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之于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之于生活
文学是什么?生活又是什么?文学活动和生活活动又是怎么样的关系呢?这一连串的问题也许在我们这种平凡人看来,一个是天,一个是地,一个是蓝天上的云朵,一个是大地上的黑土。文学嘛,在人看来,是浪漫的,飘渺的,有时候又抓不到摸不透。生活却又是真实存在的,是我们人这一辈子每天朴实的,脚踏实地的活着的时候所经历,体验的。可是文学,它又是作为人类的文化样式,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它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所以这样看来,文学却又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甚至于说是水乳交融的。
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我们人所从事文学的创作,接受,理解和研究等活动的总称。文学活动运用简单易懂的话来解释就是说文学是人们生活的艺术升华,用美丽的语言去描绘我们朴实却又精彩的生活体验经历。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与人类的其他活动相比,它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因为文学作品都是人写的,都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写人的。有可能是抒发情感的,有可能是平白描写叙事的,所以我们可以从文学作品中读出生活得多样。它的文学有可能是喜悦的,有可能是悲凉沧茫的,有可能又是慷慨激昂的,又有可能仅仅只是记叙一件发生在身边的小小的事件。文学是由语言组成的,通过语言的组成
描叙和记事。文学就形成了。语言是人所具有的,人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去创作出许许多多的经典流传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又往往是来源于生活的。因此,我们可以判定人是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们可以理解为从人的现实生活过程中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总而言之就是文学活动离不开生活活动,而生活活动又影响着文学活动。
文学源于社会生活,文学与生活就是真,善,美,丑,恶。因为文学反映的内容是与周围生活的关系,他直接反映了现实生活得酸甜苦辣,是最快最直接的描绘与解释。宋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就写到:“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就是生活。相信每一个人都可能有听雨的经历,上述文学作品写的不正是人生百态,人得每个阶段听雨的感受。从少年到壮年再到两鬓斑白,听雨所感,这正是文人从生活中锁获得的感悟。作者的心境随着时间年龄的增长,他的生活从少年试歌楼的灯红酒绿中消磨时光,壮年漂泊于客舟旅社,到老年时孤居于僧庐下,听雨,可以说是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一件事了,可在词人的笔下,他就成了意境优美耐人寻味的文学作品了,也给我们后人的文化历史上又添一笔。
文学活动,我觉得我会理解为生活的艺术,文学的生活,有些文学作品看似与生活隔离的很远,其实不然,往往这些作品也同样蕴藏着作者的生活体验。因为我们知道,现实生活尤其是周围人的生活是作家,文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在我看来,文学内容的虚幻性和生活是一种矛盾的关系。我们可以理解为以矛攻击敌人,讽刺社会,而盾则是作家可以任意挥矛的坚强后盾。并且矛也是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不平和现实。
著名的大文豪,革命家,思想家鲁迅,他就是文学与生活的交融的最好的代表之一。比如说他的《故乡》《朝花夕拾》,写的大部分都是一些童年的琐碎的小事,里面的封建迷信的祭祖活动场面,还有象征来年福气的福桔,有吃人的美女蛇,这些都是乡野的传说及习俗,但却也是当时小老百姓及儿童的日常生活的事,鲁迅的作品《阿Q正传》《祝福》这两个极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我们看到的虽然是鲁迅笔下描写的小人物小故事,可是他不也正是借阿Q和祥林嫂这两个封建底层的小老百姓的命运来描写讽刺当时黑暗的吃人的社会吗?鲁迅的作品,让我们能从他笔下的主角及周边的人物关系,故事的发展去认识和理解去更深入地体会到当时的社会的黑暗。毫无疑问,人们是愚昧无知,充满迷茫的,人的生活可想而知更是不快乐且压抑的。鲁迅的文学,可以说是“时代之音”。他的文学作品让千千万万个有理想有抱
负的年轻人觉醒去反抗去奋斗,是为了人民的新生活,新中国,新社会主义社会抛头颅洒热血。去奋斗。
说完鲁迅,就不得不提一下周作人,他是鲁迅的一母同胞的亲弟弟,两个人是血缘至亲,可是两个人的写作风格却是截然不同的。可以说是毫无半点相似。如果说鲁迅的文学作品是辛辣的老白干,那周作人的文学作品就可以说是龙井茶吧。一个辛辣,一个随意平淡却又富有韵味。周作人的散文尤其有名,他的小品散文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夜抄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永日集》等20多个集子。听周作人作品的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作品多描写生活。比如《雨天的书》中所写到的:“比如喝茶,应当“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自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这是周作人的生活,是他所追求的文学平淡生活。可是他却是用文学用文字来描写记叙着他闲散自由的生活。人们评价周作人,说他可以说是“闲话”散文的第一家。我觉得这个评价是对他的。品他的文学,就像是品茶,上好的西湖龙井茶。看上去全无颜色,喝到嘴里,一股清香,令人回味无穷。简单的说就是“简单味”。他的文是真实的。多描写生活的小事情。看似闲谈,却别具味道。生活中的草木鱼虫,喝茶饮酒,与友人交往,看周作人的文学作品,取材大多数平凡琐碎,基本上都是地方的风物,历史事故,衣食住行,生活琐事。他为我们描绘了他自己的生
活活动,用自己的触笔,去记录着看似平淡却又让人难忘。他的描写多生活化。就拿最平常也最普通的衣食住行里的“食”来说吧。“食”是人所必须且必要的。这在我们看来毫无文艺文学气息而言,可是在周作人的笔下。如日本夫人草饼,东京的点心,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绍兴的米酒,南京的茶干小酒店的“盐豆”等等,这些都是普通小老百姓生活中常见的。有的是生活必须品,又或者是生活的调剂品。却在周作人的笔下,用语言和文字组成了一个个文学作品。所以说文学是无处不在的,文学隐藏在生活之中,却又可以准确的描绘生活,文学作为一种书写方式,带有作家及文人自身的生活的体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一个作家逃脱得了生活的影子,文学所反映的形式,小说,散文诗歌的选择和文人个性化得关系,文学内容和作家本人生活的关系,周作人不正好说明了文人,文学,生活这三者的关系吗?文学的内容和作家本人的生活的关系,我觉得就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文学的内容是外因,因为文学嘛,毕竟也会存在夸张,修饰等手法,而作家本人生活的习惯和环境才是影响文学作品的决定力量。我们看鲁迅和周作人这俩兄弟,他们的政治思想以及生活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他们两人截然不同的文风笔风。从而影响他们的作品。鲁迅的文学作品是激昂慷慨的辛辣讽刺的写实主义,他看到的是社会的黑暗,听到的是旧社会统治下人们的痛苦的无病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