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
政治经济学课后重点习题及答案13页word
第三章:货币1.银行信用有什么特点:银行信用是银行或货币资本所有者向职能资本提供货币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银行信用的特点是:①银行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借贷资本,因此,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的数量和周转的限制;②银行信用的对象不是商品资本,而是货币资本;③银行信用的债务人是职能资本即工商及农业企业、债权人是银行。
银行信用较之商业信用的进步性:银行信用所具有的特点突破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了信用的规模和范围。
一方面,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数量和周转的限制。
另一方面,银行信用也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因为货币资本可以投向任何部门。
2.论述货币的起源与本质货币的起源即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末期与那种简单或偶然的商品交换相适应,价值形式表现为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商品交换范围不断扩大并成为经常现象。
于是简单价值形式就发展到扩大价值形式。
这种扩大的价值形式,由于等价物表现为一个商品序列,一切商品没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价值表现。
随着交换的发展,交换的困难增大,这种困难反映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商品的价值形式必须随着交换的发展而发展。
最后,逐渐从无数商品中分离出来一种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通过它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这就过渡到一般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是克服了扩大价值形式中商品交换的困难,但仍有不足,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一种商品上,它因时因地而不同。
一般等价物不固定、不统一,限制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因而仍须向前发展。
于是,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之后有了货币形式,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或白银上,贵金属金银成为货币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达到最高阶段。
一:1只绵羊= 2把斧子二:三:四:货币的本质在于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这一本质说明,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它又与普通商品不同,是惟一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课后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导论一名词解释经济规律①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
同其他自然规律一样,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们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前提是认识客观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
③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
有经济规律所依存的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经济规律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第二层次是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第三层次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
二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科学。
1、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的社会属性,但对生产社会属性的分析不能脱离生产的自然属性。
2、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为对象但不是一般地研究生产,而是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
3、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政经的基本分析框架。
从与西方经济学的对比来看,马政经偏重对经济关系本质的分析,它研究物与物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研究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特别是注重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分析。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解释下列名词1 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基本关系和地位,同时又通过社会生产各个环节来实现自己。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
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
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上编始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P11)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即社会的生产方式,不仅包括社会生产力,而且包括社会生产关系。
2、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3、什么叫经济规律?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与自然规律相比较,经济规律有何特征?经济规律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条件的产物。
一,经济规律都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随其不断地发展、变化。
二,人们不能自由的选择经济条件,也就不能随意的穿凿、改造和消灭经济规律。
三,经济规律带有强制性,违反它将会受到惩罚。
四,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并不代表人们在经济规律前是无能为力的。
经济规律的特征:一,大多数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的;二,在阶级社会中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具有阶级背景;三,经济规律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使人们所进行的经济活动的规律,是人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的规律。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P42)1、什么叫价值?怎样理解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
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类劳动才表现为价值,所以,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
2、劳动二重性学说★商品的二重属性指的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从一方面看,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胜利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
从另一方面看,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意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在经济学说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这一学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称之为“理解政治经济学全部问题的枢纽”。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 参考答案——学生用
《政治经济学原理》参考答案本文档为2011年4月出版,张莹、李海峰主编《政治经济学原理》(978-7-115-24306-5)一书的课后单元测试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如有异议,可请教授课老师或来邮件质询(*******************;*********************)。
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B C A A A B A C B C B A C A C D B A D BB DC A C D二、多项选择题ABCD ABCD BCD ABCD AB ABCD CD ABCD ABCD ABCD三、名词解释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按照自己设想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去加工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被加工的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活动。
生产资料所有制: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属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
四、辨析题1. 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此,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答:错误。
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此,变革生产关系可以影响进生产力的发展。
当变革后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要求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不适应时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2. 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是完全相同的。
答:错误。
经济规律除了有和自然规律相同的特点外还有自身独特的规律。
具体表现为(1)经济规律不能离开人的经济活动;(2)经济规律一般不是长久不变的;(3)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的。
五、问答题1. 简述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
劳动过程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其中:(1)人的劳动就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为了获得满足自身或他人需要的有用产品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导论1.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当代已不再是社会生产关系,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答:题中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1)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社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2)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历史上的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如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另一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如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包括对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研究①经济制度是不同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所有者根据自身的利益要求及实现增进自身利益的经济目标,对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规定。
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反映着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区别。
②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
一定的经济体制的发展状况对于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一定的经济制度也只有在选择了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后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生产关系的研究,既要注重对经济制度的研究,又要重视对经济体制的研究,更要对两者之间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要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1)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答案讲解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D、社会生产方式2、政治经济学的含义是:A、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结合B、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的结合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得结合D、是关系国家或社会的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生产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A、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B、揭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C、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D、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5、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6、生产力和生关系的统一构成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方式D、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第一章商品与货币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与价值C、价值与交换价值D、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2、两种不同使用价值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A、两种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两种商品的用途各异C、两种商品各为对方需要D、两种商品都有价值3、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是:A、质上有差别,量上无差别B、质上无差别,量上有差别C、质和量上都有差别D、质和量上都无差别4、价值的本质是: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B、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产品C、两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关系D、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值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6、商品二因素决定于:A、商品的内在属性B、具体劳动C、抽象劳动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都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C、使用价值都是由来自自然物D、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8、价值的源泉是: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劳动和土地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A、简单劳动时间决定的B、复杂劳动时间决定的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A、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B、是以复杂劳动为尺度的C、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折算为尺度的D、以上都不是11、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于:A、商品二因素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A、价值决定价格B、供求决定价格C、竞争决定价格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3、货币的本质是:A、媒介商品交换B、是资本的最初表现C、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D、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14、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A、想象的货币B、实实在在的货币C、观念上的货币D、纸币15、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代码:05003习题参考答案江建强编写(2002年8月)第一章导论一、填空1.物质资料生产2.基础3.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4.劳动者生产资料5.生产力生产关系6.生产关系7.生产分配交换消费8.生产资料所有制9.阶级性阶级性科学性10.内在的本质的必然二、单项选择题1.①2.②3.②4.③5.①6.①7.①8.①9.④ 10.①三、多项选择题1·①②③⑤ 2.①②③⑤ 3.①③⑤ 4.①③④⑤ 5.①③④⑤6.①②③④⑤7.②④⑤8.①②③④9.①②③⑤ 10.①④⑤四、辨析题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力的学问。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是研究生产关系的学问。
但生产关系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所以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对立的统一体。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巨大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评判一种生产关系先进与否,必须以生产力标准来判断,研究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为生产力发展服务的,脱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这种研究就会失去意义。
2.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因而人可以创造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但人不可以创造经济规律,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经济规律的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绪论1、名词解释:1)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
2)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关系进行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活动,才能和自然界发生联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这种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3)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4)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互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过程的矛盾运动。
5)经济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6)基本经济规律:在一个社会形态里,会有许多个特有经济规律存在并发生作用,它们和共有经济规律一起构成该社会经济制度的规律体系。
在这些规律里,有一个起着决定作用的经济规律,即基本经济规律。
7)笼统法: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主要依靠笼统的思维能力。
即第一收集和占有大量的实际材料,然后运用笼统力对实际材料进行整理、加工、阐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中找出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并发现它们内在的各类联系。
8)矛盾分析法: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生产关系的发展运动,首先要分析生产关系内部的各种矛盾关系以及生产关系同它的内部条件的矛盾关系,通过这些矛盾的阐发,能揭示简单商品经济转化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性。
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看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怎样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工具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所谓生产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第四章资产阶级政府的经济职能2004/12/31一.填空题:1.当代资产阶级政府执行经济职能的实质是为垄断资本服务。
2.当代资产阶级政府执行经济职能的目标是直接扶持私人垄断资本,调节整个社会经济。
3.当代资产阶级政府执行经济职能的实质是为垄断资本服务。
4.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成分是垄断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5.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的建立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国有化,二是国家投资建企业。
6.当代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成份形成的途径主要有:继承传统的国有企业、通过实行资产阶级的国有化,将私人垄断企业转化为国有企业、通过政府投资兴建国有企业。
7.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两方面。
8.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的中心点是调节货币供应量。
9.准备金率是准备金和存款总额之比。
10.资本主义政府的经济计划有:(1)行情计划,(2)有限目标计划,(3)结构性计划,(4)综合计划。
11.国家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有财政调节、货币调节、收入调节、计划调节。
二.名词解释: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公开买卖票据、有价证券和政府债券。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家溶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2分),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发展、不断激化的结果(2分)。
三.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
1.下列措施中属于财政支出政策的是( A )A增减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B调整经济结构的税收措施C对垄断企业投资实行的税收优惠措施D调节收入和财产分配的税收措施2.下列措施中属于财政收入政策的是( C )A增减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B增减政府直接投资C对垄断企业投资实行的税收优惠措施D增减社会福利开支3.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点是(C )A增加货币的发行B减少货币的发行C调节货币的供应量D确定货币的投资方向4.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C )A改善人民生活B解决社会问题C维护资产阶级统治D加强劳资合作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表和维护的是(D)A劳动者的利益B小生产者的总体利益C中小资本家的利益D垄断资产阶级的总体利益四.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括号中。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导论一名词解释经济规律①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
同其他自然规律一样,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们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前提是认识客观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
③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根底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
有经济规律所依存的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经济规律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第二层次是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第三层次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
二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科学。
1、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在效劳领域提供效劳。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的社会属性,但对生产社会属性的分析不能脱离生产的自然属性。
2、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为对象但不是一般地研究生产,而是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
3、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防止地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政经的根本分析框架。
从与西方经济学的比照来看,马政经偏重对经济关系本质的分析,它研究物与物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研究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特别是注重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分析。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解释以下名词1 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根底,它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根本关系和地位,同时又通过社会生产各个环节来实现自己。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
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
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
政治经济学原理(参考答案)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概述一、1.经济:有四层含义,一是指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或消费等活动;二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或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三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基础;四是指节约。
2.生产力:指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3.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关系。
4.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二、1.答: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中的基础理论学科,在经济学科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2.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经济,具体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资资料的生产。
3.答:政治经济学是其他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不仅研究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也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为学习和掌握各门经济学提供了基本原理。
不学政治经济学,没有大局观,较难学好应用经济学和部门经济学。
第二章商品一、1.自然经济:也叫自给自足经济,是指为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3.使用价值:指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4.价值:即凝结在一切商品身上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二、1.答: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即私有制的产生,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2.答: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既是统一的,又是互相矛盾的。
其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任何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其矛盾性主要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对于生产者和购买者来讲,只能实现其中一种属性,不能同时两者兼而有之。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新编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生产力: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经济基础:在一定社会形态只能够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等方面的观点和思想体系..经济规律: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二、单项选择题1.C2.B3.C4.D5.D6.A7.D8.B三、多项选择题1.ABDE2.ABCDE3.ABCE4.ABCDE5.ABCDE四、判断题1.错2.错3.错4.对5.错五、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答:一方面;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逐步成熟;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逐步激化;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要求有一种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另一方面;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2.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答:四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再生产过程的起点;起决定作用..一方面;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只能是生产的结果;另一方面;分配、交换、消费也会对生产起反作用..3.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答:生产力决定;如果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适应;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则必然发生改变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发生变化;所以;研究生产关系一定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4.什么是经济规律如何区分经济规律的不同类型答: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按涉及范围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普遍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某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某一社会形态特有或独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名词解释商品:人们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物品的有用性;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交换价值:一种商品能同其它商品相交换的属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P23具体劳动:人们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或从事的劳动..P22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P23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P19通货膨胀:纸币的过量发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P33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资源配置的方式;即资源在市场中通过市场自由竞争与自由交换来实现配置机制..二、单项选择题1.B2.B3.A4.C5.D6.A7.D8.D三、多项选择题1.ACE2.BCE3.CE4.AB5.ABCE6. ABCD7.ABCD8.ABCDE四、判断题1.错2.错3.对4.对5.对6.错7.错8.对五、简答题1.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什么答: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社会分工;这是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第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条件..2.商品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答:第一;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第二;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第三;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第四;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3.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职能答:货币的本质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4.简述货币流通量规律的内容..答:货币流通量规律就是货币流通量决定于待实现的全部商品价格总额和之比..用公式表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实现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5.简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答: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商品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是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这些经济形态相对应的..2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资源配置方式..3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6.简述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答:1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3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7.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答:第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进而决定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第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第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8.如何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答: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名词解释资本:资本家预付一定数量的货币购买特定商品;然后卖出商品换回货币..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超过原来货品价值的余额..P43不变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成本..P48可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P48绝对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产生的剩余价值..P49相对剩余价值:工作日长度不变;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产生的剩余价值..P51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名义工资: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额;即货币工资..P56实际工资:工人用货币实际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数量..P56简单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生产..P57扩大再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生产..P57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P62相对过剩人口: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表现为过剩的人口..二、单项选择题1.B2.D3.C4.D5.B6.C7.D8.C三、多项选择题1.ABE2.CDE3.CDE4.BCD5.BD6.BCDE7.ABCDE四、判断题1.对2.错3.错4.对5.对6.对五、简答题1.简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解决答:资本总公式:G—W—G′..资本总公式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价值增殖不能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也不能发生在W—G′阶段上;只能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购买到的这种特殊商品;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创造出比这个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并使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得到解决..2.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答: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之所以能产生;是因为资本家在流通中买到了一种特殊的商品——劳动力..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它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剩余价值..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3.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何在答: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马克思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2意义: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4.相对剩余价值时怎样产生的答: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5.简述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和影响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答:资本积累有其客观必然性: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决定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竞争规律也迫使资本家必须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影响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有:剩余价值率的高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所用和所费之间的差额;预量的大小..6.简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答: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过程中的两种方法;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第一;积聚为集中创造条件..积聚的越多;越有能力吞并弱者..第二;集中也必然加速积聚..因为规模越大;越有条件改进技术;提高生产率;从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必然加大了积聚..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区别:资本集中可以不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而使个别资本迅速增大;但却不能增加社会资本的数量..而资本积聚虽然要受到社会财富增长程度和社会资本分散程度的限制;但却可以增加社会资本的总量..第四章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一、名词解释产业资本循环:资本从货币形态出发;经过一定的运动;又回到货币形态;从而完成一个循环过程..资本周转时间:资本循环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固定资本: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中;全部一次性投入并一次性转移的那部分..社会资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单个资本的总和构成社会资本..经济危机: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二、单项选择题1.A2.D3.B4.D5.B6.D7.D8.A三、多项选择题1.DE2.ACD3.AB4.ABE5. BE6. BDE7. BE8.BD四、判断题1.对2.错3.对4.对5.对6.错五、简答题1.什么是产业资本产业资本连续进行循环的条件是什么答:产业资本是指投资于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在资本的循环运动中;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形式;接着又放弃这些形式;并在每一种形式中完成着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产业资本连续进行循环的条件:l必须保持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即在时间上的继起性..2.加快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有什么影响答:1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节省流动资本..2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五章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一、名词解释成本价格:生产商品时所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利润:在观念上把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利润率: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率: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利润率..生产价格:商品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商业流通费用:商业资本在商品流通中所支出的各种费用..借贷资本:借贷资本家为了取得利息而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利息率: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借贷资本的比率..股票:股份公司发行的投资入股并取得股息的凭证..虚拟资本:能够定期给其持有者定期带来收入的有价证券..虚拟经济:经济活动中以虚拟资产为对象进行经营以获取利润或报酬为目的的经济活动..级差地租:与土地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绝对地租:由土地所有权垄断产生的租用任何等级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二、单项选择题1.C2.D3.A4.C5.A6.C7.A8.B三、多项选择题1.AD2.ABCDE3.ABCDE4.BCD5.ABCDE6. CDE7.AB8.CD四、判断题1.对2.对3.错4.错5.对6.对五、简答题1.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利润的本质是什么答:剩余价值只是可变资本的增加额;但是在资本家看来;剩余价值就是由全部所用资本产生的..当人们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2.平均利润率是如何形成的答: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它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3.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答: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不变资本的节约..4.简述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来源..答:商业利润就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它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5.影响利息率的因素有哪些答:一是平均利润率的高低..二是借贷资本的供求和竞争关系..三是习惯和法律传统..6.简述借贷资本的特征..答:第一;借贷资本是资本商品..第二;借贷资本是所有权资本..第三;借贷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最具有拜物教性质..7.试述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联系和区别..答:联系:第一;历史上看;级差地租Ⅰ是级差地租Ⅱ的基础和出发点..第二;从一定时期内级差地租量的变化看;级差地租Ⅱ是以级差地租Ⅰ为基础的..区别:第一;投资方法不同..第二;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的方式不同..8决定土地价格的因素是什么答:土地价格是由两个因素所决定的:一是地租数量的多少;二是银行利息率的高低..第六章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一、名词解释垄断: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或者集团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通过协议;同盟而联合起来;控制或独占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的大部分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市场..垄断组织: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或大企业联盟..垄断价格:垄断组织依靠自己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金融寡头:掌握大量金融资本;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机器的少数最大资本家集团或垄断财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资本主义国家中那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非股权支持下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从事跨国界的生产;销售和其他业务活动;以取得高额利润的现代企业组织..二、单项选择题1.C2.C3.D4.B5.D6.A7.D8.D三、多项选择题1.ABD2. CD3.ABCDE4.ABDE5.ABCDE6. ABCDE7.ABCDE8.BCDE四、简答题1.简述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答:第一;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第二;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第三;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第四;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第五;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2.金融寡头如何实现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答:在经济领域;金融寡头实行全面统治的主要手段是“参与制”..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的..3.垄断为什么不能消除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答:1垄断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消灭资本主义这一基础;只要存在着;市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2在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仍然存在着不少没有加入的“”;在这些“”之间仍然存在着..3在垄断占统治地位的部门内部;几个大之间也存在着竞争..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l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的力量来扩大国内外市场..2大生产以及一系列新型工业的建立需要巨额投资..3大生产客观要求有一个权力机构来协调整个国民经济发展..4科学技术开发和研究的;使得垄断资本无力承担开发与研究项目..5.如何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答:资本主义同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其实质是直接控制和利用;并通过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获得高额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6.简述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实施调控的客观必然性..答: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必然要求国家参与和干预社会经济活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导致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给社会的经济、政治等方面造成巨大的破坏和危害;要求借助国家的力量出面有效干预;矫正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调节存在缺陷的需要..7.简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答:1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反映了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国家利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矛盾和利害冲突得到缓解;通过社会福利、收入政策和直接干预劳资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2历史局限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无产阶级被雇佣受剥削的地位;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8.试比较平均利润和垄断利润的主要区别..答:是家凭借自己在社会生产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的高额利润..高额一般是通过规定实现的..以高于条件下形成的的“目标”为中心来制定;这样家凭借其垄断地位来操纵;促使实际和“目标”趋于一致;就可以较有把握地获得高额第七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一、名词解释略二、单项选择题1.A2.B3.B4.C5.B6.C7.A三、多项选择题1.ABCD2.ABCDE3.ABCD4.BCD5.ABCDE6. ABC7.ABCE四、简答题1.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答: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居于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现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必然性是什么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理论;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它能依靠经济力量和经济手段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3.说明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答:首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其次;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决定性物质条件;最后;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重要社会条件..4.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答:在个人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其矛盾性要求在对公平与效率的理解上不能绝对化;其统一性使得公平促进效率;效率保证公平;二者互相促进..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一、名词解释略二、单项选择题1.C2.C3.B4.D5.C6.B7.D三、多项选择题1.ABCD2.ABCDE3.BCDE4.ABCD5.ABCDE四、判断题1.对2.错3. 对五、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基本特征..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有:在所有制结构上;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在分配制度上;市场经济体制同按劳分配相结合;在经济调节上;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相结合..2.简述国有企业改革的途径..答:一是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就是从外部改进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二是准确界定国有企业功能;分类推进改革;三是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一、名词解释略二、单项选择题1.A2.C3.D4.A5.BC三、多项选择题1.ABCDE2.ABCDE3.ABCD4.BCD5.ACD四、判断题1.错2.对3.对4.错五、简答题1.试述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内容和目标..答:内容:社会主义国家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宏观经济规律的要求;采取各种手段;从总体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以保证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进步的过程..目标: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实现充分就业;保证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2.试述我国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任务..答:一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是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二是把完善并充分发挥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三是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四是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制定机制化;五是加快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机制..3.简述我国健全宏观调控体系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答: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处理好分领域调控与全局性统筹的关系;处理好政策落实与调整完善的关系..4.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适应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的需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维护农民利益的需要..5.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原则及任务..答:目标: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如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及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等..原则:坚持从国情出发;以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保基本为优先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增强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增强改革的整体和协调性;坚持试点先行;及时总结推广改革创新经验;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加强对改革方案的研究论证和改革实施的社会监督..任务:加快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健全保证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第十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一、名词解释略。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与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涉及到了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知识。
在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的答案,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 什么是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与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活动与政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解释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
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和技术进步。
资本积累指的是投资和储蓄的增加,劳动力增长指的是人口数量的增加,技术进步指的是生产力的提高和创新的推动。
3. 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和循环。
经济周期通常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繁荣期是经济活动高度活跃、就业率高、生产力增加的时期;衰退期是经济活动开始减缓、就业率下降的时期;萧条期是经济活动低迷、就业率低、生产力下降的时期;复苏期是经济活动逐渐恢复、就业率上升的时期。
4. 解释经济全球化的意义和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间经济联系和交流的增加。
它的意义在于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技术的传播和经济的增长。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包括增加了国际间的贸易和投资、推动了技术进步和创新、加剧了全球竞争和合作。
5. 解释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
市场失灵的后果可能包括资源浪费、不公平分配和经济不稳定等。
6. 解释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调节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实施经济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务来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公平竞争。
7. 解释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
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指的是社会中个人或家庭之间收入差距的存在。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答案(前八章)
导论一、名词解释:1、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又称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3、经济范畴:经济关系的理论表现。
即人们对经济关系的理性认识所形成的概念。
4、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5、科学抽象法:科学抽象法就是运用人们思维的抽象力,从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外部的、偶然的、非本质的联系,找出内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
二、什么是政治经济学地研究对象?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值得关注的经济问题,需要用经济学来解释并寻找解决的方法。
然而,经济学研究什么,或经济学本身是什么,是充满歧义的。
亚当·斯密认为,经济学是“财富之学”,着重研究一国财富的本质、原因及外在因素。
其他常见的说法是:经济学研究如何改善社会;经济学研究人类如何安排其消费与生产活动;经济学研究人与人之间交易活动;经济学研究人类如何用具有不同用途的稀缺资源,生产不同的产品,以供社会上不同的个体或团体目前或未来的消费,因而要研究资源配置的成本与收益,等等。
这些说法虽然都从某一个侧面或某种层次揭示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但基本上仅仅停留在现象形态,因而并没有从本质上揭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是阐明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三、试述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科学中的基本理论学科,在经济学科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学习和掌握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经济学中的基础理论学科,政治经济学是学习其它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
21世纪将是一个不允许有经济学文盲的世纪。
人人要学习并掌握经济学的知识。
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的大学生更要学会象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问题。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导论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首先,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上:1、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现在服务领域因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而进入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围。
这里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2、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3、政治经济学不只研究生产关系,还要研究生产力,研究影响和制约生产关系发展的生产力,特别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到底偏重生产关系还是偏重生产力,要看研究任务。
其次,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上: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运用的哲学方法,也就是唯物辩证法和抽象法。
政治经济学发展到现代阶段,方法论应该与时俱进,包括数学在内的科学研究方法都应该成为重要的研究方法。
关于数学方法,可以肯定,能够得到数学证明的理论是科学地理论。
但不能反过来说,得不到数学证明的理论就不是科学的。
2、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即在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主线应该是如何通过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把对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以增进国民财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目标和归宿。
第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回答如何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这样的问题。
第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寻求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经济理论。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应围绕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和理念。
3、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哪些意义?政治经济学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有不同任务,对资本主义分析的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揭示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因此它是批判的武器;对社会主义分析的任务,是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目标。
政治经济学课后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参考答案政治经济学课后参考答案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与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等。
在这门学科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与政治的相互作用。
一、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在现代社会中,主要有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两种形式。
计划经济体制强调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和调控,而市场经济体制则注重市场自由竞争和供需关系的调节。
两种经济体制都有其优缺点,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经济体制。
二、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政策。
其中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的流动性和投资活动;产业政策则是为了促进特定产业的发展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三、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过程和结果。
经济发展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衡量,如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就业率等。
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问题,还包括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社会福利的提高等方面。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采取合适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间经济联系和交流的加深和扩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化,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如国际贸易的增加、跨国公司的兴起等。
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的加大、环境污染的增加等。
我们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寻找平衡点,实现共同发展。
五、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指经济活动出现严重困难和问题的时期。
经济危机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等现象。
经济危机的原因多种多样,如金融风险、宏观经济政策失调等。
政府在经济危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来应对危机,以保护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政治经济学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政治经济学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第九章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浙江电大瑞安分校胡顺哉2004/12/31一.填空题:1.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有(1)投资量,(2)劳动量,(3)生产率。
2.就国内而言,经济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两方面条件:一是资源条件,二是制度条件。
3.使用投资资金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投资效益。
4.经济效益好,意味着资金占用少、成本支出少、有用成果多。
5.按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不同,经济增长方式可以分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6.按照三次产业划分法,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和建筑业。
7.按照三次产业划分法,农业是第一产业。
8.按照三次产业划分法,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
9.按照三次产业的划分,农、林、牧、渔业属于第一产业。
10.基础产业包括农业、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
11.工业化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和劳动人口中工业份额上升、农业份额下降的过程。
12.我国现在的小康是一种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很不平衡的小康。
二.名词解释:1.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宏观经济增长,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产品量和劳务量的增加。
2.经济效益:是指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成果之间的比较,或者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较。
3.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以及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4.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的生产、流通、使用为基础的经济。
5.工业化:是指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人口中工业份额上升、农业份额下降的过程。
三.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
1.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是通过( A )A经济增长率来量度 B劳动投入数量的增加来量度C生产规模的扩大来量度 D生产资料投入的数量来量度2.经济效益是指( A )A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B经济效果C 劳动生产率D盈利率3.经济效益是指( B )A资本的各种形式之间的比较B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较C生产成本与生产资料价值之间的比较D生产资料价值与支付劳动工资之间的比较4.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应该(C)A把经济增长速度放在首位,速度越快越好B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增长速度问题无关紧要C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较快的增长速度D在保证高速度的前提下,力争较高的经济效益5.在产品符合社会需要的前提下,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表现是( C)A投入等于支出 B支出大于收入 C投入小,产出大 D投入大,产出小6.投资资金使用的中心问题是( A )A提高使用效率B先积累后消费C用于扩大生产规模D用于国有大中型企业7.投资资金使用的中心问题是( A )A.提高投资效益B.技术改造C.扩大生产规模D.改革投资体制8.提高投资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是( A )A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资体制B投资方向的选择C投资于国家的重点工程D投资于基础产业9.正确处理消费与投资关系的原则是(B)A先生产、后生活B投资与消费要兼顾C优先考虑投资D优先考虑消费10.在三次产业的划分中,第一产业是指(A)A农、林牧、渔业B工业和建筑业C服务业D商业四.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括号中。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商品与货币1(1)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2)劳动的两重性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3)具体劳动创造物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物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①从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来看:相同时间内生产的全部价值总量相等;②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来看:劳动生产力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3 ①社会分工;②排它性占有关系。
4(1)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或交换价值关系;(2)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要求一般等价物固定地由一种商品来充当。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功能被固定在某种特殊的商品上,这种商品就变成了货币。
5(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2)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作用:①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各部门间的分配;②促进生产者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优胜劣汰,促进社会发展;③拉大收入分配差距,造成两极分化。
6(1)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2)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的经济形式,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态,是近代以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见书。
7(1)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也有私有制经济。
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2)体现:①公有制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多种形式劳动者合作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普遍充分发展;③体现在社会生产关系方面。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1(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在流通中实现了价值增值通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之间的矛盾;(2)增值发生在特殊商品W的自行运动中,这种特殊的商品即是劳动力;(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①劳动者拥有个人劳动力的所有权;②劳动者不拥有使自身劳动力得以实现的所必须的生产资料,也没有足以维持自身与家庭成员物质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4)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取得自主择业、自主处置自身劳动能力的充分权利;另一方面劳动者个人并不拥有公有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原理》参考答案本文档为2011年4月出版,张莹、李海峰主编《政治经济学原理》(978-7-115-24306-5)一书的课后单元测试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如有异议,可请教授课老师或来邮件质询(;)。
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B C A A A B A C B C B A C A C D B A D BB DC A C D二、多项选择题ABCD ABCD BCD ABCD AB ABCD CD ABCD ABCD ABCD三、名词解释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按照自己设想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去加工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被加工的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活动。
生产资料所有制: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属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
四、辨析题1. 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此,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答:错误。
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此,变革生产关系可以影响进生产力的发展。
当变革后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要求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不适应时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2. 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是完全相同的。
答:错误。
经济规律除了有和自然规律相同的特点外还有自身独特的规律。
具体表现为(1)经济规律不能离开人的经济活动;(2)经济规律一般不是长久不变的;(3)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的。
五、问答题1. 简述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
劳动过程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其中:(1)人的劳动就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为了获得满足自身或他人需要的有用产品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
强调的是人类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即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动。
(2)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劳动对象有两类:一类是未经人类加工过的自然物,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
(3)劳动资料,又叫劳动手段,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
通过劳动资料,人的劳动被传导到了劳动对象上。
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包括机器设备)、土地、建筑物(厂房、库房)、道路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中,人的劳动是生产中的能动因素;而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客观物质条件。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有机结合的过程,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2. 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两者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生产力是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
它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经济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有机统一,共同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要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要求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超前或是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与要求时,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由于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形式必须与内容相适应,所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规律。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
它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另一方面,由于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代表,其经济地位和阶级利益的要求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无产阶级在认识和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方面,既不同于以往的剥削阶级受狭隘的阶级私利的局限,又没有阶级的偏见妨碍自己如实地揭示客观真理,因而无产阶级能够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去探索、认识和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它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高度统一。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一、单项选择题D C A C D B C A D A B B A A B C A C B CB D B B B B二、多项选择题AC BD BC BD ABCD AC BCD BC BCD BCD三、名词解释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在一定时期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商品流通过程中需要的货币量由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来决定。
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商品经济: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四、辨析题1. 自家种的粮食由于可以拿出去卖钱,因此是商品。
不正确。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自家种的粮食只有在拿出去卖钱的时候,它才是商品。
也就是说,自家种的粮食尽管可以拿出去卖钱,但如果不拿出去卖只是自家食用,那它就不是商品。
换句话讲,自家种的粮食只有成功进行了交换的那部分才能成为商品,而没有卖成钱的那部分就不是商品。
2. 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不正确。
第一,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有多种,价格只是价值表现形式的一种,应该准确地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也就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比如,1只羊=2把斧子,2把斧子是1只羊的价值表现形式,但却不是价格;而在用货币来表现1只羊的价值的时候,比如,1只羊=6分黄金或=100元人民币时,这里的6分黄金和100元人民币作为一只羊的价值表现形式才是一只羊的价格。
第二,有价格的不一定有价值。
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但一些东西,比如原始的土地,由于它不是劳动产品,因此本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可以自由买卖,具有价格。
3. 自家种粮食的过程中,必然要付出脑力和体力,因此,这一劳动过程也包含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不正确。
只有生产商品的劳动才具有二重性。
因此,自家种粮食的劳动过程是否具有二重性取决于种出来的粮食是否用于交换。
自家种的粮食如果不参与交换就没有价值,也就不会存在产生价值的抽象劳动。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答:正确。
在金银还没有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及成为货币之前,它就存在,因此,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而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它就成了货币,也就是说,货币就是由金银来充当的,因此货币天然是金银。
五、问答题1. 价值规律的内容、实现形式以及它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答: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
在现实生活中,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价格总是围绕着商品的价值进行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源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调节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2. 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确定的?答: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同种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但对于不同种的商品来说,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由于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加倍的简单劳动。
这就要求在分析不同种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时,必须把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
也就是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基准(单位)的,然后将复杂劳动折算为多倍的简单劳动。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一、单项选择题A D C A D D C C C CB DC CD A D D D AA DB A AC A C A A C B二、多项选择题BD BCD BD ABC CD ABCD BCD ABCD ABCD CD三、名词解释资本:资本是能够增殖(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过剩人口: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主义积累对劳动力需求的过剩人口。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四、辨析题1.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大量的过剩人口,在我国也存在着人口过多的现象,两者的性质是一样的。
不正确。
人口过多不是特定的社会制度的产物,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
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过剩人口是相对过剩人口,也就是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而引起的相对过剩,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这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而社会主义国家人口过多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相对过剩人口,这是由于历史上违背人口生产规律造成的。
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2. 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工资不断提高,生活待遇不断改善,这意味着工人受剥削的程度减轻了。
不正确。
首先,工资不反映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而且,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资产阶级为缓和阶级矛盾所采取的做法之一,是服从于资本家进行再生产追求剩余价值的需要的。
实际上,随着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本家的资本积累也在不断加大,资本积累的结果是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仍然处在相对贫困甚至绝对贫困之中。
3. 在一些资本家工厂里面,根本见不到工人,生产全部采用自动化,因此,有人认为,这些先进的机器设备成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说法不对。
剩余价值的源泉只能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在任何时候,资本家手中的机器设备都只是作为生产资料的形式而存在的,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物质条件而不是源泉,离开了雇佣工人的劳动,它们没有任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