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及各类题型全汇总
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指导优选篇
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指导优选篇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指导 1一、背景原因类1.呈现的方式背景原因类设问呈现的方式有宽泛性和限定性两种。
宽泛性的设问,如分析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原因、条件、因素等;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是什么,或这一现象产生的历史、经济、政治、社会根源是什么等。
2.路径的选择(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原因、条件、因素等可以从外因、内因,国际、国内,或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思考。
如经济方面,可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角度;政治方面,可涉及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角度;思想文化方面,可涉及思想、科技、教育等角度。
(2)对于某一具体原因的分析,如根本原因,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生产力的发展、主观需要等方面进行思考;主观原因,可以从领导某一运动(或事件)的阶级或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客观原因,可以从自然或社会环境(或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例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
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一个新的时代。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形成一种“超轻结构”。
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摘编自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二马戛尔尼访华并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
英国对代表理性主义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朝中高级__以及皇帝的眼中只有不屑。
清政府对马戛尔尼的请求概不答应,最后马戛尔尼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外,一无所获。
__人心中关于中国形象最后一点崇高崩塌了。
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模板一、历史背景、原因、目的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1)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2)政治: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3)文化:思想、宗教、科技、教育……eg.鸦片战争背景(1)国内: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政治:官场腐败、军队落后、财政危机、阶级矛盾文化:思想落后、愚昧自大(2)国外经济:工业革命---需要原料、市场政治:资本主义扩张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相似,主要侧重有利因素)3.原因广度(主观+客观)主观原因(内因):事件发起、参与者的内在政治、经济、思想因素客观原因(外因):自然、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eg.美国独立战争原因主观原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统一的市场政治: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客观原因:美国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启蒙思想的影响4.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因素(导火线、借口)主要原因: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原因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二、主要内容(政治、经济、文化)经济:(1)古代经济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手工业经济:技术、布局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经济结构:经济成分比列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2)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动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经济成分:自然经济、外贸、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国际经济: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竞争与协作政治古代政治:政局、制度、中央、地方、阶级、军事、财政、民族、对外近现代政治:政局、制度、政体、体制、政权、政治力量、权力国际政治:体系、格局、集团、合作、战争、对抗、妥协文化自然科学:科学理论、科技发明(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农学)社会科学:思想、宗教、教育、史学、文学、艺术文化交流:民族、对外(传播、吸收)、文化地位三、历史影响、意义、教训1、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2、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深远影响)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文化: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3、经验、教训或启示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法制、思想、策略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4、历史评价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结论事件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正义)、结论。
历史各题型主观题答题模板
历史各题型主观题答题模板历史考试是中高考中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升学考试中。
其中包含了很多主观题,如何回答主观题对于历史考试分数的高低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历史各题型主观题的答题模板,以帮助考生提高历史考试成绩。
一、对比题对比题是历史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要求考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之间进行比较,这种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回答此类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正确理解题意在作答过程中,考生应该认真阅读题目,充分理解要求比较的历史事件,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点,确定答案所需考虑的方面。
2. 明确答题模式对于对比题来说,考生需要使用某种比较模式来回答题目,比如五个方面比较,时间轴比较等等。
在答题前要明确考虑需要的比较模式,帮助答案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3. 杜绝流水账答一道对比题,考生需要写出具有条理性的文章,不能简单罗列,而应该表现出一个学科浓厚、有条理、有结论的走向。
因此,在作答过程中,应尽可能不流于表述事件的单一或散乱状态,而应严格控制文章的分析范围和范式。
二、解释题解释题常遇到的问题是考生理解了问题但未理解足够深入,有时简单地就把问题赘述一遍而没有给出自己的理解和解释。
在解释题的回答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结合文本解释题的答案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结合原文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因此,在回答解释题的过程中,考生需要在文章中适度引用或借用原文的内容,并结合上下文的情境和语境来解释问题。
2. 用自己的语言考生在回答解释题时,不仅要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还要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
良好的解释应该表现出你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认识。
3. 找出并解释关键概念在解释题中,通常会给出某个关键概念,考生首先要找出这个关键概念,并概括这个关键概念的含义,并尝试进一步解释或细化这个概念。
三、论证题论证题是历史考试中的一种比较难的题型,考生需要对一个历史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并最终给出自己的论证结论。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各类题型全汇总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各类题型全汇总内容措施型一.什么是内容型历史试题?这里所说的内容型试题,其实就是史实型试题。
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辨别以及材料与课本相联系的能力。
二.内容型试题的三大类别1. 人物活动型(主要是考查选修四)历史人物的活动一般具有三个特性:时代性;阶级性;类别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人物活动主要应从这三个特性(或三个方面)归纳。
2. 政策措施型(最重要的类别,主要考查必修部分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选修一的内容等)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措施是针对具体问题应采取的具体办法,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归纳。
3. 思想观点型(主要考查必修三和选修二的内容)思想观点是历史人物或团体、组织、派别的主张。
思想观点既要强调历史行为的手段和目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指明肯定(赞成、主张)或否定(批判、反对)什么。
三.内容型和措施型试题的题型特征(主要的设问形式)1. 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等。
2. 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等等。
四.内容型试题解题的主要方法1. 准确识记、归纳课本相关知识。
2. 对高考中比重最大的材料型试题(选择和非选都有),要把提炼材料和联系课本知识并重。
背景原因型一.什么是原因型试题?原因型试题即要求回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或产生。
二.背景、原因、条件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原因型试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
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
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
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
常见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条件。
导火线是直接原因,不是条件。
三.原因型试题的分类原因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影响全局带有必然性并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与历史事件所处时代的经济、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因素)和客观原因(独立存在于主观之外的因素)主要原因(导致该事件发生的诸多现实的、具体的因素中起决定性的因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是引起历史事实产生的近期的,不经过中间事实或中间环节的直接引发因素)和间接原因。
高考历史题型题型 趋势、特点、实质类主观题
题型 变化、趋势类
【考情一览】(注:“+”前统计是25分综合题,后是15分选做题
的设问数量和分值)
年份 2020
Ⅱ卷 Ⅲ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设问 数量 1+0 0+0 0+1 1+0 1+0 0+0 1+0 0+0 0+0
分值 4+0 0 0+6 7+0 6+0 0 6+0 0 0
一、特点(征)类 【解法指导】 首先,明确题干涉及的主题,找出关键词;其次, 根据材料信息及题干分值,从某一方面或多方面回答。特点 特征可从背景、时间、内容、地域范围以及影响等考虑。最 后,结合材料中归纳的内容以及所学相关知识总结答案。
二、性质、实质类 【解法指导】 首先,明确题干涉及的主题,找出关键词;其次, 根据材料信息及题干分值,从某一方面或多方面回答。性质 或实质可以从是否具有时代特征和双重性质以及是否发生变 化等方面考虑。最后,结合材料中归纳的内容以及所学相关 知识总结答案。
【题型立意】 变化、趋势是指在特定历史事物发展过程中, 不同时间段出现的新特性、新内容等。主要是对同一历史事 物在不同阶段的比较中探索历史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变化规律。
一、阶段(前后)变化型 【解法指导】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段进行分阶段比较,既可 以答前后不同,也可以直接答后者发生的情况。
二、内容变化型 【解法指导】 一是之前怎么样,之后怎么样。必须答出“变 化”前和“变化”后的两种情况,常用“从……到……”“由…… 到……”
题型 特点、实质类
【考情一览】(注:“+”前统计是25分综合题,后是15分选做题
的设问数量和分值)
新高考历史非选择题(主观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实用,必备!)
新高考历史非选择题(主观题)解题方法和技巧非选择题(主观题)一、分值分配:共4道大题/总分52(14+12+14+12),题2小问,常为8+6、8+4、6+6等分值(少数清况会有3问)。
二、时间分配:(考试共75mi n,选择题用时20~25mi n)非选择题用时SO~S Smi n,一道主观题的用时控制在10~12mi n内,最多不超lSmin(每小问可视分值分配时间)。
三、主要类型:(题目多为综合考察)概括归纳类、特点特征类、背景原因条件类、影响作用意义类、评价评析评述类、比较类、认识启示类、(新题型)史料价值类;开放性题目。
四、答题要求1用词科学学用转化语言,进行专业化表述,减少口语化用词!2书写表达(1)网上阅卷速度快,故规范答题是获得高分的关键(段落化、层次化、序号化、工整化)“把得分点作为队长排在队伍的最前面”(2)看分答题(如果答题没把握则宁滥勿缺、多多益善)。
(3)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回答(指要点多,并非文字多,同一个方面不要用很多的语言来阐述,不要重复论述同一角度).五、解题方法和技巧1特点变化类问题答题角度主体人物或政府或民间-自匕巨牙旦政治经济思想、国际国内、主观客观等目的维护统治或具有多重目的过程顺利或曲折方式和平暴力、民主、妥协、平等协商自上而下等内容重点在哪里?体现某种思想空间地理范围领域、规模大小时间发生的时间早晚(如历史悠久),经历的时间长短影响政治经济思想等、现实深远等2背景原因、影响意义类问题解题角度:(1)经济.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政策、(国内)经济结构、(世界)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2)政治: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3)文化:从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历史传统等方面思考。
3角度上升(材料:微观/具体一宏观/性质)(1)人物:从具体人物上升到其代表阶级;如孙中山一资产阶级革命派。
(2)事件:从具体事件上升为同一性质的事件;如鸦片战争一列强侵华战争。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高考历史主观题是指那些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推理、分析、评价和判断的题目,一般出现在试卷的论述题或分析题中,它需要考生在强大的历史知识储备基础上,对已学知识进行巧妙灵活的运用,深度解读并阐述问题。
因此,历史主观题对考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推理能力、表达能力等能力要求非常高。
现既多考生也会对历史主观题的分类存在疑惑,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高考历史主观题的分类指导。
一、时空关系题该类型题目是根据史料特定时期和特定地域的历史性问题,可选取相应的知识要点进行分析。
考生也需掌握历史脉络,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影响等,以便准确把握时空关系。
在掌握好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本学科的其他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于解决这类问题有很好的帮助。
二、问题探究题考生在这类问题中,需要较强的社会现象背景知识。
该类型题目要求考生结合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和科技等领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解释事物本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在研究问题时,要注意解决问题的实质和目的,并且注重问题的矛盾性和多方面性。
三、史料分析题这类题目有时涉及大量的历史史料,需要考生具备对历史史料的搜集、整合、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在此基础上,学生应该会提取史料中有关的核心知识点,并运用其历史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以有效构建分析和论证的过程。
在这类问题中,要不断加强对史料研究和分析的能力,掌握围绕史料分析的方法和技能。
四、历史态度题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对史料及其事件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价。
学生需要对历史事件及史料进行准确的分析,得出自己的看法,谈谈个人对历史及其历史事件的态度。
同时,要注意除了解决问题外,还要关注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五、思考能力题这类问题通常涉及事件的种种问题,可能涉及历史背景、要点、事件、人物等。
考生需要展现自己的思考能力和采取统一的论述方法,提出合理的思考方式和结论,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以上就是高考历史主观题的分类指导。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及各类题型全汇总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及各类题型全汇总指导及题型特征1.分类:主要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种原因。
2.题型特征:一般采用因果关系的设问形式,如: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某一事件的发生?或者为什么某一现象会出现?四.解题方法1.准确理解题干,明确考察的是哪种原因。
2.对历史事件、现象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找出可能的原因。
3.进行筛选和归纳,确定最可能的原因,并进行论证和解释。
比较对比型一.什么是比较对比型试题?比较对比型试题是要求对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进行比较和对比,从而得出共同点和不同点,阐明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意义。
二.比较对比型试题的分类及题型特征1.分类:主要分为事件对比、人物对比和文化对比三种。
2.题型特征:一般采用对比、分析、评价的设问形式,如:比较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阐明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意义。
三.解题方法1.准确理解题干,明确比较的对象和要求。
2.对比两个或多个对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和归纳。
3.从中找出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意义,进行评价和总结。
综合型一.什么是综合型试题?综合型试题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和材料,对一个或多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和评价,展现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综合型试题的分类及题型特征1.分类:主要分为材料分析、综合评价、综合分析等。
2.题型特征:一般采用综合、分析、评价的设问形式,如: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分析某一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对某一历史人物进行全面评价,阐明其历史意义等。
三.解题方法1.认真阅读材料,理解题目要求和考点。
2.分析材料,找出历史事件、人物的特点和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3.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对材料进行补充和印证,展现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是导致事件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3)根本原因:是影响全局、具有必然性并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主要原因的基础和根源。
改写:原因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内因和外因,包括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以及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
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高考历史科目是考生必须经过的一关,在历史考试中,主观题设问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是每个考生在备考历史考试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本文将深入解析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
一、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一般分为以下几类:1. 事件因果题事件因果题是以某个历史事件为出发点,要求考生根据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等因素,来描述事件的相关内容。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能够熟悉历史知识,理解事件内容,梳理事件的经纬纵横,将事件的因果关系连贯起来。
2. 活动背景题活动背景题是以某个活动为出发点,要求考生全面了解该活动的背景、目的、过程等,理解活动的含义,掌握活动的整体性。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掌握背景知识,抓住重点,理清活动的脉络,阐明活动的意义。
3. 整体概述题整体概述题是以某个历史时期或历史事件为出发点,要求考生通过全面了解该历史时期或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等,得到一个全面的概述。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具备全局观念,对历史的整体方向有充分的认识。
4. 深度解析题深度解析题是以某个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为出发点,要求考生对其进行深入的解析。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历史分析和归纳能力,善于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来说明一定的历史规律或历史现象。
5.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是以某个历史时期或历史事件为出发点,要求考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得到相关的历史知识。
该种题型要求考生善于分析和归纳,熟练运用历史知识,考虑全面,得出高质量的结论。
二、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方法1. 查找资料备考高考历史科目,考生应该认真查找相关的资料。
可以通过查找历史资料,或阅读历史文献资料来了解历史知识,从而掌握历史科目的考试内容。
2. 分析历史事件备考高考历史科目,考生应该能够熟练分析各种历史事件,理清事件的经纬纵横,做到背景明晰,事件整体把握良好,意义深刻。
3. 总结历史规律历史规律是历史知识的核心,备考高考历史科目时,考生需要充分了解历史规律,善于通过历史事件来总结历史规律,从而得出高质量的结论。
历史变化类主观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2024高考复习:历史变化类主观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高考历史变化类主观题是历史学科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本篇将对这种题型的类型和解题技巧进行分析,并结合高考真题进行解析。
一、题型类型1.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变化:这类题目通常会问某个历史事件、人物或现象在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方面的变化,需要考生对相关史实有较好的掌握和理解。
2.比较不同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变化:这类题目通常会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类似事件、人物或现象进行比较,以考察考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
3.探讨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这类题目通常会问某个历史事件、人物或现象变化的背景和原因,以及这种变化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需要考生对相关史实有较好的掌握和理解。
二、解题技巧1.明确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问题是什么,要求回答什么内容。
2.梳理相关史实:在回答问题时,需要将相关史实进行梳理,按照时间顺序、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列,以便更好地回答问题。
3.抓住关键词:在回答问题时,需要抓住关键词,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以便更好地回答问题。
4.归纳和概括:在回答问题时,需要将相关史实进行归纳和概括,以便更好地回答问题。
5.注意语言表达:在回答问题时,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以便更好地回答问题。
三、高考真题举例解析例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它的纺织业、冶金业、采矿业等产业部门迅速发展起来,并且逐渐形成了现代工业体系。
与此同时,英国的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材料二: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在国家的控制下生产产品,并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垄断组织的出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也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材料三:进入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已经激化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高中历史七种主观题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七种主观题答题模板一、原因类(一)万能公式:→直接→主要→根本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二)具体模板模板:1.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①国家长期的统一,社会比较安定。
②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
③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④交通的发达和科技的进步。
⑤部分统治者的经济政策。
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分工细化,促使人们通过六恤互通有无,促进商业发展。
模板2.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因:①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②思想解放运动引领了社会的发展。
③杰出人物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补充:①统治者励精图治,实行开明的政治经济政策、实行改革等行之有效的措施。
(备注:特指古代社会)②统治者重视教育,选用贤才。
(备注:特指古代社会)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发展生产(备注:特指改革开放后)模板3.近代西方科技领先的原因①14、15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确定下来,并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这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聚集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②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思想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③资产阶级革命不仅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且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④18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为科学技术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提供了实践条件。
模板4.工业发展的因素①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经济发展的促进。
③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④领导者的正确政策和政策的持续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本国经济,推动社会发展。
⑤广大劳动者的不懈努力。
模板5.改革成败的原因(1)改革成功的原因:①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要求改革的改革派力量强大,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③改革的措施得当。
④出现有利于改革的国内与国际环境。
历史高考卷主观题指导与训练
历史高考卷主观题指导与训练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康熙帝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A. 五四运动B. 南昌起义C. 秋收起义D. 中共一大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 简述唐太宗的治国方略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3. 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材料一:《史记·陈涉世家》记载:“秦法苛酷,民不聊生,陈涉、吴广乃首事,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材料二:《过秦论》中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材料一:《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材料二:《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2. 论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及其对中国革命胜利的作用。
五、综合探究题(20分)请结合所学知识,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 A2. C3. C4. D5. D二、简答题答案1.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秦国通过商鞅变法逐渐强大;秦始皇利用法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历史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奠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
2. 唐太宗的治国方略:虚心纳谏,选贤用能,轻徭薄赋,完善科举制度。
历史地位:被誉为“贞观之治”,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3.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腐败无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高中历史主观题万能答题
高中历史主观题万能答题历史主观题万能答题模板一、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二、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三、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四、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五、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1、读(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或解题的基础,审题一旦出错,则整个解题都毫无意义。
审题分两步:第一步是读材料,建议带着问题去读,读材料包括“引言、正文、出处”(引言包括题头、属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哪一类;正文包括表格的标头、图片内的清晰字迹;括号内的注解;明确材料涉及的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关键词等限定词,同时对材料能分出段落大意;出处包括文章的出处;出现的年代时间;涉及的事件人物)第二步是审问题,审问题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要审中心词,即答什么(要将试题设置的比较复杂的设问,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简洁明了的而且符合试题要求的设问;是答原因还是影响意义等将试题“对号入座”);其次要审限定词,主要指根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还有时空等限定词;问题内部的关系:并列、递进、因果,后一问是前一问的答题依据。
历史各题型主观题答题
历史各题型主观题答题历史各题型主观题答题:性质型一.实质(本质)和性质的区别实质就是本质,它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
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不能简单、直观地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
概括历史事件的实质的一般方法是先确立所要表述的历史事件的主体,再确立其本质属性,揭示其本质或目的,最后指出其性质。
实质(本质)经常和目的尤其是根本目的相关。
(一般来说,实质定性于“实际如何”、“反映了什么”、“表明了什么”)性质是一事物区别它事物的特有属性。
性质是比较稳定的,一般由历史事物的阶级属性或社会属性决定。
(一般而言,性质定性于“是什么”)二.举例说明实质和性质的区别1.例1:俄国1861年改革。
(1)实质:指农奴主对农奴进行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
(2)性质:农奴主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例2:王安石变法。
(1)实质:北宋统治者为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一次尝试。
(2)性质: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3.例3:鸦片战争。
(1)实质:英国为打开中国门户、把中国变成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掠夺战争。
(2)性质:对英国来说是一场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
4.例4:美国内战。
(1)实质: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之间争夺国家权力的战争。
(2)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三.不同历史事件的性质的解题模式及举例1.战争型(1)战争型性质的解题模式:从战争双方、战争目的、战争属性三方面归纳。
(2)举例:鸦片战争的性质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世界人民与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2.革命型(1)革命型性质的解题模式:从发动革命阶级和革命目标方面归纳。
(2)举例:辛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独立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3.运动型(1)运动型性质的解题模式:从发动阶级、活动方式或活动目标特点等归纳。
主观题万能模板归纳 技法讲义--2023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主观题万能模板归纳技法讲义–2023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前言历史学科的主观题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它所涉及的知识面广、难度大,单靠记忆和背诵已经不能满足考试的要求,更需要考生在练习中掌握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本文旨在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的分析总结,提出一些主观题的解题模板和技巧,在考生复习备考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题型概述高考历史主观题主要包括选择、简答、论述三种题型。
其中,选择题是考察考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一种方式,简答和论述题则是考察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的一种方式。
1.选择题历史选择题的主要难点在于题目中的“陷阱”。
错选是很常见的,考生要时刻注意各个选项的区别和联系,能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2.简答题历史简答题主要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对题目中的关键字和要求进行精准的阐述,同时还要注意回答问题的时限。
3.论述题历史论述题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对题目中的“要求”和“评价”进行准确的回答,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深入的分析和论述。
二、主观题解题技巧1.选择题技巧一:关注题干中的实质信息在选择题中,考生需要注意题干中的实质信息,这是正确选项的重要依据。
同时,题干中的限制性信息和非限制性信息也要着重对比,以避免选择时产生歧义。
技巧二:排除法在选择题中,排除法是解问题的常用方法。
通过对选项的分类和升降序排列,可以找出选项之间的联系,并逐渐缩小范围。
同时,在排除的过程中,要留意题干中是否有特殊提示。
2.简答题技巧一:准确理解题目要求在简答题中,考生要准确理解题目要求,特别是关键词和要求,不能模糊不清或者背出一大段答案。
同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要对答案作适当的裁剪和组织,以使答案更加扼要而准确。
技巧二:积累短语和句式在简答题中,考生可以通过积累短语和句式,以方便表述。
同时,要注意短语和句式的灵活使用,避免死抄。
3.论述题技巧一:掌握分析模板在论述题中,考生可以通过掌握分析模板,以快速地推进答案的思路。
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指导
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指导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指导高考历史主观题是高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考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行考核。
其中,主观题分为大题和小题两种形式,设问的类型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为考生介绍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指导。
一、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1、大题主观题大题主观题包括设计类、解释类、论述类三种类型。
(1) 设计类: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的历史教材和知识体系,设计一个事件、人物或制度的方案。
例如,设计一个能有效推动辽宁发展的制度方案。
(2) 解释类:要求考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进行分析解释。
例如,解释康熙政治的特点。
(3) 论述类:要求考生对某一历史现象进行综合性的论述。
例如,论述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小题主观题小题主观题包括分析类、比较类、评价类、解决问题类四种类型。
(1) 分析类:要求考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
例如,分析19世纪晚期的列强入侵中国原因。
(2) 比较类:要求考生将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或制度进行对比。
例如,比较中国和日本的改革开放政策。
(3) 评价类:要求考生对某一历史事物进行评价或判断。
例如,评价袁世凯的政治理念。
(4) 解决问题类:要求考生解决某一历史问题。
例如,解决二战后日本的经济问题。
二、高考历史主观题方法指导1、答题前的准备首先,要认真复习历史知识,特别是要掌握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的基本现象和基本知识,以及其所代表的历史时期的特点、重大事件、主要变革等。
其次,要了解历史的思辨方法。
历史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分析、比较、考据、评价等。
对这些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分析历史现象和解决问题。
最后,要结合历年历史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进行刷题。
通过做历年试题和模拟试题,可以更好地了解主观题的出题规律,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
2、答题方法对于大题主观题,考生要注意环节分明、层次分明、结构清晰,从有序的步骤出发,构建完整而稳健的思路体系。
比较类主观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解题指导
高考历史复习指导:比较类主观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高考历史比较类主观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人物或时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究它们的异同点、影响和联系。
本篇将结合类型特点和具体解题思路,对高考历史比较类主观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类型及特点分析1.历史事件比较题历史事件比较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的比较和分析能力。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能够从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入手,比较和分析历史事件的异同点,探究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影响。
2.历史人物比较题历史人物比较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两个或多个历史人物的比较和分析能力。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能够从人物背景、生平事迹、思想主张等方面入手,比较和分析历史人物的异同点,探究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影响。
3.历史时期比较题历史时期比较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两个或多个历史时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能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入手,比较和分析历史时期的异同点,探究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影响。
二、具体解题思路和技巧1.仔细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关键。
在阅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题目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或时期,以及比较的角度和要求。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限定条件,避免出现误解或遗漏。
2.列出要点在审题的基础上,考生需要列出题目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或时期的要点,包括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
同时,考生还需要明确比较的角度和要求,为接下来的分析提供指导。
3.比较分析比较分析是解题的核心。
考生需要将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人物或时期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点、影响和联系。
在比较分析时,考生需要注意不同事件、人物或时期的特殊性,探究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影响。
4.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是解题的最后一步。
在组织答案时,考生需要将比较分析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答案。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练性,避免出现歧义或误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及各类题型全汇总内容措施型一.什么是内容型历史试题?这里所说的内容型试题,其实就是史实型试题。
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辨别以及材料与课本相联系的能力。
二.内容型试题的三大类别1.人物活动型(主要是考查选修四)历史人物的活动一般具有三个特性:时代性;阶级性;类别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人物活动主要应从这三个特性(或三个方面)归纳。
2.政策措施型(最重要的类别,主要考查必修部分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选修一的内容等)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措施是针对具体问题应采取的具体办法,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归纳。
3.思想观点型(主要考查必修三和选修二的内容)思想观点是历史人物或团体、组织、派别的主张。
思想观点既要强调历史行为的手段和目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指明肯定(赞成、主张)或否定(批判、反对)什么。
三.内容型和措施型试题的题型特征(主要的设问形式)1.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等。
2.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等等。
四.内容型试题解题的主要方法1.准确识记、归纳课本相关知识。
2.对高考中比重最大的材料型试题(选择和非选都有),要把提炼材料和联系课本知识并重。
背景原因型一.什么是原因型试题?原因型试题即要求回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或产生。
二.背景、原因、条件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原因型试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
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
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
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
常见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条件。
导火线是直接原因,不是条件。
三.原因型试题的分类原因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影响全局带有必然性并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与历史事件所处时代的经济、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因素)和客观原因(独立存在于主观之外的因素)主要原因(导致该事件发生的诸多现实的、具体的因素中起决定性的因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是引起历史事实产生的近期的,不经过中间事实或中间环节的直接引发因素)和间接原因。
一般而言,根本原因是主要原因,但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
四.根本原因型历史试题的入手角度生产关系类(主导阶级和阶级剥削)从生产力方面入手;上层建筑类(阶级状况、国家结构、价值观念等)从经济基础方面入手;政治事件类从阶级、矛盾或社会性质方面入手;社会意识类从社会存在方面入手;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类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类从历史规律方面入手。
五.原因、背景类试题的题型特征:1.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有哪些等。
六.原因、背景类试题的解题模板: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
具体表现为:(1)经济方面的内容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
(2)政治方面的内容可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
(3)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从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思考。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1)主观原因:(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
(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2)客观原因:指与主观原因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主观意识影响的原因,一般从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状况、政治状况、思想因素等方面进行思考。
(3)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2)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3)根本原因: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
比较型一.什么是异同型(比较型)历史试题?比较型选择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有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比较的,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
此类题在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
有些试题,题干中无“比较”、“异同”等字眼,但解题过程中必须用到比较的方法。
二.异同型(比较型)历史选择题解题指导1.解答异同型(比较型)选择题的四个步骤:(1)一审,仔细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者是考查两者的所有关系即包括区别与联系。
(2)二联,联系教材中相关的知识,抽取、储备与题意相关的知识,并进行对比。
(3)三比,把备选项和题干进行联系比较,先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错误,再看备选项观点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
(4)四查,审查备选项,只有本身是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才能最后入选。
2.解答异同型(比较型)选择题的主要方法(1)比较型选择题涉及到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2)比较型选择题都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3)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时要善于运用相关哲学理论进行分析判断。
经常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
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求同。
(4)同学们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题时要找准比较角度,结合史实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
(5)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
3.异同型(比较型)非选择题的主要分类、设问模式及答题思路(1)求异类:比较历史事件的不同特点或差异。
[设问模式] “根据材料X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比较……不同?(X 分)”[答题思路]首先明确比较角度,然后就两者分别做答。
“前者……,后者……”(2)求同类:比较事件的共性或相似性。
[设问模式]“根据材料X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比较……相同点?(X 分)”[答题思路]提示比较角度,用“都……”,条目清晰。
(3)“变化”类:在比较中探索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变化规律。
[设问模式]“根据材料X,指出……变化?(X 分)”[答题思路]必须答出“变化”前和“变化”后的两种情况,常用“由……到……”。
4.未指明比较点时一般要思考的比较点在没有指明比较点的情况下,一般从背景(原因)、性质、方式、特点、结果、性质、影响等方面进行思考,并选择最为突出的三至五个方面进行比较,要比大的方面,不比小的方面,也不要面面俱到。
同时答题时要根据比较点,对应性的回答。
影响意义型一.对历史作用、历史影响、历史意义三者的区分1.作用,就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或效用;影响,是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意义,指的是价值和作用。
2.作用和影响基本相同。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历史答题中,一说作用和影响都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影响从性质看,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范围看,有对内(如国内)影响,有对外(如国际)影响;从时间看,有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等等。
3.意义和作用、影响相比较,它的范围就要大得多。
一般地讲,性质、特点、作用、影响、后果、评价、经验、教训等都属于“意义”的范畴。
所以,如果题目问某件事的意义怎样,上面提到的这几点都应该加以考虑。
二.影响、作用类历史试题的设问方式及答题模板1.设问方式(1)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样的消极影响,有何积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
(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或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2.答题模板第一种: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1)政治影响,主要是从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
(2)经济影响,主要从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否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促进了经济理论经济的变革、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使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是否促进了国内外经济的交流、是否增强了国力、是否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回答。
(3)思想文化影响,主要从是否冲击了传统思想或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否宣传了进步思想、是否促进了思想解放、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论等方面回答。
(4)国际关系影响:主要从是否影响到两国关系(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引起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是否影响地区或世界的和平、是否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等方面回答。
第二种:现实影响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