制作流程汉代造纸工艺流程5、造纸术的传播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二、张仲景和华佗1、张仲景①人物基本信息②人物贡献《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坐堂医生‛的来源与张仲景有关。

2、华佗①人物基本信息②五禽戏华佗提倡养生之道。

他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俗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户枢不朽也‛。

华佗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鸟等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猿鸟
医学体操“五禽戏”
华佗创编了一种锻炼方法,叫做“五禽戏”,一叫虎戏,二叫鹿戏,三叫熊戏,四叫猿戏,五叫鹤戏,也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同时可使腿脚轻便利索,用来当作“气功”。

五禽戏
观看司马迁写《史记》过程的视频
思考: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历史巨著?
第一,社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社会条件。

第二,司马迁的史学家传提供了家庭条件。

第三,丰富的知识和个人经历。

第四,司马迁有远大的理想和进取精神。

第五,顽强的毅力和忍辱负重的精神。

关于《史记》
1.体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纪”指本纪:按年代计述帝王的传记及国家大事,为全书之纲;
“传”指列传:以传记的方式记载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隐士、说客等各类人物。

“世家”:叙述秦以前各地方政权和诸侯王的历史事迹;
“表”:按世代或年月分别记载历史大事;“书”:对古代经济、天文历法、地理等进行专门记载和论述。

《史记》全书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共130篇全书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编年和纪事,体例严整,内容丰富,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3.评价
史学价值: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学生勾画相关内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如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医学知性成果。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文化成就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两汉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
3.两汉时期的教育制度,如太学、郡国学校等的教育情况。
4.两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如张仲景、华佗、司马迁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两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科技、文化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对这些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5.启发性:板书设计应包含问题或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

⑵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⑴辩证分析: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⑵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本课采用常规课与生本课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活动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⑵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⑶培养求真求实学风: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实求真的学风,注重学习和实践的结合。

【教学重难点】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㈠、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教师展示材料两汉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名称的由来,汉族的传统服饰汉服以及今天的版图等等。

除此以外,两汉在科技和文化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㈡、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科技篇——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1、自主学习、建构知识①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②东汉时,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

2、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教师质疑:你知道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世界各地各有哪些书写材料吗?它们各有哪些不足?学生小组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播放视频《中国早期书写材料》。

师生共同归纳造纸术的发明: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六、知识点梳理
1. 两汉时期的农业技术
-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 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 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
- 桑蚕养殖技术的进步
2. 两汉时期的手工业技术
- 冶铁和铸铜技术的发展
- 瓷器制作的兴起
- 纺织技术的进步
- 盐铁官营制度
3. 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 文学:楚辞、汉赋、乐府诗、史记等
- 书法:隶书的兴起和发展
2. 请列举两汉时期手工业技术的主要成就,并说明其特点。
答案:两汉时期手工业技术的主要成就有冶铁和铸铜技术的发展、瓷器制作的兴起、纺织技术的进步以及盐铁官营制度的确立。这些技术的特点是技术创新、工艺成熟、产业规模扩大,为两汉时期的手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两汉时期有哪些科技和文化成就吗?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展示一些关于两汉时期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那个时代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3. 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解决实际问题。
5. 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学情,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教师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教师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合作学习法:教师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技能。
作业反馈:
1.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如在批改学生的思考题答案时,可以指出学生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误解或分析不全面的地方,并提供正确的信息和分析角度。
2.在批改实践性作业时,可以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如内容的准确性、表达的清晰度、设计的创新性等,并提出改进建议。如在评价学生的PPT演示文稿时,可以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如信息的不完整、设计的单调性等,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主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已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将介绍两汉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并与前期学习的百家争鸣进行衔接。
3.学生已学习了秦朝的统一和灭亡,对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将介绍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如汉朝的建立、发展和灭亡,以及皇帝和官员的职责和权力等,与前期学习的政治制度进行关联。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优质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教学难点:道教和佛教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东方朔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

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

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

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个奏本,这个奏本就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

汉武帝看得那真是累啊!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一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造纸术的发明(一)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和缺点1.【材料研读】材料一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遗传后世子孙者知之。

——《墨子·兼爱下》材料二先王寄理于竹帛。

——《韩非子·安危》材料三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范晔《后汉书》2.教师设问: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说说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有什么特点?提示:(1)书写材料:甲骨、简帛、青铜器等。

(2)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格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二)造纸术的发明1.图片展示最早的纸此为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

纸面平整、光滑、结构紧密,表面有细纤维渣,可见造纸技术比较原始。

其原料为大麻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崖,路,是一幅世界最早的纸绘地图。

2.设问:我国造纸术是何时发明的?到东汉,造纸术有何变化?提示:(1)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术的基本方法。

缺点:这种麻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

由于麻纸不太适合书写;东汉经济繁荣,文化教育发达,对纸张需求强烈。

(三)蔡伦改进造纸术——方法、原料、优点1.材料研读:“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

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的《后汉书》2.教师设问:(1)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提示: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体会我国历史上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基本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的简要内容,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师以学生的讨论与自主探究为基础。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中,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对《史记》的内容和历史地位一目,可以通过简要介绍其内容和其中所体现的司马迁的史学思想,使学生体会《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对佛教传入一目,引导学生回忆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开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对佛教传入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两汉时期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引导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教学,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二者的有机结合。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这也反映出书写工具的落后。

在中国古代,读书人不用学习五大车的竹简也可达到“学富五车”的程度,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朝代,你知道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新课学习这一时期科技文化的突出成就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造纸术的发明二、张仲景和华佗三、历史巨著《史记》四、道教和佛教一、造纸术的发明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P67第一段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人用什么作书写材料?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学生:甲骨、青铜器、竹简、帛。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过程设计写字,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纸草纸”写字,欧洲用羊皮来写字。

据说当时欧洲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

那么,中国以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始于何时?造纸术是谁发明的?让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欣赏图片,激发学习的兴趣。

也逐渐普遍起来了。

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3.造纸术的传播及其意义。

纸最初传人朝鲜、日本,后来又向西传人阿拉伯,并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非洲。

与竹木简和帛相比,纸的主要长处是什么?竹木简太笨重,帛的价格昂贵,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

纸的发明,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和人类文化的传播。

(二)张仲景和华佗1、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课件演示:张仲景像、《伤寒杂病论》书影)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

当时连年战乱,疾病流行,为了帮助人民解除病痛,挽救病人的生命,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写成了举世闻名的《伤寒杂病论》。

这是我国第一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的专著,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张仲景以其卓越的成就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医圣”。

2、“神医”华佗。

(课件演示:华佗像、“五禽戏”)华佗是东汉末年的民间“神医”,他勤奋好学,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

他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麻醉剂做手术的外科医生,欧洲则是在华佗死后1700年才学会使用麻醉药的。

他还创制了一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姿态来锻炼人身体各部位的医疗体操,即“五禽戏”,至今仍有许多人学习它,受益慢多。

(三)历史巨著《史记》1.司马迁编写《史记》的原因。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相关内容,说说司马迁能编成《史记》的原因。

(1)司马迁的父亲是史官,司马迁受到家庭的熏陶,从小就爱好文史;(2)司马迁年轻时到各地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开阔了视野;(3)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业做了史官,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的书籍;(4)他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思考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

2.识读《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造纸工艺流程图》,讲解这些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提高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3.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坚韧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
教学难点:道教和佛教
三、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1.造纸术的发明
(1)历史回顾:在纸张出现以前,人们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
(2)动脑筋: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
(3)西汉造纸术的发明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

(4)回答下列问题:
①谁改进了造纸?②造纸的原料有哪些?③用此原料造成的纸有哪些特点?
(5)造纸术的影响
①在中国纸传入西方以前,他们在什么材料上书写?
②造纸术的传播③阅读材料分析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
(6)知识小总结
教师过渡:华佗和张仲景,一个是“神医”,一个是“医圣”,其中一位会模仿五种动物的姿态做体操,另一位被称为“坐堂先生”。

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人吗?他们到底对祖国的医学做出了什么贡献,才赢得人们如此尊崇呢?
2.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内容
(2)华佗:
3.历史巨著《史记》
(1)观看视频,回答下列问题。

①司马迁对李陵投降的看法体现了什么精神?
②司马迁遭到关押,又受到酷刑,仍不忘写《史记》,体现了什么精神?
③从视频中我们可以得知,搜集资料的途径有哪些?
④《史记》记录了哪一段时期的历史?
4.道教和佛教
(1)基本概况:
(2)知识拓展:
①道教和佛教的教所分别是什么?
【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