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及其影响下气候
三 圈 环 流 和 气 候【独家整理】
![三 圈 环 流 和 气 候【独家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0d6560dbd64783e09122b9d.png)
三圈环流和气候➴单圈环流:○地球不自转○地形单一平整○冷热不均➴三圈环流:○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赤道地区温度高,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密度降低形成赤道低气压带,热空气上升遇冷成云致雨。
●赤道地区多对流雨,全年总体特征—高温多雨。
形成0-10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①年降水量>2000mm②相应的植被是热带雨林③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④典型的地带性因素分布:刚果盆地、马来群岛(新加坡、雅加达)、亚马孙平原⑤非地带性因素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中美洲东北部☆原因:1.信风的迎风坡(马岛、澳大利亚、巴西高原——东南信风中美洲——东北信风)2.暖洋流增温增湿3.都处于热带地区●由于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在10-20°大陆西岸形成热带草原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高温少雨。
①特点:具有明显的干湿两季②降水量750-1000mm③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的季节性移动——赤低和信风交替控制——夏:(太阳北移)赤低控制,故高温多雨冬:(太阳南移)信风控制,故炎热干燥④植被:热带草原⑤自然带:热带草原带⑥典型的地带性因素分布:南非高原、巴西高原⑦非地带性因素:Ⅰ-【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Ⅱ-【澳大利亚北部】(属季风现象,却是热草气候)它的夏半年吹西北风——北半球の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在向左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北风,风从海洋吹来遇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它的冬半年吹东南风——东南信风从内陆吹来,故干燥少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东北信风带。
副高是少雨带,所以从副高刮过来的东北信风炎热干燥,在20-30°大陆西侧和中部形成全年高温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①降水量<125mm②典型的地带性因素分布:主要分布于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卡拉哈里沙漠,西亚的阿拉伯沙漠,大洋洲的西澳沙漠,北美的加利福尼亚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15e034632b160b4e767fcfeb.png)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
专题三圈环流天气系统和气候
![专题三圈环流天气系统和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1a78522cb307e87101f696c6.png)
三圈环流与天气系统专题一基本点(一)气压高低1 气压:单位面积空气柱子的重量。
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值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 高、低气压“高”、“低”比较的前提条件是都在同一海拔高度上。
近地面,一般气温高气压值低,气温低气压值高。
近地面和高空的高、低气压正好相反。
3 受气温变化(海陆比热的差异)的影响,大陆上(较海洋)夏季气压偏低,冬季气压偏高,气温和气压的年较差大。
4 高、低气压的形成原因有两种:一是热力原因(如赤道低压、极地高压、热低压、冷高压等),另一是动力原因,由大气运动造成(如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等)。
5 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原动力。
太阳辐射高低纬度的差异引起的热量差异,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6 万能公式:上升气流==近地面低气压==阴雨天气下沉气流==近地面高气压==晴燥天气(二)风力和风向1 风力(即风速)与水平气压梯度(气压差/距离)呈正相关,与地面摩擦系数呈负相关。
2 气压场中的空气质点,一般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垂直于风向右偏,南半球垂直于风向左偏。
随纬度增高而变大。
只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
不仅能改变风向,还可以减小风速)。
3 风向即风吹来的方向。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在高空,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风向偏转90度,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在近地面,风向偏转角度小于90度,最终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4 摩擦力大,风速小,风向偏转角度小,与等压线夹角大。
反之亦然。
(三)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1 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例如一般的空气对流运动、海陆风、山谷风以及城市热岛环流。
2 三圈环流:熟悉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和名称,性质及其季节移动(大致1月前后南移,7月前后北移);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对各地气候成因的影响。
3 季风环流:熟悉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季风的风向、性质、成因。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大气环流与气候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大气环流与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370fa3f8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9.png)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大气环流与气候一、课标呈现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三圈环流在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的条件下,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1.气压带2.风带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知识点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2.季风环流(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改变。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知识点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1)气压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2)风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3)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的作用知识点4:世界气候分布规律与大气环流、洋流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气压带、风带的判断方法1.位置法:如回归线附近一般是副热带高压带,赤道附近为赤道低压带,中纬度为西风带等。
2.时间法:如北半球夏季北纬30°~40°大陆西岸为西南风,亚欧大陆东岸为夏季风,副热带高压带在中国东部地区向北逐渐推移,澳大利亚西北部为东南风等。
3.特征法:如西南风可能就是盛行西风,少雨地区可能是高压控制,山地背风坡降水必然少,也可反推具体的风向和风带等。
易错点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
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①赤道低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①极地高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
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与气候
![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与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eb206b9ec77da26924c5b00d.png)
不同视角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不同季节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图示
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原因: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 置随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向南北移动
移动规律: .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应用: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判断 季节及地理事象的分布
即学即用:判断下面三幅图所示的季节
【例1】
【2008年江苏高考】下图 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 图”。读图回答(1)~(3)题。 (1)上述“某月”是( ) C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该月份甲地盛行( A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3)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D )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成
因
风向及原因
性质
性质 冬季:寒冷干燥 西北风 海陆热力性质 冬季:⑧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 高温 湿 夏季:⑨______ 东亚季风 夏季:东南风 ___________ 差异 润 海陆热力性质差 冬季:温暖干燥 东北风 气压带、 冬季:⑪_________ 南亚季风 异;⑩________ 高温湿润 夏季:⑫ _________ 夏季:西南风 风带季节移动 ____________
赤道热
赤道低气压带
想一想南半球大气环 流的情况会怎样?
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了
七 个气压带 六 个风带
地球自转促成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一:三圈环流及其形成的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三圈环流 分布 性质
天气
冷干 暖湿 干热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炎热干燥
湿热 干热
高温多雨
炎热干燥
暖湿 冷干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https://img.taocdn.com/s3/m/ddbaf0d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5.png)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1. 介绍大气环境是指地球上大气层的特定气候条件和活动。
其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气候、地形、地球自转等。
大气环境的研究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大气环境中的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2. 三圈环流三圈环流是指大气环境中的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之间的环流系统。
2.1 赤道低压带赤道地区因太阳辐射量大,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这是大气环流的起点。
该区域的空气上升后,向高纬度方向流动,形成高空西风带。
2.2 副热带高压带高空西风带经过一定的纬度后,遇到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将西风带中的空气向下压缩,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该区域的空气下沉后,导致地表气压升高,形成高气压,天气晴朗。
2.3 极地低压带高气压的空气汇聚到极地地区,因空气冷却而下沉,形成极地低压带。
该区域的空气下沉后,导致地表气压升高,但由于地表温度低,天气寒冷。
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演变会受到地球赤道和极地附近地形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海洋的影响。
3. 季风环流季风环流是指大气环境中的海洋季风和陆地季风之间的相互作用。
3.1 海洋季风海洋季风是指海洋和陆地之间温度差异引起的季节性风系统。
当夏季,陆地受到阳光辐射加热,形成低压,空气从海洋向陆地吹,形成夏季风。
当冬季,陆地的辐射冷却,形成高压,空气从陆地向海洋吹,形成冬季风。
海洋季风主要出现在亚洲的东南部和非洲的西南部。
3.2 陆地季风陆地季风是指垂直分布于大陆内部的季节性风系统。
当夏季,陆地受到阳光辐射加热,形成低压,空气由海洋向陆地吹,形成夏季风。
当冬季,陆地的辐射冷却,形成高压,空气由陆地向海洋吹,形成冬季风。
陆地季风主要出现在亚洲的东部、北美洲、非洲的东部和澳大利亚的北部。
4. 影响因素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4.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决定环流形成的重要因素。
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https://img.taocdn.com/s3/m/75458520cc22bcd127ff0c5b.png)
三圈环流与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与季风环流](https://img.taocdn.com/s3/m/9c157b0f844769eae009edcf.png)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
冬季 亚欧大陆气温较海洋气温 亚欧大陆形成的气压中心 大陆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
低
夏季
高 大气 活动 中心
亚洲高压 亚洲低压 副极地 副热带 低气压带 高气压带
冷热不均会形 成热力环流, 成热力环流, 赤道和极地之 间冷热不均, 间冷热不均, 会形成类似的 热力环流
大气环流是全球性有规 律的大气运动。如果只 考虑赤道和极地之间的 冷热不均,不考虑地转 理想环流.swf 偏向力作用,则全球的 大气运动就是一个赤道 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完成高低纬度之间的热 量交换。
北极
在理想状态 下,地球赤道和两 极间存在的热力环 流
赤道
赤道
南极
--单圈环流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swf
以北半球为例
高纬环流
--三圈环流 --三圈环流
极地高压带
中纬环流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低纬环流
赤 道 低 压 带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观察:P50页三圈环流模式图里面, 观察:P50页三圈环流模式图里面,各气压带 页三圈环流模式图里面 都是沿0 30° 60°均匀分布, 都是沿0°、30°、60°均匀分布, P51页书本给的图却改成了沿0 P51页书本给的图却改成了沿0°、23°26′、 页书本给的图却改成了沿 23°26′、 66°34′分布 66°34′分布 这是个理论模型,实际情况是每个带都是 这是个理论模型, 歪歪纽纽时宽时窄且经常被切断, 歪歪纽纽时宽时窄且经常被切断,很难用一 个标准确定,关键看出题人以什么为标准, 个标准确定,关键看出题人以什么为标准, 跟着题目思路走即可。 跟着题目思路走即可。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https://img.taocdn.com/s3/m/dd96fe0ba8114431b90dd8a9.png)
7月
思考:这样的风向对气候有何影响?
亚洲 高压
阿留申 低压
1月
思考:这样的风向对气候有何影响?
季风环流
1、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
的现象。
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重要组成部分。 2、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北
亚洲高压
西 南
温 带 海 洋 性 气 候
气温/℃
降水量/mm
30
600
气候特征:
15 0
-15
500 400
300
全 年 温 和 湿 润
-30
-45 -60
200
100
1
4
伦敦
7
10月份
0
二、气候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1、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 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干燥。冬季西风带南 移并影响这一地带,暖湿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 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带、北美洲的加利福 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 角地区、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和帕斯周围等地区。
0º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受 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 降水丰富,形成森林景观,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农业也生机勃勃。
撒哈拉沙漠常年受副 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 少,形成沙漠景观。
三、季风环流
冬季风 夏季风
成因
受夏威夷高压控 制,盛行来自海 洋的东南季风。
成因
亚 洲 东 部 亚 洲 南 部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 异 (地处世界最大大 陆和世界最大海洋 之间,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最显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和气压带、风带的 季节移动。
季风环流成因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季风环流成因以及对气候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14a7d4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0.png)
季风环流成因以及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是指一种季节性的气候现象,即大气环流在不同季节中由于陆地和海洋的温度差异而发生改变。
季风环流分为南半球的东南亚季风和北半球的印度季风。
季风环流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大陆和海洋的温度差异。
在夏季,陆地上的温度比海洋高,造成了温度梯度差异。
在温度梯度的驱动下,海洋上的低压带会向陆地上的高压带流动,形成了一股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季风风。
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季风环流对温度产生了显著影响。
在夏季,季风带来了大量湿润的空气,使得降水增多,从而降低了地表温度。
而在冬季,陆地上的高压带会抑制湿润空气的流入,导致降水减少,使得地表温度升高。
因此,季风环流使得夏季气温较低,冬季气温较高。
其次,季风环流对降水有着重要的影响。
季风带来了大量的湿润空气,导致夏季降水量较多。
而冬季由于季风的制约,导致降水减少。
这种显著的季节性降水分配对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季风环流对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也有重要的影响。
夏季的降水使得植被得到充分的水分供应,所以植被茂盛。
而冬季的少雨使得植被的生长受限。
这种季节性的植被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动物的迁徙、繁殖和食物链的构建等。
最后,季风环流还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许多国家和地区依赖季风带来的降水和水源供应,季风的准确预测对于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季风还会带来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挑战。
总之,季风环流作为一种季节性的气候现象,在地球上许多地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对气温、降水、植被和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季风环流成因及其影响,对于科学认识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圈环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三圈环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befee24376baf1ffc4fad3a.png)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气压带的纬度位置 原因 方向
三、移动
地球公转
A
B
C
北极
南极
E F F E 1.A图表示北半球的 夏季(季节),因为气压带和风带 偏 北 (南、北); C图表示北半球的 冬季 (季节), 因为气压带和风带偏 南 。 2.E代表的气压带名称是 副极地低气压带 ;F代表的气压带名 称是 副热带高气压带 ;G代表的风带名称是 西风带 。
5.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赤道低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分布:10°N~10°S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空 气 受 热 膨 胀 上 升
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世界气候分布图.swf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2)副热带高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2)高低纬度受热不均;
3.三圈环流的形成(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 环流)——实际状况
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实际情况
极地高气压带
副
低纬环流 低纬环流
极
地 带 低 带
极地东风带 低 气 压 带
西风带
副 赤 副 热 道 热 高 气 高 气 气 压 压 压 带 带
东北信风带
四、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大气环流的概念和意义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叫做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进行 热量输送 和 和 水汽交换 ,对各地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
2.单圈环流的形成——理想状况 假设1 (1)大气在均质地表运动,假设地表为海洋, 没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大陆的东岸和西岸,大洋的东岸和西岸
三圈环流对全球气候
![三圈环流对全球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25c846ed5727a5e9846a6153.png)
三圈环流对全球气候1、高一地理,为什么北半球大陆西岸的气候特点是由于三圈环流,东岸则是由于季风环流?说明理由我觉得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亚欧大陆来讲的。
事实上很多时候都有人提到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在北纬30度左右,挡住了西风带自西向东携带的水汽,这使得中国中东部地区,主要受到由于海陆间热力差异而导致的季风环流的影响。
青藏高原以西,则由西风水汽长驱直入。
很典型的是新疆的伊犁河谷地区在地形上为一个开口向西的喇叭口,该地区降水丰富,即主要是受到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的影响,而广大新疆其他地区,及甘肃、内蒙等,都因为太平洋季风难以到达,而西风带水汽也同样到达不了,而成为干旱、半干旱区。
对北美而言,则主要是西风环流所带水汽到东海岸就已经比较弱了,而且北美西海岸有一列面北向的高大山脉,也阻挡了西风带的水汽,所以其主要的降水来源应来自于季风环流。
2、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全球气压带,风带基本分布格局影响三圈抄环流分低纬、中纬、高纬袭环流,低纬环流形成的原因:赤道地区气温高,形成上升的暖气流,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流到北纬30度附近成了西风。
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空气就不能再继续北流。
赤道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又不能继续北进,便在北纬30度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近地面,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由副热带高压带向南北流出。
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压(北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由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
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
这样,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便形成了低纬度环流圈。
3、热力环流与地球气候的关系大气环流主要表现为,全球尺度的东西风带、三圈环流(哈得莱环流、费雷尔环流和极地环流)、定常分布的平均槽脊、高空急流以及西风带中的大型扰动等。
高三地理三圈环流知识点
![高三地理三圈环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6f01ab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f.png)
高三地理三圈环流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而地理的三圈环流则是其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三圈环流包括大气圈环流、水圈环流和岩石圈环流。
本文将为读者详细介绍这三个环流系统。
一、大气圈环流大气圈环流指的是地球大气层内的气候现象以及气流的运动。
主要有垂直环流和经纬度环流两种形式。
垂直环流是指大气层垂直方向上的气流运动。
在垂直方向上,主要有两种气流形式,即垂直上升气流和垂直下沉气流。
垂直上升规律是:赤道附近的热带汇聚带上升,形成高空环流层;相对干燥的下沉气流区由于地表上空气下降,导致地表高压形成。
这一垂直环流形式影响着天气变化和季风气候的形成。
经纬度环流则是指根据地球表面的纬度和经度分布情况,产生的大气环流形式。
纬度环流一般可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这些环流带的形成是由于不同纬度地区的能量收入和辐射规律不同,导致气压的差异。
纬度环流影响着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天气现象。
二、水圈环流水圈环流指的是地球上水在各自圈层之间的循环流动。
主要有海洋环流和陆地水循环两种形式。
海洋环流是指海洋表层水体在全球范围内的循环流动。
它受到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的地形以及太阳辐射的影响。
大洋环流可分为暖流和寒流。
暖流来自赤道附近的海洋热带汇聚带,带来温暖的水流;寒流则来自极地和高纬度地区,带来冷水。
陆地水循环指的是地球上降水(如雨、雪等形式的水)在陆地上的循环过程。
降水之后,一部分将直接蒸发为大气中的水蒸气,一部分渗入土壤形成地下水,一部分则流入河流、湖泊等地表水,并最终回归大洋。
陆地水循环是维持陆地生态平衡和水资源循环的重要过程。
三、岩石圈环流岩石圈环流指的是地球上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热量和物质的循环流动。
地壳和地幔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岩石圈环流,这对于地球内部和地表地质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地壳内部的岩浆运动和地震活动是岩石圈环流的主要表现,这是由于地球的内部热量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
热对流和岩石圈的运动形成了地震活动的地震带。
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及其影响下的气候
![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及其影响下的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65accbddce2f0066f53322b6.png)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中纬西风带
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总结
1.在春秋分时气压带中心为 0、30、60、90(宽约 °) . 、 、 、 (宽约10° 2.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 反 3.同一半球,相邻的气压带气压相___,相邻的风带 同一半球,相邻的气压带气压相___,相邻的风带 ___, 反 风向相___.不同半球的同名风带以赤道为轴对称。 ___.不同半球的同名风带以赤道为轴对称 风向相___.不同半球的同名风带以赤道为轴对称。 湿 4.从干湿性质来看,凡是低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 .从干湿性质来看,凡是低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 干 而高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 __的 在大陆西岸, 的,而高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的;在大陆西岸,一 干 般信风和极地东风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 __的 般信风和极地东风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的,而西风控制 下的地区多是__ __的 下的地区多是__的。 湿 5.气压带与风带随______的移动而南北移动。就 .气压带与风带随______的移动而南北移动。 太阳直射点 ______的移动而南北移动 北 南 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_ __移 冬季__ __移 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_移, 冬季__移。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受海陆位置影响: 受海陆位置影响: 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大陆性气候 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因素影响:高原、 ●地形因素影响:高原、高山气候
1.只位于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有: 1.只位于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有: 只位于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0º~35 南北纬 ~35º 夏高温多雨 , 的大陆 东 岸 冬 低温少雨, 北纬35º~60º附 夏高温多雨, 北纬 ~60 附 夏高温多雨, 近大陆 东 岸 冬寒冷干燥
三圈环流示意图
![三圈环流示意图](https://img.taocdn.com/s3/m/e1f1271f5acfa1c7ab00cc25.png)
顺着箭头方向找一找:北半球大陆西岸由低纬向 高纬依次出现哪些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与部分气候类型
极地高气压带
全年寒冷干燥的极地气候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低纬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温湿夏季干热的地中海气候 终年炎热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 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亚洲高压 西北季风 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
夏威夷高压 东南季风 温暖湿润 性质差异
亚洲高压 东北季风
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
南印度洋 西南季风
湿润 气压带风带的季
节移动
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
阿拉伯 沙漠
撒哈拉 沙漠
维多利 亚沙漠
亚利桑那 沙漠
阿塔卡 玛沙漠
小知识
温度越高,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越多。 降温是形成降水的重要条件。
中纬环流
9 86
37
低纬环流 2
4
1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结论: 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
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 动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个气压带 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七月
亚洲(印度)低压
60N
大
太
西
亚欧大陆
平
夏
洋
洋
亚速尔 高压
副
热亚洲带(印高度)低气压压
带
西太平洋 副热带
30°N
高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很大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1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阴影表示气压带 1.图中字母E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B )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2.此时,D处的风向是( B ) 3.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我国北方正值雨季 B.我国北方农村正大规模制取沼气 C.台风频繁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D.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受咸潮灾害影响 ① ② ③ ④ A B C D
3.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甲点位于30º N附近 B .乙点位于30º N附近 C . ①是冷性气流 D . ②是盛行西风
海陆热力差异影响下的气压分布
一月 冰岛
低压
大 西 洋
副 蒙古 极 -地 低 气 压 西伯利亚高压 冬 亚 欧 大 陆 夏
带
太 平 洋
带
阿留申 低压
终年受西风控制
深居内陆距海 洋较远,水汽 难以到达 温带海洋性 地中海 沙漠 草原 温带大陆性
副热带高压与西 风交替控制
副热带高压控制 赤道低气压与东 北信风交替控制 终年受赤道低压 控制
温带
亚热带
热带
热带雨林
冬夏 季风 交替 控制
总结: ●单一气压带、风带的影响:(3种) 热带雨林 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__________ 热带沙漠 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__________ 温带海洋性 西风带——__________ 气候 ●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2种) 热带草原 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__________ 地中海式 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__________ ●受季风影响: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受海陆位置影响: 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因素影响:高原、高山气候
【例3】读“北半球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阿留申 (1)图中A、B气压中心名称是:A亚洲高压 ;B 低压 。 (2)A气压中心因 气候寒冷 而形成,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副极地低气压带 。 _____________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西北 风,D点盛 寒冷(温暖)干燥 行 东北风,我国天气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 。
极高压带
终年受西风控制
副热带高压与西 风交替控制
副热带高压控制 赤道低气压与东 北信风交替控制 终年受赤道低压 控制
温带海洋性 地中海 沙漠 草原 热带雨林
读大气环流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受c气流及d 风交替控制的地区的气候特征 C控制时:____________________ d控制时: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所表示12月份的地球表面气压高低状况,正确 的是 C
A.①低 ②高 C.①高 ③低
B.②低 ③高 D.②高 ③高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中 东
纬 北 信
西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干冷 干冷 冷湿 温湿 风 干热 风 干热 湿热
风 风
大 陆
东 中
南 纬
信 西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
地
东
风
4.若该图为地球侧视图且大圆为经线圈,P点自转 线速度为零且位于某大陆上,则M点的常年盛行风 为 A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侧视图
13.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 地低,则:( C )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 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低纬信风带
【例2】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7 月。图 中A处是 低 (高、低)气压,名称 是 亚洲低压 。
(2)图中B处盛行 西南 季风,C 处盛行东南 季风。 (3)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的原因 ________ 地处最大大陆与最大海洋之
间,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春秋分时气压带中心为 0、30、60、90(宽约10°)
2.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
反 3.同一半球,相邻的气压带气压相___,相邻的风带 反 风向相___.不同半球的同名风带以赤道为轴对称。 湿 4.从干湿性质来看,凡是低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 干 的,而高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的;在大陆西岸,一 干 般信风和极地东风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的,而西风控制 下的地区多是__的。 湿
60N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亚洲(印度)低压 冬 夏
夏威夷 30°N 高压
三、季风及季风气候
冬季
东亚 南亚 西北风 东北风
夏季 东南风 东亚 南亚 西南风
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热带季风 南亚季风
东亚 季风
东亚季风 季节 源地 风向 性质 成因 冬 季 夏 季
南亚季风 冬 季 蒙古、 西伯利亚 东北风
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及其影响下的气候
三圈环流
特 征 气流
成
赤道低 压带 副热带高 压带 副极地低 压带
极地高 压带
因
(冷热、 (运动 高低压) 状况
热力
动力
热低压 上升
热高压 下沉 冷低压 上升
冷高压 下沉
动力
热力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中纬西风带
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总结
5.气压带与风带随______的移动而南北移动。就 太阳直射点 北 , 冬季__移。 南 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_移
【例1】读三圈环流形成与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④ ⑤
⑧ ⑨ D
90°N
⑦ C
60°N
③ ⑥
②
B
30°N 0°
① A
东北 1.表示极地东风的数码是 ⑨ ,其风向为__。 2.⑥表示的风的具体风向是 西南风。 3.由热力作用形成的高压和低压分别是 D A 。 4.A、B、C、D两地,降水较多的是 AC 。 5.由图可知该节气可能是冬至 (两分、两至)
海陆热力 差异
夏 季 印度洋 西南风
炎热、湿润 1.海陆热力差异 2.气压带风带 的季节移动
蒙古、 太平洋 西伯利亚 西北风 东南风
寒冷、干燥 炎热、湿润 温暖、干燥
海陆热力差异
高温多雨 炎热干燥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_____;冬季-______ 高温多雨 温和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_____;冬季-______ 寒冷干燥 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_____;冬季-______